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璀璨人生_摩安-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人想得更深远,那便是若镇国公主为男子,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而转念一想,从过去到现在,镇国公主本就不同于一般女子,那么她本身就没有野心,去争夺大位吗?
  可以说真正的战争是基本上结束了,但朝堂上没有硝烟的纷争才刚刚开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每个人都盯着那把龙椅的去向,暗潮涌动地越来越厉害,直到那一天。
  隆武五年十月,镇国公主镇压苗疆回朝。
  孙皇后在左右的怂恿下,发下懿旨,此懿旨最终到了安王府,并附带毒酒一壶。
  无知无觉的司徒淳饮下了一杯。
  这一幕正被得知消息赶来的林蒙看了个正着,她几乎是肝胆俱裂,但她从没有像这一刻这么冷静过。在逼出部分毒酒后,林蒙用内力护住了司徒淳的心脉,在这之前,她的下属已经去取解毒丹了,可林蒙很清楚这毒根本没有有效的解药,因为它在前朝时期被制造出来,就是用来暗杀的。
  一旁为他们姐弟效力多年的谋士苏原,在林蒙进来时,就跪在了一旁。他是知道那是一壶毒酒,还很清楚被下了什么毒,可他并没有告诉司徒淳,反而还劝司徒淳喝了下去。苏原也很清楚自己的主公也知道了这件事,不然她不会那么快就赶了过来,苏原还很清楚他的所作所为,必然难逃一死。事实上,苏原在将计就计前,根本就没想着自己活下去,他甚至感到了幸福和欣慰,因为他知道,无论安王殿下有没有活下来,自己的主公都会痛定思痛,去争取原本该属于她的位子。
  苏原幻想着那一幕,他顿时就感觉死而无憾了。
  苏原跪爬着上前:“殿下,卑职提前祝您位九五,承帝王之统。”
  说罢,他端起那壶毒酒,直饮了小半壶,便气绝身亡。
  他的神情是满足的,才更显得诡谲。
  林蒙根本没将他的话听进去,她现在全副心神都在司徒淳这个蠢弟弟身上。
  期间好多人来来回回,有林蒙的下属,有擅长制毒与解毒的大夫,还有司徒淳的妻子萧琦。
  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出,连脚步声都恨不能不发出来。
  直到司徒淳发出近乎气声的呼喊:“阿姊。”
  林蒙第一个听到了,她握着司徒淳的手,张了张嘴:“我在。”她的声音喑哑的可怕,可浑浑噩噩的司徒淳还是听到了,他感到无比的安心。
  司徒淳最终还是被众人从鬼门前拉了回来,这个消息让一众人在暗中松了口气,不然他们真的不知道,这儿会变成怎么样令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地狱。
  “阿姊。”萧琦忧心忡忡地叫了一声。
  林蒙回头看她,可萧琦感觉她的目光并没有真正落到自己身上。
  “我很好。”她说。
  林蒙一步步地走了出去,她周身带着的冷冽之气,让众人仿佛置身于冰原之上,冷汗一滴滴地冒了出来。
  太和殿
  这一系列事件,司徒骏已经知道了十之八九。
  孙皇后的懿旨本来是发给林蒙的,她想当然地认为她能够命令身为公主的林蒙,让她交出兵权,但是这份懿旨被人做了手脚,连同一壶毒酒被送到了安王府上。本来依照着林蒙的情报和势力,这个阴谋是不会得逞的,但是苏原作为他们的自己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哄着司徒淳喝下了那杯毒酒,还让司徒淳以为那只是孙皇后赏下来的一壶普通的酒酿。
  也是,孙皇后尽管想当然,还不明事理,可她还没有歹毒到谋害自己的嫡次子。她顶多就是想当然地让司徒淳,倾尽全力去支持司徒泽,丝毫不在乎司徒淳的立场,不在乎司徒淳如果这么做,会带给朝堂什么样的影响,也丝毫不清楚他们兄弟已经站在了对立面,而太子一系这段时间以来,又做了什么会陷自己的弟弟与妹妹于不义境地的事,林蒙这次镇压苗疆,就前前后后遭受了不下三次的刺杀。
  林蒙本来就想着快刀斩乱麻的,但今日这一切本就不该发生的。无论是司徒淳生命垂危,还是苏原打着“为你好”旗号的做法,都是给了林蒙重重一击,她现在还能保持着冷静,但这份冷静就像是火山喷发前的宁静。
  可以说孙皇后这么做,根本就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不仅仅是孙皇后,还有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那伙人。
  再说隆武帝。
  他和林蒙不愧是此世的父女,他即使不知道苏原那一节,可他也知道了此事会有的走向。作为一个帝王,他很冷静地分析着,可作为一个父亲,他痛心不已,尤其是当看到整个人都仿佛蒙了一层阴影的嫡女后。
  “父皇。”
  司徒骏亲来扶住了她,他像过去一样慈爱又包容。
  林蒙像是沙漠中的旅人,终于得到了一口甘霖,她抱住司徒骏的腿,枕在他的腿上,喃喃自语道:“爹,淳儿差点死了。”
  “苏原说他是为我好,让淳儿喝下了毒酒。这根本就不是在为我好,这是在把我逼向深渊。他根本不清楚,如果淳儿死了,我会做出什么来。啊,他其实也是成功了,因为我确实决定了要釜底抽薪,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爹,您不要变,好不好?”
  从林蒙成为大都督,或者更早之前她被封为昭武大将军时,功高震主这个词就开始跟着她了。林蒙自己也很清楚,作为一个帝皇,她爹不会愿意看到军权那么集中的,他迟早会分散大都督府的权力,同时也要打压她这边的势力。
  这个过程如果是个正常的过程还好说,可权力更迭哪里会那么容易呢,尤其是林蒙这一系是开国功臣的情况下。其中必然会有流血事件,甚至更糟糕。
  哪怕司徒骏再是开明,可他身边人都在说林蒙功高盖主时,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与声音都萦绕在他耳边时,更不要说权力本身再是容易腐蚀人心不过的,像从前那样纯粹的父女关系又能维系多久呢?
  就像苏原。在林蒙一开始上阵杀敌时,他就跟在她身边了,为自己出谋划策,掌握着自己的情报网,否则他也不可能知道懿旨中的阴谋,可他既然这么做了,就等同于背叛了自己,哪怕苏原到死都还认为他是忠心耿耿的。
  还有司徒淳。他有了自己的家庭,萧琦这几年为了他生了两个儿子,还有他周边人不也是有人在怂恿他争一争吗。哪怕迄今为止司徒淳都全心全意地敬爱着自己,可往后呢?是不是他现在死了,就能够杜绝那种姐弟情变质的情况呢?
  林蒙不禁缩了缩。
  “朕亦有所决断!”司徒骏内心又何尝好受,他几乎是一字一字地说道:“太子泽暴毙——”
  仅仅是废太子还不够决绝。
  司徒骏何尝没有意识到朝堂中的暗涌,为了朝堂安稳,为了避免接下来会有的党派倾轧,司徒骏都必须尽快做出决断。否则他若是优柔寡断,必然会带来更不可挽回的祸端。
  这是作为一个帝王的考量。
  同时作为一位父亲,司徒骏不得不承认他偏爱嫡女,但司徒泽也是他的孩子,更是他的嫡长子,他在他身上也花费了不少心力,他无法不心痛。同时,司徒淳也是他的孩子,还有今次的幕后之人,司徒骏也清楚地知道那也会是自己的哪个儿子,即便不是他本人首肯,也会是他身边人为了那从龙之功而为之的。
  另外,作为一个丈夫,司徒骏对孙氏失望之极。
  可以说,这次林蒙受到了重创,难道司徒骏受到的背叛与创伤就少了吗?
  林蒙何尝不明白这点,她嚎啕大哭起来:“爹,对不起,对不起。”
  林蒙根本无法退一步,因为她所背负的不仅仅是她自己的命运,还有一路追随着她的人们。在这个天平上,长兄司徒泽的分量就太轻了。林蒙如今痛哭,也不是为了司徒泽,而是因为司徒骏。
  司徒骏恢复了平常的冷峻,他沉声道:“你不能有自己的孩子。”
  “好。”林蒙扯着袖子去擦眼泪,就被司徒骏训斥道:“像什么样子!魏进朝,还不滚过来伺候公主!”
  “喏!”太监总管魏进朝在殿门外应道,他心中想着:‘要变天了。’
  坤宁宫
  坤宁宫死一般的寂静。
  司徒骏既然做了决断,他就要做到底。他来坤宁宫和孙氏平静地把他的决断说了,孙氏当时就疯了:“陛下您这是剜我的心啊!我知道自己做错了,可淳儿不是没死吗,陛下怎么能怪罪到泽儿身上?我不答应!我不同意!文武百官也不会同意陛下这么做的!”
  司徒骏沉默着。
  正是这份沉默,让孙氏进一步意识到他并不是随口说说的。
  孙氏凄厉道:“没了泽儿,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那你就去死。”司徒骏低吼道。
  他无比懊悔娶了孙氏这个蠢妇,她唯一的功德就是生了给自己生了三个好孩子。
  孙氏的喊叫戛然而止,随后她就爆发了:“我就不该生下她,我就该在生下她时,把她掐死的!”司徒骏不愿意再听,他示意侍从上前,令歇斯底里的孙氏安静。哪怕他愿意留司徒泽一条性命,令他做个平民,也不想容忍孙氏再活下去了。
  林蒙这时就站在门外,她将孙氏的话语听得一清二楚。林蒙的脸色有一瞬间的晦涩不明,可也仅仅只是一瞬而已,她很快就坚定起来。对于自己的选择,她得负责,她也不会后悔。
  司徒骏同样如此,他的目光仍旧坚毅,从殿内出来后,他招呼自己的孩子:“走吧。”
  “是。”林蒙跟上了他的脚步。
  隆武五年十月,太子泽因病暴毙。
  隆武五年十二月,抑郁成疾的皇后孙氏病逝。
  隆武六年一月,隆武帝册镇国公主沁为太女,告太庙。
  这几个月是十分漫长的,明眼人都意识到了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无论是太子的忽然暴毙,还是安王一度生命垂危,亦或是被接连或杀或贬谪的官员们,以及后宫的系列变动等等,都说明有一场政变,在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悄然发生了。
  在镇国公主被册为太女前,不少大臣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没想到隆武帝能这么决断,保皇党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皇帝的决心,他们纷纷保持了沉默。其实在他们中不少人看来,镇国公主成为继任者比太子即位要好,毕竟镇国公主麾下有他们的继承人,如定国公牛清之嫡子牛律,理国公柳彪之嫡女柳英等。再说,从大局来看,这么近乎悄无声息地进行继任者更迭,没有伤到国之根本,几乎是最好的结果了吧。
  林蒙身着太女朝服,站在御阶之上,受文武百官跪拜。
  她面容平静,目光悠远,而新的时代,终将来临。


第76章 红楼梦(6)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来到了二十一世纪。
  京师大学
  在某间教室内,一个四十来岁的教授站在讲台上,睡眼惺忪,好像没睡醒一般,他也有气无力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一讲楚太宗,这位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女身份称帝的皇帝。”
  教授也没管台下学生们有没有坐好,或者是有没有及时集中了精神,就一股脑地说道:“众所周知,楚太宗司徒沁为楚朝开国皇帝楚太祖司徒骏的嫡女,楚朝第二位皇帝,年号昭武,所有通常情况下后人也会称其为昭武帝,昭武大帝,或是昭武女帝等。”
  教授声音平板,完全在照本宣科:“让我们先看看《楚史·太宗本纪》:‘昭帝少长习兵,用兵应变,机智神勇,辅太祖征战,平定四海。即位以后,知人善用,宽严并济,表里洞达,有太祖之风。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底下学生们本来还因为今天要讲昭武女帝,而精神振奋呢,教授这态度,就好像给他们浇了一盆冷水。他们面面相觑,觉得不应该啊,他们早就知道教授是昭武女帝的粉丝了,怎么对自己的偶像这么没激情。
  这时,教授把书往讲桌上一丢:“啧。”
  学生们:“???”
  教授啧完,把手往讲桌上一撑:“我们先来看看昭武大帝被人诟病的方面吧。”
  学生们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教授一上来就这么猛,真的好吗?
  教授侃侃而谈道:“主要有两点,其一,以女子之身成就九五之尊;其二,对生母孙皇后不孝。先不说第一点,就来说第二点。抛开我们通过考据所知道的孙皇后为人,以及她所做过的蠢事,只说当年,那时候‘不孝’这个帽子,还是很重的,而昭武大帝也没有去伪饰过这一点,她从没有去祭拜过孙皇后,相反,对太祖这个亲爹,昭武大帝却十分濡慕与敬爱,《祭父稿》,相信你们都背诵默写过,也知道它的释意,以及其中包含的深厚情感。”
  学生们齐声道:“没错!”
  ——教授这么一说,他们不由得回想起高中时,被《祭父稿》这篇文言文支配的恐惧。这篇文言文真的很常被考到,所以他们必须能够熟练地背诵与默写,还得知晓其中字词的释义。
  “喊那么大声做什么,”教授嫌弃道,话锋一转:“反正呢,当时陆续有人借此攻讦已经即位的昭武帝,好像他们写几篇稿子,就能把人家扳倒一样。昭武帝对此的反应,则是岿然不动,她并不为这种攻讦苦恼,也不会因此而动摇,但也没有因此兴起文字狱。
  “她老人家只是和臣属偶尔说起历来对她的攻讦,说那些攻讦她的人,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个理由,不外乎是因为他们只能找到这几个理由,借此来宽慰自己,‘瞧,文成武德的陛下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身为男子,我们就赢了’,可这在昭武大帝看来,他们不过是跳梁小丑,要是他们敢站到自己跟前来骂上一骂,她老人家还能对他们高看一眼。
  “这话儿传出去后,还真有一个人被激起了自尊心。于是他奋发图强,用功读书,了解时事,最终连中三元,进到了金銮殿,来到了昭武大帝面前。你们猜后来怎么着了?”
  学生们:“……”
  一个学生举手道:“教授说的,是不是内阁首辅郑溥?”
  教授打了个响指:“答对了!如果你期末开始考五十九分的话,我可以破例让你及格。”
  这名学生:“……那先谢谢教授?”
  教授开始说起了这个郑溥:“郑溥是个名臣啊,谁能想到他能从个昭武大帝的黑粉,变成后来的铁杆粉丝呢。恐怕他在进入金銮殿前,他自己都没想到。不过呢,郑溥这黑粉并非完全无脑黑,他出身楚朝旧都应天府,当时叫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
  “郑溥当时是金陵书院的学生,而这金陵书院在当时人才辈出,当时最有名的大儒是院长卫献。卫献你们可能不太熟悉,他曾做过昭武大帝嫡长兄,端文太子的老师,楚朝建立后,卫献被楚太祖封为太子少傅,他的嫡子做过太祖长女平阳公主的驸马,但是后来端文太子被暴毙,卫家受到了牵连,卫献抑郁而终。作为金陵书院的学生,郑溥为院长鸣不平,这才黑上了昭武帝。”端文太子,即司徒泽,他在暴毙后,加谥号端文。
  有学生不禁问:“教授,端文太子是不是女帝给咔嚓的?”
  “当然不是,她用得着吗?”教授翻了个白眼道。
  看得出来,教授绝对是昭武大帝的拥趸。
  “或许有后人攻讦过昭武帝的帝位来路不正,可只要翻阅过正史,就知道正史中从没有有人正面攻讦过昭武帝这一点。端文太子暴毙,是太祖下的令,之后太祖亲自下诏册昭武帝为太女。从昭武帝称为太子,到她最终登基,中间还有十年。这十年间,太祖从来都是处处维护她正统继承人的地位,这一点从孙皇后‘病逝’后,太祖就再也没有立过皇后一事上也能看出来。”
  教授停了停,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后人对楚太祖的评价也相当高,如果没有他的鼎力支持,昭武帝是没有那么顺利即位的。对昭武帝来讲,楚太祖无论是作为一个皇帝,还是作为一个父亲,那都是没得说的。”
  前排一学生撇撇嘴道:“那对端文太子来讲呢?”
  教授咂了咂嘴:“怎么说呢,一个人的幸福总是建立在另一个人的不幸之上——端文太子其实是个合格的太子,他是楚太祖的嫡长子,太祖自然而然地对他寄予厚望,这一点从日后楚太祖为他组织的班底上,就能看出来。大儒卫献,我们说过了吧。还有楚太祖身边的一班功勋人物,后来的丞相胡愈兼任过太子少师,大将军柳彪兼任过太子少保。而端文太子本人,温文儒雅,慈和仁爱,在文人中颇有人气。
  “但是呢,他优秀,昭武大帝比他更优秀,更重要的是,当时是开国时期,昭武大帝手握兵权,战功赫赫,都说枪杆子中出政权,以及文人造反,十年不成,这一对比,就知道他们俩谁占优势了。”
  教授没有继续站着了,他在讲桌后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讲当年的政变娓娓道来:“当时的情况,太子弱昭武帝强,两派之间必有争斗,而楚太祖作为一个再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