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经济学:35岁以前要活学活用的62个经济学通识-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源节流才是长久的生财之道(2)
此时他已40岁出头,可大展拳脚了。最后,他终于成为美国无线电工业巨头,走上发迹轨道。
  努力挣钱是开源的行动,设法省俭是节流的反映。巨大的财富需要努力才能追求得到,同时也需要杜绝漏洞才能积聚。犹太人很会算账,他们计算过,如果有人每天储蓄1美元,依照世界标准利率计算的话,1988年后可以得到100万美元。如果说那样时间太长,人生难待,那么每日储蓄1美元,坚持10年或20年,也很容易就达到100万美元。因为这种有耐性的积蓄,很快就会得到利用,由此便会得到许多赚钱的机会,使你积累的钱发挥作用。
  世界上大多数富豪都十分注重节俭。如美国连锁商店大富豪克里奇,他的商店遍及美国50个州的众多城市,他的资产数以亿计,但他的午餐从来都是1美元左右。美国克镕石油公司老板波尔·克德也是一位节俭出名的大富豪。有一天他去参观狗展,在购票处看到一块牌子写着:“5点以后入场半价收费。”克德一看表是4时42分,于是他在入口处等20分钟后,才购半价票入场,节省了25美分。要知道,克德每年收支超过上亿美元,他之所以节省美元,完全是受他节俭的习惯和精神所支配,这也是他成为富豪的原因之一。
  美国《时代》杂志发表著名社会学家约翰·杰西克对全美数百个亿万富翁发财致富的调查报告,表明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工作勤奋拼命;二是坚信任何行业都能造就百万富翁;三是具备丰富的理财知识;四是口袋里现金不多;五是智商不一定很高但雄心勃勃;六是白手起家;七是生活俭省,不乱花钱,不买奢侈品炫耀,甚至刻意隐瞒财产;八是追求财富永不停步。其中的第七点就是节俭。而且其他几个共同点,也与我国传统的积累之德极为相似。可见世界是相通的,人类的求财之道也是大同小异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屋外艳阳高照,办公室内却灯光明亮;人离开了办公室,空调却依旧送着凉风;员工下班走了,电脑却整夜开着;这边打着香皂洗手,那边水龙头哗哗不止;公司发的笔用到一半就当成垃圾丢弃,领用的笔记本每页只写了几个字就另翻一页……
  美国《财富》500强的龙头老大沃尔玛,几十年如一日地信守自己的经营法则,坚持开源节流,将利润一点一点累计起来,才终于登上全球500强之首的宝座。 A橡胶塑料机械公司包装组的工人们将开源节流落实到日常小事中,一年来为公司节约包装材料费用近5万元。他们对过去配套件拆箱后的包装材料未被利用感到心痛,利用工作空隙从配套件的包装箱上拆下木方、胶合板、角铁等部件归类整理,一年来共回收木方、木板近50立方,胶合板200多张,螺杆、角铁1吨多。
  他们将材料重新利用,制作成新的包装箱,包装发往国内近距离用户的产品。这既杜绝了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有助于公司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回收旧料看似小事一桩,时间长了,积累多了,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被外国人视为珍宝。可是现在很多国人却忘记了这点。现在很多小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娇生惯养,不懂得节俭,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用挥霍无度来形容也不过分。看着他们大把大把地把父母的血汗钱用来买那些高档产品,潇洒自如地出入麦当劳、肯德基,眼都不会眨一下。不能够节俭,其实也就是意味着虚荣。当今很多少年犯就是因为过惯了那种大手大脚的日子,可是突然有一天失去了这种生活,他们就会觉得很丢脸,很没有面子,然后就会去偷去抢,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反之,只有那些懂得节俭,知道积累的人,才会奋发图强,才能够知道生活的艰辛,才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保持信息畅通,永远与时俱进
山西省太谷县广升药店的前身是广盛药铺,约创办于明代嘉庆年间。广盛药铺原是到太谷县行医的某大夫开办,后被当地地主杜氏所侵吞。清朝嘉庆年间,药店改组,新增姚聚等人入股,药店遂更名为广升(聚记)药店。广升药店出售的自制中成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在历史上很有名气,现在仍然驰名海内外。光绪十一年(1885年),申氏带领七家股东退出,另组成广升(远记)药店,或称广升远药店。广升远首任经理申守常,商店在他的主持下发展很快。雄厚的资本是经商的物质基础,申氏首先设法广为吸收游资,扩充药店资本。接着,积极向外扩展,开设分店,如在营口、济南、重庆、烟台等地也都设立了分店。此外,积极扩大龟龄集、定坤丹的销售市场,使这两种药的销售地区由原来的山西、河南、广东等地,又扩大到东北、西南各省和南洋一带。有人估算,广升远从成立到1930年,盈利在70万银两以上。
  对一个商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积极开放的性格,对待自己的产品,绝对不能只限于几个固定的市场。一定要放大自己的视线范围,不能近视眼。要知道市场是巨大的,是广阔的,甚至可以说是无限的。只要你敢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只要你敢把市场放大,那么你就一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一个成功的商人绝对是高瞻远瞩、目光远大的,而绝不是俯视低就、鼠目寸光的。广升远药店的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的首任经理申守常精明能干,能够广为吸收游资,扩充药店资本。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积极向外扩展,并不把药的市场只局限于几个老地方,而是在营口、济南、重庆、烟台等地也都设立了分店,这样不仅扩大了影响,也带来很多生意,使得药的销售地区由原来的山西、河北、河南、广东等地,又扩大到东北、西南各省和南洋一带。
  这种敢于走出去与别人竞争的思想是值得佩服和赞扬的。俗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是男人就要敢于去外面闯荡,就要把自己“推销”出去,古今中外的成功之士莫不是如此。什么时候看到整天待在家里的人能够办成什么大事?如果一个人从生到死只是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只认识那么几个人,那样不是很可悲吗?
  要敢于把自己的企业和产品推销出去,勇于竞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市场,也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企业遇到一些挑战时,便能从容处理。企业的实力不是守出来的,而是攻出来的,企业的进步也绝不是等别人落后才相对进步,而是自己主动去战胜别人,赢得进步。
  现今,我国早已加入WTO,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却依然很浓,认为自己能够守住这片看似坚不可摧的“阵地”,且完全能存活下去。其实这种思想是非常错误的,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四面楚歌”,被狼群包围住了。与其坐以待毙,那还不如抢先一步,去占领别的市场。
  现在我们的很多企业都遭到了外国物美价廉的商品的冲击,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目光看得远,主动走向外国市场,使得外国企业措手不及。“走出去”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如果成功便可以名利双收。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融入了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国的市场已经不是中国企业自己的市场,国际资本正在分享中国的资源,他们在中国数着钞票的同时,我们的企业也应该去国际资本的“后院”分享全球资源和市场。
  

挣钱不怕晚,先挣小钱后挣大钱
陈光甫(1881~1979),江苏镇江人,八岁开始进家乡私塾读书,十二岁被父亲带到汉口报关行做学徒。勤苦敬业,业余自学英语,后考取海关职员,调入双关税司。1904年作为国际博览会中方办事员进入美国,并求得公费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攻读财政金融专业。1909年归国后正逢辛亥革命时期,政局不稳,工作屡次变动。1915年与友人集资十万元,创办民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任总经理。
  当时上海最小的私营“浙江绍兴银行”尚有资本70万元。而陈光甫仅以10万元开业,被银行界讥讽为不起眼的“小不点”。由于规模小,资金少,“大户人家”根本看不起,当然不会光顾,陈光甫决意以优良服务之长,补“小家当”之短,而向社会中下阶层的中小商户和平民百姓吸收零星存款,赚取蝇头小利以维持生存。
  他采用了“一元储蓄”,即以一元钱开户头。开办之初曾被传为笑柄。更有客户故意刁难,用一百元要求开一百个户头。陈光甫诚意照办不误。其热情服务之美誉,从此广为流传。此外,陈光甫为扩大小额储蓄吸收游资,他不甘于坐守阵地,而是派出得力职员,走进工厂、学校等公众场合,大力宣传储蓄的好处,并就地办理存储手续,不但方便了客户,而且吸收了不少存款。这样等于是帮助工薪人员理财安家,度过了生活难关,很受欢迎。
  从1915年至1922年的短短七年中,统计材料表明,陈光甫经营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存款额高达1345万余元。在当时全国四十五家商业银行中排在第五位。大银行不足挂齿的蝇头小利,终于成就了“不以利小而不为”的银行家的事业。算算吧,1345万元是创业之初10万元的多少倍?累积七年,每月需吸收多少存款?这些数字并不难算,可是能算出每天所付出的辛苦劳作吗?这就是有些人不愿意的原因!
  旧时商人的服务,主要为赚钱,变着法儿讨顾客欢心。只要顾客能掏钱买东西,低声下气地巴结也在所不惜。另外,旧时商人的不舍微利,既表现其“大鱼”、“小鱼”兼得的盈利思想,又表现其经营技巧的高明。微不足道的小商品,往往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居家过日子谁也离不开,因此便要经常不断地走进商店去。这就起到了以小商品招揽众多顾客的作用,造成生意兴隆的繁忙景象,扩大影响,广告民众:“本店货全,大受欢迎!”从而提高声誉,便会由小主顾引来大主顾,由薄利的小生意做成厚利的大买卖。如此一来,蝇头小利岂不就变成“牛头大利”了吗?
  毕竟,现在有钱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生活在温饱的日子里头,安稳地过着小日子就是最好的。对生活用品以及其他东西的要求也只有这么高,脚踏实地地去满足那些最简单的要求,就能够赚到很多利润了!根本就不需要更多的人去挖空心思想弄一些炫目、华丽的东西去打动顾客!
  同样,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人看不透这个道理,只想着怎么样才能够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出来,结果往往都是好高骛远,从而一事无成。殊不知,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情才是构成成功的主要因素。
  哪个人的成功不是从微小的事情做起,从而积少成多的呢?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回味无穷,成为绝世佳作,可是当初他是从练习画鸡蛋开始的。不知经过了多少基本功的累积,才成就这个伟大的画家!
  对于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绝不可以将其草草一笔带过,不能因利小而不为!同样对于不良处事习惯,也不能姑息迁就,放任自流。古话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养成的习惯往往就是从那些小小的事情开始的,日积月累也就成了我们的习惯,好的或者坏的。而一个好习惯就可以成就一个人,一个坏习惯也可能毁掉一个人!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从“渔翁得利”谈起,教你策略性环境中的预测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如果一个个体的行为不仅影响了他本人的利益,同时也影响了周围其他人的利益,那么,我们就将这个环境称之为“策略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我们要将环境中所有个体用策略性的眼光加以考虑,然后采取策略性行动。博弈论就是对策略性环境进行理论分析的工具。
  苏代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外交家,为保卫燕国,他去游说正要准备攻打燕国的赵惠文王。苏代对赵惠文王是这样说的:“我在来贵国的路上,看到这样一件事情。在河滩上,一个河蚌正在悠闲地晒着太阳。这时候有一只鹬鸟发现了它,便用嘴伸进张开的壳里要啄食河蚌的肉,受惊的河蚌急忙并起两壳夹住鹬的嘴。鹬鸟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死活也不肯松开自己的嘴。河蚌为了保住性命,只好拼命闭紧自己的壳。就这样,它们俩谁也不肯让一步,最终都累得筋疲力尽,无法动弹。这时,渔夫出现了,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都捉了去。今天,燕赵两国如果兵戎相见,最终双方的军民都落得疲惫不堪。到那时,像渔夫一样 捡便宜的,就是一直对燕赵两国虎视眈眈的强秦了。”
  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观察对手的行动之后,再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去商场买衣服。商场已经把衣服摆好并定好了价格,而买与不买的决定权完全在于我们自己。然而在市场上,并不是只有这家商场才有权利去决定卖什么,卖多少钱。在电子商务中,即使是非常普通的个体也能成为卖主,决定自己商品的价格和种类。
  在我们决定自己的行为后,要把对手放在策略性环境之中,然后预测他在这种环境当中会对我们的行为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和决定。如果我们对于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做出了准确的预测,这会对当前应采取的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在策略性的环境中,经济学上考虑的是,每个人都在不停地预测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并尽可能地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
  现在我们回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上。我们可以整理一下,看看应该怎样去合理运用这种策略性的预测。有两个要点:
  第一,从结果开始考虑,即不是去考虑当前应该去做哪些事情,而是考虑在策略性关系的最终局势中该如何去做,考虑完这个之后,再考虑在这之前该如何做。
  我们先假设鹬鸟根本无法“预测”,也就是说鹬鸟根本就没有想到河蚌在被啄住时还能拼命抵抗,那么,它们俩被渔夫抓住的结局就无法避免。但实际上,鹬鸟当时应该怎样考虑呢?它应该想到:如果我去啄河蚌,它要是反抗,双方争斗起来,时间就会拖得太久,要是没有第三者出现的话还好,如果这时候出现一个渔夫,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可惜鹬鸟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后果,所以最终只能让“渔翁得利”。
  假设你本来要和朋友去看电影,但单位突然有事导致你没能去赴约。我们很难去预测这种突发事件的后果,所以无法赴约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人就会想到赶紧跟朋友联系,把事情说清楚,取消约会。凡事从结果开始考虑,可以将不该发生的事情防患于未然,这种做法就是“预测”得到充分应用的表现。
  第二,不仅仅考虑自己的利害和动机,也要考虑对方的利害和动机。
  我们现在假设,如果渔夫发现了鹬蚌之争,并没有立即去捉住它们,而是饶有兴趣地观看他们到底谁会赢,那么鹬鸟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意气风发地跟河蚌争斗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考虑一下渔夫的心理,毫无疑问,渔夫肯定是想要捉到这两只“猎物”的,所以,完全可以预测渔夫不可能有耐心观看完这场“比赛”。
  

不要让短期行为遮住眼睛
一个目光短浅的人被细小的“树叶”蒙蔽了眼睛,就会看不到全局。同样,如果一个企业受到短期行为的影响,也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所谓的企业短期行为,是指企业只注重近期和眼前利益,而忽视甚至牺牲长远利益的行为。它主要包括经营战略短期化、经营策略短期化、盈利分配短期化等。
  近年来,短期行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也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从小企业到大企业,从大企业到地方政府,几乎哪里开放搞活,哪里便有它表现的机会。它严重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了经济生活的一些恐慌和紧张,加剧了经济秩序的混乱。
  可见,企业的短期行为是一种违背国家长远战略意图、自身缺乏明确市场定位的短期趋利行为。
  产生短期行为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经济秩序。经济缺乏秩序,首先表现在所有制表现形式上。多年来,我们国家由于公有制的传统形式,使全民资产只是抽象地以国家为单一的所有者主体,便造成原则上人人占有,实际上谁都不占有、谁都不负责的所有权虚置现象。其结果是财产关系和责权利关系不可能通过明确具体的法律规范来保证,企业的预算约束和市场约束软化,表现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就是经济无秩序。
  不够完善的承包制为短期行为的扩散起了推波助澜的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