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檀郎-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愣住。
“阿麟?”我忙又问,“他怎么了?”
“女君也知晓公子的性情; 他当这教主,本是为了曹先生。”老张道,“曹先生多年来虽一直教授公子治人理政之道; 但他也知晓公子其实无意于此。他头一回病倒之时,就曾与老叟感叹,公子性情过于纯直,曹先生若哪一天过身,公子便要一面担起明光道数十万人生计,一面应付局势,稍有闪失,便要反受其害。”
我了然。
这道理,其实也是我一直以来想对曹叔说的,他能想通这一层,倒教我心底松了一口气。
“如此说来,曹叔不再想光复前朝了?”我又问。
“这老叟不知,曹先生不曾提起过。”
我颔首,又道:“这与你率兵攻打兖州又有何干?”
老张道:“若老叟不曾估错,这天下终会是秦王的。女君可想过,和谈之后,明光道在这世间何以立足?当年触龙见赵太后,曾说长安君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日明光道地跨三州,挟民数十万,以光复前朝为号,即便秦王有意和谈,必也猜忌甚重。明光道若要服人,便要像长安君一般,有功于国,方可积累人望,为新朝所容。故为将来计,此战,明光道断不可缺席。”
我听得这话,诧异不已,不由对老张有些刮目相看。
“可此事,曹叔应当还未知晓。”我说。
老张道:“曹先生委以老叟临机决断之权,此计于明光道有益无害,曹先生必不反对。”
我想了想,觉得确是这个道理,点了点头。
不过对于老张,我仍有些好奇,忍不住道:“有一事,我想问你许久。”
老张道:“女君请讲。”
我说:“明光道与朝廷和谈之后,只怕不可再聚众传道,那光复前朝的大业,也不可再继续。此事,你可曾想过?”
老张道:“想过。”
“你是教中元老,莫非也不觉不妥?”
老张淡淡一笑。
“女君可知,老叟当初为何入教?”他问。
我说:“不知,你不曾说过。”
老张道:“老叟襄阳人,在县府中做了一世县尉。当年水灾,荆州千里百姓皆为流民,就连官府中也筹不出一粒俸米。我眼见妇人、儿女、孙辈以及邻里乡人都死在了灾荒之中,万念俱灰,将死之际,是曹先生将我救了下来。不仅老叟,那县中幸存的万余人,都是曹先生救下。也就是从那时起,老叟跟着曹先生四处救人,筹措粮草,救人越来越多,那自尽的念头便越来越淡。入道之时,我便与曹先生言明,我入道并非为了光复前朝,而是为了济世救人。曹先生对此从无异议,仍将我视若心腹,甚至让我知晓了那些幻术的机关。女君,老叟与曹先生年纪不相上下,此生恐怕也不剩几年,故从不去想什么前朝大业。追随明光道的教众,大多也只是为了吃饱穿暖,只要将他们都安顿好,我便也无憾了。”
我明白过来。
“老张果然是豁达之人,”我笑了笑,叹道,“无愧天师之名。”
老张亦笑:“虚名罢了,但求无愧于心。”
一番交谈,我的心终于定下来,又与老张商议了一会开拔之事,各去歇息。
第二日凌晨,两支大军皆各自备下糗粮,轻装上阵,在城外汇聚,往东边开去。
蒋亢与张弥之本就打算与济北王会师,共击雒阳,故而可光明正大地直取大道,畅通无阻。沿途各诸侯国全不知变故,路过之时,还有攀附的豪强奉上酒食劳军,可谓十分殷勤。
大军日夜兼程,数日后,已经到了陈留境内。
济北王等兖州诸侯兵马,就驻在陈留。
按先前议定的奇袭之策,薛尚先是派心腹向陈留报信,面上是向济北王禀报大军顺利到来的消息,私下则是联系东平国在陈留的剩余兵马,里应外合,将陈留拿下。
那报信的人很快回到,带来了东平国的一名将官。出乎意料,据这将官所言,济北王并不在城中,就在两日前,他已经率着济北国大军,往荥阳去了。
“老匹夫全无信义。”薛尚神色厌恶,“早说好了等我等来到再共击雒阳,竟出尔反尔,自行争功。”
司马敛却对重掌东平国兵马颇是欣喜,道:“济北王不在也好,我等就将这陈留郡占了,直捣荥阳。”说罢,他向那将官问道,“听闻大长公主曾来陈留郡与济北王议和,此事确实么?”
“此事确实。”将官答道,“济北王开拔去荥阳时,大长公主与他一同去了。”
司马敛颔首。
我忙问:“雒阳可有消息?桓侍中或秦王,可有动向?”
将官摇头:“在下不曾听到雒阳的消息。”
我只得作罢。
商议之下,众人皆认可司马敛之言,先速速占领陈留,而后往荥阳进发。
只是与司马敛的兴高采烈不同,我和老张都以为当下之势其实颇是不利。
济北王带走的兵马,除了济北国的,还有任城国和高平国的,共计十万。他去荥阳,自是为了先行与豫州诸侯会合,两边加起来,有二十余万。这般大军突袭雒阳,若秦王那边真的有了变故,辽东兵马就算不曾受困也是群龙无首,能否抵挡住乃是未知。
另外,就是公子。
这些日子,我一直为他揪着心。也不知程亮的信送到不曾,大长公主若真的拿我来威胁他,不知他如何自处。
如那将官所言,陈留郡中只剩下了东平国的人马,司马敛十分轻松地重掌了兵权。
在陈留郡的郡府中,他受了一众将官的朝拜,意气风发。
“先王立志匡扶天下,惜薨崩中道,国中万民垂泪,无不哀恸。”他言语慨然,道,“今日孤必承袭先王遗愿,扫除奸佞,为先王复仇昭雪!此志天地可鉴,孤虽死无憾!”
薛尚和众将官皆跪拜。
两军稍稍整备一番,也不耽搁,即往荥阳而去。
荥阳紧扣雒阳,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除此之外,它大长公主的封地,有文皇帝为她建的行宫。从前,每到暑气盛起之时,大长公主总会带上全家,到荥阳的行宫里去消夏。
我本想着,济北王率着十万兵马,行动本就迟缓。明光道和东平国的联军虽然落后了两日,但未必不能追上。不料,两军一路紧追,竟一直追到荥阳界内,才终于撵上了济北王的后军。
老张派出细作,不久即打探得了消息。这济北王的兵马分两部,一部前军,有六万人,由济北王亲率,已经与豫州诸侯的兵马会合;一部后军,有四万人,由刚刚从东平国归来的王世子率领。后军中多是辎重,加上王世子有些水土不服,路上歇息多时,故而落在了后面。
荥阳往东,抬一脚便可到雒阳。形势正往我担心的地方而去,兖州和豫州诸侯兵马共计二十万,当下已经开往了雒阳,相较之下,东平国和明光道加起来虽有九万,就算强攻,也远远不敌。
我听得回报,只觉心沉了下去。大长公主会既然把主意打到了公子和北军的头上,那必然是要用北军在雒阳发动哗变,困住秦王。而后,用豫兖诸侯联军将秦王的兵马一举击溃。
此计环环相扣,其实颇是危险。任何一环有变,都要危及成败,故而贵在神速。至此,也可明白济北王为何不顾与张弥之的约定,先率着兵马赶往荥阳与豫州诸侯会合。
如今,豫兖诸侯既然已经举兵进攻雒阳,可见雒阳那边已经有了动静,这动静对于豫兖诸侯而言也必然是个好消息,以致他们再也按捺不住,迅速动手了。
而对于这般形势,我以为强攻乃不可取。须得对症下药,环环破除。商议对策之时,我提出可用计奇袭济北王后军,以大乱延缓联军进攻雒阳的步子,同时,分出一支奇兵,往雒阳而去。
这支奇兵由我率领,去雒阳的目的,并非对付豫兖诸侯,而是要探明情形,联络反攻之势。我虽然并不相信公子会被大长公主捏在手中无计可施,但雒阳情势不明,荥阳这边就算有再多的兵马也无从下手。
老张对我的设想无异议,司马敛却不以为然。
“大战当前,何须如此畏首畏尾。”他说,“济北王后军大乱,自可拖住诸侯攻势,却不须许多兵马。此事,交由明光道众卿便是,孤率东平国七万大军直取雒阳,与辽东兵马会合,可应万变。”
第363章 混战(上)
司马敛这话说得无头无脑; 我讶然,不由地与老张相视一眼。
薛尚也瞥了瞥司马敛; 没有说话。
老张淡笑; 颔首; 道:“不知大王到了雒阳; 欲如何行事?”
司马敛道:“豫兖诸侯所托者; 不过是北军。北军不过区区四万人; 孤有七万兵马,加上雒阳城外的辽东兵马,可达二十余万,莫非还敲不开区区雒阳?”
我说:“只怕此计行不通。”
司马敛看了看我,道:“怎讲?”
“原因有二。”我说; “其一; 大王要抢在豫兖诸侯之前到达,唯有亦骑兵奔袭; 当下战马不足五千; 故大王可带走的人也只有不到五千。其二,此举首要着; 乃在于保密; 切不可走漏风声打草惊蛇,故大王须绕开豫兖诸侯行进之地; 为求保险,唯有取道阳城。此路须绕行数百里,就算大王日夜兼程; 恐怕也赶不上诸侯。”
司马敛的面色不太好,似乎想反驳我的话,却又找不出理由。
少顷,他看向薛敬,道:“将军以为如何?”
薛尚神色如常:“臣以为,云女君所言极是。”
司马敛一脸不快。
薛尚道:“将士自范县开拔以来,日夜兼程,已是疲惫,再长途奔袭,只怕难以成事。济北王后军当下驻在索邑,其西临索水,与荥阳一河之隔,易守难攻,有地利之好。我等奇袭后军之后,可一举占领索邑,进可攻退可守,岂非大善。”
听得这番解释,司马敛的面色好了些。
“如此,”他说,“便依将军之意。”
索邑不大,离荥阳数十里。如薛尚所言,此地颇有地利之好,索水河面宽阔,以浮桥通行,一旦断了浮桥,可阻断兵马,乃十分利于防守。
不过对于东面,索邑则全然无天险可倚仗。济北王的后军在索邑中歇宿,大约不曾想到在自己的地盘会遇袭,不曾设下许多防备。
下半夜,吕稷和薛敬为先锋,以张弥之的名义赚开索邑城门,率领大军突袭劫营。之策这后军的兵马本不如明光道和东平国的人数多,又兼猝不及防,一阵冲杀下来,死的死逃的逃,还有大半成了降卒。照议定的,大军入城之后,只尽情驱赶,不追逃兵,让他们往荥阳报信,以成扰乱诸侯之计。
混乱中,吕稷领着人,在城中抓住了济北王世子和一干侍臣。
先前得知的消息不假,这济北王世子果然水土不服,就在这索邑中将养着,被拿获时,身上还穿着寝,颇是狼狈。
我和老张以及司马敛走进关押众人的正堂时,济北王世子一眼就认出了司马敛,即刻像遇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忙大声唤他的字:“仲约!仲约,我是伯允!”
司马敛看了看王世子,淡笑。
“原来是伯允。”他说罢,上前去,让军士松了绳索。
王世子迫不及待地挣脱开来,望着四周,又是惊诧又是着急:“这些兵马是怎么回事?怎么自己人打起了自己人?”
司马敛没回答,只不紧不慢道:“孤记得上回见伯允,还是济北王举兵之时。听说伯允前番也落在了明光道手中,孤尝为伯允安危日夜担忧,不想今日倒是在此处碰见了。”
王世子一愣,目光扫了扫司马敛身后的明光道军士,干笑一声,道:“仲约果然胸怀大义!我那时被明光道囚禁,亦日日为仲约担忧,可惜人在囹圄,自顾不暇。后来明光道蒋将军将我带出来,派人送到父王手上,我听闻张丞相也与蒋将军议和,今日看仲约果然无恙,我亦是心安。我父王早早就曾说过,东平国可成大事者,唯仲约一人,如今看来,果是期盼成真,可喜可贺!”
司马敛也笑了一声,道:“是么?可当初张弥之篡夺兵权,将孤弃于国中,济北王不但不曾说半个不字,还与张弥之结盟,将我这堂堂东平王排除于外,却不知何故?孤今日率兵而来,本想向济北王当面问个清楚,可惜济北王不在,既伯允在此,想来伯允可代为一答。”
王世子面色微变,忙道:“仲约这是哪里话,误会!父王待东平国一向情深义厚,否则当初又怎会为了先王被害之事举兵!”
司马敛不置可否,我接着问道:“济北王等诸侯在何处,荥阳么?”
王世子看了看我,大约并不认得我是谁,看排场却知道我并非等闲之人,忙答道:“不在荥阳,大军已开拔往雒阳。”
竟是已经动手,我不由与老张等人相视一眼。
“雒阳有秦王二十万兵马,他们怎敢攻打雒阳?”老张问。
王世子道:“桓皙在雒阳发动兵变,将秦王困在了城中,诸侯得了消息,即刻攻雒阳。”
听得这话,我心头一沉。
“桓皙发动兵变?”我即刻问,“此言确实么?”
王世子忙道:“这般大事岂可有假,若非得了这消息,诸侯也不会急着开拔。”
我还想再问,这时,几个军士抬着一直箱子走过来,摆到了司马敛的面前。
“大王,”领头的将官禀道,“我等发现了此物,特来呈与大王。”
说罢,众人将箱子打开,将里面的物什搬出来。
众人皆惊,只见金光璀璨,是一面金屏风。这金屏风有八扇,造得颇是精致,纯金打造,每扇上用各色宝石镶嵌出山水高士的画,在灯烛光的映照下,五彩夺目,华贵非凡。
看到它,司马敛的面色即刻阴沉下来,王世子则噤声不敢言语。
“这宝屏,孤记得,它去年还摆在雒阳的东平王府中,”司马敛道,“不知如今怎会到了伯允手中?”
王世子忙道:“这宝屏与我等无干!是大长公主不久前到兖州议和之时,赠与我父王的!父王知晓此物乃东平王的爱物,特将此物交与我,嘱咐我将来定要转交与你,完璧归赵!”
司马敛冷笑:“完璧归赵?当年这宝屏制成之时,济北王就曾惦记不已,数度向我父王讨要!只怕大长公主是借花献佛,用我父王爱物讨好济北王,济北王正好安然笑纳!”
王世子还待分辨,司马敛突然拔剑,将旁边的一棵灯树砍翻在地。
地上跪着的一干人等噤若寒蝉。
“当初若非大长公主的谗言,我父王也不会步步走错落入赵王圈套!济北王口称大义,却两面三刀置我于死地!”司马敛恨恨道,“此仇不报,我司马敛誓不为人!”
说罢,他下令军士将王世子捆起来,随后,却看了看地上跪着的二十几个男女侍从,下令通通拉到城头吊死。
此言一出,堂上哭喊声一片,到处是哀嚎求饶之声。
我实在看不下去,即刻阻止道:“大王不可!这些人不过是些侍从,何罪之有?且当下胜负未定,大王要服众,当以仁善为先,若落下滥杀之名,于大事不利!”
司马敛看向我,少顷,冷笑。
“孤差点忘了,”他说,“你是桓氏的人。”
我也看着他,冷冷道:“我和桓侍中,与大王一样,皆效忠圣上,大王也莫忘了才是。”
“你莫非失聪了。”司马敛讥讽道,“济北王世子方才说桓皙已反叛,囚禁了秦王。”
我说:“此事,我等在范县已经商讨。桓侍中为人刚正,此举焉知不是诱敌之计。待我去雒阳一趟,自有分晓。”
司马敛冷哼一声,不紧不慢:“你去雒阳,莫不是为了投敌?”
这话出来,老张在一旁肃然道:“大王此言差矣,云女君若投敌,当初为何救大王出狱,又怎会助大王重夺王位?”
司马敛看了看他,没再反驳,少顷,又看了看地上跪着的那些人,下令将他们收押起来。
“孤可暂且信你。”他高傲地卡我一眼,“桓皙若真的投了敌,被孤捉到,莫怪孤不认情面。”
说罢,他将宝剑收入鞘中,转身扬长而去。
看着他的背影,我不由皱眉。
司马敛此人,无术而骄横,喜怒无常且心胸狭隘,着实让人放心不下。他对济北王不满,怨恨张弥之,这自是合我心意,否则,我当初也不能借他的手策反东平国。但此人当下一心想着复仇,意气用事,只怕当真要误了大事。
当然,与这个比起来,更重要的是公子那边……
这事着实教我心头慌乱,我深吸一口气,甩了甩脑袋,将那些乱七八糟的猜测都丢出去。当下并非胡思乱想的时候,我须得趁着这一阵乱,混入溃兵往西赶路,待得见到公子,一切好说。
“女君放心,”准备离开的时候,老张对我说,“那些宫人,老叟自会派人看着,必不让司马敛胡来。”
我颔首,道:“司马敛行事乖张,万一他做出危及大局之事,明光道这边便要当机立断,不可被他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