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不做极品-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啊,比做短工还挣得多一些。”前提当然是能卖出去。
  两人正在畅想这些小饼全都卖出去然后换回来一袋子铜钱,就听见院子外面传来一声“哞”的叫声。
  章树他们出去一看,就见一头黑色的公牛站在他家门口,头上的角还不是特别大,看着也就三岁左右的样子。大大的眼睛水润润的,一看就是听话的。
  章爷爷牵着牛先回来,章奶奶在后面和村里人说话,家里添了个这么大的家伙,别人羡慕着呢!这水头村除了村长家,还有那开客栈的林家,可不见别人家有牛了。
  “爷,今天真有人卖牛啊?多少钱一头啊?”章树在牛身上摸了摸,爱不释手的样子。
  “今天也是赶巧,有个贩子从外地赶了几头牛过来卖,这头牛现在两岁零九个月,正好是能干活的年纪。那个人一口价六两银子,我们问了会看牛的人,他说这牛骨架好,牙口也好,是个能干的,我和你奶一合计,就把它买下来了。”
  爷奶手上的钱给他下了聘,办了酒,估计就不怎么多了,现在又花了六两银子,就更少了。
  不过反正他还会赚钱,如果生意能好做的话,那么这头牛的钱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赚回来了,也就不愁这些了。
  而且,这头牛的到来确实给他带来好多便利,他还想着今天再去村长家借一借呢。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章树就把家里的牛喂了一顿,然后给它套上板车,和李木槿两个带着做好的小饼就去了。临行前他告诉奶奶,今天应该会晚点回来,先给老人心里留个底,省的一直记挂着。
  板车不比马车的车厢,寒风一点都挡不住,所以李木槿今天抱了一床破棉絮放在车上,冷了就裹着,也能挡点风。
  车上还有一个小炉子,还有一盆子炭,和一个煮汤的大瓦罐。这是章树临时想起的,因为他们家的小饼不是现炸的,吃起来有点冷,所以他准备给买了饼的客人送一碗热汤喝。车上还有一块木板和几条板凳,等会东西搬下来,把木板架在板车上,直接就能当桌子了。
  东西带的多,人就有点挤,好在两个人都不介意,亲亲密密的坐在一起反而更暖和些。
  牛车比走路要快多了,往常四十多里路只用了一个时辰便到了。他们出发的早,到了县城天也还早。
  大街上人声鼎沸,叫卖的,还价的,聊天的,逛街的到处都是人。章树之前两次都是中午来的,自然不知早上人这么多。
  把牛卸在林家客栈的后院里,给了冬冬几个包好的小饼。章树和李木槿一起推着板车出去了。
  市集上好点的位置都被人占了,章树他们找了好久才找到一个空地把板车推出去。
  旁边两家都是卖菜的,和他们卖熟食的倒是不搭架,所以也没人觉得不快。章树把板子架好,然后让李木槿看着摊子,自己去肉摊那里买了些碎骨头回来,又从隔壁买了一根大白萝卜,拿到清水河边一起洗了,装了满满一罐回来,然后点着炉子,开始炖汤。
  小饼放在篮子里,用一块布盖在上面省的见了灰,章树拿出一个盘子放了一个切开的小饼,至少得叫别人知道他们卖的是啥。
  他四处看了看,然后拿了一个大碗出去,到附近一个卖热豆花的那里,打了一碗豆花回来,里面放了老板自己调的酱汁,就着馍吃应该很不错。
  李木槿有些心疼,“一文钱还没卖出去呢,怎么又花出去这么些。”
  “没事的,吃饱了才能有力气干活不是?别心疼,今天绝对能把这些钱挣回来。”
  李木槿知道章树只是想让他能吃好点,于是压下心疼,和章树两个就着豆花吃了从家里带出来的馍。
  热汤还没煮好,就有人被小饼吸引过来了,虽然它不像昨天那么酥脆,香味也不是很大了,但这种油炸的味道还是很轻易就能闻到的。
  一个小孩子牵着他娘的手从边上路过,一下子就闻到了。
  “娘,好香啊!我要吃那个!”
  章树看着这孩子,脖子上带着银制的百家锁,家境应是挺好的,这第一笔生意应该能做出去。
  两人在板车前停了下来,孩子满脸兴奋,他娘倒是不太满意,“等会给你买热包子吃,这个凉。”
  “不嘛!这个香,我吃这个!”
  小孩子眼看就要哭起来,章树连忙用筷子夹了一块小饼给这个孩子,孩子接了就往嘴里塞,然后眼睛一亮,“还要!”
  他娘皱了皱眉头,倒不好说章树不应该给他。
  “这位夫人,如果不介意,您也可以尝一尝。”章树又夹了一块给孩子他娘。
  孩子他娘吃了,倒也明白为什么孩子那么喜欢了,小孩子就像小老鼠,鼻子尽往香的东西去。
  “多少钱一块?”
  “一文钱一块。”果然,章树提出价钱,这人眉头也没皱,就说,“给我包两块吧。”
  章树用油纸包了两块,然后说道,“夫人如果怕冷着孩子,回家还可以再过一下油,到时候更好吃,也可以蒸着吃,味道都是一样的。”
  那夫人点了点头,心里倒舒服多了,她牵着孩子边走边教训,“现在东西给你买了,不准再要东西了听见没,再要回去让你爹揍你……”
  章树对着李木槿比了比手中的两文钱,得意地说,“看吧,豆花的钱就回来了。”
  李木槿拿过他手里的钱放进背着的布袋里,“知道了,你厉害行了吧。”
  章树笑了笑,然后又想起了什么,严肃道,“槿儿,以后咱生了孩子你可不能拿我吓唬他,他要是犯了错,你来打,我下不了手。”
  李木槿斜着眼睛看他,敢情他就能专做恶人了?

    
第48章 换个买卖做
  炉子上的汤煮好时; 一阵阵迷人的肉香从大瓦罐里冒出来,在这冬天的早晨,更是让人心动。
  他们县一般早上都习惯吃咸口; 平常老百姓就在家里煮点粥就咸菜吃; 有钱点的就上街吃个面条或馄饨; 再要么就吃点包子就豆花; 也变不出什么花样来。
  大家都觉得; 早上吃清淡点好,大鱼大肉的早上肯定吃不惯。但是章树他们家煮的瓦罐汤,闻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有人路过这里,就问了,“小哥; 你们家的汤水是怎么卖的?多少文钱一碗?”要是合适,大早上的喝碗汤也行; 自己再买几个包子; 也是一顿饭。
  “这位大哥,我们家的汤不要钱,如果买了我们家的饼子; 就送一碗汤,您可以坐这吃。”章树掀开篮子上的布; 让他看了一眼这秋薯饼。
  “那饼子卖多少钱一个?”
  “一文钱一个。”
  “那你给我来一文钱,再倒上一碗汤。”他主要是想喝碗肉汤; 饼子只是附带的。但当他吃到了饼子; 一口咬下去酥酥脆脆的; 吃进嘴里咸香可口,再喝上一口汤,味道真是好极了。
  “饼子再给我夹两个,汤也再来一碗。”
  “好嘞!”李木槿利索的帮他拿好东西送了上去。客人就是活招牌,有人尝试比你说一百句都有用,于是路过的其他人就有你两个,我三个的在这吃了起来,有那不愿意在这吃的,就买了饼子包着回家吃,毕竟是个新鲜玩意,还不知道下回有没有。而且这小夫夫还肯让他们先尝一尝,也不怕买回家不好吃。
  这个饼子本来就香脆,配着萝卜骨头汤,吃起来就更加美味了。占了新鲜玩意的便宜,一个上午,他们就把这些饼子卖的差不多了。
  还剩下两三个,章树就包了拿给左右两边摆摊的人吃了,他这里客人多,把他们的位置占去了不少,难得两边都没说什么。
  东西卖完了,他们就收摊回家了,东西归置好,又去林家客栈牵了牛,回到家时,已经是下午了。
  两人一人吃了两大碗章奶奶做的饭,然后李木槿解下布袋,开始数今天赚到的铜板。
  一百二十个小饼,切了三个出去给人尝,包了四个给林冬冬,最后剩下的三个给了隔壁买菜的,也就是说,他们一共卖出去一百一十个。
  章树买豆花花了两文,一堆碎肉骨头用了七文,一根两斤重的大萝卜花了一文,一共花了十文。
  也就是说,他们这次出去赚了一百文,去掉成本五十三文,赚了四十七文钱。
  李木槿还挺满意的,毕竟他一天是赚不到这么多的。但是章树却不太满意,要是干别的,他一个人也是要赚这么多的,这次还带着槿儿一起,反而还少了,那何苦两个人都这么累呢?
  他得再想个法子。最好成本能低一些,东西又新鲜一点的,这样子才能赚钱。最好也不用天天往城里钻,他家牛犊子还小,要是天天走上七八十里山路,那肯定是不能长肉的。
  他的想法一说出来,李木槿就笑了,“阿树,你可真敢想,要是钱那么容易赚的话,人人家里都有金山银山了。反正我要是一天能赚上四五十文就很好了。”要是每天都能赚这些,一个月也能赚个一两多了。
  “你看着吧,别人不敢想我却是敢想的,等今天就让你瞧一瞧。”章树在李木槿面前放下了大话。少说他也活了两辈子,哪些东西赚钱,他还是知道一些的。
  “那你就让我瞧好了。”李木槿随意地鼓励了他一声,然后又问道,“家里秋薯没有了,咱这生意真不做了?要做的话我去别人家买点回来。”
  “不用了,这活不做了,”章树先是摆摆手,然后脑子里突然闪过什么,“买买买,再去买点回来,我想到了个新鲜玩意。”
  他们县里要说赚钱的地方,那任何地方都比不上城外的那条大河。从这条大河可以入海,到达南海郡的时间比以往翻山越岭要少了很多很多天,而且沿途还安全,朝廷的水军很重视这条水路,基本上是不用怕有水匪海贼这样的货色的。
  所以其他地方经商的人,总是会先乘船来他们这边,再转大船去南海郡那边做生意,中途总要在他们这里吃点东西的。而且河道上干活的工人也多,有帮人扛包的,还有河底清淤的,也有自己摇了小船去靠海的地方打鱼的。
  这些人几乎一干就是一天,虽说辛苦,但赚的也多些,他们常年累月的都在外面干,一般短工要想去分一杯羹,那是要挨排头的。
  当然,这些人也不是谁都不欢迎的,起码对于卖吃食的人,他们是希望越多越好的。
  章树这回想到的一种吃食,就是用土豆榨浆,然后荡浆成粉,再加点白矾进去用滚热的水搅拌成团,然后再用漏勺做成粉条状。这是从雁北那边传过来的吃法,但由于交通不便利,传过来起码还要个五六年的时间。
  下一把粉条,加上两棵青菜,再拌上一勺花生辣子,那味道香的,能馋死个人!而且对于河道上的人来说,一天到晚都在水边,身体里水汽无法驱散,夜里关节总是疼痛难忍,要是吃上这么一碗热乎乎,辣乎乎的东西发发汗,夜里也能睡好一些。
  章树越想越兴奋,恨不得现在就做好端去卖,李木槿则诡异地看着他,一会说要买,一会又说不买,到底买不买啊?而且这表情也太奇怪了,到底是想到了什么?
  “阿树,到底买不买啊?”李木槿走到他面前,弯着腰凑近了问。
  章树回过神,捧着李木槿的脸在他脸上飞快地亲了一口,“买买买,多多的买,我们怕是要发了!”
  李木槿默默地想,怕是要疯了。他挣开章树的手,把桌上的钱一扫,又扫进他那个小袋里,转身出门去买秋薯了。
  章树仍然留在原地幻想自己一夜暴富之后的事情,等他发现李木槿已经出去了,才忙不迭地跟出去,那么重的东西,可不能让他家小槿儿自己背回来。
  章树刚奔到门口,就见他家槿儿正站在来旺家门口和来旺夫郎说话。
  看见章树出来后,李木槿就对何越说,“越哥,不用了,让阿树进去搬就可以了。”
  他又转头对章树说,“越哥家有三筐秋薯,我都买来了,你去搬出来,记得待会把筐子还给越哥。我再上别人家看看去。”
  李木槿对于一定要买的东西还是很干脆的,这样一筐秋薯,不论个头大小,通通七文钱一筐。要知道,秋薯不比春薯个头大,这样一筐挑挑拣拣出来,最多能卖三五斤,就这人家还嫌个头小,不好吃。
  除非是家里特别穷,把它当饭吃的人家,否则一般人都是平时做饭的时候扔两个进灶膛香香嘴,要么就是放在饭上蒸两个蘸酱吃,谁家也不舍得用大肉来煮它。
  李木槿用七文钱买一筐子,卖的人还是多的,谁也不可能为了这点秋薯跑集市上去,吃又不好吃,当然是卖掉买点别的东西好了。
  在外面随便走了一圈,李木槿就买了六筐回来,钱又花了四十多文,差不多一天赚的都没了。
  章奶奶看着这些个秋薯一筐一筐的搬回来,心里那个愁啊,难不成要拿秋薯当饭吃了?就算是做小饼卖,碾完这么多那胳膊还抬得起来吗?

    
第49章 酸辣粉条
  一会章树和李木槿回来; 就看见他奶奶正一边搓洗秋薯,一边念叨着什么。
  “奶,您老一个人嘀嘀咕咕什么呢?”
  “没什么; 就是算计一下家里还有多少柴火; 要把这些都煮了可费柴了。”
  “奶; 您别担心; 这回这个用不着多少柴火。您先别洗了; 我去提点热水掺一掺,省的冻手。”
  “不用!井里提上来的水还冒着热乎气呢,那用得着掺热水。你和槿儿累了一上午了,先去休息吧,这些东西我一个人就能洗了。”
  章树和李木槿自然不能看着章奶奶一个人把这些东西都洗掉; 李木槿蹲下去,拿过一个秋薯就开始搓洗; 章树进去端了两条小板凳出来; 一条塞李木槿屁股底下,一条自己坐。
  章奶奶看着两人,抿着嘴巴笑了起来; 他们阿树是个能体贴人的,这个不是说给你多少钱能看出来的; 得从一些平常的小事着眼,这些细微处都能时刻想到你的才是好汉子呢!
  六筐秋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搓洗好的; 直到章爷爷从村里回来; 他们的秋薯都还没洗好。
  “爷; 您干嘛去了?”一个下午都不在。
  “今年的徭役下来了,村长喊我们几个老的去商量呢。”
  每年除了必交的人丁税,田亩税等税收之外,还要服徭役。徭役在朝廷百废俱兴之时,基本上每月都有一次,内容一般是修建河堤,挖山铺路或者建一些官府负责的房屋之类的。这几年也没那么多活干了,未免劳民伤财,这个徭役规定下来,一年两次就行了。
  而且这两次不是同一批人,也就是说,要么你夏天服役,那么冬天就不用去了。百姓们还要种田糊口,所以徭役的时间一般都是放在农闲时候,毕竟田地才是朝廷根本。
  夏天那一批没有轮到章家人,冬天这一批就逃不了了。其实现在的朝廷对百姓们还是挺宽和的,朝廷规定,凡家里有男丁的,必须出一人服役,但是五十五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可以不在这个行列中。
  在章树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去世了,家里一老一小,自然就不用服役了。
  “今年的徭役是干什么呢?”
  “让大家去河道修堤呢,一共十天。说是这两年雨水比较多,怕河水涨的太快,所以得把河堤再修高一些,这也是好事啊。”
  “那今年的徭役还能用钱赎吗?”
  “能啊,一个人二两银子呢。”二两银子赎十天,算起来差不多一百五十文钱赎一天。朝廷把钱定的这么高,意思就是不希望人人都用钱来赎掉徭役,不然还有谁干活呢?
  普通老百姓好些天才能赚到赎一天的钱,自然也不会为了这区区十天花费二两银子。
  但是章树是必须花的,因为他正准备做个生意,而这个生意少了他不行,要是白白耽误这十天,那么对他的计划绝对是有影响的。
  秋薯在章爷爷的加入下,终于在天黑之前洗好了,一家人弯了这么久的腰,差点都直不起来。
  晚饭自然也是凑合着吃的,洗漱过后,躺上柔软的床铺那一刻,所有人都舒服的叹了口气。
  章树搂着李木槿,悄声说着私房话,“如果这个生意能干好的话,我们得请上几个帮忙的人,不能让你和爷奶他们这么累。”
  “我累点是不怕的,年纪轻轻怕苦怕累,老了还能有福享?但是爷爷奶奶确实不能这么累,我看他们二老的腰怕是受不了。”
  “嗯,就看这个能不能成了。”
  ……
  秋薯得先切块,然后再放进磨里磨成糊糊,李木槿拿了一个大木盆,然后里面放上一块不大的砧板,把秋薯放几个进去,直接两把刀一起开剁。
  切出来的块大点小点都没关系,反正还要拿出去磨。
  石磨家里到是有,就是好久没有拿出来用了。章奶奶手脚麻利的倒上几瓢水一顿擦洗,很快这石磨就干干净净了。她把切出来的块拿桶装了,一点一点的放进石磨里。
  章爷爷则赶着家里的牛一圈一圈的拉着磨,其实这拉磨还是毛驴好使,不过他们这里不产毛驴,还是前年有人用船运了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