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绑定系统后,我有四个女儿-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时秋叹了口气,“行,就按五文。”
  段五爷又道,“不过,五文钱一斤,只能是三月底前的价格。等休渔期一过,这蛤蜊的价格就得变一变了。你要想卖高价,最好是多趁现在多捞些。”
  陆时秋点了点头,“多谢告知。”
  两人签下契约,约定半个月后开始交货。
  陆时秋回到红树村,把价格告诉家里人,陆老头紧紧抽着烟袋锅子。
  陆时春眼睛都红了,“三弟,就没有别的法子吗?只能卖给段家?”
  陆时秋敛眉,“可以让二哥多卖些新鲜蛤蜊,一文钱三斤往外卖。”
  但是盐俭县毕竟只是个小县城,陆时秋想了想,还是决定找别的法子,附手在陆老头耳边嘀咕几句。
  陆老头点了下头,“我看行。”
  说完,他磕了下烟袋锅子,往外走。
  陆时春好奇,“三弟,你跟爹说啥了?”
  “我让咱爹跟那些村民说,让他们兜售到别的县。价格就按一文钱三斤卖给他们。”
  休渔期,这三个月别的县城是没有蛤蜊卖的。
  村民们到别的县城兜售,肯定能卖得出去。
  不少村民望而却步。赶牛车的三叔得知蛤蜊一文钱三斤,决定带着大儿子要了一千斤去隔壁县试试水。
  两人拉了一千斤,到县城开了路引,赶了一天马车到了隔壁县。
  正如陆老头所言,那边没有新鲜蛤蜊,所以他们以两文钱三斤的价格卖出去。
  卖蛤蜊花了一天半时间。加上来回,一共花了三天半时间。
  共挣了三百三十三文。相当于一天得了九十五文。
  比在家里帮忙捞蛤蜊要强。
  两人决定运蛤蜊卖。于是接下来,他们一次运两千斤。
  虽然两人回来后,说自己没挣到钱,但村民们也不是傻子。如果真没挣到钱,他们何必再运去卖?
  于是不少人也开始运蛤蜊到别县卖。
  甚至还有人运到原来属于金国领土,现在却是月国地界的无为县。
  这里属于金人和月人交汇,商人云集,许多人对蛤蜊都很好奇。再加上价格也不贵,不少人都会买下几斤回去尝尝。
  到最后,每天卖出去的新鲜蛤蜊就有三千斤。
  随着太阳越来越多,蛤蜊也慢慢晒干。
  半个月后,他们家交给段氏商队的蛤蜊干足有十万斤。
  段氏商队检查无误后,付了钱。
  一车车蛤蜊干从红树村拉走,不少村民站在路两旁观看。
  为了趁休渔期多卖些,陆时秋不仅招了红树村的村民,还对其他村招募短工。待遇跟红树村一样。
  不过晒蛤蜊的还是本村人。
  三个月眨眼即过。
  这三个月,他们一共捞了八百二十七亩蛤蜊,新鲜蛤蜊卖掉十九万五千千,蛤蜊干一百万斤。
  捞蛤蜊的人工七百八十两,晒蛤蜊用掉五百两。最终得钱三千七百八十四两。
  当然还剩下四千一百七十三亩。
  三月一过,渔民出海,蛤蜊价格大幅下跌。
  哪怕陆时秋早有准备,也被吓住了。
  蛤蜊干一斤只给三文五。
  陆时秋下不定决心,段五爷见他嫌低,也不在意,“你可以多问几家。这个价已经是我能出到最高的了。”
  陆时秋也没有说死,跟他客客气气聊了一会儿。
  段五爷还要打理商队,先走了。
  这次段清鸿陪着来的,见陆时秋面色不好,立刻给他倒茶。
  只是两人聊了半天,茶水早就凉,段清鸿不得不喊小二重新上茶。
  没一会儿,二掌柜亲自端着茶上来了。
  这会也不忙,二掌柜给两人倒茶。见陆时秋脸色不怎么好,“生意没谈成?”
  陆时秋点点头,把蛤蜊的价格说了。
  二掌柜到底是生意人,消息比陆时秋灵通,突然想起一事,“我昨儿听严家食材铺的掌柜说,严老爷回乡祭祖。不如去找找他吧?”
  陆时秋心中一动。严家商行不比段家商行差多少。甚至由于严老爷做事大胆,在新六府那边已经盘下不少铺面。
  严家食材铺开遍大江南北,肯定需要大量蛤蜊。
  陆时秋冲二掌柜拱手,“多谢告之。”
  二掌柜摆摆手,“能帮到你就行。”
  说完,他就端着已经凉掉的茶壶下楼了。
  陆进秋喝完茶,正准备起身。
  段清鸿却把人拦住,他神色颇有些古怪,摸了摸鼻子,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最终却什么也没说。
  陆时秋见不得别人吞吞吐吐的样子,催促道,“你怎么了?”
  段清鸿一脸心虚,搓着手,“那个……那个,陆兄啊,我跟你说,那个严老爷未必肯见你。”
  陆时秋笑了,“不会的。”他把自家跟严家是拐着弯的亲戚说了。
  就算严老爷不见闲人,但他报上张夫人的名号,他怎么也会见自己一面。
  段清鸿脸色涨得通红,一副羞愧难当的模样,他冲陆时秋拱手,连连求饶,“陆兄,陆兄。”他急道,“不,三叔,你听我说。”
  陆时秋一怔,好小子,刚定亲时,他逗这小子,让他叫自己三叔。他借口说还没成亲,等成亲再叫也不迟。
  没想到这么快就自打嘴巴了。
  可一细想,这小子指不定干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所以才这么委曲求全。
  想到这儿,陆时秋脸色一板,“什么事?”
  段清鸿支支吾吾,期期艾艾道,“是这样的,那个你得罪过严老爷。”
  陆时秋奇了,“我什么时候得罪过他?我怎么不知道。”
  他连严老爷的面都没见过,谈何说得罪呢?
  就算他之前开海货铺,抢了对方一点生意。但严家那么有钱,生意遍布全国,能把一个小小海货铺放在眼里吗?
  段清鸿被他问得发毛,额头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那个……三叔,你以前写过诗嘲讽他。”
  陆时秋更奇了,“我什么时候写过诗嘲讽他了?”
  他喜欢写反讽诗不假,但是大多数都针对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个人。指名道姓的不超过三篇。
  段清鸿脸上讪笑,给他提了个醒儿,“就是那个五十八老汉纳十八小妾的那首。”
  陆时秋脸上的惊讶一收,动了动身体,“不是……你是说那五十八老汉是严老爷?”
  火辣辣的目光射到段清鸿身上,段清鸿缩了缩脖子,硬着头皮点了下头。
  陆时秋抄起茶杯就想砸过去,段清鸿双手捂住自己的脑袋,嘴里大喊,“三叔饶命。”
  陆时秋气到说不出话来,把茶杯往桌上狠狠一掼,“好哇。段清鸿,我拿你当好兄弟,你居然这么坑我。”
  段清鸿见他没扔过来,眼睛透过胳膊交汇的缝隙望了过来,一脸心虚,“我当时也就是气不过。为我那远房表妹抱屈。”
  说到这里,他小小声辩解,“也许他不认得你呢。毕竟你也没指名道姓。”
  陆时秋一脚踢了过去,“你还说。”他劈头盖脸就是一通骂,“他又不是傻子。他在盐俭县那么多铺面,手底下那么人,怎么可能没人告诉他。”他指着段清鸿气得说不出话来。
  这小子成心害他呀。
  【宿主,后世有一个词叫宰熟。】1111乐出声来。
  陆时秋更气了,这什么破系统看他吃瘪,它就特别开心。纯粹拿别人当乐子。
  哪怕知道严老爷可能对他不满,陆时秋还是拿着帖子到严家老宅求见。
  他没敢提自己是陆时秋,只说自己是张家亲戚,求见严老爷。
  管事一听他是张家人,二话不说就请他进了客厅,而后去请示严老爷。
  没一会儿严老爷就来了。
  明明已经快到花甲之年,严老爷却精神矍铄,体型也不是富商特有的大腹便便,而是精瘦从容。
  他似乎保养极好,整个人瞧上去格外年轻。别说五十九,说四十九都有人信。
  陆时秋收回视线,行了个学士礼,“在下陆时秋,是位秀才。”
  这话一出,管事立刻蹙眉,严老爷也微微有些惊讶,坐到主位上,冲陆时秋抬了抬手,“坐吧。”
  陆时秋拱手,“多谢。”
  严老爷抬了抬下巴,眼底冒着精光,“你冒认张家亲戚特地找到我严家,怎么不在家好好温习功课,特地找到我府上来骂我了?”
  这一句话,倒把陆时秋说的脸红,“不,那是个误会。”
  严老爷作洗耳恭听状,“什么误会?”
  陆时秋讪讪,“我不知道那人是严老爷。”他站起来冲严老爷施了一礼,“在下多有得罪,还请严老爷海涵。”
  严老爷看了他一眼,“你的意思是,如果你知道那老汉是我,你就不会写了那首诗挖苦我了?”
  这话背地里的意思是在试探陆时秋是不是欺软怕硬的人。
  陆时秋却是摇头,“那时的我年轻气盛,就算知道,恐怕还会照写不误。”
  管家怒了,“你这人怎么说话的。”
  严老爷却丝毫不见生气,“那时?我记得这信也就写在去年吧。怎么这才过去几个月,你就老了?”
  陆时秋笑笑,“老了倒不至于,但比以前懂事一点了。这不,我这刚得知写的是您,就给您道歉来了。”
  严老爷把玩手里的玉扳指,凉凉道,“别把事情说的那么好听。你今儿登门难道不是为了你的蛤蜊?”
  艾玛,这人消息可真灵通啊。
  陆时秋见瞒不住了,便也顺势岔开刚才那令人尴尬的话题,“是。之前三个月,我们家的蛤蜊卖给了段家。我想多寻一条出路。不知严老爷有没有兴趣?”
  严老爷定定看着陆时秋,调整下坐姿,“你和我妹妹什么关系?”
  陆时秋一愣,没想到他突然问这具,只能耐心解释一遍。
  严老爷想了想,“看在亲戚的份上,我要十万斤蛤蜊干。价格就按四文来。”
  陆时秋心里一喜,刚要再劝,不如多要点。
  却听严老爷道,“你要是没写诗骂我,说不定你的蛤蜊我全包了,但是现在我一看到你的脸,我就气不打一处来。”他一甩袖子,冲管事道,“送客。”
  陆时秋到了嘴边的话噎了回去。
  出府的路上,陆时秋打了下自己的嘴。
  他这嘴真是贱的慌。瞧瞧,一首诗让他损失几千两银子。他咋那么欠呢。
  只是他再懊悔也没用了,时光也不能倒流。
  陆时秋望向掌柜,有心说了几句好话,“严老爷真是大人有大量哈。”
  管事呛他,“那当然。我们老爷可不像某些人,仗着自己会写诗就随意挖苦别人。纳小妾,花的也不是他的银子,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陆时秋:“……”
  陆时秋憋着气,不敢发火,只好讪讪问道,“那个严老爷说要买十万斤,可是他怎么没跟我签契书呢?”
  管事打量他一眼,没好气道,“你明儿直接去严家海货铺找掌柜。”
  说完,把他往门外一推,重重把人关上。
  陆时秋还依稀听到里面传来他骂骂咧咧的声音,“什么玩意儿。读书人还没脸没皮。”
  陆时秋抬头看了眼太阳,重重叹了口气,人穷志短啊。他想要钱,他要什么脸皮啊。
  第二日,陆时秋到严家海货铺,跟对方签下契书,十万斤蛤蜊干,四文一斤,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三日后交货,陆时秋叹了口气,回去张罗了。
  交货当天,段五爷得知此事,以为他搭上严家,要把蛤蜊全部卖给严家。主动约陆时秋商谈,以四文钱收购。
  陆时秋欣喜若狂,把剩下蛤蜊全部卖给他了。


第106章 
  蛤蜊已经全部预售完毕; 陆时秋直接回了家。
  这段时间他忙上忙下; 把自己折腾得够呛。
  木氏见他瘦了一大圈,立刻让他回屋休息,她风风火火跑出家门,要去买点好菜给他补补。
  陆时秋心情不佳,进了屋倒头就把自己蒙到被子里。
  看来他以后还是得注意点。瞧瞧,幸亏严老爷是个大度的; 没跟他计较,要不然他还不知道自己竟无意中得罪了人。
  陆时秋这一觉睡到木氏将饭菜做好,才起来。
  囡囡也下学回来了。
  好些日子没有跟父亲一起吃饭,囡囡也不怎么高兴。
  见今天父亲在家; 她整个人欢快起来,“爹,你蛤蜊卖完了吗?”
  陆时秋点头,“卖完了。”
  孩子们都很高兴。
  木氏问道,“那些已经捞过的区域是不是要种下一轮?”
  陆时秋想了想; “还有三千多亩没捞。估计赶小上播种。我想想能不能再养别的?”
  陆时夏惊讶抬头; “养别的?那滩涂水浅除了蛤蜊还能养什么?”
  “海带; 紫菜都行。”
  陆时夏头一个反对,“这两样不行吧; 这两样长在海里; 带盐; 官府肯定要征收盐税。”
  陆时秋一想也是; “那我再想想吧。”
  晚上; 木氏去卖烧烤,陆时秋在房间里打开系统界面。
  这上面海水养殖的方子有很多种,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虾类、蟹类、贝类、藻类、海水珍珠等。
  但不是所有类型都适合他们这边。
  首先鱼类、虾类就不适合,蟹类运输不方便,藻类和海水珍珠倒是比较合适。
  海水珍珠价值最高,但是他们这边属于北方,气候不适合养珠,所以只能放弃。
  藻类都是含盐的,朝廷控盐,价格肯定要翻上一翻。
  价格一旦贵,买家相应会少很多。
  陆时秋想了想,50顷地,决定拿出30顷养植蛤蜊,剩下20顷用于养殖紫菜和海带。
  这两个方子也是一千两。
  陆时秋想回去跟他爹商量看看。
  第二天一早,陆时秋就跟家人提出要回红树村。
  木氏没有二话就答应了,倒是三丫非要跟着,她在家闲着无聊,想回村玩玩。陆时秋答应了。
  他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跟往常不一样的是,红树村并没有沉睡,村口处,许多人举着火把,将半边天照得亮如白昼,声音吵杂无比,像在开什么大会。
  陆时秋本能觉得这事跟他们家有关,立刻从牛车上跳下来,扔给赶车人十个铜钱,飞快往吵闹处看去。
  三丫也跟在他身后。
  只是她眼睁睁看着陆时秋趴开人群,怎么也挤不进去。
  挤进去的陆时秋情况并不怎么好。因为他看到他爹被一群老少爷们围在中间,一个个面红耳赤,口若悬河,说得他爹连还嘴的机会都没有。
  陆时秋还是头一次看到他爹被人欺负,他哪里能忍。
  当即大吼一声,“都干什么呢?”
  陆时春和陆时冬一左一右站在陆老头身边,时刻护着亲爹。两人看到陆时秋,就像找到了主心骨。
  陆时春眼睛一亮,激动嚷道,“三弟,你回来了?”
  众人齐齐看去。
  就见陆时秋身着青衣长衫背着手站在圈里。
  他秀才的身份,让他们望而却步。可紧接着想到他做的那些事儿,村民们齐齐涌过来。
  “陆三秀才,你太不地道了。就因为你们家养了蛤蜊,我们这些人出海打的蛤蜊就没人收了。”
  “是啊,价格卖的特别低。我们根本卖不出去。”
  “你必须给我们一个说法。”
  陆家大批蛤蜊全部卖给严氏商行和段氏商行。这两个商行产业遍布附近八府。
  而这些比他们小的二道贩子自然没办法跟他们争。只能改做别的买卖。
  盐俭县位置比较偏,商贩就那么多。大商贾只买陆家的蛤蜊,小商贾不买。这导致渔民们打的蛤蜊卖不上价格,甚至是卖不掉。
  陆时秋听后,沉吟良久,示意他们别吵。
  这几天,他把段家商行和严氏商行琢磨了一遍。
  他发现段家商行主要开在新六府,严氏商行主要集中在新六府,太原府和河间府,至于其他府,严氏商行只在府城开设一间杂货铺,底下的县并没有开铺子。
  但是整个月国一共四个京府,三十个州府。
  其他地方可没有养殖蛤蜊。如果他们挑这些地方一定能卖掉。
  陆时秋看向这些人,“你们现在这样吵闹是没有用的。明日一早,你们每个村派能管事的来我们家商量对策。”
  众人一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陆老头终于有机会挤到他跟前,“老三,你有法子了?”
  陆时秋示意陆老头稍安勿躁,“如果你们同意,咱们不如组建一支商队到别处去卖。总指望那些二道贩子,一个个把价格压得那么低,你们心里能咽得下那口气?”
  这几日,陆时秋跟段五爷做生意,可算知道什么是奸商了。段五爷不就是以为他只能把货卖给段家,所以才把价压那么低吗?
  要想把货卖出去,还得有自己的商队,这样才不会束手束脚。
  而组建商队肯定不能靠他一家,最好是联合附近几个村子一起。
  众人一听要组建商队,个个交头接耳讨论起来。
  “那些二道贩子都不敢跑太远,我们能行吗?”
  陆时秋却道,“他们人少,所以不敢走太远,但是我们不一样。”
  现在世道已经比之前太平。只要找些壮劳力带队,一定没问题。
  有那下不了决心的就道,“咱们先回去商量。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