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桓容-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桓容》作者:来自远方

文案

一觉醒来穿到东晋,桓容可以忍。
虽说时代有点糟心,好歹出身高门,不愁吃穿,做个纨绔照样可以活得滋润。
问题在于,亲娘和情敌玩我见犹怜;亲爹随时准备造反;亲兄弟各种看他不顺眼,总想背后放冷箭。

桓容擦把冷汗,想做个成功的纨绔,亲爹的造反人生必须拯救!
于是乎,计划好的纨绔人生,就此像脱缰的野马,撒开蹄子狂奔而去,再不复返。

内容标签: 豪门世家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主角:桓容 ┃ 配角:秦璟,谢玄,慕容冲 ┃ 其它:东晋


作品简评
一觉醒来穿到东晋,桓容可以忍。虽说时代有点糟心,好歹出身高门,不愁吃穿,做个纨绔照样可以活得滋润。问题在于,亲娘和情敌玩我见犹怜;亲爹随时准备造反;亲兄弟各种看他不顺眼,总想背后放冷箭。桓容擦把冷汗,想做个成功的纨绔,亲爹的造反人生必须拯救!于是乎,计划好的纨绔人生,就此像脱缰的野马,撒开蹄子狂奔而去,再不复返。作者文笔娴熟老练,行文流畅恢弘却又不失细腻。故事背景选择在东晋这样一个文化丰富多样的朝代,结合历史元素同时又兼备多角度新颖的创新。开篇让主角置身一个危机重重的世家高门,令他不得不放弃眼前的纨绔生涯,拯救自己前途未卜的人生。






第一章 苏醒
  东晋太和三年,二月
  去岁天寒,北地六出纷飞,面市盐车,南地大雨滂沱,几成水患。
  雨雪成灾,荆襄等地尤为严重。
  无论是氐人的部落,还是汉人的坞堡,俱都缺衣少食。不到两月,已有不下百余人冻馁而死。有流民趁机抢劫官仓,险些酿成祸患。
  因襄阳等地不稳,前秦皇帝苻坚不得不推迟计划,同东晋和前燕罢兵,尽速派遣官员赈灾。
  前燕君臣未能抓准时机,以雷霆手段稳定政局,而是加紧内部争权夺利。以致宫廷内外、百官之间,闹得是乌烟瘴气,为日后埋下隐患。
  东晋偏安江南,经永和十年及十二年两次北伐,边境暂得安稳。虽然朝堂争斗不歇,以桓温为首的权臣势力同王、谢等高门士族各不相让,百姓却难得过了个好年。
  建康城内,天未大亮,秦淮河两岸已响起人声。
  数名头戴小冠,身着窄袖短袍的男子,匆匆跑上码头,等候自运河来的商船。
  河岸两侧,作坊和廛肆鳞次栉比,有店铺伙计已揭开门板,不顾清晨的冷风,一边跺脚搓手,一边清扫门前。遇上积水的坑洼,实在清理不得,也只能皱眉。
  一家酒肆同食铺比邻,伙计彼此熟悉,手上不停,嘴里不忘八卦,交流各自得来的消息。
  “听说桓大司马家的公子又闹笑话了。”
  “真的?”
  “还能有假?我从兄亲眼所见!”说话的伙计停下动作,单手支着扫把,朝着店内看了看,确定掌柜没注意,挤着眼睛道,“就在昨天,当着殷氏小娘子,被庾氏郎君一鞭甩到背上,跌了一身污泥。”
  “嘶——”听话的伙计瞪大双眼,满脸不可置信,“真的动了鞭子,不怕桓家追究?日前不是还有传言,桓氏要和殷氏结亲?”
  “那些高门的事,咱们哪里清楚。”食铺的伙计撇撇嘴,见掌柜出来,当即忙活起来,不再闲聊。
  两人话中的桓氏公子,乃是当朝大司马桓温的第四子桓祎。因天性愚钝,不好读书,不通武艺,甚至不识菽麦,向来不为桓温所喜。
  属兄弟及姊妹极少同他亲近。甚者,如桓济一般,更会连同他人欺负这个兄弟。
  此番桓氏欲同殷氏结亲,传言是为桓祎。殷氏的几个小娘子闻听,皆是脸色铁青。更有放言,“嫁这愚钝伧人,莫如入寺去做比丘尼!”
  昨日桓祎出门,不知怎的,牛车撞上庾氏马车,当即惹怒对方。不由分说扬起额马鞭,将桓祎抽落车下。
  仅是桓祎,此事尚且不算严重。
  偏巧,南康公主亲子,刚从荆州返回的桓容同在车上。
  桓祎滚落时,桓容竟也滚了下来。
  桓祎年近弱冠,虽落得一身泥水,丢了颜面,到底没有大碍。桓容却是撞到车板,脑后受伤,当即不省人事。
  因桓容身体不好,自幼极少露面,在场的郎君和小娘子尚未知晓事情严重。
  待到桓氏仆人脸色大变,连声疾呼,向来愚钝的桓祎也满脸惨白,面现厉色,方才意识到,此番恐怕闯了大祸。
  当日,桓容被抬回府内,南康公主大怒。
  三十岁上得的宝贝疙瘩,连桓大司马都不敢碰一指头,竟然被人伤了?!
  “去告诉庾希,我儿醒来尚罢,如不然,有一个算一个,我让他几个儿子一起赔命!”
  “皇后?皇帝尚且要唤我一声姑!”
  “庾道怜算什么!”
  南康公主性情刚烈,脾气一旦上来,桓大司马都要躲着。
  桓容是她唯一亲子,看得眼珠子一般。此番遭此灾祸,当真是杀人的心都有。
  “立即遣人去城外大营,告知那老奴,此事我要追究到底!还有殷氏女,要去做比丘尼?好!我就送她们一程!”
  南康公主怒火狂燃,此番话出口,殷氏女不会再有好姻缘,殷氏也要栽个大跟头。
  仆人匆匆离府,走到廊下,无不出了满头冷汗。
  桓祎自认犯下大错,回府后便守在桓容床前。一身泥水不说,哭得双眼通红。南康公主即便有气也没法朝他发。
  “行了!”南康公主被哭得闹心,坐在榻边,对着桓祎皱眉,“我知道这事怪不得你,你回去让阿藤给你换身袍子。”
  “诺。”
  桓祎打着嗝点头,憨厚的面容愈发显得痴愚。
  “去吧。”
  南康公主皱眉,实在生不出怒火,摆摆手,让仆人将桓祎带了出去。待到室内安静下来,转身看向桓容,眼眶不禁发红。
  “我儿,阿母定要为你出这口气!”
  南康公主探出手,轻轻拂过儿子的脸颊,想起老仆的密报,银牙紧咬。
  “阿麦。”
  “奴在。”一名婢仆躬身听令。
  “今天跟着郎君出去的几个,全都关起来。郎君醒来之前不许踏出门一步。”
  “诺。”
  婢仆退出房门,南康公主坐在榻前,望着儿子苍白的面容,眼中闪过一抹狠色。
  真当她是傻的?
  好端端的坐在车上,如何就会滚落?
  四郎不会说谎,更不会隔着一臂的距离将人带下车!小郎分明是被人下了黑手,生生撞破了头!
  无论背后是谁,她都要追查到底!
  至于庾氏和殷氏,照样别想逃!
  桓容始终昏迷不醒,汤药不进。医者守在屋内,眉间紧蹙,一度想要开口,见南康公主脸色难看,到底没敢出声。
  桓祎一根心肠,照吩咐换好衣服,不肯用饭,再次守到桓容榻前。
  掌灯时分,桓容短暂苏醒,偏偏认不得人,更咬紧牙关不肯喝药。
  医者彼此交换眼色,一人忐忑道:“公子伤在脑后,怕是要不好……”
  话到半截,引来南康公主大怒,直让人拖了下去。余下几人头冒冷汗,使尽浑身解数,好歹将药送下半碗。期间不敢松懈,唯恐小公子有所不测,自己也要赔命。
  临近天明,桓容再次苏醒。
  医者轮番诊脉,再将汤药端上,亲眼见桓容喝下去,才敢擦去额头冷汗。
  不过一夜,却如生死间走过一般。
  桓容用过药,倚靠在榻上,脸色白得仿佛透明。
  五官精致,俊雅如画。只是神情疲惫,两缕散发落在颊边,显得格外孱弱。
  “可好些了?”
  握住儿子的手,南康公主双眼泛起血丝,分毫不减担忧。
  医者走上前,小心询问:“郎君可觉得头晕?是否欲呕?”
  桓容摇头。
  “伤处可还疼得厉害?”
  桓容继续摇头。
  医者又问了几个问题,桓容或点头或摇头,始终没有出声。
  见状,南康公主不得不生出疑问。
  “我儿这是怎么了,为何不肯出声?”
  “儿……略有不适。”
  桓容终于开口,语调微有些生涩,不是洛阳官话,而是地道的吴语。联系常年随叔父在会稽郡求学,倒也不显得奇怪。
  南康公主缓和神情,旋即又变得紧张。
  “不适?哪里不适?医者!”
  又是一番忙乱,桓容灌下整碗汤药,苦得五官皱紧,仍不忘劝说南康公主休息。
  “阿母,儿无大碍。”
  南康公主犹不放心,几番询问医者,得后者担保,又提心查清桓容被人暗害之事,这才起身离开。
  “如有事,立即遣人来报。”
  “诺。”
  仆从分毫不敢大意,一名童子守在榻前,数人守在外室,房门前更是立了数名健仆。医者直接不许走,留在侧室休息。
  “劳烦。”
  健仆皆是南府军出身,曾随桓温北伐,通身的煞气,医者哪敢说个“不”字。
  诸事安排妥当,天已大亮。
  童子燃起香料,驱散室内的药味。
  桓容斜躺在榻上,捏了捏眉心,继而摊开掌心,翻看手背,眉间皱起川字。
  这是男子的手?
  趁童子不注意,小心掀开锦被,确定零部件不缺,勉强松了口气。
  世事千奇百怪,万万没料到,自己也会遇上。
  既没遭遇天灾,也没遇上人祸,他不过是连续加班,睡得稍晚了些,压根没想到,睁眼就发现身在异处——或者异时空?
  起初以为是做梦,强迫自己睡过去,醒来就能恢复正常。
  哪里料到,再度睁眼,场景依旧未换。
  木榻高屏,香鼎玉瓶,桌旁摆的不是木凳,而是青色蒲团。
  右衽长衫的古人,守在榻边的雍容贵妇……
  桓容闭上双眼,头痛欲裂,脑海中更多出一段记忆。
  太和三年,皇姓司马。
  不熟悉历史,或许不清楚太和是哪个皇帝的年号。但从秦汉以后,皇帝复姓司马的只有两晋。
  西晋奢靡,东晋偏安。
  五胡乱华,汉族遭逢大难。
  想起这段历史,桓容眉间皱得更紧。
  未知现下是西晋还是东晋?
  恍惚中,听有人提及桓大司马,公主殿下。结合脑中的记忆,眼前匆匆闪过会稽郡多名大儒。
  一个念头闪过,桓容睁开双眼,呆滞的看向帐顶。
  不是吧?
  不是他想的那样吧?
  “郎君哪里不适?”
  见桓容面色不对,小童立即上前询问。
  “我问你,我父现在何处?”
  小童觉得奇怪,倒也老实回道:“郎君刚自会稽返还,恐还不知,郎主上表辞录尚书事,遥领扬州牧,移镇姑孰,现在赭圻驻军。”
  姑孰,赭圻?
  “我父身边可有参军名为郗超?”
  “回郎君,确有。”
  呆愣两秒,桓容倒回榻上。
  他不了解东晋,却对“入幕之宾”的典故耳熟能详。加上脑中记忆,当真是想否认都不成。
  他爹不是旁人,正是赫赫有名的东晋权臣桓温。那位三次北伐,一次废帝,与慕容垂、苻坚交锋,和谢安、王坦之掰腕子,随时准备造反,从来没能成功的猛人!
  “郎君?”
  “没事。”
  桓容闭上双眼,慢慢开始回想。
  据有限的知识,桓温死后,几个儿子似乎没什么好下场。即便桓玄成功造反,完成亲爹的大业,最后照样被旁人一刀咔嚓,摘走果子。
  命运果真和他开了天大的玩笑。
  闭眼睁眼,穿越了。
  五胡乱华的时代,东晋。
  亲爹身为当朝权臣,树敌无数,就差在脑门刻上四个字:我要造反。
  还有比这更糟心的吗?
  人常说,上帝关上你的门,至少还会留扇窗。到他这里,非但门关上,窗户订住,连烟囱都给堵死!
  苦笑一声,桓容忽然生出念头,是不是该找个地方撞一下,或许能再穿一回?


第二章 养伤
  接下来数日,桓容始终卧榻养伤,整日同汤药为伍。
  南康公主发下狠意,将有嫌疑的婢仆全家抓来。更是放言,甭管谁说情,誓要和庾、殷两家追究到底。
  “不管是谁,伤了我儿不能就这么算了!”
  事情惊动皇宫,台城里的宦者一日两度往返。皇后送来书信,试着为娘家求情。南康公主照样不给面子,当着宦者,书信直接丢入火盆,压根不将皇后放在眼里。
  “庾冰和庾翼都是能人,儿孙却不成器。”
  皇太后闻听,只是深深叹气。
  遇上这个脾气暴烈的小姑子,褚太后和桓大司马一样没辙,严重点甚至得跪。
  “这事确实是庾家不对。”
  无故伤人,伤的还是大司马和公主的亲子,就算是乌衣巷的王、谢两族,同样要给出交代。
  看着跪坐垂泪的皇后,褚太后摇了摇头。想起同是出身庾氏,临朝摄政的前太后,对比懦弱只知自怜的儿媳,不禁皱眉。
  “阿妹不是没分寸的人,事情查清,该如何便如何。”话到这里,褚太后顿了一下,低声道,“如今朝中是什么形势,你也该知道。”
  身为外戚,不能帮扶天子,反而处处拖后腿,继而惹上桓氏,是嫌活得太自在?
  自庾太后和庾翼先后去世,庾氏失领荆州,家族势力便一落千丈。纵然有女入宫为后,但皇权衰落,族中又没有顶梁子弟,虽然仍存几分实力,却再也比不上二十年前。
  如今庾氏郎君伤了桓容,想让南康公主消气,岂是说几句情就行的。
  庾皇后知道事不可为,不得不吞下苦楚,低声道:“诺。”
  不得天子宠幸,娘家日渐没落,没有儿女傍身,没有叔兄子侄帮扶,庾皇后愈发觉得台城似一座牢笼,将她生生困住,永不得脱身。
  建康城东青溪里,是王宫贵族累居之地。
  比不上乌衣巷盛名,也不如长干里繁华,却是景色优美,槐柳遍植。潺潺溪流流经处,飞檐探出树冠,拱桥搭建精巧,别有一番优美风致。
  颍川庾氏的家宅便位于青溪,建筑外溪水环绕,景色优美,同陈郡殷氏的一支比邻而居,世代通好。
  往年仲春,两家的郎君和女郎常结伴出行,或王城外踏青,或往道观打醮,佛寺进香。潇洒的少年郎,俊俏的小娘子,长袖风摆,裙角流动,车马香风,不胜美景。
  今时却非同往日。
  自庾希送往桓府的礼物被退回,庾、殷两家便关门闭户,不许子侄随意外出。惹祸的庾攸之更被庾希关在家中,几次想要给身在会稽的亲父送信,都被中途截了下来。
  庾希直接将人提到跟前,厉色道:“此事非同小可,如果不要命,尽可以任意而为!”
  庾攸之表面低头,心下却是不服。暗中谋划,找准时机,定要再让桓祎和桓容栽个跟头。
  少年性格狂妄,不知天高地厚。以为自家身为外戚,先后出过两任皇后,又同武陵王交好,分毫不将南康公主的威胁放在眼里。
  身为庾氏家主,庾希想到的则是更深层。看着不见悔意的庾攸之,只能内心叹气。
  面上光鲜,内里却是草包,目空才疏,实在是不成器。奈何庾邈的儿子就这一个,除了尽量护着好好教育,还有什么办法?
  自桓温从庾氏手中夺荆州刺使,两家便已经结怨。
  桓温势大,早有不臣之心。庾氏身为外戚,自然要匡扶皇权。经过数年争权,彼此根本不可能握手言和。
  然而,此事牵涉到南康公主,实在让庾希伤脑筋。
  据忠仆回报,庾攸之只对桓祎动手,压根没碰到桓容。后者为何会跌落车下,伤得如此之重,以致危及性命,很是值得推敲。
  假设有人暗地下手,让庾氏背黑锅?
  “你再详述当日之事。”庾希端坐蒲团之上,神情凝重,“一丝一毫都不要漏掉。另外,当日你为何出府,为何去拦桓氏的牛车,谁撺掇你行事,全部说清道明!”
  庾攸之抬起头,见庾希神情严肃不似寻常,不由得咽了下口水,生不出半点反抗之意。声音干巴巴,将当日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全都说了出来。
  “当日,是殷氏六娘遣人送来书信……”
  听着庾攸之的讲述,庾希的眉心皱得更深,再没有舒展。
  同在一里,殷氏比庾氏更为安静。
  殷康端坐静室,听完家仆口述,当即令人找来长子,将日前出门的小娘子全部唤来,详细问明经过,直接下了禁足令。
  “事情未了结之前,不许踏出府门半步。”
  南康公主的狠话早已传出,殷氏女郎知道祸事不小,都是提心吊胆,寝食不安。如今被关在家中,反倒长出一口气。就像悬在心头的重锤终于落下,无需再惶惶不可终日。
  待到姊妹和女儿离开,殷觊看向父亲,忧心道:“阿父,此事恐无法善了。”
  “我知。”殷康点头,沉声道,“但事已至此,多想无益。我已遣人往姑孰送去重礼,有郗景兴帮忙说项,或许事情尚有专机。”
  无论如何,不能真如南康公主所言,送女去做比丘尼。
  真是这般,殷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