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醒狮-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飞机一个俯冲射击,打中了1架的发动机,这架苏-27发出了怪叫,冒起火焰坠落了。
那些警戒的LCA这时才紧张起来,想要在黎明前的夜空中搜索、跟踪这些四处散开的隐形小飞机就难了。再说此时预警机已经传来警报大批敌机已经逼近,让它们赶紧收缩然后返航。要知道即使LCAII的作战半径也没有1200公里的,更不用说米格-21了。它们只是仗着先前有苏-27的保护,以最省油的方式飞行,才能在返航中保护预警机的。加油机已经完了,剩下的3架苏-27惊魂甫定之下发现根本没有补充多少燃油,只得参加预警机返航的护航之列。
在这么乱哄哄的场景中,接下来倒霉的就是下方的4架“海鹰”了,它们是不可能飞到大陆的,只能回到第一直升机平台。平台上升空的2架海鹞过来了,可是转瞬间就有4架歼-10M飞了过来,搏杀的结果是2:0。至于“海鹰”自然由歼-17来解决了。
再说印军预警机的指挥官突然发现自己北部550公里处钻出了庞大的敌机群后路被断,于是率领庞大的机群想夺路返航。可是立即发现不妙了,只见前方有4架敌机升到了26000米的高空,并高速逼近。米格-21、LCA的升限都只有18000米左右,根本无从进行拦截。自己方面唯一能与之抗衡的米格-31已经在很远的南方,不可能返回来迎战的。只得指挥3架苏-27、4架LCA到前方的升限处发射“阿斯特拉”与R-73导弹进行拦截试验了。因为对方其余的64架战机也急升到12000米的高空,看来是想高举高打。只得指挥自己的63架战机到自己的上空护驾了。当相距260公里时,超高空的4架歼-8突然加速到2。6马赫从前半球的4个方向发起突击。印军指挥官赶紧增派LCA分散拦截,可是出乎他的意料,威胁来自下方。
在预警机航路的前方30公里处突然升起了1艘041型潜艇,刚浮出海面,导弹发射筒的盖板就陆续打开了,连续升起的4枚导弹自然都是“照顾”预警机的,目标数据则来自空中的歼侦-14A。指挥围壳升起的雷达天线运转后开始自行寻找其他的小目标了,一枚枚导弹拖着壮丽的尾焰奔向各自的目标,它可以持续地发射32秒。那么印军不会下来攻击吗?不会!一来,连续发射的导弹从气势上就压倒了他们,谁会故意往导弹网中闯呢。二来,那些米格机根本没有挂载反舰导弹、反潜导弹,怎么去攻击潜艇呢?
预警机的被动防御手段,如热焰弹、铝箔条、电子干扰都没有起作用,因为攻击它的4枚导弹是红外凝视寻的和指令制导复合的导引头。连续的爆轰几乎将预警机炸得粉碎,爆起的光球似乎要与初升的太阳媲美。其他28枚防空导弹的成绩也不错,击落了9架米格机,更大的作用是打乱了敌机的阵型。然后潜艇就潇洒地潜入了海中,印军在周边根本就没有任何反潜力量。几架呼啸着扑过来的米格机眼看着潜艇消失了,它们可没有对付海下潜艇的手段。
黎明中的4架歼-8M犹如凌空的天鹰傲视7-8千米下方的苏-27,并利用高度优势抢先在120公里外发射R-77增程弹夹击,利用“天眼通”解析苏-27机载雷达的信息进行指令制导。占了先手后继续高速逼近,不久就干掉了这3架苏-27。还意犹未尽地在高空追逐那些乱成一团的米格机和LCA。
印军失去预警机的的指挥,遭遇数量、性能优势的我军战机的围歼,其惨状可想而知。那么印军怎么不派增援部队来呢?印军已经抽空了南方的战机,再要组织一支有效的援救力量至少要几个小时哪里来得及呢。此后的搏杀已经成了一面倒的打靶练习,由于歼侦-17的严密监视,没有让1架印机逃回去。天空上张开的一朵朵降落伞绝大多数是印军的,我军仅损失了9架战机。营救队的水轰-6、Z-1H在波光粼粼的海面是忙得不可开交。
与此同时,那2处印军的直升机中转平台也遭到了袭击,当然就没有那么精彩了。攻击第一处平台的是从加勒港出击的4架歼-10M、4架WZ-10M和2架搭载突击队员的电动“黑鹰”埋伏在平台以东120公里的超低空,等印军的第三批加了油的苏-27掠过平台后,就从超低空跃起奔向目标。此时1架印军的“海鹰”在低空、2艘大型巡逻艇在周边反潜巡逻,突然接到了平台上的报警,平台遭到歼-10M发射的C702导弹的攻击。所谓的平台不过是2艘滚装船改装的,防空火力哪里能经受导弹的打击呢?结果平台上的1架“海鹰”来不及升空就被导弹摧毁了。至于海上的“海鹰”只是擅长反潜哪里能与2架专门搞空战的WZ-10格斗呢?自然是被击落了。1艘巡逻艇被潜艇发射的重型鱼雷炸得粉碎,把平台的指挥官吓得魂飞魄散。经过直升机的喊话,2艘滚装船的指挥官只得缴械投降,着降的突击队员很顺当地控制了这2艘巨轮。桅杆上换上了五星红旗,在朝阳的映照下向亭可马里驶去。
第二处直升机平台是由4艘集装箱船改装的,也没有费太大的劲就夺下了。过了将近1个小时才有4架米格-31掠过它们的上空,不过它们当然无法下来干预的啦。特混舰队的空中补给线被切断了。
让我们再来看龙目海峡主战场的空战,实际上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搏杀。我军出战的60架战机都是在出海峡前由4架水油-6分批进行空中加油的,足足可以在空中飞行3个半小时。不过最大的优势还不在于此,当总攻击命令发出时,又有32架歼-11M、32架歼-10H和4架歼-8Z出现在卡-31传回的图像上。古纳特和他的参谋长一开始还以为是我军搞的电子战把戏呢。但是以1。6马赫在3万米上空疾进的4架战机可是货真价实的中国新型截击机,在孟买的那一战中印度人可吃尽了苦头。古纳特冒出了冷汗,他的米格-31要1个半小时后才能到的。他只能让8架米格-29先顶一下了,2者高度相差12000米,你让飞行员怎么“顶”啊。
“敌军的电动A-50!”参谋长指着屏幕惊呼。古纳特再遭重击。
这些战机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们天一黑就从普林塞萨港的基地出发到达沙巴的山打根郊外的机场,加注燃油和更换电池后飞越1500公里就到龙目海峡附近了,由水油-6为歼-11加注燃油,歼-10H则直接降落到2艘航母上加注燃油。电动A-50在离基地2000公里处还可以执行4-5小时的预警,到时候空战也结束。
歼-10H是在我国研制的歼-10的基础上研制的单发单座舰载机,原先使用的是AL-31F发动机,略嫌推力不足,曾经有设想改为双发的,如此一来又与引进的苏-33有功能重叠的问题。后来改进型的WS-12II发动机的出现为单发舰载机的研制带来了生机。再后来钨基高温合金的研制成功更是提升了这款发动机的性能。前几场海空作战歼-10H用得较少,更多地使用歼-11H是为了确保胜利。现在胜利有保障了,自然该让自己的歼-10H出场。
歼-10H相当于米格-29K属于轻型舰载机,同样采用鸭式前翼与歼-11H更相象,但是装备了机载曲面相控阵雷达和新型的WS-12发动机后,性能应该比米格-29K略有超出了。歼-10原来的机翼面积就较大,只要改为可折叠的就可以了。当然加强机身结构和起落架,加装尾钩都是必要的改装。1门6管23毫米机炮,射速6000发/分钟,8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6吨,可挂载国产霹雳系列和俄制R-73、R-33、R-77等各款导弹,以及各式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甚至有数据链可以控制北约的各型导弹,这是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今后出口的问题。没有想到在中印边境战争、支持菲共的反独裁战争和对土耳其的反恐怖战争居然缴获了大批美制空射导弹,着实让歼-10战机充分体验了北约导弹的性能。此类轻型舰载机的优点是在轻型航母上搭载数量可增加,而且与苏-33相比我军飞行员的培训要容易得多。很多歼-7、Q-5的飞行员经培训后可转飞该型战机。
更突出的一点是,歼-10H的电脑系统硬件要高于苏-33、米格-29K,而软件更有特点,当它在制空与反舰任务转化时,只需要输入一个命令就可以改换控制方式了。在执行对海上或地面目标攻击任务时,一对战机可以通过数据链互连,前面的长机负责搜索、锁定目标,僚机等于是射击员负责控制导弹的发射。而且双方很容易转换角色。
我军的战术也很简单,早就埋伏在特混舰队西端的4架歼-17A抓住黎明前的黑暗突进了护卫战舰的防卫圈。此时印军的3艘航母在中央,周围的12艘战舰围成了1个直径60公里的大***,在西端仅有4架海鹞哪里能拦得住灵巧的小飞机呢?1架歼-17A向甘地号上空的卡-31逼近,当接近到15公里时,甘地号的NVHF雷达已经探测到了,但是无法锁定。不久1枚PL-15B飞扑而下,夜空中爆起的火球震惊了整个舰队。印军的预警机被干掉,再升空1架要好几分钟。这进一步拉开了双方信息方面的差距。
4架歼-8Z绕向舰队的后方,一下子扯开了敌军的阵型。8架米格-29只得跟踪过去,此时古纳特只能孤注一掷了,把航母上8架米格-29和12架海鹞都升空应战了。此时新到的歼-11和歼-10H分两翼也往敌机群的侧后绕了过去,迫使敌机散开,根本成不了二道拦截线了。然后歼-8M利用速度、高度优势突然汇合下方的8架歼-10H逼近8架米格-29,在80公里的距离上居高临下地发射了8枚R-77,此时歼-10H也已逼近到110公里8枚导弹再次飞向那8架米格机,上下夹击。这8架米格机是奉命攻击歼-8的,可是它们在下方12000米处,机载雷达倒是能锁定目标,但是什么空空导弹能攻击12000米高处的高速战机呢,至少米格-29挂载的空空导弹都不行。
美军为利用F-15E攻击近地空间的卫星,研制的专用导弹才可以攻击高处的目标,那是有几吨重的大家伙啊。在3万米高空,空气极为稀薄,R-77的那些方向控制系统也难以发挥作用了,所以米格机发射的8枚导弹并没有能去追踪那些目标。它们接着又向前方的歼-10H发射了8枚导弹,米格机倒是能为不同方向的4枚导弹制导。可惜不久就被导弹报警机的尖叫打破了美梦。其后果就不提也罢。
我机在预警机的指挥下抓紧时机歼敌。印机被干掉了十几架,我军的优势越来越大了。现在都是采用优势兵力突击包围一小队印机,然后在外围发射导弹,取得先手后再逼近混乱的敌机小队,发起另一轮导弹攻击。这样的战法当然耗时间,但是能充分利用我方的优势。很多专家认为现代空战都是几分钟的事情,但是在这种特殊情况就不同了。目前双方都无法立即得到支持,我方的目标是全歼印军的舰载机联队,当然就要慢慢地消化了。
激烈的空战进行了45分钟剩下的28架印军米格机和海鹞都无法坚持了,只得向舰队的防空圈中退缩了。这就到了航母群的末日了,因为SA—N—17防空导弹的射程为38公里,最新改进型的也不过45公里。而空射型反舰导弹的射程无不超过50公里的。航母群的攻击力量是舰载机,最主要的防卫力量也是舰载机。即使是美军的航母群也不敢只依靠护卫战舰的防空系统来应对敌机的空中打击的,因为最新型的“标准”导弹的射程也不过150公里,而空射反舰导弹射程超过150公里的有好多种了。
我军的主力反舰力量出动了,12架“海鹞”、12架Q-6共6个小队。1个海鹞小队、3个Q-6小队率先攻击印特混舰队东部的4艘护卫战舰,前方还有16架歼-10H再次以远程空空导弹攻击前面的敌机,打乱它们的阵型迫使它们以机动飞行摆脱导弹攻击,并进一步逃进舰队的防空圈。4个攻击小队推进到距战舰120公里处就发射16枚C804反舰导弹夹击这4艘敌舰,SA-N-17未能抵挡住导弹的密集攻击。每艘敌舰至少中了2枚导弹的打击,高爆战斗部使它们失去了战斗力。
特混舰队的防空圈一下子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于是第二波的2个海鹞小队顺利地从这个方向直扑印航空母舰,在110公里开外就发射空射型C803反舰导弹了。甘地号和尼赫鲁号各受到4枚的攻击,它们的防空系统本来就不及德里级驱逐舰,更倒霉的是有几架米格机实在没有燃油了只好往航母上着降。这一来近防炮系统当然就不能开启了,此类点防御系统是无法搞什么敌我识别的,它们是只要发现冲着航母来的目标,到了够得着的地方就狂烈地开火。本来尼赫鲁号的前身前苏联的“戈尔什可夫”号有很强劲的防空装备,印度人为了更多地搭载舰载机把它们都拆除了。至于甘地号在设计时就是要多装飞机,把防空任务交给护卫战舰的。所以它们各中了3枚导弹,上层建筑和飞行甲板被炸得一塌糊涂。天空中剩余的米格机是死定了。
歼-10H在空战中表现突出,与预警机的数据链十分通畅,紧密的协同能力让它们挂载的导弹得到了超常的发挥,高超的机动性让它们多次躲开了导弹的攻击。实战证明性能绝对不低于米格-29K,当然俄国人很不服气,认为是中国的飞行员技能太出众了,而且有预警机的支持。当我机战机全部返航时,掠过上空的美军侦察卫星看到的景象震惊了五角大楼的判读人员。印特混舰队全军覆没,3艘航母、12驱护舰都冒起了熊熊大火,4艘护卫艇则不见影踪。原来那些飞行员打光印机后,又把不少空空导弹射向敌舰。那么航母大战完了吗?从最狭义的角度说是完了,可是那支增援舰队还在往这里赶呢。
龙目海峡附近的空战是从印增援机群进行空中加油时开始的,那里距特混舰队有2500公里,如果米格-31真的以2。3马赫的速度赶路的话,倒是能在空战结束时赶到,可是它们的油箱中不会剩下一滴油了,超音速飞行是极为耗油的。它们只能以1。7马赫的速度疾进,需要1小时25分赶到,如果双方仍在空战,它们可以依靠特殊的性能帮上一把;如果把敌机赶走了,那么可以由米格-29K挂载加油吊舱对它们进行空中加油。然后利用高空高速的优势向敌航母群发起空中打击。可是计划人员并没有告诉它们,“自己的舰载机统统被打光了”该怎么办?现在通过总部转来的消息令它们震惊:“舰载机联队被歼,航母群完全失去战斗力。敌机全部返航,敌航母群仍在全速向龙目海峡挺进,距海峡130公里”
米格-31小队的燃油已不够穿越龙目海峡攻击敌舰队的了,更不够返航的。唯有着降到雅加达机场,还要恰巧不被印尼的防空导弹打下来。新德里总部的萨赖达斯和参谋人员正在愁肠百结的时候,突然从特混舰队传来“好消息”:1艘德里级驱逐舰的雷达恢复了功能,发现4架敌机在3万米超高空再次向特混舰队方向赶来,预警机与护航战机也随同出现了。
萨赖达斯下令米格-31小队以亚音速飞行,尽量节省燃油,而且可以得到后续机群的支持。预计它们在1小时后能赶到。攻击的目标首先是预警机,其次是敌高空截击机。
双方再次开始斗智。我军完全掌握米格-31的性能,它的最大油量、高速飞行时的油耗,知道它是垂死挣扎。一看它们减速到了亚音速,知道燃油快见底了,于是预警机出峡口后继续向南方全速飞行,歼-8也向南飞行。米格-31的机载雷达并不能探测到650公里开外的预警机,靠的也是雷达告警机指示的距离和方位,还有就是借助驱逐舰上的雷达和被动电磁目标跟踪系统的指示。此时米格-31小队已经与舰队取得了联系。他们只得跟着折向南方,离开爪哇岛更远了。我预警机上的指挥官看到米格机追了过来就继续南下,不断地推算它们的油量,并把航线再次折向了东南方。10分钟后,推算出米格机已经无法再着降到爪哇岛了。于是通过空中加油重新加满了燃油的歼-8Z再次出击,4架战机总共只有6枚远程导弹和8枚格斗导弹了,它们加速到3马赫的极速压向米格机。
此时米格机小队长也孤注一掷了,它们各挂载了1枚俄制KH172远程反辐射导弹,现在距预警机480公里,他指令也加速到3马赫的极速,预计只要90秒钟就能逼近到400公里以内然后减速发射,以4枚导弹夹击1架庞大的预警机终归能成功的。可是他们一加速就发现不对了,预警机同时也转向加速,这样一来至少要120秒钟后才能追到400公里以内。可是对方的截击机也在以3马赫疾进啊。米格机为了省油已经降到了25000米,对方却在3万米高空逼近,到相距120公里时突然减速预示着已经发射了远程导弹。自己是处于仰攻状态只得到相距110公里时才减速发射了8枚R-77增程弹。
等他们再加速后发现又不对了,对方继续保持亚音速状态,而自己却加速往对方先手发出的导弹上撞。如果不加速又不能尽快追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