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套路影帝-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点到名的岑全耀在琼州出事情之后,被留了下来,全国的军备强大,并不会因为一次或是一时的失落而发生巨大的颠覆性失败。
  宇文拓留他下来,恰恰就是为了这次廷议,为的是在商定如何平定琼州之时确定大政方针。
  “我主万岁,虽然雨季已经结束,但是由桂州发兵交趾,依靠陆路可以说几乎是不通的。
  中间间隔着无数的山林河流,常年阴雨潮湿,而山林之中泥沼无数,毒蛇猛兽纵横。昔日,强如大秦,五十万大军南征,却被深陷于象州,亡国之际,因为南方大军回援迟缓,北方大军按兵不动,导致帝国分崩离析。
  我国现行军力虽不弱于秦,但是琼州不定,要伐交趾恐怕很难。”
  越王皱皱眉头:“照岑将军所言,岂不是我们毫无可行之策?”
  “对付琼州,必须先水后陆,琼州人口稀少,且夷人不少,何远通没有可以快速将他们掌控的可能,兵源必定不足,我们不停施压,其内不安,久必生乱。”岑全耀全面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朝廷等不起,不若征调民船,运兵强渡?”兵部侍郎建议到。
  “何远通这厮,想在琼州耗费我们,眼下并非解决琼州的最后时间,秋高马肥,正是北方骑兵南下的大好时机。”宇文拓坐在龙椅上,悠悠的说着,手里摇着的是沈白的那把扇子。
  “蜀中大军和京兆府大军已经进入河套,相信可以在攻势上彻底压制党项骑兵,一旦稳定西北,形成胶着,我国就可以全力集中兵力解决琼州叛乱。”兵部尚书肯定的说到。
  宇文拓深吸口气:“朕已经说了,琼州不是关键。一时成败不至于如何,相反,现在打的是国力,国力的持续才是能一劳永逸解决契丹、党项的关键。
  朕要的是耗,耗尽他们,集小胜为大胜,为大胜创造先决条件。
  相比前线的一时得失,朕更关心的是民生大计。”
  朝堂上众臣集体失声,选择沉默。
  “要说琼州之害。”宇文拓不悦的说到:“关键就是他在我准备开海禁之前断了我的海上咽喉。”
  “富户囤积粮草,粮价上涨,民生大计不稳,江南自古富庶。江南沿海的稳定,直接关系朝廷赋税,不得不防。”越王封地之前就在苏州,对此深有感触。
  “皇叔说的对,为富不仁,且由他们折腾,不乱不知忠奸。对于广袤的帝国疆域而言,这些人不过是沾沾自喜的养肥鸭子,一旦在大是大非之上逆天而为,他们花费财富囤积的一切不过都是国家没收的对象。一群跳梁小丑,且让他们跳跳,朕倒要看看,普天之下还有几个何远通。”
  宇文拓寥寥数语说得霸气十足,使得那些之前对朝廷命运感到担忧的官员们都心安而神定。
  作为一个帝王,能够遇事不乱,才能使得臣民安心。
  岑全耀受命返回桂州,领西南行军道总管之职,集结大军十万,对交趾进行战略性的威慑。
  这十万大军不过是地方的边防部队,并没有太多的实际部署,却向前沿推进了不少,同时摆开一副要大举进攻的态势。
  而同时,京东路,两浙路,福建路各自抽调部分水师,组建联合舰队,准备南下征讨,并任命了首位水师的行军都督。
  两广路各自水师加紧打造战船,积极巡海,对琼州实施半壁封锁。
  同时,由年轻将领里选调了二十名将领,每名将领领兵五千,由汴京出发,十路调往西北都护府应战,李鲁名列其中。
  另外十路分作两支,各有五路前往北原和辽东都护府。
  整个国家机器加紧运转,粮价却没有因为皇帝的一席话而有所收敛。
  强中自有强中手,价高更有后来人,涨价者往往在看着其他人,小户看着大户,大户看着豪强。
  月底时,沈白被宣进宫去见沈菲儿。
  “你前段时间见过皇上?”沈菲儿见沈白第一句话竟然是这个。
  “是啊!”把中秋月圆夜的事情娓娓道来,沈菲儿的脸上表情才好了点。
  “皇上也不知道为什么,成天只拿着你那本扇子,连皇后娘娘都问过我,我却丝毫不知。”沈菲儿不无抱怨的说到。
  “那你没问皇上吗?”沈白看着她阿姐的表情有点好玩。
  “问啦,没忍住就问了。”
  “哦,怎么说?”
  “他说是从你手里拿来的,就没还你,说是喜欢这扇子的款式呢!”沈菲儿有点无奈的说:“和个孩子似得,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皇上就这个性格。”
  沈白想想总结到说:“这个扇子,扇骨比较窄,显得秀气,加是许进的画作,可能的确别具一格,又比较优雅。”
  “可你那扇子上印着沈白弟雅鉴几个字啊。”沈菲儿抱怨的看看沈白。
  “是,我知道错了,好像和勾引了皇上似得。”沈白扰扰头、
  “谁勾引了朕啊?”宇文拓的声音在门口传来,姐弟两吓了一跳,赶紧出来迎接。
  “在自己宫里不必多礼,阿白来了也不去见朕。”宇文拓挥挥手扶起沈菲儿,看着沈白说。
  “阿姐你看你,搞得我两头落抱怨,早知道不进宫好了。”沈白耸耸肩,一副从容,换来宇文拓的轻笑。
  “文岚先生给郑先生做了把扇子,特意叫我带来送给郑先生,皇上你看,咱们是不是把欠债了啦!”沈白从身上摸出一把扇子问到。
  沈菲儿却是有点吃惊,喜的是原来自己的弟弟早有准备,以堵悠悠众口;忧的是自己的弟弟怎么这么不知道轻重,在皇上面前说话这样的轻佻。
  谁知宇文拓丝毫不介意,拿过那把扇子,上面果然写到‘郑兄雅鉴,文岚许进书画’几个字。
  “嗯,好,这副山河图画得好,万里山河染红晕。”宇文拓看看手里的扇子,握在手上,轻巧而秀气,不似普通的文人扇,过于的笨拙。
  “皇上说好了,那臣弟的扇子?”沈白追问到。
  “不还,这个款式以后朕专享,民间不得用。”宇文拓几句话说出,沈白听得目瞪口呆,原来当皇帝的可以当得这么的‘无耻’霸道。
  “阿白?”宇文拓大马金刀的坐下,宫女递上茶水,沈白站在那幽怨的看着他手里的扇子,换来皇帝心里的满足。
  “也不是白要你的,干嘛这个眼神呢?”宇文拓笑着说。
  “那皇上赏赐什么呢?”
  “赏赐你活字印刷的版吧!”宇文拓接过手里的茶盏悠悠的拨了拨茶盖,看了眼脸色已经变了的沈白:“是不是在想为什么朕知道你在同源书店有股份啊?”
  “是!”沈白身上汗都出来了。
  “沈府藏书,有几本是宫里的,是朕赏的,你还偷偷摸摸的打个什么藏书印刷,猜都能猜到。最关键是你们的翻印,把朕在藏书上的私章都翻刻了,还怕朕不知道吗?”宇文拓喝了口茶,扇着自己的新扇子说到。
  “皇上真是见微知著,这么细小的事情都能上报天听。”沈白恭敬道,心里却怨许进,说那几个章子一个就不凡,一定是名家的私章,谁知道是皇帝的私章。
  “哼!”宇文拓笑着指指身旁的椅子,示意他坐下:“所以说,你还有什么,最好自己交待,免得朕一一揭露。”
  沈白定下神,宇文拓这样说,就是套他,必然不知道那么细致,否则不是这样的说话方式,于是从容的说到:“皇上说笑了,臣弟再做什么,也不会于天下有害,必然是为社稷有功的。”
  “哦?”宇文拓微笑着一脸不置可否的看着沈白:“还不知道阿白如此为社稷,那你说说,你说社稷做了什么,朕好赏你。”
  站在一旁的舒昱也露出轻笑的表情。
  换做其他人,这个时候,不说多少,魂都要掉一半,可沈白,心里的秘密太多了,要被诈的东西也太多。
  所以他还给宇文拓的是一记不知深浅的笑:“说了,皇上何来好心情,莫不如留着,换个大赏赐吧!”
  宇文拓看看同样看不透沈白的舒昱,轻笑而不语。


第39章 学子平价粮
  离开宫时,沈菲儿也没有机会单独和沈白再说一句话,连她都不知道自己的这个独苗弟弟什么时候和皇上关系竟然这么的好,好到说话随意得连君臣父子都不像。
  按捺下心里的种种不安猜测,只有随他而去。
  因为根据她的观察,不论沈白如何的对答,历来性子生冷的宇文拓竟然在自己弟弟面前笑得那样的随意,这样的笑容甚至比之他在宠妃宫里时还要随意。
  拿着一个可以进出宫的令牌,宇文拓给他的时候美名其曰为“可以随时来看朕。”
  另外还有一整套活字印刷的雕版模子,和一个可以花钱去购买模子的凭证。
  乾元书局果然是皇室产业,也成为唯一可以买到模子的地方。
  带着几种心情回到沈府,头有点真空一样的状态。
  沈白知道这是没底的表现,也是自己心里其实慌得发虚的原因。
  进宫之前,他就带了这把送给“郑老爷的扇子”目的里就存有一种试探性。
  可宇文拓先发制人,用同源书店打乱他的路数,论套路上,他这句是输了。
  因为他也没把握宇文拓到底掌握了什么。
  沈白出宫后,宇文拓回到南书房,看看舒昱:“你说沈白藏有什么秘密?”
  舒昱想了下:“我派人盯紧他?”
  宇文拓摇摇头:“没必要,朕觉得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该来的时候想遮掩也遮掩不了,相比其他几家外戚,沈家单纯得像一张白纸,朕有三子,唯三皇子最宜为太子,但是他却毫无外力相助。”说完他长舒一口气:“不怕沈白不闹腾,就怕他闹腾的太小,若是他做事能和他弹阮琴一样,那朕也多了一个助拳。”
  “皇上看得通透,站的格局也高。”舒昱不无感慨的道。
  宇文拓靠在椅塌上,满意的看着手里的扇子:“这天下都是朕的,朕所予的是恩赐,朕所要的是忠诚,仅此而已。”
  舒昱点点头,恭敬的退出去。
  次日,沈白带着肖衍去同源书店,把换取活字印刷的铅字和凭证都交予秦玉。
  “这样一来,我们的雕版师傅岂不是要减少吗?”秦玉看着活字印刷的铅字啧啧称器到。
  “我们自己也用一些材质来做活字,然后把普通学子要买的书的价格降下来,既然是得了一个优势,那就要为天下学子做点事情,印刷的师傅人手就可以加大了,这样一来,所雇佣的员工还是一样的多,甚至还不够呢!”沈白对用人调度心里明亮如镜。
  “嗯,四弟说的是。”秦玉想想人手说到。
  “从好的雕版师傅里面找些人才出来,你和三哥商议,我要翻刻各地的《州府地方志》,之前就商议过这个,但是雕版师傅却不够用。尤其是雕刻地图十分的费神,费事。”沈白想想手上的事情和自己的时间不禁有点无奈,感叹自己分身乏术。
  “最新的地图册已经出来了,三页大的,分别是西北都护府,大宋及周围区域的全图,还有海图。”秦玉提醒道。
  “喔,快带我去看看。”沈白顿时来了兴趣。
  四开的纸张上,地图详尽的表明了整个国家的州府全图,山川河流一应俱全。
  “三哥的画果然厉害。”沈白感慨道。
  “雕坏了三个版本,才出来这样一个完好无缺的,四弟可有什么办法在雕版的时候为什么助助力。”秦玉问到。
  “这样。”沈白把大幅地图用手比划,然后像折纸一样把地图折成九个方格,再打开:“我们的地图也是分版来刻,每个师傅刻一块,九块合一张,一块坏了也不用全部废弃。”
  “妙,这个方法好。”秦玉点点头,他就知道沈白点子多,找他准没错。
  从书店出来,他又去茶楼喝茶,肖衍没有贴身跟着,而是吊在身后,待他在茶楼雅间坐下,肖衍才回来对他摇摇头,示意没人跟踪他。
  跟在身边几个月,肖衍气色已经变得很好,个头也长高了点似得,虽然依然是少年模样,但是眉眼里透出的俊郎意味着将来这一定是一个瞩目的少年。
  贾世清过了一会过来,沈白把昨天在宫里的事情和活字印刷的事情和他说了一下。
  “那咱们的书籍生意可是越做越大了。”贾世清思索印刷速度说。
  “成本降下来,市场就抢得大。”沈白断定道。
  “说起成本,还真有一个事情要和你商议。”贾世清放下茶盏:“咱们的永安商行平价粮来一批卖一批,眼下这样下去,恐怕后面的粮食过来也不够卖啊。”
  “存粮还有多少?”沈白问到。
  “运输速度忙,才卖了一万来斤。”
  “咱们在江南西路的安东庄田地有一万多亩,亩产平均二百六十斤,就是两百六十万斤,还不包括其他地方的庄子,这个速度不算什么。”沈白算了下账。
  “嗯,所以,这一次来的粮食是二十多万斤。”贾世清回到。
  “为了避免同行来买,咱们的销售要做个平衡。”沈白思考了下说。
  “怎么平衡呢?”
  “来店里购买的,一次仅限五斤平价粮,翻倍就要涨价。”
  贾世清点点头,自己这里最害怕的就是自己平价卖粮,对手派人来大宗收粮。
  “另外,同源书店那里,咱们出一种学子平价粮。”沈白断定的说到。
  “学子?”贾世清这下到楞了下:“这个怎么卖?”
  “就说考虑普通学子不易,凡是秀才以上的学子,都可以每月来同源书店买三十斤平价粮。这样也不算抢粮商生意,又没有出格,咱们的目的是把粮价拉下来才好。”沈白思考到。
  “就凭咱们这么点粮食,想要拉下粮价,那可不可能。”贾世清感慨的说到。
  “所以要找人帮忙啊。”沈白奸笑笑。
  同源书店推出‘学子平价粮’轰动了汴京,同时也使得同源的声誉在汴京大盛,不少贫穷的学子纷纷前来致谢,而同时降价的书籍也无形的火爆起来,无需宣传同源就成了汴京最火的书店。
  这让秦玉大呼痛快。
  “大哥已经在汴京其他街面寻找店铺,准备再开一间同源书店的分号。”沈白说的话让秦玉更为兴奋。
  他手上半死不活的书店,竟然还开了分店。
  枯木逢春,莫过如是。
  但是同源的做法,让不少粮商不满,同样永安商行的平价粮也让同行暴怒。
  九月十日,文岚先生许进前往同源书店,亲自为普通学子售粮,火爆的场面和汴京首富公子黄即庵的捧场让不少粮商观望了下来。
  “先生和秦掌柜能这样为天下苍生计较,实在是让小可羞煞啦。”黄即庵坐在古渡茶楼的雅间,陪坐的是许进等四兄弟。
  “这都是沈公子的主意。”秦玉和许进都把话题转移到沈白身上。
  “哦,沈兄不愧是国舅,让人钦佩。”黄即庵赞许到。
  “黄兄谬赞啦。”沈白对黄即庵拱拱手:“其实这些粮食,我们收来的价格再到卖出的平价,还是赚了的,只是赚的不如那些心黑的粮商狠罢了。”
  沈白这样说,让黄即庵俊脸一红,因为他们家的黄记粮铺在汴京十几家,就是最大的粮商。
  “祸事皆由贪心起,皇上在朝堂是一番杀鸭论,黄兄不是不知道吧?”沈白说完,黄即庵的脸色一变。


第40章 拉首富快出手
  “还请沈兄指教。”黄即庵恭敬的问到。
  沈白点点头:“汴京粮价左右全国粮价的一半,一半粮商皆有背景,或者说白了,不少官宦人家的田地的粮食都是由自己的商号销售的,或是有关联的商号代销。这些人论起来规模来没有一个能和黄家相比,至少九牛一毛都不如。可是要加起来,规模就超过黄家,占据汴京三分天下有其一啦!”
  “不错,正是如此。”黄即庵点头。
  “他们为什么不降价呢?还在屯粮观望?不就是在个体上有最大的黄家顶着吗?而且黄家差什么?不外乎是商户身份而略显低下罢了。”沈白的话直白而简单,单刀直入的切中黄家的痛处‘商户出身’。
  “天下四大盐商,何家反了,商户的声誉已经成为了国人所唾弃。一旦粮价继续涨,成为众矢之的,汴京黄家首当其冲要成为朝廷的肥鸭,杀鸡给猴看的对象。”
  沈白寥寥数语,展现了高超的谈判技巧,说得不光是黄即庵本人,就连许进这些人也几乎可以断定黄家未来的黯淡。
  “钱没命花,还是钱吗?”沈白这句话说出来,引来黄即庵汗如雨下。
  黄即庵起身一拜:“沈兄救命。”
  沈白扶住他:“黄兄不必如此,我出一计,包黄家名列功勋,德昭天下。”
  “哦?”黄即庵来了精神,端正身子坐好看着沈白。
  “黄兄觉得我们同源书店的平价粮卖了以后亏了吗?你问问秦掌柜。”沈白手指秦玉。
  秦玉正色道:“平价粮一斤除去开支,赚五文,虽然不多,但是一万斤也是五百两,却为我同源书店换来了天下第一书店的美誉,现在一个月书印数赶不上销售,月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