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玄道主-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露出一丝笑容,佛陀的法,比太乙还要难破一点。
  这不是说佛陀比太乙高明,而是太乙便如浩瀚宇宙,虽知不可敌,但能见其深广。而佛陀却化入微尘,一粒沙,一根草,俱是无上甚深的大法,教他眼花缭乱,稍微心动,就陷入三千婆娑世界中,沦入恒河沙数的时空里,难以走出。
  灵山之巅,大雄宝殿,佛陀不再讲法,对着坐下一老僧道:“我有两宝,一曰晨钟,一曰暮鼓,你将他带到大雷音寺门口悬挂起来。”
  老僧顿觉手上多了两件事物,正是晨钟暮鼓。
  “谨遵佛旨。”老僧带着两件宝物出去。
  余下的僧人见到此幕,不由议论纷纷,有僧问道:“世尊此举,有何深意。”
  佛陀道:“我昔年曾从红尘苦海渡得一人,如今他来寻我了。”
  僧人又问道:“世尊不是说佛法要用来渡众生?”
  他言下之意,佛法既然是渡众生,如何渡到一人头上。
  佛陀道:“渡众生是愿,渡一人是行。”
  “善。”僧人们纷纷称赞佛陀。
  佛陀继续开讲佛法,宏大的佛音,并不震耳,如涓涓细流,进入每一个僧人的心灵中,不偏不倚,只是展现佛法的高妙。
  至于僧人所得,那就看自己的领会。
  佛陀虽然有条不紊的讲解佛法,但实际上,却开着法眼注目山脚。
  沈炼已经从山脚下消失了。
  上灵山很难,很难不等于不能,既然非是不能,便有可能。世间有可能之事,沈炼自然做得。
  若说他和道主有什么区别,那就是道主在有些方面,能化不可能为可能。
  说起来很玄妙,实际上也不难理解。
  在沈炼看来,那就是宇宙就像是一个成型的网游,而道主就等于参悟了游戏的源代码,可以随意更改规则。
  世间之事,多是能相通的。
  越近道主,沈炼愈发体会到为何道主们的行事,多是少情寡欲,唯有如此,才不会做出很大破坏。
  当你一念生而日月明,一念灭而日月晦,就该当收束自己。
  从这样看来,无欲反是有情的另一种体现。
  沈炼对道主又有了新的理解,直到他上了灵山,更是理解深刻。
  足下的泥土,掩藏着佛陀的灵机,每一分灵机,都是佛陀对众生的慈悲,绝无掺假。
  佛陀是跟太乙道主斗了无数岁月,但他那份大慈大悲,亦不作假。
  沈炼每走一步,便有一份慈悲加诸己身。
  佛陀的慈悲,有苦海之量。
  等到沈炼到灵山之巅时,便等于将等诸苦海的无量慈悲承载在身上。偏偏沈炼还不能摆脱,因为他欠佛陀一份因果。
  沈炼的脚步越沉重,周遭的草木竹石就越发摇曳生姿。
  他便是闭着眼,也能感受到清香,也能在心灵中勾勒摇曳生姿的草木,那种动人生机,总是没法避免。
  因为这种生机,也在驱散沈炼的负重感,让他轻松些许。
  佛陀要让他尝尽苦头,也要给他甜头。
  若是未见太乙,先见佛陀,沈炼自当心灵有所动摇,可能在一念沉浮间,就千百世逝去,待得醒目,或是新的纪元。
  但他见过太乙的无上法,心灵经受一番磨砺,并且重新开辟一段历史,身上有了一种主宰一切的气魄。
  到了半山腰,沈炼手上结出一个印。
  那不是真如法印,而是不动明王印。
  他此印一结,便是真的不动明王都难以演化出他手中法印的不动之意。
  沈炼之不动,在于他深刻把握住了灵山之动,故而相对不动。
  动静之道,在沈炼身上已经演化殆尽。
  沈炼完全可以凭此,创造一门道诀,深刻阐释动静之道,囊括阴阳,以至于勘破一切世间法。
  因为世间万法,皆有动静,难出其中藩篱。
  大雷音寺!
  不知过了多久,沈炼见到了这座寺庙。加诸在其中的种种传说,难以言尽。过了庙门,便可直入大雄宝殿,得见如来。
  但他目光没有跃进大雷音寺中,而是看到两件事物。
  在大雷音寺的牌匾上,左右悬挂着一口钟和一面鼓。
  暮鼓晨钟。
  沈炼认出了宝物的来历,而且这两件事物,因一联而广为流传世间。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横批:回头是岸。
  他既见到暮鼓晨钟,耳中的经声佛号也随即泛起。
  随后沈炼所见所闻,仿佛都成了泡影,他往前一步,踏上大雷音寺前的石阶。可台阶没有任何质量,被他轻轻穿过,若同虚无。
  “回头是岸。”
  耳畔响起佛语,不带丝毫感情色彩,却仿佛在宣告沈炼唯一的出路。
  沈炼低下了头,瞧着足尖穿过石阶。似乎连他的脚也开始虚化。
  一切有为法,如梦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他沈炼到了此处,怕是要成梦幻泡影。
  沈炼无所畏惧,抬眸对着大雷音寺深处道:“既见灵山,何必回头。”
  回头是彼岸,往前走亦是彼岸。
  他继续向前走去,然后暮鼓晨钟轰然大作,鼓声钟声跟着经声佛号一起流转,化作无尽汪洋,沈炼也被淹没其中了。
  佛陀之法,厉害如斯。
  沈炼被卷入汪洋之中,便知佛法广大,难以力敌,亦不可智取。
  但他自有万法不沾的能耐,一时间这汪洋,并不能拿他如何,可是他要脱身,还需要另外计较。
  他负手立在风头浪尖,闭着双目,然后看见一座门。
  众妙之门!


第91章 从天而降的一掌
  清水道君给沈炼讲了混元道果后,连同众妙之门的奥秘也一同让沈炼洞悉了。
  众妙之门突然打开,无尽的光源从门中涌出,渐渐沈炼整个人开始涌动着光辉,他跟无垠的宇宙已经通过众妙之门结合起来。
  周遭那恣意的汪洋也开始汹涌澎湃,但是沈炼身上同样涌出无尽的力量,开始制服这片佛法所化的汪洋。
  沈炼靠着众妙之门,跟无垠宇宙有了最深层次的联系,几乎跟道主一般,能够掌控宇宙的本源。
  那是另外一种视角,俯瞰众生。
  这种境界,换做玄都之流来体会,便会被至道同化。虽然会让他们有近乎道主的能耐,但绝对会失去自我。
  可沈炼却能保持自我的独立,明晰物我的区别。
  人生纵使如梦如幻,他也知道自己的人生到底是什么。
  暮鼓晨钟不绝,经声佛号在耳。可再也没法干扰沈炼,他一步步乘风破浪,所过之处,遍地流华。
  最终大雷音寺上悬挂的暮鼓晨钟,轰然碎裂,化作蝴蝶片般,纷纷扬扬飞舞。
  沈炼再度出现,手里捏住一块碎片。只见碎片随即化作光沙,从他指尖流走,消失在虚空里。
  这番动静,终于惊动了大雄宝殿内的僧人,他们各自惊疑。
  纷纷回首,看着大门外,一个青年道人,洒然而来。
  他便是佛陀所渡之人,众僧心头疑惑,觉得这青年道人有些无礼了。
  僧人们再度去看佛陀,可是佛陀消失不见了。
  沈炼已经走到了大殿之外的广场,他看到了佛陀的消失,然后抬首,看到无尽的云烟尽头,佛陀在空中。
  无声无息间,一只巨大的手掌从天而降。
  这一掌世间没有人能够避开,沈炼亦无处躲藏。
  他只能举出一掌,打出两扇门,一是众妙之门,二是玄牝之门。
  这两道神秘的门户,一出现,就迎接了从天而降的掌力,然后被粉碎。没有惊天动地的爆响,更无轰轰烈烈的声势。
  两道可以镇压世间一切邪魔外道的门户,在巨掌面前,如同沙土一般散去。
  最后沈炼的肉掌硬憾了佛掌。
  一个看不见深浅的手掌印出现在广场上,而沈炼也不在了。
  也许他被佛掌摧毁,飞灰湮灭。或者他逃掉了,但这种可能性极小。
  因为那是佛陀之掌,从天而落,无处可逃。
  佛陀再度出现在大雄宝殿上,对众僧说道:“我以甚深般苦,遍现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道人,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众僧当然知道,佛陀前面半段,乃是此前就讲过的涅槃经,乃是指三界六道,虚空天地,无生无死。后面的半段的意思是,来的道人本来也跟虚空一般,不生不灭,一无所有,但有了道人的外相以及名字后,便随之有了生死寂灭。
  正因如此,道人才会被佛陀降服。
  僧人们虽然明白大意,还是好奇这道人究竟是谁。
  有僧人问道:“那这个道人究竟是谁?”
  佛陀道:“这人自青玄仙山而来,法力无边,来寻我是为了却一段因果。”
  僧人道:“那是佛陀渡他而生的因果么?”
  “我在世间,便有这一段因果。我不在世间,便无这段因果。如今我降临此间,便有今日的结局。但从此之后,便无此因果。”佛陀道。
  僧人合十道:“我佛无量!”
  佛陀笑了笑,继续讲解妙法。
  沈炼中了佛陀一掌后,便失去了形神。
  正如佛陀所言,他有形神之后,便有生死寂灭,自然会被佛陀降服。但如今他形神俱灭,一无所有,本性虚空,纵使道主也不能动他了。
  当然说他形神俱灭,也不完全对,因为他还有一丝神意留在世间。
  只是这一丝神意上覆盖着一层寂灭佛法,让他不能继续演化形神出来,从而再度显化人世。
  也不能使他彻底寂灭,回归于无,然后无中生有。
  沈炼倒是不难过,反倒佩服佛陀,竟能想出这个办法来对付他。
  若用一句话来形容沈炼如今状态,那就是“不在此岸,不在彼岸”。此岸便是现实,彼岸便是脱离世间苦海,这等于沈炼在现实和超脱之间。
  不在现实,就难以干涉现实。不在彼岸,就等于没有超脱。
  但天地间任何地方沈炼都可以去得,甚至可以说他一念之间,就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可他只能做个旁观者。
  佛陀将沈炼困在了这段历史中,这大概是所有道主的意思,他们不想沈炼再做出什么改动了。
  沈炼并不怕自己会被永远困住,因为正如他明晰的那样,因为有了形神,他才会有生死寂灭,故而寂灭佛法只要存在,就能被破去。
  给他一段时间,他总能破去这层寂灭佛法,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他处于这种状态,境界犹在,世间任何奥秘都瞒不过他,等同于无所不知,只是没法无所不能。
  沈炼觉得这状态亦是新奇有趣,他甚至毫无顾忌的走进大雄宝殿。
  佛陀讲法,他听得到。而且这次佛陀讲的还是涅槃经,专门论述沈炼如今的状态。
  沈炼知道佛陀是看得见他的,但其他人皆看不见沈炼。
  沈炼走到一个长眉的僧人面前,蹲下去,试着去拉扯他的眉毛,不过毫无作用。而长眉僧人就忍不住眨眼,他心里有些奇怪的感觉,但什么都没发现。
  随后沈炼又到了佛陀面前,竟一跃而起,到了佛陀肩膀上。如果有僧人仔细观察,就会觉得佛陀肩膀处的佛光浓郁了一点。
  沈炼看到佛陀侧过头,对他看了眼,终归没什么动作。
  沈炼心里明白得很,佛陀要么将他彻底寂灭,返归于无,要么就只能任他这般。可是沈炼若归于无,自然就能无中生有,等于之前的一切白费了。
  正因如此,沈炼也明白了,道主佛陀只要在世间,自然便有不能做的事,这并不是道主和佛陀的能力不行,而是世间本就有缺陷,并非完美,自然道主和佛陀显化在世间后,也称不上完美了。
  沈炼在大雷音寺闹了一阵,似乎佛陀不想看见他,竟主动走了。


第92章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佛陀离去世间,灵山自然也随之消失。但在灵山上听道的众僧俱在世间,他们都聆听过佛法,故而倒也修成一些东西。只是各自品性不同,加诸没有人可以悉数领会佛法精义,在一千年间,逐渐在这些僧人中分出八个派系,被世人称之为成实宗、俱舍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
  一千年过去,原本频现的神圣仙佛,也陆陆续续消失在这片大地,而那些寿命悠长的妖魔,其中强横凶暴之辈,也被道门佛宗的高人收拾掉,人族修士的势力,渐渐取得了此方天地的主导地位。
  而在元洲,更以道门四宗最为强横。
  道门四宗里最为神秘的莫过于太上道宗,但四宗之中,公认的第一高人,非是青玄道宗的元清真人莫属。
  自七百年前开始,元清真人练成本命法剑元屠剑后,便没有听说谁能在元清真人手下走过一剑,虽说元清真人剑下亡魂,并无道门四宗和佛门八宗里的领袖级人物,但不乏练成元神的散仙或者凶名赫赫的妖魔。
  故而元洲东面和南面的海域,尽数都成了青玄道宗的势力范围。
  好在元清本非霸道之人,只要不招惹到他头上,他也不会去主动生是非。青玄道宗在他手下发展起来,陆陆续续,青玄五峰如今加起来已经有不下五百长老和弟子,只是青玄仙山,地界着实广大,五百人在其中,还是显得人烟稀疏。
  青玄五峰,以太乙峰元气最厚,鉴于元清在宗门神圣的地位,因此宗门之中都同意将太乙峰划分为元清一人的道场。
  元清考虑到自己修为确实远胜过宗门其他人,并且有时候突破时,容易造成极大动静,若是太乙峰上留些修为浅薄的弟子,恐怕会有误伤,便应下此事。
  并非世间修士突破都会有大动静,只是元清自己真个与众不同。原来随着他修为日深,下在元屠杀剑的功夫越多,道心之中,自然而然就积蓄起杀机来。这些杀机的种子是他先天灵性所化,但之所以会积蓄起来,却是吸收了他修炼时产生的心魔。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元清法力越强,这股杀机的魔杀之气就会积蓄的越浓烈,若是有一天彻底影响他心性,便会在天地间多出一尊无人可制的大魔头出来。
  他每念及此,都觉得如鲠在喉。而且之所以会造成如此结果,又跟元屠杀剑脱不了干系。因为他虽然先天有一股杀机在身,可是随着他道门修行日深,那股杀机也被掩盖住了,可他得沈炼赐下元屠剑后,竟凭借此剑精纯了法力,后来更在跟黄泉子斗法时,凭借此剑,使出一招惊天剑气,最终险胜对方,教黄泉子从此之后,再不踏足青玄仙山一步。
  可如此一来,那股杀机便被彻底激发。如同附着大树的藤蔓,在他身上汲取心魔之力,不断成长。
  世间之事,果是有得有失。
  元清对着山间白云,不由心里暗暗叹息一句。
  他如今修为,早已能脱离此方天地,追寻更广阔的天地,但隐患不除,他始终不愿离开。因为青玄仙山,有太乙和青玄两位存在的道韵,对他镇压体内躁动的杀机,颇有奇效。若是换了别的地方,他不知道能否继续压制住体内的隐患。
  突然间,元清转过身,袍袖一动,一道清妙绝伦的气息扫过虚空,然后缓缓消失。他神念放出,仔细收索整座太乙峰,依旧一无所得。
  他不是第一次,感到有人在窥视他,可是每次生出异样去追溯根源,都一无所得。
  元清心灵隐约觉得,那个存在,离他很近,可是就是没法发现。
  他的修为,已然是当世巅峰,实是想不出何等人物,能近距离观察他,竟教他一点都没法发觉对方的痕迹。
  元清也曾想过会不是太乙道主或者青玄道主,可是这两位,怎么会来偷偷窥视他。他修为越深,越知道要修成道主那般境界,根本不可能,如同镜花水月,一场幻梦。
  但他确实猜对了,窥视他的正是沈炼。
  只不过沈炼不是故意要窥视元清,仅是随意逛到此处,而且没法现身而已。
  沈炼如今的状态没法干涉现实,但他还是发现一点漏洞,那就是旁人就算看不见他,可是当他到一些心灵极为敏锐的人物身边时,还是会让他们生出一点异样。
  这跟神通法力无关,纯粹关乎心灵。
  可以说心灵的玄妙,还有些让他出乎意料。
  难怪佛陀要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也说众生俱有本性真如。
  如此可见,道主佛陀之境,确然是人人都可以追逐的,这应该跟道主和佛陀的众生相有关,他们成就了这个境界,通过众生相,让一切众生都沾染了那种道性,只消有人能明悟其中根源,自然也能跟道主佛陀一般成就。
  只是这个过程太难了,古往今来,恒河沙数时空中,也只有沈炼最接近这个境界。
  不过沈炼虽然有此大成就,却还是要差佛陀一丝,才被困在历史中,不得摆脱。但他现在已经知道了如何脱困,也明白了佛陀的真意。
  办法便是等。
  当然光是等待时机,就显得无聊,所以沈炼才会到处乱逛。
  眼前一幕幕都是历史,他亲历其中,又不干涉,倒是别有一番趣味。看来不久后元清就该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