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快穿之替你妹的身-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怀瑾觉得自己永远都无法适应这种随时随地都能发|情并且一发就停不下来的属性,不过他现在说话的劲儿都快没了,也就只能斜斜地瞪老流氓一眼,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愤怒。
易修毫(引)不(以)在(为)意(傲),霸气地揽过媳妇儿又猛亲一阵,不由感叹日子要是能一直这样过,那简直是快活似神仙。
不过这样的日子他暂时是过不上了,苏怀瑾缓了缓力气,一脚踹到他膝窝里:“给我把这儿打扫干净,我有正事儿跟你说。”
嗯……说正事儿说成现在这样,好像也不是第一次了呢。
太子殿下认命地站起来,任劳任怨地把他俩折腾过的混乱现场整理回原来的样子,将那些文书各自归位,连地板都擦了一遍。
“你听我说,”苏怀瑾悠闲地坐在一边的太师椅里,挑挑捡捡地吃着对方带来糕点,沉声道,“前段时间,我试着联络了一下莫行歌的旧部——不错,大多可用,他们对莫行歌的个人崇拜十分之深,魏帝忌惮他真的是没有道理的,只要他振臂一挥,至少八成以上的魏国军队能转身与他一起打向皇宫。”
易修微微一笑:“当然,莫行歌这个人,实在是很难评价,但唯有一点——他确确实实令人钦佩仰慕,有一种十分值得信任的魔力。”
苏怀瑾叹了口气:“自古天妒英才啊。”
易修知道他是想到了宿主坎坷多舛的命运——其实不要说苏怀瑾,每次想到莫行歌的遭遇,连他自己都感觉心里沉甸甸的,他明明是那样一个骄傲又优秀的人,却一次又一次被命运玩|弄,推进可怕的深渊。
他从没做错什么,却遭受了太过严厉的惩罚。
不知道为什么,想到这里,他总感觉心底有一种和普通地见到人才受苦完全不同的酸疼,就好像,他真的是自己十分重要的人……
但怎么可能呢,他之前可从没见过这个人,即使是原本的易修所残留的情感,对他来说也万不该如此鲜明啊。
他可才刚信誓旦旦地跟凤洲保证过他们是互不相关的两个个体呢。
易修甩甩头,把那种莫名其妙的感情从自己的头脑中甩出去,专注地继续听苏怀瑾说话。
“今年你带兵出征,我打算让你有来无回。”苏怀瑾露出一个狡黠的微笑,“太子殿下,你大难临头了。”
“我早就大难临头,无药可救了,”易修无奈地笑笑,找了个脸盆洗洗手,把脑袋搭到他肩膀上来回蹭蹭,“你要是再不好好对我,我就要伤心而死了。”
“行了别贫了,”苏怀瑾实在受不了他这种肉麻劲儿,抬手把那颗大头推开,掩饰般地在营帐里来回踱着步子,“不过,吴军中那些士兵,咱们得想个办法,让大多数人都能平安归来才好。”
易修面色也凝重起来:“战争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场无端被卷入的灾难,站在每一个上阵冲杀的士兵的立场上,你很难判断谁对谁错。”
“没错,”苏怀瑾摇了摇头,“如今乱世,百姓们的家国概念远不像和平年代那样强烈,再说魏吴本也就都是属国,归根结底,他们还都曾是大梁的子民。”
“那你……现在有想法吗?”
“有啊,”苏怀瑾得意地笑了出来,“只是恐怕要委屈太子殿下了。”
“不委屈,”易修的眼睛闪闪发亮,“你只需要告诉我怎么做,哪怕只是为了早些结束征战,我也会全力配合你的。”
关乎于天下命运的重大决定就这样“草率”地在一个简陋的军帐中完成了,当世两位最负盛名的将领简直把军国大事当成了儿戏,言谈之间大有想怎么□□就怎么□□的意思。
不过他们也确实有这样的资本——当两个加起来几乎握有天下八成数量、十成质量军队的人想要密谋什么的时候,他们甚至都不需要有脑子作为辅助材料。
还真从来没有一个“间谍”能做到苏怀瑾的这个份儿上,敌方的主帅手把手地请他参阅本方军事地图,甚至听从他的意思来制定战术方案,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再不能让事情完全按照自己想的方向进行,那他也就不用再混了。
只是为了不被吴王找麻烦,两人后来的见面都尽量挑在了不引人注目的私密处进行,可怜太子殿下在自己国家的都城里却像是做贼一样,颇有一种偷情的错觉。
好吧……也许不是错觉,毕竟确实是情人见面,每次也确实会在“正事”之间穿插一些羞羞的事情。
就这么一直过了两个月,待到夏末秋初,地里的南瓜变成一片喜人的黄灿灿之后,魏吴两国之间的最后一场战争,终于要打响了。
第103章 谁与逐鹿天下(25)
这一年; 对很多生活在当下的人来说; 是他们记忆中永远都无法磨灭的一年。
即使是对于后世的史学家; 他们也很难从语焉不详的史料记载中提取出任何有用的内容,战争是如何打成那个样子的,成为了千年悬而未解的谜题。
当然啦,谁都不可能想到,这只是一对小情侣联手演给天下看的一出戏而已。
他们能看到的; 只是一场如同被上天开了挂一般的快节奏较量。
本来,魏国军神莫行歌辞世,两国之间的形势几乎已经明朗起来——吴国国力日益强盛; 本就站着优势,之前若不是莫行歌苦苦支撑; 恐怕魏国早该被蚕食殆尽了。
可谁都没想到; 最后十拿九稳的那一场仗,最后却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变故。
先是吴国太子易修带兵行到半路; 忽然听到前方风雷阵阵; 天边一道红光倏然闪过,随即一块巨大的石头凭空从天而降; 在他们前行的路上砸出一个硕大的坑洞。
在那种许多事情都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年代,这对于一个出征的将领来说,可以说是极大的不祥之兆了。
易修的脸色当时就变了,这块石头造成的坑洞横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 正将前路堵了个彻底; 要说以他军队的能力; 把坑添起来前进也无需多久,但现在后面的士兵已经被刚才的异像惊得人心惶惶,显然是不适合再赶路了。
他们的行程于是生生被耽搁了两天,太子殿下为平定流言鼓舞军心忙得焦头烂额,即便如此,再次开拔的大军也难免显得有点儿战战兢兢的。
糟糕的是,这样的事儿发生还不止一两次,易修一路带队走到前线,就没有一天是能消停的。
到了地方,事情就往另一个更诡异的方向滑去了。
那个传说中已经死了半年、追封墓冢盛大葬礼一应俱全的信王莫行歌,他居然又复活了!
开始的时候,易修还能勉强告诉自己的士兵这都是对面苟延残喘下想出来的阴谋——本来嘛,莫行歌从一开始就以面具示人,不说吴国这边,就连魏军中都几乎没一个人知道他的长相,谁又知道现在这个是真的假的?
再说人死又怎么能复生呢?多半是魏军无奈之下使出的诡计罢了。
可很快不幸的太子殿下就又被啪啪打脸了,他所带的是吴国最精锐的军队,大多士兵都身经百战——这就意味着最近几年以来,他们一直在太子麾下在魏吴边境跟信王死磕。
每一位成名的将领无疑都是有自己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的,比如易修就喜欢兵行险招、出其不意,而他的老对手莫行歌,中正平和又屡出奇谋的行军风格同样被天下人津津乐道。
两军照面儿打了一场仗,大家就都认出来了。
实在是已经被这种憋闷得人想哭的作战方式打多了,士兵们昏头涨脑地打一场下来咂摸一下味儿,哎呦这感觉真是该死的熟悉啊。
那种时代,鬼神之事本就很容易让人产生心理上的恐惧,一路走来又着实遇到了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灵异事件,现在竟然连已经死了的人都能复生了,五吴军可怜的士兵们表示人生观价值观都受到了挑战,濒临崩溃。
然而莫行歌显然是不会怜惜他们的,涅槃归来的他简直达到了神乎其神的状态——若说原先的莫行歌跟易修一样,都是人间的名将,那么现在,他几乎已经变成了能卜会算的仙人。
吴军的任何行动,他都好像知道得甚至比军中许多高级将领还早,在他们信心满满地觉得对方一定已经落入圈套的时候,其实人家早就考虑得超出了他们两步甚至三步以上,设好了另一个套子在等着他们。
大家纷纷表示:这仗已经没法儿打了。
他们可都是普通的凡人,又怎么能跟天选之人相对抗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天选之人”的传言开始流通于两个国家的阵营之间,比较高层的将领们心知肚明这是攻心之计,可他们却完全找不出任何反驳或者戳破谣言的方法,只能任由其愈演愈烈,最后连自己都对此产生了怀疑。
谎言要是被一万个人说上一万遍,那自然也就变成了真相。
当世争雄的两个国家皆陈兵此处,在这儿的人显然不止一万。
与之相对,魏军那边自然是气势如虹,此消彼长之下,吴国士兵们就更加没有反抗之力了。
他们唯一感到有些疑惑的是,虽然已经确定了对面跟他们打仗的就是莫行歌——或起码也是一个与他同一级别、不会,应该是更高级别的厉害人物,但算起来两军在黑石城下打了将尽半月,他们却只在第一天对那将军的身影有过惊鸿一瞥,最后便再也没有见过。
他似乎,从来都不亲自上战场的。
这和过去的信王可不一样……那时候魏国信王武艺高强,每场战斗都必身先士卒,狰狞的鬼面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唯有他们的主帅易修能与之一战。
可这次回来,却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出来,用这种方式碾压他们的自信心了。
吴国人感觉很疑惑,也不是没有人想到也许之前莫行歌只是诈死,却在这样的过程中身受重伤,失了一身武艺,可这种论调,很快便被淹没在人民群众的迷信之中了。
大家潜意识里已经相信了现在的莫行歌不是正常人,怎么着也是神神鬼鬼之类的东西,对于他的特异之处,自然也会往那个方向上联想。
群众很快给出一个“靠谱”的结论:“一定是上天有好生之德,莫将军既然已经都成仙了,自然是不再方便亲自上阵厮杀了。”
这样才能凸显出来他的身份嘛!
这说法很快便甚嚣尘上,易修开始的时候还管一管,到后来便索性放任自流了。
史书上的说法是太子殿下无力回天,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本就是他按照苏怀瑾策划打造出来的局面,现在形势一片大好,总不可能自己再去拆台啊。
他又带领着军队挣扎了一些日子,便“适时”地在一场正面对战当中被对方的领军大将捉了去。
那位满脸胡茬相貌粗犷的将军显然是事先得到过主帅吩咐,下手很有分寸,扛起“昏迷”的易修就跑,一阵烟一样消失在了己方的军阵当中。
这下子,吴军彻底乱了。
之后的事情就很简单了,两只腹黑夫夫轻松愉快地收服了其实也并没有多少伤亡的吴国士兵,这些战俘们被专门看守在一个营地里,并没有受到苛责,当然,也没多少好日子过。
而事情还没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次过后吴国该一蹶不振,局势翻转该被魏国吞并的时候,信王竟毫无预兆地反了!
军中檄文被快马加鞭地传遍天下,其中历数了当朝皇帝几大罪状,还言之凿凿地表示之前那场乌龙的“死亡”其实都是上位者居心叵测搞的鬼。
百姓们对保家卫国的莫行歌本来就有很高的好感度,再加上莫行云自从登基以来,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不说,还日日饮酒享乐不问前方战事,檄文在这本就荒谬的皇帝头上又添油加醋了一把,很轻易就将他塑造成了桀纣一般的人物。
所以,得天之幸的信王殿下举兵讨逆、取而代之,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那场仗打得比与易修里应外合的上一场还容易,魏国最精锐的军队尽在莫行歌掌握之下,后方其实都是一些尸位素餐的酒囊饭袋,苏怀瑾只带着两万人,几乎是以一天两座城池的速度取直线往皇都推进,路上百姓夹道相迎,许多官员甚至自行开门迎接,言语间多有谄媚讨好,俨然以把这还未登基的殿下当作了真正的皇帝。
只用了半个月,皇城便易了主。
当看到莫行云哆哆嗦嗦地跪在自己脚下,眼中却仍闪过怨毒之色的时候,苏怀瑾除了源自于莫行歌本身的畅快之外,竟无一点该有的厌恶甚至怜悯,他看着这废帝的头顶,感觉有点好笑。
说真的,他完全无法理解,莫行云究竟是为什么会对莫行歌有那样不死不休的敌意。
这种敌意由来已久,莫行歌小时候的记忆当中,这位皇兄就一直是个噩梦般的存在,能让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皇子放弃身份,甘做马前卒也要前往杀人不眨眼的交战前线,这人绝对是功不可没。
单纯的厌恶与嫉妒,难道真的会发酵成这种令人发指的仇恨吗?
可惜他无法得到答案了,趴伏着的莫行云脸上诡笑一闪,竟从靴子里抽出一柄匕首,不管不顾地朝他扑过来。
随即便被数支利箭扎成了筛子。
一旁黑纱蒙面整个人都被包成粽子的易修走上前,随手将手里的弓递给一旁的卫兵,嫌弃地用脚踢了踢莫行云的尸体。
“就这德行,竟然能把你原主害成那样?”
他们距离其他人都有些远,倒不怕被人听到引起怀疑,苏怀瑾苦笑着摇了摇头,声音多少有些唏嘘:“都是命运弄人。”
他所帮助的每一个宿主,明明都是最好的人,该得到最好的待遇,他们悲剧的人生,不过都是因为命运弄人。
而他,就是来给他们逆天改命的!
第104章 谁与逐鹿天下(完)
苏怀瑾没有走任何形式; 莫行云死后; 他直接让手下人看着给个体面的葬礼,然后处理了一些杂事,第三天便自行登基。
没有劝诫和婉拒; 也没有筹备奢华铺张的登位大典; 甚至连让人给自己写文章以得民心都没有,新皇帝坦诚得让人害怕,对各种仪式的不在意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可奇异是; 就是这样以为根本不在意名正言顺的皇帝,却基本上没有遭受任何质疑与反对之声; 尽管他登位后就直接改了国号; 让“魏”正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我们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也就是这个道理。
史料并没有记载同样“得民心”的吴国太子殿下在被俘后的事情; 本来; 这样一个败军之将; 在敌营中遭受什么想也能想到; 一般来说这样的情况; 大家都会默认他早已无声无息地遇害了。
可放在莫行歌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神秘人物身上; 大家还真是没那么确定起来。
关于他后来去向的说法非常多; 有官方的研究,也有老百姓自己的想象和戏文的编排,其中最受欢迎也是最荒诞不经的一种演绎; 便是一折关于“英雄相惜弃暗投明”的戏码。
正巧后来在被称为“楚”军的莫行歌的队伍当中; 出现了一个常年以黑纱蒙面的神秘人; 这神秘然武艺高强、韬略出众,虽然从不亲自带兵上阵打仗,但新任楚王显然相当仰仗他,军中大小事宜都要与之商议过才做决定。
只是这样一个人,在楚国平定天下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要说接受封赏,便是连个京城的宅子都没捞着。
后人们对他的名字也不得而知。
以至于到了后来,许多人都言之凿凿地肯定这个人在历史中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是当事人为了故弄玄虚而凭空□□出来的一个人物——而不管这些“聪明人”怎么说,爱看戏的群众还是常常把这人与失踪的吴国太子联系起来,认为他被俘后被莫行歌感化,竟然转身帮起了自己的敌人。
许多人对这说法嗤之以鼻,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地散播着相关的“谣言”,毕竟,这种狗血又足够感人的东西是大家都爱说又爱听的。
不过,即使是这些人中,其实也很少有人真的相信自己的说法,那也实在是太扯了。
可有些时候,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恰恰就是真相。
苏怀瑾和易修合作打下吴国的时间要比打魏国稍微长一点——毕竟这里不可能像魏国一样各个城门都向他们洞开——但也没费太大的劲儿。
跟魏国相同,吴国最精锐的部队也被投放到了前方战场上,后方剩下的即使没有魏国那么差劲,也完全不能跟前线部队相比。
而且,这种两个王国之间争夺天下的战争毕竟不像是关乎民族存亡的外族入侵,要指望百姓们众志成城、拼尽全力保家卫国,那就有些不现实了。
而且在苏怀瑾的手上,还有几十万吴国降卒,这些人被他分散成不成战力的小股部队,专门散出去谣言扰乱民心,更是把一些被自己吓破胆的士兵放归故里,没过多久,重生的信王将军长了三头六臂、身长八丈眼喷火口吐霜的言论就充斥了整个吴国。
这下子,本就低迷的士气民心就更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