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谨言-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光出力气不给好处,怎么可能?
    放下电话,宋舟摇摇头,也笑了。说到底,最不吃亏的,还是那个楼大光头!
    除了楼逍和李谨言,出访人员中,还包括作为联合政府代表的宋武,军方代表的马少帅和龙少帅。
    随行的护卫人员,几乎清一色威武兵哥,彪悍…猛…男。北六省情报局的许二姐,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衬衫长裤,束起的马尾,丰润的红唇,像是一朵绚烂绽放的玫瑰。
    访问团中不少人都是第一次看到许二姐,见李谨言大大方方将她带在身边,楼少帅也没什么表示,就算有所猜测,也不会述之于口,反倒马少帅来找了李谨言一次,话出口,李谨言愣住了。
    “提亲?”
    “我堂弟。”马少帅往椅子上一坐,摘下帽子,宽肩长腿,姿态随意。
    “正式提?”
    “要是能成,等回国,我叔叔和婶子亲自出面,我就是探探口风。”马少帅笑得爽朗,俊眉朗目,下到八岁,上到八十,绝对的秒杀,“那小子前年去北六省的时候见着了,想得觉都睡不着。嘿!”
    “二姐的身份……”
    “咱们马家不忌讳这个。”马少帅一摆手,“只要楼家不介意就行。”
    李谨言没马上点头,“我还得问问二姐的意思。”
    “成。”
    马少帅离开后,李谨言坐在房间里,半天想不明白,马家到底是单纯的“提亲”,还是另有所想?
    按照常理来说,再不计较,也不会一点不在意吧?
    毕竟,许二姐的身份可是摆在那里。
    思来想去,还是没有头绪,干脆不想了,把事情直接告诉楼少帅。
    楼少帅的反应很平淡,“你看着办。”
    他看着办?
    “三马的夫人都有来历,”楼少帅靠在床边,顺手把李谨言拉到怀里,“他们的确是不忌讳这个。而且……”
    “而且?”
    “没什么。”
    李谨言没有再出声,向后一靠,打算明天问一问许二姐的意思。
    另一个房间中,龙少帅放下手里的牌,看向大咧咧推门进来的马少帅,无语半晌,“马兄,能敲门吗?”
    “忘了。”
    “……”
    “一个人玩没意思,走,叫上楼长风宋破军,咱们开一局。”
    “……”
    “怎么?”
    “没什么。”
    龙少帅叹了口气,依照他的性格,怎么就和姓马的有了交情,这事,至今想不通。

    第二百七十八章 番外四 

    “嫁人?”
    许二姐的表情闪过一丝诧异;让她进马家,是马家有不妥?
    “是言少的计划吗?”
    “啊?”李谨言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许二姐在问什么,连忙摇头,“不是;是马家人提起的。”
    “这样?”许二姐并未考虑多久;摇头道:“言少,我没想过嫁人。何况,您说的那人也不合适。”
    “因为身份?”
    “只是一方面。”许二姐将一缕黑发拨到耳后;一举一动,仿佛都带着成…熟…诱…人的风韵;“要是我没记错,那位马少爷不到十八。您觉得;合适吗?”
    李谨言沉默了。
    好像,的确是不太合适。
    “言少,不如让我去美国吧。”许二姐话锋一转,“师傅和我提过这事。明面上的,私底下的,都要照看到。师傅年纪大了,二虎他们怎么样您也知道,我去最合适。”
    “二姐,你真想好了?”
    “言少,”许二姐笑了,“我早些年遭过罪,也犯过错。当初被关在牢里,没想着能有今天。其他的话我说不好,但有一点,我这条命是您的。您怎么说,我怎么做。”
    “我再想想。”
    两人的谈话到此为止。
    思来想去,李谨言还是找了个机会回绝了马家。至于后来某位马少帅为追妻远渡重洋,跑去山姆大叔的地盘,鞍前马后,鞠躬尽瘁,就不是李谨言能预料到的了。
    马少帅的“诚心”和“毅力”是否能打动许二姐……时间,才是最好的证明。
    通过这件事,李谨言也明白了,马家人全都是属狼的,瞅准了,轻易不会放手。
    1924年8月,楼逍一行抵达柏林。
    德国魏玛政府总理威廉马克思和军方代表出面迎接。总统艾伯特因健康原因,很长时间没有公开露面,另一位重量级人物的出现,弥补了这个缺憾,年逾古稀的兴登堡元帅,身着德意志传统元帅礼服,出现在了欢迎仪式上。
    他的出现,也预示着来年的总统大选不再有任何悬念。
    艾伯特不可能连任,鲁登道夫因为啤酒馆…政…变…离开德国,没有人是兴登堡的对手。
    在华夏代表团进入柏林之前,第一批援助物资已提前抵达,并由华夏驻柏林领事馆和魏玛政府共同发放。
    面粉,罐头,香肠,被视为奢侈品的糖果,香烟和巧克力,还有大桶的啤酒,八月的柏林街头,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除了失业的工人和流浪者,还有不少因为裁军而是去生计的军人。
    运往其他城市的援助物资也分批装上火车,虽然每个人能领到的份额有限,但在充满灰暗的日子里,一块面包,一盒罐头,一颗糖果,都弥足珍贵。
    天生的刻板严肃,注定德国人无法如法国人一样…奔…放…热情,可是这一次,当带有华夏标志的敞篷车驶入柏林,四周响起的欢呼声,让所有的随行人员都吓了一跳。
    街道两旁站满了手持德国和华夏国旗的人,楼逍站在敞篷车中,挺拔,冷峻,抿紧的嘴唇,形于外的刚硬,很多德国人甚至认为,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华夏将军,更像一个不折不扣的普鲁士军人。
    坐在同一辆车里的李谨言感到十分不自在,有身边这个高亮生物在,不可避免,很多目光也会落在他的身上。
    想起此行重任,李谨言打起精神,尽量笑得自然些,向车外挥手。
    其他三名少帅出现后,大部分注意力被转移,李谨言暗地松了口气。
    当面对德国总理和元帅时,好不容易放松下来的神经,再一次绷紧。
    一只大手不着痕迹的拍了拍他的背,李谨言微侧目光,楼少帅正同德国政府代表互道问候。
    外交辞令总是显得枯燥乏味,却与德国人相当契合。
    “欢迎您的到来。”
    比起德国总理,楼少帅同兴登堡元帅更“谈得来”。一样军人出身,更有共同话题。
    欢迎宴会上,楼少帅见到了现任德国总统艾伯特,他的健康状况的确很糟糕,只是短暂露面,便让他看起来更加虚弱。
    楼逍一行访问德国期间,艾伯特总统很少再露面,好在这并不妨碍接下来的磋商和谈判。
    对于华德此次合作,英法等国家同样重视。
    获悉华夏将向德国提供贷款并开展多方面的商业合作,英国和美国都坐不住了。尤其是美国,提出道威斯计划,归根结底,是为外国资本,尤其是美国资本进入德国铺路。同时,也是美国插手欧洲事务,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对外实行孤立主义,不参加国联,不代表美国对“世界老大”的位置没有兴趣。
    道威斯报告提出后,德国议会经过商讨,倾向于接受该计划,但战胜国成员尤其是法国,始终对报告内容存在异议,拖慢了计划执行的脚步。
    华夏突然派出代表团访德,并与德国商定了合作计划,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完全属于中途截胡。
    有道威斯报告为前提,华夏提供的无偿援助,低息贷款,有偿引进人才,进一步扩大合办工厂规模等,对德国人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华夏不要德国的战争赔偿,间接增加了德国人的好感,之前用面包还借款的行为,也被视为可以接受。
    兴登堡元帅对楼逍本人的赏识,使谈判进行得更加顺利。即便是监狱中的希特勒,也听到了不少有关华夏的消息。这让未来的帝国元首更进一步认为,德意志与华夏,是可以达成深厚友谊的。
    八月十日,道威斯计划正式通过之前,华夏先一步同德国签订了《柏林协定》。
    这份协定直接促成了华夏资本大量涌入德国,也为华夏影响欧洲事务打响前哨战。
    后世一直有学者认为,德国有能力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华夏必须负责!尽管华夏在战争中途对德国宣战,但德国的经济恢复,军队发展,武器装备,都不缺少华夏的影子。
    “邪恶的轴心,不只有柏林和罗马!”
    不过,这样的观点一直无法占据主流。红口白牙,说话要讲究证据!有了证据,也要有实力为依仗,否则谁理你?
    就像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说过的,没有宣传的政权,是不成功的,而没有政权的宣传,更是毫无意义。
    拳头大,声音才能响,底气才够足!
    在英法各国都欠了一…屁…股…债,美国经济长期衰落无法恢复,苏俄白俄国彼此斗鸡眼时,还有谁能阻挡华夏前进的步伐?
    答案,根本不需要费力去猜。
    本次德国之行,李谨言算是满载而归。
    站在轮船的甲板上,李三少很想“文艺”一下,想了半天,也只冒出两句:“蓝天啊白云,大海啊波浪。”
    正绞尽脑汁,背后贴上一片温热,有力的臂膀将他圈在其中,李谨言干脆不想了,向身后一靠,仰起头,“少帅,帮忙补两句?”
    楼逍没说话,单手托起李谨言的下巴,将他唇边的笑意含进了口中。
    房间中,摆开的牌局,再次三缺一。
    马少帅单臂搭在椅背上,“有媳妇了不起?等老子回去,娶他个八…九…十房!”
    宋武好悬才没笑出声。
    龙少帅再次摇头,误交匪类,悔之晚矣。

    第二百七十九章 番外五

    公历1926年1月21日,苏俄缔造者,苏维埃第一任主席弗拉基米尔因病与世长辞。
    这一天,比历史上足足推迟了两年,也让苏俄的历史轨迹进一步偏离了原有的方向。他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引进外资和促使俄国资本回流政策,都取得相当效果。到1925年底,俄国的农业和工业已经部分恢复到战前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华夏资本的大量流入,苏俄的轻工业比重工业发展更为迅速。勘探开采出的煤和石油等矿藏,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源源不断的运往华夏。
    以斯大林为首的党…政委员曾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轻工业并非首要,应大力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工。矿产资源也要严格限制出口。但弗拉基米尔却坚持,在“实现荣耀”之前,应该先为人民的温饱考虑。
    基洛夫坚定的支持弗拉基米尔,站在他一边的布哈林等人同斯大林一派展开争执,托洛茨基与斯大林的联盟裂痕加深,国内经济的恢复,民生的好转,使他无法认同斯大林的许多主张。
    沙皇时代的教训还不够吗?
    让人民吃饱穿暖,比什么都重要。
    斯大林独木难支,最终只能妥协。
    李谨言旗下的工厂,在苏俄和白俄的投资开始收到回报,华夏同“两国”领导层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部分东欧国家也日渐倾向于华夏。
    闻听弗拉基米尔去世的消息,华夏政府发去唁电,同时派代表前往莫斯科参加葬礼。
    1月22日,基洛夫,托洛茨基,斯大林等中央委员前往哥尔克村致哀。隔日下午,弗拉基米尔的遗体被运往莫斯科。
    1月27日,苏维埃领导人,苏俄各界代表以及莫斯科市民,冒着大雪和寒风,向弗拉基米尔遗体告别。
    装有灵柩的马车驶过莫斯科,街道两旁站满了身着黑衣的人群。
    马蹄的哒哒声打破了沉默,哭泣声响起,许多人无法抑制悲伤的情绪,几乎要冲破士兵搭起的人墙,无论弗拉基米尔曾犯过什么样的错误,但在他逝世的前几年,击退了白俄的进攻,一力主张的新经济政策,接受基洛夫建议提高工人待遇,减免各项税收,缩减契卡“权力”,这一系列行为,实实在在的让国人得到了好处。
    弗拉基米尔的声望,再次达到了最高点。
    葬礼十分隆重,除了华夏,白俄也派遣代表出席了葬礼,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在葬礼过后,白俄代表说出了此行最主要的目的,要求苏俄交还沙皇尼古拉二世夫妇和几位公主的遗体。
    新任苏维埃主席基洛夫经过慎重考虑,答应了对方的要求。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应该答应白俄的要求,但在大部分委员都投了赞成票的情况下,反对的声音无足轻重。
    随着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拉皇后,以及三位公主的遗体被从掩埋地找到,装上灵柩运往鄂木斯克大教堂,苏俄与白俄日趋紧张的关系出现了缓和,后世对此有一个相当形象的称呼,破冰。
    事情的整个过程中,华夏驻苏俄外交代表发挥出不小的作用,同时,不久前晋升元帅的喀山也给了基洛夫相当重要的建议。
    作为苏俄最年轻的元帅,基洛夫最亲密的战友,喀山将众多的苏俄名将,如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布琼尼,甚至是铁木辛格都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只要基洛夫能够屹立不摇,凭借喀山苏俄战斗英雄的称号和在军中的声望,面前的路将会是一片坦途。
    米尔夏仍是基洛夫的秘书,她已经同潜入莫斯科的谢沙兄妹取得了联系。在传递情报过程中,为了不引起怀疑,她的行动比任何时候都小心翼翼。
    这个美丽的鞑靼姑娘,不再是青涩的花苞,已然绽放出了最美丽的颜色。
    很多人向她求婚,但她心中早已进驻一个高大的身影,为了他,她愿意等。
    从她的少女时代,从西伯利亚的茫茫原野,哪怕到了白发苍苍,她仍愿意为了这个男人等待。
    葬礼结束后,华夏代表启程回国,也带回了一份相当可观的工业合作计划。
    李谨言接到消息时,正准备出门。今天是李谨铭的长子满月,他接到了请柬。
    “我知道了。”向送来电报的刘副官点点头,“等少帅回来,请他过目。”
    车子离开大帅府,穿过长宁街,十多年过去,街道两旁的建筑和景物变化并不太大,或许是为了保留关北城的“原汁原味”,即便城中的其他街巷开始拓宽,建筑陆续翻新,长宁街的一切仍保留原貌。
    街旁店铺里的老板常说,当年少帅迎娶夫人,马队就是从这经过。
    “等我孙子大了,就指给他看,少帅的马队打门前过,那个威风!”
    饭庄里的伙计还会接上一句,“如今廖氏的当家,当年还吃过咱们的蒸饺,在报纸上都说关北的蒸饺馅大,实在!您老要么来一笼尝尝?”
    “瞧见没?属猴的!这就做上生意了。”
    一番话,引来一阵笑声。
    李谨言从车窗向外望,嘴角缓缓勾起,慢慢溢成了一抹笑。
    历史上的1926年在记忆中渐渐模糊,眼前这一切,对他来说才是真实。
    李府大门前停了不少车辆,有李庆云生意上的朋友,也有早些年的故交,还有冲着李谨言的关系上门道贺的。
    管家在门前迎客,见着大帅府的车子开来,立刻让人去通知李三老爷,等到车子停下,司机拉开车门,李庆云和李谨铭早亲自迎了出来。
    人逢喜事精神爽,每每入冬便终日与药为伍的李谨铭,看起来精神不错。
    “三叔,二哥,恭喜。”李谨言笑着说道:“我来见见侄子。”
    三夫人和陈家姑娘听到李谨言来了,脸上都多了几分喜意。几年没回关北的李锦画,也带着儿子回来道喜。赵家如今不再只做皮毛生意,又开了工厂,借着便利,生产出的衣服鞋子,大多销往了白俄和苏俄。
    正如李锦画之前说的那样,她能把日子过好。
    孩子日渐长大,时常会问爹在哪里,李锦画给他的回答永远只有一个,因病去世。
    再问赵亢风是什么样的,李锦画的笑会渐渐变得朦胧,“你爹是个商人,生意做得很大,对娘也很好。当初娘跟着你爹过草原,还说要带娘去打猎……”
    人已逝去多年,好的不好的都渐渐淡去,留在记忆最深处的,只剩下那个爽朗笑着的男人,和那句并未实现的话。
    “夫人,等回了察哈尔,我带你去草原上打猎,猎到草原狼给你做一条狼皮褥子垫脚。”
    这样,也好。
    李锦画笑了,看到走进来的李谨言,站起身,温婉的叫了一声:“三哥。”
    李府长孙的满月宴,热闹,喜庆。
    李谨言并没停留太久,看着被奶娘抱在怀里的侄子,虽然喜欢,却远不如当初见着襁褓中的小豹子亲近。
    孩子的大名还没起好,只是宝儿,宝儿的叫着。李庆云说是请李谨言起名,不管是认真还是玩笑,李谨言都笑着推了。
    走出李府大门,李谨言没有再回头,只想让车子再开得快一些。
    他想见楼逍,从没像现在这么想……

    第二百八十章 番外六

    车子回到大帅府,司机打开车门,李谨言下车,站定,抬起头,二楼书房的灯光亮着。
    听到敲门声,楼逍想到是李谨言,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一向镇定自若的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