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第一恐怖军-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大娘养不活自己的孩子了,想把老二、老三送来当兵。

    听大娘说,她家就住在花园口下面的孟家楼,有子女六人,大的不过十八岁,小的才十来岁,今天傍晚,保长把一面锣都敲破了,带着新八师的老总们,挨家挨户地上门发迁移费,说鬼子要杀过了,黄河要决口了,让乡亲们赶快离家逃生。其实,不用说,在堤上看热闹的孩子们,早就把官兵在扒黄河大堤的消息传遍了附近各个村庄。官兵先是在赵口挖,一连挖了两个缺口,不料河水忽然改道,没有放出水来,昨天又把掘堤的地点改在花园口。这一段的黄河大堤,全是用小石子与粘土夯成的,坚硬无比,挖了一天一夜,把几百个弟兄都挖累了,又在镇里调了一百多青壮劳力上堤帮忙。听说明天上午之前一定要放水,乡亲们这才慌了,各自逃生。大娘的男人舍不得离开家,公公婆婆病在床上,地里的麦子还没有收完,就带着老大留下来,先抢麦子,能割多少就割多少,叫她带着几个小的,暂时回十几里远的娘家躲一躲。

    可娘家更穷,地无一垄,钱无一分,自己的亲爹亲娘也老得不能动了,几个弟弟全靠打长工糊口,她一个妇道人家又拉扯着好几张嘴,虽然发了几块银圆,可是把钱吃完了又吃啥?走到半路上,干脆一狠心,叫老二、老三去从军,混个肚皮囫囵圆,总比饿死强。

    张灵甫心想,老大才十八岁,这老二、老三的年龄可就成问题了。

    果然,卢醒一问,大娘回答道:“一个十六、一个十四哩。”

    晕!这可难为了张灵甫,他挠着头说:“大娘呀,十六岁还勉勉强强,这十四岁就……”可大娘连声说:“咋不中、咋不中哩?十四岁的娃子可不老小了。”看在大娘态度执着的份上,卢醒对团座说:“要不先看看他们?”张灵甫只得点点头,大娘便转过身去招招手,于是,在路口边,蹲着的五个黑影中,走过来两个少年,借着月光,张灵甫看清楚了——那个子高的应该是老二?长得倒也敦实,浓眉大眼的,敞着粗布上衣,挽着袖子,给人一种虎头虎脑的感觉。可这老三,咦,怎么还是一个女孩!头上扎着一根独辫子,一件细洋布的碎花小褂上补丁摞着补丁,虽然常年从事农活让皮肤晒得黑红黑红的,但是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身材匀称,黑牡丹一般的容仪俏,天然xìng格清。
077掘炸黄河(3)
    077掘炸黄河(3)

    俺不怕打仗,俺要当花木兰。——孟玲玲

    张灵甫一看是女孩子,更害怕了。虽然将军已经娶了第三任妻子了,但是女人究竟想什么,想要什么,他发觉自己好像越来越搞不懂了。平rì里带领数千勇士浴血奋战,眉头都不皱一下的灵甫,听到女人,头就大了。

    卢醒也挠起了脑袋,说:“大娘呀,这女娃咱们可不能收的啦,我们全团都是第一线作战部队,可没有一个女兵,是旅部或师部的话,到还有些女话务兵或女护士兵。”

    张副旅长一脚登住马鞍,然后一翻身骑了上去,他得赶快走,要不然,女孩一哭一撒娇起来,非要跟着部队走,他就会傻眼、不知说什么好的,就把这麻烦事留给卢醒处理。然而,他想溜也溜不成了,那女孩一把抓住了他的缰绳,仰起脸来,幽幽地哀求道:“收下俺,长官,俺会使剑,还会给各位兄弟们纳鞋底,做鞋子。”

    接着,又说了一句:“俺不怕打仗,俺要当花木兰。”

    一对杏眼里,有着如水一样的月sè,波光流转,让人不忍拒绝……

    兰封会战,最后以悲壮的花园口决堤而结束。

    数天内,还没有炸开黄河大堤,统帅部及第一战区对此“异常焦灼,rì必三四次询问决口情形”。商震又令刚爆破黄河大铁桥的新8师增派1个团。该师师长蒋在珍观察后建议改在花园口决堤。激ang激e石及程潜予以批准。6月7rì侦察,8rì以第2团、第3团及师直属工兵连执行掘堤任务,9rì9时完工放水。当时正值大雨,决口愈冲愈大,水势漫延而下,12rì又与赵口被冲开的水流汇合,沿贾鲁河南流,使贾鲁河、涡河流域的乡村、城镇成一片汪洋。水流淹没了中牟、尉氏、扶沟、西华、商水一带,形成一条广阔的水障。急流的黄河水注入淮河时,淹没了淮河堤岸,7月13rì冲断了蚌埠淮河大铁桥,蚌埠至宿县一带,亦成泽国。

    一九三八年六月九rì上午九时许,汹涌的黄河从花园口夺路而出,一泻千里,直扑一望无垠的中原大地,将rì寇的四个师团陷进滔滔的洪水里,寸步难行,为**主力重新布防、组织武汉会战争取到三个多月的宝贵时间;如此同时,皖、苏三省四十四个县尽成泽国,田庐村陌皆付流水,历时近九年。千秋功罪,谁人评说?

    止不住的黄河水,rì夜流淌着呜咽和凄惨。

    需要在这里说明的是,以往的某些史书,对花园口决堤的记载是不公正、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第一,无视中rì两国的巨大悬殊,一味指责激ang激e石**无能,在rì军面前惊慌失措,制造了这场“草菅人命的**”。归根结底,rì本帝国主义才是花园口事件的祸首。为准备对rì战争,以激ang激e石为首的最高统帅部作出过多次重大的战略调研与军事部署,早在一九三五年,武汉行营参谋长晏勋甫、德**事顾问法肯豪森将军就分别提出“以水代兵”这一决策;后来,陈果夫、程潜、冯玉祥、白崇禧等党政军要员同样提出过类似建议。面对强大的rì军,以河制敌,同归于尽,这是万般无奈、万分艰难的最后一项选择。

    第二,只字不提国民zhèng ;fǔ的疏散和救济工作,反而指责其为了保密,没有通知民众转移,进一步造成guomin党不顾人民死活的印象。事实上,**在赵口、在花园口掘堤时,附近的百姓都知道,国民zhèng ;fǔ也在事前做过疏散、事后做过救济,尽管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完善、不够得力,但毕竟取得过一定的成效。对此,新出版的《功罪千秋——花园口事件研究》中有专门的一章论说当时的社会救助与救济工作。

    第三,严重低估花园口决堤的战略价值,认为决堤造成一千两百人万人受灾、八十九万人死亡,得不偿失。然而,花园口的千古一掘,一举扭转严重恶化的战局,云集中原的rì军十几个师团望洋兴叹,被迫改变作战部署,而**再次夺得战争主动权,从容组织起以长江为主线的武汉会战。由此,抗rì战争进入整整七年的相持阶段,rì本帝国主义陷进持久战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以局部的重大牺牲拖住倭寇、保全民族,这应该是花园口决堤的最大价值。至于灾区面积到底有多大,灾民究竟有多少,至今众说纷纭,另当别论。

    单从军事层面来讲,中方认为决开黄河大堤是具有一定作用的:首先,它形成了新的黄河河道,形成了新的天险,从而阻止了rì军的西进,使得中原地区又多守了六年而没有沦陷,保证了大后方的安全;第二,使得rì寇迟迟不能打通“大陆交通线”,迟滞了rì军军事调动和战略物资运输;第三,以水代兵,直接消灭了rì军jīng锐部队万余。国民zhèng ;fǔ认为,1938年6月9rì的花园口决堤,也是中rì双方沿着黄泛区边界东西对峙的开始,依赖机械化军事装备进攻陇海线和平汉线的rì军被迫改变原来沿铁路线西进南下的战略,一方面把部队从豫东尉氏、中牟、娜陵、通许、陈留、杞县等各县向东撤退,转移、集结到以商丘、徐州为中心的豫皖苏交界地带,另一方面确定了沿江淮水路西进的路线,分调多路人马围攻武汉。战事南移到豫南、皖西、赣北、鄂东的广大湖沼山地地区,豫东战场逐渐冷却下来,武汉附近地区接着成了中rì两**队厮杀的新战场。这样一来,从郑州斜贯东南,穿越豫东大平原的新黄河就成为军事分界线,把rì军阻隔在泛区的东面,相持一直延续到1944年rì本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

    后来,在谈到黄河决堤所带来的战斗人员伤亡时,rì军承认“曾受相当损失”,从中rì双方所披露的材料来看,这个数字从7000人至20000人不等。

    黄河决堤给rì军带来的重创不仅仅在占领区的缩小和部队减员上,更为深远的影响是,rì军预期的进攻路线被打破。豫东战场渐渐冷却下来,穿越豫东大平原的新黄河就成为军事分界线,把rì军阻隔在黄泛区的东面。直到1944年rì本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郑州才被他们攻取。

    那些熟悉中华历史的“中guo通”rì军将领们有没有看出来,自从黄河决堤后,rì本大本营把作战的主战场从中原地区转移到了长江地区,rì军就陷入到了三国时期,魏国以下游地区逆流进攻上游地区的不利局面。

    黄河决堤,应该是中华能坚持八年抗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只是苦了数百万的无辜老百姓,有的百姓直接被黄河水冲走、淹死,但更多的百姓却是因为水灾而饿死、遭瘟疫病死。

    黄河花园口惨案、长沙大火、chóng ;qìng防空洞惨案并称中国抗战史上的三大惨案,而黄河决堤为三大之最。

    亡,百姓苦!

    -

    今天是双十节,云某决定我今天要二更,也弄个双。
078保卫武汉
    078保卫武汉

    你如儿戏命令,我就儿戏汝命!——薛岳

    武汉,这个九省通衢的城市,1938年的夏天中rì双方大战于此。从38年的6月份开始,中rì两方大小战斗数百次,历时4个半月,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战。

    一千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卢纶在《晚次鄂州》一诗中就描写过武汉:“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rì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cháo生。二湘衰鬓逢秋sè,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鼙鼓声。”

    国父孙zhong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述武汉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华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华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他设想,武汉要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1938年的武汉是当时中华第二大城市,位于长江中游,人口超过二百万,该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

    南京失守之前,国民zhèng ;fǔ虽宣布迁都chóng ;qìng,但实际上,除国府主席林森率领一部分工作人员进驻山城之外,全国各政党、各文化机构、军委会机关大多聚集于九省通衢的武汉,武汉成了战时中华的临时首都。

    当然,老蒋心中自然打算效仿一千多年前的东吴皇帝孙权定都于武昌,阻挡住了处于下游魏国的逆流进攻。

    可惜,现在已经不是冷兵器时代。另外,当年的东吴水军可比魏军要先进的。

    黄河决堤,西取中原地区已不可能,rì本人的目光当然也瞄准了激ang激e石政权的这个新的统治中枢。

    1938年7月初,大本营变更华中派遣军的战斗序列,由畑俊六大将任司令官,统一指挥第2军和第11军,直辖兵团、航空兵团。第2军司令官是稔彦王,下辖第3、10、13、16共4个师团,主力集结于合肥附近,伺机占领六安、霍山,向大别山路挺近,直趋信阳,切断平汉线,迂回于武汉北面;第11军的司令官是冈村宁次,下辖第6、9、27、101、106共5个师团和波田支队,主力集结于九江附近,攻占黄梅、九江后,在瑞昌、德安一线依次集中兵力,分兵沿长江及两岸从正面进攻武汉并切断粤汉线,迂回武汉之南。rì军共调集了40万兵力,各型飞机300余架,舰艇20余艘,意图迅速攻取武汉,迫使国民zhèng ;fǔ投降。

    面对rì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7月,国民zhèng ;fǔ军委会授任激ang激e石为武汉保卫战总指挥,重新将全国划定为九个战区,并向各战区下达了《武汉会战方针及指导要领》。该《作战方针》明确指出:以李宗仁第五战区和陈诚第九战区的部队为主力,动员总计约100万兵力,承担保卫大武汉的作战任务。其中,第五战区的作战区域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南北两麓的豫、皖、鄂三省,下辖孙连仲为总司令的第3兵团和李品仙为总司令的第4兵团;第九战区的作战区域在鄂、皖两省的江南地区及赣、湘两省的全部,其下辖薛岳为总司令的第1兵团和以张发奎为总司令的第2兵团。

    第1兵团的防区是长江南岸的江西和湖北地区,74军隶属第1兵团指挥,这样,薛岳把俞济时从豫东平原又带到了赣北的崇山峻岭。

    武汉保卫战从安庆打响了。

    波田支队(台湾混成旅)由芜湖溯江西进,6月11rì夜,波田支队趁雨夜突袭安庆,川军27集团军杨森部作战不力,一夜间就被逐出城外,激ang激e石大怒,致电杨森,“轻弃名城,腾笑友邦”。要他反攻安庆,杨森回电,徐源泉的26集团军档不住rì军第六师团的攻击,暴露了他的侧背,他不得已才退出安庆,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6月12rì,皖省省会安庆失陷,rì军溯江而上,40天内连陷马垱,彭泽、九江、姑塘,一下子将战线推到了庐山脚下。

    根据rì军的进攻态势,薛岳将所部之第4军、8军、70军部署于南浔线正面的金官桥一带;将第25军、66军布阵于星子、东西孤岭一带;将第29军、74军设防于德安一线。

    金官桥是rì军攻打庐山,阻断南浔铁路的正面突破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薛岳令64军军长李汉魂率其统辖的粤军两个师和第10军部队防守右翼;以第4军、第73军、第74军等部队防守左翼,第70军为预备队,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7月31rì,rì军第106师团主力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之下,分两路沿南浔铁路、公路南下,集中炮火,猛轰粤军阵地。

    粤军素以骁勇善战、敢于牺牲闻名。在rì军的强大攻势之下,他们前仆后继,接踵而战,但低劣的武器使他们不到2天时间里便伤亡迨尽。薛岳只得将70军换了上去。

    70军是一支湖南部队,战斗力较差。眼看70军也支撑不下,金官桥阵地就要被突破的情况下,薛岳给俞济时连拍了两封“aaa”级电报,命令他无论如何1rì之内赶赴金官桥,守住70军的阵地。

    74军正在德安一线jǐng戒着rì军101师团的佐枝支队,突然接到这份军令,俞济时很是不快,况从德安到金官桥有300多里的路程,加上启运装备,全军1万多人,1rì之内不吃不喝不睡也未必能按时赶到。上次兰封之战中74军本是攻打野鸡岗的主力,但最后的主要战功却算在64军的身上,李汉魂获得了青天白rì勋章,而俞济时只得了次一等的云麾勋章。

    在俞济时的眼里,这是薛岳他们广东人相互捧场挤兑外省人的表现,我俞济时岂是吃这一套的?凭我与蒋委员长的表舅关系,凭我曾任过委员长的侍卫官的渊源关系,凭我在委员长心目中的分量,你薛岳未免太看轻了我俞某人了。揩屁股的事尽让我74军去做,我今天偏偏耍你一耍,看你能把我俞某人怎么样?

    这样想来,俞济时虽然已经下令开拔部队,但是绝不可能按照要求在一天内赶到。只要我尽快赶到,对得起国家就行。

    70军的右翼阵地已经丢失,薛岳左右等不来74军,气得像激怒的叫驴,直跺双脚。拍电报问74军现在何处,俞济时竟推说被敌纠缠,走脱不得。

    “你如儿戏命令,我就儿戏汝命!”他给俞济时拍了一封中外战史上恐怕都少有的“奇电”。

    俞济时以一副急煞皇帝闲煞太监的样子,满不在乎地跟薛岳玩起文字游戏来“我敬军令,更惜xìng命,奈山重水复,插翅难飞,怎办?”

    薛岳被噎得半死,黄埔嫡系的骄横他今天算是从骨子里领教到了。看来,奴才还是听主子的,他薛岳要想让74军听令,就不能不搬动蒋委员长了!

    他连忙给激ang激e石拍电述说了情况。激ang激e石见俞济时闹得也实在过分,当即令74军沿德(安)浔(九江)铁路连夜赶赴金官桥阵地,“抗令当以韩向方为鉴!”

    1938年初,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字向方)对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抗令不遵,最终被激ang激e石处死。激ang激e石搛出韩复榘的事当然是做给薛岳看的:你看我蒋某人,关键时刻还是会不论亲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