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桓容-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璟松开缰绳,仅以双腿夹紧马腹,长枪横扫斜荡,如臂指使。整个人似同兵器融为一体,马蹄过处,无敌兵能挡一合。
纵然两部首领合力,也没能挡住逼人的寒光。
见势不妙,一名首领想要转身逃跑。刚刚调转马头,胸口就是一凉,下一刻,整个人被长枪挑起,视线倒转,口中咳出两口鲜血,当场气绝。
首领战死,群龙无首,高车骑兵顿时乱成一锅粥。
秦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杀牛宰羊一般。
濒临绝境,意识到秦兵不打算留战俘,还活着的高车人忽然爆发,拼死冲杀,给秦兵造成不小的麻烦。
“放箭。”
秦璟收回长枪,任由血丝缠绕过枪杆,从枪尖滴落。
将士领命,互相配合,凭借兵力优势,将高车人挤压到一处。听到鼓声,立即策马后退。
在高车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破风声骤然响起,箭雨从天而降。
众人最后所见,是闪烁寒光的弩箭;最后感到的,是从伤口处袭来的锐痛;最后听到的,则是跌落马背时,骨头断裂的清晰声响。
三轮箭雨,一切归于寂静。
“清理战场,不留活口。”
天明十分,未免生出疫病,死去的高车骑兵被堆起,放火焚烧。
秦兵清理过战场,发现高车人带有不少金银饰品,有人肩头纹有野兽图腾,显然还留着匈奴部落的习惯。
稍事休息之后,号角声起,大军再次上马,向西疾驰而去。
这一次,秦璟的目标是乌孙大军。
从得到的情报看,乌孙联合高车,意图大举围攻朔方。
想要彻底解决这场边患,最终的战场就是朔方!
秦璟率兵扫北时,桓容回到建康,同样不得轻松。国事是一方面,长大的袁峰少年,以及叫嚷着要出海的桓伟桓玄,更加让他头疼。
再则,同南康公主商议之后,桓容打算早做准备,在从侄中选取皇位继承人,提前进行培养。
他已看好几个目标,时刻准备“下手”。
不承想,私信送出,不是石沉大海,就是碰上钉子。
桓嗣表示:皇太子之位关系重大,怎能如此轻忽?
表面上是提醒天子慎重,行事需当谨慎。实际是在暗示,他的儿子担当不起重任,还是算了吧。
桓石虔领兵在外,话说得稍显直接:他的儿子他知道,将来只能领兵,治国实在不成。陛下还是歇了这个心思吧。
桓石秀更加直接:儿子他有,不给。
桓石民回信表示:陛下是不是记错了,他成婚几年,膝下只有两个女儿,并无儿子。
桓谦、桓修、桓石康……
一封封回信读过,桓容半晌无语。
是他写信的方式不对,还是对方回信的方式不对,明明不是件坏事,怎么一个个避之唯恐不及?
遥想当年的桓大司马,桓容愈发感到困惑。
如此鲜明的对比,莫非是家族基因突变?
第三百一十章 干一行爱一行
就皇位继承人一事,桓容很是头疼了一段时日。连续接到多位从兄弟的回信; 无一例外都是婉拒。
私信往来频繁; 自然引来桓豁和桓冲的注意。
桓嗣和桓石秀等在外为官; 桓石虔常年领兵在外,顿时间无法联系; 桓石康和桓修成为最好的询问对象。
知晓前因后果,桓豁和桓冲先是惊讶,后为不解。
“陛下春秋正盛; 何必从族内选嗣?”
面对大君和叔父的疑问; 桓石康和桓修同样满头雾水; 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桓豁儿子多,接到的书信也多。
从近到远问过一圈; 甚至向宫中借来鹁鸽; 给桓石虔送去书信; 得到的回信大同小异; 全部是天子询问诸从侄,话里话外透出选侄入建康; 作为继承人培养的意思。
意识到事情不对; 桓豁和桓冲不敢疏忽; 仔细商议之后; 同时派人往建康; 给桓容送去书信。询问天子究竟何意。
接到两位叔父的来信,桓容眼睛一亮。
对啊!
如果能从叔父处找到“突破口”,还愁兄弟不肯给人?
不过; 信要怎么写?
撑着下巴敲着桌面,桓容思来想去,始终想不出太好的办法。视线不经意扫过桌上的一盘炸糕,一念闪过脑海,登时有了主意。
炸糕是长乐宫送来,表面酥脆,内里绵软,夹着香甜的豆馅,味道极是不错。
由炸糕想到长乐宫,思及长乐宫自然会想到亲娘和阿姨。他不晓得如何向叔父解释,或许亲娘会有办法?
想到这里,桓容再也坐不住,起身就要摆驾长乐宫。
刚刚走出殿门,意外遇见入宫请安的袁峰。
“陛下。”
袁峰已是舞象之年,似生机勃勃的小白杨,修长挺拔,俊秀非凡。
看着深衣玉带,眉飞入鬓,目如点漆的英俊少年,桓容不免感叹时光匆匆,似流水一般。不经意从指间滑过,回过神来,四头身已长成俊秀少年,
桓容迈下石阶,笑道:“可去见过太后?”
“回陛下,臣已见过太后。”
见袁峰仍是一板一眼,规矩更胜早年,桓容不禁挑眉,道:“定亲一事,太后同你说了?”
听闻此言,英俊少年终于破功,耳根染上绯红。
“回陛下,臣已得知。”
“如何?”桓容站在石阶前,示意袁峰走近些,故意压低声音,笑道,“听阿豹说,你日前守在殷尚书府前,想见见殷氏女郎,差点被人家兄长误会?”
袁峰脸色更红,再维持不住严肃。
“殿下看到了?”
“看到了。”桓容点头,乐于见袁峰破功,继续道,“不只是阿豹,阿宝都看得真切。”
袁峰僵在当场。
“前些日子,阿兄从海上回来,带回不少新奇玩意。阿豹两个整日都在念着,寻到机会就往宫外跑。那日碰巧经过,认出你府上的马车,一时好奇就跟了上去。”
接下来的事,不用仔细说,两人都是心知肚明。
袁峰嘴巴开合,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
“少年慕艾,用不着不好意思。”桓容拍了拍袁峰的肩膀,声音压得更低,“这次看清了没有?如果没有,请阿母召女郎入宫……”
“阿兄!”
袁峰已然头顶冒烟,再顾不得规矩,开口拦住桓容。
不想桓容大笑出声,手更加用力,“这才对嘛,十几岁的年纪,整天板着脸实在不像话。昨日朝会之后,见到殷尚书,话里话外都是嫌弃你太古板。想要抱得美人归,总要给长辈留给好印象不是?”
同袁峰定亲的,是陈郡殷氏的女郎。
说起陈郡殷氏,早年间也有一段官司。
桓容未出仕时,受谢玄相邀,初次参加曲水流觞,被庾攸之和殷氏六娘联手设局,差点当众出丑,成为士族间的笑柄。
时过境迁,往事乘风,庾氏家族败落,有子弟在朝为官,以才干得以升迁,声势终不比早年。想要再为上层士族接纳,还需不少努力。
殷六娘至今未嫁,常年在道观修行,渐渐不再被人提起。
殷氏父子均在朝为官,颇有建树。
袁峰未来的泰山是殷康次子殷仲文,嫡妻是桓容的庶姊,桓大司马的亲闺女。
当年背家谱时,桓容也曾感叹桓大司马的强势。
桓氏身为兵家子,本不为顶级高门接纳。桓大司马无法为儿子娶来王谢女郎,干脆反其道而行,强势到底,将女儿嫁过去。
桓容的长姊嫁入太原王氏,夫君虽然没有太大才干,好歹是王坦之的亲子,说去出就很高大上。
二姊嫁入琅琊王氏,虽与王献之和王彪之别支,到底为一郡太守之子。加上这个庶姊投了李夫人的眼缘,受过不少指点,嫁入夫家之后,数年来夫妻和睦,极少发生口舌。
至于嫁入殷氏的三姊,桓容的印象并不深。
早在他外傅之前,对方已因病过逝,身下未留一儿半女。丧期之后,殷仲文另聘周氏女,即是桓祎的老丈人——周处的侄女。
乍看这张关系网,多少都会有点眼晕。
仔细描画一番,则会发现,侨姓、吴姓、士族高门、宗室外戚、当朝权臣,无论崇尚玄学、尊奉儒家还是出身兵家,俱都身在网中。
随意画出一条线,就能牵出数个线头,织出各种各样的关系网。
袁峰祖籍陈君阳夏,前朝时,家族曾经盛及一时。后因袁真父子踞寿阳谋反,家族势力败落。于桓容建制称帝之后,才有了复起的迹象。
只不过,以如今的陈郡袁氏,同王谢这样的高门结亲并不现实。
纵然有天子青睐,家族根基依旧是士族联姻的重要参考。加上袁峰兵家子出身,不遵儒道,一心跟着先生学习法家,同多数高门也谈不到一处。
即便爱好其才,想要联姻,嫁过来的未必是嫡支女郎。
并非是轻视,而是常例如此。
结亲讲究门当户对,妻族过于强势,对袁峰而言未必是好事。
综合多种考量,南康公主做主,为他选定了殷氏女郎。
一来,殷氏祖籍同在陈郡,同袁氏颇具渊源,前朝时互为姻亲,彼此关系密切;二来,殷康父子正得朝廷重用,殷仲文的原配出自桓氏,继妻出身周氏,同桓容的关系自不必说。
再有一点,南康公主见过殷氏女郎,对其颇为满意。
借宫宴之日,安排袁峰同女郎当面,虽只是匆匆一面,少年已埋下心思。如若不然,也不会赶在重阳节当日,驾车在殷康府前来回转悠,就为见一见出府游玩的女郎。
“若是想见女郎,大方递上拜帖,殷氏自不会拒之门外。莫要再如此莽撞,使人误会。”
调侃一番,桓容收起玩笑之心,语重心长道:“贵在心诚,可知此言含义?”
袁峰很是聪明,不用桓容多言,就知其话中提点。
回想当日,自己的确是行为不妥。如果提前送上拜帖,明言同殷氏兄妹登高赏秋,哪会出这样的笑话。
被未来的妻兄误会,实在不是件好事。想要扭转印象,必要费不少心思。
见袁峰明白过来,桓容笑着点了点头。
谁没有年少冲动的时候?
难得见少年不循规矩,行莽撞之举,倒也算得新奇。等到袁峰日后有了儿女,是否该找个机会,给他们讲讲其父当年的丰功伟绩?
几个缩小的四头身并排坐,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小大人一般,满脸都是惊讶,着实是可爱又可乐。
想着想着,桓容不由得笑出声音。
“阿兄?”
“没事。”
桓容单手握拳,抵在唇边咳嗽一声。
这事终归只能想想。
毕竟时代不同,后世来说无伤大雅的玩笑,今时今日却不能开,必须压在心里。实在憋不住,就只能关起来门来,没事自己偷着乐。
不提婚事,袁峰很快恢复“正常”,提起来见桓容的主要目的。
“游学?”桓容诧异,“之前不是去过?”
“之前是去扬州,这一次,先生决定去宁州。如时间来得及,还会往交州一行。”
听到此言,桓容下意识皱眉。
袁峰去扬州,他没有任何意见。那里是士族的大本营,大儒聚集,文风鼎盛。一块板砖砸下,说不定就能砸到某个名士。
此前袁峰随师游学,陆续拜访多位饱学之士,获益匪浅,更在治水上有所得。日前呈上条陈,内容颇具见地,很得几位大佬赞誉。
若是单去宁州,桓容也不会有太多担心。
周仲孙领宁、益两州刺使,积威甚深。
邻近蛮夷被他收拾得没脾气,偶尔有挑刺冒头的,很快就被一刀咔嚓,压根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加上朝廷实行的政策,以及天子和桓氏家族手中的力量,只要桓容不倒,周仲孙就会安心的守着边境,为桓汉尽心尽力。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说是镇山太岁也不为过。
袁峰在桓容身边长大,少有才学之名,周仲孙必定会设法结好,派人多加保护。
再则,宁州正兴建第二座学院,依照范宁和桓秘的意思,必要从建康请先生过去。附近的郡县都得消息,沿途安全无需多虑。
让桓容提心的是交州。
交州叛乱早平,如今的州刺使对朝廷忠心耿耿,对袁峰不会有任何敌意。
但州内经战祸不久,数月前尚有余孽生事,几座重要的郡城都是百废待兴,袁峰这时过去,桓容实在是不放心。
看出桓容的疑虑,袁峰正色道:“陛下舞象之年征战沙场,生擒鲜卑中山王,立下赫赫战功。臣今已元服,不过是往边州游学,未有群敌环伺,未有刀锋在侧,陛下何须担忧?”
“交州并非善地。”桓容叹息道。
“臣知。”袁峰正色道,“臣生于膏粱锦绣,却非长于安乐太平。文章繁华固然不错,但是,臣要学的远不只如此。”
说到这里,袁峰拱手,肃然道:“请阿兄允许。”
不是“陛下”而是“阿兄”,足见少年决心。
“好吧。”桓容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忽然有种我家有子初长成的感慨。
以今世的年纪,他不可能有袁峰这么大的儿子。但就感情而言,不亚于亲生血脉。
“一路之上必要小心,切记带上部曲。”
“谢陛下!”
“朕很伤心啊。”桓容突然板起面孔,沉声道。
“陛下?”袁峰面露不解。
桓容继续板着脸,更做捧心状。
“……阿兄?”袁峰似明白什么,试着改口。
“嗯。”桓容收起严肃,舒展表情,用力按住袁峰的肩膀,“这才对。”
少年登时无语。
送走袁峰,桓容继续摆驾长乐宫。
行至宫门前,又遇上一个熟人。
“阿兄?”
乍见一身道袍,开始蓄须的桓歆,桓容差点没认出来。
长相依旧没变,眼神和气质却已截然不同。
少去几分钻营,多出些许淡然。
见桓容面带惊讶,桓歆微微一笑,宣一声道号,道:“许久不见,陛下安泰。”
说话间,有长乐宫宦者出宫门来请。
见桓容和桓歆碰到一起,宦者脚步一顿,不由得现出几分诧异。很快反应过来,向桓容行礼,言南康公主和李夫人都在内殿。
“阿兄来见阿母?”两人走到殿前,桓容开口问道。
“回陛下,正是。”桓歆语气平稳,脸上始终带笑。走在他身边,莫名会让人心情平静。桓容留心观察,桓歆身上只有檀香萦绕,并无丹药的气味。
走进内殿,同南康公主和李夫人见礼,桓容没有急着说话,继续观察桓歆。
过了良久,他不得不承认,这位兄长确是改变许多,同先前判若两人。
“得交州消息,言有番僧蛊惑百姓,故而请见。”
听桓歆提到番僧,桓容放下漆盏,神情变得严肃。
此前朝廷下旨,不许放番僧入境,入境的全部逐走。如今来看,却是没有多大效果?
“仆请太后和陛下允许,逐番僧于外,免其祸乱民心。如其执意不从,仆请联合天下道友,行护民之道,降雷霆之怒。”
翻译过来,先礼后兵。
先客气请走,请不走就撵,撵还不走直接动手。
道家讲究清静无为,也要区分情况。
如这些番僧宣扬之法,桓歆实在不能接受。虽说性格有缺点,多少有点耳根子软,好歹是桓温的亲子,被外人触到底线,决心一下,动手是理所当然。
见到这样的桓歆,桓容顿生不真实之感。
该怎么说?
家族基因使然,彻底的干一行爱一行?
第三百一十一章 坑侄子
长乐宫中,桓歆条理分明; 详述驱逐番僧之法。
“凡外来者皆逐; 逐之不走则捕; 捕不从者当下牢狱。”桓歆说话时,语调始终没有太大起伏; 配上三缕黑须,愈发显得超凡脱俗,颇具高人气质。
然而; 气质归气质; 此时此刻; 其口中所言,和“清静无为”半点不沾边。
“仆闻船队规模愈大; 船工急缺; 盐场及工坊同需力夫; 朝廷想方设法; 仍效果不大。番僧远道而来,不提相貌如何; 体力定然过人。如其不遵我朝之法; 意图蛊惑民心; 以律惩处实是理所应当。”
到桓汉来; 自然要守桓汉的规矩。
敢冒头挑食; 下牢受刑都是活该!
“杀之未免可惜,入牢实耗费米粮,莫如送去盐场; 可补力夫之急。亦可押上海船,随船往来海外诸邦,亦有用处。”
桓歆口若悬河,说得头头是道。显然思考良久,针对多种可能定下章程。
桓容仔细听着,频频点头,对其所言之法深以为然。
反省一下,他之前想得的确过于简单。
以为将人赶走、封锁边界即告万事大吉,实际上疏忽了番僧狡猾,逐之不走该如何处置。
把人全杀了,明显不合适。
采用桓歆的办法,既能解决隐患,震慑外来之人,又能为国家建设事业添砖加瓦,明显更符合实际。
不过,强行抓人总归不好,莫不如让人去“请”。以利益诱之,把人集中起来,问明入华夏的途径,其后全部送去海上。
大海茫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