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非典型重生-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是羊坡里的房子能在八年内拆迁,那我们肯定是大赚特赚的。”孟正说,“尤其是你,你银行里存着一笔活钱,在你大学毕业前,你肯定都会安心读书,不可能用这笔钱去做生意什么的,就不存在资金被占用了的问题。”
八年的时间虽然长,对于老原那种生意人来说,一大笔资金被房子占用了,无形中会亏掉很多。但沈独清却没有这个烦恼。因为,如果他不买房子,那钱就只是存在银行里而已,也没别的用处。这么一对比,肯定还是买房子更好。
“但如果那边迟迟不拆迁……要是二十年以后再拆,你的钱总不能被房子白白套进去二十年吧?”孟正说,“要真是那样,你还不如去买铺子呢。不拆迁的话,羊坡里的升值空间可比商业街上的铺子小多了。”而且,二十年后谁知道国家会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呢。往极端一点的方向想,万一到时候羊坡里这边不拆迁,只是棚改呢?资金被套进去二十年最后落个棚改,那就亏大发了。
“那你买不买?”沈独清问。不管孟正怎么说,他还是想投资羊坡里的。
“买!别的我吃不下,老原手里最小的那套房子,不是说只卖四五万吗,我努力努力还是能吃下去的。”孟正说。四五万而已,要是大学毕业前能拆迁,他肯定是赚了。要是政策变化了,这个数额也不至于让孟正太心疼。
人生嘛,还是该有点冒险精神的。
沈独清忍不住笑了:“听你前面说了那么多,我还以为你不打算买了呢!”
孟正也跟着笑了。
他们俩聊天时,好像很容易聊着聊着就笑起来,明明话题并不搞笑。
笑了一会儿,孟正低头扒拉着草筋说:“现在的问题是,让我爸妈拿个四五万出来买羊坡里的房子,他们肯定不会同意的。所以,我必须要想个赚钱的方法出来。只要我自己能赚钱,我爸妈应该不会死命拦着我了,最多就是嘴巴里说说我。但要是我自己赚不到钱,还这么往外花钱,估计他们能打死我。”
“我借钱给你啊!”沈独清又说。
孟正摇摇头。哪怕沈独清主动提出要借钱给他,但如果孟正没有还钱的能力,他就只能等六七年后房子顺利拆迁了再把钱还给沈独清。那可就太无耻了。
亲兄弟都没有这么借钱的!
说的那什么一点,真要这么借钱,孟正就相当于是拿着沈独清的钱做了个无本生意,占用了沈独清的资源给自己牟取了暴利。而沈独清有这个钱借给孟正,他完全可以用这个钱自己去投资啊。孟正绝不会占沈独清这么大的便宜。
所以,孟正是这样打算的,如果他问沈独清借了钱,他打算在一年内还清。他想要自己赚钱,哪怕一年只能赚到一两万,比着四五万差了不少,但只要他展露出了自己的赚钱能力,剩下的钱,他家里人可以帮忙还一点,然后他再赚钱还给家里人,家里人也不会说什么。肉烂在锅里,欠家里人比欠沈独清好。
那么,他该怎么赚钱呢?
赚点小钱容易,想要把一套房子的钱赚出来……
他现在还是高中生,高中生能做什么?
家教?雅和高中的寄宿制度不可能让孟正去做家教,而且一对一的学生家教才赚几个钱啊。写文章 赚稿费?孟正自认没有这个才华,而且稿费才赚几个钱啊。在学校里做生意?小生意赚不了几个钱,大生意违反了学校规定……
在缺乏本金的情况下,孟正一时间真没想出什么赚钱的好办法来。
“总不能去卖肾吧!”孟正自言自语道。
沈独清一脸震惊地看着孟正。
孟正忽然反应过来,卖肾这个词在后世很常见,人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调侃的说法,但现在还没有这个说法,难道沈独清误以为他真想去卖人体器官了?
孟正刚想解释,就听见沈独清说:“卖、卖身?卖、卖给谁?”
好好一个孩子,都结巴了。
第六十二章
“我卖身做什么?卖给你啊?”孟正都气笑了。
沈独清很有求生欲地摇头:“我这不是听错了吗?”
他们两个都不是普通的高中生,孟正的皮下藏着一个成熟体面的大人; 沈独清也因为自身的经历很有一家之主的意识; 因此讨论起买房的问题时竟然半点都不显得突兀。他们吃饭时也会讨论这个; 刘剑总是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
不过; 听得多了,刘剑也把他们的某些话听进心里去了。至少他绝不会轻易卖房了。当然,刘家照这么发展下去,也不会沦落到让刘剑不得不卖房了。
虽然孟正和沈独清已经做出了决定,但作为生理上的未成年人,他们肯定不能背着大人们偷偷摸摸地把买房的事情彻底搞定,还需要通知家里的大人。
和大人谈判时; 总不能用“我觉得会拆迁”这种过于主观的说法吧?于是他们俩用有限的假期跑了图书馆; 在图书馆里借阅了不少旧报纸; 又上网研究了半天; 尽可能地整理出了瑞阳市这些年的城市扩建资料; 把数据都摘抄了出来。
然后; 他们才跑到徐老师一家人面前; 拿着资料和大人们谈谈。
谈判时; 沈独清的外公外婆舅舅舅妈都在,一家人简直目瞪口呆。别的家庭中的孩子,十四五岁时能和父母谈论什么呢; 哪怕是最最有主见的孩子,了不起就谈谈自己暑假里要不要去勤工俭学吧?周培丽想起了自己,她像孟正和沈独清这么大时; 确实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父母让她留长发,她非闹着去理发店剪了个利落的刘胡兰头。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她始终觉得,孩子们在青春期时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孟正和沈独清这也太有想法了吧?
沈外公和沈外婆对视一眼,把求助的视线投向了儿子和儿媳妇。
徐嘉澍和周培丽顿时觉出了几分紧张。
如果他们是沈独清的亲生父母,他们或许会犯华国大多数父母的毛病,不会把自己孩子的想法当一回事。但他们偏偏是沈独清的舅舅舅妈,说亲近,他们自然是沈独清最亲近的人,但到底不如父母管教孩子那样名正言顺。可以说,在面对沈独清和沈非浊两兄弟,尤其是父母出事时已经记事了的沈独清时,徐老师夫妻都特别小心,唯恐在哪个地方做得不妥当。他们非常重视沈独清说的每一句话,在沈独清身上花费的心力比在自己的亲生孩子身上花费的都要多!
也是因为这样,沈独清提出想要买房子做投资,并且还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后,徐老师尽管非常吃惊,但还是接过了沈独清递给他的资料,认真地翻看了起来,又认真地听沈独清说了他的想法,连每一个字眼都没有错过。最后,他对沈独清说:“这毕竟是一件大事,我要好好想想。”竟是没有一口否决掉。
“是要好好想想,劳烦舅舅帮我把把关了。”沈独清笑着说。
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徐老师把羊坡里的房子在脑海里翻来覆去地过了好几遍。作为雅和初中的教导主任,徐老师本来手里的人脉路子就不窄,最近的这一年多又因为一手主导了“烛光行动”而被上面的人看重,认识的人就更多了。他还在私底下托关系找人偷偷打探了消息,人家肯定不能和他明说,也不能百分百肯定羊坡里那边很值得投资,却也说,现在买了房子总是亏不到哪里去。
徐老师心里渐渐就有数了。
这天晚上,徐老师夫妻准备睡觉了。徐老师坐在床上,看着自己这些天做的买房投资笔记。周培丽坐在镜子前解耳环。徐老师说:“今天中午又请老杨吃了个饭,他的大舅子是开发房地产的。老杨说了,房价这东西还有的涨呢!”
周培丽笑着说:“老杨那大舅子,我听说他在政府官员那边很吃得开。”
徐老师点了点头:“我琢磨着,阿清的想法很有道理,并非是在胡闹。这孩子很有眼光啊。”这话的意思是,他差不多要同意沈独清在羊坡里买房了。
“眼光这东西,一定是随了姐姐了。”周培丽说。她口中的姐姐就是指徐老师的亲姐姐,沈独清的妈妈。那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女士,投资眼光没得说。
周培丽又笑着提起了孟正:“而且我们认识小孟也有两年了,我冷眼瞧着,这孩子行事很有章 法,根本不是那种会胡闹的人。你想想,他们之前是怎么帮助他们班那个学生去卖茶叶蛋的?这一出一出的,安排得多妥当啊,尤其是去养鸡场拿鸡蛋那事,你就是让成年人来办,我觉得都没小孟办得漂亮。”
刘剑家的那件事,一度让大人们非常震惊。一是震惊他们竟然想出了这样一个帮刘家改善家境的办法,二是震惊他们靠自己的能力把这件事漂漂亮亮地办完了。徐老师他们一直都知道孟正和沈独清这两个孩子挺早熟的,但他们俩到底有多早熟,大人们就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了。直到孩子们办成了刘剑家那件事,里里外外再妥当不过了,大人们才猛然意识到这两个孩子身上的潜力。
孟正和沈独清一起说想买房投资,这在大人们的意料之外,但细想一下,好像又在情理之中。徐老师问:“那……阿清要买房子那事,我们就准了?”
周培丽不知道想了些什么,脸上露出了迟疑的表情。她兀自发了一会儿呆,压抑着声音中的兴奋,问:“老公,咱要不要也去羊坡里买套房子?反正也不贵,要是真拆迁,咱们就发了。虽说我们俩现在的工资待遇都还算可以,但我们有三个孩子要养呢!”她之前生了三胞胎,是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连沈独清都想着要为弟弟再攒点钱,周培丽这个做母亲的自然会想着为孩子们攒钱了。
徐老师愣住了。回想着自己这几天做的买房功课,他忽然有一点点心动。
羊坡里的房子,面积大一点的那种两层楼,花个十几万也能拿下来了,要是拆迁,现在花了这十几万,日后少说也能分到……徐老师不敢再想下去了。
徐老师夫妻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野心。
这对夫妻也并非是忽然就热血上头了。
既然他们同意沈独清去那边买房了,那说明他们现在已经相信那边值得投资了。
比起徐家大人的“通情达理”,当孟家大人得知孟正又想买房子时,整个孟家都快炸锅了。孟正知道自己一个人没法说服家里的长辈,因此特意拉了徐老师当同盟军。徐老师要不是真喜欢孟正,心里把孟正当作了自己的小辈,同时也相信孟家长辈的人品,他肯定不会揽这件事。毕竟,他此刻在电话里帮孟正说服孟家人,要是以后真拆迁了还好,万一不拆迁,这四五万块钱亏里头了,碰上孟家人蛮不讲理的,是不是得反过来怪他?他到时候上哪里说理去?
电话是孟爸爸接的。
徐老师说:“老哥啊,我觉得孩子们的这个想法还是很不错的。要是你们手头的钱不凑紧,阿清说了,他愿意借钱给小孟买房子。”徐老师叫孟爸爸老哥,并不是说孟爸爸的年纪比徐老师大。这是他们这儿非常普遍的一种叫法,关系比较好且辈分一样的成年男性,互相都叫对方老哥。
孟爸爸只觉得自己就像是在听天方夜谭。沈独清和孟正都是孩子呢,四五万块钱也不是小钱,结果一个真敢借,一个真敢要!这俩孩子怎么这么熊呢!
“爸,反正这个房子,我是一定要买的。我会努力赚钱还债的。”孟正说。
要是隔着电话线,孟爸爸能够打到孟正,估计孟正现在已经满头包了。孟爸爸冲着电话喊:“四五万块钱,你用什么还?你现在的胆子是真大了啊?!”
孟爸爸觉得孩子在外头待久了,心都野了,他得好好教训一下他!
“爸,你国庆放假时来一下市里呗。买房手续还需要你来签字呢。”孟正自顾自地说着,“四五万块钱确实是多,但这钱是我花的,我一定会努力还的。”
挂了电话后,孟爸爸越想越觉得生气。四五万块钱,在他儿子嘴里就和四五块钱似的。孟爸爸不懂什么投资的概念,只觉得现在家境好不容易改善一点,要说房子,不是刚买了一套吗,家里还在努力还债呢,结果他儿子竟然半点不懂生活疾苦。听听他儿子都说了些什么,他会努力还债的。呵,他还得起吗!
孟爸爸跑去院子里,把领着自己村的、邻近村的中老年妇女一起做手工的老妈和老婆都叫进了屋子里,和她们说了孟正想要借钱买个破房子的事。孟爸爸的转述中带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情绪,孟奶奶和孟妈妈听了以后果然都很生气。
孟爸爸气呼呼地说:“总之,小正这孩子,不揍不行了!”
“揍揍揍!”孟妈妈拿出了做衣服用的尺子,塞进孟爸爸手里,“你明天去市里把尺子带上,好好揍他一顿。儿子揍坏了也没关系,反正我还有闺女呢。”
孟妈妈这也不是在说反话,她的脾气比孟爸爸还爆呢。别人家是严父慈母,孟家是慈父严母。孟正小时候要是做错了事,比如偷摘了邻居家的几粒葡萄吃,都是孟妈妈下手揍的。这会儿,孟爸爸觉得生气了,孟妈妈肯定会更生气。
孟爸爸低头看着自己手里的尺子,有些迟疑地问:“真、真揍啊?”从来没有揍过孩子的爸爸慌了。孩子他妈怎么还火上泼油呢,正常的流程难道不是夫妻一方说要揍孩子另一方死命地拦着么!
握着尺子的孟爸爸顿时觉得有点儿下不来台了。
孟爸爸小心翼翼地说:“其实,徐老师他们好像是站在小正那边的。徐老师是文化人,懂得多。说不定小正这次并没有胡闹,也许真能赚大钱呢……”
“我不指望他赚大钱,我就指望他好好读书、好好做人。”孟妈妈气坏了。
孟爸爸急得围着自己老婆学小狗转圈圈:“可梅啊,你赶紧消消气。我觉得吧,事情可能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我们先和孩子好好聊聊,你说是不是?”
“还聊什么啊,谁家的孩子敢这么花钱的,你能找出第二个,算我输!”
……
在孟妈妈的怒火中,孟爸爸的反驳是如此苍白而无力。
孟奶奶莫名觉得这一幕很熟悉。
哦,她想起来了,小正爸爸特别像是她前些天看的那个电视剧中的奸妃。忠臣被捕时,奸妃看似在昏君面前为忠臣说好话其实字字句句都在煽风点火。
这儿子,养了三十多年了,这么大的个儿,头一回知道他还能做奸妃啊。
第六十三章
儿子是妃,儿媳是君; 孟奶奶琢磨着自己应该能当个太上皇。
电视里的太上皇身边都有小太监服侍; 但她没有。孟奶奶四下看了看; 看到了自己的心爱老物——深蓝色的保温杯。孟奶奶平时习惯喝温水; 比体温略高一点点的温度,因此这个保温杯是四季都不离手的。这就是她的小保子啊!
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温水,孟奶奶把保温杯放回桌子上,然后把手搭在了保温杯上,说:“行了,别吵了。咱屋外还坐着那么多人呢,别叫人看了笑话。”
孟妈妈和孟爸爸立刻就不吵了。
孟奶奶先说自己儿子:“小正说的要买房的那事; 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前头说小正自作主张; 后头又说徐老师站在小正那头。正话反话都是你在说。”
在孟奶奶嫌弃的眼神中; 孟爸爸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然后; 孟奶奶又说起了儿媳妇:“你自己生的儿子; 是个什么样的人品; 你心里没数吗?咱小正是个主意大的; 他要是主意不大; 咱家现在做不成工艺品的生意。他要是主意不大,龙山学校的校长不会特意跑到咱家里来,握着咱的手说咱们养出了一个好孩子。他要是主意不大; 他也不会跳了整整四个年级,考上了咱们市里最好的高中。你说,孩子是主意大点好; 还是主意小点好?”
孟妈妈自从嫁过来后,一直和孟奶奶相处得很好,这会儿被孟奶奶说了,她不光没觉得不安,还认真地反驳说:“妈,之前小正说买房,咱们买了。我那时寻思着,孩子们长大后确实很可能留在城里,房价年年往上涨,现在不买,以后高价也是要买的。所以我同意买房了。可现在是怎么回事?小正现在是要买个破房子,等着拆迁赚大钱,这叫什么?这叫投机取巧!这种事能做吗?”
孟奶奶想了想,说:“你们小时候,家里想要多养两只鸡,不成,要被没收的,因为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做生意,更不成,那叫投机倒把。养鸡啊,做生意啊,在当时都是被人瞧不起的。但你们看看现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啊,等小正这一辈子的孩子长大了,他们的谋生方式肯定会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在地里刨食,靠的是自觉和勤勉,你得付出劳力才能有收获。但小正他们以后肯定是靠脑子吃饭的。说不定他脑子一转,想出了一个好点子,这就能换来收获了。所以,咱们不能用以前的老眼光来看小正现在要走的路。”
孟奶奶不愧是跟着孟妈妈学了不少成语的人,平时还爱看个电视什么的,说话时都一套一套的了。就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