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儒道之天下霸主-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然而看着此刻无助的孙儿,冯老夫人也只能叹道:“罢了,罢了。”

    百子晋抹干眼泪,在桌边拿着文房四宝,刷刷刷的写下退婚书,将笔一扔,低声道:“奶奶,我们走吧。”转过身来,背对着祖母蹲下。

    冯老夫人什么话也没有说,伏身在孙儿背上。百子晋背着祖母,撑了把伞,往外头走去,一步一步的走入雨中。到现在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宁小梦,茫然的跟在他们身后。

    另一边,华丽的楼阁里,巫山**,缠绵过后,路惜芙近裸的身躯搭在窗台处,看着远处黯然离去的百家祖孙,以及跟在他们身后的少女,讶道:“姓百的不是参加州试去了么?”

    郑祥从后边搂着新娶的小妾,同样看着远处的三人,低笑道:“怕是终于知道自己只是自不量力,在考场前吓得腿软,连大门都不敢进就缩了,不用管他们。”抱着她往床上翻。

    路惜芙咯咯的笑着,其实高锁路家虽然只是小小县城的乡村,但毕竟也算是书香世家,在临江郡找一个大富人家嫁进去,做大妇便好,根本不需要给人做妾,但是她哥哥打听得,郑安马上就要进京去做吏部尚书,她若加入郑家,以后她哥哥的仕途也能跟着沾光,反过来,如果路知远在明年的春闱中金榜题名的话,那她也不是没有机会转为正室。

    于是用娇嫩的手臂搂着郑祥,全意讨好。

    大雨愈发的磅礴,百子晋背着祖母,在阵雨中走出了那华丽壮观的府邸,走在街上。

    冯老夫人道:“孙儿,你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奶奶知道你,你绝不是会临场退缩的孩子。”

    百子晋低声道:“奶奶,今天的考题,第一道题是史论,题目是‘季梁谏追楚师’。”

    “季梁谏追楚师?”冯老夫人以前也是知书达理的世家千金,细细一思,便已明白过来,“唉……这也都是命。”

    宁小梦跟着他们后头,却是听到一头雾水,忍不住问道:“老夫人,百公子,这题目怎么了?”

    “小梦姑娘你有所不知,”冯老夫人叹道,“老身亡夫姓百名楚,吾儿伯梁……”

    ……

    考场中,宁江张开题卷,看着第一行的“季梁谏追楚师”六字,想起初次遇到百子晋时,他对家世的介绍。

    ——“宁兄有所不知,小弟原本也是将门之后,家祖百楚,勋至大周国柱,家父百伯梁,勋至上轻车都尉!”

    百子晋亡父与祖父的名字,全都在这六个字里。

    在这个礼教杀人的时代,这份卷子他要敢去作答,就算中了举,很快也会被人发现、上告,剥去功名,以后再也不用想参加科举。

    出于“避讳”,他无论如何都要退出这次的州试。

    这就是儒家的孝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谁也违反不得。

    虽然为百子晋叹息,但此时此刻,他也帮不上百子晋的忙,只能先静下心来,认真的答题。

    宁江离开考场的时候,乃是下午未时初刻。

    此时他阵雨已经停歇,满地湿辘,天空却是明亮。

    在他出来的那一刻,就看到妹妹在远处向他招着手。

    宁江前去与妹妹会合,并从妹妹那,得知百子晋与他祖母已经离开了郑府。

    “哥哥,”小梦一边与哥哥一同走在路上,一边分外不解的问道,“为什么题目里有百公子父亲和爷爷的名字,他就不能考试了?这是什么道理?”

    宁江摇了摇头,这种事也很难向妹妹解释清楚。

    事实上,这种事情并不只是在这个世界出现,在另一个世界的古代,同样出现过许多次。更有甚者,如唐朝“诗鬼”李贺,年少时便已声名远播,十八岁时本该参加科举,遭逢丧父,守制三年,后来再次参加科举时,却有妒才者攻击他,说他父亲名叫“李晋肃”,晋肃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字同音,犯了名讳,虽然有当时的主考官韩愈不断为他争辩,李贺最后还是只能被迫离开考场,一生未能再参加进士科。

    现在虽无这般夸张,但百子晋的父亲与祖父,名字与考题接连犯讳,要是不离开,等放榜之后,不知会有多少人举着圣贤书说事,到那个时候,哪怕他中了解元,也会被马上打下来,且就此成为一生中的污点,弄不好连秀才的功名都保不住。

    《季梁谏追楚师》,作为左传中的名篇,其主旨本是“民为神主,先民后神”,结果却因为那神神叨叨的“忌讳”,而打下了一个本有希望的学子,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讽刺……

    ********

    【感谢书友温伯前日的10000起点币打赏,也感谢众位书友的扶持!】

    【^_^昨晚收藏呼呼呼的往上涨,吓了笨鸟一跳,原来是“愤怒的香蕉”大神帮忙章推了,感谢香蕉大神!】

    【这个月本书不会上架,月票有多的书友,可以去投给《赘婿》啊!】

第58章 宣父犹能畏后生

    在靠近城门的一处柴屋里,宁江见到了百子晋与他的祖母。

    百子晋低声道:“让宁兄失望了。”

    宁江摇头道:“这是非战之罪,怪不得子晋。”

    小梦在旁边安慰道:“百公子不用灰心,三年后再来,到时候一定能够考上的。”

    宁江却是看向远处的城墙,叹道:“三年后啊……三年后,恐怕是没有科举了。”

    百子晋错愕的看向宁江:“宁兄的意思是……”

    宁江道:“此事,有些难以向子晋解释,只是想要让子晋知道,世间大道,万万千千,并非只有科举一途,与其随流而逐,不如走自己的道路。当今之世,用一条名为科举的大道阻截所有的路子,然而当这条大道崩溃的时候,所有人都将陷入绝境,唯有能够找到自己的道路的人,才能够走出黑暗,成为即将到来的黑暗中,闪亮的新星。”

    屋内,冯老夫人听着宁江的话,长长的叹了口气。

    当天晚上,虽然连着几天的阵雨已经停歇,但天气已变得阴凉。

    百子晋从将柴屋暂时租给他们的农夫家中端来热水,为祖母洗脚。

    冯老夫人看着他,再次叹了一声。百子晋道:“奶奶不用担心,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孙儿这番虽然受挫,但绝不会就此气馁,正如宁兄所说,天下大道,不只一途。”

    冯老夫人道:“罢了!罢了!我们百家,终究是没有科举的命啊。”摸摸索索的,拿出剪刀,将穿在身上的小袄袄角剪破,取出了一本以牛皮为封面的书籍,交给百子晋:“孙儿!”

    百子晋怔怔的看着这本书:“奶奶,这个是……”

    冯老夫人道:“这个是百家家传的《阴符兵法》,据说乃是姜太公所著,当然是或不是,其实也无法考据。当年,你祖父就是找到了这本兵书,日日研读,才以秀才之身,屡屡建立战功,封至国柱。你父亲同样也是靠着此书,在北方抵御蛮族,一步一步做到上轻车都尉!”

    百子晋讶道:“既然如此,奶奶为何现在才把它拿出来?”

    冯老夫人叹道:“成也是因为此书,败也是因为此书。此书经天纬地,暗藏万类生杀之机,你爷爷、你爹爹自从得到此书后,就此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对四书五经再无任何兴趣,你爷爷好歹还考中了秀才,你爹爹沉迷于兵法之中,竟连府试也屡试不中。然而当今天下,终究还是儒家的天下,此书集兵家之大成,太公之谋略,你纵然将它学到极致,恐怕也只能如你爷爷、爹爹一般,纵然屡建战功,终究也没能有个好下场。我本希望,你如能走科举之途,那是更好,这《阴符兵法》是乱世之宝典,在这儒家盛世,全无作用,但是……唉。”

    阴符兵法?百子晋接过这牛皮封面的兵书,只觉仿佛有电光在书与指尖之间窜过,体内的血液都似沸腾了。

    祖母睡去之后,百子晋点着蜡烛,翻看着《阴符兵法》,很快,他就深深的陷了进去,书中所记竟是包括了遁甲、旗门、战阵等他前所未见的各种兵家学问。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祖父不过是个秀才,父亲连秀才都不是,在战场上,却也同样是万人敌。的确,在儒家天下,这本《阴符》全无用处,但它却毫无疑问,是华夏历史上璀璨的明珠。

    他翻着兵书,无法罢手,忽的,他抬头往窗外看了一眼,转身从书架上取来一叠蜀笺,研磨好墨汁,借着烛光,用细笔将它一字一句的抄到了蜀笺上。

    ……

    ***

    第二日上午,百子晋背着祖母,来到渡头,将祖母背到前往顾楚郡的船上。

    安置好后,他转过头来,只见宁江兄妹骑着马,往这边驰来。明明是在重要的府试关头,而自己此次已是中举无望,宁江仍是抽出空前来送他,百子晋心生感激,人世间,最难的原本就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宁江下了马,将缰绳递给妹妹,来到百子晋面前,道:“子晋,何不再等几日,我们再与你一同将老夫人送回家中?”

    百子晋道:“以宁江兄之学,必能中举,接下来还要忙于明年春闱,小弟已得兄长相助许多,绝不愿再让宁兄费心。”

    宁江道:“子晋无需这般见外,你我兄弟一场……”

    “正因如此,小弟绝不能再拖累宁兄,”百子晋啪的一声,拱手弯腰,“还请兄长答应小弟,明年春闱,必入鼎甲。”

    宁江认认真真的看着他:“我不但要入鼎甲,我更要中状元!”

    殿试一甲前三名,被称作“鼎甲”,百子晋望宁江能够入鼎甲,已经是极高的要求,然而宁江却是直指鼎甲之首“状元”,这已经可以说是猖狂。百子晋听了不但不意外,反而笑道:“不愧是宁江兄!”

    从怀中掏出一块布包,双手捧起:“此物,是预贺宁江兄金榜题名的礼物,还请宁江兄收下。”

    宁江疑惑接过:“这是……”

    百子晋道:“还请宁江兄答应小弟,金榜题名之后,再将它打开。”

    宁江见他说得郑重,也就没有再问,道:“我知道了!”将布包郑重收好,又道:“龙游浅滩终入海,我亦相信,子晋绝非池中之物,早晚必能一鸣惊人。”

    百子晋拱着手,深深的鞠了一躬:“有兄长这句话,小弟日后若不能出人头地,便是愧对兄长,兄长放心,子晋绝非自暴自弃之人。兄长涌泉之恩,子晋无以报答,唯有于万千大道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不负兄长期待。”

    宁江还了一礼:“子晋言重了!你既将我呼作兄长,义气相交,谈何恩重?子晋此去,一路顺风,如果有困难之处,只管前来找我。”

    百子晋道:“多谢兄长,子晋知晓!”

    说话间,另一边有一队人走了过来,走在前头的却是金紫光禄大夫郑安,在他身后,还跟着心不甘情不愿的跟了过来的女儿郑秀秀。

    来到百子晋面前,郑安笑道:“贤侄如何便要离去?没有中举也不是什么大事,便在我府上多住几天……”

    百子晋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拱了拱手,道:“这些日子,叨扰了大人!”

    郑安道:“贤侄言重了,你我两家,好歹也是世交嘛。”又挥了挥手,让一名仆人捧来银两:“这些银两,贤侄不妨收下,当做路上盘缠。”

    百子晋昨晚已得宁江资助,也不想再与郑家扯上关系,坚拒不收。郑安强推了一阵,见百子晋坚持不受,也就未再强求,惺惺作态的说了几句珍重。

    此时,船只快要开了,百子晋朝宁江与宁小梦拱手告辞,也未再理会郑家的人,转身上船。

    船夫解开系在渡头上的绳子,撑船而去。宁江站在渡口,目送着百家祖孙两人远去。

    郑安同样看着顺流而去的客船,拂着短须,脸带微笑,虽然郑家与百家已经解除了婚姻,但他姿态总是要做的,以免这次上京为官,有人会抓着这事说话。此时,他也已知道百子晋昨日提前出场的原因,可见连天都觉得百子晋配不上他郑家的女儿,如此也好,这样一来,就可以开始筹划着,把女儿嫁入河项郡王府又或是同等家世的公子,进一步加强自己在朝堂上的资本。

    唉,真是从一开始,就不该结下这门亲事。

    在他身边,宁江却是淡淡的道:“宣父犹能畏后生,大夫未可轻年少!有道是莫欺少年穷,今日大夫觉得得了便宜,将来可莫要后悔才好!”

    转身带着牵马的妹妹,漫步离去……

    ***

    连番的阵雨过后,今年的寒流来得较早。

    虽然天寒地冻,但斜川河上的花船,已是越来越多,铜州城的氛围,也变得愈发的紧张。

    九月初五的经学考,有学子因为先人名讳与考题犯讳之事,犹如一朵小浪花,被人偶尔提及,然后很快就再无人过问,九月初七的诗赋考对于许多学子来说,是最为紧张的一天,毕竟诗赋这种东西,远比经学要更注重临场发挥,苦读二三十载,却在诗赋上临场发挥不佳的事,应有尽有。

    紧接着便是初九的策问与策论。

    所谓策论,便相当于另一个世界里的议论文,要求的是一事一议,只是有可能涉及到的东西颇为广泛,从如何平定蛮夷,到民生、律法等等,各种类型的题目都有可能出现,而且往往都在四书五经之外,对于一些死读书的学子来说,从一开始就在祈祷,生怕出题范围是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

    那一天,午时方过,宁江就走出了考场,抬起头来,便看到妹妹在对面的酒楼是朝他挥着手。

    中午流移的日光照在妹妹探出窗口的俏脸上,青春而又娇美,引得路上的人们纷纷抬头往她看去。

    宁江走入酒楼,妹妹迎了下来:“哥,你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

    宁江笑了一笑:“这次的策问比较简单。”

    酒楼里,一些秀才的亲人也在这里等待着,听到宁江的回答,纷纷庆幸,比较简单啊,那就好,那就好。

    宁江就在这家酒楼里吃了东西,在他们兄妹离去后,又过了一个时辰,才有其他学子相继走出。有人问他们今天的考题是不是真的很简单,然后他们就一脸郁闷的看着问话的人。

    那天晚上,铜州的各个酒馆、青楼都变得热闹起来。

    紧张了多日的学子们,趁着还没有放榜,让自己彻底的放松一下,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斜川江上,张灯结彩,落佩湖上,也停留了好几艘华丽的花船,莺歌燕舞,花红酒绿,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个个不亦乐乎,虽然两天之后,有的人就此平步青云,有的人依旧要在泥泞中挣扎,但并不妨碍他们在这一刻暂时忘却所有烦恼。

    那日傍晚,小梦也让雇来的婆子,帮他们筹备了一桌的好酒好菜,酒足饭饱之后,兄妹两人便泛着他们的舴艋舟,在落佩湖中游玩了一番。

    第二日,又开始下起了小雨,秋雨一旦下起,便是没完没了,连带着昨晚还一团热闹的铜州城,也似乎变得萧瑟了许多。

    那艘艘花船,在雨中游荡,偶尔有歌声、琴声传来,远处的崆山,艳红的满山枫叶,蒙上了迷蒙的轻纱,反更让人陶醉。

    这一整天都无事做的宁江带着妹妹,逛了一天的街,眼见着天气变得凉了,冬天的小袄、棉裤等等也都要开始准备了,还有,妹妹又在发育中,胸兜、心衣慢慢的也已开始嫌小,长兄如父,宁江也只能稍稍的过问一下。

    终于,到了放榜的日子。

    州试的放榜与府试不同,府试中,因为需要请天人三策,开辟文曲印府,所有的童生都要聚集一处,等着三位大人念出名字。州试时,众位秀才只需要呆在住处,等着报喜人前来报喜请赏。

    虽然如此,急于知道消息的小梦,仍是一大早,便要拉着哥哥前往府衙前等待放榜……

    【推荐票!求推荐票!】

第59章 解元

    “哥哥,起来……起来……”

    小梦身穿金百蝶穿花大红褙袄,下着石榴红撒花绉裙,腰间系着五彩宫绦,宫绦上斜插宝剑,头上梳着百花髻。

    她使劲拉着床上哥哥的手臂,想要把哥哥拉起。

    “再睡会,再睡会。”宁江趴在床上,翻着身子。

    “马上就要放榜了。”小梦急道。

    “没事,”宁江继续睡,“准备好赏银,等报喜人来就可以了。”

    “哥……”小梦气得跺脚,却又拿哥哥无法,只好先放着哥哥不管,到外头等着。

    太阳慢慢的升起,远处的山岭雾气还未消散,湖光在阳光下晃动,停靠在另一头的湖岸边的花船,在昨晚的喧嚣过后,此时已是一片安静。

    小梦一边等待着报喜人,一边无聊得在门口走来走去。

    郑府的一角,寄居在郑府的路知远心神不宁的等待着,路惜芙一边与他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