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桓容-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消息传出,众皆哗然。
  望着绝收的田地,看着嗷嗷待哺的家人,终于有村人一咬牙,结伴赶往寿春。
  上一次,他们是被仆兵抓来,满心都是愤怒和绝望;这一回,他们却是主动上路,为的是能救活全家的钱粮。
  “哪怕被征役夫,只要给粮食,能让一家吃顿饱饭,我也认了!”
  怀抱这种思想的不在少数。
  等他们抵达寿春,看到贴在木板上的告示,听完文吏宣读,知道不是征役,而是确确实实的雇佣做活,全都愣在当场。
  直到被文吏记录下姓名,在文书上按下收银,跟着队伍领取蒸饼肉汤,仍是表情愕然,犹如置身梦中,完全不敢相信。
  告示张贴以来,看多这样表现的村人,文吏和州兵都不以为意。
  先到的流民做完一天的活,领过工钱,一边看着村民,一边笑着摇头。
  “早几日,咱们还比不上他们。”
  不真实。
  这是众人最直观的体验。
  从前朝数下来,哪有这样的事,又何曾有过这样的官。
  别看钱粮给的不多,终归能让一家老小活下去。甚者,文吏透出口风,凡是参与造城之人,只要表现得好,州治所会额外发下粮种。
  名为州治所,实际出钱的是谁,大家都心知肚明。
  于是乎,一传十,十传百,桓容的爱民之心和仁厚德行传遍淮南,继而遍及幽州。
  这就造成一个奇怪的现象,幽州之外,尤其是北方胡人掌控之地,盛传幽州刺使强横暴虐,爱好水煮活人。
  北伐之后更是残暴,动不动就要杀人放火。寿春城就是被他一把火烧掉,其后还要征发百姓服劳役,性情残忍可见一斑。
  换做幽州之内,尤其是寿春和盱眙,有一个算一个,提起新任刺使都要竖起大拇指,谁敢说桓容一个“不”字,轻者冷眼相向,重者拳脚相加。
  还说?
  信不信老少爷们围起来圈踹!
  侨州之地常遇胡人犯边,民风自然有几分彪悍。
  纵使之前没有,遇上桓容到任,在州郡实行“教化”,秦汉之风逐渐复兴,别说是晋人,胡人到此都会大跌眼镜。
  看看胳膊比自己大腿都粗的汉子,一言不合就开架的气势,莫名就会生出疑问。
  这还是孱弱的汉人?
  不提旁人,单是投奔桓容的羌族部落,刚入城就被惊了一下。
  首领和勇士们牵着马匹走在街上,看着街边的店铺,目及往来的人群,都是满心疑惑。
  按照荀宥提出的条件,五百羌人留在城外,只许首领和护卫入城。确信对方是真心投靠,才会另外划置营地,容许羌人搬入。
  入城的不只有羌人,还有秦璟派遣的仆兵。依照两人的约定,这些仆兵将在幽州停留三月,助桓容练兵。
  得知消息,桓容高兴之余,不免有几分失落。
  看过停在架上的鹁鸽和苍鹰,桓刺使转开头,翻开绢布重又折起,如是三番,始终没法下笔,最终引来阿黍奇怪一瞥。
  “郎君?”
  “没事。”
  讪笑一声,桓容停下动作。
  因不见某人感到失望,甚至有几分想念?
  坚决不能承认!


第一百三十四章 今非昔比
  太和五年,十月戊申,寿春的重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纵然连降雨水,也无法阻挡城池重建的脚步。
  魏起周延派人回报,城中集合流民三千,村人一千两百,并有闻听消息的百姓陆续赶来。南北商队少于往年,小商小贩却逐日增多。
  “南城损毁最小,经过清理,三成恢复,食肆杂铺间有开张。”
  “市布者尤多,布商往来频繁。”
  “粮仍少,言州治所下发种子,百姓仍忧明岁春耕。”
  每隔两日,便有送信人从寿春出发。因雨雪阻路,速度实在太慢,桓容等不及,干脆换成鹁鸽。
  魏起周延大感惊奇,第一时间想到,如能将此法用于军中,益处定然不小。
  于是乎,两人特遣一什州兵设网驯养,遇上路过的鸟群总要逮下几只,连麻雀都不放过。
  可惜众人都是门外汉,既没有秦氏坞堡熬鹰的经验,也没有李夫人特制的香料,哪怕逮住两群鹁鸽,数量超过四个巴掌,最终也没能驯出一只。
  到头来,鸟死的死、逃的逃,另有部分进了州兵的肚子。
  幸亏桓容不知此事,若是知道,肯定会大骂“暴殄天物”,扣两人半年军饷,令其面墙画圈,仔细反省。
  临到十月底,建康终于来人。拖延许久的封赏发下,敷衍得令人可笑。倒是调兵的旨意没有下达,或许是中途被人阻拦,也或许是太后没有过度脑抽。
  “授幽州刺使桓容忠武将军号,持节。赏金一百,绢三百,金玉带三条。”
  宣旨的是个内侍,表面对桓容十分客气,嘴上能将人夸出花来,笑容却格外的假,不知不觉间透出一股傲慢之意。
  桓容对他有几分印象。
  几月前随南康公主入宫,在太后身边见过此人。其名阿讷,做了十余年大长乐,算是褚太后的心腹。
  然而,送赏的不是朝廷官员,而是个内侍,仍让桓容十分不解。
  需知魏晋以来,皇室大臣汲取汉时教训,对内侍都很戒备。阿讷身居高位,手中权力却十分有限,比汉时的宦者,简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派他来送封赏,褚太后是糊涂了不成?
  不怕自己心生不满,直接一刀把人咔嚓掉?
  桓容扫两眼官文,又看一眼老神在在的阿讷,眉间拧出川字。
  “敢问使君,袁氏郎君可在?”
  “袁峰?”
  “正是。”阿讷又取出一卷圣旨,道,“仆此次来幽州,奉太后和官家之命,需要亲眼见一见袁郎君,当面宣读授封。”
  听闻此言,桓容放下官文,微微眯起双眼。
  “授封?”
  “袁瑾忠心,不慎为奸人所害,太后怜惜幼子,官家体恤忠臣,经朝廷合议,授封袁郎君国伯爵,还请使君行个方便。”
  呦呵!
  桓容怒极反笑。
  旁人不知底细,褚太后理当一清二楚,什么手下谋逆都是托辞,为的不过是顺利甩锅,保下袁峰性命,方便桓容将袁氏力量收入囊中。
  如今用这话来堵他?
  为奸人所害?奸人是谁?
  眯眼看向阿讷,桓容捏了捏手指,压下怒火,嘴角笑纹加深。
  如果是褚太后指使,未免太过小家子气,全不似往日作风。如若是阿讷自作主张,真以为他不敢杀人?
  桓容良久不言,阿讷神情微变,声音有几分强硬,“还请使君行个方便。”
  “我若是不呢?”桓容好整以暇的看着他,笑容带着冷意。
  “……”
  “笑话而已。”桓容嘴上说笑,眼底却涌现出杀气。
  阿讷久在宫中,最擅长揣摩人心。
  比起数月前,桓容的变化太大,可谓判若两人。按照之前的印象应对,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
  阿讷不禁感到后悔。
  在台城太久,习惯宫人的唯唯诺诺,甚至连帝后也不放在眼中,致使他忘记了,如今的朝廷不比以往,皇室且要看士族的脸色,遇上执掌各地的刺使,如桓温郗愔桓冲之辈,跺跺脚,建康都要抖三抖。
  桓容不比父辈,实力仍不可小觑。
  自己犯了哪门子混,硬要去触他的霉头?
  眼见对方随意丢开官文,手按腰间宝剑,阿讷突感头皮发紧,脸色隐隐发白。心知对方真要杀了自己,太后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意识到现下处境,明白之前做了什么蠢事,阿讷连忙站起身,收起傲慢,表情愈发恭敬,姿态摆得极低。
  桓容啧了一声,颇觉得可惜。
  这人要能再蠢一会,自己就有机会下手。
  不说真的一刀砍死,打几棍子送回建康,也好让褚太后明白,有些事不能做,有些人绝不能动。如果敢踩过底线,下一次棍子落在谁身上,当真不好说。
  可惜啊。
  摇摇头,桓容收起笑容,命人去请袁峰。
  健仆离开不久,屋外突起一阵喧哗。
  杂乱的脚步声伴着拖曳声,时而夹杂模糊的喝斥,一并传入桓容耳中。
  “怎么回事?”
  话音刚落,袁峰便出现在门外,身后跟着健仆和两名部曲。
  部曲合力抓着一名男子,喝斥声就是男子发出。
  男子年不过而立之年,眉眼间同袁峰有两三分相似,只是气质猥琐,眼底挂着青黑,明显是酒色过度,身体被掏空了底子。
  “峰见过使君。”
  在外人面前,袁峰永远是一板一眼,言行举止分毫不错,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端正的拱手揖礼,袁峰看也不看阿讷,命部曲将那男子按到廊下,道:“此人形迹鬼祟,在府中刺探消息。峰疑其图谋不轨,故将其拿下。”
  不等桓容开口,男子不信的睁大双眼,喝斥道:“小儿,我乃你父兄弟,你的伯父!”
  袁峰不为所动,淡然道:“峰确有一名伯父,先前战死寿春。你是何人,峰并不认得。”
  伯父?
  桓容仔细打量廊下之人,听闻袁真确有一名庶子留在族中,莫非就是此人?
  据打探来的消息,袁真很不喜此子,亲手杀死生下他的婢妾,还差点将他划出族谱。
  “袁峰!”
  男子兀自挣扎,脸色涨红,呼呼的喘着粗气。也不知是心怀愤怒,还是身子太虚,单纯累到如此地步。
  “桓使君……”阿讷暗自焦急,想要开口,奈何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怒视廊下男子,恨不能一巴掌扇过去。
  说好让他小心行事,怎么会闹成这样?早知是烂泥摸不上墙,万万没料到,连个小儿都哄不住!
  袁氏族中并不和睦,又被袁真厌弃,他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莫非就因为是个白痴?
  桓容扫了阿讷一眼,神情似笑非笑。
  在对方以为他会“网开一面”时,开口道:“拖下去打二十棍,死了便罢,没死就问一问,他是如何混进府中,又是如何找到袁郎君。凡同他接触之人,一个不落,全部拿下。”
  “诺!”
  健仆抱拳领命,从部曲手里“接”过人,单手抓住衣领就要拖走。
  男子惊骇欲绝,顾不得太多,挣扎着喊道:“大长乐,你应承过的!”
  “哦?”桓容看向阿讷,挑起眉尾,“大长乐识得此人?”
  阿讷额头冒汗,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原本的计划是,让此人悄悄接近袁峰,说服他返回族中。只要当事人开口,桓容也不好阻拦。
  结果倒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事情没办成,反倒让对方抓住把柄。
  事到如今,否认全无用处,阿讷只能硬着头皮道:“此人乃前豫州刺使庶子,听闻袁瑾身死,膝下仅余一子。思侄心切,故而上请宫中,随仆同来幽州。”
  说到最后,阿讷咬咬牙,又添了一句:“太后应允,赞其有慈爱之情。”
  桓容没接话,也没有收回命令。
  袁峰抬起头,依旧道:“峰不识得此人。”
  “袁郎君!”阿讷脸色阴沉。
  “不识得?那肯定是个骗子。”
  桓容按住袁峰的肩膀,目光扫过阿讷,逼得对方咽下到嘴边的话,冷声道:“带下去,打。”
  “使君!”
  阿讷万万没有想到,抬出太后也不管用,对方丁点面子都不给。
  猜透他的心思,桓容暗中冷笑,太后的面子?他为什么要给?不是顾忌阿母,信不信他能让建康立刻乱起来?
  建设很难,破坏却相当容易。
  有贾秉在,在建康放几把“烟火”不成问题。反正北地都在传,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杀人放火,连南地亦有耳闻。
  名声已经这样,何妨放肆一回。
  更何况,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等他达成目标,登上高位,照样有史官为他“春秋”。
  “你这……”
  男子被强行拖走,中途口出不敬之言,被健仆揍了两拳,合着血水吐出三颗大牙,疼得直吸凉气。别说大骂,连话都说不清楚。
  “大长乐,”桓容转向阿讷,笑道,“此人狡猾,太后必定是被蒙蔽。”
  也就是说,这人是个骗子,骗取褚太后信任。他此举是惩治骗徒,完全是“替天行道”。不用太感谢,只当是做了一回好人好事。
  阿讷气结。
  什么叫睁着眼睛说瞎话,他算是见识到了!
  胸中憋了一股子郁气,却又不能开口反驳。
  袁峰不认叔父,桓容咬死骗子,自己势单力孤,连个能帮忙的都没有。
  想到临行之前,无论谢玄还是王献之都称病不见,死活不来走这一趟,阿讷终于明白,这压根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太后实在找不到人,这才派出自己“顶缸”。
  或许,这一趟真会有来无回……
  阿讷越想越是没底,脸色惨白如纸。手中的旨意犹如千斤重,外层包裹的绢布都被汗水浸湿。
  “大长乐,不是还有一份旨意?”桓容开口提醒,笑容里带着嘲讽。
  “诺……诺!”
  阿讷唯唯应诺,颤抖着展竹简,嘴唇开合几次,嗓子眼却像堵住石块,发不出半点声音。
  袁峰面露不耐,迈步走上前,直接伸出手。
  明明知道不合规矩,阿讷仍没拒绝,更像是松了口气,立即将竹简送出,一个字都不敢多说。
  “大国伯,封号寿春?”
  竹简展开,袁峰从头看到尾,小脸紧绷,全无半分欣喜。
  桓容眉尾挑高。
  大国伯是三等爵,同县公相差两级,同样可以有封地。
  寿春地属幽州,之前为袁真占据,刚收回不到两月。以此为封号,朝廷打的是什么主意?
  眼馋袁真留下的势力,以为捞不着,干脆伸手搅局,意图让他和小孩反目?
  袁峰留在幽州,他就要捏着鼻子给出寿春,如若不然,袁真留下的势力必定会心生不满;若是返回族里,之前的布局都将作废。袁氏族人大可开口要回“家族资产”和部曲,只要桓容还顾惜名声,就不能压下不还。
  事情到了最后,未必能真将桓容如何,但割下两块肉,让他堵心几天却不是问题。
  从行事来看,八成又是太后的手笔,估计也有朝中的推波助澜。
  难怪阿讷明白过来,一声也不敢出。
  换成任何人,遇上这样的事都会暴怒。
  忙忙碌碌一回,又是调兵又是花钱,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实在想不开,估计就要剑斩来使。
  或许,对方期待他有这样反应?
  一线灵光闪过脑海,桓容看向阿讷,目光带着怜悯。
  他就觉得奇怪,褚太后再脑抽,也不该让内侍来送封赏,更不该让那么一个废物点心来府中刺探,分明是想着被发现!
  如此一环逃一环,分明就是要激怒自己,让他怒起杀人!
  无论原因为何,斩杀朝廷来使,还是太后宫的大长乐,都是明摆着要造反。
  建康目前的局势,仿佛一个火药桶,随时都可能点燃。如果能以桓容为突破口,借机削弱桓大司马的名望,压一压他的势力,想必郗愔和王谢士族都乐意为之。
  难怪王献之会派人来盱眙。
  想到那封语焉不详,却处处透着暗机的书信,桓容不禁长吁一口气。
  如此看来,琅琊王氏还能继续合作。如若王献之没有一点反应,就像当初的郗愔一样,坐视他走入圈套,这个盟友也只能一刀两断。
  “峰不才,不敢受此厚封。”
  意外的,袁峰当着众人开口,拒绝了授封的旨意,更将竹简退还。
  阿讷双眼圆睁,愣在当场。
  桓容也吃了一惊。
  “这是为何?”
  “峰年幼,不能担此重任。”袁峰认真道,“且峰要为大父大君斩衰,授爵不合规矩。请大长乐如实回禀太后。”
  袁峰表情严肃,话里挑不出半点毛病。
  桓容诧异难掩,阿讷却如坠冰窖。
  “如无他事,峰尚要抄录道经,就此告退,还请大长乐莫怪。”
  话落,袁峰再向桓容行礼,转身退出客室。
  行到中途,遇上候在廊下的保母,袁峰迎了上去,拉住保母的衣袖,随即又松开,脚步快了几分。
  “郎君为何不受封爵?”保母低声问道。
  “受了就是死,我想活。”袁峰表情冷然,如秦雷在袁府惊鸿一瞥,半点不似五岁孩童。
  “大父说过,只有投靠桓使君我才能活。无论去建康、去京口,还是返回族中,都是死路一条。没有爵位尚能苟延残喘,有了爵位怕会死得更快。”
  “郎君慎言。”保母担忧道。
  “无碍。”袁峰摇摇头,扫过廊下的健仆,淡然道,“桓使君以诚实待我,我亦无需过多隐瞒。”
  保母沉吟片刻,低声问道:“郎君要服斩衰,膳食上需得留意。”
  “无妨。”袁峰抬起头,现出天真的笑容,“大父素来怜我,心意到即可。至于大君,保母以为我有几分诚心?”
  自他懂事以来,除了大父,唯有桓使君真心待他。便是阿母都曾将朱氏放在他之前。
  袁峰天生聪慧,心性果敢坚毅,因袁瑾所为又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