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御七龙(还珠同人)-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要飞上枝头变凤凰了,皇上看中的人即便是不能讨好巴结,那也是不能得罪的。
    唯独只有高无庸在心中却是担忧不已,那魏氏一看就知道和曾经的高氏是一路货色,但是手段却比高氏高明的多,恐怕后宫自此以后又要不得安宁了。
    就在龙隐天路过御花园的时候,耳力绝佳的他突然听见了一阵嬉笑声,在孝贤皇后大丧期间居然还有人敢公然的说笑,他们是不要命了吗?
    抬手制止了高无庸想要前去探问的举动,龙隐天就迈步向着那声音的源头走了过去。
    绕过了那不高的假山,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两个年纪不大的男子,从服饰上判断应该是两个阿哥,再对比乾隆的记忆,他这才肯定了此二人就是大阿哥永璜和三阿哥永璋。
    面对着龙隐天的永璋立时反应了过来,连忙下跪行礼:“儿臣……给皇阿玛请安,皇阿玛吉祥!”
    由于瞧见了龙隐天那冷若冰霜的面色,他的心中顿时便惶恐不安起来,连带着说话的声音都有些许发颤。
    永璜见永璋忽而下跪请安,也立马回过神来,赶忙转身请安,匆忙间倒也没注意到龙隐天的脸色。
    永璜身为大阿哥早就已经成年并且开衙建府了,若非传召是不能私自入宫的,此次全因孝贤皇后的丧事这才被准许入宫祭酒悼念。
    而永璋现在才只有十二岁,还没有到可以出宫建府的年纪,所以目前仍住在宫内的阿哥所里,每天上午都要按时去上书房学习,下午则练习骑射。
    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永璜和永璋,龙隐天略微皱了下眉,这两个孩子看上去也还算聪慧,可为什么做出来的事就是这么不着调呢?
    皇后还没出殡呢,他们居然就敢在这御花园中有说有笑的,这不明摆着就是给人留话柄、落口实吗?
    不要小看那些流言蜚语,说不准哪天就因为这些流言,这两个阿哥就被彻底的废了。
    跪在地上永璋见龙隐天一直都没让他们平身,心中越发的忐忑和害怕起来,脸色也逐渐变得苍白,虽然他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但是有一点他可以肯定,那就是皇阿玛生气了,而且是非常非常的生气。
    永璜也逐渐的察觉出了不对劲,但是他不敢抬头,因此只能暗自看了眼身边的永璋,但就只是这一眼他就明白了,今天这事怕是触怒了皇阿玛,恐怕没办法善了了。
    就在龙隐天琢磨着该怎么处理这件事的时候,一个传旨太监就匆匆忙忙的跑了过来,说是太后懿旨,请皇上到慈宁宫去一趟。
    龙隐天不用想也知道,恐怕是他方才的那个旨意让太后心里不爽快了,所以这才找机会要他过去好好说哒说哒。
    回过头来又看了眼跪在地上的永璜和永璋,龙隐天用听不出喜怒的语气说道:“你们两个从今日起禁足于府内,没朕的命令不得私自外出,还有把《孝经》给朕抄一百遍,好好反思一下究竟什么才是孝道。”
    龙隐天的话对于永璜和永璋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他们难以置信的抬头看着龙隐天,眼中满是震惊和哀求的神色,几次张口都没能够说出话来。
    对于一个阿哥来说,无限期的禁足简直就和圈禁没两样,只不过说出来好听些罢了,而不重孝道的评语更是让他们连继承大位的机会都没有了,试问有哪一个大臣会支持一个不孝之人做皇帝呢?
    站在一旁的高无庸有些看不下去了,心中甚是不忍,于是好心的出言提醒道:“两位阿哥还不赶快领旨谢恩。”
    毕竟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两位阿哥如若迟迟不领旨谢恩的话,万一被人扣上一个抗旨不尊的帽子,那麻烦可就更大了。
    龙隐天可没这个耐心继续等下去,所以没等到永璜和永璋领旨,他就直接转身想着慈宁宫的方向走去了,走了几步之后,他的身后就隐隐传来了两位阿哥领旨的话语以及难以抑制的低泣声。
    这让龙隐天的脚步不由的略微一顿,心中生出了些许不满来,俗话说的好“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只因为碰到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挫折就轻易的掉眼泪,这两个阿哥也实在是太不争气了点,由此可见这乾隆皇帝以前的教育有多么的失败。
    其实龙隐天用他自己的标准来衡量永璜和永璋实在是有点冤枉人家了,因为青龙一族本身就是一个冷性寡情并且好战嗜杀的民族,他们只有在面对自己的直系血亲时感情才会稍丰富些,这也就是为什么青龙族里近亲结合的例子尤其多的缘故。
    而永璜和永璋虽然是身份尊贵的阿哥,但本身只是普通的人类而已,人类的情感自然要比青龙族人丰富得多,在难过至极的时候流泪也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龙隐天边走边在脑中思索着关于阿哥们的教育问题,因为在他的心里每个阿哥可都是储君,除非是那些被他判定不合格而排除在储君名单之外的人,否则他是不会放弃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又或者说是任何一个可能性。
    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无论何事都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所以在储君的问题上也是如此。
    大阿哥永璜早就已经成年了,在品行和个性方面也定了型,虽然目前并没有领什么差事,但日后能够提升的余地也是非常小的,所以基本上可以从储君的名单中排除了,也就没有了浪费心思的必要。
    因为龙隐天对于那些个看不上的人从来都是连瞧一眼都欠奉,即便是他名义上的儿子也是如此,残次品就让其自生自灭好了。
    三阿哥永璋刚刚十二岁,尚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阶段,因此还有继续雕琢的可能,而且十二岁已经是相当知事儿的年纪了,教育起来应该不算太难。
    只是乾隆从以前就和永璋甚少接触,对这个亲生儿子是一点都不了解,龙隐天不知道他此番要和永璋相处会不会遇到什么麻烦。
    倒是四阿哥永珹今年马上就要年满九岁,再过两年就能够开始进行正统的帝王教育了;而其他的阿哥都还年幼,过早的接触政事反倒是弊大于利,他们现在还是老老实实的打好基础才是正途。
    “皇上驾到!”
    随着太监的传报,龙隐天收起自己的思绪,走进了慈宁宫的正殿,殿内除了两名侍奉的宫女外就只有坐在主座上的太后以及一位身穿粉色旗装的小格格,想来这个小格格应该就是是愉亲王的女儿晴儿了,倒也是一个粉雕玉琢、惹人喜爱的小姑娘。
    见是皇上驾到,晴儿立马就行了个万福:“晴儿给皇上请安,皇上吉祥。”
    “起吧。”龙隐天只是淡淡的说了句,然后便没再看晴儿一眼。
    “谢皇上。”晴儿好像也看出了龙隐天对她并不是很喜欢,于是就垂首站在太后的身边,再也不发一言。
    “儿臣给皇额娘请安。”龙隐天照旧给太后行了礼,虽然面儿上恭敬,但心中仍旧是一片冷然。
    “皇帝来了,来,到哀家身边来吧,咱娘儿俩好好的说会儿子话。”太后表现得很是慈祥和睦,一副母慈子孝的样子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但龙隐天心里却很清楚,若是没事的话,太后才不会上赶着叫他过来说话呢,就算是这太清最尊贵的女人又如何,她终究也只不过是皇权的附属品罢了。
    太后倒是做出了拉家常的模样,拉着龙隐天的手、意味深长的说道:“皇上,哀家听说你今儿个又封了个宫女,这孝贤尚未出殡,此时册封是不是有些不妥啊?”
    果然是这事儿,龙隐天扬起了一个淡淡的微笑,顺着太后的话说道:“儿子只不过是先下了个口谕,等皇后出殡之后再行册封。”
    其实在他看来这皇帝想要宠幸谁根本就是皇帝自己的事情,太后最多也就是过问几句罢了,若是真要横加干涉,他也保不齐会给太后没脸,到时候面子上挂不住的也是太后。
    “皇上想得如此周到哀家也就放心了。”太后轻轻拍了拍龙隐天的手,话外之意就是她不再管那个魏常在的事儿了,紧接着的后一句话才是她要说的重点:“哀家知道孝贤这一去,你的心里也肯定不好受,但这六宫也不能无主,后位空悬也不是什么好事。哀家这次叫你来就是想问问你的意思。”
    “皇额娘说的是,这后位的确不能一直空着……”,龙隐天沉吟了下,装作思索的样子,片刻之后才继续说道:“儿臣觉着那娴贵妃是个不错的人选,不但懂规矩且端庄惠下、有母仪之风,出身还是正宗的满八旗,论身份也是合适的。”
    太后一听这话,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些,很明显她也是这么个想法儿,而且这话是由皇帝的口中说出来的,她听着自然就更是满意了,“皇上真是好眼光,哀家也是这么觉着的。皇上不如这样,在孝贤皇后出殡之后先行封乌拉那拉氏为皇贵妃,等先皇后的孝期过后再正式立后如何?”
    龙隐天一听就明白了他的话是正中了太后的心思,而太后也就顺坡下驴,退一步给他提了一个折中的法子,既能全了乾隆对孝贤的情谊,又能稳住了乌拉那拉氏的后位。
    ‘果然是成了精的老狐狸,话里话外拿捏的还真好。’
    太后的提议虽好,但龙隐天可不是什么人的情都承,尤其还是这后宫之事,于是他婉转的开口答道:“还是皇额娘想得周到,不过若是让乌拉那拉氏顶着皇贵妃的头衔执掌后宫,朕怕她难以震慑六宫,毕竟前面有先皇后的例子在,她这个继后可不好做啊。”
    此话让太后心中诧异不已,皇帝这话里的意思是不希望乌拉那拉氏顶着皇贵妃的头衔太久,如此为继皇后着想实属难得,可另一方面却又显出了他对孝贤的感情好像并不如之前表现的那般好,这可让太后摸不准皇帝心中所想了。
    龙隐天倒是毫不在意太后的反应,直接就把立后的事宜给敲定了:“皇额娘,朕看等过了百日就行立后大典吧,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既然皇帝决定了,那哀家也就不说什么。”太后倒也是个识趣之人,听着龙隐天的口气,也就没有在这件事上多说,转而提起了其他的妃子事儿:“既然要立新后,那宫中的这些个嫔妃是不是也该顺应着提提份位了?”
    “此事就由皇额娘和娴贵妃商量着办吧,到时候知会儿子一声就好。”后宫的事一向都很麻烦,龙隐天也不打算过多的插手,只要不过分就随便她们闹腾,分位什么随便分分就好。
    太后对于皇帝的话很是满意,又眉开眼笑的拉着龙隐天吃了些糕点,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期间还提了晴儿几句,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才放他离开慈宁宫。
    待回到养心殿,用晚膳的时候早就已经过了,只是龙隐天倒也不觉得饿,就随便吃了些点心,然后就到御书房看起了奏折。
    可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又让龙隐天忍不住心火大起。

  ☆、5雷霆之威

龙隐天拿起的第一本奏折,耐着性子从头看到尾,除了歌功颂德、华而不实的辞藻之外,竟然愣没看懂这折子里想要说的究竟是什么事,如此怎么不让他心中冒火?
    要知道龙隐天办事一向都喜欢简、明、快,平时写一些诗词歌赋什么倒是无所谓,可这奏折还写成这副样子,是他说什么都容忍不了的。
    随手将折子扔在了桌上,龙隐天直接乾纲独断的下了旨:“高无庸,传朕口谕:六部呈上来的所有折子全部发还重写,明日一早重写的折子必须全部呈上来,但凡再有辞藻冗长、华而不实、不论实事的,定然严惩不怠。”
    “喳。”高无庸不知道皇帝这又是抽的哪门子的疯,但毕竟旨意在那里,他这个做奴才也就是传个话罢了。
    由于孝贤皇后驾薨,各部的政务原本就堆积了不少,就连军机处留中的折子也有好几箱了,可龙隐天只是一道简短的旨意就把全京城的官吏们折腾的是人仰马翻、叫苦不迭。
    他们每个人都熬夜点灯,玩命的重写奏折,生怕明天一早交不上折子而触怒了龙颜,原本晚上该是冷清的六部衙门却一反常态、变得热闹无比。
    龙隐天又怎么会不知道这几日政务的堆积情况,就算不知道他猜也能够猜出来,而他又偏偏选在这个时候下旨,很明显就是在故意借此机会来好好的敲打敲打那些个大小官吏们。
    这也正应了龙隐天的那个脾气:“若是我不好过,那别人谁都别想好过!”
    这晚龙隐天倒是睡了个好觉,因为他的灵魂和这具身体融合在一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尚处于磨合阶段,所以他也会感觉比以前要疲劳得快,要知道在他还是青龙国君王的时候,曾经因为战事整整十日都没睡过觉,但依旧神采熠熠、完全看不出一丝疲态。
    第二天一早用完了早膳,龙隐天就在奴才们的伺候下换好了衣服,因皇后驾薨,他要按照总理丧仪王大臣所议,辍朝九日,仍循以日易月之制,服缟二十七日。
    虽然他本人是很讨厌白色的,但奈何眼下情况特殊,他也就只能暂且忍耐几天了。
    来到了御书房,龙隐天一眼就看到了书桌上码放的整整齐齐的一摞奏折,根据高无庸的回报,这些折子都是今天一早呈上来的。
    略微点了点头,他就径直坐到了书桌后,开始一本一本的翻看了起来,虽然这些折子的内容与他想象中的奏折还有段距离,但与昨天相比可就好太多了,至少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少了一大半,只需粗略的看一遍就能让人明白这奏折要呈报的究竟是什么事。
    龙隐天倒也不急,毕竟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改变也要循序渐进才好。
    他是一边看着奏折一边顺手拿起毛笔,在每个折子的最后都写下了或长或短的朱批,而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请安折子,他就随手放到了一边。
    等全部看完之后,他就吩咐高无庸把那些没意义的折子都发还回各部,并且严重警告他们,如若再呈这类毫无意义的折子上来,那就让呈折子的官员把这折子给他抄写一万遍。
    不过他倒也随手挑了几份写的不错的折子,不但明发六部,而且还重赏了那几名官员。
    龙隐天的这一举措又在朝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大家全都难闷儿呢,这皇上怎么突然之间就转了性,连一点征兆都没有,要知道乾隆以前可是最喜欢这类歌功颂德的东西了,各级官员也都是为了讨好皇帝才会这么做的。
    不过,龙隐天的这一举措倒是得到了很大一部分官员的支持,毕竟每次写折子都能够少写很多没用的东西,既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各部的办事效率,这样的好事傻子才会去反对。
    也正是因为如此,都察院的那些个御史们反倒是头一次没有上折子反对皇上的做法。
    利用这几日辍朝的时间,龙隐天将军机处呈上来的折子基本都处理完了,并且对于整个大清国也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很多乾隆以前从没发觉到的隐患他也看出了一些苗头,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官吏的贪污*、欺上瞒下。
    要说*这种事情,是打从康熙爷在位时就已经有了,尤其是康熙末年更为严重,国库的财政赤字相当可观。
    而后来继位的雍正爷可是励精图治了半辈子,将一个摇摇欲坠的朝堂给彻底拾掇了起来,以致民间还有“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而且也消除了连年赤字的情况,使得国库充盈,给乾隆留下了一个大好的江山。
    奈何这乾隆却不是一个能守业的好皇帝,只是短短的几十年就将国库败掉了大半,官吏的*也日渐严重。
    虽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龙隐天可不打算用雍正爷的那种手段,在他看来那种做法效果实在是太慢了,他可没有那样的耐心,雷霆之势才是他一贯的做事手段。
    想到此处,龙隐天觉得他是时候该把雍正爷留下的血滴子和粘杆处派上用场了,毕竟这些个特务机构在很多时候还是很有用处的,关键就要看他这个皇帝怎么用了。
    孝贤皇后出殡后的第一个早朝,龙隐天什么话都没说就直接颁布了的一道早就拟好的旨意,大意就是从今日开始每日早朝改为两日一小朝、三日一大朝,其余时间免去早朝,并且早朝的时间也由卯时改为辰时。
    所谓小朝就是在京的一品官员(包括正、从)以及皇亲前来朝见皇帝,而大朝则和平日里的早朝是一样的,要百官前来朝拜,并且殿议政事。
    龙隐天是个勤政爱民、精于治国的皇帝不假,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懂得如何享受生活并且极有手段的皇帝,如若不然他恐怕早就被青龙国那繁杂的政务给累死了。
    这道旨意一经颁布,立刻就招来了不少官员的反对之声,其中以都察院的御史和宗室当中的那些个老人反对的最为激烈,他们又是祖宗家法又是礼法什么的说了一大通,总之归根结底就是希望龙隐天能够收回成命。
    龙隐天倒是难得的有耐心,无论是谁有什么话想说他都照准,面儿上仍旧是一副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的样子。
    其实他压根就没听那些个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