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崛起-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抢地盘的事情陈燮交代下去就不管了,要做的事情很多。

    分完地盘之后的登州城,并没有因此消停。停留在城北、东两个方向的辽东难民,密密麻麻猬集在简陋的窝棚里。这可是好几万人,一个处理不当就是要出大事情。

    孙元化很头疼,他没啥好法子,只好找张瑶和宋毅来商量。张瑶一点都不客气,作为本地的地头蛇,直接回了一句:“病了!”宋毅捏着鼻子也只好一个人上阵,他不是张瑶,不是地头蛇,不敢抗拒上官。

    “身为知府,宋大人责无旁贷!”孙元化是个技术官僚,但不等于不会做官的道道。把宋毅叫来后,直接把任务丢给他,怎么处理巡抚大人就不管了。

    宋毅气急败坏,但是一点脾气都没有,除非他不干了,挂印而去。问题是,他舍不得这个官,只能回去想法子。按照惯例,召集本地富商士绅,募集钱粮,开设粥棚,等到局势平稳了,这些辽东难民自然会散去。

    问题是,宋毅这个知府初来乍到的,本地的富商士绅能给他面子么?思来想去,宋毅想到了陈燮。参将大人现在是本地最有钱的人,也是名望最高的武官。一手抓着枪杆子,一手抓着白花花的银子,有他帮忙,这事情就不算个事情。

    一般的武官,宋毅可以下个帖子请过来,陈燮就不行了,他得亲自登门。有一个事情宋毅和陈燮都是不知道的,这事情跟曹化淳有关。曹公公去宣布口谕的时候,陈燮失礼颇多,曹化淳心里怀疑是宋毅捣鬼,事先没提相关礼仪,故意让陈燮出丑。

    真相是什么呢?宋毅之前不知道陈燮的底细,陈燮也没人为自己太失礼。曹太监一厢情愿的,在里面下了力气,把宋毅弄登州来,就是惦记着让陈燮折腾宋毅。一来是给了陈燮一个报仇的机会,二来是还陈燮一点人情。三万两银子不是那么好拿的,武官有不值钱,曹化淳还惦记着今后的养老银子呢,搞好关系才能源源不断的有进项。

    总而言之,曹化淳的媚眼抛给了陈燮这个瞎子,不过陈燮做事倒是很上路。刚刚过去的端午节,留在京师的莫泰给曹化淳在宫外的家里送了礼。并且用了个时髦的词:冰敬。

    宋毅的选择不多,只能是叫上随从,带着幕僚一起往张家庄去,出城的时候,很意外的看见了大量的难民,正在朝着张家庄的方向走去,这是什么情况?而且还看见了标志性的绿色军装,陈思华的家丁队?

    宋毅赶紧吩咐停下轿子,让人去打听清楚。很快幕僚就回来了,带来一个消息,这些人是陈燮名下的作坊招募的匠户,还有一些是工程队招募的人手。

    “掉头,去城北海边。”轿子立刻调转方向,很快就看见了一幕让人泪流满面的现场。

    现场架起了几十口大锅,百十个当兵的负责维持秩序。有好些人人举着喇叭在大声喊:“招铁匠!”“招木匠!”“招瓦匠!”现场看似很乱长长的队伍排了几十条,实际上井井有条。

    排成长队的难民,缓缓的朝前移动,宋毅的出现也没有引起慌乱,难民们似乎连下跪的力气都没有了,无数麻木的眼神看着他走到一张桌子前。官府的威严,在这一刻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宋毅觉得那些麻木的眼神像刀子,随时可能把自己乱刀分尸咯。

    负责现场的是一位掌柜,看见宋毅倒是很客气的上前行礼。宋毅问了一下,才知道这些都是陈燮交代给各个作坊大掌柜的活,招人,准备扩大生产,给难民一个活路,免得聚在一起生出事端来。

    宋毅让人端来一把椅子,也不走了,坐在现场看着他们怎能弄。这个时候的宋毅,脸有点红,好像是太阳晒的,实际上是骚的慌。没有能力解决难民的问题,就坐在这里当吉祥物吧,给陈燮的举动增添一点公信力。堂堂知府坐在这里,比什么宣传都有用。

    “姓名?哪人?年龄?干多久了?”记录员询问一名汉子,黑色的面孔,孔武有力。

    “杜三,永平人,三十八岁,干二十年铁匠了,家里还有一个婆娘两个娃,都来了登州。”

    记录员很快记录完毕,递给他一块牌子道:“收好牌子,带上你的家人,去那边先吃点东西垫点力气,还得走半天的路呢。”打发走这一位,又喊了一嗓子:“下一位。”

    铁匠杜三没着急走,而是问了一句:“这位老爷,我家里的娃娃生病了,能先预支点钱抓药么?”记录的文书也不生气,反倒露出关心的表情道:“别去抓药了,耽误孩子的病。看见那个白底红十字的牌牌没?把孩子送那边去,凭这个木牌可以免费看病。赶紧的!”

    杜三使劲的鞠躬一个,转身跑了起来,一个低矮的草棚里,婆娘一脸愁容,怀里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不哭不闹的昏睡。

    “快,快,孩子有救了。”杜三一伸手,抱起生病的孩子就跑,一脸皱纹的婆娘让大一点的女娃跟着去,自己动手收拾草棚里唯一的家当,一床被子,扎紧了背着缓缓地走。

    到了那块白布红十字的地方,杜三婆娘看见一个穿着白大褂子的女人,正在给孩子瞧病。原来是个女大夫,说话的声音很和气。“高烧三十九度,立刻物理降温。准备退烧针,很可能已经是肺炎,准备抢救。”

    这时候,杜三的身子摇晃了几下,直接一屁股做地上。那个女大夫见了立刻站起道:“你不要紧吧?”看见一缕鲜红自库管下流出,惊呼:“你不要命了么?有外伤也不治疗?来人,带他去处理伤口,这是个铁匠,拿到号牌的。”

    一个当兵把枪背起来,然后过来扶起杜三道:“跟那坐着,别乱动。”

    杜三不明所以之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也穿着白大褂,扶着他在凳子上坐下,蹲在他的面前道:“我帮你检查伤口,疼的话也要忍着。”

    伤口在腿上,年轻的大夫看一眼便道:“是箭伤,已经发炎了,需要手术处理,能忍着疼么?”杜三使劲的点点头,年轻小伙子犹豫了一下道:“拿绳子来,把人绑在柱子上,给他条木棒咬着。”

    杜三婆娘在一边干着急,看着丈夫被人连椅子带人绑在一根木桩上,一条肿的跟大腿粗的小腿,被架在一方矮桌子上。两个当兵的按住大腿不让动,婆娘想上前,被大夫一句话给按住了:“想害死你男人,只管带他走。”

    手术刀划开结疤的伤口,一股脓血喷了出来,准备好的盆子接住。杜三的脸上全是冷汗,疼的脸都扭曲了,硬是咬牙忍着。

    年轻的大夫,面无表情的处理的着伤口,反复清洗之时,交代身边的女子:“准备输液,记录药品,青霉素。”真是一点时间都不耽误。

    半个时辰后,杜三已经疼晕过去了,年轻的大夫这才完成最后一道程序,放下手里的家伙,对杜三婆娘道:“算他运气,箭头没毒,这条命保住七成了,剩下的三成得看老天爷的。”

    手术完毕的杜三,被抬到一辆四轮马车上,上面有遮阳的布篷子。穿着白大褂的女子过来,看着醒过来的杜三道:“手别乱动啊!”说着把吊瓶挂在车边上的杆子上挂好,给他输液后交代:“算你运气,是个铁匠,才有资格用这么贵的药。对了,让你婆娘带着孩子跟我来,后面有肉粥,打点来喂你吃。孩子开始退烧了,能不能救回来,还得等明天再说。”

    等到婆娘端着肉粥回来的时候,杜三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婆娘身后的女娃,脸和手都洗干净了,手里捧着一盆白面馒头,使劲的咽着口水。

    “爹啊,您吃,这是那个大姐姐给的,一共六个馒头,我一口也没吃。大姐姐给我吃过饼干了,可好吃了。”

    婆娘在边上掉眼泪,拿勺子给杜三喂粥,口中念叨:“遇见贵人了,多亏孩子他爹当年学了铁匠。这地界,铁匠可是最吃香的手艺人。听说一个什么神医老爷,最喜欢手艺人给他干活了。”杜三拿起一个馒头,递个大女娃道:“吃吧。我看出来了,只要肯给老爷卖力气干活,这地界能活人,只要这条命能保住,日子有盼头。”

    整整一个上午,宋毅算看出来了,这几万难民在陈燮手里真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一个上午,至少三千匠户被带走了。跟着三千匠户的还有不少家人,这一个上午现场大概有上千士兵在维持秩序。只要有人闹事,立刻弹压,稍有反抗就是一刺刀捅过去,眼睛都不眨一下。

    坐了一个上午,被拖着的尸体就有十几个。不是手艺人就更简单了,对面还有一个场子,说是招募干苦力活的工人,修路,修码头,种地,到处都要人手。

    据下面的人估计,难民大概有三万多人,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天就能处理完毕。宋毅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算是落了地,心里很感激陈燮的这个举动。更想知道,陈燮怎么安置难民。rs

第一百六十一章谁都靠不住() 
第一百六十一章谁都靠不住

    收尸的马车拉着一车尸体走向远处,棺材就不要想了,有个草席卷一下,就是好的。这活是宋毅交代的,不能都指望人家陈燮。远远的城门口处,那些来自辽东的士兵,木然的看着这些同乡。看着他们死去,又或者为了活命,跟着那些招工的人走了。

    一连十余天下来,聚集在城外的难民走的七七八八了。剩下的不多了,宋毅也松了一口气,这才想起来去找陈燮,看看那些难民都是怎么处理的。

    这一日,宋毅赶了个大早,也不用轿子,带着几个随从,不会骑马不要紧,有驴子。一身便装,不紧不慢的出了城,踩着晨光奔着张家庄就去了。刚走没一会,路就断了,得绕个圈子走过去这一段,仔细一看是在修路。

    百十个汉子,拽着巨大的石头碾子,在道上来回的碾压,那碾子不下几千斤。喊着号子的壮汉们,埋头前行,一步赛一步的艰难,但是他们的脸上带着希望,不像之前的麻木了。

    道路两旁,挖沟的,敲石子的,男男女女都有。宋毅还看见七八岁的孩子,手里拿把锤子在砸石子,干活可仔细了。再往前一点,看见有人排队领筹子,男女老少都有。路边远一点的棚子里,大锅架在那里,热气腾腾的烧水,还有一群妇人在那里忙碌。

    一切看着依旧是很忙碌,但就是忙而不乱。什么事情都能找到人负责,干了活就会有筹子领。宋毅下了驴子,走到棚子跟前,看着里头都是女子,在忙活着做饭。看这人头,可不在少数,怎么也有几十号人。

    再看看工地上,人也不少,得有两三千人。其他那些人,不知道安顿在哪了,不可能就这么一点。宋毅继续上路,走了一段上了水泥路,心里啧啧称奇之余,对于陈燮的寄望更高了。走了一段,道路两旁都是农田。开春之后没下几滴雨,麦田里到处都是在浇地的百姓。

    宋毅打听过,只要是陈燮的土地,就不怕没井水浇地。这个人做这些事情,不知道救了多少百姓的命啊。如果仅仅是一个善人还好一点,要是个有野心的,后果不堪设想啊。想到这里,宋毅打了个寒战。文官对武官有天生的防范心态,这是自唐末藩镇之乱后,留下的历史教训,宋、明两朝都在矫枉过正。当然,文官们是不会这么想的,自身利益要紧。

    远远的看见高高的烟囱腾起黑烟时,宋毅下意识的定睛看过去。决定就去那了,看看到底是干啥的。这工坊也不知道有多大,看着百亩地都打不下来的样子,好在都是些盐碱荒地,附近都没什么庄稼地。高高围墙,大门口有岗哨,走近了就给人拦住了。

    “站住,干啥的?”门口的守卫,穿着黑色的制服,带着大盖帽子,看上去很滑稽。手里的刀已经出了鞘,寒光闪闪的一看就是能砍断脖子的家伙。

    “大胆,见了知府老爷还不下跪?”随从上前呵斥,门卫稍稍犹豫便硬着脖子道 :“对不住了,我不认识什么知府老爷,这地界归神医老爷,任何外人没有相关的证件,都不得进入。请回吧,这位老爷。”话很硬,做了个请走的手势。

    堂堂的知府大人,在一个护卫面前吃了闭门羹,这口气怎么忍?宋毅气呼呼的走了,下面的随从本着主辱臣死的心态,要上去玩命,奈何老板先走了,只好跟着走。实际上这些个随从,巴不得宋毅掉头就走呢。真跟那个杀才玩命?您说笑呢。没看见那口钢刀么?

    宋毅很干脆的就回城了,然后动手写一封信,让人交给联合商号的刘庆,托他交给陈燮。这个举动真的很多余啊,多余么?宋毅不觉得,刘庆也不觉得。宋毅知道,陈燮是不想见他,但还是出手把他最头疼的问题给解决了,这个人情很大啊,压的宋毅喘不过来气。谁让自己在孙元化面前商议军饷的时候和稀泥来着?想两面讨好,结果貌似都没落下好来。

    刘庆则是另一个心态了,不是陈燮忙不忙的问题,而是怀疑这个宋毅勾结孙元化。尽管现在看不出来,但是在军饷的问题上,两人是有默契的。站在刘庆的角度看,今天你能在军饷的问题上出卖陈燮,明天就能惦记联合商号更多的好处。人心是没有底线的。所以在安置难民的问题上,刘庆就很卖力气,不是要讨好谁,这是在显示肌肉呢。不就是几万难民么?不是事情,老子养的起。这个时候宋毅和孙元化就得掂量了,如此巨大的能力,现在是用在难民上头,将来用在朝廷内,又是个什么结果?傻子才会认为,他们在朝廷里没关系。不然陈燮能一跃而至参将?之前不过是白身,明朝的武官再不值钱,也不会这么搞还没有人阻止皇帝胡来。这事情就不正常!

    码头上人山人海,这一次的货真是太多了,根本就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问题。以现有的运输能力,每天差不多一千吨就是极限了。好在来了那么些难民,只要是男的壮劳力,又没有一技之长的,都给弄到码头上来了。

    天气开始热了,陈老爷现在是不会身先士卒的,坐在远远的树下,还竖起了遮阳扇,躺椅靠着,边上摆着茶几,本地产的饮料冰镇酸梅汤是必须有的。不在正式场合,陈燮的打扮也不讲究了,一条大裤衩,套一件短衫,脚上汲着的是木屐,身后是给他打扇子的丫鬟。

    在明朝当一个剥削阶级,那是一点压力都没有。喝着酸梅汤,边上还有一个从城里找来的英娘,低声细语的说着最近发生的事情。主要集中在朝堂上,比如内阁里多了个温体仁,周延儒当了首辅,兵部尚书梁廷栋等等。崇祯年间的内阁,站的比较稳当的,就那么几个人。一个是周延儒,一个是温体仁,这两都上了佞臣传,还有一个就是后期的杨嗣昌了。别的内阁成员,跟走马灯似的,三天两头的换人。

    “孙阁老又准备在大凌河筑城,不但要银子,还要把白杆兵也调一万人过去。”

    听到英娘说起这个,陈燮的心情就不那么好了。孙承宗的策略到底行不行?坦白讲,有袁崇焕这个前车之鉴,再搞什么筑城蚕食这一着,真是不灵光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凭借现有城池,顶住后金就足够了。有钱筑城,不如花在编练新的能战的部队上头。孙老头这么干,无非是有以前的成功经验罢了。

    陈燮不是否定孙承宗,而是觉得这个不决绝根本问题,没有敢于野战并且能战而胜之的军队,修再高的城池有个蛋用?每次后金来抢个够本,大摇大摆的走了。你能奈何人家?躲在城里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么?

    “孙老头,真是老了。虽然眼下就剩下这么一个能做事还有担当的阁臣,可惜墨守成规。不敢去碰新的东西,这大明指望这些人是肯定不行了。”陈燮感慨一声,英娘在旁用手绢掩嘴笑道:“那就指望老爷呗。”

    陈燮哈哈哈大笑:“当仁不让也!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朝廷里那些人,还容不下陈某人大展拳脚。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先给基础夯实咯。手里有强军,还不缺银子,谁来都能灭了他,事情就好办了。”

    “我的老爷,您可当心了,大明这些官老爷,个顶个的都是过河拆桥的好手。用你的时候,什么都好说,危机一过,翻手就想灭了您这个威胁。对外,他们的本事不大,对内,下绊子挖陷坑,可都是一群老手啊。到时候,只要顶着大义的名分,随便给您安个罪名,朝堂上喊打喊杀的,你可得防着这个。”英娘别看是女流,对这些读书人的本质看的很清楚。有机会显示能力,自然要抓住机会。

    陈燮冷笑道:“到时候你等着瞧,看看是他们的嘴皮子利索,还是老爷的刀快。”

    英娘的脸上很明显的僵硬了一下,随即比陈燮的语气更为狠毒道:“老爷说的对,不让我们安生过日子,谁也别想好过。”

    满面春风的刘庆来了,手里拿着宋毅的信,笑道:“东家,这是宋知府给您的信。这个狗官,吃里扒外,真不是东西。亏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