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晋如此多娇-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一个盟友总比多一个对手好,清河点点头。
  东宫,太子和太子妃交代好好照顾清河。
  太子妃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太子为何出此语?我对她还不够好吗?是她向太子抱怨我?”
  太子说道,“没有,你别多想,我只是多嘱咐你一句。如今因你我时常去芳林苑探望母亲,父皇对东宫多有不满。皇室中,公主地位超然,何况将来公主要嫁人的,公主和东宫交好,对东宫有好处。”
  太子妃心下稍安,“知道了。”
  太子说道:“你去忙,今天太子友要带我去一个雅集,很晚才能回宫,你自去睡,不用等我。”
  从此以后,太子妃对清河的态度转好,不是邀她赏花,就是邀她喝茶听曲,姑嫂之间其乐融融,再也不说那种夹枪带棒之语了。
  太子妃太过热情,清河更觉得不适,她不想和太子妃走的太近,不想应酬,她在宫廷待了十六年,论建筑排场,建康的台城和洛阳皇宫还是有差距的,清河虽初入台城,却已厌倦宫廷生活,那些奢靡繁华,皇家气象,在她眼里,都索然无味,就像吃过浓郁的奶酪后,再喝鲜奶,就索然无味了。
  太子妃,希望你早日变成皇后啊,这样我就能飞出台城了。
  就在清河在台城里像坐牢似的过日子的时候,千里之外的汉国都城平阳,汉国皇宫正在掀起一阵阵血雨腥风。
  起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掌控皇权。
  话说刘曜被太子刘粲排挤,也为了保护王妃羊献容,刘曜自请去镇守长安,带着羊献容和心腹们离开了平阳,远离朝廷。
  心腹大患刘曜一走,太子刘粲立刻找到了新目标——就是自己亲爹,皇帝刘聪。
  不想当皇帝的太子不是好太子。
  刘聪自从一统中原,立刻变得不“聪明”了,整天耽于美色,不理会朝政,大臣们想见他一面都难。
  国家大事掌控在宦官和太子刘粲手中。本来刘聪是用宦官来牵制太子的,无奈太子实在太能干了,能干到希望马上当皇帝,把亲爹干掉。
  刘粲收买了宦官,在刘聪用来“助兴”的药里加了猛料,很快,刘聪就死在了美人肚皮上。
  皇帝刘聪暴亡,太子刘粲继位的消息传到长安,中山王刘曜听了,并不意外,刘粲这个狼崽子为了皇权,毫无底线,干得出弑父弑君这种事情,他立刻写了一封奏本,说惊闻先帝去世,他伤心欲绝。无奈边关告急,刘琨和祖逖这两个大晋旧臣不死心,一直骚扰汉国边关,想要攻进中原,他虽然很想回到平阳为先帝送葬,但是要保护边关,他不能去云云。
  刘曜晓得,他一旦去了平阳,以刘粲的尿性,肯定会杀了他——连亲爹都杀,他这个没有血缘的结义兄弟杀起来更不会手软了。
  此时羊献容已经怀孕六个月了,肚子已经凸起,刘曜更要好好保护她,说道:“你不用担心,好好养胎,外面的事情交给我,我发誓,我活一日,自会保护你周全。”
  时隔十七年,羊献容又要当母亲了,心里又激动又害怕,道:“我相信你。”这个时候,她不能露怯。
  刘曜拥着妻子,内心做出了一个决定……为了你,我愿意背叛一切!
  太子刘粲继位,年号汉昌,就是希望汉国能够繁荣昌盛的意思。
  不过,汉昌帝刘粲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和繁荣昌盛无关。
  他登基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父亲立的六个皇后其中还活着的三个皇后封为太后,并且把每一个太后都弄到了龙床上,将所有的后妈都变成了情人。
  刘粲和三个太后在宫廷其乐融融,睡父亲的女人,让父亲无处可睡,只能去睡棺材。
  刘粲这个皇帝当得毫无人性,正经事情一件不做,整天都在做不正经的事情。
  那国家大事怎么办呢?刘粲统统交给了大司空、司隶校尉、岳父靳准。他的皇后靳氏为他生了太子,将来的江山反正都是太子的,况且太子年纪还小,刘粲对靳准很放心。
  但是靳准也是个有野心的人,他掌权之后,从四处收罗美人和财富献给刘粲,以表示忠心,刘粲越发信任他。
  靳准乘机进献谗言,说道:“朝中公卿大臣们对微臣不满,说陛下偏信微臣,还要像商代的伊尹和汉朝的霍光那样成为摄政大臣,杀了微臣和陛下,然后从皇室里选出听他们话的藩王当皇帝。皇上,您要早做决定,赶在大臣们动手之前除掉这些图谋不轨,欲皇上而代之的奸臣和皇家宗室啊!”
  刘粲也是过来人,他的太子还小,因而对宗室尤其是几个皇叔们存疑,不过,皇叔们也是牵制岳父靳准的一股势力,刘粲没有偏听偏信,暂时没有动手。
  靳准就游说女儿靳皇后,以及刘粲的床伴靳太后——没错,靳家姑姑和侄女两人一起伺候皇帝。
  靳皇后和靳太后同时向皇帝刘粲吹枕头风,姑姑和侄女一左一右,全方面无死角的吹啊,“皇上!皇叔们贪图我们的美色,想要夺皇位,抢了我们当后宫嫔妃,我们将来可怎么办啊!”
  色令智昏,刘粲终于做出决定,把皇叔们全杀了,一起砍头的,还有皇叔们平日结交的大臣,这些大臣死的死,逃的逃,还有一些不知所踪——全部被刘曜偷偷派人接到长安去了。
  靳准排除异己,皇帝刘粲倒行逆施,朝中怨声沸腾,刘曜乘虚而入,暗地里招兵买马,有所大图。
  这期间,当年蔡文姬所生的两个儿子,刘延年和刘欢乐都被刘曜接到长安去,以保护皇室仅剩下来的两个德高望重的宗室大臣。
  这两人因是汉人女子生的儿子,而被轻视排挤,匈奴人觉得他们兄弟非我族类,必有异心,没想到正因如此,靳准和皇帝刘粲都觉得他们两兄弟对皇位不造成威胁,所以没有杀他们,只是夺了官职。
  兄弟两个人生最大的痛苦因母亲是蔡文姬,却也因母亲是蔡文姬而逃过一死,母亲给了兄弟俩第二次生命。
  这两人本就和羊献容是亲戚关系(蔡文姬的妹妹蔡贞姬嫁到了泰山羊氏,生了羊祜和景献皇后羊徽瑜),见羊献容已经怀孕,顿时心生了其他的念头,他们将朝中暗藏的势力全部都交给了刘曜。
  靳准任人唯亲,把兵权全部交给了靳家人,堂弟靳明担任车骑将军,靳康担任卫将军。这下无论文官武官,都是靳家的人,皇帝刘粲已经被岳父架空,还无知无觉,整天和靳太后和靳皇后饮酒作乐。
  靳准膨胀了,兵权到手之后,立刻起兵谋反,把皇帝刘粲给杀了,之后把太子,包括皇室所有刘氏家族的全部杀光,一个不留,甚至连姐姐靳太后和女儿靳皇后也一并砍了。
  平阳皇宫血流成河,人间炼狱也不过如此了。
  就这样,靳准毫不意外的登基为皇帝,他等这一天很久了。
  还有一个人,等这一天也已经很久了——正是镇守长安的刘曜。
  刘粲一死,一直装死不出面的刘曜立刻举起了平乱大棋,宣告靳准是反贼,要为皇帝刘粲、以及惨死的皇族们复仇。
  刘曜举起大旗后,附和者甚众,刘曜是边关大将,这些年征战沙场,凭实力打下来的名声和土地,在军中素来有威望。
  汉国的军人们纷纷响应刘曜,倒戈相向,反过来杀了自家的大将,去投靠刘曜。
  刘曜汇集八方势力,众志成城,以势如破竹,摧古拉朽之势打到了平阳,杀了靳准。
  汉国仅存的两个宗室刘延年和刘欢乐上本,请求刘曜称帝。
  刘曜三次拒绝之后,第四次接受了。
  刘曜称帝,国号为赵,立妻子羊献容为赵国皇后。


第148章 买一送二
  羊献容的生平写在史书的后妃列传里,写了她五废五立的经过,最后一句话是“洛阳城破,没于刘曜”。
  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就是她的结局时,却只是她另一段人生的开始。
  由于汉国有灭国之恨,大晋在江南建业复活之后,两国隔江而立,是两个互相独立的国家,但是并没有正式建交,没有互建使馆,或者派出使节。
  除了偶尔边境冲突,刀剑相向之外,两国没有任何以和平为目的的交往,导致双方都消息闭塞,根本无法及时了解邻国发生了些什么。
  江南秋粮丰收,可以养活中原百万移民,王导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时,汉国皇帝刘粲正在后宫里睡三个太后,并把几个皇叔,以及除了亲儿子以外的所有皇室宗室屠杀殆尽。
  开春,荀灌和周抚举行婚礼,清河目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的热泪盈眶之时。汉国国丈靳准杀了皇帝女婿刘粲,并把连同亲外孙在内的太子等皇子皇女全部杀死,甚至把汉国开国刘聪的坟墓都挖出来了,砍了已经化为白骨的刘聪的头颅……
  都说皇帝刘粲残暴,堪比纣王,但是国丈靳准上台之后,中原人才晓得比起靳准,刘粲简直个小天使,刘粲至少不杀直系亲属,靳淮为了斩草除根,除了杀了刘粲,还把姐姐靳太后,女儿靳皇后,甚至亲外孙太子刘元公也全部砍头,辣手无情。
  靳淮上台之后,自称汉天王,比天子还高一级。靳淮也晓得自己手段太残忍,名不正,言不顺的,怎么办?如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呢?
  除此之外,还有盘踞在长安的中山王刘曜,这家伙羽翼已丰,汉国那些逃跑的臣子都去长安投奔刘曜了,刘曜成了最大赢家,他随时能够打到平阳来。
  靳淮顿时觉得内忧外患,如愿以偿当了汉天王,却发现打江山容易,坐江山实在太难。
  靳淮一代枭雄,真他娘是个人才,他心想,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汉国灭了大晋,我灭了汉国,帮大晋报仇了,那么我就是大晋的朋友了。
  何况当年是刘曜攻破洛阳,还一把火烧了洛阳皇宫,他才是灭了大晋的罪魁祸首啊。
  以及,中原多是晋国的遗民,如果我能得到大晋和这些中原本土百姓的支持,就不怕刘曜对我虎视眈眈了。
  靳淮决定和长江以南的大晋和解,两国建交,互通使节,一起共享天下,对付共同的敌人——刘曜。
  可是大晋凭什么相信我呢?靳淮为了表示诚意,派出了使节,渡江去了健康城,使节手里拿着大晋的传国玉玺。
  是的,大晋在江南重生之后,一直没有国玺,王导找了块美玉刻了章,临时给太兴帝用,所以太兴帝有个外号——白板天子。
  刘曜当年攻破洛阳时,除了抢了羊献容,连同传国玉玺也一并送到了平阳,现在汉国灭了,传国玉玺落在靳淮手里,反正也无用,不如当做厚礼送给大晋,以表示诚意。
  两国断交,消息闭塞,靳淮的使节到了建康,差点被当做奸细给打死了,还是王导觉得这个传国玉玺很眼熟,拿过来细看,才晓得是真的!
  传国玉玺回来了!
  这个振奋人心的立刻传遍建康城。
  太兴帝当了一年的白板天子,拿到传国玉玺之后,有了一种“临时工转正”的感觉,为了昭告天下,他是大晋的正统天子,特开了大朝会,宣靳淮派出的使节去台城觐见。
  使节左眼眼眶都被打肿了,迷成一条缝,他以三叩九拜的隆重礼节对太兴帝行礼,说出了汉国已经灭亡,靳淮是为汉天王的消息。
  大晋君臣都轰动了,连王导都不晓得,汉国就这样被自己的国丈给灭了?
  大晋归根到底是死于内讧,八王之乱耗尽了国力。
  汉国也走了大晋的老路,也死于内讧?被自家老丈人给弄死了。
  众人面面相觑,就像王导这种老奸巨猾的老狐狸也面露惊讶之色:大晋还没有出兵北伐,对手就已经死了,不费一兵一卒,还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王悦最先反应过来,说道:“此乃我大晋的国运,否极泰来,天佑大晋。”
  群臣纷纷附和,“否极泰来,天佑大晋!”
  台城一片欢乐的气息。
  然后,靳淮派出的使节递交国书,宣告一个更劲爆的消息,国书上写到:“……屠夫小丑安敢称王?乱大晋使二帝博越。今送二弟梓宫还于江东,从此两家交好,共抗刘曜。”
  靳淮在国书中把汉国的开国皇帝刘渊刘聪父子称之为屠夫和小丑,说是这个两个狗皇帝大肆羞辱大晋的怀帝司马炽和愍帝司马邺,要怀帝穿着奴仆的衣服斟酒,还要愍帝拿着马桶盖,还最终杀了他们。
  如今,我已经将怀帝和愍帝的棺材挖出来了,重新按照帝王的礼仪收殓遗骨,让他们穿着龙袍入梓宫,还望两国早日互通使节,大晋派使节来我这里,把两位帝王的梓宫运到建康安葬,魂归故国。
  这特么还买一送二,一分钱不要给了传国玉玺,还把怀帝和愍帝的梓宫都送来?
  众人狂喜过后,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还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太兴帝最高兴了,因为大晋在他手中重生,还得到了传国玉玺,如果能够把怀帝和愍帝的梓宫迎接到健康安葬,他又是大功一件,万古流芳。
  于是太兴帝指着专管外交的鸿胪寺卿说道:“你当我大晋使者,去中原迎接怀帝和愍帝的梓宫回国,落叶归根。”
  有这等好事?鸿胪寺卿慌了,当即跪地说道:“臣家中还有八十岁老母亲缠绵病榻多年,恕臣不能远行。”
  开玩笑,万一是个陷阱,我不得死在中原啊,我好不容易才逃到江南的!
  太兴帝一扫群臣,“各位爱卿,有谁毛遂自荐,去中原迎接怀帝愍帝的梓宫?”
  好消息来得太快,来不及先去验证消息是否正确,前方是远大前程,还是龙潭虎穴,群臣都不清楚,况且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一路上的艰辛惨烈历历在目,谁想回去再经历一次?
  群臣都不敢应。
  王悦偷偷给太子使了个眼神,这半年来,王悦作为太子友出入东宫,和太子的感情突飞猛进,两人从昔日互相算计的对手变成了好朋友,心意相通,一个眼神就能领会对方的意思。
  太子回了个眼神:什么?你不是开玩笑吧?要我自荐去中原迎接怀愍二帝的棺材?
  王悦点点头:听我的。
  自从和父皇太兴帝为了母亲荀氏的事情闹得父子离心之后,王悦是太子司马绍最信任的人。
  太子出列,说道:“父皇,儿臣愿往。”
  一国储君要亲自出使,前往政局还不明朗的国家,一般当皇帝肯定不会同意。
  但是太兴帝不是一般的皇帝,他是“二”般的皇帝。这半年因王悦成为太子友,太子对琅琊王氏的态度从对立到靠拢,这让太兴帝对太子心生忌惮,怀疑太子要夺皇位。
  太子:没错,我就是想当皇帝,父亲当太上皇。我只有当了皇帝,才能把母亲接到台城供养,一雪前耻,让前半生皆活在屈辱之下的母亲安度晚年。
  太兴帝看着毛遂自荐的太子,心想来的正好,此事能不能成,全是你自己命,可不能怪朕不念及父子之情了。
  于是太兴帝同意了太子的请求,“准奏。太子为正使,去中原迎回怀愍二帝的梓宫,那位爱卿愿意当副使?”
  王悦出列,“微臣愿往。”
  丞相王导当即石化,正要开口阻止,刚刚新婚不久的建成县公世子周抚出列,“微臣亦愿往。”
  原来周抚看到王悦出列,心想王悦去了中原,清河公主定不放心,灌娘为了给清河公主解忧,必定会跟着王悦一起去。
  灌娘若去,我就一定要跟着去,索性站出来光明正大的表态。
  我若去了,王悦又不在建康城,灌娘必定会留在建康保护清河公主,她是安全的,不用去中原冒险。
  周抚为了新婚妻子荀灌,可谓是用心良苦。
  其实建成县公周访和丞相王导一样,都不想儿子去冒险,但是两个儿子都已经说出口了,木已成舟,无法改变。
  周访和王导相视苦笑。
  就这样,以太子司马绍为正使,始兴郡公世子王导,建成县公世子周抚为副使,带着国书和回礼渡江北上,前往中原。
  东宫。
  太子问王悦:“为什么一定要我去?”
  王悦一愣,“太子都没有搞清楚去的原因就毛遂自荐?”
  太子更懵:“这不是你让我去,我就去吗?”连你都不信,我还能信谁?
  王悦解释道:“要当皇帝,要么掌握实权,要么先得人心。实权太子就别想了,我父亲现在不会放权的,连皇帝都没有,何况是太子呢?所以太子必须另辟蹊径,去谋求人心。”
  “怀帝和愍帝虽是亡国之君,但毕竟是大晋的正统皇帝,移民来的中原百姓还是群臣都是承认这两个皇帝的,威望比当今皇上还要高,太子北上亲迎怀愍二帝的梓宫,在德行上会声名鹊起,超过皇上。”
  的确,在品德这个方面,搞出北伐闹剧,把大臣淳于伯推出去当替死鬼的太兴帝风评实在太一般了。当然,这其中也有丞相王导故意操纵的原因。
  太子甚是拜服,“我明白了,还是世子深谋远虑。此次北伐虽然凶险,但是利大于弊,我都听世子的。”
  王悦说道:“太子放心,江北和中原我都有些人脉在手,会保护太子一路平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