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元首的愤怒-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军的所有部队进攻一整天,也是很疲劳的,只是他们是轮番进攻,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其实人一旦上了战场,就高度紧张,是非常疲劳的,连续不断的枪炮声,也让苏军难以入睡,好不容易战斗停歇下来了,突然德国佬的炮弹又像狂风骤雨般砸落下来,当时就有无数的苏军在睡梦中被炸得粉身碎骨,苏军的防御工事也是很粗略的,这是老毛子的性格,现在终于吃到苦果了。(未完待续。。)


 第428章 党卫军的反击

  这还没有完,党卫军的炮击过后就是大量的燃烧弹打了过来,本来苏军的工事都是原木修建的,这下整个阵地都燃烧起来,无数的苏军士兵因为被燃烧弹爆炸后的液体溅射到了,从而浑身上下都燃起大火,这种情况下,就算是他的战友想救他也不可能,只能一枪结束他的性命,免得忍受那无边的痛苦。
  “轰轰……轰轰……”
  地面的震动和坦克的轰鸣声又传来了,看来是德国的坦克开始进攻了,这下苏军的阵地慌乱成一团,所有的军官快速地召集自己的士兵,同时找出还没有被炮击炸毁的反坦克炮,那些没有被击毁的坦克也连忙开动起来。
  “轰轰轰……轰轰……”
  苏军的炮兵开始反击德军的炮兵阵地,德国炮兵在射击完毕后早就转移阵地了,苏军的炮火反击注定没有效果。
  魏特曼的装甲师在十多分钟后就冲锋到苏军的反坦克壕沟边,后面就是苏军的阵地,阵地上面的苏军也看不清反坦克壕沟边的情况,只能盲目地乱射,魏特曼知道自己的装甲师必须尽快行动起来,不然就是苏军炮火的活靶子,魏特曼的方法很是简单粗暴,直接命令运送沙袋的卡车直接冲进反坦克壕沟,几十辆沙袋卡车绝对可以填出一千多米宽的通道来。
  “嗤嗤……嗤嗤……”
  苏军那边终于反应过来,开始发射照明弹。但是魏特曼已经开始指挥坦克越过壕沟,对这他们的阵地冲锋而来。
  “……嗒嗒……嗒嗒……轰轰……”
  魏特曼率领的塔克开始对着苏军猛烈开火,苏军在各级政委的督促下,也开始拼命反击,什么反坦克炮,“巴祖卡”60毫米火箭筒,机枪步枪冲锋枪,对着德国坦克就是不要命地狂射。
  虽然巴祖卡不能击穿德国豹式坦克的正面,但侧面却是没有什么压力的,所以魏特曼的装甲师也有一些坦克被巴祖卡给集中起火。只是这些“巴祖卡火箭筒”也是刚刚到达苏军的手里。好多士兵才刚刚学会怎么发射,至于怎么打德国坦克,攻击什么部位,那是一点也不知道。结果白白浪费弹药。
  跟随坦克前进的装甲车上的机枪和坦克上面的机枪和大炮。对着苏军阵地就是一阵阵连续不断的弹雨抛洒出去。很多拼命反击的苏军都被击毙,但是还是没有那个苏军敢逃跑,一逃跑政委是立即枪毙那个逃跑的人。
  “轰轰……嗒嗒……”
  冲的最前面的一辆豹式坦克前装甲中了二十多发“巴祖卡”依然在开动和反击。这下苏联傻眼了,美国老送来的垃圾武器,狠狠把“巴祖卡”给扔到地上,扔了手中武器的苏军又被政委命令拿起反坦克手雷。
  等魏特曼的坦克群距离苏军战壕三十米的时候,突然从战壕内抛出成百上千的反坦克手雷,结果把冲的最前面的几辆坦克里面的成员震得七晕八素,这么多的反坦克手雷,只炸毁了前排几辆坦克的履带。
  等那些苏军把头伸出战壕查看情况的时候,迎来的又是一阵阵弹雨,这下战壕内的苏军算是绝望了,直接崩溃,就连政委也没有办法阻止全面的崩溃,政委当然也是被崩溃的人群裹挟着一起逃跑。
  “嗒嗒……砰砰砰……轰轰……啊啊啊!!!!”
  魏特曼的装甲突击群冲进苏军的阵地,开始了疯狂的杀戮,这个时候装甲车和沙袋卡车发挥的作用反而更好,当然总有哪么几个不怕死的苏军,对着党卫军的沙袋卡车来上哪么一发“巴祖卡”。
  结果就是把拉链沙袋卡车炸的四分五裂,当然那名苏军射手的最后下场就是被打成筛子,总的来说,魏特曼的突击还是很顺利的,苏军并没有熟悉自己手中的英法美的先进武器的性能,也不知道怎么合理地使用这些武器。
  魏特曼的苏军阵地内横冲直撞,魏特曼的最终方向就是东南方,当然要先前突击三十公里在说,党卫军突然发动的攻击,苏军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止,华西列夫斯基也没有办法……
  “嗒嗒……轰轰……”
  苏军的炮兵群被魏特曼摧毁了,无数的大炮变成废铁。
  “轰轰……嗒嗒……”
  东南方向的苏军坦克群,也很快就被魏特曼消灭,谢尔曼实在不是豹式的对手,何况现在的豹式使用的是柴油发动机。
  华西列夫斯基在党卫军发动攻击后,也很快收到了电报,现在是晚上情况不明,至于党卫军的装甲部队突入自己的阵地,华西列夫斯基一点也不担心,党卫军最多炸毁自己一些大炮,还有击毁自己一些坦克,至于为此牺牲的步兵,不是华西列夫斯基的思考范围,华西列夫斯基只是在想这些党卫军的装甲部队,是不是要突围。
  华西列夫斯基一个人站在巨大的沙盘前,思考良久,判定这些党卫军装甲部队是不会突围的,因为这些距离德军的任何一条战线的距离都在一千公里以上,不管党卫军的坦克多么先进,在失去的空军支援,没有补给的情况,绝对不可能冲哪么远,哪么这些党卫军的装甲部队只能是来摧毁苏军的阵地和人员装备的。
  华西列夫斯基基于这种判断,也是做了一些部署,那就是让各部队死守自己的防线,就是战至一兵一卒都不能逃跑,下完命令的华西列夫斯基也没有派出自己的坦克部队,甚至还让自己的炮兵尽可能的跑出党卫军的攻击范围,华西列夫斯基的打算就是用自己步兵的牺牲那尽可能地消耗党卫军的装甲部队,步兵在华西列夫斯基眼里只是消耗品。
  这下苏军就被限制死了,逃跑那绝对是一个死,投降?意大利党卫军可没有办法收容俘虏,根本就不喊有关投降的话,一上来一阵弹雨,接着就是坦克和装甲车的碾压,最后是沙袋卡车的扫荡。
  整个东南方向的枪炮声响彻了一夜,到早上五点的时候,这些党卫军的装甲部队在彻底扫荡了东南方向的苏军阵地后,开始返回奥尔斯克,他们和华西列夫斯基判断的情况一样,只是来摧毁苏军的阵地和装备的,并没有突围的打算。
  ……(未完待续。。)


 第429章 短暂的平静

  第二天早上,双方罢兵休战,各自清点损失,文森特的党卫军昨天晚上被击伤二十多辆坦克,击毁十五辆,那些坦克都是不可能在修复的,并且也没有办法拖回奥尔斯克,最后撤退的党卫军只好将其彻底炸毁,文森特还是比较满意,自己的坦克损失不大,跟随的步兵和装甲车损失同样不是很大,最多不超过三十辆,这还是在苏军有“巴祖卡”的情况下。
  而苏军的华西列夫斯基一盘点损失,差点吐血,虽说华西列夫斯基不是很在乎步兵的消耗,但是昨天晚上就阵亡三万多人,加上白天的伤亡人数,苏军的伤亡总数达到了五万人,坦克损失三百多辆,飞机一百多架,大炮五百多门,按照这个速度消耗下去,华西列夫斯基最多只能坚持十天时间,就会把重武器消耗得一干二净。
  华西列夫斯基不是蠢猪,连忙把战争暂时停了下来,先是修复东南方向的防线,同时把把英法美三国援助的这些的武器的优劣和缺点写成详细的报告,用电报发了出去,华西列夫斯基最看重的两款武器就是“巴祖卡”和战斗飞机,至于坦克华西列夫斯基也算是看明白了。
  英法美三国的坦克在德国坦克的面前一样是垃圾。现在自己这边已经出了一款名叫t34的中型坦克和kv系列的重型坦克,华西列夫斯基深信自己的这些坦克,不敢说比德国的重型坦克厉害。但这些坦克绝对可以和德国的坦克拼一拼的。
  t34坦克可以说是二战时候最优秀的中型坦克,就连德国的四号坦克也只能是各有优劣,但t34使用铸造装甲,价格廉价,制造方便,机动能力强,倾斜装甲也增加了t34的防御力,当然苏军的t34也是有缺点的,首先因为苏联的无线电工业没有跟上,所以t34大多没有配备无线电。另外早中期的t34毛病还是不少。直到战争后期才完善起来。
  德国的四号坦克当然比t34好,但是四号坦克建造的太精密,并且还是使用的汽油机,价格昂贵。建造不容易。也是四号坦克比不上苏联t34的坦克海的主要原因。历史上t34的产量总数在八万辆。
  华西列夫斯基有信心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苏联的t34坦克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当然这是t34坦克的早期型号。确切地说应该叫t34/76,这个76就是指的t34的坦克炮口径,苏军很快就会发现76毫米的反坦克炮对德国的豹式正面没有多少威胁,马上就会生产另外的一种型号——t34/85,这个装备85毫米的t34,才是德国四号坦克的最大威胁,当然对豹式的侧面也有很大的威胁,正面下部的威胁也不小,同时在500米之内还可以击穿豹式正面车体装甲。
  后来全面生产的t…34/85坦克配备的zis…s…53型85mm主炮相比早期的f…34 76mm主炮穿透力几乎提升了一倍,而且发射高爆弹的威力大大增强。在与德国四号坦克对抗时,可以在1500米以外轻易击穿四号坦克的正面80mm垂直装甲,并可以在500米以内击穿豹式的正面车体装甲。尽管东线战场的坦克战一般发生在1。2km的距离上,但豹式可以在t…34…85进入有效击穿距离前击毁它们。
  苏联的坦克制造能力十分强大,现在虽然有德国的飞机进行轰炸,但是乌拉尔工业区和莫斯科的工厂,能隐藏分散就尽可能地隐藏分散,能搬迁的就搬迁,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苏联的坦克生产和研发一刻都未曾停歇,最近几天就有几百辆t34运到前线来,到时候华西列夫斯基又可以和奥尔斯克的党卫军开始血拼了。
  文森特想不到自己的这一次突袭居然让苏军停止了攻击,这真是意想不到的惊喜,以后的每天晚上文森特都要派自己的坦克出去搞一下苏军,华西列夫斯基的应对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军队撤退二十公里,继续包围奥尔斯克,同时还挖了更多的反坦克壕沟,这才让文森特消停。
  文森特的卡车虽然有一万多辆,但是被苏军空袭炸毁的也多,虽然文森特在尽力隐藏自己的卡车,但奥尔斯克毕竟只有这么大,再说豹式坦克才是文森特最优先考虑隐藏的,文森特的那些物资,当然是全部藏到地下面去了,因为苏联人的每栋房子都有地窖,刚好可以让文森特用来存放物资,这样分散地隐藏在地下,苏军的轰炸对党卫军的物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没有办法在晚上出击的文森特,也和苏军一样,开始大量地修建防御工事,虽说在强的防御工事也经不住持续猛烈的炮火攻击,但不能因为会被击毁就不修理吧,尽可能地给自己的步兵提供一些防御,同样是十分重要的,每少牺牲一个士兵,文森特的坚守就多加一分。
  ……
  奥尔斯克是暂时平静了下来,而斯大林格勒前线却战云密布,随着各种军火物资的到位,李默已经把自己的近一百万兵力部署到了斯大林格勒前面,准备对斯大林格勒发动攻击。
  希姆莱因为不懂军事,抢下的这个南方集团军群的总司令,结果是统帅部的一个陷阱,让希姆莱跳了进去,希姆莱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再一次在德国和欧盟境内招募党卫军。
  如果党卫军战败或者是全军个覆灭,失去党卫军的希姆莱是什么,什么都不是,只能是一坨屎,这种情况下希姆莱怎么可能不使尽全力,装备该捞的绝不手软,就连招募党卫军也是一样的。
  希姆莱在李默等待军火武器的时候,一百万新编的党卫军已经猎装完毕,这下李默的总兵力可是两百万了,就连坦克和飞机,希姆莱也是拼着被再一次捅菊花的下场,为李默抢了一个装甲军的装备,其中两个四号坦克师,两个豹式坦克师,飞机也有一个航空军。但这一百万新编的党卫军还在德国境内整训,就算德国兵员素质好,至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训练。
  为了这两个军,希姆莱差点就和统帅部的那帮孙子在统帅部干起来,本来希特勒也是和统帅部一样,不想给希姆莱这么多的装备,可是当希特勒接到李默的一份电报后,立马改变了主意。原来李默发的一封请示电文,请求希特勒任命布柳赫尔和叶戈罗夫两人为党卫军上将。
  这个电文让希特勒感觉到他的“李默元帅”还是一样地敬重他,很多事情并没有擅作主张,自己的孩子随便打也不会变成别人的孩子,这让希特勒倍感亲切,连忙就把希姆莱捞的装备拨给了李默。中国人的圆滑,岂是希特勒能完全搞懂的。
  ……(未完待续。。)


 第430章 世界枷锁

  可是统帅部那边又有了新的动作,基辅战役结束后,统帅部四百多万人立即攻占了莫斯科的南北大门,这里距离莫斯科只有三百多公里了,统帅部为了现实“巴巴罗萨计划”的第二阶段,紧急制定了“台风计划”,也就是莫斯科战役计划,这个计划只能算“巴巴罗萨”计划的分支。
  统帅部制定的这个计划,是完全没有告诉李默,直接就上报元首通过的,统帅部当然也知道现在南方集团军群的实际兵力,那可是两百万,和他们一个集团军群的兵力基本没有多大的差距了……
  你希姆莱不要抢统帅部的武器装备吗?抢我们的兵员吗?好,咱们统帅部又给你挖一个大坑,统帅部制定的“台风计划”就是四面合围莫斯科周边的三百万苏军还有数不清的民兵,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五百多万人,北方集团军群绕莫斯科北面包围,中央集团军群正面进攻,而莫斯科南面将由南方集团军群来完成包围,这可是五六百公里长的包围防线,最少兵力要一百万,机动兵力不能少于三十万到五十万。
  而李默手中除去文森特带走的,就九十万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留下来面对斯大林格勒的军队不能少于三十万,而防守的区域是几百万平方公里,虽说现在斯大林格勒的兵力就六十到九十万,谁敢保证在“台风”计划吃紧的时候,苏军不大规模增兵。然后选这里为突破口,没有人敢保证,要知道斯大林提报起来的几个青年将领,有几个都是后世名将,战略眼光也是很独到的。
  统帅部那帮孙子为了折腾李默想尽了办法,在“巴巴罗萨计划”之中,已经连续两次把李默推入陷阱里,流血牺牲李默没有意见,李默痛恨的是那些把国家的命运拿来当做权谋的工具,这纯属用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来达到个人或者是某个利益集团的利益。
  统帅部这样做的原因和动机很简单。李默是看的很明白。现在李默的战功赫赫,声望也是如日中天,在德国大有取代统帅部凯特尔的架势,统帅部凯特尔作为德国的传统守旧势力力量。怎么可能甘心失去在德国的统治地位。打压李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统帅部那帮孙子居然使用的这种方式,表面上的为了实现“巴巴罗萨计划”的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彻底合围莫斯科。结果是让南方集团军群的南方集团军群百分八十部队掉头向莫斯科进攻。
  另外还有一个十分不好的消息,那就是欧盟国家芬兰,虽然与苏联有苏芬战争之耻,本来就是和德国商量好的,结果芬兰在战争初期,的的确确在对苏联大规模用兵,当芬兰夺回了被苏联占领的领土后,就停驻不前了,结果是就统帅部与芬兰商量战术根本没有办法实现,比如芬兰截断北方港口与莫斯科的联系,包围列宁格勒等等战术目标一个没有实现,统帅部就把主义打到了南方集团军群的身上。
  欧盟表面上看是一个军事同盟,其实也是一盘散沙,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想在对苏联的战争中捞到好处,有的国家就是典型的骑墙派,如果德国一旦示弱,这些欧盟国家会立马变节,投入大西洋同盟,其实后世的欧盟也是这个样子,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
  大西洋同盟就是死心塌地的同盟吗?其实一样的,他们也是为了暂时的利益走的一起,就拿美国来说,他援助英国,借钱给英国,就是要让英国成为他最大的负债国,从而把英国拉下世界霸主地位,另外苏联和英法美也不可能是一条心,要知道苏联的制度可是消灭剥削,消灭资本家的,英法美三国的统治者就是资本家的代言人,这些统治者难道想让苏联输出革命,然后来革自己的命,可能吗?绝对没有那个可能,后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就很说明问题,这种两制度之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绝对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