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陕西坑-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党连生孩子都要管起来,这个消息实在令大家不能理解。但是党的宣传当中所说的事实,也并非玩笑。生那么多孩子,养起来是颇为吃力的。如果世道和以前一样,多个孩子也不过是锅里多倒碗水的问题,那倒好说。至少在城市和大农业区,这日子已经不是原来那回事了。

夫妻两人都要上班,这才能够让家里日子好过起来。而怀孕生孩子,就显得不那么美好了。最重要的是,女性们工作之后,有了自己的收入,这样的生活立刻提高了女性的地位。男人打老婆是因为老婆不中用,但是打了中用的老婆,这就会被人耻笑。同工同酬,这意味着男女真正的平等了,在家庭当中,不管男人们怎么好面子,老婆的工资同样非常重要。而且女性在管理家庭方面的天分,让工人家庭的财权迅速落入了女主人的掌握之中。财权的转移,带来了生育权的转移。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就在女性的会议当中得到了极大的支持。

为了起表率作用,所有国家干部统一实行计划生育,只要有两个孩子的,就不给生育指标。从国家主席到地方干部,一视同仁。如果谁接受了节育手术,就是积极份子,在分房,提干等方面都可以得到优先考虑。这个政策十分坚定。独生子女的,特别是独生女儿的,假如放弃生育,那么父母必须得到最优先级别的分房选择权。就是说,一个干部家庭如果有五个孩子,那么住房反而不如家里只有一个女儿的干部。

这样的标准在党内可以说引发了轩然大波。反对的有,支持的有,认为这样做过于不讲道理的有。“革命不是为了断子绝孙。”说怪话的也有。党政当中的阻力很大。陕西众可以说是强行压下了一切反对的声音,强行推动了计划生育的改革。人民的计划生育可以往后退,但是国家干部,国有企业员工的计划生育,必须开始执行。虽然以后未必会和历史上一样,采取那么坚定的计划生育,但是一个家庭生养五六个孩子,并不算什么合理的事情。

陕西众很清楚,工业化的推进带来的就是生育水平的急速下降,共和国的建立过程,已经挽救了近亿本该死去的国民,不计划生育是不行的。

经济的活跃靠的是投资,投资追求的则是利润。美国兴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反垄断法的通过,银行不能掌握大量的工业股票,于是在放贷方面对工业提出的标准量化的要求。企业为了达标,就要采用符合银行制定的各种设备工艺和管理。共和国也在学习这点。

共和国的私人银行在共和国崛起的道路上,终于赶上了好时光。这些私人商业银行已经被央行套上了笼头,现在的中国,只要能够符合以央行为主的银行团制定的工业标准,再不赚钱的话,只能说明一件事,企业的管理层脑子集体进水。伴随着核心工业集团向中部和东南部的大搬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金的需求更是飞速发展。

政府十分担心的是赤字问题,历史上,1937年的中国仅仅从金银货币彻底转为法币,光头还没有来得及搞出金圆券,就进功德林改造去了。人民币运行的重任全部交给了共和国执掌。人民现在并非没有钱,种地能挣钱,当工人能挣钱,打零工也能挣钱。勤快的民众挣到更多钱,甚至可以投资各种债券,总的来看人民手里有钱,把这些货币回笼就需要更多消费品。第一次结婚三大件标准开始出炉——自行车、闹钟、收音机。从这三样可以看出,他们的存在意义完全是让共和国国民能够更好的符合新的工业体制。自行车提高了行进效率,闹钟提高了对时间的精确控制,收音机更有效的进行了信息交流。田园牧歌的生活开始退出共和国的社会体系。

效率的提高势必引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对共和国政府也并非一件笑谈。政府经过深化学习,总算是知道了经济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种属于工业国的痛苦也可以看作是社会的进步,比起农业国那种随时随地可能引发危机的社会体系,经济危机绝对是进步。但是政府可不想没事就出动力量去维持治安,去解决人民的群体活动。央行领导的财团负责共和国经济运营,政府认为有必要让央行拿出一个说明出来。

财团体系对这种担心嗤之以鼻,世界这么大,中国商品通行世界的日子远没有到来,军队不仅仅要保卫共和国的疆土,更要保卫共和国的经济边疆。世界明显需要共和国的商品,朝鲜,安南,缅甸,包括印度,对于“廉价”的共和国商品张开双臂表示欢迎。共和国商界的随和程度可以说前所未闻,没有硬通货可以用原材料进行易物贸易,现在没有什么原材料生产体系,共和国可以贷款给这些国家建设。这年头的原材料价格太低,海洋运输价格太高,离岸前这些原材料基本上就不值钱。只要有船,殖民体系不断崩溃的今天,港口堆满了各种原材料。

至于东南亚,共和国的竞争对手只有美国一家。英国、荷兰、法国,现在自己的民用品都不够用。共和国的商品限于运输能力,还无力进军欧洲,但是进军东南亚的运力还是足够的。一船船的工业品运去东南亚,一船船的原材料运回国内。在印度,那鬼地方排斥外国商品,但是很多走私渠道依旧可以向印度输出工业品。

而美国人实在是世界经济的大救星,光向驻日美军出售治疗梅毒的专用药物,收益都是每年几百万,共和国现在和美国的贸易颇不爽快,美国人的高端设备是需要进口的,而且价格也够高端,衬衫换设备的交换比十分吓人。

银行团于是写了一份报告,强调了廉价商品出出口创汇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军方能够提供进一定的情报共享,银行团表示,更有力的情报何外交工作,势必能够更好的消化共和国不断膨胀的生产力。

军方对财团的要求谨慎的保持了沉默。军队早就和银行团共享了不少信息,但是军费审批是人大的工作,银行团不能够插手人大的势力范围。军队根本无法接收银行团的“收买”。人大和军队由党直接领导。外交部其实也归党领导党。殖民地独立斗争风起云涌的今天,党的立场直接决定了共和国在这些国家的经济运营立场。

印度的内战不再是军事斗争,但分裂的印度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内部斗争上面。共和国以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姿态,开始在第三世界国家扩大影响力。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依着银行团的理念,很容易造成更加负面的影响。“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共和国在国力艰难的现在,党还是决定优先对已经独立的那些国家进行援助。

反正这些国家的商品没人买,共和国以基础建设为主的援助建设很快就跟进了。而购买那些国家原材料的钱主要是美元等硬通货,外交部代表羞羞答答的表示,共和国的美元也不多,是否可以使用人民币来有限的进行结算。这是完全依托在援助基础上的小问题,即使用人民币来特别结算,人民币的购买力同样十分可怕。

经过这一番实际运作,无论是党、政、银行团,三方面都深切的感受到一件事,美国支配的体系有多么强大。缺乏海洋运力的共和国实际上是多么的弱小。

海军不是一天建成的,造船业也不是一天就能够搞好的。购买自由轮就成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买了船之后,能不能有效运作,也是一种重大挑战。既然共和国还没有熟练的航运队伍,没有遍布世界的海军基地,想有效的搞好海运,能够指望的上的,只有卫星了。

1949年6月,搞到了美国原子弹数据的苏联终于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共和国等了这么久,总算是等到了这一声巨响。1949年9月28日,共和国也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并且对外宣布这是第一颗原子弹。既然原子弹这玩意从历史上看,并未真正的投入实战,而且原子战争的威胁甚至保障了世界的和平。那么这原子弹的核材料是钚还是铀,实际意义不大。搞核研究的兄弟们主要注意力是增殖反应堆的研发,别人有,我们有就行了。

国庆节的日子里,人民为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欢欣鼓舞。政府里面绝大多数官员都不知情,也是扬眉吐气。

真正有意义的却是共和国付诸了巨大投资的卫星,1949年11月到12月,共和国先后发射了三颗500公里低轨人造卫星。与之匹配的则是共和国的运输舰队上搭载的卫星定位系统。

为了这三颗卫星,共和国自造的第一代集成电路计算机,还有属于机密级别的算盘工作室,双方都持续不断的计算了一年半的时间。共和国人力资源的优势在卫星发射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年头,卫星定位这玩意其实纯技术方面的含量对于美国来说并不如何高。问题在于卫星轨道的精确控制能力。陕西众能够把一套后世成熟的太空开发体系直接挪过来使用。对于这套在中国行之有效的体系是如何建成的,共和国太空署十分了解。

对于美国和苏联来说,外太空开发却是一个全新的空白领域。1949年,这两个国家完全不懂得如何进行外太空开发,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建设这个领域。他们的观测站日夜不停的对这三颗卫星进行监控,得到的结果是这三颗卫星正在以一种完美的轨道在持续运行。并且不断地面发回各种信号。美国和苏联对此得到了一个结果,以这样的技术,共和国的弹道导弹可以准确地打击周边2000公里内的目标。美苏都知道,共和国拥有远程轰炸机,这也意味着共和国可以从天空和陆地同时对敌国进行核打击。美国在亚洲的军事据点,完全覆盖在共和国有效核打击范围之内。当年美国对报纸的控制还不如后世那么强力,这种报道一出,全世界为之一片哗然。

美苏的外交代表开始穿梭于北京、华盛顿、莫斯科之间。1950年1月21日,共和国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在全世界各国期待已久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 “共和国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绝对不向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这是共和国庄严的承诺,也是不会改变的承诺。”

这样的伟大成功,让除了美苏之外的国家都心生好感。中国在不结盟运动国家当中的声望也如同乘坐了火箭一样,急速攀升。

共和国的经济能够高速发展,归根结底就是陕西众提供了整套的“体系”作为组织模式。这就是和历史上最大的不同。这些看不到摸不着的玩意,正在有效地改变着共和国的一切。整套体系被分解成完全可以操控的部分,有什么、没有什么,都一目了然。就是暂时性的替代措施,也变得目的明确。再也没有一种茫然的感觉。目的性、可操作性的明确,有大大的提高了效率。效率的提高又让收益变得十分可观。

政府最大的感受就是有钱了,特别是那些出身南方局的同志,这些年只感觉钱越来越多。政府通过对各个生产行业的有效税收控制,迅速的积累其资金。与此同时,需要花钱的地方同样不断增加。到手的钱哗哗的流淌出去。(文*冇*人-冇…书-屋-。电子书)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共和国的官员可以说第一次彻底明白了这个过程。

共和国一次次的政府培训,党校培训,还让让党员和干部弄明白了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无偿的索取和付出对于经济来说,是有害的。

孔子对弟子赎买鲁国国民而不收取国家报酬的做法痛心疾首。这个例子被经常性的提起。这种做法是在从根本上动摇了制度的根基。道德的标准是绝对不能够当做制度的根基。在经济上,道德的标准意味着对制度的扭曲和劣化。从这个角度谈看来,鼓励奉献的无偿劳动对于任何经济运行来说,是一件非常扯淡的事情。如果一种制度必须靠非制度化的模式来刺激生产,那就意味着这个体系出了大问题,这种体系根本不足以向人民提供起码的诚信。

国家体系诚实的向人民通告情况,并且以一种冷酷的态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共和国来说才是正道。当然,共和国的官员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同样接受了教师的说法,中国有不可复制性的特征。长久的文化沉淀,对统一大政府发自内心的认同,都保证了这种在外国绝对要弄出大乱子的体制,在中国能够完全有效的运营。中国人民的文明程度远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基于这点,五四运动的“虚无主义”倾向,又被拿出来一顿狠批。

到了这一步,共和国的官员才算是真正明白了帝国主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才真正的明白了“王道汤汤,霸道煌煌。”又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党和政府内部,王道派和霸道派开始争论不休。这种争论又在具体问题的执行方面不断证明了有利于非固定某方的证据。让争论变得更加激烈。

无论争论怎么进行,共和国上下都形成了一个大概的共识,在10年内,凡是对现有系统进行挑战的,一般来说都可以看成“不正确思路”。“自由”和“个性的张扬”,是以不触及共和国现有体制为底线的。一旦挑战了共和国的现有体制,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镇压。幸好中国的起点过低,在猛烈上升的时代,人民对政府的信赖足以让土星共同体主导的任何方向都变得可以推行。政府的自律,人民的追随,必将创造出一个空前绝后的伟大时代。套一句文艺性的说辞,“黄金时代”降临了。

1951年,共和国公务员薪水增加了40%。这个消息并没有引发任何的不满,倒是报考公务员的人数激增了800%。共和国付出了无数人力物力推行的强制义务教育体系,第一次将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提高到了98%。为了能够让孩子上学,政府威逼利诱进行着人口集中。山民向平原集中,贫瘠之地的人民向膏腴之地集中。而受过教育的各种产业工人,则在国家和企业的安排下,向着原先的贫瘠之地进发。

就算是作为中国革命和现代工业的发祥地——陕西,也同样在这样的大潮中不断改变着。就算是经历了工业的高速发展,陕西的富裕程度在1951年仅仅排在中游。建国后,还算密集的陕西工业中心开始迅速东迁。陕西省委书记章逾对此也无可奈何。先迁走的是化工行业。接着是机械制造业,再接下来,随着美国向共和国的棉花出口,纺织业也开始迁向东南沿海。

石油行业的中心在1951年从陕西变成了沿海地区。

工业的外迁意味着人口的大量迁走,更不用说资本的迁移。东南有海洋,为了国家安全,新疆也成了人口迁移地。一度不可一世的陕西省,地位不断下滑。甚至连盛产煤矿的陕西都比不了。

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陕西要承担的责任比原来少,治理黄河的重点就是黄土高原。陕西承担了这个重任当中的大部分责任。章逾自从1945年上任以来,所有工作都围绕治理黄河展开。国家专项治理资金是到位了。章逾有足够的钱带领陕西百姓走上一条千年来没有走过的道路。陕西的林业走在了中国的最前端。或者说,陕西维持了自陕西众到达陕西后所建起的第一流的林业水平。

高西沟经验推广了十几年的今天,黄土高原上凡是还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区,百姓自觉自愿的采用了绿化,并且保持水土的模式。只要能够种出能够吃饱吃好的粮食,种树的利润是明摆着的。发钱让人民绿化陕西就是自取灭亡的道路,章逾比谁都清楚这件事。作为省委书记,章逾做的就是建成了一个全省规模的水果以及苗木购买市场。想赚钱,要么种果树,要么培育树苗。总之,只要你肯种树,近了说提高收入,远了说造福后代,

在各地发起数轮严打盗伐林木的犯罪份子之后,陕西专业林业队伍的工作也轻松了不少。陕西这十几年,新的婚礼风俗就是结婚时夫妻圆房前一起种植一百棵树,顺应了“百年好合”的口彩。中国人民就是这样的热爱生命。别人种的树死了也就罢了。但是想到自己结婚时候种植的树因为人为因素死去,心里总是不太舒服。自觉保护林木就成了当下的新风俗。加上人口迁移,专业林木队伍的不断扩大,陕西的绿化可谓成绩卓著。

现在乘坐飞机从黄土高原上经过,总是能够看到黄土背景上,出现了或浓或淡的绿色,这绿色不是那种癞子头上的头发那种一块一块的,而是整个覆盖了黄土高原的绿色。

这样的绿化,直接结果就是黄河水质的迅速提高。在清水的冲刷下,原有河道不断被侵蚀。黄河出洛水之前,河道两边多数是山,河道倒也无所谓,出了洛水之后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作为悬河的黄河在侵蚀了河道后,导致了旧河堤多处出现崩塌问题。特别是河南地区的河道,这种情况尤其严重。河南省委书记沈茂就此问题专门和章逾会面。

章逾是到郑州拜访的沈茂,好久不见的两位老战友亲切握手,然后谈起了此事。

“我说你直接把旧河堤给铲掉就好了,还让我专程来趟河南,肯定有阴谋。”章逾对叙旧背后隐藏的不良动机十分敏感。他就这样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