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非典型重生-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个事情需要一个牵头人。
  如果徐老师愿意当这个牵头人,他的人脉基本上都在市里,市里各个学校里还分布着他的亲戚,工作还是比较容易展开的。而且,底下乡镇的小学初中和市里的小学初中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竞争,徐老师真牵头做了这件事,让市里的学校给予乡下学校一定的资源援助,比如说分享课纲、分享复习资料、分享教学方法、甚至分享上课的影音资料等等,这并不会引来市里同行的不满。
  听孟正说到这里,徐老师脸上露出了沉思的表情。
  一方面,二分之一个徐老师被孟正感动了。他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言语来描述自己此时的心情,只觉得心里忽然涌出了一阵热流,这股热流直冲脑际,冲得他的眼眶都有些湿。教育资源不到位应该是成年人失职,却有一个孩子站了出来,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同伴们谋求一线光明。他既感动,又觉得惭愧。
  另一方面,剩下二分之一个徐老师依然保持着理智。
  他忽然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机会。像他这种主管行政工作的老师,他的升职方向是教育局。雅和高中每一任校长在当了几年校长后,都会高升去教育局,这已经是惯例了。而从教导主任到校级其他领导到校长再去教育局,这一直是徐老师的升职目标。只要徐老师能做好孟正提出的这件事,这就是他的政绩。也许这就是他进入教育局的契机。
  既能做实事,又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益,徐老师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他郑重地对孟正说:“你放心,你的提议,我会重视的。”他已经在琢磨这件事情该从哪里入手了,如果真要试行,别的地方暂且管不到,他的手还伸不到那么远,但瑞阳市下面的乡镇都是要重视的,要把每个乡镇都照顾到。
  孟正起身,对徐老师说了一声谢谢。
  孟正想要给徐老师鞠一躬,徐老师却按住了他说:“你把你刚刚和我说的这些话组织一下,写成一篇文章 递给我。字数不限,把你想说的话都写上。”
  “啊?这就不用了吧?”孟正有些傻眼。
  “用的用的!”徐老师笑眯眯地说。
  这个事情的第一位提议者是孟正,徐老师还不至于占了小孩子的功劳。再有一个,徐老师已经意识到了,孟正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你想想,他从偏远的乡下走出来,考了雅和初中招生考试的第一名,这个成绩是多么惊人啊。如果乡下还藏着像孟正一样的好苗子呢?如果不给这些好苗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万一好苗子陨落了呢?孟正的存在能让各界人士更为重视这件事。
  孟正答应徐老师会写文章 的,徐老师才放他离开。
  客厅里,沈独清正陪着弟弟看电视,注意力却放在了阳台这边,见孟正回来了,也不问孟正都和徐老师聊了什么,只是指了指茶几上的果盘。
  果盘是沈独清刚刚从厨房里端出来的,上头摆放着的水果都是已经洗好、切好了的。孟正和沈独清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位哥哥已经达成了默契。
  孟正走到沙发边坐下,对沈非浊说:“非浊,你已经是大人了,是吗?”
  “是哒!”沈非浊骄傲地挺起了胸膛。
  孟正用牙签挑起一块苹果放到沈独清嘴边,说:“大人从来不挑食的。沈独清,你是大人了。来,吃一块苹果。”
  沈独清非常配合地低头从孟正手里吃掉了苹果。
  然后孟正又挑了一块苹果放进自己嘴里,对沈非浊说:“我也是大人。你看,我也不挑食的。”
  最后,孟正挑起一块苹果递到沈非浊嘴边,说:“非浊,你哥哥是大人,他吃苹果了。我也是大人,我也吃苹果了。现在轮到你了,大人吃苹果。”
  沈非浊惊呆了,闭着嘴傻傻地看着被递到自己唇边来的苹果。
  如果现场只有沈独清,孟正不在,沈非浊这会儿可能已经开始耍赖了,他再也不要大人的头衔了,他还是小孩子啊!可是,当着孟正的面,沈非浊是不愿意耍赖的。他再怎么喜欢孟正,他和孟正到底不如和自己亲哥哥那么亲密。
  在亲哥哥面前,光屁股抠脚都没有关系。
  在孟正面前,必须是个体面人。
  沈独清把弟弟往自己怀里带了带,故意说:“孟正,非浊还是小孩子啦,小孩子不吃苹果的……你不要为难非浊了。非浊,你还是孩子,对不对?”
  孟正一脸失望:“啊?原来非浊还是小孩子啊……那算了,苹果我自己吃吧。”他一边说着话,一边慢腾腾地收回手,假装要把苹果递到自己嘴里。
  沈非浊急了,连忙抱住孟正的手,说:“我吃!我吃!我是大人!”
  沈非浊忍辱负重地吃掉了一块苹果。
  ————————
  “你的方法竟然真的有用!”
  “我早就看出来了,你弟弟他有沉重的偶像包袱啊!”
  自认为是个体面的大人的非浊小朋友,在哥哥们的算计下,被迫扛起了原本不属于他的足足四十斤(他的体重)的偶像包袱,太沉重了,真是太沉重了。


第三十章 
  其实这会儿还没有“偶像包袱”这个说法,但好在这个词语不难理解; 沈独清了然地说:“我懂了; 你这是给非浊戴上了一顶他摘不掉的高帽子啊。”
  “他如果真想把这个帽子摘了; 那肯定是能摘掉的。所以; 我们要时刻注意他的心情,千万别逼得太过了,当他克制不住想要摘帽子时,我们就要适当地放松放松,让他觉得这个帽子不摘也没事,戴着还挺美的。”孟正毫无良心负担地算计着单纯好骗的小朋友,“等他放松够了; 我们就再哄他吃一点蔬菜水果……这么反反复复; 时间长了; 或许就能让他养成好习惯了。”
  先从沈非浊能够接受的一小块苹果开始; 然后踩着他的底线慢慢加量。
  “我懂的。”沈独清说。
  两位哥哥相视一笑; 那笑容中充满了大人的“算计”。
  这会儿是晚上八点四十分; 沈非浊小朋友已经睡着了。大人们还没有睡; 可以背着小朋友尽情地说悄悄话; 然后想出好几条用来对付小朋友的手段。
  针对沈非浊的挑食问题聊得差不多了,孟正打算去卫生间洗漱一番,然后也打算休息了。沈独清忽然有些好奇地问:“你前面和我舅舅聊了什么啊?”
  沈独清有些不好意思; 怕孟正认为自己好奇心太重了。
  孟正却无所谓,把整件事情大致地说了一下。
  沈独清立刻对着孟正肃然起敬。
  孟正能想到的这些事,沈独清就想不到; 并不是说沈独清没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而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在这个环境中生活过,他还没有真正去了解过底下乡镇的教育资源匮乏问题,因此他的脑海中根本没有形成一定的概念。
  只有孟正,他生于那个环境,长于那个环境,才能对一切感同身受。
  沈独清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觉得,那些赞美的言语在孟正的行为面前都显得有些浮于表面了。他只觉得孟正是个特别好特别好的人。
  沈独清被感动到了。
  孟正真是一个特别好特别好的人。
  孟正没有注意到沈独清的情绪变化,十分开心地说:“能认识你们,能认识你,认识徐老师,真是太幸运了。如果我没有认识你们,我就拿不到那份整理得那么好的复习资料,接下来的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了。”他觉得徐老师和沈独清是他的贵人,是龙山小学那么多学生的贵人。孟正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反而把功劳全都归给了愿意在这件事情上继续投入的徐老师。
  沈独清摇头:“这件事关键还在于你。”
  孟正也摇头:“如果没有认识你们,我就算有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不对不对,我们之所以能认识,功劳也在你,而不在我们。要不是你认出了表舅爷爷家的古董箱子,我们也许这辈子都没有认识的机会。”沈独清说。
  孟正愣了一下。
  他忽然意识到,沈独清真相了。
  重生前的他确实不认识徐老师,没见过沈独清,他们之间毫无交集。
  重生后,孟正跑去孟千江家里,提醒他们那个箱子很值钱时,他真的只是出于心疼生病的小十江而已,他希望小十江不要错过治疗的机会,能够顺利完成手术、平安长大。孟正那时根本没有想过要从这件事情中得到什么好处。
  可是,孟千江为了感谢孟正,想办法给他找来了跳级的办法,还把孟正的名字传到了徐老师的耳中。不久前,孟正通过了雅和初中的招生考试,顺利跳级的他还在心里感慨了一句,这就是好人有好报啊,他帮了孟千江一家,他自己就成功跳级了。这原本已经是意外之喜。却没有想到,真正的意外之喜竟落在这里——孟正和徐老师的相识能给贫穷偏远地方的基础教育带去新的生机。
  开局一个善举,然后不知不觉就走出了一个福泽众人的局面。
  这天晚上,孟正在床上翻来覆去了好久,心里想着徐老师让他写的文章 。第二天,他早早去了图书馆,就把腹中的草稿一个字一个字地落在了纸上。
  他从龙山小学里走出来,因此全文只用龙山小学来举例。
  龙山小学缺什么?缺教育资金,缺教学设备。但这个和当地的经济条件有关,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除此以外,龙山小学还缺老师,现有的十几位老师的知识水平不够高、年龄也都偏大。老师是教育事业的领头羊,如果老师的观念比较传统,没有能力主动去了解新的知识,那教学质量肯定难以保证。
  孟正通过徐老师送的资料出的试卷之所以有用,是因为这份复习资料是从沈独清那里来的,里面不仅仅是题目,还有沈独清的任课老师的心血在里头。
  沈独清就读的小学叫双秀小学。
  所以,如果龙山小学和双秀小学顺利结对子,双秀小学的老师愿意把自己写的课程大纲和自己准备的关键性学习资料分享给龙山小学,那么龙山小学的教育资源将有很大的进步。
  与此同时,其实龙山小学和双秀小学之间是没有什么竞争关系的。因为小学和初中都是义务教育,龙山小学的学生直升龙山初中,双秀小学的学生直升雅和初中。既然没有竞争关系,这样的合作就可以是友好的、共赢的。
  龙山小学的学生可以因此打下更好的基础,而双秀小学可以收获好名声并且从从教育局那里得到一定的资源倾斜,比如说评选市最佳重点小学什么的。
  愿意分享资源的学校其实只需要有一所就够了,不需要多。
  一所双秀小学可以同时帮助好几十所乡镇小学。
  同理,愿意分享资源的初中也只要有一所就够了。
  但初中却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考升学率。像雅和高中等好几所重点高中,它其实是面向全市招生的,所有的初中都存在竞争关系。
  可是,用龙山初中和雅和初中来举例吧,龙山初中的平均分如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里头真正能考上雅和高中的学生还是少数,最大的变化在于原本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现在能够考上普通高中了,这部分学生大都会去红旗镇的普通高中读书,也许会引发当地普通高中的扩招等问题,但对雅和初中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因为雅和初中的学生大都会选择市里的普通高中就读。
  学习资料援助是第一步,如果拨款足够,其实还可以在龙山小学安装投影仪,然后把双秀小学老师授课的场景录下来,拿去龙山小学播放。龙山小学的学生可以跟着屏幕里的老师一起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会更好。
  虽然这个办法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不是马上就能做到的,但孟正还是在文章 里给出了暗示。反正他现在是孩子嘛,小孩子当然会有些异想天开了。
  在文章 的最后,孟正如此写到:对于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来说,一片烛光可同等于太阳。他盼着这片烛光能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改变大家的命运。
  孟正把文章 交给了徐老师。徐老师逐字逐句地看完,心里又是一番感慨。然后,他从学校里调出了孟正的招生考试成绩和试卷复印件,附在了文章 后面。等徐老师往上面递交材料时,他会把这篇文章 和孟正的试卷一起递上去。
  孟正写文章 时,沈独清也手痒痒地写了一篇文章 。
  到目前为止,沈独清所经历的那些令他无比感动的事,要么是从书上看来的,要么是从新闻里听说的,惟独孟正这件事,是第一次有人在现实生活中让他这么感动。沈独清私心里觉得,孟正的这种行为足以和书本上的英雄、新闻里的好人同等了。他想要把这份感动记下来。
  作为一个很擅长写议论文、说明文、半命题抒情文的准初中生,虽然沈独清这是第一次尝试写人物传记,但他的完成度还是相当不错的。
  这会儿,家用电脑已经渐渐普及了。
  在沈独清的同班同学中,家里有电脑的人并不是特别多,但也不是特别少见。Q…Q这个网络交流软件在学生中非常流行。沈独清早早就申请了一个Q…Q号,还开通了Q…Q空间。但他的Q…Q空间不对外开放,更像是私人的日记本。沈独清不好意思把自己为孟正写的文章 给孟正看,就藏在了自己的空间里。
  文章 写好了,题目却难住了他。
  是直接用孟正的名字当题目,还是学《一颗小白杨》的格式定为《一个好人》?和孟正一起去幼儿园接沈非浊放学时,沈独清还没有把名字定下来。
  “你想什么呢?”孟正问。
  “就……Q…Q空间里写了篇文章 ,没想好题目。”
  “Q…Q空间?什么风格的?”
  “就……比较感人的那种文章 。”
  孟正忍不住皮了一下,打趣道:“感人?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的那种吗?”
  沈独清的脑海中亮起了一个灯泡。男生看了会沉默?对,他就沉默了,他感动得都说不出话来。女生看了会流泪?感性一点的女孩子肯定会感动得落泪的。这个题目太好了!
  沈独清看着孟正,真诚地说:“你真是一个天才!”
  孟正:“???”
  我说什么了,我不过是用后世的梗开了个玩笑,我怎么就天才了?
  ————————
  属于孟正的第一篇非正式的文学性传记,由沈独清执笔,名字是《大爱无私:男生看了会沉默,女生看了会流泪》。:)


第三十一章 
  过了几天,孟家通过邮局给孟正寄了一个包裹过来。
  孟正骑着沈独清的自行车去邮局取了快递。包裹里除了有一些土特产外; 还有三件给婴儿穿的百家衣; 一看就是为徐老师家里的三胞胎准备的。百家衣有聚百家之福的说法; 人们相信给孩子穿上百家衣后; 能让他们少病少灾。
  很多地方都有缝制百家衣的习俗,先向亲朋好友各家各户讨要零星碎布,然后缝成一件衣服给小孩穿上。但在他们这里,讨要布料时还有一些讲究,他们讨要的不是零星碎布,而是那家小孩子穿过的压在箱底的旧衣服。
  谁家家风正、父慈母孝、其乐融融,且这家的孩子聪明伶俐、自幼少生病; 那么这家孩子的旧衣服就会非常受欢迎。大家普遍相信; 如果拿这样的孩子的旧衣服来缝百家衣; 那么穿上衣服的小孩子就会像这个孩子一样聪明健康。
  衣服旧了、破了都没事; 穿得越旧的衣服越受欢迎。
  这些年; 孟朵和孟正的旧衣服就送出去好多件了。
  沈独清在五月底邀请孟正来他家里住; 孟奶奶和孟妈妈从那时起就开始准备百家衣了; 他们问很多交好的符合条件的人家讨要了孩子的旧衣服; 最后缝出了三件百家衣。虽然衣服是赶制出来的,但这里头一针一线都没有马虎过。
  孟正把衣服交给了沈外婆,沈外婆当天就拿走让三胞胎穿上了。
  因为百家衣是用旧衣服做的; 孟奶奶和孟妈妈在缝衣服时并不确定城里人会不会心有忌讳,因此她们要来旧衣服后,先把衣服仔仔细细地漂洗、消毒、晾晒了一番; 最后又根据布料的颜色设计了好看的图案,才做成了外套。三件百家衣虽然是用很多布料拼制而成的,针线却很细腻,几乎找不到线头。
  周蓓丽连连感慨:“真是让他们费心了。”
  徐家的几位大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他们都相信科学、拒绝迷信,但他们并不觉得百家衣是迷信,而是真心实意地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风俗,每一片布料都是一份祝福,每一针每一线都是心意啊!周蓓丽觉得特别特别感动。
  原本徐老师和周蓓丽就挺喜欢孟正的,百家衣一出,就更亲近了。
  孟奶奶也没有落下沈非浊,给沈非浊缝了一个荷包,上面绣着一只小恐龙,是参考童话故事书里的恐龙绣出来的。沈非浊可喜欢了,把荷包挂在了床头。
  荷包的主色调是蓝色,“蓝”音同“拦”,有把邪魔污秽拦在外头的意思。
  “王子肯定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