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桓容-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队伍中多是十四以上三十以下的壮丁,还有三个被捆在车上的胡人。据悉是羌人贵族,因部落反叛氐人,投降之后被清算,惊险逃得一命。结果慌不择路,没被氐人追上,反而落到胡商手里。
桓容看过名单,留下半数壮丁和全部妇人,老人和孩童也全部留下,余下皆交给秦氏来人,包括三个羌人贵族。
“烦请转告秦兄,我将暂返建康,预期一月将归。日前信中所提,我已交托石劭,待我归来再与他书信。羌人如何处置,秦兄可自便。”
原本想趁机捞一笔,可惜时间不等人。不如送给秦璟,还能再得一份人情。
“诺!”
送走秦氏来人,递上表书,桓容迅速打点行装,准备自陆路南下,经侨州入广陵,转水路入建康。
表书尚在途中,桓容已过兖州。
因郗愔不在京口,兖、青两州诸事暂由郗融掌管。知晓桓容过境,郗融派人中途去迎,请对方入京口一叙。
“多谢郗太守美意,容尚有要事,途中不便耽搁,他日再同太守一叙。”
别说时间紧,就是不紧,桓容也无意再入京口。
接到回信,郗融叹息一声,并没有强求。特地派将领沿途护送,直到桓容一行离开侨州,进入广陵,方才掉头离去。
“可惜不是道坚兄。”看着队伍走远,桓容不禁感叹。
桓刺使“挖才”心切,对某个墙角向往已久。
之前有盟约,不好轻易动手。如今不算一拍两散,也仅靠利益维系,随时可能翻脸,挥锹挖墙毫无压力。
“明公为何这般看重此人?”贾秉没见过刘牢之,仅是风闻其名,知晓其有将才,其他并不了解。
“秉之当面即知。”桓容推开车窗,靠在车壁上,任由暖风拂过面颊,嗅着风中花香,笑道,“如能将他请来幽州,日后攻城拔营无忧矣。”
“明公评价如此之高?”
桓容点头。
北府军中的猛人,淝水之战的主力,率精兵大破梁城,在苻坚兵败后收复数郡,这样的功绩,纵观两晋都数得上号。
虽说一生波折,屡次倒戈,但原因复杂,多为时局所迫。
桓容相信,有贾秉荀宥等人在,刘牢之一旦入瓮,想倒戈都找不到机会。
“伯伟可为猛将,却非帅才。魏起颇富智谋,仍需磨练。”桓容半闭双眼,支起一条腿,手指轻轻敲着膝盖,“求贤若渴啊。”
贾秉没出声,翻开一卷竹简,记录下桓容方才所言。
“秉之在写什么?”桓容好奇道。
“明公言录。”
“为何?”
“他日明公建制,史官需有所载。”写下最后两笔,贾秉吹干墨迹,交给桓容,“与其到时费心,不若详细记录,以防出现孙盛之事。”
桓容默然。
北伐归来,桓大司马权柄日重,城下献俘虏之后,风光一时无两。
秘书监孙盛妙手文章,与做出《搜神记》的干宝齐名。笔下著有《魏晋春秋》,录到太和五年,具实记载北伐经过,废帝之因,对桓大司马多有批驳,无半分讳言。
文章传出,世界人如何评价不论,桓大司马实是怒不可遏。郗超亲自过府言说厉害,孙盛油盐不进,长袖一甩,坚持尊重事实,不肯曲意逢迎,直接将郗超轰了出去。
“昔太史公固笔史,方有鸿篇成文。桓元子跋扈蛮横,我亦非懦弱之辈!”
简言之,有能耐你来啊,老子不怕死!
桓温怒上加怒,你和谁老子呢?!
当即命人将孙盛的儿子抓来,一通威言恐吓,后者没有亲爹的勇气,只能唯唯应诺,答应一定说服亲爹,将文章重新写过。
“孙盛不肯曲笔,孙潜携子跪于前,仍是不愿松口,言史家书法无可擅改,竟至拂袖离去。”
事发时,贾秉恰好在建康,知晓事情的详细经过。
“其后,孙盛更将文章修改抄录,命人送去北地。”
说到这里,贾秉语气微沉,明显不以为然。
“晋同胡寇势不两立,大司马功过无论,北伐两捷不假。其书大司马之过,虽具实情,然言辞过激,宣扬君臣不睦,无异涨胡贼气焰。”
“此文传扬,于国无益。”
站在各自的立场,不能说孙盛有过,也不能说贾秉无理。
孙盛追求事实,不肯曲笔,的确令人佩服。但他将文章传到胡人手中,无论从那个方面看,都有些欠考虑。
哪怕事实如此,大家也都知道,终归没有摆上台面。
坚持事实值得钦佩,偏派人送去北地,而且时机不对,落得被苻坚讥嘲。桓大司马名声不好,晋室的名声就好听?
自家人打架,胳膊折了藏在袖子里,不好让外人看笑话,遑论是意图吞并华夏的胡人。
桓容摇摇头,叹息一声,“所以秉之才做此记录?”
“然。”贾秉点头。
“孙盛刚直不改,不肯曲笔。孙潜慑于大司马之威,为保全家门,取得孙盛手稿私下修改,模仿笔迹散于建康,并亲自送至大司马前面,言是其父手笔。”
事实怎么样,彼此心知肚明。
桓温不可能真举刀杀人,要的不过是个台阶。有了这篇新文,正名打嘴仗的事自然有人代劳。
“孙盛所著原文,仆曾经看过。文采非凡,确是佳作。”贾秉道。
“凡涉及大司马章节,少有赞誉之言。明公亦被大司马所累,被指以仗势倚权,军中逞威,夺部下之功。且无念亲情,无忧孔怀,有奸枭之相。”
桓容无语了。
任谁被这么骂都不会开心。
如果背后骂几句也就算了,大张旗鼓抄录散布,闹得世人皆知,难怪渣爹要暴怒,神仙都会窝火。
“孙潜改过的文章,是否有涉及我的内容?”
“有。”贾秉点头道,“照录原文,一字不改。大司马亦未责问。”
桓容:“……”渣爹果然够渣!敢情骂自己不行,骂别人就没关系?!
“明公无需担忧。”贾秉淡然道,“于今乱事,有奸枭之名未必是坏事。纵观历代开国之君,可有仁慈之名?”
夏商周太过久远,从春秋战国到亲王扫六合,从楚汉之争到魏蜀吴三分天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开国之君都和“仁慈”不沾边。
刘皇叔属于特例。
桓容捏捏眉心,回想先时的水煮活人、喜食生肉,到如今无视亲情、有奸枭之相,他和好名声真心不沾边。
“罢。”
骂就骂吧,闹心也没用,不过是多添一层烦恼。在他决心问鼎逐鹿时,好名声就同他无缘。史书如何记载,随他去好了。
马车一路前行,至广陵停靠码头,换乘盐渎大船。
船身达十数丈,高过百尺,不像寻常河船,更似能远洋的海船。
大船停靠码头,引人争相围观。
见到桓容走下马车,不知是谁发出一声惊呼,“是桓使君!”
“桓使君?”
“幽州刺使桓容!”
人群当下沸腾。
桓容身在盱眙,日常埋首政务军务,尚不知各项政策已传遍临州。尤其是创办书院学校,免学费接纳庶人流民,更是引起轩然大波。
幽州不提,临近州郡遍地传言,有流民乃至村人富户拖家带口,想要前往幽州,奈何州兵不放行,使钱都没用。
相邻的侨郡感触最深。
先时幽州地广民贫,时常面对鲜卑侵扰,属于不能安居之地。
现如今,慕容鲜卑被灭,秦氏同桓容有生意往来,边境短暂安稳,无需日日担心兵祸。桓容大力发展商贸,寻来耕牛,改造农具,配合朝廷旨意免去农税,减免商税,幽州日渐繁荣,流民更是少见踪影。
以前大家都一样,吃糠咽菜,一天一顿都吃不饱,还要隔三差五断炊。
自桓容上任以来,州治所施行善政,郡县官员受过教训,有前车之鉴,不敢阳奉阴违,百姓实打实的得到好处。
吃不饱的人越来越少。
只要肯干活,能下力气,甭管男女都能找到活干,哪怕是五六岁的孩童,都能用捡拾的枯草和朽木换钱。
“听闻幽州发粮,不分黄籍白籍,全部一视同仁!”
乱世将近两百年,西晋短暂统一,很快又被战火打乱。
这样的世道,人想要活下去,总要有个盼头,有个希望。看不到半点光亮,心会变得麻木。
桓容给了这个希望。
无需刻意推动,随着往来的行商,幽州的消息开始一传十、十传百,临近的州郡都开始晓得,桓使君行善政,不乱发役夫,不苛收重税,州内百姓都能吃饱肚子,安居乐业。
桓容一路疾行,中途少有停留,自然不会知晓详情。
车驾行到广陵,在码头登船,碰巧被一名行商认出,当着众人喊破身份。
人群先是一静,旋即似被触动开关,齐齐向码头涌来。更有小娘子取下簪拆环佩,用手绢包着掷向马车。
桓容有经验,当下举袖挡脸,对贾秉道:“秉之,劳你替我挡一下。”
虽不知广陵人民为何如此热情,但三十六计走为上,桓刺使长袖一遮,快行数步登上船板。
众人不知端的,加上距离有些远,以为站在车前的就是桓使君,绢帕簪钗一并飞出,瞬间将贾舍人淹没。
护卫健仆反应迅速,挡住涌来的人群,将贾舍人“救”出花海。
登上大船,贾秉取下发上的一枚木钗,难得笑道:“托明公之福,仆也能有今日。”
桓容扯了扯嘴角,很有几分尴尬。
不承想,今天不过是开胃菜,等船队抵达建康,桓容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汹涌的人潮,怎样才是爆发的热情。
第一百五十一章 扛得住
咸安元年,六月
季夏时节,水道变得格外拥挤。
南来北往的船只穿行河上,满载着北地的皮毛香料,南地的珍珠珊瑚,间有胡船夹杂期间,挂着特色的旗帜,喊着雄浑的号子,伴着飞溅起的白色水浪,组成一幅独特的画卷,彰显运河上繁忙的景象。
两艘北来的商船加快速度,船工和健仆都赤着胸膛,古铜色的胸膛流淌汗水,伴着踩动船桨,拉起船帆,肩背的肌肉隆隆鼓起,一块块黝黑发亮。
面容刚硬的船主站在甲板上,一人脸上还带着刀疤。
遇上旧相识,都是遥对彼此拱手,面上似很客气,背过身立即沉下表情,低声喝道:“超过去!休让那厮赶在前边!”
两人均来自北地,船上货物相似,且数量庞大,每次狭路相逢,为争夺买家,必然有一场龙争虎斗。
自从秦氏攻下邺城,将慕容鲜卑赶回祖地,燕国的辉煌早成旧事。
采纳谋士意见,秦策采用与民休养的政策,大力推行垦荒种田,在国内发展商贸,境内汉、胡都得好处。
农人耕种,商人市货,被战火摧毁的城池村庄重新焕发生机。经过口口相传,往来境内的商队越来越多,规模不及晋地,却远远超过氐人统治的疆域。
苻坚失去边界三郡,长安的贸易也不似往日繁荣,日子相当不好过。
秦策率兵出征,不忘命人统计境内户数,重造户籍。借鉴晋国政策,对户籍进行分类。黄籍为汉,不分村人流民,有乡邻宗族作保均可入籍。白籍为胡,多为改汉姓换汉名的杂胡,并有少数投靠的鲜卑部族。
“入白籍十年,于郡县置有房舍产业,足额缴纳粮税商税,有里中作保,可改入黄籍。”
得知这项政策,桓容诧异半晌。
这分明就是晋朝版居住证!
有这项政策在,就有分化融合的基础。对比幽州施行的政策,着实高出一个台阶。
思量许久,桓容不得不承认,秦氏久在北方,手段确有独到之处,值得自己学习。
盐渎大船行过运河,犹如巨兽碾过水面。
遇其经过,河上船只纷纷避让,让开中心水道。唯恐不小心被擦到碰到。若是倒霉点,被水流困住,损失定然不小。
见到这艘庞然大物,争先的船主顾不得斗气,匆忙令船工让开通路。
许多货船船主和搭乘的船客走上甲板,眺望船身过处,瞪大双眼,不由得发出感叹:“好大的船!”
“看船上的旗,似是幽州来的?”
船只行远,众人尚在议论纷纷。有消息的灵通的转转眼珠,得意开口道:“我知道船上是谁!”
“怎么说?”
“休要卖关子!”
众人心中好奇,纷纷开口询问。
“日前广陵传出消息,幽州刺使桓容过境。据悉,他所乘的就是一艘巨船,船厂十几丈,几可远洋海上。”
“幽州刺使?”
“可是舞象出仕,文治武功非凡,随大军征北,在战场上生擒鲜卑中山王,未及冠便升任幽州刺使,执掌一方的那位?”
“就是他!”
哗!
众人顿时一惊,旋即变得激动。
“听闻幽州免税三年,可是真的?”
“粮税确免,商税未免,亦少于临州。”
“我曾至盱眙市货,知晓详情。”一名年约四旬的行商开口道,“盱眙城今非昔比,城内布局不同建康,里巷之外更有坊市,廛肆聚于西城,商铺鳞次栉比,商贩入坊都要领木牌,出来后按定额抽税。”
“每次都要?”有人惊异道。
“自然。”行商抚过下颌短须,表情略有得意,很有“老子见过世面,尔等一群土鳖”的优越感。
“这样岂不是多交许多?”一名商人开口道,“加上杂税,哪里比邻州少,更要多上一截。”
“此言差矣。”
行商摇头,解释道:“商户店铺集中,坊市间有州兵巡事,未有人敢欺行霸市,哄抬或是横压货价。且有职吏轮值,遇有纠纷立即解决。不只价格相当公道,更有律条为凭。”
“说起市货交税,每次均有文券。凭此文券,各项杂税尽数省略。然不得伪造借用,如被查出,必罚以重税。三次不改者,不许再往盱眙市货。”
众人再次惊叹。
如此算来,的确能省下好大一笔钱。
“盱眙不设津,代之以坊吏,仅查违禁之物,不收过路杂费。”
“坊内设有商局,局内立有标牌,每隔五日统计南北货价。”
说到这里,行商愈发得意,视线扫过众人,道:“诸位可知,单珍珠之价,盱眙同建康就差这个数。”
行商比出三根手指,代表三匹绢布。
寻常船客不觉如何,仅是看个热闹,同船的商人大感惊异。
“两地相聚甚远,五日可知货价?”
“自然。”行商背负双手,提高声音,“如非亲眼所见,我亦是不信。”
旁人自然做不到,桓容有鹁鸽在手,只需提前安排下人手,传送消息相当便利。
众人议论纷纷,同船的商人都被说动心思,打算离开建康之后,必定要往盱眙一行。
“盱眙再繁荣,能比得上建康?”一名船客怀疑道。
行商摇摇头,似不屑与之争辩。见其仍在喋喋不休,身边的童子忍不住了,开口道:“休要不信!盱眙的繁荣超出想象,岂是尔等井蛙可知!”
“你、你怎能骂人?!”
“不过说你见识浅薄,怎是骂人?”
童子振振有词,见行商没有组织,更是口若悬河,列举往来幽州的胡商,重点提及西域商,并举出坊间的酒肆食铺和各式店铺,声音清脆,一口洛阳官话说得极溜。
“这么大的包子,白麦磨的,包着大块的肉馅,一口咬下去满嘴油香。”
“蒸饼和胡饼没有一点酸味,能放上好几日。用火烤更是香脆。”
“熏肉摆在店里,根本不用吆喝,能排成百步长队。那些胡人挤在一起,为市货差点动手打上一架。”
“不用说益州的茶、宁州的漆器、江州和荆州的绢布、番禺的珍珠珊瑚,更有北来的牛马驼羊,西来的香料琥珀彩宝。单是两人高的兽皮,在坊内就不少见!”
童子看一眼行商,见后者微微颔首,顺势说道:“我家郎主市得三张狼皮,一张熊皮,两箱兔皮,都上等。预期到建康市出,肯定能卖得高价。哪位有意,可在下船后往小市,郎主店铺即在市中。”
这番话很有技巧,既点出行商手中有好货,价值不菲,又指出其在建康有依仗,最好别打歪心思,否则没有好果子吃。
待众人被提起兴趣,行商拍拍童子的头,“做得不错。”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不同的船上。
桓容绝不会料到,这次入建康,竟是无意间打了一回广告,令幽州之名更盛,入秋之后,往来的商旅足足多出一倍,税收翻了两番。
随着往来人数增多,坊市布局和多种政策亦被借鉴。
最先采用的不是建康,也非秦氏掌控的西河,而是士族聚居的会稽。
打个比方,嗑寒食散是风尚,但风尚不能当饭吃。再是清风朗月,终究不能餐风饮露,更不能抛开家族,摆脱俗世烦扰。
以陈郡谢士族和太原王氏为代表,不动则可,否则不定声势不小。
幽州的做法搬到会稽,潜移默化间,涌起大量以为家族为基础的商贸集团,提前发展海上贸易,大船纷纷建造,远洋海外,凡所到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