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朝秦不暮楚-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节也点头道:“还有三天,你明日跟你穆叔叔出去,置办几样适合的首饰……总不能参加个宴会,还是梳个哪吒头吧?”

    哪吒头这三个字杀伤力太大,穆维才收住笑,一听这话忍不住又笑开了:“哪吒头,这名字起的倒也神似!”

    秦昭被这两个为老不尊的长辈气的直翻白眼,恨声道:“不理你们了,我去找阿弟!”说着跑出书房,走到对面的卧室里去,进屋一看,秦明正专心致志地在床上搭积木,连她进来都不知道、

    秦昭看到那磨的光溜溜的各种形状的木块,忍不住叹道:“无瑕哥哥弄得这些小东西真不错,也难怪你喜欢,可惜我小时候都没这些东西可以玩!”

    秦明见到姐姐来了,笑嘻嘻地说:“姐姐跟我一起玩嘛!”

    秦昭看看那一床的木头块,嘴角抽了抽:“你怎么就喜欢在床上玩啊?不嫌热。”嘴上这么说着,自己也脱了鞋坐到了床上,陪着秦明一起搭起了积木。

    秦昭在哪边玩着,穆维却跟秦节说起了关于这个宴会的另一个目的。

    “吴王妃这是准备给剩下的儿子们在江宁本地找儿媳妇?”穆维见秦昭走了,便收了笑容道。

    秦节道:“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了,唉,这要不是阿昭总闷在家里不好,我真不想她过去蹚这趟浑水!”

    穆维笑道:“有什么关系,世子妃的父亲不过是个六品翰林,便是吴王妃想要给庶子们找个更好的亲家,也要琢磨琢磨。”

    秦节点头道:“可不是,再说阿昭看起来又这么小……”说到这里他也忍不住笑了:“长的小还是有好处的!”

    吴王风流,子嗣众多,光是前一个吴王妃,便为吴王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现在这位王妃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只是她其中一儿一女都夭折了,如今只剩下一个儿子。这么算来,吴王光是嫡出子女便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如果再加上庶出的子女,那数量更是惊人。除去中间夭折的,吴王目前一共有十六个儿子,二十八个女儿……现在的这位吴王妃,在痛失了一儿一女之后,对吴王的也没有原先那么着紧了,对她来说,反正吴王宠妾那么多,再多几个又能怎么样?五十个庶子庶女又能比四十几个糟糕多少呢?只要儿子平平安安就行了。

    吴王妃如今对吴王又带了几个美人进门之类的事情毫不在意,对她来说,闲着没事儿请来城里的贵妇千金们开个聚会打个牌什么的可比对着吴王那堆姬妾有意思多了,故而她也不弄那些让侍妾侍奉自己的花样儿,反正不过是一群玩意儿,爱咋咋,有这个时间,不如开个大宴会——自己那一群庶子的婚事,她总不能不管。

    吴王妃对这么一大群的儿子的婚事其实蛮头疼。女儿还好说,怎么说也是藩王家的女儿,便是因为女儿太多,分到每一个头上的嫁妆简薄点,但还是有不少人乐意娶个王女撑门面的。可是儿子们就麻烦多了,身为藩王,最忌讳的就是拉帮结派,所以即使是世子,也不好去跟朝中大员结亲,先吴王妃所生的世子娶的是一个翰林的女儿,而先吴王妃的次子更不能越过哥哥去,索性亲上做亲娶了前吴王妃娘家的侄女,三子则娶了一位当世著名的画家的女儿。吴王妃本人的儿子才九岁,一时半会儿还不用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吴王妃头疼的就是这群庶子的婚事,藩王家的庶子,高不成低不就,说起来也是个王爷的儿子,可是吴王的儿子这么多,分到每一个头上能有多少财产?等到吴王走了,分分钟就要被踢出吴王府过日子,然后成为一个住在市井中的闲散的宗室……

    吴王是个天真烂漫的性格,好吧,说难听点,就是只管生不管养,一群庶子庶女丢给吴王妃,他自去风流快活。吴王妃虽然不在乎丈夫风流,可是孩子们的婚事她却不能不管:没办法,时下风气如此,男人再风流,只要不作出宠妾灭妻的事儿来就不算什么错儿,可反过来,如果当妻子的不好好照管庶子庶女,那就是不贤德了,尤其这又是皇家,所以吴王妃就是心中再嫌麻烦,也不能不管庶子们的婚事。

    吴王妃这次回开封,除了探亲,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给孩子们找对象儿。江宁虽然繁华,但毕竟远离国家中心,一座城里有品级的官员数量掰着指头就能算清,在这种情况下,吴王那四十多个儿女的婚事显然不可能全在江宁解决,显然,权贵聚集的国都开封是个很适合找亲家的地方。

    抱了找亲家的念头,吴王妃一下子带了五个适龄的儿子七个女儿回客开封,其中就包括先吴王妃所出的女儿福顺县主。这位福顺县主今年十六岁,是先吴王妃所生的最小的孩子,名唤杨玉贞。吴王妃生了杨玉贞之后第二年便去世了,吴王对先吴王妃很有感情,对这个还在襁褓里就没了亲娘的女儿百般娇宠。吴王风流,姬妾众多,但却也并不曾因此冷落过两任王妃。吴王这个人,既风流又规矩,对先王妃留下来的这个女儿比那三个嫡子都着紧的多,恨不能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与她。

    如今这位吴王妃,虽然肩负着教养吴王所有女儿的责任,而她也确实兢兢业业,把这些女孩子教的不错,惟独对吴王这位唯一的嫡女,说不能说,管不能管,吴王把这女儿惯的一塌糊涂 ,福顺县主本人更是把父亲对她的宠爱利用到了极致:在家里除了父亲跟做世子的大哥,谁都不放在眼里,恨不能化身螃蟹横着走,吴王的庶出女儿们怕福顺县主甚于怕吴王妃。在这种情况下,吴王妃又哪里有兴趣去招惹这个继女?反正对吴王妃来说,福顺县主虽然平日里对她这个继母不甚恭敬,但大面子还过得去。一个女孩子罢了,早晚都要嫁人,她又何必跟这么个孩子计较?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也就是了。

    吴王妃兴致勃勃地带了一群孩子回开封,结果一路溜达下来,找亲家的过程却十分的不顺利:吴王的风流实在太有名了,谁不知道他家有将近三十个女儿要备嫁妆,有十几个儿子要分家产……这要多不待见自己的闺女才舍得把她嫁给这样的人家:什么?好歹也是个王子?别扯了,非嫡非长,真没啥体面的,上头王爷公公王妃婆婆,国法家法压死人,前头还有个世子妃大嫂,另外还有一大群妯娌,几十个小姑子,好点的人家谁肯让女儿去受这个罪?吴王妃素有贤名,自然不能给庶子们订的太草率,挑挑选选,勉强定下来两个,剩下三个却死活找不到合适的人家了了。女孩子这边好一些,京里有的是愿意娶个王女的撑门面的人家,可憋屈的是,七个女儿一口气订出去六个,到最后唯一没找到人家的就是吴王唯一的嫡女,福顺郡主。

    作者有话要说:咳咳,女N号出场……

 第二十九章

    其实吴王妃原本已经给福顺郡主找了个相当不错的未婚夫。这个青年叫做李雅;今年刚刚二十岁,他两年前中了举人;正在筹备明年的春闱。不是吴王妃不想给她找个进士;可进士这玩意三年就那么二百个;其中大部分都是已婚的,况且最近的一次春闱在两年前,最新一批进士出炉都过了这么久了,上哪里去给她找残存到现在的未婚进士?当官的更不要想,有品级的官员二十多岁的很好;大部分都三十往上;这个年纪的有几个。总不能让公主做续弦吧?要说这个李雅的条件真不错,他祖上在开过的时候做过宰相,他父亲是从三品的国子监祭酒李继之,以他的出身,还有他的才华,金榜题名是早早晚晚的的事儿。而且难得的是,这李雅为人十分正派,从来不去那些青楼楚馆,脾气也非常好。吴王妃千挑万选,给福顺郡主找了这么个未婚夫,心说这个她应该能满意吧?特特地让福顺县主亲自看人,她自己也表示没意见,吴王妃松了一口气开始筹备定亲事宜,谁知道程序走了一大半儿,福顺县主忽然吵着闹着不干了!

    原来这位福顺郡主,在一次宴会的时候见到了王太傅的幼子王宝芝,惊为天人,死活就看上人家了,回去就闹着要换个未婚夫。

    吴王妃听福顺县主说完情况,一口老血好悬没喷出来:苍天在上啊,我这么辛辛苦苦到处踅摸,费多大劲才给你定了这么个潜力股!你要不喜欢你早说啊,现在程序都走了一大半儿了,你说你要换个未婚夫?你当这是买首饰呢?这个款式不好换另一款?就算能换,咱也得买得起啊!

    吴王并非今上的亲兄弟,他们是同一个祖父的孙子,算起来是堂兄弟,吴王本人也不算靠谱,在朝中没啥影响力。别的不说,就看他那一串儿女儿,只有福顺县主有个封号,其他也勉强有个县主的称号,但却没封号,只是混叫一通,说句难听的,这也就是现在这位吴王妃为人宽和,再加上自己是继室,处事越发小心翼翼。这要换了过去那位出身名门的彪悍王妃,这帮庶出女儿,早就一万两银子一个,全都卖给商人做老婆去了。(注1)

    吴王妃比吴王小了二十岁,她身为继室,先吴王妃留了三个嫡子下来,她从来没幻想过自己儿子能继承王位,她处处小心翼翼,只希望自己做得够好,给儿子留一份善缘,万一吴王有一天不在了,好歹世子能对这个弟弟好一些。她虽然对福顺县主的脾气头疼得很,跟她的感情也很是一般,但在杨玉贞的婚事上,吴王妃绝对是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千挑万选地找出这个李雅来:人家要家世有家世,要人品有人品,要学问有学问。福顺县主虽然是县主,但整个大郑大大小小的闲散藩王有一二十个,宗室里封了国公又有几十个,前者的女儿统统是县主,后者也有部分出身好或是被父亲所喜爱的嫡女特特请了县主的封号,又有一群大长公主,长公主给自己的女儿清风,七零八碎地算下来,全国的县主足足有好几百个!有甚值钱的

    县主在前朝不值钱,本朝更糟糕。因为比起前朝,本朝对宗室的限制更多,即便是有封底的藩王,也只有收税的权利,没有参与地方管理的权利,军队就更不要说了!除了有正式官职的宗室成员,其他的真没什么稀罕的。福顺县主虽然是一个王爷的女儿,可一个远在江南的王爷能给夫家帮多少忙?更别说吴王的风流举国闻名,这么个家伙,有多少个儿女要照顾?他那点父爱,分到每一个女儿身上能有多少?

    对于乐意往脸上贴金的家庭来说,反正不管嫡庶都是县主,那人家还真宁愿弄个庶出的不跋扈的县主回去供着……而福顺郡主这样跋扈的,乐意娶回家?这不是自虐么?

    吴王妃好话说尽,请福顺县主这阵子无论如何要装几天淑女,再加上她对下人管束颇严,并没有人敢往外头胡言乱语,总算在几次重要的场合里没有掉了链子,人们也都当这位吴王唯一的嫡出女儿还算懂事。这样子混了一个月,被吴王妃看好的李家终于透了口风过来,愿意让李雅娶福顺县主。

    可以说,虽然带了十几个孩子回来,可吴王妃一大半的精力都用在了福顺县主的身上,她好不容易把事情敲定了,才出了口气,福顺县主就闹上门来,非要退亲,她要嫁王宝芝。

    吴王妃差点被气晕过去,强按了火气对福顺县主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况且我不是让你看过李雅么?你自己同意的啊,怎么就出尔反尔呢?别这么任性啊。

    要说吴王妃身为福顺县主的继母,这个态度说话已经相当客气了,可福顺县主是谁啊?她亲爹都不说她一句呢!一个继母而已,敢训她!她当即大怒:“我会同意要那个李雅,还不是因为你给我选的一个比一个差!矬子里拔大个儿,我不选他还能选谁!像王宝芝这样的俏郎君,你看都不让我看一眼!”

    吴王妃被气了个倒仰,不让你看?我倒是想!问题是我也得说的动人家啊!那是王太傅的老生子,还是独子,国子监里的优等生,人家的父亲是太傅,母亲是皇帝的姐姐英华长公主,王宝芝二十一岁还没定亲,明显是在挑挑拣拣,人家想娶宗室女的话,别说县主,公主也乐意嫁啊!!我了个#¥&;%!!纵是贤良淑德如吴王妃,此时心里也爆了无数个粗口,可心里再生气,却不敢发脾气,只能好声好气地跟县主解释情况,说清楚王宝芝的情况……

    要说吴王妃说得够小心翼翼的了,奈何福顺县主装了一个月的淑女,早就憋得火气乱窜了!而且她从来被人奉承惯了,哪里能忍受吴王妃言语中透露出来的意思:“王妃的意思是,那王郎君是才俊,定然看不上我了?”

    福顺郡主一句话把吴王妃差点噎死,不等她再说什么,福顺郡主有说了一句:“既然你诚心不让我嫁个好人家,那也不捞你操心了,我自己问他去!”说着就气冲冲地扭头出去了,吴王妃见识不妙赶紧让人去拦,可是哪里拦得住?福顺郡主身边全都是一众跋扈惯了的仆从,不但没拦住人,吴王妃的几个丫鬟还被揍了一顿。吴王妃气的七窍生烟,最后心一横,好好好,我一片好心被你当做驴肝肺,反正怎么做也不讨好,那要不痛快一起不痛快吧!撞死你活该!

    福顺县主果然撞了满头包,她直冲到太傅府上点名要见王宝芝,结果王宝芝没见到,她被听到消息的王太傅的英华长公主叫进门,毫不客气的训斥了一番,让人把她遣送回吴王妃的身边。

    这边福顺惹祸,那边王妃放走了她没一会儿火气下去大半便知道坏事儿了!你妹啊,我还有好几个庶子没有打包出去呢!你要是惹了麻烦败坏了家里的名声,我这次的任务可完不成了!手忙脚乱赶紧叫人去追福顺县主,但是已经晚了,这边追人的下人才走到门口,就跟大长公主派来送人的内监打了个对头。

    作为皇帝的亲姐姐,英华长公主压根用不着对吴王妃留什么情面,直接派人训了她一顿,教女无方之类的词劈头盖脸地砸过来,只把吴王妃砸的都要哭出来了!妈的,我辛辛苦苦十几年,提丈夫养大了几十个孩子,谁不说我孩子教得好?这个祖宗根本不是我教的好么?

    福顺县主也被砸晕了,她此刻才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是的,她是皇帝的侄女,可她只是个堂侄女啊!皇帝的堂侄女多得数不清好么?她去招惹的是皇帝亲姐姐跟的儿子!远近亲疏稍微算一算就知道了……

    这件事儿过后,福顺县主彻底老实了,但是她那个谈了半截的婚事也算是泡汤了,人家李雅虽然没有王宝芝那么牛掰,可好歹也是个高帅富官二代,人家干嘛委屈自己啊?第二天,国子监祭酒就派了人过来客客气气地说自己的儿子天生顽劣,怕是配不上县主,这婚事便作罢了吧!

    吴王妃能说啥?人家不乐意当备胎还能逼着人家当啊!只得强笑着同意此事作罢。

    这下子福顺县主真的傻了,她对李雅不满意那是相对王宝芝的,这会儿亲事泡汤,她才想起来李雅也是她自己看上的,而且是在王宝芝之前她最喜欢的一个了……这下鸡飞蛋打,她蔫了,老老实实躲在自己院子里不敢出门。

    不过即使不出门 ,此事的恶劣后果也出来了。已经谈好婚事的对方当然不能悔婚,但剩下的三个儿子死活没人问津了……吴王妃现在只能安慰自己,幸好大部分都定下了,幸好福顺郡主发作的晚。

    出了这样的事儿,吴王妃对给剩下的三个儿子找妻子也就没什么信心了,想着干脆还是回江宁吧!起码那里,没有人会不给他家面子。她一回江宁,便让下了帖子办赏花会,只说院子里的荷花开了,请城中的贵妇千金们过来聚一聚,赏赏花,叙叙旧。她请夫人们聚会,女儿则请女孩子们,又让吴王下了帖子,请了城里不少青年才俊过来参加另一场聚会。

    这些事儿,稍微有点门路的都打听到了,不过就像吴王妃想的那样,在开封,吴王的儿子确实不算受欢迎,可是放在江宁,还是称得上香饽饽的:吴王毕竟是这里的藩王,就算平日里不管地方事务,可是各地的军政长官谁能不卖他面子?跟他家攀上亲还是有很多好处。

    当然,这种事儿,不管秦节还是穆维,都觉得跟自家阿昭没甚关系,也就没跟她说这事儿,左右吴王妃总不至于把主意打到秦昭的头上……吴王府配得上秦昭身份的只有嫡出的十三郎,问题是那位十三郎今年才九岁,谈亲事什么的还为时尚早,

    作者有话要说:注1:把县主卖给商人家做老婆不是我随便说的,是真实的历史。

    许多时候人们以为商人地位低下,其实呢,这东西都是相对的,没错,士农工商是这么个排序方式,可是一个家里有一百亩地的秀才,跟一个家产百万的巨商,谁社会地位高?别说普通的读书人了,就是皇族,要是混的惨了,也只能领点国家补贴混日子。而这些人偏偏又是最好面子的族类,所以钱不够花就要想办法,说起来啊,把女儿嫁给商人换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