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粉红色的万字旗(二战bl同人)-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德意志。”古德里安感到郁闷,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做的有错。
  “那么就不要抱怨了,你所说的很难实现,因为你也很难找到一个比元首更优秀的统帅。”施蒙特耸耸肩,“要我说,你还是去管管埃尔温吧,他再继续这样下去,大本营都能让他拆了。”
  “那就让他拆呗,我也受不了他那个样子。”说起这个,古德里安更加没精打采了。
  “他这样做会众叛亲离的。”施蒙特有气无力的提醒古德里安,“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他那个性子是要倒大霉的。”
  “要是我说话管用的话,我现在就不坐在这里了。”古德里安一想起要再一次听到隆美尔的各种粗口,顿时一阵头疼,“要不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你来执行一下?”
  “你滚一边去,你不管他谁敢管?”
  “元首。”古德里安越发垂头丧气起来。
  “元首要是管他就好了。我觉得元首现在根本就是在纵容埃尔温,而且纵容的厉害。”施蒙特皱了皱眉,他觉得,元首应该清楚隆美尔这两天的表现,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什么都没说,难道真的只是单纯的纵容吗?
  “谁叫人家受宠呢?”古德里安叹了口气,认命的站了起来,“对了,你最近和特雷斯科夫联系过吗?”
  “没太联系,怎么了?”施蒙特明显愣了一下。
  “没什么,就是那次他说代表克鲁格来见我,说要和我和解,让我感觉怪怪的。”古德里安不在意的挥挥手,但施蒙特却坐在原地沉默了很久。
  这个时候,特雷斯科夫还在策划着新的针对元首的暗杀。他们从没有打消暗杀元首的图谋。从今年的9 月开始,他们至少组织了6次尝试。在8月里,瑞典银行家雅可布?瓦伦堡到柏林来看戈台勒。他是戈台勒的老朋友,在伦敦有密切的商务关系和私人关系。在1942年4 月,戈台勒同瓦伦堡举行了一次会晤,前者催促他设法同丘吉尔接上头。现在,戈台勒又向他保证,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可以在9月间发动政变。到那时,施拉布伦道夫将去斯德哥尔摩会晤丘吉尔的代表,进行和谈。
  但是令人失望的是,9月过去了,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这一个月里没有什么暗杀机会。所以特雷斯科夫又策划了一次暗杀。他让施蒂夫将军设法在腊斯登堡的元首的午间军事会议上,放一颗定时炸弹。但到最后关头,施蒂夫胆怯了,这次行动宣告失败,而且留下了一个后遗症,这险些出了大事。因为几天之后,施蒂夫从谍报局拿来藏在大本营一个了望楼下面的那些英国炸弹爆炸了。幸亏元首命令负责调查这个案件的谍报局上校瓦尔纳?施拉德,是参与密谋活动的人,密谋分子才没有暴露。
  不过这一次,特雷斯科夫坚信自己不会失败,他觉得自己新组织的,准备在下个月实行的,名为“大衣”的行刺活动一定万无一失。到时候,24岁的步兵上尉阿克西尔?冯?丹?布舍会在试穿一种新的陆军大衣和一种新的作战背包时,做好刺杀元首的准备。因为这两件装备都是元首下令设计的,所以他要亲自观看,以便批准生产。这一次,他们使用的方法还和格斯道夫那次将炸弹放在衣袋里一样。不过为了避免重蹈,布舍决定在他试穿的大衣口袋里,装上两颗在点燃引线之后几秒钟就会爆炸的德国炸弹,希望能趁元首检查新大衣的时候,一把抓住他,两人同归于尽。
  只是,特雷斯科夫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连累到鲁道夫。也许自己应该想办法暗示他,到时候站的离元首远一点,或者根本不要出席。这个时候的他还不知道,再过几个月,一个新的,也会是最著名的密谋分子就将加入他们的战线。现在,这名叫施陶芬贝格的年轻人刚刚升任中校,担任密谋主力,陆军办公厅主任奥尔布里希特将军的参谋长。
  对于密谋分子的新暗杀计划,元首大本营和其他柏林的重要人物都没有一丝风闻。他们都有重要的事情要忙,比如古德里安,他觉得自己如果能把隆美尔劝好了,那自己今后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了。
  “我哪里有说错?明明最高统帅部就都是一帮蠢驴!”隆美尔一说到最高统帅部就会发脾气,古德里安根本就不能在他面前提到凯特尔和约德尔的名字。
  “埃尔温,你能不能不要这么一口一个‘蠢驴’的?你这样我什么都没法和你说。”古德里安觉得自己和约德尔打交道的时候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头疼。
  “没法说就别说,反正蠢驴就是蠢驴,再怎么说也是蠢驴!”古德里安觉得隆美尔现在越发不讲理了,他现在不仅仅是飞扬跋扈,而且冥顽不化。
  “埃尔温,你差不多一点。你这样的态度只会带来麻烦,把那些人都得罪了对你没一点好处。”古德里安再一次试图劝服隆美尔,但后者显然不为所动。
  “反正和你无关,得罪了那些人又有什么?只要元首站在我这边就好。”隆美尔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古德里安望着他,心里突然涌上了一股浓浓的不满和失望,对面这个人,好像从来没有如此陌生过。
  
作者有话要说:密谋分子筒子们从来都是锲而不舍,前仆后继的,真是佩服他们的毅力,泡菜遭遇的42次暗杀至少一半都是他们贡献的,海宁童鞋乃肿么就不能消停点捏?
狐狸乃就继续更年期吧,泡菜很快就出尔反尔了,乃很快就能见识他的渣渣了~~
                  前途未卜
  隆美尔觉得自己从没有这么倒霉过。10月19日,在他谒见完元首之后的第三天,从“狼穴”飞回位于加尔达湖畔的司令部的时候,他还给约德尔打了电话。后者证实,元首正式任命他为最高司令官的命令已在途中。但是到了早晨7点30分,隆美尔原本期待的辉煌前景因为约德尔的一个电话瞬间黯淡:
  “元首的命令暂时被搁置。”
  “这是什么意思 ”隆美尔的追问并没有获得解释。他只得转移注意力,闷闷不乐的接见了新近委派给他的作战处长——汉斯格奥尔格冯坦贝尔霍夫上校。这位上校虽然只有三十六岁,但已经征战多年,目前刚从俄国战线转来。
  隆美尔打起精神,和他一起看了地图,在罗马位置的上端用蓝铅笔标出了拟定的亚平宁山脉的防线。他指示坦贝尔霍夫上校写一份战术报告,内容是如何从凯塞林目前的位置选择机动灵活的战术,以利于撤至蓝铅笔标出的防线一带。
  “不带这样的!隆美尔元帅这是不把人当人使啊!”听到自己的任务,坦贝尔霍夫在心里默默流着宽面条泪。他想起自己刚来报到的时候,见到凯塞林的参谋长威斯特法尔时两人的对话:
  “你就是元帅阁下的新作战处长?啧啧,长的可没我帅。”那时候,威斯特法尔一脸挑剔的绕着自己转圈子,“跟着元帅作战,你得先有心理准备啊。不说长得像我一样英俊潇洒,至少也得看得过去,不然会很碍眼的。”
  “我觉得,我比您长得好看多了。”坦贝尔霍夫无语的看着这位新晋升的,德国最年轻的将军之一,陆军里的新星,暗暗思索,这家伙的智商没问题吧?
  “什么?嗯,不错不错,这孩子挺有个性。想当年阿尔弗雷德、弗里兹、弗里德里希他们没一个敢说自己长得比我好看。这就对了,在元帅身边工作,就要有这种自信和气魄。要知道,你是在和隆美尔元帅一起工作啊。”
  “您说的好像我要上刑场一样。”坦贝尔霍夫深深同情凯塞林元帅,有这么一个不着调的参谋长。
  “你以为为元帅工作是什么样子?那比上刑场还惨烈。”
  “我错了,威斯特法尔将军,我当时就该相信您说的。这报告做下来,我至少得多增加五十根白头发啊。”坦贝尔霍夫捧着地图,咬着笔杆,苦着脸去思考自己的报告了。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坦贝尔霍夫简直要发疯了。他和工作狂型的隆美尔整天商讨怎样拟定亚平宁防线,怎样巡视部队,视察防御工事等等的活动。今天,他又陪着隆美尔去参观米兰的一家大兵工厂。上帝保佑,坦贝尔霍夫觉得,好几天没有好好睡觉的自己已经快走不动了,而隆美尔的精神却好得要命。他还细心的察看兵工厂里的大口径大炮,这些大炮全让意大利人把炮管切开了缝,无法使用。
  而在晚餐期间,隆美尔的坦率又把这位新作战处长吓了个半死。他居然无视徘徊在暗处的身穿白夹克的密探,大声嚷嚷着说道:“据说我们有什么秘密武器,这话都已经听腻味了。依我看,什么也没有。时候已经到了,我们该下决心到底和哪一方妥协了。”
  “元帅,您……您小点声。”坦贝尔霍夫无奈的看着所有密探都竖起了耳朵,低低叹了口气,“反正不和西方就和东方。”
  “和东方妥协是不可能的。”隆美尔看得很清楚,元首是不会和苏联谈判的。而这几天下来,他也大约明白了,正是自己在元首召开的会议上的激烈言辞才招致了命令的搁置。尤其是威斯特法尔打电话来的时候支支吾吾的透露,凯塞林去了元首的大本营,和元首交换了意见,然后又和元首、凯特尔、约德尔以及施蒙特共进午餐。而元首对凯塞林很是满意,打算不日就把意大利的最高指挥权授予乐观主义者凯塞林。
  在隆美尔看来,这是他即将再次被闲置的前兆。他这几天一直都睡不好觉,他越发痛恨最高统帅部,连带着对自己的老朋友施蒙特也有些怨怼。虽然现在凯塞林暂时还是凯塞林,他也继续留任自己的职务。但未来自己的前途实在是不乐观。
  不过在元首和最高统帅部看来,对隆美尔的撤换显然十分得当。自从墨索里尼的政府复位以后,隆美尔那种声名狼藉的不善外交的做法就已经不合时宜了,他不如凯塞林那样,能随和的同意大利人和睦共事。在施蒙特看来,隆美尔仍然对非洲的撤退耿耿于怀,委派他担任与意大利毫无牵连的职务,这对他来说更为合适一些。
  但这让元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隆美尔该靠边站了,这既无法和隆美尔交待,也不能和德国人民交待。他现在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这位自己最宠爱的元帅了。于是他做出了第一个十分不当的决定,让隆美尔集团军的参谋班子原封不动,以便在必要时可以给他出谋划策。但是这样的安排只能让其他人更嫉妒隆美尔,而让隆美尔更感到丢尽脸面。
  不过现在的局势越来越不乐观,元首只能把隆美尔的问题放在一边,专心处理东线问题。10月23日,同盟国军队对第六军团西壁战区的最南段发动了主攻,次日,美利托波尔沦陷。克莱斯特和他的指挥员开始仓皇后退。由此往北,德军战线上的第聂伯城和克列缅楚格之间被撕开一个大口子。元首呼吁安东奈斯库元帅火速派几个罗马尼亚师去截住向比萨拉比亚和特兰斯尼斯特里亚进军的苏联大军。但安东奈斯库担心敌人会随时切断他派到克里米亚去的七个师和另外两个德国师以及对二十一万多士兵的来自大陆的物资供应。所以他劝说元首,趁着形势还比较好,不妨离开克里米亚。 
  但元首并不同意这个意见。一旦从克里米亚不战而退,将给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留下坏印象,还会使斯大林向罗马尼亚的油田和炼油厂推近二百五十英里,而自己和武装部队就靠这个油田和炼油厂了。他希望在苏联冲到尼克拉叶夫的海岸之前避开他们。即使无法避开,苏联红军的海军经过长期的坚守之后,也没有足够的力量阻挡他从海上运送克里米亚的部队撤退。因此,他将戈林、邓尼茨、蔡茨勒还有约德尔召来,举行了一次特别战务会议。
  这次的会议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蔡茨勒乐观的表示,从其他战区来的八个师完全可以克服这次危机。克里米亚有充足的军火弹药,可以顶得住即将出现的被孤立的形势。邓尼茨也认为从海上运送克里米亚的第十七军团撤退是可行的,虽然要花很长时间,尽管俄国强大的空军是个威胁。如果选择坚守,要从海上供应物资也没太大问题。元首、邓尼茨、以及戈林一致认为必须守住克里米亚。但指挥B集国军的陆军元帅克莱斯特对此持有异议。他没同元首商量就下令在28日开始撤离克里米亚。元首、总参部和最高统帅部暂时都不知道这一命令。
  
作者有话要说:小威打酱油总是那么可爱,狐狸,狐狸,表伤心,下一章我就放小米出来安慰乃,乃们和解哈~~
                  原谅(上)
  帝国现在面对的状况越来越纷繁复杂,几乎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千疮百孔。元首接到一份又一份的报告,不断算计着这需要消耗多少物资。伦德施泰特刚刚提交一份关于在法国的德军战斗力日趋衰弱的可怕估计。巴尔干诸国政府正与gongchuandang造反者及游击队展开激战。夜间,在欧洲上空轰炸机的引擎隆隆作响,飞机过后城市中的熊熊烈火又照亮了天空。施佩尔需要有工人来清除碎石瓦砾,修建工厂,开动机器。米尔希新建的飞机工业也需要人力。邓尼茨的几百艘对付同盟国的新潜艇也需要配备水兵。东线上的缺口更需要几个新师去补充。
  元首怀着沉重的心情在10月下旬签署了一道命令,让工业部门在以后三个月中抽出二十一万德国男人——正好和被围在克里米亚的士兵数字相等——去参军,他已经放弃了家庭独生子免征草案。为此,施佩尔提出了警告:这样一来,煤、铁、石油,以及军火生产将会立即下降。但元首别无他法,只好如此。而戈林也提出了他自己的特别请求,希望不要削减他的飞机工厂中的人员。可是元首并没有同意。
  在元首看来,戈林说的,飞机工业上的人力不足完全是由于官僚主义造成的。他和戈林讲起了他看过的一幅英国漫画:“那幅画上面有一个人,人家告诉他要节约用纸,可是他坐在桌子旁一页一页地把纸扔掉。别人问他,‘你到底要干什么’他回答,‘我用的纸太多了,所以我必须把节约用纸这句话写上一千次!’”
  “可是我们的人力缺乏是有具体事例的,我的元首。飞机设计师威廉梅塞施密特几天前就对我说了,由于缺少四千名工人,他的Me…262型喷气式飞机要耽误三个月,甚至耽误六个月。”戈林的话差点让元首当场心脏病发作。元首一向重视Me…262的生产,尤其是当梅塞施密特教授告诉他, Me…262型可能是进攻英国的速度最快的飞机的时候。好在戈林答应元首,说到5月他可以有喷气式轰炸机。这才让元首缓过了点劲。
  “在俄国,我们已经赢得了广阔的边沿地区,我们可以在那里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尽管在这期间我们必须下决心在一定时间内——最迟在今年春天——聚集相当数量的部队,把俄军从现在夺回的地域赶出去。看来东壁的突破口并非十分重要,对我们没有什么大利大害。俄军是在克利福洛,还是在离我们更近一百英里的地方,无关大局。重要的是最迟在春天,我们能聚集足够的机动兵力守住西线,并且能在敌人开辟第二条战线之前,粉碎他们的企图。这只有空军可以作得到。昨天,元首当着邓尼茨的面把这一点说得够清楚了。元首说,携带炸弹的喷气式战斗机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能以极快的速度,在最适合的时间内沿着海滩迅猛疾飞,把炸弹投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如果敌军在法国领土上登陆,那将导致德国的结束,但是即使每个德国城市都变成废墟。德国人民也仍然会活着继续战斗下去的。”米尔希不耐烦的听着戈林喋喋不休的复述元首的话。其实如果这是在空军指挥大楼,他不会感到这么烦躁的。但现在他身后的背景是破烂不堪的雷根斯堡梅塞施密特工厂,所以他冷冷的顶了一句。
  “谁知道那时候我们有没有喷气式飞机呢?”
  “够了够了,米尔希,你差不多一点。你只要记住元首需要喷气式飞机就够了。”戈林显然也感到心烦意乱。他的威信已经大不如前。德国空军已经失去了制空权,在大规模生产的新式喷气机投入使用之前,重新获得制空权的可能性极小。因此,戈林成了每次失败最合适的替罪羊。这也让这位帝国元帅感到恼火和不安。
  “可是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到了春天,当美国人有了远程战斗机护航,并且重新开始轰炸的时候,我们怎么保卫帝国?”米尔希的感觉一向敏锐,他提的问题直戳戈林的最痛处。
  “即使德国的每一座城市都被夷为平地,德意志民族也能生存下去!即使我们要在洞穴中生活也无所谓!但是如果布尔什维克涌进来,那我们的生活可就全完了。”戈林咆哮着,不过很快他就冷静了下来,“事实上,在我看来,我们有两个主要的危险:一,就是有一天我们听说苏联某某集团军群已经前进到西里西亚,另一集团军群已经到了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