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崛起-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绰听到这里,笑道:“相逢便是有缘,这样,下午我约了钱庄的人吃饭,张兄不妨一起去坐坐,看看他们的意思再说。这船的事情,你可以先预定一条,免得将来想买得等。”张巡看看弗兰茨,这番鬼这时候的眼神有点怪异,居然有点慌乱的意思,躲避着陈绰的眼神,低声赔笑道:“可以,可以,完全没有问题。不过按照规矩,定金是要交的。”

    张巡高兴了,笑道:“明天来交定金,可以么?”弗兰茨点点头道:“没问题。二位,有兴趣的话,我带着你们去船厂到处看看?”这服务态度,好的让张巡都感动了。陈绰倒是很淡然的样子,点点头道:“好啊,那就四处看看。”他这一答应,弗兰茨的眼睛里充满了兴奋。

    “松江船厂,暂时一共有十个船坞,一次可以上马十条船,。”弗兰茨一边赶车,一边介绍。地方太大了,步行得走死人。这货直接弄一辆马车,拉着两人在厂区内溜达。经过他的介绍,张巡才知道这船厂的才开张,但是完全不担心没有市场。很简单,福建南边,大船的需求量很大,这种大型的船,有银子都买不到,因为以前番鬼不卖。现在自己能造了,只要把风放出去,就等着蜂拥而来的海商吧。以前大明海商,跑的都是大员到东瀛的航线,这条航线福船也可以跑,但是载重量少,已经很难满足海商们的胃口了。这才催生出这个船厂,专门做民间的生意。胶州那个船厂,那是专门为海军打造战舰的。据说,等到明年,也会对外开放了。当然只是据说,这个事情太大,得陈阁部点头才行。

    “民用的船,大炮跟海军的大炮一样么?”陈绰突然问了一句,弗兰茨立刻解释道:“那不可能,民用的海船,最多装备18磅的滑膛炮。有效射程,不超过300米。眼下欧洲的海战,距离一边都在200米以内,所以这个距离肯定够用了。如果仅仅是跑东瀛到大员的航线,这么大的船和炮,都有点浪费了。”

第四百九十八章耐人寻味() 
第四百九十八章耐人寻味

    京师,紫禁城。自打江南开征商税之后,弹劾陈燮的奏折就没断过。按说明知弹劾无效,言官们应该老实才对,何苦狼狈笔墨和精力呢?这事情说起来还是很有趣的,换成以前的言官,咬住一个事情不放的时候,那是绝壁要死尅到底的。大明不乏这样的先例,比如大礼之争。文官跟皇帝叫板,不怕死,不怕廷杖。动辄就来一句“仗义死节!”

    现在的局面很好玩,弹劾归弹劾,但不会要死要活。奏本上来了,皇帝不搭理,他们也没有别的动作,继续弹劾就是了,不闹腾。一开始朱由检还有点如临大敌的,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跟以前不一样了,渐渐的也品出一点味道来了。

    什么情况呢?时代不一样了。自二年以来,对内对外的战争中,陈燮建立了巨大的威望。传统的对付政敌的手段放在陈燮身上一律无效,这是一个连皇帝都未必能奈何的了的大臣。有了这个前提之后,文官们该弹劾还是要弹劾,因为拿了别人的银子。但是有没有效果,他们就不管了。反正收钱办事,对别人能往死里拼,对陈燮这招没用。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文臣对武将的控制被严重动摇了。这不,正在御书房里谈话的这机会内阁大臣,表情都有点怪,就像便秘一样。现在大明还在打仗,主要战场有两个,一个是辽东,一个是四川。

    丁忧结束的卢象升,立刻回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别人朱由检不放心了。由他来主持今天的这个会议,到场的有户部尚书杨廷麟,内阁首辅周延儒等四人。今天这个商议,主要是由于前方传来的战报引起的。一个是辽东的战报,登州营总兵常时仁,率部北上之后。一路平推,建奴望风而逃,避而不战。一个是王贲在塞外的战场,联合科尔沁部落。与多铎和察哈尔的联军打了一仗,斩首八百,向西推进了五百里。

    辽东战场朝廷一点都不用担心,因为不用出钱出粮,给点人口和政策就行了。登州营给包办了。顺带给祖大寿丢到通辽那个地方去屯兵了。山海关和通辽相比,大家心里都明白,五万关宁军,今后想威胁京畿是不可能了。在通辽当藩镇的话,山高皇帝远,暂时是没威胁了。草原上的战斗,大大的缓解了三边的压力,这也是卢象升能来当这个兵部尚书的原因。

    四川的战斗就没那么顺心了,怎么说呢?蜀道难啊!大军进入西南,后勤压力是很严重的问题。就地筹集后勤很不现实。因为流寇过境之后,比蝗灾可厉害多了。张献忠和罗汝才是搞破坏的,那比建设轻松多了。而且四川的官兵,不是战斗力高低的问题。是根本就烂掉了,军官就知道捞钱,当兵的饭都没得吃,鬼才愿意卖命。这就导致张献忠入川之后,一路势如破竹,真正内威胁到张献忠和罗汝才的官兵就一个,那就是石柱的土司兵。

    随着洪承畴带秦军和一部分关宁军入川。加上整军之后的各路挂兵,局面有所缓和。但是由于巨大的后勤压力,洪承畴这个总理,只能跟在流贼后面慢慢的追。张献忠和罗汝才一路往西南跑。他们也不傻,知道再回头就是找死了。整个四川,算是给搅乱了,带来的好处就是中原和西北,基本平静下来了。当然也很乱,不过没有以前那么乱而已。

    洪承畴进入四川之后。没有着急用兵,而是继续催促钱粮。他手下是秦军和一部分关宁军,这两只军队没啥变化,没银子不好好干活。还有一支军队,倒是很不错,但是洪承畴不太调的动。因为人家的粮饷是自成体系的。贺人龙、虎大威、刘国能、李国奇这四位,在襄阳被陈燮收拾之后,变得意外的老实。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听襄阳总兵林雅的。林雅带着四个甲字营的官兵,专门给四位负责后勤,可想而知他们的选择。

    原则上,洪承畴的命令要听,实际上,合理的听,不合理的不听。洪承畴还是很无奈的,只好向朝廷诉苦。现在就是这么一个局面,大批官兵进了四川,河南、湖广北部、江北三地,则控制在登州营的手里。登州营最省心了,从来不抱怨。一门心思做事,以工代赈,移民,做的是有声有色。黄河的堤坝在修,各省的官道在修,移民不断地送走,反正朝廷都知道在做啥。人家也没藏着掖着,就知道现在最放心的地方是登州营控制的地盘。

    所以这个会议,开场卢象升就说:“辽东、河南、江北、湖广等地的奏报,都是好消息。陕西、山西,一直在催赈济的粮食。洪督师一直在抱怨钱粮跟不上,一再说自湖广来的兵不听调遣。可是据各地的官府奏报,自打进入四川之后,原先隶属陈思华的各路官兵,军纪森严,对百姓秋毫无犯。反倒是其他官兵,进入四川后,比流贼都能祸害百姓。”卢象升对洪承畴可没啥好印象,这货对付流寇就是杀杀杀,对付官兵就是放纵。只要听调遣,就随便你乱来,这是洪承畴的指挥方式。不听调遣,那就不好说了。

    朱由检也有点头疼,眼下能用的人就是洪承畴和孙传庭了。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洪承畴给祖宽安了个不听调遣罪名砍了脑袋,据说关宁军因此很不安分。陈燮是主张剿抚并重,不像洪承畴,就是杀!眼下来看,还是陈燮的办法比较见效,不过这个办法,最大的难题就是钱粮,别人玩不了这个,不是他们不懂这个。

    朱由检看看杨廷麟道:“户部的情况如何?这一年的商税收的如何?”

    听到这个问题,杨廷麟歪歪嘴,心说陛下真敢说,一年的商税啊。这才开始征税多久?而且不过是三个省在施行。但是提起这个事情,杨廷麟这个户部尚书还是很开心的。因为啥?效果显著啊。提起这个,他就来了精神。

    “回陛下,今年的商税八月正式开征之后,江南的秋季商税已经全部到了户部在打发钱庄的账户,共计五十八万六千七百两。山东的商税,于四月正式开征,两个季度共计八十三万四千两。按照陛下的意思,这两笔银子,没陛下的批准,不得动用。辽东方面的商税也是八月开始正式征收,数量只有五万多两,也已经到账了。”杨廷麟是照本宣科,说完朱由检就有点脸色变了。连辽东都收了五万多两的商业税?这不过是区区一个季度而已。

    开征商业税之前,朱由检是怎么都不敢信,一个季度就能收上来那么多银子的。现在一听这个数据,眼珠子都有点红了。按照之前的约定,三成入内库,七成归户部。一直都是穷孩子的朱由检,这会有点老子是有钱人的感觉了。深呼吸,再深呼吸。

    不说朱由检了,就连首辅周延儒和卢象升等人,脸色都变了。知道商税这个事情,谁知道改成十税一之后,商业税来的这么猛烈?不等大家消化完这个消息,杨廷麟又不阴不阳的来了一句:“根据三省工商厅的奏报,期间发生抗税的事件共计三百六十五起,商谈解决的占多数,动用侦缉队一百零三次。先后拿人五百六十余,造成死伤五十八人次,对抗拒者共计罚没银三十四万两。这笔银子,现在还留在各省工商厅,作为什么悬赏花红来支配。”

    周延儒听到这里坐不住了,他这个首辅最近接待了不少来自江南的相亲,都是来告状的。说陈燮怎么鱼肉江南百姓,但是他没有一个具体的认知。现在他知道了,单单是罚款就是三十四万两,就这还不带往京师上缴的,自己留下了。

    “这不是胡闹么?这么大一笔银子,该激起多大的民愤?这个陈思华,太莽撞了。”都到这个时候了,周延儒都不敢说重话。其他内阁大臣,可想而知了。像什么吕大器,直接就装泥菩萨了。为啥?陈燮太难处理了,这家伙不跟你走寻常路。江南各地的商税,说穿了就是一群登州的官兵在征收,期间发生的事情,造成了一百多起流血事件。

    这是很严重的事情,但是整个江南官场,居然没有太多有分量的声音。就算是江南六部,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按说重灾区,应该是南京和苏松两府。结果呢,这三个府几乎没有太大的阻力,反倒是其他的地方接连出现问题。这就耐人寻味了!

    朱由检不管这些,他就知道自己现在有钱了,所以决定放纵陈燮,淡淡道:“这样吧,让陈思华来个自辩的折子,看看再说吧。”说完这个,很不满的看了一眼周延儒。那意思,你跟着捣什么乱?朱家的皇帝,真是刻薄寡恩。

    周延儒一口气被堵在胸口,好一阵才喘过气。脸面上根本就克制不住的红了,好一阵才慢慢的变白。其他的内阁大臣,都露出绝望的眼神,也有人露出不屑的表情。

    “陛下,既然有银子了,还是先把欠下京官的俸禄发一下吧?”说这话的是吕大器,他一直很安静,这会冒出来一句话,神转移啊。周延儒露出耐人寻味的眼神,看看这位没吭声。

    朱由检听到这话,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皱着眉头道:“那先发三个月的吧。”

第四百九十九章哪都有他() 
第四百九十九章哪都有他

    有句话“千里做官只为财”,但是这个京官的日子可不太好过。尤其是一个清贵官,更是指着那点俸禄过日子。更让人讨厌的是,大明官员的俸禄,低的很啊!做官,看上去威风,实际上真要老老实实的靠俸禄过日子,穷的估计连肉都吃不起的比比皆是。一个官员要养一家子,还得应酬等等,花钱的地方很多。这大概是官员贪腐成风的诱因之一。

    朱由检同志欠下的京官俸禄不少,总的算一年还有富裕。去年还能发一半的俸禄,今年就停了。实在是户部没钱,到处都穷的嗷嗷叫。实际上这些官员缺钱花么?多数不缺,少数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要是个稍微活泛一点的人,在中举那天就已经是个小地主了。这里头的猫腻很多,就不一一细说了。

    所以说朱由检刻薄寡恩呢,不发工资,你还得干活,不好好干,还得问罪。英宗之后被惯坏的文人,哪受得了这个?户部有了银子,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补发三个月的俸禄,说起来其实少的可怜,但总比没有好。吕大器就这么聪明,不提皇帝不高兴的事情,为大家争取一点好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实际上内阁大臣们都很好奇,在这些抗税的案例中,山东和辽东占了大头,江南反倒是小头。这尼玛太不科学了,真是谁都没想到的事情。就为这个,大家都没干跟朱由检说这个细节。有个数据大家可能不知道,大明税赋有一个统计,三分之一出自两个地方,哪啊?苏松两府。当然这是早年间的计算了,但是也可以看出苏松这两府的重要性了。

    问题是在这次商税的征收过程中,苏松两府反弹的很小,都是一些个案。这就很说明问题了,是商人们的银子多么?当然不是。那是为什么呢?要知道这两个府,不单单是商人多,商人背后的官员也多啊。他们为啥不闹?

    原因很简单,被威胁了呗!你闹可以。但是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那么回过头来看看这些年江南的变化吧?传统的棉布行业,已经没什么对手了。在工业话的铁蹄面前,被挤兑倒闭的织户,该闹腾的早就闹过了。聪明的早点靠过去,加入到其中。大家一起挣银子。反应慢一点的,只能自认倒霉,改行做点别的。丝绸行业,那就更不要说了,不乖乖的,连海都出不去。著名的“苏钢”产业,现在也没剩下几家了。当初张家的一个生铁铺子,现在是江南最大的铁厂,低廉的价格和海量的产量面前,多少商户都破产兼并了?都是血泪啊!最可怕的还是一个叫大发钱庄的实体。这个实体才是江南工商业幕后的最大的黑手。这些年在全国范围的扩张速度惊人,尤其是在江南,更是到了每个县都有分号的地步。这样的一个结果,可想而知传统的钱铺能有什么生路可走。

    钱庄通过放贷获利,针对的对象不是传统的百姓,而是工商业的抵押贷款。可是说大发钱庄咳嗽一下,整个江南工商业都会地震。尤其是丝绸行业,这些年因为行情看涨,多少织户大肆跟进,从钱庄贷款搞扩张的比比皆是。为啥啊?利息低啊!民间借贷三成的利息是少的。大发钱庄只要有合法的抵押,借贷利息一成五是最高的。通过大发钱庄的魔爪,对整个江南工商业的控制程度,已经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局面了。

    再说文化领域。你觉得明末的文人有多少节操可言?江南文坛,除了一些死硬分子,基本上都因为一份明报的出现,加上银子的威力,变节投靠的人已经是大多数。这就是当年陈燮一下江南干的事情,一切都是为了今天。当年的布局。为何首重明报和钱庄,然后才是别的?就是因为这两样东西的威力太大了,时间长了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

    这些事情,这个时代的人很难明白,陈燮得以从容的推动。等到大家觉得不对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所以在商业税开征之前,大发钱庄就发了话,这事情对大家都有好处,就不要这个那个的。回头还能混个社会地位,闹腾个啥呢?反倒是在山东和辽东,因为布局的较晚,出去登莱两府之外,其他地方的商人就闹腾,然后大军过去镇压。辽东那边则是因为民风彪悍,不过再彪悍,你能顶的住火枪?

    变成有钱人的朱由检心情很好,继续商议国家大事的时候,语气也变得很轻快了。首先要解决的洪承畴的难题,还是要指望他打仗的。

    “蜀道难,登州营是怎么解决江北四营后勤问题的?”朱由检提起这个时候,大家的脸色都不太好看了。怎么解决的?走水路呗。黄金水道,现在去看看,登州海军的内河舰队,在江面上横行无忌。自打陈燮剿贼开始,这个舰队就一直在忙活这个事情。疏浚水道,观察水文情况,摸清楚整个航道的问题。趁着枯水期,给滟滪堆都炸了。登州海军做这些事情,都不带请示朝廷的。现在的水路,直接能到重庆府了。五百料的船,在江面上绵延不绝的。

    说实话,登州海军做的事情都是利国利民的,疏浚航道,打击水匪,不过您说一声啊。人家不说,自己就这么干了。跑船的水上帮派,什么排帮之类的组织,听话的就给条活路走,不听话的就当水匪给剿灭了。做完这些事情,等大家都知道了,整个长江水道上,已经就这么一家势力说了算了。原则上,登州海军都是先谈判,真正下死手的不多。但是内阁这帮人心里就是不舒服,你多少得说一声嘛。就像这个海贸一样,现在谁家里有跑海贸的,敢于不挂登州海军发的通行令旗试试?不挂这个旗,谁都可以化身海盗抢你丫的。

    陈燮做的很多事情,大家一开始都看不懂。等他们看懂了,一切都来不及了。问题是陈燮就一个人,这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