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檀郎-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睡不睡不差这一时,当年你守着公子不是也能一夜不睡?
  我打个哈欠,甩甩头,强迫自己保持清醒。
  然后,继续回忆当年为公子治病时的点点滴滴。
  ——“霓生,你怎会知道这么多故事?”
  那是他的身体渐渐恢复些的时候,有一次,他听我讲完故事之后,忍不住问我。
  我说:“自是因我博览群书。”
  公子看着我:“你必是只看闲书。”
  我知道他这般世家公子必是看不上闲书,辩解道:“我也看正经书。”
  “是么。”公子说,“颜渊、仲弓、司马牛皆曾问何为仁,子如何回答?”
  我:“……”
  正当我思索着,身上莫名地动了一下,似乎有人在推我。
  我说:“子答了许多,都不一样。”
  公子却问:“何处不一样?”
  我被问烦了,索性道:“都是幼年读过,怎记得清楚?”
  公子却道:“你闲书里的故事都记得这般清楚,正经书便不记得了?”
  我毫不愧疚:“闲书也是书,也有大道理,如诗三百之属,当年不也是闲书?公子莫非不曾读过?”
  “自是读过。”公子道。
  我还以其人之道:“那公子将蒹葭背给我听。”
  公子却看着我,眨了眨眼睛,片刻,转开头去,不屑道:“蒹葭谁人不会,俗气,不背。”
  我心里沾沾自喜,这人出身金贵又生得一副好皮囊,一看就不是认真用功的料子。还说我不读书,自己不也是一样……
  再睁眼的时候,我是被侍从们的动静吵醒的。窗棂上透出了蒙蒙的光,已经天亮了。
  正要起身,一件裘袍从身上落了下来。
  我讶然,将裘袍拿起来看,是秦王的。
  想到昨夜我梦得迷迷糊糊之计,确曾感觉到有人动我,想来是哪位侍从给我披上的。
  秦王仍在睡,一个侍从摸了摸他的额头,神色欣喜,轻声对我说:“殿下仍未发烧。”
  我知道他的病情算是稳下来了,心稍稍落了地。
  想到方才的梦境,心底不禁一阵失落。
  公子还在扬州,只有在梦里,我才能看到他……
  “姊姊辛苦了。”出门透气的时候,冯旦顶着两个熬得发青的眼圈,感激地对我说,“姊姊去偏殿歇息去吧,此处交与我等便是,若有甚事再去找姊姊!”
  他这般热情,我着实不好推拒,于是顺从地答应,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往偏殿而去。
  燕王想来是个讲情调的人,这偏殿一看就是给哪个宠姬准备的,绫罗细软,铜镜妆匣,一样不缺。靠墙有一排衣柜,只见里面还摆满了各色衣物,从里到外,从薄到厚,花色或素雅或艳丽,四季齐备,应有尽有。
  我翻了翻,可惜没有男装。
  这些对我而言无所谓,不过那绣榻倒是十分舒服。
  我脱了外袍,躺下盖上褥子,沾枕即眠。
  连日来的舟船劳顿,加上昨日守了秦王一整个昼夜,我已十分疲惫。冯旦没有来找过我,故而这一觉,我睡得很长
  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午后。
  我躺在榻上,过一会才想清楚了自己身在何处。
  待我穿戴齐整,走回秦王寝宫的时候,只见他已经醒了,半卧在榻上,披着裘袍靠着隐枕,手里拿着一本书。
  听得动静,他转过头来。
  我行了礼,道:“殿下觉得如何?”
  他说:“好些了。”
  我上前去,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又给他把脉。
  没有烧热,脉象也平稳了许多。
  我偷眼瞥了瞥他手上的书,定海伏魔录……
  我向侍从询问了他今日的病况,答曰咳嗽已不似昨日严重。将近午时的时候,他曾发热,但并不太烫,服药又睡一觉之后,退了下去。
  这确是好转之象。
  我说:“既然发热,怎不去唤我?”
  “是孤不让他们去。”侍从还未回答,秦王淡淡道,“这般小烧乃是常见,不必劳师动众。”
  我:“……”
  所以我讨厌给这样的贵人治病,都到了保命的时候还颐指气使。
  哪里像公子,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从不阳奉阴违。
  “殿下既千里迢迢将我找来治病,便该万事都听我的。”我认真道,“日后切不可再这般自行决定,以免贻误病情。”
  秦王也不知听进去不曾,翻一页书,“嗯”一声,却抬眼瞥我一眼:“昨夜,孤这性命甚是危险么?”
  我如实道:“昨夜之前,殿下皆算得命悬一线。”
  “之后呢?”
  “也难说,须得看殿下造化。”
  秦王看着我,目光中颇有些意味:“云霓生,昨夜若孤万一不曾挺过来,你会即刻逃么?”
  我:“……”
  我的确就是这么打算的。心想这老狐狸,都病得剩一口气了还不忘算计别人……
  “殿下哪里话,”我笑笑,敷衍道,“我既受殿下重托,自不会让殿下陷于绝境,且这不是挺过来了?”说罢,我不由他插嘴,转开话头,“还有一事。殿下眼下当以养病为主,最忌耗损精力。那些文书之类的,还请殿下收起来,待病愈后再阅。”
  秦王道:“孤乃辽东之主,谢长史等总有难以决断之事,须呈与孤知晓。”
  我说:“那定海伏魔录呢?”
  秦王眉梢微抬,看了看手上的书。
  片刻,他的唇角忽而弯起一抹微笑。
  “孤倒有个主意。”他不紧不慢道,“你除了每日为孤开药诊脉,反正无事,不如就在孤这病榻前为孤念念这些奏报和书籍,如何?”
  我着实没想到他会生出这样的念头,道:“殿下这些奏报皆为机密,莫不怕我这外人泄露出去?”
  “元初与孤已结盟,如今孤的性命也在你手上,何言外人。”秦王仍一副平静之态,“你既专程来为孤治病,自当在孤榻前长守。唯有如此,你可看护,孤亦不会误事,乃两全其美。”
  我噎了一下,正待再反驳,秦王将手中的书递给我,拉上被褥,靠在隐枕上闭目养神:“四十六页,龙王使蚌精捉拿太子,念吧。”
  我:“……”


第291章 看护(上)
  我虽十分不乐意给秦王念文书,但他说得有道理; 我在这宫中; 除了每日给他把把脉; 其实无聊得很,总须有些事做。
  秦王这病恹恹的样子仍坚持处置事务; 教我十分不解,不过谢浚颇为体贴; 每日送来的不会超过三件。所以大部分的时间,我都在给秦王念闲书。
  不得不说; 他收藏的那些闲书; 相当不错。
  比如他正在看的这定海伏魔录; 说的是神仙打架之事。
  在那东海之下的龙宫之中,老龙王将死,欲传位太子; 不料弥留之际; 一个魔君将龙王身体侵蚀; 取而代之。这魔君野心勃勃,不但要霸占龙宫,还想染指天庭,还企图将天上的一种仙女都收为后宫。当其真身被龙王太子识破之后,便做局构陷太子弑父; 派兵捉拿。太子自知无从辩解,只得逃离龙宫,四处求助; 竟无人相信。唯有那一心想要填海的神女精卫,本与龙宫世仇,却颇为正直。她感动于太子的孝心,决心将私仇放在一边,助太子复国。在精卫的帮助下,太子以真龙之身取得了定海之宝,收服了东海之外的一众海兽方国,与魔君展开大战。而因得魔君蛊惑,天庭派兵镇压,太子数起数落,又联合了常年受天庭欺压的黄泉鬼神对抗天庭,大战从海里蔓延开去,将三界搅得翻覆,天地变色,日月无光。
  此书写得颇长,有五六册之多,跌宕起伏,颇是引人入胜。
  我给秦王念着,总是忘了吃饭,也忘了让他歇息,时常是侍从们提醒,或者念着念着发现秦王睡着了,才会想起来。
  秦王听我念书的时候,有时睁着眼睛,有时闭着。
  这让我很是困惑。有时,我以为他睡着了,想起身离开。不料,他忽而睁眼,淡淡道:“去何处?”
  那眼神,仿佛我要弃他逃跑。
  更为可恶的是,他吩咐侍从,他睡着之后,就要将我念的书收走。
  “你看过了便知道了后事,再念出来便干巴巴的,全然不可与孤同心同情,无趣得很。”他说。
  谁要与你同心同情。我心道。
  可惜这是他的地盘,那两个侍从对他的命令尽心尽责,我想违抗也无法。
  “殿下每日都要睡许久,”我说,“我若不看书,便只好给殿下做药了。不过这些药定然又臭又苦,殿下切莫嫌弃。”
  秦王道:“做甚药?”
  “多了。”我说,“殿下此番得病凶猛,怕要伤元气,为防日后万一,自当什么药都要做些。譬如防睡眠不安,防肠胃不佳,防肝肾不全,防半身不遂……”
  秦王看了看我,打断道:“孤还带了一箱子书,你去问冯旦要。”
  我笑道:“多谢殿下。”然后,心满意足地去找冯旦。
  秦王是个得了重病的病人,与当年的公子一样,吃喝拉撒都要人帮忙。我虽然不必亲手做这些,但冯旦怕死至极,求我务必要在旁边看着。
  我甚不乐意:“秦王除秽擦身,难免裸露肌肤,我乃清清白白的女子,人也不曾嫁,传出去岂非毁我名声?”
  冯旦苦着脸:“姊姊便行行好,治病救人分甚男女。姊姊放心好了,殿下身边的人口风紧得似上了锁,半点谣言也不会透露出去。姊姊,你救了大王便也救了小弟,小弟这辈子都记得姊姊大恩,来世便是结草衔环……”
  我打断他:“不过是伺候他如厕擦身,这等事与治病无关,我不在旁边看着又如何,不看。”
  冯旦见我坚持,只得作罢。
  他叹口气:“也好,反正大王也忌讳有人看着。”
  我愣了愣,道:“忌讳?为何?”
  冯旦道:“姊姊也知大王性情,最是要强。当初得风寒之时,谢长史曾劝他在王府中养一养,大王硬是不肯,执意去范阳巡视粮务。后来得了那疫病,他也不甚放在心上,直到愈发重了才歇下来。”说着,他叹口气,“大王这般人,又怎肯让人看着自己连如厕擦身都须人服侍。刚病倒的时候,谢长史想多找几个得过疫病的人来伺候,大王都不肯,只许留下那两人。”
  我听着这话,心中光亮闪过。
  “你是说,秦王如厕擦身时,有别人在旁边看着,他会甚不自在?”
  “何止不自在。”冯旦道,“若有气力,还会恼怒。”
  我笑笑:“如此。”
  我对参观任何人如厕都没有兴趣,不过擦身这样无伤大雅的事,我还是乐意围观的。
  当日,侍从们给秦王擦身的时候,他抬眼看到我立在一旁,露出讶色。
  “你……”他一边咳着一边让侍从停下,“你在此处做甚?”
  我说:“自是为殿下陪护。”
  “不须你陪护……”秦王道,“且出去。”
  “殿下此言差矣。”我一脸正色,“医者治病,除了开药诊脉,还须观察体色,以助研判。殿下切不可心存羞怯侥幸,讳疾忌医。”
  秦王看着我,似乎没有多余气力与我争辩,让侍从继续。
  侍从为了防止他着凉,将几个炭盆摆在榻前,烘暖些之后,将被褥翻开。
  我在一旁观赏着,两个侍从一人为秦王翻身,一人麻利地脱下他身上的单衣。然后,从热水桶中取出巾子,拧干,为秦王擦身。
  他们做的这些,与我当年一样。不过我当年辛苦多了,只有一人忙前忙后,每次给公子擦完都要出一身汗。
  说实话,秦王虽然常年混迹行伍,但毕竟也是金枝玉叶的出身,这从皮囊上便能看得出来。那身体虽因为生病而瘦削,但骨架仍在,肌肤莹白,从肌肉的起伏上看,病前必是健壮。不过这健壮并非像从事力役或行伍之人身上常见的那般,壮而无形。从锁骨往下,双臂,胸口,腹部,线条流畅紧凑,可想见病前必是不错。
  当然,比不上公子。
  不过也实属难得……
  正当我的眼睛随着侍从擦身的手移动,未几,他给秦王擦完了上身。为防秦王着凉,二人先给他穿回衣服,用被子盖住上身,再翻开下面的被子。
  “你……转过去……”我听到秦王虚弱的的声音。
  抬眼,他又盯着我。
  我转了过去。
  不看就不看,谁稀罕。
  在给秦王治病的日子里,我过上了许久未曾有的简单生活。
  就像当年在祖父的田庄里和在桓府里一样。每日有大片的时光坐在榻上,一边喝茶一边看书,悠闲度日。
  我给秦王调的药方效用不错,数日之后,他虽然仍咳嗽,但气色已经渐好,也不再发热了。
  众人皆欢欣鼓舞。
  不过这对于我而言,其实不算好事。因为他每日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我给他念书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且他的精力还恢复的不错,有时,他会点评书中的故事。
  “这一段的魔君写得不好。”他说,“既是夺位篡权,自当愈加谨慎行事。那鬼伯掌握着黄泉,即便不受神仙礼遇,亦乃三界之一,怎可轻易得罪?”
  我说:“魔君还差一步就抓到了太子,被鬼伯挡住,如何不气?前文也说了,黄泉虽为三界之一,地位却连龙宫都不如,魔君既当了龙王,不将鬼伯放在眼里也是自然。”
  秦王道:“这就更不对了。魔君能设计出替代龙王之计,可见是个缜密隐忍之人,就算鬼伯好欺负,他也不必亲自动手。他已得天庭认可,若将此事上报天庭,称鬼伯藏匿凶犯,天庭自会令鬼伯交人。鬼伯此时未反,自不会为了太子得罪天庭,权衡之下,便只有交出太子。”
  我很是不耐烦:“殿下既不喜欢,不若换一本?”
  秦王继续靠在隐枕上,闭起眼睛:“往下念。”
  跟给他念的这本书相比,我其实更关心的事□□来的奏报。
  秦王的身体好转之后,每日送来的奏报并没有变多,但皆精简紧要。
  皇帝在扬州现身的事,果然掀起了轩然大波。
  赵王和济北王正在中原杀得难解难分,得到这消息,反应却是不约而同。他们皆坚称皇帝和太后已经命丧东平王之手,公子、沈冲、秦王竟敢找人假冒皇帝,乃是谋反欺君的不赦之罪。
  而原本与雒阳互相攻讦,坚称自家才是正统的淮阴侯沈延,回应却正正相反。他突然变脸,宣称扬州朝廷才是天命所归,长安及三辅之地皆归顺扬州。同时,先前被大张旗鼓扶立为皇帝的广陵王宣布退位,亦归顺扬州。而在豫州的大长公主和桓肃也同样表态,并派公子的叔父桓鉴携带贡物,觐见皇帝。
  此举无异是给赵王和济北王的当头棒喝,继沈延和大长公主表态之后,一些远离中原的诸侯国亦纷纷表示追随扬州朝廷。
  依据最新的消息,皇帝已经作出了表示,将桓肃封为靖国公,将沈延封为安国公,将广陵王加封为卫王,并号令天下诸侯勤王,讨伐叛逆。
  秦王听完之后,沉吟不语。
  “你如何想?”他问我。
  “虽如此,大多数人并未表态。”我说:“想来,他们都在猜测,辽东为何仍按兵不动。”
  “此事稍有不慎便是杀身之祸,谨慎行事情有可原。”秦王道。
  “不过有一事我不明白。”我说,“赵王和济北王一向忌惮辽东插手,故争斗得再凶猛也不敢越界。当下竟公然指责殿下谋反不赦,颇是反常。”
  “并非反常,”秦王淡淡道,“乃有恃无恐。”


第292章 看护(下)
  我讶然:“何意?”
  “你可知,孤怎得了这疫病?”
  这也是我一直想问的; 道:“莫非另有内情?”
  秦王道:“孤往范阳郡巡视之时; 范阳尚无疫情。唯一的疫情爆发之处,便是孤歇宿的别院。除了孤之外,还有三十余随从一夜得病。子怀令人彻查; 在别院的水源之处发现了一具因疫病而死的孩童尸首。”
  我听着; 明白过来。
  既如此; 秦王染疫; 并非凑巧,乃是有人故意为之。
  “孤治病之事; 不曾宣扬,且此地与世隔绝; 消息只进不出。”秦王道,“子怀早已在居庸半遮半掩; 作出孤不能理政之象。孤许久不曾露面; 自有人猜测王府有变,但只有笃定辽东不足为惧之人,方为心中有鬼。”
  我了然。
  不管谋害秦王这事是赵王做得还是济北王做的,不过这两边既然反应一致,想来皆有默契。做这事的缘由也不难猜。这两家都对秦王示好,意图拉拢,但秦王谁也不曾理会。这般纷争之际,非友即敌,无论谁要坐天下; 都必须解决秦王。
  心底不禁有些可怜赵王和济北王。
  他们争了大半年,好不容易回过味来谁才是最大的麻烦并且想出了对策,结果功亏一篑,毁在了我的手上。
  “殿下接下来打算如何?”我问。
  “不如何。”他懒懒地靠在隐枕上,“方才不是说到了太子反杀天将?接着念下去。”
  辽东与扬州相隔相隔遥远,不过我知道裴焕和那个养鸽子的符进都留了下来,既然有这般途径,我绝无留着不用的道理。
  在我的要求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