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倚天应龙记-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庄铮暗道:“没想到周子旺还有一个女儿存世,而灭绝身为所谓武林正道宗师,却敢收这样一个被传为明教弟子后辈的女孩为徒,魄力之大实在令人佩服,我以前倒是小瞧了她。”他听到此处,心里已经有所猜测:“史应龙崛起时曾得了峨嵋派的帮助,大华和峨嵋派的关系匪浅,两者利益攸关,莫非明玉珍入投大华和此事有关?”
至于周芷若是不是周子旺女儿,庄铮等人却没有怀疑。他们都是教派中人,知道这等关系到教派传承的大事,若不是得到教众承认,就算史应龙身为一方豪强,也无法弄虚作假。
史应龙略一停顿,见无人质疑周芷若的身份,又说道:“在今rì之前,明帅他们已多次想要迎回新教主,另觅地方重开宗门。只因当时天完军处境艰难,明帅他们顾念庄掌旗使你们多年庇护之恩,所以才继续留在天完军内,和鞑子奋战。直到奉元城光复,诸位开始紧抓天完军政权,明帅他们觉得恩义已偿,这才顺势交出权力,想要来大华找芷若。不料明帅他们还未离开,便遇到赵敏围攻奉元,这才拖到今rì。”
“怪不得自己安插人手的时候,不但明玉珍毫无反应,连脾气火爆的常黑子也没有意见,原来他们早已打好主意,要去投奔大华,自己却是枉做了小人。”庄铮想起前一段时间明玉珍等将领的反应,顿时对史应龙的话信了九,想起自己争权的举动,不禁有些赫颜。
其他五行旗掌旗使也觉得自己做的有点不地道,均觉脸上无光,眼里咄咄逼人之意也消失无踪。辛然却气哼哼道:“想要离开,直接说就行了,何必搞出那么大的动静,难道我们都是气量狭窄之人,会抓住他不肯放手?”史应龙没有立即解释,却反问道:“诸位在中原浴血奋战,攻下开封,最后却突然率众离开,不知有没有跟刘福通说清楚?”
当初五行旗攻下开封,庄铮等人威望高涨,更兼他们在明教内的职位最高,已经对龙凤政权的高层领导形成了威胁。因此刘福通和杜遵道、盛文郁动作频频,对五行旗严加防范。当时弓张弩拔,已是一触即发。
庄铮等人也不是傻瓜,自然知道龙凤政权高层的忌惮之意,虽然愤怒至极,但龙凤政权大势已成,拥军十数万,五行旗却只有寥寥数千,根本无法与之相抗,不得不忍住愤怒,小心翼翼做人,直到明玉珍攻下奉元的消息传回,他们才率众不辞而别。
当rì五行旗在开封的境况,与数十天前明玉珍等人的境况几乎毫无差别,辛然虽然为人莽直,却不是无脑之人,也知道要面子的,当下被问得心中一堵,却无言以对。史应龙见辛然无言以对,又缓缓说道:“明帅在五行旗内寄身近十年,与诸位关系也不差,自然想好聚好散。但诸位数十天前动作频频,却逼得他不得不出一下策,才会有今rì之举。各中因果,诸位认为主要责任应该在谁?”
史应龙目露疑光,逐一向庄铮等人望去,颇有质问之意。众人想起自己在开封的憋屈rì子,对比之下,顿时心下有愧,不敢和史应龙对视,纷纷转头避开他的目光。
辛然把头低下半刻,猛又抬了起来,率xìng道:“我承认,这事情是我们做得不地道,责任不在明玉珍那儿。但无论明玉珍他们现在属于哪方势力,之前他可是我明教之人,这奉元也是牺牲了无数明教弟子才打了下来,又牺牲了无数明教弟子才守住了。如今元兵已退,你大华却接管了奉元,又派人宣传大华律法,摆明了要占据奉元,这不是欺负我明教无人吗?难道这就是你大华对待盟友的规矩?”
“你我起兵反抗暴元,为的是解民倒悬、济世救民对吧?”史应龙没有立即回答,反而问了辛然一身。辛然昂首道:“那是自然,难道我五行旗众,还会是贪恋权利之人不成?”史应龙点点头,突然疾声问道:“那好,我再问一句,以五行旗现在的状况,能管理好有数十万人口的奉元城?在守城战中受伤的百姓有数千之多,你们能帮他们治疗?城中的贫苦人家早已无粮可食,你们能帮他们熬过这个寒冬?元兵虽然退了,但附近必有探子埋伏,若赵敏探知消息,率兵反攻,你们能守得住?”
史应龙这四个问题接连抛出出,立将辛然砸得哑口无声。如今奉元城内幸存的天完军将士不过千余,大部分还是亲近明玉珍的。一旦史应龙带大华兵马离开,明玉珍势必率人跟着走,到时候整个奉元城就只剩寥寥两三百人驻守,其中还有一半人是不善战斗的工匠和伤员。凭这两三百伤兵残卒,想要管理好奉元城,根本就做不到。
此外还有大量亟需药物治疗的受伤百姓,许多无粮可食的贫苦人家,若不及时救济,只怕有大半要熬不过这个寒冬。而且元兵一旦元军得知消息,赵敏也无需率领大军来攻,只要带着一队轻骑飞袭,覆掌之间就能拿下奉元,到时候奉元百姓再次沦陷魔手,还不知道要遭受什么苦难呢!五行旗众人一想到此,个个脸露难sè。庄铮嘴角微微抽蓄,心里又怨恨起自己来:“若不是我犯了轻敌冒进的错,五行旗又怎么会楼道今天这等境地!”
“大华绝非背弃盟友之人,只是为了城内百姓的活路,暂时接管奉元也是情非得已。”史应龙把语速缓慢下来,正颜道:“只要帮助城内百姓撑过这个难关,等贵方有了自保之力,大华的人马自然会撤离,将奉元城完璧归赵。”
庄铮等人本以为五行旗会失去奉元这个到手不久的根据地,却不想史应龙会说出完璧归赵的许诺,不由惊喜不已。要知道史应龙虽然是大华之主,但同时也是武林中人,又是从开镖局发展起来的。而在镖局这一行中,讲究的是一诺千金、一颗唾沫一颗钉,史应龙创下铁血镖局后,也确实做到了这样,因此他的声誉在武林中还是极好的。
史应龙做出了这样的承诺,庄铮等人心里既是羞愧,又是欢喜,虽然还有些疑虑,但对史应龙的敌意已是大消,厅内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两方热烈交谈着。
良久后,史应龙将话题一转,说道:“大华主要攻略方向的中原地区以北、以东的地方,根本无法在奉元多做停留。当务之急,诸位要尽快招揽人手,增加五行旗实力,到时候大华也能顺利抽身,全力向鞑子占领的地方进攻,解救在酷政之下的百姓。”
庄铮苦笑道:“殿下,五行旗如今的境况您也了解,粮尽财绝,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拥有自保之力,只怕要拖累大华的脚步了。”
史应龙沉吟半响,说道:“当年大华初立,为了建立起一套完善有效的运转制度,大华多位阁臣曾提过不少建议,不光从历代各朝的制度里去优去劣,还参考了不少江湖门派的制度。贵教在武林中屹立数百年,历来是争夺武林第一大教的唯二人选之一,本王和多位阁臣也曾研究过贵教的运转体系,却发现了不少情况,有些个人看法,不知当说不当说?”庄铮爽朗一笑,说道:“殿下所得,肯定是我明教的特点,还请殿下说出,以便我们能针对优劣做出参考。”
第二八四章 晓之以理
“只是一点个人看法,还望诸位多加审视。”史应龙先是谦逊一句,才道:“聚众起事,反抗政,历朝历代都有发生。像贵教这样以信念聚集教徒,奋起反抗的事迹,历代中比较有名,有张角率领的黄巾军起义,孙恩、卢循率领的道教信徒起义,有方腊领导的摩尼教信徒起义。”
庄铮听到此处,插口道:“殿下,那张角、孙恩、卢循是什么人在下并不认识,但本教原名摩尼教,方腊教主正是本教前辈。”史应龙讶异道:“没想到贵教反抗政的传统如此久远,实在令人佩服。”闻苍松叹道:“可惜当年方教主大事未成,兵败身亡。本教高层损失惨重,又遭到宋朝官府围剿,无法在中原立足,不得不将总坛迁往西域,慢慢恢复势力。”
“原来如此,怪不得明教高层都是中原武林高手,总坛却设立在光明顶这么偏远的地方,原来是为了避祸。”史应龙心内恍然大悟,又说道:“无论是张角,孙恩、卢循,还是贵教方教主,他们所领导的起义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开始从者如云,声势浩大,震动天下。但经过前期的迅猛发展之后,却又迅速衰落,最终被镇压剿灭。不知诸位有没有细想过其中原因?”。 。
“我们这样的大老粗,只知道打仗杀鞑子,哪有空去研究这些。”庄铮摸了摸胡子,转头问道:“闻兄弟,诸位兄弟当中,以你读书最多,不知道你有没有研究过这些事情?”闻苍松想了一下,迟疑道:“大约是天时不利吧?”
“这几位前人起事之时,官府**,极尽剥削百姓之能,民怨沸腾,所以一竖起义旗,响应者云集,声势浩大,又怎么能说是天时不利呢?”史应龙摇着头,否定了闻苍松的说法,说道:“当初大华数十大臣分析争论,最后得出结论,这些起义,先兴后衰,最终败亡,究其原因,还是在他们建立的势力内部的体制问题。”
“哦,愿闻其详。”闻苍松拱了拱手,露出凝神细听之sè。其他人见史应龙说到了重点,也是一脸感兴趣的样子。
史应龙稍微回忆一下当rì所听到的结论,缓缓道:“这几位前人以信仰号召教徒反抗政,以教规进行管理,在起义初期,起义者人数较少,确实能道团结教众,增强战斗力的作用。但等到起义势力发展壮大,占地广阔之后,挟民百万之后,还用教规来管理,这就出现问题了。”
“在一个庞大势力当中,以教治国,只有教规,不见国法,如有争端纠纷,全用教规审判。若势力中人全是教会信徒,倒也不会有什么大矛盾产生。但自女娲娘娘捏土造人之后,天下百姓生息繁衍至今,不知已有多少万年,早有伦理道德传承下来。世间教会,不过是后兴之物,以作jīng神寄托之用,而且儒、释、道,三教九流,种种教会不可胜数,信仰之人众多,又岂只有领导者所奉行的那一套?”
“以教规代替国法,硬将人从伦理道德中剥离,完全不顾响应百姓本身所奉行的信仰,硬生生塞到领导者奉行的教规当中,若有不从,便是排挤、掠夺,甚至杀害。例如张角屠杀无辜地主富绅,卢循屠杀儒生官员,所过之处,血流遍野,给百姓造成极大伤害。就算贵教的方教主,也无法避免这样的事情,在起义后期曾大肆屠杀不愿相从的百姓,甚至掳掠妇女入营,充当营jì,以供将士yín乐……”
“等等!”庄铮皱着眉头冷喝一声,不悦道:“殿下,我明教教旨原是去恶行善,更兼教规极严,纵然是数百年前的方教主,也绝不会容许教众做出屠杀无辜,jiān掳掠之事。你这样胡乱编造,岂不是败坏我明教声誉?”
史应龙淡淡道:“庄掌旗使,我可没有胡乱编造,当年打败方教主的宋朝西军中曾经有人将当年惨状记录成书,流传了下来。当初大华在讨论这些前人的旧事时,曾找出不少记录来,例如这一句‘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而缢于林中者,相望百馀里。’记载的情况惨烈,即使辑录成书,仍令人不忍见闻,我可一直记在心里。闻掌旗使,你博学广识,这一句又关乎贵教前辈的事迹,你应该见过吧?”
庄铮等人立即望向闻苍松,眼露询问之sè。闻苍松确实见过这段文字的记载,知道并不是史应龙杜撰的,但他身为明教中人,却不好在外人面前揭前教主方腊的短,当下只是沉默不语。其他人皆知道闻苍松的xìng格,向来不说前人伤疤,又极好跟人争辩,如今看到他不出言反驳,却已知道史应龙所言属实,不由惊异万分,均想原来方教主竟然真的做出这样的事来,怪不得连累我教被宋朝官府围剿,不得不离开中原。
“或许贵教教规极严,但人心易变,一旦登上高位,掌握了他人生死,会出现什么变化就很难说了。”史应龙替庄铮他们找了一个解释,又继续说道:“而响应起义的人大多数是未经训练的百姓,纪律散漫,一旦开了屠杀之例,便再也停不下来,越演越烈,各种残暴酷烈之行也不断发生。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等于将起义军推到普通百姓对面,如此一来,起义军上要对抗官兵围剿,下又得不到百姓支持,时间一久,自然便会衰亡。”
“再说以教治国,一旦执行此法的势力占广阔的地方,矛盾必然会逐渐产生,到时候国法与教规孰轻孰重,教员与官员、将士的地位谁高谁低,一有不妥,立即就是内斗分裂的下场。如此内忧外患,又岂能成事?”
庄铮等人先是想起阳顶天失踪后明教高层争权夺利,四分五裂,继而又想起刘福通、韩林儿、郭子兴都是五行旗旗众,但自从建立龙凤政权后,便渐行渐远,开始疏远、防范五行旗掌旗使,到了最后,更是视五行旗掌旗使如仇如锥,恨不得众多五行旗掌旗使不再出现。这些情况,都与史应龙所分析的相差不远,众人不禁嘘吁万分,开始审视五行旗最近的种种做法来。
史应龙见众人已经被自己带入思考当中,又从怀里掏出一份军报,递给庄铮,说道:“这是今早传来的情报,各位可以看一下。”众人拆开信封一看,却是有关rì月教的情报,
原来不久前殷野王和rì月军将士起了纠纷,虽然不占理,却仗着自己身为rì月神教光明左使,反过来用教规惩罚将士,当众杀害以作jǐng示。rì月军将士本就对rì月教一众高层作威作福有所不满,这一下立即被殷野王激怒,顿时哗变,聚众围攻rì月教高层。
殷野王等一众rì月军高层被困在营中,虽然杀了不少人,但rì月军将士有数万之多,殷野王等人又如何是敌手?危急之时殷天正赶到,迅速救出了殷野王,但自己却被攻城弩击中。随后赶到的彭和尚竭力安抚,又严禁殷野王等人再入军营,以自身威望做出许多许诺,这才摆平哗变的rì月军。但殷天正身受重伤,虽然在胡青牛的妙手之下保住一命,却已无法理事,rì月教暂时便由副教主冷谦掌管教务。
庄铮等人虽然对殷野王恨之入骨,但对殷天正的能力还是极为佩服的,只是得知连殷天正这样的雄才也无法处理好教规和军纪之间的关系,不由有些灰心,均想难道我明教就再无兴盛的机会?
史应龙等众人看完军报,说道:“无论是前人故事,还是rì月军新近发生的事实,都说明了以教治军,甚至以教治国,都不算好方法。诸位若想迅速增强五行旗实力,重振明教声势,恐怕还是要多做一些改进才是。大华虽然崛起的时rì虽然不长,但集思益广,却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健全的国法律令,虽不敢夸口远胜历代王朝国制,但也有独到之处,诸位不妨跟我到成都,好好观察一段时间,说不定能得到什么启示。
“无论是刘福通的叛变,还是rì月教的遭遇,都已经说明,按照目前的路子走下去,五行旗也难以兴盛,倒不如学学大华,说不定能觅得新出路。”庄铮虽然有些意动,但又想:“奉元还没有安定下来,我们身为统领,岂能轻易离开?”他犹豫不决,低声和闻苍松等人商量起来。
这时颜垣忍不住了,说道:“庄大哥,上次我在广元停留几天,看到了不少东西。别的不说,但从百姓的生活来看,短短一年时间,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被鞑子残酷统治时相比,可以说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不可同rì而语。而且还有很多方面,一时也说不清楚,我建议大伙还是去看看为好,说不定能为我明教找到新的出路。”
第二八五章 铩羽而归
五行旗之事既然已经搞定,史应龙和冯国用商量之后,便开始准备回成都之事,奉元成东面的潼关有傅友德率大军扼守,也无需留下太多兵马,因此自成都调来的铁血jīng锐,以及广元、巴中抽调出的大华兵马,还要遣返大半。冯国用身为内阁大臣,不可能久离大华中枢,自然要返回成都。
明玉珍要跟做芷若商议重开白莲教山门之事,也要跟着一起走,因此史应龙暂时便将奉元城交由朱长龄和武烈管理。至于常遇chūn,他热衷于杀元兵,根本闲不住,史应龙便将他打发到潼关,让傅友德分出一直兵马给他统领。
数rì后,奉元政事一切安排妥当,史应龙便和冯国用、明玉珍,还有庄铮、闻苍松、辛然启程,带着五百铁血近卫,还有近百五行旗旗众,跃马扬鞭,离开了奉元,后面则是三万兵马缓行。
此次大华的东进计划自从中秋开始,历史两个多月,在在下襄阳城后,已经圆满完成,史应龙原本打算赶在年前回成都,和家人共度新chūn的。但后来出了奉元这摊事情,解决之后,已经是十二月底,离着除夕也不过两天,史应龙就算全力施展轻功,不眠不休的赶路,两rì两夜内也无法赶回成都,当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