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在边关搞建设-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用得着。”庄头娘子笑出声,“就这一桶豆子不过几个铜钱,大娘子平日给我们的都比这多,要不是现泡来不及,我男人都得让我再拎两桶过来。”
  陶倚君也笑了,不肯吃这个便宜:“那好,等会儿做好了让莫娘子给你家送点过去,正好跟你婆婆唠唠。”
  “那行嘞。”庄头娘子放下桶,擦了把手,说家里还有活等着,转身就急急忙忙跑走了。
  她刚走,莫娘子就领着另一个老妇人过来。
  “大娘子,那边野猪已经抬下来了,卫老说怎么分得问问你。”
  “问我作甚,照着以前的规矩分就是,对了,留出一些给郎君们。”陶倚君转头看向霍桐,“人多又来不及准备,就让大厨房炖了给他们吃了再走好不好?”
  霍桐点头,对陶倚君的分配方案不置一词。他就是来看自己媳妇的,那几个手下也不是饿了多久没吃东西的人,完全是手痒才闹腾着上山,吃一顿也就够了。
  莫娘子打发了老妇人回去跟卫老回话,自己则留下来帮陶倚君做豆腐。
  豆腐坊在庄子进去的左手边,一字排开的三间木头房子里,当中一间就是熬煮豆浆的,左边是做豆腐,右边则是加工油豆腐皮和其他豆制品的地方。三间房的后面是仓库,左边有两步台阶的是存放豆类粮食的粮仓,右边房子里面多了个地窖,存放需要低温和阴凉保存的东西。
  在豆腐坊做工的是手脚不太利索的男人和年长的,带小孩儿的女人。
  陶倚君弄这个豆腐坊除了想挣钱,也是给那些在战场上断手断脚的男人们一个生计。之前教他们做的都是老豆腐,这种东西好搬运贩卖,另外油豆腐皮和豆腐干还没有出货,这两日做出来的都是给庄里人试吃用完了。
  卫老和秋白先生就特别喜欢干香干香的豆干,二两小酒一碟子豆干,两老可以坐一下午不带挪窝的。
  这次陶倚君做的是豆花,不需要其他人帮忙,她一个人就做完了,之后让人把豆花分成了三份,一份送去卫老那里,另一份则让莫娘子带给庄头家。
  “走吧,回去我给你调味,看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
  咸甜之争闹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分出个胜负,陶倚君也没傻到这个时候说这些。她让人取了石蜜,又亲自调了咸味的调料,还切了些咸菜粒和腌肉丁用盘子装起来,一起放到了桌上。
  “来尝尝看什么味道好吃。”
  碗用的是小碗,一碗大约就三四口的样子。霍桐一向不太喜欢吃甜食,看到陶倚君端给他一碗放了石蜜的豆花,犹豫了片刻才送入嘴里。
  豆花很清爽,软软嫩嫩的,石蜜放得不多,只有一丝丝甜味,还能接受。不过他吃完之后就不肯在吃甜,研究起了咸味的搭配。
  陶倚君端着甜豆花,慢条斯理的吃了一口,看着霍桐自己折腾。
  果然霍桐觉得咸的更好吃一点,特别是加入了咸菜粒和腌肉丁的豆花,不是一味的软嫩,带了些嚼头,更能让他获得满足。
  霍桐吃东西看起来挺斯文的,可速度相当快,陶倚君一碗吃完,他已经把桌上的全部解决了。
  “这吃食好,就是太麻烦。”霍桐意犹未尽的放下碗勺,拈起一片豆干放入嘴里。
  “这味道还不错,若是有多余的,能否送去大营?”
  “没问题,暂时还没打算开售,等明儿新的豆干出炉,就让人先送去一份。副营那边也要吧,总不能让人指责你太过偏心。”
  这东西有限量,肯定不可能所有人都吃到,但是副将以上的将领可以领取一份,另外她大兄那里肯定也少不了的。甘叔现在退下来了,就在将军府里做事,吃食少不了他的。
  “甘叔的两个孩子已经到了一月有余,我观老大想要子承父志上阵杀敌,老二说他怕见血,想要学着做生意。”
  “无妨,你让甘家大郎去你大兄那里就好,估计再有一段时间,你大兄就要去朔方了,那边升迁要容易些,甘大郎跟过去也好出头。”至于二郎的要求,陶倚君跟霍桐商量,看能不能让他跟着李家商队做事,先学个几年,等再大一些看看情况,如果是个做事儿的,他们资助一点开个铺子交给他打理也没问题。
  “这些事情你安排了就好。大营那边的事儿你不好回绝的就直接让人来告知我。”霍桐也知道有很多人想走陶倚君这边的关系往他那里塞人,或者说看能不能占点便宜。陶倚君一个女郎不方便直接拒绝,这恶人自然就得由他来做才好。
  “对了,你得有个准备。”霍桐想起自己得到的一个消息,先透露给陶倚君让她有个准备才是,“县令的调任差不多已经定了,很大可能是回河西,潼中那边也有数县缺人,就看他自己运作如何了。”
  新来的县令还不知道是谁,霍桐虽然是本地最高的军事长官,但是在地方事务上,他并不能过多干预。陶倚君的产业才开始发展,要是来个泼皮无赖般的父母官,这日子还得掰扯一段时间才能够顺畅了。
  “那你猜会是哪里的人?”
  霍桐皱了下眉,不确定的道:“我族叔给我的私信上说,很可能是关中的世家子。但是关中世家颇多,除开显贵家族外,普通的世家子也能担任县令一职,这一来就不太好猜测了。不过你也不需要太担心,对方不敢做出什么恶事来的。”
  就怕恶事不做,恶心事不断。不过陶倚君也不会拿这些还没发生的事去烦霍桐。再说了,都还不知道是谁上任,担心这些也太早了点。
  吃完东西,霍桐难得悠闲的半靠在条案上打盹儿。陶倚君拿着竹箩在缝制衣衫。
  马上就春天了,冬衣要换,鞋袜什么的也要早做准备。鞋袜那些东西家里有女人可以帮忙做,但是贴身的衣服陶倚君还是打算自己亲自动手。这一年来她做的针线活不多,可基本的针法也没忘记,就是速度比较慢,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做这个。
  霍桐来之前她才刚好缝好一只袖子,这会儿趁着午后休息,她打算加把劲儿,看能不能今天完工。
  霍桐半梦半醒之间,看到陶倚君坐在檐下的木地板上,恬静的做着手工。虽然没穿绫罗,头上也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只银簪,却带给他安定和温馨。想着想着,他渐渐的睡熟了。
  再次醒过来,陶倚君已经不在屋内,她的贴身小女婢坐在廊前的台阶上,正在扎鞋底。
  “大将军醒了?大娘子去庄口处理事情了。”
  小女婢赶着过来打了水绞了布巾给霍桐,之后便规规矩矩的退出门,跪坐在门外等他拾掇自己的装束。
  霍桐不喜欢有其他人近他的身,自己身边也没有伺候的女婢,只有一个随身的小仆帮他处理杂务。一切穿衣梳洗基本都是自己来的。说起来他跟陶倚君也算同类人,都是喜欢自己动手,不太耐烦其他人服侍。
  正打算去看看陶倚君遇到什么麻烦,还没等出门,就看到牛家三郎君迎面而来。
  作者有话要说:  昨晚刚睡下就地震了,然后蹭的一下坐起来,想了想,家里口罩资源不足,还是继续睡吧。然后刷朋友圈笑成疯狗!


第五十五章 
  “阿桐; 大娘子,你们这可不够义气。”人还没近到身; 牛三郎就嚷嚷了起来; 手里一贯不放的羽扇也见不着了,“你们弄了这么能耐的东西; 都没想着给小弟说一声。太不够义气了!”
  牛三郎是听人说陶倚君这些日子一直在城外庄子; 今日霍桐才一回城也跟着一去不回,他好奇之下使人打听了一番,就听人说起了这水车的事儿。当即牛三郎就坐不住了; 套上车就往陶家庄子而来,在庄外磨坊那处看了好半天; 扔下下人自个儿蹭蹭的跑了进来。
  “这不是还没搭建起来嘛; 等妥当了; 难道还能差了三郎的?”陶倚君感念牛三郎以往的力挺,有好东西也没有不舍得分享。只是这水车事关重大; 没有十分的把握她也不敢轻易报上去。
  民间最早的汲水用具该是”桔槔”。《庄子.外篇.天地篇》中; 载子贡南游; 反途路过汉阴时; 看到一个老丈人辛苦的抱瓮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于是告诉老翁一种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它的制作方式是:『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 数如沃汤。』也就是用一条横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挂着汲水的木桶,一端挂着重物,像杠杆似的,可以节省汲水的力量。
  陶倚君曾在家中藏书里见过类似的记载,她家乡一带也有这种设备使用,但是数量不多,大部分是在山地和离水源地比较远的地方使用的。她这具水车是根据自己的记忆,加上公输家天才般的创造力才制作出来的,能不能行还不敢确定,之前只是用了一架类似模型的小型水车做过试验,基本上能达到理想的汲水能力。
  牛三郎说什么都不肯回去,非要在农庄等到水车运转后才离开。幸好庄子已经扩建,房间够多,否则让牛三郎跟农人挤一块儿,估计他半个晚上都待不住。
  等了三天,水车终于开始试运转了。当天农庄里没事儿的人全围了过来,看着庄里的工匠们将那架大水车竖起来,然后固定,上轮。
  竹制的水筒在水车的转动下带起一筒筒清亮的水,然后通过搭建的竹筒管道,流入两侧的水道,原本只有很清浅的水流的水道在水车转动起来后,眼见水势湍急起来,而之前就设定好的磨坊和摏米房的机器也开始启动。虽然还是得要人力看着,但就算是年迈的老妇人也能很轻松的舂米转动石磨,不需用了,只需要关闭两间坊外的水闸,水流就顺着两侧的水道流走了。
  在高架下面还有个带开关阀的竹制水龙头,用绞盘开启阀门后,一排四个竹制水龙头可以同时流出水来,便于清洗大件的农具和器物。
  总之,这架水车的启用,减轻了人力不足的压力,将更多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可以投入到农田栽种和工坊生产。
  牛三郎在庄里庄外转悠了两天,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走之前,他跟陶倚君谈妥了两笔生意。一是水车的建造和架设,第二是药材的采购。
  年前的那一批两季生的药材已经可以采摘,都是很日常的用药,再多的数量也能消耗掉。新鲜的药材采摘下来是不能出售的,还得经过炮制,这时候,陶倚君在年前那段时间教出来的学徒们就有用武之地了。
  在药田的附近多建了一片屋舍,离农庄不远,两者之间有道路互通。处理药材的学徒和负责照看药田的农人都在这里居住。生活物资和其他的必需品则每日由农庄那边专人送过来。
  这一片建筑区被称为药庄,居住的屋舍面积不大,更多的是晾晒和储存药材的晾坝和仓库。
  两个老妇人负责给做饭洗衣,用具的清洁和打扫是庄里小女郎们的工作。
  牛三郎走的时候看着霍桐的眼睛都是红的,嘴里嚷着他赚大了。之前他们都没把陶大娘子这个关内的小女人放在眼里,可事实证明,这个女人比大部分男人都强,难怪她阿耶会愿意带着她四处走,他家要是有这么能干的小女郎,那也绝对当宝贝捧在手心里了。
  边城流民多,可因为各种原因离乡背井不能回去的兵士也不少,以前边城就这么大,能提供的工作不多,大部分还是本地人在做。陶倚君这次过来开垦了不少荒地,还买了山林,加上工坊和药坊,还有即将建成的织坊,能养活的人不少。
  就在陶家庄子的豆腐干开始大量产出的时候,李家的商队终于出现在了小方城。
  李家管事安顿好商队之后,第一时间去拜访了县令,还带去了李家家主送与县令的礼物。之后就带着大包小包的物资跟五车粮食,去了城外的陶家庄子。
  到的时候他看到陶倚君跟一年轻郎君坐在庄外的风雨廊桥上聊天,半眯眼瞧了好一会儿后,侧头跟身边的年轻人道:“那位年轻郎君应该就是霍桐将军了,等会儿你机灵着点,给大将军留个好印象。以后这条商路你会接手,提前在贵人心里落个好,比你想方设法的拉关系强。”
  那年轻人是李管事的侄儿,也是李家第七代的子孙,他父亲跟李管事是亲兄弟,对叔父的话自然听进心里去了。
  陶倚君带着霍桐迎了过去,只是霍桐身份尊贵,不用给李管事见礼,反而李管事得第一时间给他行礼,之后霍桐就坐回原位开始钓鱼玩,并不掺和陶倚君跟李管事之间的交易。
  粮食是之前就说好的数量,比她预想的来得早了半个月,正好解了困局。其他的物资也是紧缺的,难得李管事考虑得这么周到细致。
  “去岁大娘子售与我的药方可是起了大用!”刚坐下,李管事就让他侄儿给陶倚君行了重礼,“我这侄儿是我兄长的次子,他阿耶一向负责南边的生意。去岁我来小方城的时候,他阿耶就带队去了西南夷族边境。”
  这条商路也是李家经营了多年的重要商道,有李家的威名在,一般宵小也不敢打主意。但是李管事的兄长运气不太好,去的时候也是遇到了水患,还没能躲过去,结果水患平息后又开始疫病横行,他虽然处处小心,却还是被染上了。
  “我从小方城回去之后,原本是想让我阿兄试试看那个方子可否能用,谁知得到消息他岌岌可危困于蜀道驿站上。我这侄儿当时还在族中学习,闻言心系他阿耶安危,不管不顾的拿着方子就去了西南。”
  这方子虽然是解热症的,但正好跟这次水患后的疫病相克,加上李管事在陶倚君这里习得防治疫病的种种手段,尽数告知了他侄子,这才数般手段齐下,救下了他阿耶的性命。
  “不但救了我兄长,还救了不少百姓,大娘子有大慈悲,当受他一拜。”看着李管事满脸的庆幸,陶倚君也就勉为其难的受了他侄子的礼。
  “那现在人可安好?”
  “托大娘子的福,我阿兄现已在家休养。这次让我侄子随我前来,就是想要感谢大娘子活命之恩。”
  “李管事言重了,也是刚好对症,都是你兄长吉人自有天相。”
  两人又交谈了一会儿后,李管事告辞离开,走之前承诺但凡是陶倚君的委托,他李家必不推拒。
  “此外还有一事应告知大娘子知晓。”李管事笑了笑,“大娘子应该已经知晓县令大人要调任了,接任的乃是我李氏族人。论辈分算起来,是我李家嫡系的六代子,与我亦是族兄弟。”
  “那就恭喜李管事了。”陶倚君扬起笑脸,“李家家风清明,新县令大人必然秉持了李氏家风。”
  没见过面,她可不敢肯定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就跟李管事的交往看来,李氏似乎并不是特别难相处的,至少对方肯递这个消息与她,说明这位新任的县令也是认可她跟自己家族之间的友好往来。
  送走了李管事一行,陶倚君一抬头,就看到霍桐走了进来。
  “他与你说了什么?接任的可是他李氏族人?”
  霍桐虽然是在军营发展,可基本的政治敏感度还是有的,看李氏一反常规的提前半月到来,肯定是有事情发生。再加上他之前与牛三郎做了番推测,得出的结论也不出李氏等三族。
  “是啊,就是不知道这位新县令是个什么样的人了。”陶倚君撑着下颌,撅嘴叹气,“若是个好相处的还好,若是个心机深沉的,可得磨死人。”
  “怕甚。”霍桐淡然的坐下来,“横竖他也不敢轻易对你出手。再说了,这是边城,不是关内,上面还有我镇着,你担心什么?”
  “阎王易躲小鬼难缠!他不明面上为难,私下里给使点绊子,也是够让人心烦的。”说完又自个儿挥了挥手,“算了算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都还没上任呢,我担心个啥。”
  霍桐拉过她的手握在自己手心里,笑着安抚:“无须多想,三郎比你更着急,这次他家是捡了个便宜,若是不能彻底站稳,他在家族中的话语权就会被削弱。所以新来的县令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会更着急知道。你且等着,过不了两日他就会来信告知的。”
  霍桐对陶倚君的杞人忧天实在有些无语,这小女人还是没学会依靠他,真是让人又气又恼,然而心底还有一丝说不出的得意,自己看中的媳妇就是这么能耐!


第五十六章 
  端午节前; 李县令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到任。
  霍桐身为高一级的官员,在家等候李县令上门拜见。
  县令到的那日; 边城内的商贾和世家都派了人去迎接; 陶倚君自然也遣了人去,只是她身份特殊; 自己不好亲自出面; 代表她去的是卫老。
  李县令来之前肯定是做了功课的,下车之后就先按照尊卑地位一一给来迎接的还礼,到卫老那儿; 县令不仅自己行礼,还特意叫了他长子过来见礼。
  其他人心里虽然有点愤懑; 但是卫老的来历没隐瞒过; 那些人也只能干眼红。聪明点的人; 对陶倚君的地位又有了新的认知。
  当地最年长的一位老者代表众人宴请县令,约好第二日在丽园设宴给县令一家洗尘后; 就相继告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