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枝毓秀-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如今从程金枝这个当事人的口中说出,着实在他心头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
尤其是程金枝眼底深处那仿佛深入骨髓般的哀伤和愤慨,怎么看,都是发自内心的。
在这一刻,周帝眼神松动之余,不禁又再次扪心自问,自己这些年来对这个儿子如此明显的偏爱与寄予厚望,在他犯下如此重罪还留着他的储君之位,是否全都做错了?
而原本程金枝这么说只是想借由此事转移话题,不再让周帝对自己咄咄相逼,以防失言。
可如今猝然提及往日之伤,心里却突然翻滚而来一阵悲恨并重的情绪,眸光在暗下去的瞬间,手中却攥紧了衣袖。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和珩儿还年轻,以后还有大把的好日子。”
显然,对于程金枝这番直指太子的不利之言,周帝没有正面应声,而是走近几步,语气柔和地加以安慰。
无论如何,既然太子已经身在骊山,且近来事事安分,大有改过自新的迹象,他不可能再为程金枝这一句话而重新落罪。
除非。。。。。。
而听着周帝这句轻描淡写的苍白话语,程金枝心中冷冷一笑,在感叹帝王家冷漠无情的同时,终是忍不住脱口而出道。
“陛下,请恕臣女直言,虽然臣女不相信景嫔所言,可说起来,太子殿下有时候,无论从为人处事和容貌性格,确实都和陛下英明神武的帝王之尊不太相像。”
“程金枝,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你别以为你刚大病初愈,朕就不会责罚于你。”
程金枝的这番话字句扎耳,成功让周帝闻之色变,心底深处更是山雨欲来。
这些日子以来,虽然关于太子身世的风言风语,从宫外到宫内皆是接连不断,却从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这般直言不讳。
而同时,程金枝也骤然意识到,既然话已至此,与其在这里变着法子转移话题,让事情越发复杂,倒不如借着周帝对自己所留有的那么一点内疚之意,干脆大逆不道一回。
“外面的流言蜚语也好,陛下问及臣女关于景嫔之事也罢,造谣者倒是其次,说到底,无非是想验明真假。”
程金枝凝滞目光,口齿伶俐地说着,眼中的厉芒虽没有溢出眼眶,却能够透摄人心。
“既然如此,陛下又为何不直接滴血验亲一解心中所疑,以免劳心劳力,夜长梦多呢?”
第四百七十七章 临行之托
“皇兄,你真的要走了吗?为什么不能多留一会儿?”
城外那处临水而建的雅居中,元熹公主神情黯然地立在阑干前,向着眼前烟波浩渺的湖水极目远眺,眉宇间映着深切的忧伤。
三日之后,元鹏便要启程返回南楚,对元熹公主而言,也就意味着唯一的亲人即将离开。
至此,她便要独自一人留在这片陌生的国土,面对每一个独守空房的不眠之夜。
“熹儿,父王有命,让我即刻回国,似乎有紧急之事,我实在不能推脱。况且我在周国已数月有余,如果迟迟不肯离去,多少会让周国皇帝起疑,是该先回去一趟了。”
望着身旁愁眉不展的元熹公主,元鹏无奈地叹了口气,心里更是蔓延开一股内疚的酸涩之味。
然而元熹公主对元鹏的解释不为所动,仍旧将视线停驻在湖面上,微微收紧了瞳孔。
“皇兄这一去山高水长,你我兄妹二人,怕是此生都不会相见了。”
她的语气很轻,可落入元鹏二中却觉得无比沉重,每个字都已满了离别的悲伤。
然而仅仅片刻,他便收敛起即将溢出眼眶的愁绪,笑容宠溺地扬起了唇角。
“熹儿,说什么傻话,等我此次回去向父王复命,待诸事已毕,我一定会向父王请命,以来使的身份常驻周国。反正楚地有皇长兄这个太子协助父王,我这个王爷也无甚用处,去哪儿都没什么分别。况且如此一来,我们兄妹二人也可以团聚了。”
元鹏语气温柔地说着,在提到南楚太子时,言辞间却明显多出了一丝不悦和轻蔑,只因为元熹公主心中不忍别离,所以并没有察觉。
“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就你这么一个妹妹,又怎么舍得把你孤身一人丢在此处?”元鹏肯定地点点头,随即眸色微转,“更何况,你对高珩掏心掏肺,可他竟然如此待你,我就更不忍心看你受此冷落。说起来,是我这个皇兄没用,还你受委屈了。”
听到元鹏提及高珩,本就心中感伤的元熹公主抿紧唇角,连眼睫都在微微颤动。
“皇兄,这是我自找的,跟你没有半点关系。若非当初我死心塌地非要嫁入燕王府,现在也不会落得这般境地。”
“熹儿,你是不是后悔了?”
望着元熹公主眼中那种深重的失落与无力,元鹏只觉胸口一紧,心中一时五味杂陈。
如果自己当时能够不惜一切,竭力阻拦这门联姻,元熹公主就不用远嫁他国,自然也不用像现在这般受尽苦楚伶俜。
更不用面对兄长背叛,成为国家弃子的撕心之痛。
“不,我没有后悔。我只是怪自己没用,无论做什么,都抓不住这个男人的心。”
元熹公主目光一凛,眼中的光芒刚零星闪亮,却又迅速地暗了下去。
“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是那个程金枝。”
元鹏见状眉峰一蹙,心中悔恨之余便脱口而出道:“都怪我当初太过仁慈,没有狠下心来除掉她,否则你也不会如此难过。”
“除掉她?皇兄,你说什么?”
元熹公主闻言凝滞目光看向自己的兄长,眉宇间溢满了诧异和狐疑之色。
“哦,没什么。”
元鹏意识到自己失言,匆忙侧过头去矢口否认,暗怪自己不该如此沉不住气。
“皇兄,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
而面对元鹏略显别扭的反应,元熹公主秀眉微蹙,刚想继续追问,却见元鹏已经调整好脸色,一脸认真地注视着她。
“没有,熹儿,别胡思乱想了。你是堂堂的大楚公主,我只是不忍心看你受这样的委屈。如今我还在这里,高珩就敢如此冷落你,真不知道我走之后,他还会如何变本加厉。”
元鹏说到此处不由绷紧两颊,满是自责地一掌拍在了阑干上。
“说到底,还是我这个皇兄没用,看着别人欺负自己的妹妹,竟毫无办法。”
“高珩没有欺负我,他对我很客气。”元熹公主目光微凝,苦涩一笑,“客气到让我觉得,自己就是燕王府的一位贵宾,终究是要走的。”
“熹儿……”
“我原以为程金枝没了孩子,又失去了记忆,连夫君都不认得,是上天可怜我,想给我一次能够接近高珩的机会。却没想到,不过是老天跟我开的一个玩笑罢了。”
元熹公主继续自顾自说着,眼中已是惨然一片,连声音都透着几分沙哑的欲哭之意。
“熹儿,别说了。”
听着元熹公主这些字句扎心的痛苦之言,元鹏终是于心不忍,抬手扣住了她的肩膀。
“你这样,让我如何放心回大楚?”
“无论放心与否,皇兄不都得回去吗?”
元熹公主凄然一笑,继而调转眸色,片刻之后,突然用一种略显古怪的目光看着元鹏。
“对了皇兄,你说外头传的那些,关于周国太子身世有疑的谣言,是真的吗?”
听元熹公主猝然提及太子,元鹏两腮一跳,急忙故作镇定道:“我也不知道,但所谓无风不起浪,这件事未必一定有假。但如果是真的,那可就是周国皇室最大的笑话,想必都要载入史册了。”
然而元熹公主没有理会元鹏的调侃,而是继续一脸认真道:“如果是真的,是否就意味着,高珩一定会取代太子,坐上周国的皇位?”
“很有可能。”元鹏微微颔首,继而眸光一闪,“不过熹儿,你怎么突然说到这些了?”
“皇兄,在有些事情上,可能她程金枝比我能干,但也有事,是我做的到,她却望尘莫及的。”
看着元熹公主眼中迷离的神采,元鹏眉间一紧,心中不自觉地升起了一阵浓重的顾虑。
隐隐意识到,接下来要面临的,可能是一个并不可行的难题。
“熹儿,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想皇兄在临走前,帮我最后一个忙。”
“什么忙?”
“帮我在高珩面前演一场戏。”
元熹公主目光灼灼,朱唇微启。
“兄妹决裂。”
第四百七十八章 楚楚可怜
“熹儿,但愿,你永远都不会有重回大楚的那一天。”
在离开水居回王府的路上,元熹公主回想着元鹏对他所说的话,原本就因离别之痛所倍感伤怀的她,如今又沉浸在了对高珩和整个燕王府命数的担忧之中。
即使他对自己
却还是忍不住去关心他,替他担惊受怕,
况且元鹏这句话意味分明,倘若高珩夺嫡失败,太子顺利继位,燕王府必将遭受灭顶之灾。她既然已经嫁入王府,自然就是高珩的亲眷之一。
即便靠着南楚公主的身份可以逃过一劫,也一定会被元鹏接回大楚。
这是她绝不想看到的。
彼时,高珩已经受周帝所托视察完禁卫军,正与沈均一道骑马回府。
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为避免冲撞到他人,高珩刻意放慢了前进的速度,眼波流转间,却突然看见元熹公主正独自一人郁郁寡欢地走在路上。
若是换作平时,他可能会装作视而不见地走过,可如今见其神情黯然,似有心事,犹豫片刻,还是在她身前收住了缰绳。
感觉到面前突然投下一片阴影,元熹公主下意识地抬起了头。
当目光接触到马上的高珩之时,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眸,骤然间光芒闪烁。
“殿下……”
“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出什么事了吗?”
高珩先吩咐沈均回府,自己飞身下马站在元熹公主跟前,眼中透着温和的神采。
“我刚才去见皇兄了。”
元熹公主抿了抿嘴,并不想对其隐瞒,却又不知道还能再说些什么,脸上委屈之色顿显。
按理说眼前之人是她的,既然自己如今心中感伤,自然可以随时躲到他怀里倾诉哭泣,寻求温暖和慰籍。
可惜面对高珩,元熹公主已经经历过太多次拒绝和冷漠,整颗心早已千疮百孔。
她不想再让自己受伤了。
“我听说了,你皇兄三日后便要启程回楚国了。”
望着元熹公主眼中的隐忍之色,高珩深知她和元鹏兄妹情深,如今眼见就要远隔千里,一转身,便可能是此生不复相见。
再想到她一个姑娘家远离故国远嫁而来,虽然也曾因为嫉妒而不择手段,可对自己确实是一片痴心。
待元鹏走后,她所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这个并不爱他的夫君了。
就这样想着,高珩眼神松动,心中不由生出几丝怜惜之意。
“是啊,这一去,想必剩下的,就是一生的思念了。”
元熹公主凄然一笑,眼前浮现出诸多与元鹏在楚国的点点滴滴,语气开始有些哽咽。
“小时候,我很不安分,总喜欢东奔西走,四处游玩,不喜欢留在宫里,不喜欢留在父王身边,连师傅都骂我是野性子。可现在,却再也回不去了。
她说着深吸一口气借以平复心绪,不让眼泪从眼眶中滑落,这个时候,多希望高珩能够对她深情地说出一句——
“你还有我。”
可惜,落入耳中的却是——
“我虽然给不了你想要的,可我答应你,只要你在我身边一日,我定会好好照顾你。”
而话音刚落,他便从元熹公主眼中,清晰地捕捉到了一抹浓重的失望。
可惜自己,根本给不了她希望。
“殿下明知道,我想听的不是这一句。”
元熹公主咬着下唇从喉间挤出几个字,放在身前的双手紧紧地交缠在了一起。
“公主,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为了不让彼此再为感情之事而闹僵,高珩故作不知地打断她的话,抬头望了一眼天边逐渐偏西的日头。
沉吟片刻,便重新飞身上马,然后在马上朝她伸出了手。
看着高珩伸到眼前的,这只骨骼分明且带着温度的手,元熹公主心头一热,将手放入了他的掌心之中。
街面上依旧人头攒动,眼见高头大马之上,一对俊男美女共乘一骑,情意绵长,自是引来了不少人好奇和羡慕的目光。
少数认得高珩的人见马上坐的不是程金枝,更是惊讶地瞪大眼睛,私下里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但元熹公主并没有理会任何人的目光,而是双手紧紧环着高珩的腰,将头轻靠在他的肩头,双眸微闭。
鼻尖所萦绕的木兰花清香丝丝入扣,更是让她心驰神往,如痴如醉。
这应该是她嫁入王府以来,最幸福的一段光景了。
而感觉到身后的那股深切的眷恋之情,高珩轻拧眉角,在心底无奈地叹了口气,却不忍心表现出抵触之意。
只是碍于人多眼杂,不想再惹风言风语,便加快了骑行的速度。
“殿下……”
然而与此同时,只闻身后的元熹公主却突然用一种近乎恳求的语气开口道。
“答应我,走慢一些,好吗?”
面对元熹公主的恳切的请求,高珩没有回答,可抓着缰绳的手却渐渐放松了一些。
如果这个时候,背上靠着的人是程金枝,就是让他停在半道上不退不进,他也欣然愿意。
但看在元熹公主心中伤痛的份上,高珩还是放慢了速度。
而另一边,被周帝召见的程金枝此刻已经安然出宫,正坐在马车内赶回王府。
路过热闹的街市时,她像往常一样掀开帘子朝外张望,而这一望,便看见了走在前面不远处的元熹公主。
原本按照高珩平时骑行的速度,此刻早就到达王府,只因为如元熹公主所愿,他才刻意缓行。却不曾想到,正好被程金枝撞了个正着。
“那位姑娘的的背影,和那个楚国公主好像啊。”
程金枝眯起眼睛盯了一会儿,便吩咐车夫加快速度往前赶去,在确认此人是元熹公主无疑之后,自然也很快就看到了坐在前面的高珩。
面对元熹公主如此亲密的举动,程金枝心中猛然一紧,就在即将被高珩所察觉之时,急忙一个甩手,迅速放下了车帘。
虽然明知元熹公主也是高珩的妻室,她此刻的这些举动在外人眼中再正常不过。
可即便如此,程金枝还是觉得心里醋坛子翻了一地,顿时酸气熏天,酸味四溢。
原本就沉重忧虑的心情,此刻更是繁乱如麻。
第四百七十九章 一叶知秋
程金枝并不想让高珩知道自己入宫面圣,也不想当着元熹公主的面多说些什么,于是刻意将马车停在路边,等到前面的二人走远以后,这才吩咐车夫继续前行。
她很清楚,自己其实从未质疑过高珩的真心,也知道他对元熹公主并无感情。
即使方才心里泛酸,也不过是一种因为在乎而生出的本反应罢了。
她心里真正所担忧的,是方才入宫时周帝的态度,和他们二人之间那番意味深长的对话。
“好你个程金枝,竟然敢在朕面前如此大逆不道!太子乃我大周皇室血脉,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你这么说,到底是何居心?”
听到程金枝赫然提到“滴血验亲”四字,周帝像是毫无防备地被人戳中了心里某处刻意隐藏至深的缺口,一时间面带怒色地绷紧脸颊,连音量都骤然抬高了几分。
“请陛下恕罪,臣女不敢!”
见周帝的态度陡然转变,程金枝深知自己触及到了这位帝王不愿承认的心事,于是便匆忙俯身跪下,脸上却并无惧怕之色。
“臣女虽不知陛下如何得知臣女在九幽台和景嫔娘娘之事,却也明白皇家的颜面重于一切,陛下身为九五之尊,岂能容外面那些无知小民横加议论?此刻,应该比谁都想让这场谣言尽快息事宁人。”
“哼,流言蜚语从来都如同如洪水猛兽,这悠悠众口又岂能轻易堵住?朕现在倒是更在乎,那个在背后散播谣言的人。”
周帝神情严肃地冷哼了一声,继而将目光紧锁在程金枝身上,迷离的眼眸中升起了一片凛冽的迷雾,却有着一种能够穿透人心的力量。
程金枝知道,他在怀疑自己,更在怀疑高珩。
这或许也正是他今日忽然召见自己的,最终目的。
“你口口声声说不相信景嫔所言,如今却又让朕滴血验亲,程金枝,你不觉得你所说的和你做的,太过太自相矛盾了吗?”
周帝在原地踱了几步,目光却始终紧扣在程金枝身上,带着一种洞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