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秦二世-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爱卿不愧我大秦名将,短短两日尽诛匈奴蛮夷二十万之众,匈奴仆从东胡一族三十万控弦之士临阵归附我大秦,冒顿仅领亲卫数百仓惶逃离我大秦!

    此战,扬我大秦国威,扬我大秦军威!如今,朱雀将军王乾亲领十万朱雀军精锐并十万东胡骑兵已经北上。王乾将在东胡人带领下直捣匈奴一族圣地狼居胥山,以报匈奴蛮夷百余年来侵扰杀戮我秦人百姓之罪过,以成我大秦赫赫之威名!”(未完待续)

第两百九十章 遴选官员

    冒顿再次领五十万匈奴蛮夷大军南下侵入大秦,在大秦刚刚因为李斯之死而产生波动的时刻,于情于理都不能在那个时候将这个消息告之于众。

    毕竟,李斯的死其实根本经不住细细推敲或者说是深究。

    这一点,大秦朝野尤其是那些知道那夜发生在咸阳宫行刺之事的重臣,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哪怕是李由胡亥也相信他也定然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只不过是因为,没有人敢于深究或者说是不想也不能深究而已。

    随着胡亥清朗和激荡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咸阳宫正殿中匍匐在地的密密麻麻的大秦群臣头顶上空,一股夹杂着兴奋、铁血、崇敬的气息在氤氲而起。

    “匈奴一族,这个盘踞我大秦北部边疆侵扰我大秦数百年的蛮夷部落,从今往后再不会成为我大秦的威胁。被匈奴蛮夷覆灭的东胡一族的归附,大秦境外辽阔的疆土、丰腴的草原,都终将成为我秦人牧马扬鞭之地。

    不日之后,我大秦数路大军就将进入江东之地,朕也将亲临江东,楚项余孽覆灭之期不远矣。这天下,终究是我大秦之天下!这天下,也只能是我大秦之天下!

    羌人、月氏等曾经数度侵扰我大秦边疆之蛮夷小族,待到天下大定之时,朕定当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我大秦,所需只有六字,顺者昌,逆者亡!”

    掷地有声、杀气四溢的六个“顺者昌。逆者亡!”六字瞬间点燃了殿中大秦群臣心中已经沉寂了十余年的铁血之气。

    “顺者昌!逆者亡!陛下圣明!”

    山呼海啸般的高呼瞬间从咸阳宫正殿升腾而起,传出大殿,传过广场,传遍整个咸阳,传遍关中,传遍天下!

    这一次的朝会,与其说是胡亥点出即将发生在南越之地的子婴叛乱。还不如说是胡亥在临战前的对大秦群臣一次洗脑。

    当然,这洗脑是单纯的为鼓舞朝中群臣士气而已。

    先前为了关中地区的稳定,胡亥基本上封锁了所有有关江东叛乱的消息。包括项梁退兵撤回江东。虽然有些消息依然不可避免的传到了关中,甚至于山东等地,但是毕竟不是朝廷的官方消息。

    而如今。形势已经不同。

    如今所有的准备都已经就绪,所有的大军都即将或者已经进入了随时可以发动进攻的状态。

    更为主要的是,胡亥先前最为担心的冒顿匈奴蛮夷因为这出人意料的九原一战而大败特败,算是解除了一根一直横亘在大秦喉咙处的尖刺,这天下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阻拦胡亥统一天下的脚步。

    子婴、赵佗不行,楚项余孽不行,那个依然还在邯郸巨鹿兴风作浪的稷下学宫更是不行。

    胡亥如今只想用最短的时间解决这些想要叛乱或者想要复辟的人。

    因为建设要比破坏要困难和复杂的多。

    虽然这个时候公布南越方面曾经身为大秦储君之子的子婴自立为皇的消息必然会导致关中乃至整个天下为之震动,但是胡亥相信,这些震动必然会随着冒顿数十万大军覆灭在九原而烟消云散。

    一切都是可控的。

    如果不是因为李嫉的册后大典必须胡亥参加,胡亥恨不得现在就动身南下。早一日发动对楚项余孽的进攻。就少给了一日项梁等人发展的时间。

    而且胡亥有种感觉,那就是项梁和子婴两个人,不会忽视对方的存在。而子婴或者说实际掌控南越大权的赵佗,很有可能会放弃一些原则,而苟合在一起。

    子婴不缺兵卒。也不缺兵械。南越那数十万大军即便子婴不能全部控制,而龙卫传回来的消息也是子婴确实是没有完全控制,但是最为关键的兵械这一方面南越方面却是丝毫不差。

    项梁也不缺兵卒,但是却是缺少兵械。两方苟合在一起,那么就不单单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了。

    好在章邯的二十万大军如今已经都到位,想来如今也该收到消息已经开始动作了吧!

    一直还以为关中不知道自己在积蓄力量想要给自己来个措手不及的赵佗。在面临章邯二十万大军的进攻时表情是不是很精彩?而如果在关键时候,蒙云等人再给赵佗来上那么一下……

    “诸位爱卿平身!”胡亥收回飞扬的思绪,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淡淡的道。

    “谢陛下!”

    殿中群臣,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或浓或淡的些许潮红之色。

    胡亥六个“顺者昌、逆者亡”,让所有朝臣都听出了年轻皇帝话语中的浓浓自信。沉寂了十余年,忙于梳理内政四处扑灭六国遗族复辟之火的大秦,终于再次展露出了獠牙。

    怎么能不让这些曾经跟随始皇帝一起东征西讨的大秦老人们心潮澎湃。

    “都坐吧!”看到一众群臣都站在原地,胡亥笑了笑道。

    “谢陛下!”

    “冯老爱卿、李爱卿、张爱卿、孔爱卿!”胡亥等到群臣都回归原位之后,道。

    “臣在!”

    冯去疾、李由、张苍以及孔鲋四人听到胡亥点名,齐齐躬身应道。

    “四位爱卿朝会之后就赶赴皇家学院,从学院的学子中挑选德才兼备之良才,造册之后奏报于朕。我大秦还有数十郡无数县治缺少官吏,这些你等都要放在心上。”

    “臣等遵旨!”

    数十郡无数县治缺少各样官吏,那得有多少人会被提拔?皇帝这是已经开始准备发放战后的红利了吗?

    想明白了这点的大秦朝臣无不用夹杂着羡慕嫉妒恨之色的眼神看着诚惶诚恐的孔鲋。

    皇家学院是什么地方,谁都知道。里面的学子除了少部分的赢氏宗族子弟外,其余大多还是儒道墨法等大秦百家流派之人。

    而百家流派去掉医家、墨家、杂家、小说家等几家不是很注重治国理政之道的流派,其余如儒家、道家、法家、纵横家等几家,算是占了大多数。

    而挑选官吏,如此一来显然也只能从这几家中挑选!

    那又该有多少原本是一介布衣的寒门学子一跃龙门而成为大秦的正式官吏?

    “启奏陛下,欲要派往各处之官吏是否定要从皇家学院中挑选?”

    冯去疾毕竟老城一些,马上就看明白如此行事的弊端,那些人可是大多都没有任何一点经验的年轻人,能够担得起这么大的重担吗?

    “不必!郡守一级之官吏,从朝中官吏中挑选贤良之士。其余县级官吏也可从朝堂之上遴选,然县级官吏还是尽量以学院学子为主。”胡亥想了想道。

    “老臣遵旨!”

    似乎听到殿下群臣的窃窃私语,胡亥继续道:“此次遴选之官吏,首选之地为南越以及江南楚地。这乃四位爱卿首要之务,南越之地如何想必诸位爱卿心中已然有数。

    此次遴选出的官吏,报备于龙卫府中,由龙卫府负责考核日常功绩。以一年为期,能者上,弱者下。朕不担心年轻,不担心你出身是否高贵,朕只担心无才之人混入!只要真有才能,考核之期一过,入朝又有何不可?诸位爱卿可是记下了?”

    “臣等遵旨!”

    如今大秦还有众多的郡县没有官吏,从表面上看如今整个神州大地都是大秦的领土。始皇帝也已经划分好了郡县,但是在一**的六国叛乱中,其实到如今很多的郡县基本上已经是十室九空。

    不用说郡守、县令这些负责管理、实行朝廷统治的官吏了,百姓都真正的没有多少。譬如陈郡、砀郡、辽东、辽西、雁门等等十数个郡县。

    光是占领了土地,却没有实行有效的统治和治理,就等于没有占领一样。这一点胡亥早就在考虑。

    而南越和江南楚地平定之后,如此众多的郡县又将是要进行一番大的清洗。投诚的官吏也许开始不用更换,但是到后面为了保险起见都是要从朝廷中派遣官吏进行有效的管理。

    毕竟,官吏的问题可是影响到朝廷政令的实施,更是会影响到胡亥在平定天下之后一系列大的方针和政策的展开。

    这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只能先未雨绸缪进行准备。

    任用儒家、道家、法家等流派之人为官,自然会有隐患,但是在前期也只能如此。派往各处的官吏,需要的太多,而仅仅靠从中央朝廷中抽调,那么必然会影响到朝中诸事的运转。更为主要的是,如果都是从朝中抽调,外放为官的官员,必然会带有朝中派系的印记,这些都是隐患。

    学院中的学生,虽然年轻,虽然是出身在各个流派而且还没有多少经验,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年轻,他们出身贫寒,才更有可塑性。

    真的成长起来,反而要比朝中抽调的官员更为可靠和放心。

    更何况,皇家学院只是胡亥手中的一个工具而已,称之为染缸的工具。百家流派在胡亥的心中,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不会在存在,他们只能慢慢的按照胡亥的意愿慢慢的在这染缸中取长补短,慢慢的融合,为胡亥培养他想要的人才!(未完待续)

第两百九十一章 贞妇巴清

    在咸阳宫正殿正在举行胡亥离京前最后的一场朝会的时候,虞子期和白沙、荆沿三人却是赢一的亲自带领下到了一个四面环山之地。

    白沙和荆沿两人算是虞子期在灞上大营训练的那半个多月唯一的收获了。

    白沙,陇西人士。因在咸阳偷盗而被廷尉府羁押在咸阳牢狱中,当然白沙出身在陇西的一个军人世家中,虽然没有大官,但是父亲、祖父、祖祖父都曾经是陇西军的一员。

    后来陇西军因为李信灭楚之战而被项梁的父亲项燕一战给打的损兵折将,只剩下了最后的数万残兵败将狼狈逃回武关,回到关中。

    也正是因为李信的这一败,让原本同蒙恬声名相差无几的李信彻底的失去了始皇帝的宠信,渐渐消失在大秦的军方高层,最终值得依靠往日的军功而充任陇西将军一职。

    陇西军也正是因为李信的这一败,而从能够同九原军比肩的大秦精锐之军,从此一蹶不振沦落为只能镇守陇西一郡的边军,十余年没有补充任何兵源,始终维持在十万人左右。

    白沙的父亲正是在李信灭楚一战中战死的陇西军兵卒。在那一战中战死的陇西军,很多人都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待遇,就这样不了了之,白沙的父亲正是其中一个。

    那个时候,白沙不过刚刚十岁而已。

    在白氏艰难的拉扯白沙到十六岁那年,白氏终于因为过度的劳累加上饥寒交迫而病死。白沙也算是正式成为孤家寡人。

    父亲的不公待遇。也让白沙对大秦产生了些许怨念。七八年来,一直在外游荡浪迹江湖的白沙成为了一个光荣的游侠,算是学到了一些本事,然后因为在咸阳偷盗而被羁押。

    随着胡亥的赦免令,白沙也算是正式的成为自由人。在胡亥任由他们去留随意的时候,白沙终于选择留了下来。不因为别的,因为他也是一名老秦人。身上留着的是老秦血液,更因为他的父亲曾经是大秦的一名兵卒。同时也因为,胡亥给了他父亲正名。

    当然不仅仅是给了白沙的父亲。还有在灭楚一战中战死的众多陇西军兵卒,同样都被正名。

    荆沿,跟白沙不同。荆沿则是跟随胡亥东巡的禁军兵卒。从一开始就是大秦兵卒中的一员。虽然他这个禁军兵卒都是从关中各郡抽调的卫卒。

    他们两人的命运,也因为虞子期命运的改变而改变了原有的轨迹。

    虞子期也许不是一个出色的将领,毕竟他有些勇武到是事实,但是军事才能却是不怎么样。但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妹夫,所以他自然而然的也对妹夫的事情上了心。

    白沙和荆沿两人都是虞子期推荐给胡亥的。

    胡亥自然不可能亲自召见两人,不过有龙卫在一切都不是问题。一番秘密的考察之后,白沙和荆沿很是幸运的没有被五大军团任何一个军团选中。

    今天,两人跟随着虞子期一起到了一个他们从来不知道的地方。

    在这里,他们也见到了一个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

    眼前这个满头白发却依然精神矍铄、身躯挺得笔直的老将军,三人都不认识。

    “这是李信李老将军。你们三人还不快快见过!”赢一先是对着李信抱拳一礼,然后对着虞子期三人道。

    李信!

    也许整个大秦没有人不知道。虽然那尽是不怎么好的名声。毕竟李信灭楚那一败,可以说是大秦数十年来唯一的一场大败。也因为李信那一败,灭楚的时间整整推迟了数年之久。

    而白沙的父亲,正是当初跟随李信参加灭楚之战的时候阵亡的。但是这无损白沙对李信的尊重。李信在陇西军中的威望正如蒙恬在九原军的威望。虽然他曾经领着陇西军遭遇了从未曾碰到过的大败。

    “参见将军!”

    虞子期、白沙、荆沿等人齐齐躬身对着扶剑而立的李信躬身一礼道。尤其是白沙,更是一脸激动。

    “嗯!”李信淡淡的点点头,如鹰的双眼从三人身上一一扫过。

    李信其实很意外。

    他也是收到皇帝的密令,才从武关赶回咸阳。如今整个大秦怕是除了跟随他回到咸阳的几个龙卫亲卫外,也就胡亥和赢一两人知道,李信已经秘密的回到了咸阳。

    三天前。李信就已经到了这里。

    收回审视三人的眼神,李信将疑惑的眼神放在了跟随虞子期三人一道前来的赢一身上。李信很清楚,能够劳动如今的龙卫府大统领、虎贲将军赢一送来的人,必然不会是一般的人。

    赢一看到李信的眼神,微微点点头看了看虞子期三人。

    “来人,带他们三人去里面看看,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随意走动!”

    “喏!”

    自然有人前来领着虞子期三人朝着山谷里面行去,赢一则是附耳在李信耳边耳语几句。

    不长的山谷,随处可见游弋的森严守卫。眼前陡然一亮,三人顿时因为山谷内的情景而彻底的呆立当场。

    ………

    大秦二世元年九月初五!

    在整个咸阳因为子婴和赵佗谋反而陷入震动,因为冒顿南下大军全军覆没而陷入欢乐海洋的时候。距离关中数千里的巴蜀两郡,却已然是一片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随着郎中令章邯领着二十万皇帝亲军虎贲军进入巴蜀,巴蜀两郡各处郡县开始动了起来。大批的巴蜀百姓被征召参与到运送粮草辎重的队伍中来。

    大批的粮草从巴蜀两郡各处朝着虎贲军集结的几处要地汇聚。而原本驻守巴蜀两郡的众多郡卒和县卒也都被征调,充当押送粮草的后勤兵种。

    可以说,随着章邯的到来,整个巴蜀两郡,除了必要的维持两郡各个县治运转的官吏外,基本上再没有可用之兵了。而也正因为章邯的到来,也让久未经战火的巴蜀两郡百姓,敏锐的感觉到了一股金戈铁马的气息。

    朝廷这是要对南越用兵吗?还是对哪方用兵?所有人都在猜测着。

    巴郡,枳县(后世重庆市涪陵区中心)。

    枳县是巴郡同黔中郡交界的险要之地,这里有一条栈道能够越过长江天堑,直达对面的黔中郡。而这也是巴郡通往黔中郡的唯一一条通道。

    除了这条通道外,还有就是使用楼船依靠治粟内史郑国修筑的巴蜀水道而直接南下,当初始皇帝南征的大军除了陆路大军外,其余楼船士尽皆都是依靠这巴蜀水道南下,而南征大军粮草的补给也大多都是依靠巴蜀水道才能够如此迅速的平定南越之地。

    苏越回到南越,所走的其实也正是这条巴蜀水道。

    栈道难行,章邯很清楚。

    但是如果走巴蜀水道,虽然能够直下南越郡,但是如今的大秦根本不可能收集到足够二十万大军南下的楼船。这还不算需要运送粮草而需要用到的楼船。

    巴蜀两郡确实还有为数不少的楼船。但是在章邯的设想中也只能充作快速运送粮草之用。

    二十万虎贲军到达巴郡之后,除了是十五万人跟随章邯准备从枳县走栈道抵达黔中郡南下外,还有五万的虎贲军则是继续西行一路朝着蒲阳、严道行去,这五万人是去驰援蒙阔。

    从蜀郡蒲阳、严道两县出兵,并没有水路阻隔,唯一可虑的就是没有如关中各地般的大道通行。但是两路进发,才是稳妥之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