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迟到两百年-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时迟,那时快,当阿里刚刚打开那道铁门时,他听到了背后震耳欲聋的巨响声。然后,巨大的冲击波汹涌而至。

    江岸公园,巨大的震动从地下传来时,大地开始晃动,站立不稳的游客们都以为发生地震了。随后,有人看到了永生难忘的景像,几十个下水道井盖象齐射的没良心炮一样,同时飞上了半空。其中一个井盖从半空中落下时,笔直地朝着下面的三个女生砸落下来,三个吓傻了的女人,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等到井盖轰然落到脚前几寸处,才在几秒钟后,爆起一阵扯天的尖叫声。边上一条被惊炸了的小博美,从主人的怀中挣脱,头也不回一气窜向江边,跳进了滔滔的江水。它急红了眼的女主人,居然也跟着跳下了江

第60章 惊人的发现() 
江对岸的江岸大酒店旋转餐厅里,甘诚打来了电话,他那边情况严重,脱不开身了,只能抱歉地爽约。方藏看了刘德一眼,很不高兴地在电话里问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甘诚非要爽老同学的约。电话那头的甘诚语气狼狈,说是公司出了大事,惊动了上面的人,他必须亲自过去处理。改日再向几位老同学赔罪。

    众人一阵相视无语。刘德已经明白,甘诚那边估计是指望不上了。从自己打电话找他到现在,甘诚没有说过一句表态的话,足以证明他那边其实是帮不上什么忙。异常失望的刘德,只能回过头来,拜托方藏帮他再打听下国外的情况,实在不行,他只有辞职出国了。

    四个人就开始点菜吃饭。菜还没上桌,欧阳南关的手机响了。来电的是美女秘书,欧阳南关感到很奇怪,她从来没有在这个时间段给自己来电话的习惯。一接电话,手机里“哇”地一声,大发哭声。美女秘书哭着地告诉欧阳南关,她跳槽了一家新公司,老板娘今天居然去给她新老板说了不少的坏话,逼得她走投无路了。说着说着,美女秘书就提高了哭腔,说自己命苦,在公司里为老板打拼,结果却被老板娘误会自己别有想法,老板一走就对自己各种脸色。现在她都净身出户了,跳个槽还要被老板娘追着不放。前面一段欧阳南关还能听听,后面她开始吐槽什么生活压力大呀,各种家里欠债还贷呀,欧阳南关就知道她又来套路了。

    实在忍不住了,欧阳南关就问她到底又有啥事相求。美女秘书哭哭啼啼地问欧阳南关,他是不是认识云梦公司的甘总,能不能帮自己说几句好话。欧阳南关就告诉还在演哭戏的美女秘书,自己和甘总就一面之交,根本没那个面子,请她还是另找高明。

    见他脸色不好,三位正感无聊的师兄就问了一下什么情况。欧阳南关一解释,童令华先开了个玩笑,“老甘真是艳福不浅呀,到处都有小丫头哭着喊着想粘上他,我怎么就没遇到这种好事呢。”

    刘德没有心情调侃,问了一句欧阳南关,这个美女秘书和他前老板究竟是什么关系。欧阳南关只好说,反正平时看上去很暖昧,坊间传说也很多,至于他们真实关系具体如何,他倒是不清楚。

    方藏也提出了疑问:“你老板去世,她也跳槽了,老板娘还不肯放过她,说明这里面还是有点事呀,会不会是她们交接有问题,要不你再给老板娘打个电话问一下?”

    反正也是闲的,欧阳南关就给老板娘拨了个电话,问了下她和公司的近况。他才一提到美女秘书,电话那头的女人火气腾地就上来了。老板娘质问欧阳南关,是不是那个贱女人又在背后说她坏话了。没等欧阳南关回答,老板娘就一通苦水倒了出来,公司交接的时候,美女秘书在财务账上有点小手脚不干净,被她挑出来后,蓄意报复,在公司的商务文件和技术文件上做手脚。当时交接得比较急,她见清单都对,文件也都有,就签了字。但这两天,有人来谈收购买公司时,才发现好些文件夹下面资料不全,明显缺页,被抽出去了不少。她再找美女秘书问起时,后者就摆脸色,说当时已经交接清楚了,拒不认账,气得她找上门去当面闹过了一场。现在那个女人在到处背后说她坏话。

    听老板娘这么一说,欧阳南关也觉得美女秘书做得有点过份了。他把情况给三位师兄一说,刘德和童令华就摇起了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方藏没有作声,而是慢慢地搅了搅他的咖啡,问了欧阳南关一句:“你们公司的技术文件分类和归档是老板女秘书在做?”

    这话问得欧阳南关一愣,忽地感到了一丝不对头,美女秘书完全不懂技术,虽然和老板关系暖昧,但公司核心技术文件一直都是掌握在老板自己手上的,这一点老板再花心也是不含糊的。以老板的精明,这些核心技术肯定不会交给外人,更不会用纸质文件保存。

    江城市公安局,已经移交了大部分案件资料的专案组,突然接到一个惊人的消息,江岸公园发生了不明地下爆炸。按照与国安局达成的合作协议,公安部门还要继续对这个案子的普通刑事部分进行调查,并协助国安局继续开展相关侦破工作。今天刚刚送走了那位来历神秘的小姑奶奶后,余永一身的轻松,局里正在开展的内部调查风暴已经掀掉了好多人的帽子,他只要保证自己不被卷进去,前面就是一片光明。接到急报后,余永就按正常程序,派人前往开展现场调查,其实他觉得这种爆炸多半是地下天然气管道出了什么问题,他家里的进口热水器锅炉,因为管道天然气居然存在中国特色的气质问题,经常出各种毛病,出了保修期才一年多,各种维修保养成本已经快赶上买一台新的了。

    哪知不久江岸区派出所来报,他们又接到了那个自称“江岸区群众”的来电举报,建议公安局去好好测一下江岸公园排污管道中的水质。一听到“江岸区群众”这几个字,余永肚子里的火气腾地就冒起来了,下令立即严查电话来源,一定要把这个不怀好意的家伙给揪出来。不过,他还是从这个神秘的举报电话中嗅到了一丝不对头,当即派出技术人员去采集分析江岸公园排污管道的水样。

    半小时后,派去采水样的技术人员急吼吼来电,根本就不用分析什么水样,他们直接就嗅到了某种涉毒化工原料的刺鼻气味!这个消息震动了已经准备下班的专案组成员,余永的头皮又炸了了起来,怎么间谍案又和毒品搅到一起了,这个案子还真是邪了门。他一边向局领导汇报,一边马上带队出发,亲自赶赴现场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

    对江岸公园地下排污管道的调查,很快就有了令人震惊的发现。这场地下爆炸居然源于一个隐藏在公园地下的制毒工厂!这个消息就象一枚从天而降的重磅炸弹,把市局和省厅大楼都震得轰轰作响,甚至远在北京的公安部也被惊动了,部里的领导直接就拍了桌子,共和国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比这更胆大妄为的毒犯集团了。江城市常委会也被震得不轻,江岸公园可是市里的“新名片”形象工程,现在却发现公园下面藏着制毒工厂,这已经不是打脸了,简直就是在市领导脸上画花了。好在,省里及时出面,要求先把事情压一压,对外只能公布是下水管道沼气爆炸,以避免影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弄得人心惶惶,特别是要防止在网上被敌对势力利用炒作,引发严重不良后果。

    按理,市局正在进行内部清整,这种案子就该移交省厅,但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居然指名道姓要余永和专案组继续负责。重担重新上肩的专案组成员个个哭笑不得,江城已经好多年没出大案了,没想到这次一出就是如此邪门的案子,每一点的水都挺深,不知道要牵扯出多少背后的人和关系出来。硬起头皮的余永,只好带队进驻市规划局和市政局翻档案,看看是哪位高人,居然能在几百万江城人民的眼皮底下整出一个地下毒品加工厂。

    很快,现场勘测发现,除了发生爆炸的地下室,地下还有一条秘道通往江城农业大学水生植物研究基地的地下室。这个发现让人大跌眼镜,林诗芸案发生后,专案组和当地派出所曾在江岸公园进行过仔细的搜查,居然没能发现这个地方的地下还别有洞天。余永立即夜审当年主管公园规划设计负责人,从源头追起,不依不饶地一层层追查下去,克服了重重阻力之后,终于撬开了某些人嘴,查到了有用的线索。

    原来,当年公园兴建时,市里某位主管领导也不知道被谁给忽悠了一通,非要划出一块生态实验区,请到一位海归精英和江城农大合作开展水生植物养植和公园生态建设研究。本来,领导的意图是利用国家当年新出台的一项环保发展政策,申报一个国家重大项目下来,籍此立项拿到经费,用项目经费补贴公园工程,弄个名利双收。可惜,他们动手太晚,被别人抢在了前头,或者说,就没明白这个政策出台的背景——国家已经在这个方向启动了几个重大专项,全是有来头的项目。晚起的鸟儿就没虫吃,国家立项失败,领导只好退而求其次,想办法在省市两级给了立了个项目,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可人算不如天算,项目启动没多久,那位海归精英就和江城农大因经费问题闹翻了,一怒之下拂袖而去,一去不复返。这事把那位领导弄得非常没有面子,项目也就只能甩给江城农大,虎头蛇尾地收了场。时值公园已经动工,这一块实验基地的设计施工就因为这段复杂的过程,计划和费用中途来回变更,把设计单位折腾得不行,光施工图就出了十几版,每版还出了多次变更,设计工程师们改图改到要吐血。

    具体施工时,工程部门又发现公园和基地的经费来源渠道不一致,所以拨款到账和管理也不一致,中间牵涉及多个单位部门,结果就是各种扯皮不清。规划、设计、采购、施工、监理和科研项目人员从头吵到尾,没有一天不在相互抱怨,人人还都委屈得不行,声称自己被这个破项目折腾惨了,各种埋汰别人的不配和和拖后腿。到了最后,公园要整体峻工时,就剩这一块还在扯皮拉筋,只能由市里出面强行抹平各方,补贴了一笔专款,这才对付着交了差。

    专案组惊诧地发现,验收存档的竣工图纸和爆炸现场完全对不上,所有参加项目的人员当中,居然没一个人真正清楚那个区块的下水管道和地下建筑最后到底改成了什么样子。这事就应了网上一个著名的笑话,美剧越狱里那位高手主角,如果跑到中国来策划一起越狱行动,最后很可能因为发现图纸与现场完全不符,迷路后在无限的愤怒之中失陷在中国迷宫般的下水管道里。

    被陷进这个中国特色的迷宫管网后,余永亲自打电话找人求援,托了省里的关系,借调来了两位精通工程案件的外省专家。这两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不负众望,翻看了一下图纸后,就直接建议请来一家外省的专业公司来审查图纸,熬了几个没日没夜的通宵后,终于有了重大发现:地下排水管网的施工图纸居然被人悄悄给调了包!

第61章 让人生成为的嫌疑犯(上)() 
精神大振的专案组立即顺着线索往下追,余永亲自带人万里穷追,飞到了地球另一端的某第三世界国家,在当地的中国援建大型项目工地上,找到了当年的图纸签收人。经过当面审问和反复质询,这位施工队负责人最后不得不承认,当年施工图纸管理混乱,那个签字居然是他前小舅子帮忙代签的。恼火得不行的余永,又万里飞回,然后驱车千里,在一个偏远山村小镇上找到了签字的前小舅子。这位前小舅子是个典型的糊涂蛋,记了半天,就是说不清楚当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老江湖的余永,从这小子身上嗅出了一点不老实的味道,就把他带回到江城,让这小子自己慢慢捋清条理,一个一个地回忆当时所有在场的有人员和经过细节,并不辞辛苦地把当时在场人员一个个找到江城来当面对质。

    穷尽了洪荒之力后,专案组终于锁定了一个嫌疑人,江城农大的一个硕士研究生黄革生。按几个施工人员的回忆,这个黄革生是个很奇怪的人,江城农大方面在项目扯黄之后就再也没人愿意过问,只丢下黄革生一个研究生守在项目办,隔个三天两头到工地上来晃一晃。在施工过程中,黄革生倒是没有知识份子的架子,经常给工人们捎点小恩小惠,签收工程单时行点小方便,然后施工人员也投桃报李,在上报施工人员费和材料费的时候也给这个报账的学生行点小方便。前小舅子经人提醒才“记”起来,中间有一阵子,施工队发现项目组采购的管道尺寸和长度都超了设计,黄革生就出面请他们喝了顿小酒,签了验收单,然后让施工队把这些管子全按他指的地方给埋到了地下。回过头来,黄革生向上报因为施工变更过多,管道长度不足,需要补充采购,毫无工程经验但喜欢买东西的项目办就非常高兴地又重新采购了一批管子。至于施工图纸,黄革生经常跑来翻来翻去,还指出了其中一堆不合理的地方,直接动手帮忙改图,对于施工队不按图纸施工和擅自变动的地方,他也经常大方地“包容”了。至于施工改动涉及的材料和施工量变更,又是双方你好我好大家好,最后皆大欢喜了。

    装痴卖傻的前小舅子,在被专案组查到他从江城一回老家后就修了一个大型农家乐后,终于老实下来,交待了他和黄格生两人通过内外窜通,捞了不少好处。按他的交待,这个黄革生还多次“根据导师指示”要求他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然后趁机多算工程量和材料,从中捞取好处。由于项目本身就一团乱麻,所以根本就没人管他们到底把地下工程部分改成了什么样子。那个地下沼气实验室,是他们修得差不多了以后,才“发现”这个实验室早就在变更设计时被取消了。然后,两位责任负人就私下沟兑,把这事悄悄掩盖了——多出的人工时和用料全给报销,施工队还巴不得。

    在江城农大的调查结果,发现黄革生是一个大家都没什么印象的学生,在校期间他基本不与人来往,但是他为人处事很有一套。在江岸公园生态项目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大麻烦后,他的导师就逐步把包袱都甩给了这个能吃苦耐劳,又擅长与施工队打交道的学生,到最后居然顺利交了差。当然,专案组查账下来发现,黄革生通过与施工队合伙虚报施工量和材料用量,套出了不少经费,他甚至还模拟了导师的笔迹签了不少报账单。对此,他的那位甩手掌柜导师一口咬定,这些都是黄革生的个人所为。

    这人毕业后就失去了联系,从同学到老师竟然没人知道他的去向,象是人间蒸发了一样。从公安系统数据库上,专案组查到他毕业后曾在江城人才市场上挂靠了几个月,然后就以办理出国为由,自己提走了档案,联系方式也全部更换了。

    另一头,专案组派人到黄革生的老家追查时,查出了大问题,这个黄革生居然是冒名顶替他人名字上的大学!接到电话的余永直翻白眼,这都是什么烂事,居然全让自己给碰上了。然后就是跨省大斗法,当地的教育和公安部门各种官场招数用尽,涉案人员个个都不肯配和,千方百计把自己往外摘。最后省里告状到了部里,通过部里直接压下来,才把这帮土生土长的牛鬼蛇神搞定,闻讯而至的纪委又是一波大扫除。

    神奇的是,一般都是有钱有势的权贵子弟顶替那些考上了高分的农村穷学生身份,这位黄革生却顶替的是一位副镇长的儿子!更有意思的是,这位副镇长儿子在考试前专门改了姓名,而且和县里一个叫黄革生的同届高中毕业生重了名。改了名字的副镇长公子在高考分数出来不久就“被顶替”了,结果反而上了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他在那所大学里年年都挂科,经常是补考不及格后又二次补考,每年都被罚交高额的补考费,就这样一路混到毕业,然后就出国,消失了。

    县里第二位叫黄革生的高考生,落榜后出去打工,被骗进了传销集团,至今下落不明。因传销骗了亲戚朋友的钱,其父母被人天天上门逼债,呕气发病,于几年前先后去世。家里还剩一个没嫁人的姐姐在外地打工时,也被弟弟骗了血汗钱,还与父母闹翻,老人去世后就再也没回来过。

    嫌疑犯黄革生的入学档案就是用副镇长公子学历和那位家破人亡的黄革生同学家庭身世相结合出来的,照片被人调了包。如果不是专案组人员细心,还真发现不了这里头复杂的名堂。至于那位出国的副镇长公子,“被顶替”后的名字变成了黄格笙。黄格笙这个有点文艺范名字,查到当地一个孤寡老人领养的孤儿身上。老人早已去世,他曾经收养过很多弃婴和流浪儿,全是黑户,所以没有任何记录。老人性格孤避,独门独户,村里就没人清楚这个黄格笙的名字和户口是怎么从天而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