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靖任秋回忆录-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中队都设有指导员,只有张秀中一人抗战时太行病死,其余六人都还在:谢丰(外交部)、马影秋(*)、张德甫(曾任武汉水工学院院长)、严辛吾(即严厉,郑州粮食学院领导)、李平民(北京外贸部门工作)、彭庆昭(北京科普??会)。还有一些教官:李琦(曾任*副部长)、马国良(*)、李汉辉(被俘牺牲)等,其中李琦的公开工作是办“教导”小报,实际是教导大队党的负责人。教育长、军事、政治总教官以及七个队的指导员全是共产党员。
  我那时想请个打游击战的内行当教官。正好李琦要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我叫他带个信给林伯渠同志,要个讲游击战的教官。林老果然派了人来,叫李简恭(长征老红军干部,抗战中已牺牲)。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在保定失守前夕,周总理在太??指示我打入孙殿英部队工作,没有让我带组织关系。指示工作时南汉辰(北方联络局成员)在场,此前我的组织关系在北方联络局。1937年底(或1938年初)我已留在孙部,孙部也已由石庄附近南移到武安一带。有一次我到129师师部……涉县西北某地,见到刘伯承、*、徐向前,曾向徐向前提出组织关系问题,徐要我找*谈谈,我因为和邓以往不熟悉,觉得不好谈,就没有再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再返孙殿英部(4)
1938年,在豫西孙殿英部办教导大队时,感觉到很多事情需要有组织帮助才好解决,曾通过李琦与*豫西特委负责人见过面。在和豫西特委接触中,我没和他们谈过组织关系问题。秋天,教导大队开办时,李琦从宜阳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去,我托李琦问林伯渠,我的组织关系怎么办。1937年初,我到西安办事处和林老见过面。结果林老跟李琦说:不要管他。李琦回来也没谈我的组织关系问题。看来林老是对的,我要是在孙部与组织建立了关系,以后我这个人就没有了。李琦是李锡九的外孙,抗战以前李锡九一直是和李琦一家同住在北京的。那时我们??常往来,就认识李琦。李琦抗战开始后随李锡九到了孙殿英部队,在接触中了解到他是共产党员,他对我只知道我和李锡九很接近,什么事情也敢对我讲,至于我是不是共产党员,他并不知道。后来周恩来去了重庆,别人不了解情况,此后我就没再找。
  豫西特委在洛阳,可能活动有些暴露,于是就搬到三乡镇,而且连电台也搬去了。当时孙殿英正在扩充部队,壮大实力。好在严家诰只有一个情报组,虽然常驻孙部搞情报工作,但没有更多的人深入下去。我们教导队跟严家诰隔着一条黄河,同我们还有二三百里路的距离,他们也搞不清楚我们这里教导大队的内情,初期还相安无事。
  可是,教导大队只成立不到半年,事情起了变化,三乡镇终于暴露了。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打电报给孙殿英,声称要解散教导大队。孙殿英不愿意解散,解散于他面子不好看。孙殿英从洛阳来到三乡镇。军队习惯,这个部队的头头来了,照例要请他检阅、训话。他看见不到半年,这个部队已??很像个样子,更不同意解散了。他找人给一战区交涉:年底离开洛阳一带,调到黄河以北孙的防地。
  1939年初,这个部队就从三乡镇调晋城(孙殿英部队驻晋城)。这很麻烦,我们要过黄河,工具就是木船。黄河水流很急,这倒没有什么,但是一过河就是敌占区,过道清铁路后,进入山岳地带走一段路才到目的地……晋城。如果过河时让敌人知道,“中流击之”,这是兵家所忌。纵然渡河敌人没有发觉,我们的人过河后也不能暴露。前面敌人来打,后面有黄河挡住,也很讨厌。要在夜晚走,从道清铁路穿过才能上山,靠近山边就不怕了。   开始把教导队向黄河以北调,大家估计:很多学生可能跑掉。有些本地学生平时就不愿离家,过黄河那边,还要打仗,有危险,学生会跑掉一些,是应当有充分估计的。但是,我们到了晋城,检点人数,几乎没有开小差的。说明那些学生的思想进步很快。   我们从三乡镇过河之前,向黄河边上靠拢的时候(渡口点已记不得),有意绕过洛阳。那里很多人要解散我们,我们就绕过他,避免途中出事。我们先在河边跟管渡口的单位接洽好。千多人只能分批陆续地渡河。还好,敌人没有发现,人都上岸了。一上岸,即派部队向道清路日军方向警戒并封锁消息。我们封锁了沿河的村庄,外边来人扣留,里边人不许出去,以防走漏消息。我们在驻地放了哨,白天休息,晚上吃饭,黄昏时开始过路,越过道清铁路封锁线。先派警戒部队到两翼警戒,然后留后卫,没有暴露目标,越过道清铁路,上了山,全部人马通过了封锁线,安全到了晋城。 。 想看书来

再返孙殿英部(5)
教导大队这次带学生是很成功的,国民党部队里开小差是常事,从后方渡黄河到敌占区,没有发生开小差的部队恐怕很少。再说。这支部队当时没有什么武装,人虽有一千多,枪只有几十支,要是真打,还真没有战斗力。但是,我们把全部学生都带到了晋城。  到了晋城,教导大队还是被迫结束。这里有两个??因:一、这支部队在黄河以南时,一战区就让解散,给了很大的压力;二、孙殿英也不想把这支部队再保存太久,他知道这里有共产党,怕出问题。因此,到了晋城就办理结束。结束的方式也很妙。这时(1939年),蒋介石已??把孙部改编为新编第五军,委任孙殿英为军长,把部队从晋城调到河南的林县。当时,从陕北来的抗大一分校就驻在晋城与林县之间的凌川(离晋城大约有一天的路),教导大队的许多人都开小差到抗大一分校去了。我带教导队到晋城,连休息都没有休息就被孙调走。孙就给我一个参谋长的名义,让我赶紧到林县,为新五军和林县地方上接头,安排孙部调到林县以后的防地和给养(那时部队主要吃地方),实际上目的就是让我先离开教导大队。我带上跟我的几个人,到了林县。现在来看,离开教导大队去林县有好处,因为在教导大队结束时,学生好多都去了抗大一分校,我在就有嫌疑和责任。我去林县,离晋城有近三百里的路程,学生走了我方便一些。孙殿英对教导大队的学生去抗大一分校事,采取眼开眼闭的态度,他把其余的学生分配到他自己的部队。最好的当连指导员,少数当排长,一般当班长,也有在团、连做政治工作的。不仅学生到抗大的多,政治干部去抗大的也多,教育长、总教官都走了,也有到太行军区去的。1940年我跟何长工见面,他问我:你那个教导队有多少人到抗大?我说搞不清楚,几百人总有。他说上千了。那就是说差不多都去了,以后又说抗大对教导大队的政治干部评价是:水平比抗大的政治干部好。
  教导大队给我党输送的人,解放后有的到了大区书记处工作,有的成了部长级干部,如*副部长李琦就是在教导大队办《导报》的,至于在我军部队中,各级都有教导队的人,教导队的教育长是在我新四军中牺牲了的,当时的连指导员现在许多是司、局一级干部。
  办教导大队期间还有过搞游击战来开辟根据地的想法。在三乡镇期间大约1938年11月,敌人从武汉方面沿平汉路进攻,很快占领了信阳。我们估计,敌人如再北犯郑州洛阳,豫西可能沦陷。豫西特委一度搬到三乡附近,并且豫西特委要李琦告诉我做准备:豫西一旦沦陷,即以教导大队作骨干在豫西开展游击战争。豫西特委就介绍当地比较进步的有武装力量的开明绅士和我们建立关系,希望以我为主搞游击战。三乡地区附近有一个姓贺的绅士贺澍三,有些武装。他的儿子贺崇升(??长??航运管理局长后任交通部副部长)参加豫西特委,就曾??介绍他父亲给我。我想,敌人来了也好,如果敌人到了信阳、郑州,我们就以教导队这一千多人为骨干,在豫西开展游击战,成立根据地。为此也做过一些工作,例如派过参谋检查进山道路,地方交通、村庄情况。我跟地方实力联系也是准备在敌人进攻时,以三乡为基地组织武装。但是,敌人到了信阳就没有北进,洛阳市平安无事,我们的活动没有搞成。 。。

再返孙殿英部(6)
1939年我到林县后,孙部冀察游击队正式编成新五军,邢肇棠任副军长,我任第四师副师长,四师师长由孙殿英兼,以后国民党派了个叫康纪鹏(又叫康翔,与康泽是本家兄弟辈,是个胆小好利、酒色财气俱全的人)的来任师长。孙殿英的部队虽编为两个师,实际两个师的师部都没有成立,实际由孙本人统一指挥。把部队直接交给别人孙还是有顾虑的,孙殿英给康纪鹏以师长名义,生活上给予应有的照顾,但就是没给他指挥部队的权力。我还是住在军部里,做孙殿英的工作。1939年初我到晋城不久,孙殿英部队移防到林县(晋城以东河南境)以西直到东阳关,面向平汉路布防。铁路线属于敌占区。孙部除两个师外还有些支队,以东住到平汉线以东冀南地区。林县以北直到涉县都是八路军。孙是一个封建流氓军阀,是在矛盾中图存以及求得发展的,在华北就是利用八路军和蒋的矛盾。我们在抗战初期所以能和他建立关系,能在他的部队进行工作就是这个??因。当时华北的抗战形势,在我们党的正确政策领导下,有日益壮大的八路军在他的周围,形势对我们是有利的。孙很懂得蒋介石是不会要他过黄河以南的,要在华北就不能不和我们和好。他此时完全是采取保持实力的方针,对日本不主动出击,对八路军也不得罪。这当然与李锡九、邢肇棠和我都做了工作有关。我过去说过,恩来同志一开始就向我交代:要策动孙殿英坚持抗战,与八路军建立比较友好的关系。我在此时期,主要做这个工作,包括以下几件工作。
  第一,建立孙部和八路军的*关系。我曾??几次到八路军去,跟朱总司令和刘伯承师长、*政委见面。我到孙部后曾陪同孙殿英和朱总司令在太行见面,并与一二九师建立了联系。一直到1940年,新五军与八路军的关系,党中央评价过(据彭副总司令说),认为国民党军和八路军的*关系,从全国说孙部是最好的。这一期间也利用新五军的关系,给八路军做过不少工作,例如,1939年初掩护八路军东进纵队(只有百余人),通过孙部到平汉路东开辟工作,这也是何长工布置我做的。部队由抗大的副校长某率领,要我做孙殿英的工作,一是让这部分通过孙的防地林县一带到路东去,二是到路东后和孙的部队不要发生问题。我做了这个工作,除东进部队(人数很少)安全通过林县过路外,还电知路东,记得是崔振之支队,要和八路军东进部队搞好关系。其次,根据地有一段时间没有制造能力,必须从敌占区采办军工器材和无线电通信材料,以及医药卫生材料。我们利用孙殿英在敌占区的关系,通过秘密与公开结合的办法在天津、北平一带利用新五军的名义代八路军总部搞了不少这些东西,甚至八路军到国民党后方洛阳、西安等地活动时还可以利用孙部的证件(护照)、服装等。当时八路军时常有人到孙部,记得八路军前总王伯屏就去过一两次,八路军也替孙部解决过问题,如1940年送给孙部冬季全军棉衣等。
  第二,1939年利用孙和豫北国民党政权的内部矛盾,打了国民党在林县的豫北行政专员公署。专员姓吴,很反动,有三个营的地方土匪武装。我由河南武安调动牛瑞亭支队以移防为名到林县打的。
  第三,铲除孙部所在地最坏的反动地主武装头子李光地。李是武安的大地主武装头子,彭城镇一个煤窑因为不满足他的勒索,一次就在煤窑里害死13个人;在这一带也和八路军闹摩擦。利用孙和他的矛盾,打击了这个地主武装李光弟支队,将李扣押撤换。牛瑞亭就是接替李的支队司令。总之当时的*关系是不错的,一直到1940年。这些工作是不易隐蔽的,隐瞒不了国民党的特务的,因此要想同时和国民党特务工作接近是有很大矛盾和困难的。而当时没有出问题,主要是孙殿英的态度还没有完全倒到国民党去,他的部队虽然有特务监视,然而在抗战初期孙并不受特务的影响,蒋对他也无可如何。
   。 想看书来

面对戴笠的收买政策(1)
我与孙殿英,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0年是合作的,1940年春关系开始破裂。邢肇棠走得很磊落,他把骑去的马、带走的枪,让警卫员送回孙部。这当然与八路军处理慎重有关。在这以前,邢并非共产党员。在孙殿英部队中工作的党员也有离开的,李琦就跟邢一道走了。李琦的走,影响到孙殿英与李锡九先生的关系(李琦是李锡老的亲外甥)。这种变化了的情况,到冬天就落到我的身上。自邢走后,矛头转向我,我的处境更为困难。先是在军部政训处出版的小报上公开对我进行攻击,孙对我也戒备起来,他给我派了个副官,我当时理解,来的人名为副官,实为监视。跑了邢又再让我跑了,显得他太无能,加上“坐视朱怀冰被打”的事,总要有个着落。国民党一方面对孙施加压力,同时设法对付我,1941年初,国民党军委调我到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对于他们的意图,我知道是以“中训团”为名,到重庆以后用其他手法来对待我。孙殿英也同意我去重庆。以后我了解,他打算叫我去重庆,一则对重庆可以表明他的态度,二则借此让我离开他的部队,一举两得。我当时考虑过离开孙部不去重庆,但这时彭文也在湘鄂赣特委发生了问题,组织决定已??动身从湖南??重庆到我这里来,我已告诉她过重庆时住到孙的重庆办事处,我如果走了,她会出危险。而且她们在路途上,我也无法通知她们说来了有危险。她们来了,我只能不走。邢肇棠脱离孙部前,李琦曾向我讲过要离开孙部的事情,我和李琦讲了这件事,暂时没能走。而且,邢肇棠走后,孙对我有了戒心,脱身已??不太容易。我既不能走,就不能不去,否则国民党会以抗命论处,是要加罪的,孙殿英也可以采取各种办法配合(其实,这就是孙殿英与国民党配合搞的),孙殿英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的。再者,也考虑到孙殿英的态度。我去重庆受训,就是因为在孙部一段工作引起他们的怀疑,但考虑孙当时对我确实尚无伤害之意,只不过是想表白他的态度,缓和重庆对他的压力。我考虑,只要孙无恶意,因而去重庆尚不至于有危险,等我家眷到后也好一同设法走开。为了能够再坚持下去,看看情况,便决定去重庆。开始,我没有表示,后来表示去,这时我正在卫立煌办的一战区为时两星期的师级干部训练班受训,总共只有几十人,编成一个队。我是新五军第四师副师长,是孙殿英派的,第三师去了个参谋长张季良(实际在军部作参谋处长工作)。我带两个通信员薛集敬和李吉庆,两人各带驳壳枪一支,我带一支小手枪(即1937年戴笠送的)。去洛阳是同警卫营一部分队伍一同走的。我跟孙殿英说好,一战区师长训练班结束后我去中训团。
  去重庆前,孙殿英写信要我过西安时会见胡宗南,到重庆后会见戴笠和张厉生。打朱怀冰之后,庞炳勋、孙殿英两个军已??编成了廿四集团军,庞升任集团军总司令,孙殿英部归他指挥。庞政治上与中统有较密切关系,当我要去重庆受训时,孙殿英让我到庞炳勋处去一趟,并要庞炳勋写信给洛阳胡××(估计是中统河南比较负责的人),由胡写信到重庆后会见徐恩曾。不知是不是孙想借此向庞说明,他那里的人不是共产党,只不过是跟共产党接近,为此才叫我去中训团的途中从庞处一过,叫庞把我向有关方面也作些介绍?庞炳勋在我去找他时,就给我介绍了长驻河南的中统(CC)特务头子胡××,让我到洛阳跟他见面。这个特务又介绍我去重庆时见徐恩曾。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面对戴笠的收买政策(2)
我到洛阳时大概是1941年初春节前后,以后彭文从重庆到洛阳来了,同来的还有他的弟弟彭轶黄。这次是我先到洛阳,她后到的。抗战开始她到了湖南,后接关系到岳阳当中心县委书记,并参加湘鄂赣特委。1939年夏国民党制造了平??惨案。湘鄂赣特委遭到破坏,国民党对她发了通缉令。她把孩子丢在岳阳乡下老百姓家里,一个人跑到宁乡她二妹利华处躲了一阵。1940年10月,她请人挑着九岁的伯文,七八岁的玉仲,五岁多的叔平,从岳阳到宁乡,然后??西南公路而贵州到重庆,在八路军办事处见到恩来同志。她是湘鄂赣特委介绍她到办事处的,南昌起义时,彭文在前敌军委会恩来同志身边工作过,她汇报了从湘鄂赣特委跑出来的??过,就提出要到延安。恩来同志因为我在孙殿英部队,没有同意她去延安,说那样会使我暴露,要她到洛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