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七步-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四弟也不强求,一拱手笑道“行,四哥早些回去。弟弟定然会替四哥请安的。”

    说完二人便分道扬镳了。胤禛刚回到府中高无庸便迎了上来。凑近了胤禛耳语道“爷,八爷在等您,说是咏筝格格给送了封信。”

    “嗯,知道了,你下去吧,等下若是有人来,你就说爷说的,谁都不准打扰。”

    “是,奴才知道的,爷放心。”高无庸知道的,胤禛若是与胤禩自密室会面都会让他在外面守着,谁来了都不放行。有次年侧福晋非要进去,被他拦了,气愤的说要告状,结果爷知道了,却将年侧福晋禁足了一个月。便是连给福晋问安也免了。那次之后便再也没有人敢触霉头了。

    胤禛进了密室,见胤禩独自一人坐着,手里拿着一封信似乎是要将信开出个洞似得。胤禛便知道那就是马佳咏筝送来的信。胤禛也不多言,径自问道“信上说了什么?”

    胤禩将信递给胤禛“自己看吧。”

    只见信上写着“准备祭天”短短四个字,倒是不知道马佳咏筝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准备祭天时有异动,还是准备康熙想要自己去祭天,亦或者是准备让十四阿哥去祭天?这三种可能都有。反而让胤禛和胤禩都陷入了猜测之中。

    “信送到了?”

    “回格格的话,送到了。”

    “行了,你下去吧。”马佳咏筝说完依旧静静的站在。长长的睫毛被寒风吹的颤颤,如同一只停息的蝴蝶煽动自己的翅膀。如今她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心情,她日日守着康熙,自然知道康熙的身体已经渐渐不好了起来。不说康熙对别人如何,只是对她,便是一千个好一万个好。马佳咏筝甚至说不出一个不好,她知道康熙是将对她额娘的亏钱都弥补在了自己的身上。如今自己却也要算计他。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不该。

    “皇额娘,女儿这样做,真的对吗?”。。。。。。

    临近十一月的时候,康熙彻底开始了缠绵病榻,虽然不至于形容枯槁,但是胃口极度不佳,精力也差了很多。早朝的时间也缩短了。下了朝批阅奏章多数也是歪在软榻上,由张廷玉口述,康熙示下,再由张廷玉书写。

    而之前让胤禛胤禩摸不着头脑的谜语也揭开了答案。

    康熙六十年十一月戊子朔。

    ○辛卯。冬至节。祀天于圜丘。遣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祯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孝东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停止次日朝贺。

    ○谕吏部、总河赵世显、现在河南、著即从河南来京。其总河印务、著陈鹏年署理。

    此诏一出满庭哗然。祭天素来是天子所行。今日却让雍亲王代为祭天,可是偏偏皇上又让大将军王建立军功,出征仪仗按天子规制。想来不管皇上是在这兄弟二人中的谁摇摆不定。德妃都必然坐定了太后之位。于是便少不了去巴结德妃的。康熙都看在眼里,只做不知。

    天子祭天实属繁琐。只因历朝历代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笃信天上、地下分别住着玉皇大帝及各路神仙,包括日、月、星辰、云、雨、风、雷、土地等天、地神灵,它们听从玉帝的指令和调遣,对人间施展各自的本领。水是生命之源,万物靠水滋养。古老的中国一直是以农耕业为主,世代靠天吃饭的生灵,只能把丰收的希望寄托于上天的恩赐,因而他们就要不断地祈祷、礼拜这些他们认为能够赐福的帝神。于是就产生了“雩祭”。雩(yu;读鱼)祭,亦称雩祀,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源自何时,已无从考据,只能以“历史久远”来概括,《春秋传》即载有“龙现而雩”。其注释为:龙星于每年四月(农历)间显现在东方的天空,此时大地万物也正值生长旺盛之期,急需更多的雨水浇灌,所以举行祭天求雨礼为正当之时。随着历史的发展,雩祭由民间祈祷活动逐渐上升为皇权统治下的国家祀典,在京师由皇帝亲祭或派遣亲王祭祀,地方辖区则由地方最高官员祭拜到了大清朝,雩祭已形成了最完善的典礼礼制

    雩祭之典分为两种:“常雩”和“大雩”。常雩,古义为“每岁常行之礼,祭告天地神灵为百榖祈膏雨”。它又包括两类:定期和不定期。定期就是每年孟夏之月,龙星现于天空之后,占卜日期举行致祭,即使雩祭时不旱,亦为雩。不定期就是指雨量不足,因旱而雩。大雩,是专为大旱而设之雩礼,孟夏常雩之后,旱甚,则大雩——大雩礼不得轻易举行。

    随着典仪官唱赞“燔柴迎帝神”,奏响迎帝神乐,燔柴炉内袅袅青烟徐徐升上天空,祭拜典礼正式开始。

    祀日,黎明时分,皇帝穿着祭服,前导仪仗,后随陪官,由天坛斋宫乘辇至圜丘坛。

    圜丘坛第一层,也就是最上层,朝南方向,摆放着皇天上帝的牌位;第一层的东西向摆放着圣祖(清代已故皇帝)的牌位。四从位神牌在第二层,大明(日神)、星辰西向,夜明(月神)、*风雷东向——这是遵照冬至祭天的“圜丘之制”而设位。各神位前均设有青幄(帐幕)。各神位前均按定数陈设祭器、祭品,包括帛、犊、簠、簋、笾、豆、尊、爵、炉、灯等等。乐部设中和韶乐于坛下,分左右悬挂。皇帝首先来到祭坛第二层拜位前,陪祀诸王、贝勒站位于第三层阶上,贝子、公爵站位于阶下,百官站位于外壝棂星门外,按顺序左右排列,所有人均面向北面。

    随着典仪官唱赞“燔柴迎帝神”,奏响迎帝神乐,燔柴炉内袅袅青烟徐徐升上天空,祭拜典礼正式开始。皇帝在赞引官恭导下,升上祭坛的第一层上帝位前,先上三柱香,再奉上三瓣香,然后依次到列圣配位前上香,回到第二层拜位,行三跪九拜礼,众官随跪叩。第二项,奠玉帛:奏祭乐,皇帝升坛,将玉(苍璧)、帛奉上。第三项,跪进俎:奏祭乐,皇帝升坛,将胙(zuo;读坐,祭祀用肉)牛奉上。第四项,行初献礼:皇帝升坛诣上帝位前,跪献爵,放在正中位置,然后所有人俱跪,司祝官站到坛中心的“天心石”上,跪读写给上帝的祝文,读罢奉祝版跪安于上帝位前帛匣,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再到配位列圣前依次献爵行三拜礼。此过程中,祭乐响奏,舞生伴舞。第五项,行亚献礼:皇帝升坛,依次跪献爵,均放于左边,仪节同初献礼,只是不读祝文,依然是祭乐响奏,舞生伴舞。第六项,行终献礼:皇帝升坛,依次跪献爵,均放于右边,仪节同亚献礼。四从位神牌前上香、奠帛、献爵、行礼,由指定的分献官完成。饮福受胙:奏祭乐,皇帝跪受福酒和胙肉,皆行三拜礼。最后,皇帝率群臣行谢福胙礼,三跪九拜。第七项,撤馔:奏祭乐,礼部堂官到上帝案前,一跪三叩头,捧苍璧退。第八项,送帝神:奏祭乐,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第九项,望燎:有司奉送祝版、帛、馔、香至各燎炉(焚化配位和从位供品置燎炉,焚化上帝位前供品置燔柴炉),奏祭乐,皇帝由内壝南左门出,至望燎位望燎。待祝版、帛烧到一半时,赞礼官奏礼毕,皇帝更衣回銮。

    大雩与常雩在礼制上略有不同。致祭前一天,皇帝派遣大臣要祗告太庙列祖列宗,所以第二天圜丘坛设位时,只设皇天上帝位和四从位。祀日,皇帝穿雨冠素服,入坛致祭,陪祀王公及以下各官都穿雨冠素服。三献礼终,祭乐停止,由十六名穿着为一整体的舞童,手执羽翳,进入坛位,起跳“皇舞”,同时歌咏乾隆皇帝御制云汉诗八章。其余仪式和乐章均与常雩礼同。

    降雨了,再派遣大臣穿朝服,按常仪去行礼,叫“报祀”。

    胤禛便是要按照这样一套流程走下来。等他走完这一整套的流程便也理解为何康熙已不再坚持要亲力亲为了,实在费力的紧。祭天之后,胤禛也感到疲惫不堪。

    夜里胤禛与胤禩见面,胤禩见他一脸的疲惫,不由的打趣“四哥如今便觉得累了,若是日后成了皇帝,难不成还不祭天不成。”

    胤禛喝着茶半眯着眼睛说“若日真有以后,四哥宁可多为黎民百姓做事,也不去求这劳什子的上天。”

    “四哥这话便说的大不敬了。”

    “不是大不敬,只是不想做那不问苍生问鬼神的皇帝,老天若是庇佑也当看做皇帝的是否尽心劳神。若是个好皇帝造福百姓,上天自然眷顾。若是昏君,便是日日祭天拜神,也不见的苍天垂怜。若是四哥真有那一天,便是不祭天,也要叫百姓吃饱喝足才是。”胤禛此时说的话,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一语成谶。而这一次的祭天,成为了他唯一一次的祭天活动。

    天坛自明朝建立,至清代灭亡,期间唯有雍正为曾去往祭天。也仅仅是他一个。

 第105章 驾崩

   

    康熙六十一年来的格外紧张,似乎所有人都觉得近了,快了。都在等候什么,又都在期待什么,同样都在害怕些什么。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春。正月。丁亥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朝鲜国王李昀、遣陪臣李健命等、表贺冬至、元旦、万寿节。及进□山戊不□贡礼物。宴赉如例。

    ○戊子召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文武大臣官员、及致仕退斥人员、年六十五以上者、六百八十人、宴于

    ○乾清宫前。命诸王、贝勒、贝子、公、及闲散宗室等、授爵劝饮。分颁食品。

    ○辛卯。祈谷于。上帝。遣多罗贝勒满笃祜行礼。

    ○召汉文武大臣官员及致仕退斥人员、年六十五以上者、三百四十人宴于乾清宫前。命诸王、贝勒、贝子、公、及闲散宗室等授爵劝饮分颁食品如前礼御制七言律诗一首命与宴满汉大臣官员各作诗纪其盛名曰千叟宴诗。

    康熙似乎现在越来越珍惜和这群老臣子在一起的时光,千叟宴成了康熙六十一年开年里的最热闹的一场盛宴。康熙与昔日的老臣子一起把酒言欢,有时提起已经去世的人,便一同唏嘘。

    而宴会结束之后,康熙便彻底离开了紫禁城搬去了畅春园。

    而十四阿哥也就是大将军王刚过了年便被下诏回到了军中,准备接下来的战役。德妃对此颇为不满,不对,或许是从胤禛去祭天之后就不满了,只是胤禛对她躲着,康熙也对她视而不见。由得她自己一个人生着闷气。

    康熙在这一年里,似乎都没有再出过远门,最多也就是是在京郊转转。马佳咏筝一直陪在康熙身边,有一天晚上,康熙让李德全在门外守着。交给马佳咏筝一个金镶嵌玉双环,玉环上雕刻这缠枝纹,辅以金线,格外美丽精致。“丫头啊,这个你拿好。日后若是你与你四哥有什么万一,便将这个拿出来。”

    马佳咏筝听着便知道康熙也知道自己是没有多少日子了。但是面上却是打趣道“皇阿玛这就是要怎么折腾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四哥那样的男子便罢了,皇阿玛可还是放过我一个小女子好了。”

    康熙对着马佳咏筝永远是宠溺的“你这傻丫头,皇阿玛不过是要去找你皇额娘了。”

    “切,皇额娘才不想念皇阿玛呢,昨晚皇额娘还与儿臣说不想见到皇阿玛。”

    康熙听了这话似乎是来了兴趣的“哦?你皇额娘怎么说的?”

    马佳咏筝眼睛一转,笑嘻嘻的说“皇额娘啊,昨天晚上托梦给儿臣,说她等皇阿玛等烦了,不等了,生气了,叫皇阿玛别去找她了,留着好好照顾女儿。不然她不放心。所以啊,皇阿玛要好好照顾咏筝。皇额娘已经不要您了。”

    康熙听了大笑“你这丫头。”转而却又是叹了口气“是啊,朕让你皇额娘等了很久了。”

    马佳咏筝坐在康熙的脚边,靠在他的膝盖上。“阿玛,别离开女儿好不好。女儿还没有闹够。没了阿玛,女儿就没人宠着,没有后台,不能仗势欺人,不能骄奢蛮横了,女儿还不想长大,就想胡闹,想有阿玛照顾,天塌下来也有阿玛顶着,阿玛,好不好,额娘不会怪您的,再陪陪我吧。”马佳咏筝说着说着便哭了。

    康熙摸着马佳咏筝的脑袋。叹道“丫头啊,阿玛对不住你。也对不住你额娘。你要记着,阿玛只有去了,才能真的只是你的阿玛,不然便终究是一国之君。丫头,阿玛身不由己,也有无可奈何。”

    马佳咏筝点头“阿玛,女儿都知道。阿玛再陪陪女儿好不好,就十年,女儿不贪心,就十年好不好,阿玛我答应嫁人,您看着女儿出嫁,生子。您就像带弘历一样,也带带女儿的儿女好不好。”

    “傻丫头,这天下该是交给你四哥的时候了。”

    “阿玛。。。。。。女人以前只是戏言。女儿没有。。。。。。”马佳咏筝还没有说完,便被康熙打断。康熙叹了口气说“阿玛知道。阿玛更知道这个江山要交给谁才是最好。阿玛这些年太想图个好名声了,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魄力,国库虚空,百姓受苦,军事紧张。这些阿玛都知道。这些也只有你四哥可以完成了。”

    “可是阿玛,女儿都以为您或许更属意的是十四弟。”

    康熙慈爱的笑了笑“老十四啊,或许他当皇帝对所有人都好,但他不适合现在的江山,若是放在以前,或许会选择他吧。阿玛将他远调,一是让他远离,二是迷惑众人的眼睛,三也是想看看你四哥的耐心。”

    只是这些话,只有他们二人知道罢了,或许马佳咏筝也有私心,对于胤禛她已经帮的够多的了,她现在只想要对的起她的阿玛,那个从来没有对她半点不好的阿玛。康熙在她这里从来不是皇帝,只是一个慈爱的父亲。

    清圣祖起居录载: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庚寅。上因圣躬不豫。十五日南郊大祀。特命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恭代。皇四子胤禛以圣躬违和、恳求侍奉左右。上谕曰、郊祀上帝。朕躬不能亲往。特命尔恭代。斋戒大典、必须诚敬严恪。尔为朕虔诚展祀可也。皇四子胤禛遵上□日于斋所致斋。

    ○辛卯。皇四子胤禛三次遣护卫太监等、至畅春园、候请圣安。上传谕、朕体稍愈。

    ○壬辰。皇四子胤禛遣护卫太监等、至畅春园、候请圣安。上传谕、朕体稍愈。

    ○癸巳。皇四子胤禛遣护卫太监等、至畅春园、候请圣安。上传谕、朕体稍愈。

    ○甲午。丑刻。上疾大渐。命趣召皇四子胤禛于斋所。谕令速至。南郊祀典、著派公吴尔占恭代。寅刻。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祐、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礻我>、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胤禛闻召驰至。巳刻。趋进寝宫。上告以病势日臻之故。是日、皇四子胤禛三次进见问安。戌刻。上崩于寝宫。

    ○遗诏曰、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祐、非朕凉德之所致也。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孙百五十余人、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仅劳苦二字所能该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此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尽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似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