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第一军阀-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华东海防舰队前期也是以海防为中心,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岸防炮、空军保护重要的港口不受日本海军的攻击。

杭州海军大学成立之后,第一届招收了六百名学员,并且在1914年将很多学员派往德国海军当中实习,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参与了著名的日德兰海战。

接着江渝又从杭州返回了淮安,继续当他的技术宅。

这次攻关的技术是华东汽车制造厂的民用汽车流水生产线,华东汽车制造厂前不久正式推出了一款售价在1600银元(800美元)的民用汽车,品牌叫‘宝马汽车’,这款车型则被命名为‘宝马X1’。

宝马X1的售价与同一时期的福特T型轿车持平,但技术上却比T型轿车更加先进,这个年代的T型轿车在江渝这个穿越者的眼中极为寒酸,甚至都比不上后世的三轮车,样子又很挫。

相比之下,宝马X1的设计更加领先,江渝采用了三十年代的汽车设计,并且在驾驶、舒适性等方面都优于T型汽车。

宝马X1的制造成本却只需要600银元,一辆车利润达到1000元,当然汽车造出来后的运输、销售、广告等方面也需要一些成本,扣除这些成本之后,利润依旧有900元。

宝马X1在出口方面极为容易,因为这年头的民用汽车价格普遍都在两千美元以上,甚至高达四五千美元。只有福特汽车和宝马汽车的价格降到800美元。

而宝马X1汽车的流水生产线一旦制造出来,生产成本还将继续下降,就像福特T型汽车一样,历史上福特T型汽车在使用了流水线生产模式后,售价一路降低到了300美元。

可以说这年头使用流水线制造民用汽车有巨大的利润,尽管中国的民用汽车市场不是那么大,但宝马X1完全可以走出口路线。

福特汽车公司此时也已经开始研究流水线生产模式,历史上他们是13年才推出,而此时的华东汽车制造厂却率先在12年年底就推出了流水线生产模式,使得宝马X1的生产成本开始下降。

同时江渝将流水线生产模式扩大到汽车零件的生产,从零部件就降低了生产成本,加上汽车组装的成本降低了,最终在几年后使宝马X1的生产成本降低到了150美元。

在江渝在当技术宅的时候,选举和进军西北的相关事项都有下面的人负责,基本上不用他插手。

选举进展得甚是顺利,华东商会支持的竞选人一路高歌。

相比之下国民党的选举却非常的不顺利,众议员选举方面国民党和其他党派都差不多,被华东商会排挤得几乎拉不到什么选票。

国民党悲哀的发现,在华东地区已是两淮行政总署的天下,再加上华东商会的运作,众议员选举在华东地区遭遇惨败。

而民主党党魁汤化龙很明智的选择投靠华东商会,随后华东商会赠送给汤化龙一辆宝马汽车。

在这些党派当中,国民党被排挤得惨败,共和党在湖北地区看似有些成绩,但内部遭到了华东商会的分化。民主党投靠华东商会,统一党则早与华东商会联合。

很快华东地区的众议员选举就进入了复选阶段,这主要是因为华东地区有两淮行政总署维护秩序。

在华东地区两淮行政总署建立起了完善的户籍制度,并且控制了乡镇行政,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极强。

而其他省份的初选因为各种暴力行动迟迟未能进入复选。

在华东省份的复选已无悬念,因为初选都被华东商会包揽了,复选就更不用说了,选谁都一样。只有少数国民党人通过了初选,在复选中成为重点压制对象。而华东地区的复选选票则比较贵了,每张价格达到三百二十银元。

在华东商会的全程操纵下,华东商会支持的无党派众议员及党派众议员获得了全面性的胜利,而国民党在两淮行政总署控制的省份只选出了二十三名国会众议员。

而华东商会在这些省份选出了四百三十八名众议员,光是这些省份的众议员加在一起就超过了国会众议员数量的50%,再加上其他的省份,受华东商会控制的众议员起码能超过国会众议院人员的75%,控制国会众议院已无悬念。

相比之下,国民党在参议院选举方面则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同样遭到了华东商会的强有力阻击。

华东商会保有参议员就达到了七十人,但选举进展非常缓慢。因为处于下风的国民党省参议员拒绝出席,也就一直在拖。

拒绝出席是在某党派处于劣势下的惯用策略,从而使选举无法正常展开,并给与他们时间分化敌人。

但国民党显然分化不了华东商会支持的参议员,反而在国民党拖时间的时候把国民党的一些参议员给分化掉了。

不过华东商会在各省参议院的势力确实没有国民党的强,也就只在华东地区占据优势,所以国民党虽然被华东商会在华东地区阻击得很惨,但在其他省份却是占据上风,甚至是绝对的上风。

在选举进行的同时,全国各地也陆续迎来了秋收。

这一年的秋收,在山东、苏北、河南交界的金三角地区,棉花产量增产了一倍,首先是棉花种植面积提高了,同时亩产也因为化肥的使用而增加了。

同时这一年的棉花采摘过程中华东集团的农垦公司率先使用了农机厂制造出的‘摘棉机’,使一个人便能完成几百个人的摘棉工作量,大大降低了棉花生产成本。

另外华东集团的农垦公司通过自耕农农户加盟,已经地主加入所形成的垄断‘辛迪加’模式,逐渐控制了这个中国最大的棉花产地,控制了这个棉花产地之后,未被‘江南纺织公司’兼并的纺织企业直接买不到便宜的棉花,而进口棉花价格又高一些,如果是厂子不是开在靠近港口的地区根本吃不消。

就算是把厂子开在港口地区,以那些纺织企业的生产技术,也无力维持下去。

这一年过后,华东集团控制的托拉斯模式的‘江南纺织公司’击败了所有国内纺织企业,同时也击败了所有设在中国地区的外资纺织企业。

而华东集团、西北集团进入西北地区,并着手在新疆、甘肃地区开辟新的大规模棉花产地,更加巩固了江南纺织公司在中国地区的纺织业霸主地位。

——————

抱歉,昨天琐事太多,只更新了一章!今天店里也比较忙,昨天那章估计很难补上了。。。

第六十一章:工业大爆发

华东集团的军工业也在12年迅猛发展,特别是中俄战争大大推动了华东集团的军工业发展。

华东集团生产的军火在中俄战争结束后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但这些产能很快通过出口消化掉了。

军火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卖得出去的。

特别是在子弹、炮弹方面卖得很多,另外在轻机枪、重机枪的销量也因为中俄战争而激增。

中国版的‘老黄牛’马克沁重机枪受到了海外市场的欢迎,BZ-26轻机枪也销量很好,另外中国的迫击炮在中俄战争中也出了名,拥有了很好的销路。

如今的华东集团兵工厂不仅要供应国防军的装备,还要供应北洋军的装备,同时还要出口装备,规模是越来越大。

而此时的中国,在江渝疯狂大借款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疯狂修铁路,而造船厂又是一个非常消耗钢材的项目。

此时的中国需要大量钢铁,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随之而来的是疯狂的开矿和疯狂的冶炼钢铁。

在全国大规模选举的时候,全国各省都能看到一些工地,其中华东地区最多,中国工业进入了一个大爆发的时期。

商会已开始向全国各省渗透,光是铁路就计划在三年内修建一万公里,从而基本上将华东、华中、华北、华西相连接的干线修筑完成。

而华南、西南、东南地区的铁路则暂时未修,只有一个川汉铁路由华东集团集团接手修建。

随着秋收的结束,寒冬渐渐来临,然而全国各地的工地却大部分还处于施工状态,通往西北的铁路线仅一条就分成了六段同时修建。

芜湖钢铁厂、邯郸钢铁厂分别建设到了第四期了第二期,芜湖港铁厂在12年年底,第二期建设超前完成。

钢铁年产能增加到了50万吨,已经完爆日本产钢量。

同时新增杭州钢铁基地、武汉钢铁基地、包头钢铁基地、太原钢铁基地四大钢铁基地,加上芜湖、马鞍山钢铁基地、邯郸钢铁基地,未来将形成六大钢铁基地。

其中杭州钢铁基地所需的铁矿石主要靠进口,未来也主要应对出口,考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采铁矿石不容易,因此杭州钢铁基地的计划建设规模比较小。

在石油开采和炼油方面,江渝又批准了胜利油田的建设项目,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地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油田。

胜利油田的储量比江苏油田多得多,1995年的产量达到3000万吨,远超江苏油田,不过现在的胜利油田不叫这个名字了,而叫山东油田,更方便人们记忆和识别。

胜利油田的开采,并在山东形成炼油能力后,将能够保障华东地区的石油供应。

而在华中地区,则计划开采中原油田、河南油田,这两个油田都在河南,因此统称为河南油田,储量超过6亿吨。

在华北地区,则计划开采华北油田,华北油田分布在京、冀、晋、蒙区域,后世产能一度突破1700万吨,并且保持1000万吨十年之久。

而在西北地区,则计划开采长庆油田、玉门油田,同时第二期将对青海、新疆地区的油田进行开采,西北地区的油田的开采主要是为了对外战争的需要,未来一旦和红色毛熊发生战争,从西北直接向前线运输石油显然比从华东地区运输更为方便。

中国的石油储量在世界排名第八,并不是一个石油储量很多的国家,但在这个工业并不是太发达的年代,中国的这些石油储量却足够自给自足了。

也许用不了多少年,中国就将成为世界上耗油量最多的国家。因为此时的华东集团已经在开始大量生产汽车、农机、发电机等设备。

到时候就必须向外扩张,夺取新的产油地了,而江渝显然把目标瞄准了俄国和中东。

而江渝也逐渐开始把军工业开始向内陆和西北转移,尽管那些地盘还不是江渝掌控,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华东商会在全国的地位超然。

哪个军阀敢来触碰华东商会的利益,必然会被揍得很惨,因此江渝把工厂开设到地盘之外。

除了东北等日本势力比较强的地区,以及边界省份比较危险的地区,把重要的军工厂开设在内陆省份显然是最安全的。

而华东地区主要负责生产海军装备和对外出口的装备,并保留一部分陆军军工业产能。

之所以要转移军工业分布,一是为应对未来中国西扩的需要,一方面华东地区不太安全。

在华东地区很容易被轰炸,尽管率先发展起了空军之后不太可能,但也不能以防万一。

德国在二战中之所以完蛋,主要还是因为盟军的轰炸造成的,盟军打仗没有一点技术性,完全是用工业堆出来的胜利。

而江渝此时的一切发展行为,都是为了应对未来那场规模空前浩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能否咸鱼翻身,就指望那场空前大战了。

而此时的大量工业建设项目,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山东、河南、河北这几个省的农村人口大量向工地上转移。

同时华东集团的农垦公司则重点在北方平原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平原地区是最适合进行机械化耕作的。

也许十几年后,北方平原上星星点点的村落将消失掉大部分。

在工地上做事虽然很辛苦,但收入还是不错的,江渝还是提高了那些做苦力的工人的酬劳,一般每个月最低都有5块银元。

做苦力赚的都是辛苦钱,不容易,这方面的人口红利就不用那么多了。

同时也为了鼓励更多的劳动力前往工地上建设,因此提高酬劳可以提高这些做苦力的工人的社会地位。

而那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工厂,酬劳一般不是很高,但是这些工厂有一些福利,例如在住房、医疗方面。

在工地上做工的工人也有一些福利,主要是医疗上的福利,但住房上没有。

一旦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都将在两淮行政总署进行登记,不管是哪个省。登记成工业人口之后,可以享受一定的医疗福利,同时在失业时可以领取生活保障金。

这个失业保障在此时的德国就已经有了,而在中国普及这个制度,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走出农村。失业保险金的制度并不需要让两淮行政总署出多少钱,因为在工人领取失业保险的时候,只要工人有正常的劳动能力,都会被告知许多就业岗位供这些工人选择。

以当前有这个到处都在大建设的时局,想要失业是很难的。想要钻失业的空子也是很难的。

如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那么两淮行政总署还将对其进行长期补贴。

如果是工伤,则可以免除所有医疗费。若不是工伤,小病自己出医疗费,大病可以申请报销。

而医疗行业却又是华东集团所垄断的。

报销多少钱无所谓,医院就算是要贪污政府的钱也无所谓,因为这些钱都是华东集团的。

而财团是实际的国家主宰,政府就算欠财团再多钱也没关系,只要给财团提供优惠政策以保持垄断就不用还钱,而财团还可以继续借钱给政府,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实际上看看病报销一下费用,成本并没有多少,尽管在数字上看起来比较恐怖,因此报销工人的医疗费用还是承担得起的。

给工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一个健康的劳动力能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一个不健康的劳动力是无法创造多少社会财富的。

工人们的收入增加,也推动了全国的商业逐渐走向繁荣,在华东集团、西北集团的大笔投资之下,中国各省一时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经济局面。

老百姓突然发现,只要肯走出农村,只要肯出力做事,吃饱肚子好似并不是那么困难,反而……很容易。

——————

第二更到!求收藏,求票票!

第六十二章:政策倾斜

虽然此时的中国工业、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发展,并且由于电力革命、汽车的出现、机耕的出现,以及工业技术的突破,使得高效率的生产越来越普及,但不得不说的是,这是一次十分剧烈的社会变革。

农业人口背井离乡,放弃了祖屋、祖地,进入陌生的城市,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只有一把力气,要去创造新的生活和家园。

他们要供养孩子上学,还要攒钱购买住房。

而同一时期的很多城市人口,发展起点已经比他们高了不少。

在这场剧烈的社会变革之中,一个不好就会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这使江渝对垄断更加上心,只有加强垄断才能杜绝社会上出现多如牛毛的小富豪,同时让政策开始向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工人倾斜。

“农村人口成为工业人口后,其子女上学要免除一半学费,付不起学费的可以先欠着,什么时候有能力还就什么时候还。这些农村人口的发展落后了一步,不能让他们的子女也落后一步。”

江渝在给赵海洲的电话会谈中对他指示道,在苏州的赵海洲立即说道:“是,大帅,我马上让人拿出具体方案。”

“另外,还要多办夜校、技校,让那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抓紧学习文化、生产技术,让他们未来能有更高的成就,同时再吸纳一批到生产兵团里学习文化,在住房方面要多建廉租房,廉租房不用建得太好,但要遮风挡雨,让人住得舒服就行,这方面的钱我会让华东集团出地皮。”江渝的话显然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即从工人角度的利益出发,房子起码要让人家有得住,而且居住条件不能恶劣。第二层是从财团利益角度出发,如果把廉租房建得太气派,日后这些工人有钱了之后自然不会去买商品房。

商品房同样是财团盈利的一个重大项目,现在全中国的商品房根本没有多少,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市场。

至于这个廉租房嘛!成本低得要死。

现在的民国土地都是私人所有,政府又不收土地税什么的,盖房子也是随便你盖,除非是城市规划区,在郊区都随便你。

工厂大多都是在郊区,工地很多也是在郊区,工厂有自己的员工宿舍,工地上的工人住郊区的廉租房就行了,城市里也可以弄一堆廉租房出来,成本是高一些,不过华东集团出了地皮,政府也不需要出多少钱,而华东集团也没什么太大的损失。

日后经济发展起来了,汽车普及了之后,工人们开着汽车上班,自然不会一大群都挤在城里,到郊区去盖房子住将变得很普遍,那时候廉租房也就没什么必要了,地皮自然收回来了。

总之这个廉租房并不需要多少钱,以华东集团的财力是完全能够承担得起的。

为了在这场空前剧烈的社会大变革中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