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桓容-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情尚未到如此地步。”秦璟长舒一口气,率先开口,“阿母此举不过是未雨绸缪。”
  “希望如此。”秦∫⊥罚拔蘼廴绾危苁怯斜肝藁肌!
  兄弟俩再未出声,表情中看不出端倪,实则脑中已转过数个念头。想到长安今后的境况,再想到秦氏可能出现的变故,都不免暗中叹息。
  人心难料。
  如果秦策不被权力迷住双眼,事情未必会到如今地步,刘夫人也不会提前为儿子们打算。毕竟秦氏扎根北地多年,纵然最危急时,也没舍弃过西河祖地。如今却要以西域和草原为退路,如何不令人唏嘘。
  秦策入光明殿,受百官朝拜。
  宫内设宴,君臣同乐。
  八音迭奏,繁弦急管。朱弦玉磬之声绕梁不绝,身披彩绸的舞者弯腰折袖,在乐声中急速飞旋。
  乐声华美,歌声悠长,舞姿娇柔。
  伴着阵阵酒香,绘制成一副奢靡享乐的长卷。被灯光衬得晕黄,落在眼底,竟有几分不真实,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破碎。
  秦璟和秦嘉抟饩昧簦罢呓杩谕顺鲅缦笳呷幢磺夭吡粝拢奁渲鞒中奚晒钣泄Γ淼背┮
  看着送到面前的羽觞,秦档乩镏迕迹降锥似鹧鐾范 
  “好!”
  “二公子豪爽,有大王早年之风!”
  群臣齐声喝彩,秦畔掠瘐ü谥耍铣鍪亲匪媲夭叨嗄甑奈浣挥傻眯耐贩⒘埂
  有父王早年之风?
  这是害了大兄不够,又打算将手伸到他的身上?阴氏和许氏的教训难道不够深,还不足以让他们醒悟?
  秦∫⊥罚涞靡庑死簧骸N抟馔诔≈诵橛胛撸纱嘟杩谄鹕恚糇非丨Z离开。
  走到殿门前,回首望一眼殿内,不知为何,本是一副热闹景象,却令他心中发慌,隐隐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
  明光殿后扩建五殿三阁,刘夫人所在椒风殿距离天子最近,同台城的显阳殿相类,是为皇后日常起居之所。
  随秦策迁都的美人安置在兰林殿和九华殿,各自有宫婢和宦者服侍。在周氏和赵氏的带领下拜见过主母,得刘媵暗示,陆续起身离开,各自下去安顿。
  刘夫人和刘媵不在西河时,周氏和赵氏使出手段,将后宅梳理过三次,无论谁家送来的美人,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
  秦璟灭于氏和杨氏两门,明显是为亲娘出气,威慑心怀歹意之辈。美人们总归知晓深浅,无人敢仗着家族背景同赵氏周氏打擂台。
  说明白些,家族势力再强,又怎能强得过刀锋?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没人是傻子,被挑拨两句就站出来,做个不要命的出头椽子。
  刘夫人省心不少,对周氏和赵氏赞许点头。
  两人离开时,暗向刘夫人透出意思,在西河时,药房和厨下容易掌控,搬入长安宫殿,怕是再不如以往。
  “此事我自有计较。”刘夫人不想多说,只让两人不必担心,就打发她们离开。
  周氏和赵氏行过廊下时,恰好遇到秦璟和秦群蟠用鞴獾畹姆较蜃呃础
  见到秦氏兄弟,两人忽然间明白,为何刘夫人显得成竹在胸、智珠在握。
  “走吧。”赵氏拉了拉周氏的衣袖。
  虽是庶母,终究不及刘媵有血缘关系,该避嫌还是要避嫌。如今刚刚迁入长安,正是人多口杂、最容易生出麻烦的时候,凡事小心为上。
  刘夫人坐在内殿,听宫婢禀报秦璟和秦爰奔囱锲鹦θ荨
  “快让他们进来。”
  刘媵笑着命人再备新茶,并道:“煮得淡些,少调辛味。”
  兄弟俩走进内殿,秦欣窈笸酥磷蟛啵丨Z正身稽首,额头触地,久久未起。
  “阿峥,起来。”刘夫人笑道,“好不容易回来,让我好好看看。”
  “诺。”
  秦璟直起身,玄甲虽已除下,煞气却像是刻进骨子里,纵然刻意收敛,也难免释出几分。
  长眉如墨,鼻梁高挺,黑眸深不见底,看不出半点情绪。
  相貌俊美依旧,冷意更甚往昔。
  此刻的秦璟,彻底诠释着何为百战之将。也让刘夫人彻底明白,为何儿子会有“汗王”之名,让柔然诸部闻之胆寒,遇秦璟率兵追袭,压根不敢当面接战,为了活命,不惜放弃水草丰美之地。
  “我让阿岍带话,金银和铠甲之事,你可尽数知晓?”
  秦璟点头,“儿只知晓大概。”
  “这些东西于你有大用。”刘夫人没有绕弯子,当场切入正题,“长安的局势如何,此时尚不好说。如果南边还是司马氏在位,你父纵然不能统一天下,也能占据北地,同建康划江而治。”
  秦璟没出声,对于刘夫人接下来的话,已经能猜出五六分。
  “然桓氏代晋而立,观其种种行事,必是胸怀韬略,有始皇统六合之心。”
  说到这里,刘夫人叹息一声。
  “天意难测,人心易变,纵然是我,也未料到你父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长安建康早晚会有一战,秦氏兵多将广,然北地连年天灾,征三韩之地的军粮都要东拼西凑,如果两地开战,单是军粮就成问题。”
  实事求是的讲,单比军事实力,建康未必是长安对手。
  可惜秦氏有最大的短板,缺粮!
  别看秦氏地盘大,实际上,财政很是捉襟见肘。
  南地都是天灾不断,冬天甚至出现雪灾,遑论更为寒冷的北地。冬冷夏旱,粮食连年歉收,不是有西域商路补充,加上从幽州市粮,缺口只会变得更大。
  朝廷奖励开荒,减免税收的力度甚至大过建康,怎奈条件所限,成效始终不大。
  秦璟的八千骑兵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能填补些许缺口,其他部队就没这么好的条件。彭城几地靠近南方,情况稍好,临近草原的昌黎、渔阳、广宁等地,全部要靠朝廷送粮,否则守军就会断炊。
  饿着肚子的军队如何打仗?
  两相对比,一旦建康和长安开战,桓容不用做别的,死死卡主秦氏的粮道,并在西域做出安排,拦截运送粮食和牲畜的商队,秦氏甲兵的战力就会削减三成。
  如此推算,刘夫人的顾虑不无道理。
  “我也不想如此,但未雨绸缪总无大过。”刘夫人语重心长,“如你父命你率兵南下,切记三思而后行。实在不行,就率兵去昌黎,联合阿屺北上。”
  刘夫人说话时,秦璟和秦际钦眈鎏挥兄型境錾
  待她话音落下,两人方出声安慰,事情尚未到如此地步。
  “如果你父还是当年,假若台城没有易主,建康不足为虑。”刘夫人叹息一声。
  “照我说的安排。阿峥,你父亲必会在元月称帝,无需等到大典,你尽速离开长安。可先去荆州,让阿嵘做些安排。”
  “荆州?”
  “闻南地天子巡狩,现驻跸幽州,观其意有九成将要西行。”刘夫人看向刘媵,后者回身取来一只木盒,盒盖掀开,里面是一整套汉宫传下的玉器,做工精美,价值连城。
  “阿母,这是?”秦璟面露惊讶。
  “长安建康终有一战,早晚为敌。但我能消去顽疾,全靠着幽州的医者和良药。之前送去的器物算不得什么,这套玉器乃前朝传下,算是聊表谢意。”
  按照刘夫人的意思,事情一码归一码。
  即便将来你死我活,该谢的依旧要谢,该偿还的恩义不能抛之脑后。
  “我离不得长安,身边都是眼睛。你去荆州时,可遣人南下。”
  “诺!”
  秦璟收起木盒,思量着南下的路程。
  事实上,没有刘夫人吩咐,他也计划往南地一行。只是桓容在巡狩途中,身边有百官随驾,想见面未必容易。
  想到日前收到的消息,秦璟不期然弯了下嘴角,眸光微有波动,又迅速消失不见。
  幽州,盱眙
  圣驾驻跸刺使府,随驾百官入住城内。
  了解过幽、豫两州近期发展,桓容对治所官员的工作表示肯定,口头赞扬不提,更发下不少赏赐。
  然而,看到天子奖赏,除荀宥之外,治所上下都有些傻眼。
  肥羊美酒也就罢了,兽皮算怎么回事?
  兽皮勉强说得过去,一篮子鸡蛋又该怎么解释?
  面对官员疑惑的表情,桓容仅是笑了笑,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越是不明白越是会深想,加上古人脑补的爱好,众人不禁想到,莫非是天子有意在州内发展畜牧养殖?还是说,天子不满足于现有的生意规模,要进一步开拓商路,以西域为中转站,开始同草原民族贸易?
  想不明白啊。
  众人绞尽脑汁也没能得出解释,只能提着篮子回家,对着鸡蛋继续出神。
  思来想去,实在想不出答案,唯有全力投入工作,希望天子能看在自己熬油费火的份上,别计较自己愚钝,不能体会圣意。
  将官员的反应看在眼里,郗愔和王彪之没说什么,同行的士族郎君则是心生敬佩,愈发觉得桓容高深莫测。
  事实上,桓容此举压根没有太多深意。只不过是沿途百姓太过热情,送来的兽皮鸡蛋无法消化,干脆分给治所官员,让大家都体会一下民情。
  谁想到众人爱好脑补,将他的意思直接想偏,工作效率直线飞升,给同行的士族郎君做出榜样。后者出仕之后,以幽州为参照,将勤奋的工作作风发挥到极致。
  下边的官员都在怀疑,这些士族郎君是不是又嗑了丹药,以致于精力超出常人,无处发泄干脆投身工作,完全是一个能顶两个用。
  上官如此,寻常职吏还敢偷懒?百分百的砸饭碗!
  于是上行下效,地方官员升任又开始影响朝堂,整个朝廷的风气都为之改变。
  两个字:高效。
  再加两个字:无比高效。
  作为“始作俑者”,桓某人望天良久,最终得出结论:有的时候太过擅长某件事——例如脑补,当真不是件好事。


第二百四十二章 北地来客一
  太元元年; 公元三七六年; 元月; 秦策建制称帝后裔立国为秦,定都长安。以当年为泰始元年,大赦天下; 并祭祀山川海河诸神。
  大典单日宫宴,隔日,长安城门大开,十余骑飞驰出长安,携天子诏令; 广告各州郡官员百姓。并有两队骑兵分驰往西域吐谷浑; 向西域诸部及吐谷浑王宣告北地新主。
  骑兵过凉州时; 递送通关文书,未多做停留; 旋即飞驰向西。
  因凉州地理位置特殊; 连通西域诸国; 现为秦氏和桓氏共掌; 治所守军皆为先时约定,未因秦策登基有任何改变。
  然秦策仍派人广告当地百姓,言秦氏入主长安,已为北地之重。联系此间种种,着实值得玩味。
  待骑兵离开,桓嗣和杨广先后登上城头,眺望远去的滚滚烟尘,思及城中百姓反映,桓嗣眸光微凝,当即定下主意,归府后立刻写成上表,向桓容言明此事。
  此一时彼一时。
  早先双方合作,共同开辟西域商路,算是有几分默契。如今秦氏称帝,定都长安,立场定然会发生改变。
  凉州同秦氏接壤,如秦氏背后生出歹意,欲独霸西域商道,留在此地的将兵有限,恐难以支应。如果从南调兵,来不来得及暂且不论,被秦氏中途埋伏阻截,后果委实难料。
  虽然秦策初登基,尚要稳定国内,分割利益,短期动手的可能性不大。然而有备无患,事先加以提防,总比事到临头手忙脚乱要强上百倍。
  想到这里,桓嗣心中一紧,同杨广告辞一声,就要转身离开。
  “恭祖有急事?”杨广见他脸色不好,当场开口问道。
  桓嗣出仕姑臧,恰好赶上桓石虔领兵在外。杨广驻守城内,帮了桓嗣不少的忙。两人性格南辕北辙,却意外的结下友情,时间长了,少以官职称呼彼此,多代以字或兄长。
  “秦氏称帝,势必不甘于旧地,西域恐生变故。官家此番巡狩,正可上表请从边州增兵。”
  “增兵?”杨广蹙眉。
  “秦玄愔虽然不在,留在此地的秦兵亦是不少,且战力强悍。”桓嗣看向杨广,正色道,“官家有意拿下高昌,镇恶领兵西进,短期无法回转。姑臧守军仅留八百,如果遇上变故……”
  隐含之意不用细说,杨广也能猜测出几分。
  因刘夫人病重,为延请良医,秦璟于城下退让,桓石虔率先攻入姑臧。
  城池既下,桓氏顺理成章驻于城内。
  秦氏没有派兵入城,只派遣三名官员常驻城内。此后,以张凉留下的工事为基础,在主城外建造兵垒,恰好卡在东西要道之上。平时可拱卫城池,确保姑臧安全,一旦双方生隙,这就是城内守军的催命符。
  “非是嗣小人之心,秦氏称帝,遣人飞送西域诸部,分明是宣其为主,邀诸部入长安。广告姑臧百姓,其意不言自明。”
  桓嗣轻轻摇头,想到秦氏亲兵过时,城外兵垒传出的鼓声和号角,莫名生出许多烦躁。
  “秦氏扎根北地多年,如今入主长安,实不能小觑。我朝虽拿下天水、陇西等地,终是不能全然放心。”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边界州郡也就算了,天水、略阳等郡距长安可称不上远,更不用说可为咸阳门户,却被南兵占下一半的扶风郡。
  秦策初登基,为安稳朝中,或许不会急着发兵。时间长了,利益分割完毕,长安稳定下来,事情如何发展就很难说。
  “提前防备,若真的遇上不对,总不至慌手慌脚,一时间失了章程。”
  杨广点点头,以为桓嗣之言有理。他性格存在缺陷,却并非没有半点才干。如若不然,桓容也不会让他领兵驻守姑臧。
  弘农杨氏再重要,也不值得桓容拿西域商路做赌注。
  “嗣唯庆幸,秦玄愔不在姑臧。”桓嗣同秦璟未曾当面,但从赴任后得知的种种,仍能大致推断出秦璟的行事风格。
  从往日战绩,秦璟手下的八千骑兵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虎狼之师。想要慑服这群虎狼,非千胜之将不可为。
  “汗王”威名盛传草原,西域诸胡都有耳闻,甚至超过当年的慕容垂。
  战乱频生的时代,也是最崇拜英雄的时代。
  秦璟无需用太多的手段,甚至不需要多么高深的计谋,仅凭个人的勇猛强悍,就能慑服麾下诸将兵。无论汉人还是胡人,都死心塌地的跟随着他,甘愿为他冲锋陷阵。
  这种基于个人威望的军队十足强悍,也相当危险。
  如果哪日秦璟威望不再,亦或是发生意外,对军队失去掌控,这就是一群出笼的猛兽,定将择人而噬,酿成一场恐怖的灾难。
  “如果秦玄愔不回西域,我等可从容布置。然其留三百仆兵于西海,卡住北通草原的要道,不得不加以防范。”
  桓嗣和杨广一起走下城头,谈话间,分析所要面临的诸多问题,都是表情微沉。
  矛盾始终存在,秦策的登基不过将一切提前。
  这种情况难言是好是坏。就目前来说的确有些糟糕,会对刚刚恢复的商路造成影响。然就长远来看,未必真是件坏事。
  建康没有充足的准备,长安又岂能万全。
  胜败五五之分,单看谁能拔得头筹。
  长安骑兵过境当日,桓嗣的上表即送出姑臧,由快马飞送向南,不赴建康,直奔天子巡狩之地。
  此时,桓容一行正准备动身,择陆路离开盱眙,西行淮南。
  相比陆路,水路更省时间也更为方便。奈何幽州近北,走水路有一定风险。谢安和王彪之经过考量,齐声劝阻桓容,行程慢点不打紧,安全为上。
  两人并不着急离开幽州,甚至想多盘桓些时日。
  在盱眙停留期间,所见所闻不说刷新三观,也差不了多少。
  城池不及建康,规划却更为井然有序。
  东城碧瓦朱甍、雕梁绣柱,象征士族豪强的地位和底蕴;南城为治所和兵营所在,建筑庄严肃穆,干云蔽日,整齐划一;北城百姓聚居,并在城外增建数里,木制和砖石的建筑混杂,鳞次栉比,高矮错落,带着幽州独有的风格,别有一番景致。
  西城为坊市所在,整日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谢安和王彪之曾乔装出行,走进坊市,目光所及尽是面街的商铺,穿着各种服饰、操着各地口音的商人,以及往来市货的寻常百姓。
  随意走进一家店铺,不大的空间,窗明几净。
  靠墙摆放三排货架,架前设有木制柜台。
  掌柜站在柜台后,正提笔记录卖出的货物,两个伙计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忙着将货物包裹起来,装进客人带来的藤框和竹篮,动作干脆利落,很是干练。
  这是一家香料铺。
  摆在最显眼地方的是来自西域的香料。
  谢安和王彪之不晓得具体价格,随行健仆扫过几眼,确定没有看错,顿时满脸惊讶之色。
  “郎主,这里的市价比建康低了半成有余。”
  若是一样两样不算稀奇,可看做是商家招揽客人的手段。
  关键在于,店铺之内,凡是健仆能辨认出的香料,都比建康价格要低。更不用说那几样认不出的香料,从空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