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秦二世-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阁府在原有的一百二十位参政的基础上,再次增加一百二十位内阁参政。并由这两百四十位内阁参政为主,设立内阁参政院,参知政事。

    内阁参政三年一考课,可对内阁府诸事以及六部之事发起问询以及弹劾诸事,却不得干扰六部正常的办公。御史府,同时担负起对两百四十位内阁参政的监督职责,一经发现参政有任何不法之事,可联合宗正府监察司联名上书皇帝会同刑部缉拿查办。

    显然,刑部已经沦落到只能为御史府和监察司打打下手跑腿的地步了。对审案判刑之事,都没有刑部的份了。

    此诏一出,平静了差不多五年的大秦,天下震动。

    大秦朝堂之上更是有风起云涌之状。

    谁都没有想到。在冯去疾已近耄耋之年(八十到九十)的时候,竟然走上了一代名相李斯一辈子都想要得到却始终没有得到的位置。

    内阁总理,统辖六部,总理天下政事。

    这应该算是实实在在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了吧。

    而冯去疾本人,也是大秦有史以来第一位内阁总理大臣。

    虽然冯去疾早在几日前就已经知道了皇帝对内阁府的重组计划,甚至也早就知道了自己会成为内阁总理,但是当诏令真正下达的时候,冯去疾还是罕见的流着老泪、把酒大醉了一场。

    数十年的心愿,一朝得成。然人已近耄耋之年。时日无多,怎能不是悲喜交加?

    冯府大门前,一时间车满塞门。

    ……

    大秦历五十九年,二世九年六月初五。在圣天子胡亥下诏重组内阁并擢升冯去疾为大秦第一任内阁总理的第三天。圣天子胡亥再次下诏。新设大秦总参谋院,总参谋院下设后勤、兵械、监察、龙卫四司;大秦皇家学院归大秦总参谋院直辖。

    大秦太保、九原公、一直在咸阳城内赋闲的大将军蒙恬卸去虎贲将军位,充任总参谋院左丞;兵部尚书章邯擢升为总参谋院右丞;

    尚坊丞田仁任总参谋院后勤司司丞;雍城令嬴善擢升为总参谋院兵械司司丞;宗正府监察司副丞嬴同擢升为总参谋院监察司司丞;原南海军副将龙玄擢升为总参谋院龙卫司司丞;

    总参谋院左丞蒙恬擢升为武将正一品;右丞章邯擢升为武将从一品;四司司丞擢升为武将正三品;

    至于总参谋院院丞之位。则是由大秦二世皇帝圣天子胡亥亲领。

    这道诏令上并没有明确总参谋院的具体职责,但是仅仅从由大秦皇帝胡亥亲领总参谋院院丞一位就可以看出,这总参谋院将会是大秦军方的最高机构了。

    在这道诏令之后,紧接着总参谋院就向大秦二十四支军团包括各郡卫卒在内的各军主将行文,从今而后,大秦军队的调兵之权由虎符更改为加盖有皇帝玉玺亦或是印章的由尚坊特制的玉盒盛放的诏令。

    虎符调兵之事,从此彻底的退出了大秦的舞台。

    于此同时,龙卫府也在这道行文之后,着专人将玉盒的开启之法传授给了各军主将。

    用加盖有皇帝玉玺以及印章的玉盒做为调兵之用,不能说完全杜绝了私兵,至少可以说将大秦各个军团主力大军的调动都掌控在了皇帝手中。

    这其中由尚坊特制的玉盒是关键。同时,也是鉴定调兵诏令真假的一个关键。

    当然,如今的大秦,还没有后世那般总会有人想着造反,更不要说敢假借皇帝名义调兵、私铸玉玺以及皇帝印章的事情出现了。

    一切其实都不过是胡亥未雨绸缪之举罢了。

    总参谋院的设立,远不如内阁总理之事牵动人心。毕竟,大秦的各个军团本身就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插手的,而且所有的军团只可能接受大秦皇帝的诏令,别人也调不动,所以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

    但是,总参谋部的设立,却是让大秦皇帝能够真正的执掌各个军团达到如指臂使最为重要的一步了。尤其是由皇室宗亲担纲的监察司以及其实就类似后世指导员的龙卫司的设立,更是让胡亥对各个军团的掌控达到了极限。

    ……

    大秦历五十九年,六月初六。

    南海郡治番禺,番禺船厂。

    一支庞大到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舰队几乎将整个珠江出海口都堵塞。

    庞大舰队中,那六艘犹如海上长城的长达两百余米的巨舰,即便隔着数里之遥,也能够看的清清楚楚。原本已经足够大的十几米长的楼船此刻在那两百余长的巨舰面前也不过是如蚂蚁般大小。

    此刻,这些如工蚁般的楼船,正一刻不停的不断的将码头上堆积如山的粮食、兵械、活的牲畜猪羊等物运送到六艘巨舰那庞大的躯体内。而巨舰就如一只张开着嘴巴的洪荒巨兽,似永远都无法填满一般。

    在六艘巨舰的中央,是一艘要比其余五艘巨舰似乎还要大上那么一筹的超级巨舰,巨舰数十米高的桅杆上,一面黑金夹织的五爪黑龙旗正在半空中迎风飘舞。

    那,是大秦皇家海军南海舰队的旗舰。而南海舰队的主将不是别人,正是先前南海军的主将虞子期。

    二世五年,大秦皇帝圣天子胡亥一道诏令,十万南海军就地转为大秦皇家海军南海舰队。而南海舰队的基地,正是番禺船厂附近的珠江口码头。

    于此同时,在象郡新设县治左江县(后世防城港附近),已经打通了从番禺通往临尘大道的桂林军主将冯劫则是依靠当初俘虏的如今转为雇佣的十余万修筑临番驰道的百越蛮夷开始修筑左江港口。

    这将是南海舰队在大秦最南端的补给码头。

    通过左江、右江等复杂的、已经基本上都被勾连起来的水系,已经在临尘修筑完成的临尘仓,将能够快速的补给南海舰队日常所需。

    今天,是成立了已经四年之久的南海舰队出征的时间。

    四年时间,由陆军转为海军的南海舰队经历了一次仿如脱胎换骨的转型。有了经历无数次海航的腾蛇军指导,再加上南海军中的兵卒本来大多都是会水的,所以南海军的转型还是很快很成功的。

    以往的南海军,如今的大秦皇家海军南海军,下辖六艘长超过两百米的巨舰、十八艘长百米的大舰、五十余米的普通海船五十四艘、其余十几二十几米长的辅助型海船逾百艘。

    这是番禺船厂近七年的万余来自尚坊的工匠以及数万普通匠人的劳动成果。

    六艘巨舰一年才能建造一艘,而虞子期的那艘长超过两百五十米的特大号巨舰更是半月前才不过刚刚下水的最新型号。

    这个出征的日子,早在年前就已经被定了下来。而虞子期也一直在准备着,只待圣天子胡亥的诏令一到,舰队就可以开拔。六月初二国殇日的时候,来自咸阳的龙卫府亲卫已经将加盖有胡亥印玺的诏令送到了虞子期手中。

    站在旗舰最顶端的望台上,虞子期俯瞰着广袤的港口中驻泊的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舰队,心潮澎湃,几不能自已。

    此次跟随他出征的兵卒只有南海舰队十万兵卒中的半数,也就是五万人。整只舰队,没有任何的普通百姓,所有的掌舵、行帆等等事物,都由训练了三年的南海军兵卒自己完成。

    虞子期知道,很多的南海舰队兵卒都同自己一样,此刻心中都充满了激动和兴奋。

    因为,他们等待这一天等待了整整四年之久。

    四年时间,很多原本都是新兵蛋子的兵卒,在海中摸爬滚打也变成了满手老茧浑身黝黑的老兵;四年时间,很多原本到了海上就吐的不知道东南西北的兵卒,如今也都成了即便面对飓风也能稳定的掌舵、行帆、打着旗语的海中老手。

    码头上堆积如山的各类物资,一点点的矮下去,最终消失。海面上,如工蚁般忙碌的密密麻麻楼船,开始缓缓的脱离一艘艘母舰,返回海港。

    “呜呜呜!”

    悠长的号角声陡然响彻天际!

    “陛下有诏!特赐南海舰队美酒千坛。他日尔等归来之日,朕将亲临番禹为尔等接风洗尘!大秦勇士们,朕祝尔等马到功成,凯旋而归!大秦必胜!”

    虞子期拿出随着出兵诏令一道来的皇帝诏书,用尽全身的气力高喊出声。

    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舰队中,铺天盖地的声浪冲天而起!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秦必胜!”

    “大秦必胜!”

    ……(未完待续。。)

第两百二十八章 冯劫的怨念

    在番禺港口大秦皇家海军南海舰队正在高呼“万岁”“必胜”的同时,距离他们直线距离超过一千里的象郡郡治临尘,一大片让人心悸的黑色铺成在黄绿交加的大地上。

    那是,桂林军大营。

    一身戎装的冯去疾站在大校场中间的点将台上,似乎在侧耳倾听着什么。

    点将台下,密密麻麻一列列披坚执锐的黑甲兵卒身躯挺得笔直矗立在校场之上。他们头顶上,一轮南方的烈日正在拼命的向着大地喷涂着憋了一个冬天的光和热。

    大滴大滴的汗珠从桂林军兵卒的额头上、脸颊上滚滚滑落,滚入眼中,浸入耳中。

    但是,没有一个人动上一动。

    黑色的铠甲吸收着光热,雪亮的刀戟反射着炽白的阳光。

    无尽的肃杀之气席卷而去。

    过了半响,冯去疾似乎已经听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海舰队兵卒滔天的怒吼,目光如电,扫视了点将台下矗立着的整整十万桂林军兵卒,开口了。

    “本将,其实心中一直都憋着一股气。你们知道吗?”

    台下矗立的十万桂林军兵卒没有一个人答话,但是从他们抓着兵械青筋暴露的手背,可以知道,他们心中对自己的主将刚刚说的那些话却是很清楚的。

    “一年了,本将对你们还是不满意。当然,本将对我自己更不满意。”

    冯去疾的声音陡然高亢了起来。握着腰间常见的手掌上更是不受控制的颤抖起来。

    “一年前,我桂林军输了。可是。本将问你们,你们甘心吗?”

    “不甘心!”

    “不甘心!”

    原本安静的校场上,陡然传出如山呼海啸般的怒吼之声。

    一个个桂林军兵卒红着眸子,盯着台上的主将,拼命的呐喊着。

    “本将也不甘心。可是没有办法,我桂林军输了就是输了,他翁仲玄武军能被陛下赐予皇家玄武军的名号,是他翁仲的本事,是玄武军的本事。我冯劫认了,但是认了不是说我冯劫就甘心了。你们定然也是同本将一般的心思。被陛下赐予‘皇家’两字是一定要得到的。本将说的可对?”

    “对!对!对!”

    校场上。山呼海啸般的怒吼声再次腾空而起,让大地为之震颤。

    一年前,大秦十三支军团如愿的迎来了一直在期待的“皇家”名号的争夺。

    十三支大秦最为精锐的正规军团,在灞上大营以万人为单位。进行了整整长达一个月的实兵演练。

    他们。将会争夺四支能被大秦皇帝圣天子胡亥赐予在军团名字前冠上“皇家”两字的无上荣耀。

    十三支军团施行的是淘汰制。两两对决。胜者进阶,败者淘汰。

    各个军团施行的抽签来决定对手。

    玄武军、朱雀军、青龙军、白虎军、九原军、陇西军、南海军、桂林军、平夷军、南越军、御林军、禁军、虎贲军,统计十三支正规军团。

    这还没有包括主要负责特种作战的玄鸟军、苍鹰统领的如今还没有明确番号的空军。贾瀚统领的初具雏形的人数才不过三万人的海军腾蛇军。

    十三支军团,也就意味着,在抽签的过程中,每一轮的争夺,必然会有那么一支运气好到爆的军团将会轮空。

    可惜,用二世皇帝陛下的话来讲就是,运气,其实在很多时候也是实力的一种。作为军人,不存在找什么借口的理由。

    在二世八年的国殇日之后,大秦统计十六支放在明面上的军团各个主将在近十年的时间内,算是第一次齐聚大秦都城咸阳城了。

    不过,他们这一次的相聚必然不会是喝酒侃天聊女人的轻松之旅,而是你争我抢的刀光剑影之旅。

    十三支参与争夺的军团,每一支军团都挑选了军团中最为精锐的一万兵卒,全副武装的急行军赶往咸阳城。这,是大秦皇帝对他们的第一个考验了。最终,自然是十三支远近不同的军团无一人掉队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尽皆赶到了咸阳城。

    十三万整个帝国最为精锐的兵卒同时在灞上大营中汇聚。大秦军方所有的各军主将更是齐聚。

    文武百官以及咸阳城的勋贵世家也有幸进入灞上大营来观战。本来胡亥想要让普通百姓也能看看这一盛事的,只是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只是从咸阳城的百姓中,抽选了千人对大秦有功的将士后人进入灞上大营观战。

    想来有了这些人的口,这一荣耀之战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大秦。

    胡亥,其实是在检验和炫耀武力。

    因为他为十三支军团进行之间争斗定下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

    所有的一切都是贴近实战,除了武器上都没有开锋、强弩上没有箭头、大型连射弩机即便没有箭头也能把人射死无法使用外,其余各个军团所用的一应装备都是各个军团原本的装备。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的区别对待,也没有任何的同样对待。

    各个军团原本的装备是什么样的,在这场荣耀争夺战中,还将用同样的装备。只是玄武军手中的武器由狼牙棒变成了裹满白灰的蓬松扫帚。

    毕竟,以玄武军兵卒的气力,怕是即便不用狼牙棒,用普通的棒子也能将穿着铠甲的人给生生的轰杀至死。

    胡亥可不想自己的十三支精锐军团为了争夺个皇家的荣耀,而成为自己人之间的屠杀。

    所以,在开战之初,胡亥就定下了规矩,任何人任何军团,有任何的事情,都必须在这灞上大营内解决,如果出了灞上大营,各个军团之间暗生龃龉,互相仇视的话,一旦被龙卫府和黑冰台抓到现实的证据,那么对不起,军团直接裁撤。

    这样的惩罚,对任何一个军团来说都是无法承受之重。

    要知道,每一个军团的军旗都是各个军团独特的标识,上面有着圣天子的印记,还有大秦皇帝的玉玺。一旦一个军团被裁撤,那么这将会是那个军团十万大军一辈子无法洗脱掉的耻辱。

    胡亥就是让他们知道,想要窝里斗,那么就要做好承受自己雷霆之怒的准备。

    灞上大营集合,征战的地形和场地同样都不尽相同。

    每一次抽签挑选出对手之后,都由两军主将猜拳,然后猜拳取胜的主将来抽取地形演习场地。

    演习场地,胡亥为各个军团准备了丛林,丘岭,平原,水泽密布的湿地,甚至还有一块类似西域的荒漠化演习场地。

    为了准备这场荣誉争夺战,胡亥可是费了不少的心思。当然他也是趁着这样一个机会,在咸阳附近建设好各类地形的演习场地。

    好在,如今的大秦就是地盘大。不愁找不到类似的地形。唯一需要花费点手脚的也就是那荒漠化演习场了。不过黄土高原有可以借鉴的环境,再加上点河道内掏出来的沙子就差不多了。

    大秦皇帝胡亥以及一众文武百官亲临。好在这个时候,有了沙盘,有了望远镜,两军的争夺都能够实时的在沙盘上进行显示。

    冯劫的桂林军运气很不错,第一轮直接轮空了。

    第一轮的争夺很快就出了结果。毫无例外,玄武军翁仲亲自领军,用蛮力直接将辛胜的陇西军给碾压成了渣渣,即便辛胜用尽手段,却是最终在僵持了一天之后,在陇西军一万大军全军被判阵亡、翁仲玄武军伤亡超过五千人的时候,玄武军取得了惨胜。

    其余杜腾白虎军胜徐闯青龙军;王乾朱雀军胜了涉间的九原军;韩信南越军完胜已经转为海军完全是凑数的虞子期南海军;蒙黎禁军同荆沿的御林军却是打了个平手;虎贲军同李信的平夷军同样也是平手。

    不过冯劫的好运气到第二轮就完了。

    冯劫抽上了翁仲的玄武军。

    结果不用考虑了。翁仲玄武军用一招似乎就可以吃定这大秦十三支所有的军团了。

    最终胜出的四支军团是翁仲的玄武军、杜腾的白虎军、已经成为虎贲军主将的龙天虎贲军,还有最大的黑马,韩信的南越军。

    当然,韩信的胜利不用考虑,基本上同翁仲的玄武军成为这一次的荣耀争夺战中最为对立的两个极端。

    翁仲是靠碾压取胜,厚厚的铠甲加上悠长的气力,再加上翁仲这个bug,是翁仲玄武军能够挺到最后的不二法宝。

    而韩信的南越军,则是从第一场征战开始,就没有同任何一支军团进行面对面的对抗,而是全部都是奇兵奇谋取胜。这其中最为经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