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魂(闪烁)-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谈仁皓长吸了口气,然后勉强地笑了一下,他自己也是个半吊子。
    进了小会议室的时候,陆海两军的人员还是分成了两边。谈仁皓坐在聂人凤的下手方向,而他另外一边是一名负责纪录会议内容的海军少校军官。对面也一样,坐第一的是严定宇,然后是卫伯瑜。最后是一名陆军少校。
    大概是为了表示对陆海两军一视同仁吧,薛希岳首相已经换上了一件黑色的唐装(黑色是帝国陆军与海军礼服的共用颜色),而不是开始那件墨绿色的便服(墨绿色是帝国陆军常服的颜色)。
    “好了,我们废话少说,直接谈正事。不过,我希望在今天的会议上不要发生任何争执,以及不愉快的事情。”薛希岳的神色很严肃,“这几天。我连续手到了陆海两军提交的一份基本相同的报告。双方都认为重型轰炸机在未来地战争中有很大的作用,因此都提议发展重型轰炸机。不过,以现在帝国的能力来看,我们不可能在两个军种中都同时装备大量的重型轰炸机,也不可能同时满足双方的需要,所以,我们只能选择一方。”
    严定宇看了聂人凤一眼,说道:“首相,按照我们之前的约定,海航是不能发展重型轰炸机的。重型轰炸机属于陆航!”
    谈仁皓立即发现。严定宇确实有股咄咄逼人的气势,在首相面前都不例外。
    “我知道,不过现在不是以前。而且我们现在需要一支更强大的海军。”薛希岳不怎么给严定宇面子,当年严定宇还是他的手下呢。接着,首相地目光转向了聂人凤。“聂人凤元帅,你们地要求呢?”
    “首相,其实我们并不是有心要与陆军争高低。海军所提出的要求,都是为了战胜日本,为帝国而战。至于到底是陆航,还是海航来发展重型轰炸机,我认为这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帝国现在需要重型轰炸机。需要更有效地指挥体系,以及需要一个更为完善的发展计划。因此,我认为,不管是陆航,还是海航,只要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到底是谁来发展,这又有什么重要的呢?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是帝国的武装力量,都是为帝国而战!”
    谈仁皓很想笑,聂人凤这一番话,立即就把陆军给比了下去,而且说来说去,还是在为海航说话,只不过,薛希岳首相肯定会感到很舒服。
    “聂人凤元帅的话没有错,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都是帝国的军队,都是在为帝国作战,现在大敌当前,如果还分什么彼此,你我的话,那么帝国还要不要战斗下去了?”薛希岳扫了在坐的几人一眼,然后拿出了两份文件,说道,“我已经决定了,根据双方提交的方案来做出选择。本来,我应该给你们更多的时间来完善各自地方案。不过,现在已经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可以浪费了。经过我的慎重考虑,在双方提交的方案中,海航的计划更为完善,也更为全面,更具有可行性。因此,这次的重型轰炸机发展计划由海航负责。”
    谈仁皓立即松了口气,不过他也立即意识到,问题还没有完呢。
    “首相……”恐怕此时最失望的就是卫伯瑜了。
    严定宇立即在下面踢了卫伯瑜一脚,然后说道:“首相,我不反对这么做。不过,海航的编制本来就已经很复杂了,所以我认为,最好还是由陆航来指挥未来的战略轰炸行动。”
    “严定宇元帅,这话恐怕有失公道吧?”聂人凤也立即开口了,“陆航编制内地作战飞机多达4000多架,而且按照上一次确定的计划未来一年之内,陆航的战机将超过一万架。而现在海航才多少?不到两千架作战飞机,而且这还包括了所有的航母载机。论规模,陆航远大于海航,而且海航的指挥系统也不比陆航差,凭什么认为我们海航没有能力指挥战略轰炸行动呢?”
    “两位,够了!”薛希岳及时的出来制止了两人,“你们的话都有道理,也都有一定的问题。现在,我已经在考虑是否需要成立第三个军种。不过,这暂时还不会实施。既然你们都认为自己有能力指挥战略轰炸,那么我决定。在队日作战,以及滨海作战中,战略轰炸由海航负责,而在内陆,以及西线作战中,战略轰炸由陆航负责。不过,现在的重点是日本,在对日作战结束之后,我们再考虑对俄罗斯帝国,以及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的战略轰炸行动。两位,有意见吗?”
    严定宇与聂人凤相互瞪了一眼,然后才点了点头。
    “既然你们都没有意见,那就这么决定了。”薛希岳显然不希望任何人置疑他的权威性,“海航具体负责轰炸机研究,制造等工作,另外,沈飞,哈飞两家飞机生产厂全面负责协助海航的工作。争取在三个月之内完成设计,在年中之前开始生产。具体的计划,我要能够随时知道。”
    “没问题,我们会做好计划的!”聂人凤显得有点得意。
    “那么,今天就到这里吧,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明天你们就可以返回前方了!”
    走出了首相府之后,聂人凤这才笑了起来。谈仁皓心里也很高兴,不过却没有聂人凤那么的“嚣张”。
    “严定宇肯定在骂娘了!”上车后,聂人凤笑得更开心了,“说实话,这次卫伯瑜肯定要倒霉,他拿的那份计划狗屁不通,严定宇却完全相信了他。不过,现在我们的压力也很大,你有把握按照首相的安排,准时完成任务吗?”
    “这事我让罗云冲盯着,由他全权负责,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的!”谈仁皓所能想到的最好负责人就是罗云冲了。
    “那好,回去后,我立即晋升罗云冲少校为上校,没有个高点的军衔,飞机厂,还有陆航的人肯定不会买他的帐。”聂人凤长出了口气,“现在,陆航也知道了,海军有的不仅仅是战舰与小飞机!”
    两人都笑了起来,赢得了发展重型轰炸机的计划,这对海军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第七节 崭新的舰队


    发展轰炸机的事情主要是由才入海军,就晋升了两级的罗云冲上校负责的,不过谈仁皓也一直在跟进这个计划。至少,在第一特混舰队恢复战斗力,准备执行下一次的作战任务之前,谈仁皓不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舰队的事情上,让他可以更多的关注帝国海军历史上的第一种重型轰炸机的发展过程。
    按照战机的研制过程,海航在做出要发展重型轰炸机的决定之后,首先是确定轰炸机的性能参数。不过,这一点罗云冲早就准备好了。然后就是向帝国的各大飞机制造厂招标,让这些飞机制造厂按照军方提出的性能要求提交理论设计方案。接着,军方会根据各个厂家提交的方案来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并且从中选择几套最合理的方案出来,进入计划发展阶段,制造出样机,确定是否能够达到军方要求的性能。最后,再选择最优秀的一个,进入生产发展阶段。
    不过,在战时,这套体制就被缩减了很多。海军在确定了技术要求之后,直接就向沈飞与哈飞两家飞机公司发出了设计要求。不过,后来成飞与西飞也要求能够参加设计竞标,因此这两家飞机制造厂也提交了自己的设计计划。这不是理论设计计划,而是完整的轰炸机设计方案了。
    “从总体上来看,其实西飞的设计是最合理的!”罗云冲没有带上个人的感情与偏见,“虽然有两项性能没有达到要求,但这是最可靠的,也是最合理的。相反,沈飞提交的方案虽然看上去很先进,但是却有很多因素都无法确定,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制造出来的样机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指标。成飞与哈飞的方案也还算过得去吧。将军,我们准备用哪家的?”
    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说道:“一定要选择?”
    罗云冲点了点头。“按照规矩。我们现在就应该确定两架生产厂制造样机。”
    “那就让他们四家生产厂都先制造几架样机出来。”谈仁皓挺直了腰杆,活动了下有点发酸的身体,“让他们一起上马,等样机飞起来之后,我们就知道谁的设计最好,谁地最有可行性了。”
    “这也好,不过经费……”
    “经费不是问题,制造几架样机也要不了多少钱。我们现在要确保的不仅仅是一种重型轰炸机。而且还要争取制造出最好的重型轰炸机出来。”谈仁皓拿出了烟,先给罗云冲点上了一根,“因此,我们多花点钱在这上面肯定是有好处的。”
    “好吧,那我下午就跟四家厂商联系,让他们赶紧拿出样机来。”
    “一个月,不,下个月中旬,我们要看到能够飞得起来的重型轰炸机。”谈仁皓吐出了烟丝,“告诉四家厂商。如果他们到时候拿不出来样机。就将被直接淘汰掉。反正,这是笔大订单,他们肯定很眼红的!”
    这确实是一笔大订单。结果沈飞第一个就被淘汰了,因为沈飞没有制造大飞机的经验与基础,没有按时交出样机来。不过,沈飞前卫的设计方案被保留了下来,几年后,将在这个设计方案上诞生一种名满全球地著名轰炸机。而其他三个厂家都准时的制造出了第一架样机。无一例外的,这三个厂家提交的样机都是在以前的老飞机上进行的改进,用改进了的老飞机的机体装上马力更大的发动机,并且对气动布局做了一些调整与修改,以满足海军提出的要求。
    经过了一个月地试飞与选定之后。哈飞提交地方案最终获胜。不过,为了能够迅速的制造这种轰炸机,成飞,西飞也将参加后面的生产工作,而沈飞则负责向哈飞提供发动机,并且制造由哈飞总装地轰炸机的主机翼。
    后来,这种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生产的重型轰炸机的编号为H…12,外号“炸弹搬运者”。机长23。5米,高6。02米。翼展32。87米。安装四台风13乙星型发动机,单台功率1400马力,最大起飞重量26500公斤,飞行高度7000米时的最大速度为225节,最大升限12000米,最大载弹量8500公斤。载弹6000公斤,以7500米高度飞行时的最大航程达到了4800公里,载弹3000公斤时的最大航程为5800公里。另外,该机上还安装了12挺机关枪。
    可以说,这是整个二战初期最优秀的一种战略轰炸机了,远比大英帝国的战略轰炸机好,后来美利坚合众国的B1他性能与其极为相似。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该机实际上是在哈飞之前设计的一种验证轰炸机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如果帝国早几年意识到战略轰炸机的重要性的话,也许这场战争就不会爆发,至少不会是由日本来引发的了。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唐帝国陆航手里有个上千架这样地战略轰炸机,日本人在发动战争之前,肯定得考虑一下本土的安全。而实际上,这正是后来日本人所后悔的地方。
    在进入试飞验证阶段的时候,谈仁皓就将所有的工作都交给了罗云冲直接负责。也正是如此,后来罗云冲才成为了帝国海军战略轰炸机司令。这个影响还更深远,也正是这种战略轰炸机的出现,帝国海航与陆航就谁控制战略轰炸机部队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虽然在战争期间,薛希岳首相还能压住双方,但是战争结束之后,这又成为了海陆两军最大的分歧,因为当时双方都认识到,战略轰炸机部队是帝国手里打击力量最强大的一支部队。结果,在海陆两军的争夺下,帝国空军,也是帝国的第三个军种诞生了。而首任帝国空军司令,就是帝国空军大将(当时因为陆海两军的限制,空军司令是大将军衔,而不是元帅。后来,陆海两军也受到了牵连,其司令军衔也被降为了大将)罗云冲。
    当然,谈仁皓没有考虑得这么长远。当时,他最高兴的还是自己舰队的事情。
    随着大量的战舰到达,第一特混舰队在休整了两个多月后,再次恢复了战斗力。
    “玄宗”号航母在江南造船厂的船坞里“躺”了两个多月,船厂的一千多名工程师,工人连班倒,终于修好了这艘几乎快要完蛋了的航母。而在维修中,工程师还在航母地弹药库。油库上加装了隔离门,并且在这些重要区域安装了不算太厚,但比没有好得多的装甲。最大的改进是,航母上的电力机舱增加了两个,而代价就是牺牲了携带燃料与弹药的数量。
    同期,“太祖”号也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去船厂改造了一下,而其主要改造的就是电力机舱的配制。因为条件受限,因此“太祖”号地弹药库与油库没有安装隔离门,也没有加上装甲。
    最大的收获还是提前了一个多月服役的“长江”号航母。大连造船厂的工人先集中力量完成了“长江”号,这虽然导致“黄河”号的服役时间要推迟大概一个月。不过肯定是值得的。这艘航母刚完成栖装。就一路南下,海试都是在航渡过程中进行的,因此还有几百名工程技术人员跟在航母一起来到了舟山。海军对海试结果比较满意。而一些小范围的修改可以直接在舟山港进行,而不需要再返回大连造船厂了。随后,配属于“长江”号的航空部队也到达了舟山。
    此期间,海军航空兵航母舰载机部队的编制做了一次调整。以往地联队没有取消,不过取消了由机种确定地大队,改为每艘航母的载机部队为一个大队,大队下设各机种的中队,分别为战斗机中队,鱼雷轰炸机中队,俯冲轰炸机中队。侦察机中队。而各中队下设小队,小队下是小组,这是最小地编制。当然,指挥结构,人事体制也做了修改。邓子超,张鼐鼎,江文翰分别担任了三艘航母上的航空大队的大队长,同时都晋升为了海军航空兵中校军官。罗晋明仍然是联队长,同时获得晋升。成为了海军航空兵准将。不过,今后罗晋明将不再随舰队出征,而是留在后方,具体的前线指挥工作由三个大队长来完成。
    除了航母数量增加到了三艘,且三艘航母都处于最佳状态之外,第一特混舰队还增加了十多艘护航战舰,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到的四艘“李靖”级大型巡洋舰。
    这四艘大型巡洋舰分别是“秦琼”号,“尉迟恭”号,“程知节”号,以及“段志玄”号。这四艘大型防空巡洋舰与“李靖”号几乎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四艘战舰上的雷达都换上了最新的型号,虽然探测距离没有增加多少,不过故障少了很多。算上“李靖”号,第一特混舰队拥有了五艘防空战舰,而且都是从设计开始,就完全按照防空作战的要求建造地战舰。这极大的提高了第一特混舰队的防空战斗力。战后,有人评价,“李靖”号虽然不是设计得最完善的一级防空巡洋舰,不过却是在整个太平洋上表现得最为优秀的一级防空巡洋舰。后来,美利坚合众国的“巴尔迪摩”级防空巡洋舰的名气都远在其之下。
    八艘“节气”级重巡洋舰也陆续到达了第一特混舰队。这八艘战舰都是新建造的,不过都有一些变化,即战舰上的主炮换成了改进型200毫米主炮,而不是以前地老式200毫米主炮了。这大概是舰队在庆良间水道吃了亏之后,海军提出的额外要求吧。另外,这八艘战舰上都装有雷达。再算上另外三艘重巡洋舰,第一特混舰队已经拥有了十一艘重巡洋舰。
    最后加入舰队的是十二艘驱逐舰。这些驱逐舰是舰队反潜的主要力量。
    到此,第一特混舰队已经拥有了三艘航母,五艘大型防空巡洋舰,十一艘重巡洋舰,以及十六艘驱逐舰。除了没有主力舰(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之外,第一舰队的实力不在日本任何一支舰队之下,甚至不在日本联合舰队之下。而第一特混舰队最强大的打击力量自然是舰队里的三个航空大队,这三个航空大队一共配备了336架作战飞机。而这其中,有谈仁皓专门要求的,由“鱼鹰”改装而成的12架专用侦察机(不过,这12架侦察机也随时可以挂上鱼雷作为轰炸机使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配备了专用的长波电台)。
    也许,当时舰队唯一的遗憾就是只有一个战斗机中队装备了新型的“秃鹫”式战斗机,不过,这只是“秃鹫”的初期型号。按照海军的要求,“秃鹫”应该安装2200马力的星型风冷发动机,不过沈飞在设计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而且最后确认,涡轮增压器在海军战斗机,特别是航母舰载战斗机上的作用不大,因为航母舰载战斗机不会经常在高空飞行,而涡轮增压器的最大用处就是提高高空飞行时的输出功率。结果,沈飞提出该用机械增压器的普通发动机来装备“秃鹫”。不过新发动机的研制需要一段时间,而海军却急着要更好的战斗机来对抗日本的“零战”。结果,沈飞把风12的功率增加到了1800马力,先让“秃鹫”暂时使用这种发动机,等到新发动机研制成功之后,再安装新发动机。海军也就采用了这个折中的办法。
    郝东觉提出为三个中队都换装新的战斗机,不过谈仁皓拒绝了。理由很简单,“秃鹫”还没有成熟,等几个月就可以用上定型了的“秃鹫”,而且飞行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