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第一恐怖军-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的mp18还是第一代冲锋枪,xìng能一般,尚且也能以连续不断的火力封锁路面,让卢醒看到了这种比机枪灵活轻便、比步枪火力猛烈的自动武器,在丛林、山地和城镇中打近战、打巷战的实用价值。二战中,装备冲锋枪最多的是苏军,在重武器的火力支援下,成千上万的士兵手持冲锋枪扑向敌阵,这种人海战术的气势和自动火器的扫shè令德军心惊肉跳,jīng神几近崩溃。
不过,冲锋枪缺点也比较明显:shè程近,威力不足,又大量消耗弹药,这对于资源匮乏的rì本,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再加上rì军讲究枪法准和拼刺狠,武士道jīng神顽强,因而一直到其投降,也没有把冲锋枪装备到步兵。如此同时,在中华,只有少数几家兵工厂可以仿制冲锋枪,产量极低,即使是在**最jīng锐的德式师中,单兵武器仍然是以步枪为主,冲锋枪数量很少,没有装备到第一线。
提出找师座要冲锋枪的,正是卢醒。rì军的强大,主要表现在重武器占压倒xìng优势和单兵素质高这两个方面。他认为,集中使用冲锋枪,可以扬长避短,在战斗中形成局部的火力优势,而尽量减少与rì军比枪法、比拼刺的单挑。这并不是说,单挑不过小鬼子,七十四军个个都是好汉,什么时候孬种过?正因为七十四军个个都是好汉,训练出一名合格的士兵不容易,所以才不能白白地消耗在与小鬼子的硬拼中,就让密集的弹雨让小鬼子们发抖去!让吃屎长大的小鬼子变成马蜂窝!还有两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合家就要团圆,男儿却将要出征。
万家岭上空炮声隆隆,即使是在入夜后仍不绝于耳,一团团火球不时时地在群山中掠起,把夜空照得一闪一闪的,这是rì军一零六师团的两个炮兵联队仍在持续炮击我军阵地。我五十一师炮兵营也不甘示弱,在夜sè的掩护下开炮还击,张古山主峰上也会落下几发炮弹。三百名敢死队员已经摸到张古山的背后。从团长张灵甫以下,一律光着膀子、戴着钢盔,左臂上扎着白毛巾,他们是从全团一千五百名兄弟中挑选出来的老兵,个个身经百战,视死如归,**着的上身左一道、右一道地披上帆布子弹带。
为指挥方便,敢死队分chéng ;rén数各六十名、两个班的五个加强排,武器配备除步枪以外,每一排有四挺轻机枪、六把冲锋枪、十把驳壳枪,枪榴弹(1)和掷弹筒各三具。总计全队轻机枪二十挺、冲锋枪三十把、驳壳枪五十把,枪榴弹和掷弹筒共三十具,每人身上再别上十枚手榴弹,足以在近距离作战中形成强大的火力优势。可见,除了重机枪和炮击炮以外,敢死队的装备几乎集中了全团所有的好武器。
出其不意加近战优势,胜算已有百分之七十。
若从空中俯视,张古山犹如一个大写的“丫”字,主峰高约百余米,左右各向斜前方延伸出一个小山头,主峰背后的山脊线,就像“丫”字最后的一“竖”,这条弯弯曲曲的山脊长约近千米,到了断涯处便嘎然而止,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地劈出一面又陡又深的石壁,山下全是黑黝黝、yīn森森的原始森林,风一吹就“呜呜”直响,来回摇摆,地形的确非常险要。
偷袭的路线,就选在了石壁下。用四架长梯连接起来的云梯,牢牢地架了起来。
被树荫筛落的月sè,如碎银一样撒在山谷里。星星点点的星光中,只见张灵甫把手一挥;发出一声低沉的命令:“上!”
机炮连代理连长兼第一加强排排长鲁星野就“噔噔噔”地率先窜上去,弟兄们随后鱼贯而上,云梯似乎不堪重负,颤悠悠的,发出“吱吱哑哑”的呻呤。忽然,不知是谁的枪托撞到岩石上,“咣”地一声响,一下子把人的心提到嗓子眼,大气都不敢喘一口,个个屏住呼吸,竖起耳朵,小心翼翼地聆听着山上的动静。
万幸的是,撞击声淹没在远处的炮声和林涛的怒吼之中,并没有惊动山上的rì军,鬼子兵们还在哼着什么小调,听得不是很清晰,但那曲子好像还很熟悉似的。
“小狗rì的,你们死到临头了!”已经爬上三十多米高悬崖的鲁星野,在心里暗暗地骂了一句,悬崖之上的山势依然险峻,乱石纵横,荆棘丛生。身后的弟兄们跟着他,一个个都像壁虎似的,紧紧地贴着陡峭的山坡向上爬,一路上尖利的荆棘将身上划得伤痕累累竟浑然不知觉。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鲁星野向身后竖起手掌,做了一个暂停的动作,然后一个人继续前进。山上的rì军还在悠闲地哼着歌,声音越来越清晰,什么“西拉卡巴,阿呜猪啦,米那米卡”的,鲁星野读过几年高小,也上过几堂音乐课,现在他终于听出来了,他娘的,原来小鬼子唱的是《北国之chūn》!(2)记得陈连长不也常常哼过这首歌吗?他还讲过其中的意思呢,说的是有一个青年,背井离乡,去为事业奋斗,惟有妈妈无时无刻不在关怀他,以至于连城里的季节变换了都不知道,在chūn天已经来临时,还给他邮来棉衣御严冬。是啊,歌是好歌,好听又让人感动,真是儿行千里母担扰,儿在他乡望亲人。只可惜你这小鬼子来错了地方,老子今天就要送你见阎王,让你再也回不到你那“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木兰花开山岗上”的美丽故乡!
(1):枪榴弹最初是将手榴弹加尾杆直接插入步枪枪口,用空包弹发shè,后改为加装发shè装置于枪管上,常用弹种有爆破弹、破甲弹、燃烧弹、照明弹、烟雾弹等,大多为球形和圆柱体,杀伤半径10-30米,程最远可以达到500米)
(2):清末民初,随着大批留学生去rì本,东洋文化开始传入中华。
092突击队杀
092突击队杀
记住,你先开火,我听见枪声再动手。——张灵甫
一棵松树下,坐着一个年轻的鬼子兵哼着歌。被汗水浸透了洗得发白的军衣,紧裹着他那健壮而匀称的身躯。他那白中透红的清秀的面孔,像涂了油彩似的闪闪发光。两条漆黑的、细长的眉毛,有力地向上扬,将到顶端时,才弯成形。一双像熟透了的葡萄一样又黑又大的眼睛,机灵地、jǐng觉地扫视着充满汗味和传出鼾声的四周。他的右手,很自然地伸到衣襟下面,汗湿的手掌,轻轻握着身边的三八大盖。
快到后山山顶,鲁星野悄悄攀上一棵大树,借着月光和远处的火光,山上rì军的布防一览无余:沿着山顶边缘有一道长长的、用石头垒起来的u形工事,工事上还横七竖八地摆着步枪和一挺歪把子机枪,小鬼子们有的躺在地上休息,有的在聊天。夜凉如水,秋风萧瑟。一名哨兵背着枪,坐着树下,把《北国之chūn》这首歌唱得如此忘情,让自己深深地陶醉在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旋律之中,万万没有想到**已经摸到了自己的眼皮底下!
看清楚敌情,他又悄无声息地溜下树,退回到半山腰,这时候团座他们已经上来了,正和其他几名排长等着他的消息。根据他的侦察,张灵甫来了一个杀鸡用牛刀:为确保火力的猛烈与突袭的成功,以两个加强排向后山之敌发起攻击。后山战斗由鲁星野指挥,他本人则带另外三个加强排,沿山腰绕到主峰侧后,考虑到摸黑爬山,时间要放宽余一些,估计得四十分钟才能到达指定位置,因此攻击时间定在了四十分钟以后,正好是晚上十一点整,后山与主峰同时打响,一旦后山得手,除留下一个班守阵地,其余的兵力全部转向主峰。“都听明白了吗?”张灵甫在以最简洁的语言布置完任务后问道。
鲁星野抬起左手手腕,用右手手指敲了敲,示意自己没有表。张灵甫这才想起来,全团除了他和卢醒,连魏参谋长都没有手表,于是把自己的手表撸下来给了他,又叮咛一句道:“记住,你先开火,我听见枪声再动手。”
鲁星野点了点头,目送着团座他们消失在夜幕和树林中,四周的杂草和树枝发出“窸窸窣窣窸”的响声,戴在他手腕的钢表“滴答滴答”的转动声也格外清脆,
十分钟过去了。
又十分钟过去了。
终于,指针转到了十一点整。鲁星野从地上跪起身来,双臂向外一伸,右手再向前一挥,身边的几名班长立刻会意,组织弟兄们一字排开,分成散兵线向山顶匍匐推进。这时候,按事前约定,我军的炮击早已停止,以避免误伤。在距山顶约十几米处,鲁星野撮起嘴唇,学了三声蛐蛐叫,近百枚手榴弹便从不同方向飞进山顶上的rì军工事。山上的歌声嘎然而止。
那名坐在树上哼着《北国之chūn》的rì军哨兵,万分惊谔地看见无数只黑乌鸦带着火星迎面砸过来,卧到已经来不急了,前后左右数不清的电闪雷鸣,成为美丽中华留给他的最后一眼印象。
不到十分钟,后山战斗顺利结束,全歼鬼子一个小队,无一人漏网。不过,主峰那边却没有按时打响,响起激烈枪声的地方是在从后山到主峰之间的半路上。原来,张灵甫他们遇到一个事前没有掌握的情况:在绕着山腰去主峰的路上,发现又有rì军隐藏在树林中的阵地,山腰上一道,山脊上也有一道,实在是绕不过去,只得作罢,好在rì军兵力也不多,也就是一个小队、三十多人的样子,后山一打响,这边也是一顿手榴弹加自动火器的扫shè就基本解决问题。
但麻烦的是枪声惊动了主峰上的rì军,照明弹一颗接一颗升上天空,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去你姥姥个球!张灵甫毫不犹豫,毅然将偷袭改为强攻,集中所有的枪榴弹和掷弹筒向主峰发shè,再以三个加强排交替掩护发起冲锋,一时间枪声大作,弟兄们像一只只雄狮似的,纷纷从山脊线两侧的树林中杀将出来。
从背后进攻的优点再一次显露出来:敌人所有的工事都在正斜面,主峰后的反斜面全是光溜溜的山坡,当rì军开始反击时,只要一出现在反斜面就成为活靶子,敌人的照明弹反倒暴露了自己,横扫过来的是机枪、冲锋枪火力,从天而降的是枪榴弹和“四十八瓣”手雷(1)。
如此同时,周志道旅在主峰正面也发起强攻,rì军遭到两面夹击,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很快,张灵甫就和大家一起冲上主峰,机枪、冲锋枪、驳壳枪大显神威,一梭子又一梭子的子弹比倾盆大雨还要急,将小鬼子们压在工事里出不来,根本就不给他们露出头的机会。后山的弟兄们又及时赶来,几路人马汇集在一起,三下五除二的、“噼里啪啦”的杀得甚是痛快。
鲁星野端着机枪刚冲上山顶的时候,脚下一滑,全身哧溜的一下子滑进rì军战壕,这一节战壕很长,左右两边全是小鬼子,顾得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靠在战壕边上的他心一横,先顺势对着右边打了几个点shè,当他再想调转枪口时已经晚了,左臂上被重重地捅了一刺刀。全身在向右歪斜的同时,他回头一看,一名手持三八步枪的rì军近在咫尺,呲牙咧嘴地拔出刺刀,正要恶狠狠地再刺过来。千钧一发之际,又一个高大的黑影跳进了战壕里,大概是来不及换弹匣了,他一翻手就抓住枪管、抡起枪托。呵!原来是团座!张灵甫虎背熊腰力气大,汤普森冲锋枪又重,不包括弹匣就将近有五公斤,这一枪托砸下去,结结实实地砸在敌人的背上,只听见“咔嚓”一声响,眼前这名rì军就连人带枪地趴到了地上,脊梁骨只怕都砸断了,吭都没有吭一声。
张灵甫也顺势向前一个卧到,鲁星野忍着巨痛,一瞬间把机枪调转过来,对着左边战壕里的敌人将扳机一扣到底。
三颗耀眼的红sè信号弹,带着“嗖嗖”声飞上天空,向师部、军部报告:我军攻克张古山!
顿时,张古山下一片沸腾。“hittoowell,thechinesearmyisgreat!(打得太好了,中华军队了不起!)”和大家一起在山下观战的史迪威、罗斯他们也连声喝彩,拍手称快,看看表也才凌晨一点多钟,这也就是说,从出发到结束战斗,张灵甫亲率敢死队只用了四个小时!
对那个英俊威武、个头比自己还要高的张灵甫,史迪威上校开始感到由衷的敬佩。说心里话,他是看不起中华军官的,特别是高级军官,官越大架子就越大,士兵穿草鞋,他们蹬马靴,还搽得光亮光亮的。昨天一见到张灵甫向他敬礼,一看到他军装笔挺了的,就以为又遇上那种中华古话里说的银枪蜡样头,中看不中用,气就不打一处来,所以他不仅没有还礼,反而还毫无顾忌地冲着张灵甫说了一句“中华军队的指挥官都**无能“的气话。没想到这位军服肃然的上校团长,面对按常规必须动用重炮才能攻克的rì军主阵地,竟可以甩开膀子,带着他的士兵们以手中的轻武器去冒险偷袭!
史迪威号称“中华通”,但他既不懂中华的人情,又不懂中华的国情,以本国的mín ;zhǔ制度、美军的装备标准来衡量中华军队,当然他就只看见士兵像乞丐、军官摆威仪这种明显的差距。后来,随着美援的大量到来,特别是新一军、新六军等中华远征军里,换上黄sè的卡其布制服、白内衣、绿毛衣、黄胶鞋、印有“us”字母的绿背包,人人容光焕发,个个英姿勃勃,大家吃的是饼干,喝的是牛nǎi,抽的是海军牌香烟,甚至连柔软的卫生纸都人手一份,官兵之间的差距这才显著缩小。
(1):掷弹筒大多为缴获rì军的战利品,可发shè手雷,因rì军手雷上预制的弹片有四十八瓣,故得其名。
093打出国威
093打出国威
假如没有中华,假如中华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rì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区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突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罗斯福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老祖宗的这种说法还是在战打得比较顺利的情况下,若是不顺,像松山战役,**那是杀敌一千,自损五千的。
武汉会战一结束,史迪威回国,后来又出任盟军中华战区参谋长,而罗斯一直留在华中战场,自始自终地参与了**的历次大会战。耳闻目睹中华军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死死拖住世界第四强工业强国——rì本的壮举,深为感动和赞叹的他,多次向国会和总统递交如实反映中华抗战的调查报告,并为争取七十四军等部得到美国装备起了决定xìng作用。据说,罗斯福总统在一九四二年chūn有一段名言就是根据他的这些报告讲出来的。
这段名言就是:“假如没有中华,假如中华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rì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区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突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注:参见《罗斯福见闻秘录》,新群出版社,1949年版,第49页)
尽管看见了信号弹,但还不知道山上的伤亡和歼敌情况,师长王耀武便急着催促通信连马上架线。旅长李天霞也一个劲地催促着卢醒和魏参谋长,要他赶快带全团上去抢筑工事,小鬼子丢了张古山明天还不跟你玩命呀,真正的考验还没有开始呢。
其实,305团的弟兄们比他们的旅长还要急,一见信号弹飞上天,除了新兵蛋子和各连队的炊事班一律留在山下以外,大家早就欢呼雀跃着冲上了山,怕工兵锹在挖工事时不得力,还特地带上了从附近村庄里借来的几百把锄头。云雾和硝烟遮不住一轮明亮的月亮,银sè的月光把四面的群山勾勒得影影绰绰,望着张古山上狂欢的**官兵,两名洋上校余兴未尽,为了进一步实地考察中华军队对rì作战的效果,便带着翻译苏一凡,两步并着一步,兴冲冲地就往山上奔去,王耀武和李天霞连忙想拦住他们,万一出个意外怎么办?特别是美rì两国尚未交战,假若rì军一旦反击把他俩虏了去,那不就成国际纠纷了吗?可怎么劝也劝不住,只得亲自陪着他们一道上了山。
张古山的高度并不算太高,从山脚到主峰,也就两百余米高的样子。然而,山不在高,险要则峻。前面提到过,这张古山的地形像一个大写的“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