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边关搞建设-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若是从周家那里拿到了此法,最不济她可以先给李县令,从郡县上入手统一安排,从中能得到的利益也不会少。
“周家若是想要在小方城分一杯羹,完全可以借此自己去跟李县令商榷,非得走我这里过一遭,看中的定然是我手中的东西,就是不知道是哪一方面了。”
“也无需过分担心。”霍桐反应够快,“难怪大将军突然关心起你兄长的婚事,恐怕是早就听闻了周家的打算,又不方便明言,才以这种方式让你能避开周家的算计。”
想一想也是,若是没有卫大将军的话,周将军提出来这个请求,她很难拒绝,等闲就会伤了周家的面子。但是现在有卫大将军在上面顶着,周家之人只需要稍微打听一下便可确定。这怕也是周将军约在三日之后再议的原因之一。
“看样子阿兄的婚事必须要早一些定下了。”陶倚君心里有了主意,“明后日阿兄就该交接完任务回家休假,我找个时间安排他跟阿满相处一下,若是两人觉得合适,便找人去阿满家提亲。”
比来算去,也就阿满合适,她家背景虽然比陶家强,但是不低霍家,总有个牵制。而周家势大,又在朝中经营多年,虽然不算位高权重,可要背后使个坏是毫无问题的。所以相较而言,阿满做了陶家女主人,反倒比深浅不知的周家女郎更好。
“累了?”霍桐轻轻握了下陶倚君的手,“辛苦你了,一大家子都要你来考虑照顾。”
“不辛苦。”陶倚君抬头朝霍桐温柔一笑,“郎君在外保家卫国,我只是在家中操持家务,相较而言,郎君更辛苦。”
霍桐闻言也是感慨自己一生的运气怕都是用在遇见陶倚君上了。有妻如此,余生足矣。
陶翕君一直等到货物全数入库后,才交了差事,得了三天休假。三日后还得起程返回朔方。
回到阿妹城里宅子的第一天,他就睡了个昏天黑地。
从朔方一路行来,危险性不小,他是领队的两位队长之一,两人轮班负责指挥商队和护卫队,一路上都不敢松懈片刻,这会儿回到家里,他觉得从骨子里透着疲乏。
陶倚君难得没有外出,守在家里等着大兄睡醒。
“大娘子,大郎君起了。已经在梳洗,可否传饭。”
陶倚君搁笔起身,去了大兄院子里等候。今日就她兄妹二人,方便说话。
“婚事?”塞了一口肉到嘴里,陶翕君微微蹙眉,“我还不到律法定下的成亲年龄吧,有这么必要着急?”
“当然有。”陶倚君也没藏着掖着,把现在遇到的困境跟大兄分析了一遍,“你一日不定亲,那些人就一日盯着我们家。虽有阿桐可以暂时顶着,但是若我出嫁后,便不好再管大兄的私事。此事若不交给阿娘,便得托付给族婶。”
这两个都不是顶好的选择。他阿娘那性子,恐怕这会儿眼里心里只有她现在的丈夫跟孩子,若是能用陶翕君的婚事换来好处,很难得说她不会心动。而族婶那里就更为难了。好与不好都会落人闲话,也有可能因为身在局外而考虑不那么周到,从而引发陶翕君兄妹对她的怨气。
“大兄,你可见过阿满?”
陶翕君手顿了一下,有点不自然的低头:“见过啊,之前还一起吃过饭,你忘记了?”
陶倚君还真的忘记了,实在是她太忙,而陶翕君大部分时间都不在这边,或许那一次遇到了她也没往心里去。
“那你觉得阿满如何?”
“呃,就,就很好啊。人家那么帮你忙,很好,很好了。”
陶倚君眯眼盯着大兄。陶翕君皮厚,又因为长时间在外奔忙,一身皮肤黝黑,可即便这样,陶倚君还是看出自己大兄在害羞,无他,这人的耳朵尖红得能滴血了。
认真想了想,陶倚君确定阿满没有在大兄面前摘下过面纱,因此又追问了一句。
“有痕?”陶翕君抬头茫然的看了阿妹一眼,“很可怖?”
“当然不是,她就是这里有一道浅浅的印子,不过颜色有点明显。”
“她一定很难过吧。”等了半天就等到大兄这么一句话,陶倚君都不用问了,这妥妥的是心疼上人家小姑娘了。
“我明白了,若是大兄愿意,我就找人去她家提亲了。”陶倚君拍板。
“这个,我这样的人,她家怕是不愿……”
“大兄又妄自菲薄了。”陶倚君拍了兄长肩膀一记,“大兄虽然算不得俊秀,可也不难看,再说了,常年在边关辛苦杀敌,哪有人能跟朵花儿似的。大兄年纪轻轻就做了裨将,虽然官衔低了些,可也无妨,这军功嘛,说不定哪天就掉你手中了。至于其他,咱家现在也是有钱人了,跟豪强大贾没得比,却也比一般士族好过许多。再说你我上面没有血亲长辈压着,她嫁过来就是当家主母,多少女郎都盼不到的好处呢。”
被阿妹这么一开导,陶翕君也觉得是这个理。最主要的,是他从不多的几次相遇中发现,阿满这姑娘跟其他士族女郎不同,她沉静从容,是难得的跟得上阿妹想法的人。若是她嫁过来,阿妹定然是放心的,自己也欢喜。就是不知道人家姑娘是个什么想法了。
第八十一章
陶倚君没有直接去找阿满问; 她不好开这个口,而且也担心对着她; 阿满没法说真心话。找了个借口; 她约了胡小娘子到女学的院子里见面。
“你大兄?”胡小娘子怔了一瞬,“他可愿意?我阿妹脸上……”
“既然我提出来了; 那自然是无妨的。”陶倚君仔细观察着胡小娘子的表情; “只说你家耶娘可否会同意?若是行,我这就去请托县令娘子替我大兄上门提亲。”
“若是大郎不嫌弃我妹子容颜有暇,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我阿娘那里我亲自去说; 至于我阿耶,别管他; 我去与大母说就好。”
胡小娘子之前还有些优柔脾性; 这一年跟陶倚君相处久了; 气性也刚直起来了,怼人还是不太会怼; 但看事情比以前更明白; 做事也更稳妥。在她夫家; 以前还有些不太喜欢她的婆母; 在她生下儿子后完全转变了态度,甚至打算让胡小娘子跟在自己身边学习掌管家中内务。
“我才不沾呢。”胡小娘子撇撇嘴,“我家郎君又不是继承家业的,以后公婆去了定然是要分家单过的,我何苦去讨人嫌?这会儿我好好弄着自己小家就够了,横竖我跟着你做生意的本钱是我的嫁妆; 他们家也不可能让我把这钱交出去。”
无论哪朝哪代,觊觎媳妇的嫁妆都是被人不耻的。人家主动拿出来用可以,你去算计就落了下乘。
胡小娘子以前心眼实在,耳根子又软,嫁到边城里与家族相距数百里,差不多就是个泥团子任人捏的,幸好她郎君还疼惜她。现在身边多了好友多了妹妹,胡小娘子也学会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加上她终于给郎君生了个大胖小子,现在走哪儿都背脊挺直走路带风的。
她既然有把握说自己回去能左右家中女性长辈的意见,那陶倚君就信她能做到。
转头陶倚君就去求了县令娘子,请她出面于她大兄去阿满家提亲。
“是了,我之前就跟李郎说到这事儿,阿满和你相处融洽,你大兄又是个坦荡的人,这门亲事能成是再好不过。”县令娘子一口应下,还说自己会去拜托她娘家兄长,替陶翕君去提亲,“李郎公务重,不便前往,这事儿还需慎重。我娘家大兄在河内郡作郡文学,去阿满家提亲身份足矣。”
这可比李县令的级别更高,是河内郡掌管郡属学校的负责人,虽然是文职,可那也不是一般人能担任的职务。
陶倚君喜出望外,当下就连声道谢,并请教要如何准备提亲的一应物事。
“这事儿就不要你操心了,你只需去信,请你族中叔婶前来,这些事情我们商定了告知你即可。”
虽说是同胞兄妹,但是也断然没有妹妹去张罗兄长婚事的道理,县令娘子此举也是为了保护陶倚君,不让她被外人中伤。
“再有,你大兄的婚事不比得你,你阿娘那处,最好还是知会一声。”
她阿娘虽然另嫁了,不能做主陶翕君的婚事,可若是一字不提,到底有违人伦孝道。再说了,就算告知了她也无所谓,这事儿横竖有陶家的长辈族亲负责,她可以表达意见,却不会有人照着她的想法行事,除非陶翕君自己愿意听从他阿娘的安排。
陶倚君嫁给霍桐是高攀了,而阿满嫁给陶翕君则是低嫁,这其中有很大的差别,那些弯弯绕绕不是现在的陶倚君能够去处理的。
“你打算请谁主婚?”
这点也得提前说好,主婚人的身份地位也是女方家要考虑的重点。
“卫大将军说若是阿满的耶娘同意她嫁与我大兄,就亲自做大兄的主婚人。”
县令娘子无声的抽了一口凉气,对陶倚君和霍桐在卫青心中的地位又拔高了几个等级。不是她势利,实在是卫大将军现在可以说权倾朝野,深得陛下器重,等闲人别说请他主婚了,便是能请到他观礼,那都是天大的面子。
这时候县令娘子反而考虑自己娘家兄长是不是有点拿不出手了,但转念想想,已经说定的事情倒不好更改,不然还会让人觉得她不实在。这方面不改,在添礼上重一点也是可以的。
县令娘子在自己心头盘算着,也问了下一陶倚君的打算,什么时候成亲之类的。
“我前些日子跟阿桐商量着,想让大兄能在我出嫁之前成亲。虽然说出嫁之后阿满也会与我在一起,可到底于她不好。而且我担心有人会想要趁这个机会插手我家的产业。”
“谁这么不讲究?”
县令娘子一愣,不可思议的脱口而出。
她是了解过一番的,陶倚君现在手上的产业全是她这一年多两年内白手起家的成果,大郎当然也出了钱,可钱不是摆在那里就能钱生钱的,没有陶倚君的头脑,大郎那钱养家都喊捉襟见肘。
“家门不幸,这事儿我断然不可能给他们机会。但是为防其他人说闲话,中伤阿满,我与阿桐都认为大兄的婚事应该在我之前。”
陶倚君没有说还有其他人盯着她大嫂这个位置。
县令娘子做事雷厉风行,这边陶倚君才传了信出去,她那边已经准备妥当,只等陶家长辈们过来了。
周将军第三日上来拜会,再没提陶翕君婚事,反倒说起了城内的女学。
“就还是我那庶妹,不知能否在女学中求一名额?”
“这事儿周将军可直接去跟李县令的娘子提,她才是负责女学的。若是需要我做担保,可随时来寻我。”
周将军笑着说了几句捧场的话,就切入了正题。
“之前说的条件,我家中长辈言到可用西域商队的货物来做交换。不是免费提供,只需大娘子提前将货物名录与我,便周家能抢先一步交易,至于交易价格和应缴的税额,照着规矩是多少便是多少。”
这点倒是不过分,只不过提供一个优先交易的机会而已,对陶倚君来说,这个优先交易其实陶家和牛家已经在做了,甚至马家也会提前将他们需要的货物名录送至她这里,若是西域商队有货,便直接通知他们来完成交易。
马家眼热他们已经分配好的市场,又因为鞭长莫及,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揽下了从小方城到酒泉张掖的民间商道。甚至还可以提供护卫队给陶倚君使用,按照市场价来结清护送费用即可。说得更明白点,这就是古代的镖局,现代的物流。
边城之间是可以进行大宗交易并且提供货物运输的保障,但是民间的零散交易以前是局限在一城一地的,现在也可以通过交易所进行,只是需要选择私人的护送队。而陶家提供的护送服务又是最多人选择的,无他,陶家请的护卫基本上都是战场下来的兵士,一个个的武器都见过血,比那些混日子小打小闹的部曲要狠戾多了。
马家的护送又是一种风格,他们专走塞外草原这条路,因为马家在草原的特殊性,这条路由他们负责,安全系数是最高的。
陶倚君想要找周将军讨得这井渠法,也是因为马家。上次过去解决马家草场的问题,涉及到地下暗河,也涉及到开渠引流。但是马家的草场不是一望无际的平坦草原,也有缓缓上升的山坡地。他们不可能引水上山,这时候,井渠法就是最合宜的方法。而且马家草场两个水源地之间也不是没有支流,细算下来,需要的人力物力并不如想象中巨大。但若是井渠建好,下数百年之内不需要担心水源问题。
她讨得这个法子还有个目的,是想要连通黄河以北的那块农耕地。那里多山丘,迁徙之民为了生活,常常放火烧山来开拓农田。一时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大碍,可时间一长,水土流失的恶果就会反噬。
她现在没有太多的办法阻止移民开山,只能想办法开通水源,潜移默化让他们多种树,进行农业的深耕套种,以此来加强产量而减少开荒面积。
为了增加粮食的产量,她之前就到处托人购买粮种,农庄很大一块优质农田都是用来培育新种的,她也不藏私,有点发现都会呈上去。不管这个功劳最后落在谁的头上,受益的终归是百姓。
去年开始推行的堆肥,对今年的农田受益极大。原本因为冬天冻期延长而担忧会误了耕作的农人,发现在经过深耕之后,拌入去年堆积的沤肥后,今春长出来的粮食幼苗不但更青绿,更茁壮,也更加密集。
但是陶倚君反而让他们把农田里那些看上去不好的幼苗给拔了,为这事儿好多农人还闹腾过,觉得这是大娘子不懂农事瞎胡闹。可也有人愿意听从,在详细询问了除苗的标准后,那些经过了除苗的农田,到中期生长起来的植株明显更粗壮,结穗也更多。
当然,现在看不出产量的具体变化,但是常年劳作的农人们,对自己精心伺弄的作物也是有数的,谁家的长得好,谁家的孬,他们看一眼就心中有数。
这个时候再来后悔已经晚了,相较于严格按照陶倚君吩咐的来耕种的农田,他们注定量产会低不少。
作者有话要说: 晚饭前回来了,下周一做具体检查。脑梗没太大问题,出问题的是另一方面,医生怀疑有肿瘤可能。
第八十二章
农田收获那日; 陶倚君换了一身方便的衣衫,带着人一直守在农田外等待称量。
他们这可没有磅秤; 只能用斗来量; 然后集中担回粮仓存放。
陶倚君带了人,分了三个点; 每个点负责几亩田的收获计量。
“大娘子; 不得了,不得了啊。”李县令也在,他身为一县之长; 农田水利是民生之计,工作的重心; “这些田土的出产如果都一样; 那可不得了。”
“不可能都一样。”陶倚君冷静的摇头; “这七亩是良田,靠近灌溉渠; 也是最初采用沤肥技术的田地。这一片的产量应该大致相同; 就算相差也不会太多。但是中田那一片就不一样了。”
来之前陶倚君就带着李县令和卫大将军以及县衙其他官吏都走了一遍; 如何划分这三个点也给他们进行了解释。
“左边那六亩中田是去岁耕作过的; 今年深耕但没有沤肥。右边那十亩地中有一半去岁耕种过但今年实施了沤肥,另一半是去岁新开荒出来,旷晒了一季,秋日时将稻草焚烧后的土木灰掺入其中,今年春上施了薄肥。因此这十亩地算作混合产出。我们需得看看中田的产量如何,才能推测出若是将粮种交于其他农人; 耕作出的产量如何。而且土地质量是一回事,农人照顾是否精心也是关键。”
李县令点头,他赞同陶倚君的话,可不管怎么说,这二十几亩地的出产总量是绝对高于同类型其他人的农田出产的。
他以前以为陶倚君只是会种药材,可没想到人家一个女郎,说起农田之事比起他手下干了十几年的吏使都强。从这一点上,李县令就很佩服故去的陶父,不管怎么说,他培养的一儿一女都是人中俊杰。
粮食问题从来都是国事之重,上到开疆扩土,下到民生百计,都离不开粮食。如果能有效的增产,哪怕不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只要是自己治下发生的,都是他的功绩。
李县令不是个拎不清的人。他能干,舍得干,也分得清形势。之前就每月按时向上峰汇报农田的问题,这会儿更是让手底下的人把每一项数据都记载下来,详细到每一块田的出产品种和产量,无一遗漏。
这次收粮,郡守还专门派了人下来监管。玉门这一带派了三个人,工作量不可谓不大,每一个县城的农田也不是都集中在一起的,即便是粗略的走走看看,一圈下来花费的时间根本不足以让他们详细的记录所有数据。李县令此举也是给他们解决了很大的问题,他们只需要抽查一下数据的真实性就可以直接汇报,所以那三位郡守派来的人给卫大将军行了礼之后就果断离开去了下一个县城。
花了三天时间才将这二十几亩的产量数据统计好。同时县衙的人还将其他农田的数据也都收集整理好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