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要干啥需要一个车皮?咱们是唐山,与那边一点关联都没有,如果是北京或许可以。不要想其它,考上大学随你折腾”


第264章 大姐 16
  离着暑假还有三个多月; 现在说什么都是徒劳。夏建国新房那边开始打家具,夏建文回来真的给冰兰带了一块女表,还是英纳格的女款。冰兰虽然觉得有点老气,还是带上了。
  夏建国家里多了一台四喇叭收录机; 一台电风扇,一台缝纫机,一台电视; 只能收到到两个台,中央电视台和天津电视台。就那样每天都会有人过去看,哪怕是新闻。
  八零年的市场松动,让很多人手里有活钱了。百姓能养鸡养猪,有些头脑活的人倒腾点东西。就如卖粮食的人多了很多。夏建文决定不再搀和了。
  这样每年往南方跑两三次; 比干什么都来钱。冰兰交给他一个任务,周末得请他们下馆子,不然就去家里大吃一顿。要不她为什么要帮他们发财?
  “回家做,周末都去家里,馆子做的还不如你做的好吃,需要啥说话,我给弄。大嫂那人很好,顺便教教她,我们以后也有口福了”夏建文马上道,现在是什么都能买到。
  冰兰觉得也行; 就是从少年宫到建国家里有些远; 最好就是有自行车代步。夏建文可以带两个; 自己可以带一个。她打量程斌,程斌已经十一岁了,个头有一米五开外。后半年五年级。
  也许应该给他弄一辆自行车,冰兰再次弄自行车,这个是八成新的,交给夏建文:“你负责教会程斌,看有合适的我再给雪兰弄一辆”
  “你这姐姐当的!没的说!”夏建文竖起大拇指。
  程斌可以骑自行车了,周末几个人都被接到夏建国家里。张向云热情好客,鸡鱼肉菜都有。开始看冰兰做,对象和小叔都说堂妹做饭好吃,要她跟着学。
  这一吃真是佩服了,“建国建文都让我跟你学学做饭,以后每周有空就过来吧”
  “我们就不客气了,家里没办法做,我爸爸工资少,要养一大家子,我们理解。但是小孩子长身体需要补充一下营养,我家那边嫂子知道的,有些事我只能背一背”
  “我明白,就将这里当家吧,他们兄弟跟我说过,建文能有今天都是你帮起来的。他们没把你当外人,真的是拿你当亲妹妹的”张向云的为人很大方热情,冰兰一下子便喜欢上了。
  一顿丰盛的午饭后,冰兰认真告诉高文英:“我们来大哥这边的事不要让你妈妈和爸爸知道,我希望你们每一个身体好,体力充沛才能有精力学习,如果每天吃的太清淡,大脑智力会受影响。也就是会变笨”
  “我知道了大姐,我不会告诉妈妈”高文英用黑黑的眼睛看冰兰,冰兰揉揉她的头发,“以后下午我们就在这儿看书,晚上回家”
  一间大正房成了几个孩子的书房,累了可以睡觉,还可以去院子玩。张向云和夏建文很自觉地将大门从外面锁上,不然会有人上门看电视。不想被打扰就锁上大门。
  夏建文卖完货后没去南方,冰兰说暑假一起过去。他这回跑到东北去收山货,说是南方人喜欢人参,冰兰让他遇到鹿茸鹿鞭也收了,还有看上眼的老物件。那边没地震,有些东西应该还有。
  老赵氏看到闺女家又多了一辆自行车,一问才知道是建文给程斌买的。“那俩小子真是没良心,赚钱怎么就不知道搭帮一下他二叔!你们可是养了他们好几年呢!看你们天天吃的啥?你这日子咋过的?”
  李锦绣被提起这事心中窝火,在自己妈面前失声痛哭起来:“妈,我都不知道我过得是什么日子!老夏一个月四十二,家里六个孩子,五个上学的,一个喝牛奶的。都是张嘴要吃喝,伸手拿钱,我能怎么办?”
  “先别哭,你婆家那边不给粮食了?”
  “都是分口粮,没有多余的,这一个月光买米粮有盐的就出去二十多,冰兰说是在学校吃,一个月五块,建伟偶尔喝喝牛奶,炖个蛋羹。老夏同事儿子结婚,建国也要结婚。
  马上到夏天了,孩子们每人一双凉鞋又是十来块,还有衣服呢?一开学孩子们交书费学杂费,买本买笔。那是五个孩子!你让我拿什么养?”李锦绣无比委屈,哭的稀里哗啦的。
  老赵氏有摇头叹息:“那大丫头不是还有一年就毕业了吗?毕业找工作就能帮到家里了”
  “她学习那么好,要上大学,大学毕业又到了结婚年龄。能帮什么?不让我准备嫁妆就不错了那个养子还要娶媳妇吧,家里不可能什么也不准备,我的日子根本没盼头!”
  “光看那几个孩子外表光鲜了,没想到啊!你也别着急上火,年底了早点卖鱼,一年的零花应该够的”
  李锦绣一听赵氏提起这事,沉默了。如果每年来一笔是可以救急。老夏的工资或许能剩下。
  “那个叫建文的倒腾什么呢?你们就不能搀和进去?有财大家发呀!赚钱的时候怎么不带着叔叔?”
  “我也不知道,自从那边房子盖上后那哥俩很少过来,建文来了就是给那几个孩子弄点什么。但是每次都不空手,你看冰兰车子骑上了,手表带上了,有钱人家的孩子也不过如此”
  “你不也省钱了,你跟老夏好好说说,家里这样,要是能赚钱就跟着赚一些,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家?”
  李锦绣想想也是,一年不用多了,赚千八百的她就知足了。夏志信摇头,“建文都是天南海北的倒腾点东西,咱们怎么搀和?你人跟不过去,钱没有,不过冰兰说暑假了可能跟建文出去一趟。我还没答应”
  “冰兰已经不小了,有建文在你还不放心?我看不如就让她跟一趟”
  “你知道建文都是去哪儿吗?我听说他去了广州,中国的大南边。就是坐火车都要几天。这回跑东北老林子里了,冰兰一个女孩子,我能放心?”
  “孩子们应该买背心和凉鞋了,开学你知道的最少准备五十块”李锦绣不多话,将现实告诉夏志信。多说无意,你自己看着办吧,那都是你的孩子,夏志信不禁头大!
  没用夏志信伤脑,夏建文从东北回来后,给几个孩子每人一件半袖衬衫,一双凉鞋,男孩的是短裤,女孩子的是裙子,就是建伟的小背心都买了,说是经过北京买的。李锦绣脸上松动了一下,虽然没有她和丈夫的,孩子这笔钱算是省下了。
  “我算知道有后妈的无奈了,看看我带来的东西吧”夏建文按照冰兰的指示将事情办好,两人到了夏建国新院子。这次出去了一个多月,东北跑了好几个地方,当然收货也不少。
  东西放在道座靠边的一间,那间只留了一个院里的通风窗,门要从外间进来,也就是里外间。最主要的是下面有一个地下室。里面都是这两年他们的收货。架子上摆了很多瓶瓶罐罐,下面箱子也装了不少。夏建文带回两个大麻袋放在地上,人参大小都有,冰兰看了一下,最高的有百年了。
  “这个多少钱买的?”
  “两千,少了不卖。我没再还价,老林子找到参不容易。”
  “不贵,拿到南方最少翻两番,八千到一万才出手”冰兰挨个都看了看,还有两个鹿茸、鹿鞭。一个野生大灵芝,剩下的就是一些山菌。另一袋子全是用茅草纸包裹的玉件、瓷器,银器。也有几个硬木雕刻的物件。
  “不知道值不值钱,看上眼的就买了”
  “没关系,我上大学了会学考古,不然咱们俩就是瞎子”
  “好,什么时候去南面?”
  “越快越好,人参还是趁着新鲜卖。咱们这次只带这些,那些物件收拾出来先留着”两人弄了一下午,将东西规整好,小学放假早,夏建文开始跟着雪兰学骑车,冰兰出去后,那几个孩子就要拜托张向云。
  冰兰的是女式二六车,雪兰个头不矮,一个星期后已经非常熟练。程斌带着高文英,雪兰车后带着建华,四个孩子去哪里都方便了。冰兰放假,夏志信没有阻拦。还托人跟广州那边机务段打了招呼,买票应该没问题。
  两人下车先去拜访了那位客运股长。一支五十年份的野山参,两个孩子来卖药材,他介绍了几个名声不错的医药行。这次来,广州好像有了变化,主要是人们的精神面貌。更有活力了!而且出现个体商贩铺面,偶尔还能看到异国面孔。
  现在的宝安已经正式叫深圳了,人参他们去药材行问过价格,五十年份的六百,建文用二百收来的。八十年份的给到一千二,冰兰觉得价格偏低,便带着建文去市场卖。
  市场人多,识货的也多。八十年份的卖了两千,五十年的卖了九百,鹿茸和鹿鞭一套被一个港商用一万人民币买走。
  他们又换了地方卖余下的。那支百年人参最后被冰兰卖了一万五人民币。依然是香港人,难道这里已经允许香港人自由出入了?
  东西卖完,两人去找大庆,大庆将他俩带到了另一个地方,告诉他们,村子要拆了,要建楼房,要建工厂。
  “如果你们这里建房我们能不能买?”冰兰问。
  “这个就不知道了,如果你们想买,我会帮你们留意”
  能见识深圳的起步是件很荣幸的事,这次他们带了一百台电视,两千收音机,三百收录机,五百电风扇,十个冰箱,剩余的是磁带。能带这么多还要感谢大庆,深圳要建设,运输物资的汽车就多了,大庆帮他们找了一个回河南的汽车,剩余的路程司机与冰兰他们商量好价格送他们到天津。
  这么多东西,两人决定在天津销售部分。他们怕唐山吃不下。一路风尘仆仆,到天津租房子,一个月一百。顶上两个月的工资了。冰兰找胡同大娘一说,房子很快有着落。距离火车站很近。


第265章 大姐 17
  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一些旅客身上; 收音机都不大,价钱也不贵,找到目标坐那儿一聊,很快就能卖出去。就是收录机拎着出现在哪儿也会引起感兴趣的注意。电视机就拜托邻居几个大妈; 推销一台给五块。
  后来两人就不去自己卖了。他们低估了金钱的动力,和市场物资的匮乏。现在他们只等着买家上门。不管销售什么,都有奖金; 大妈好给力!
  十天后两人重新找车回家。大件只剩下两台冰箱(那是给建国结婚和冰兰那边准备的)。十台电视,在唐山应该很好卖。收录机二十个,再有的就是一点磁带和收音机。轻轻松松回家,那点东西留着夏建文自己卖。
  张向云看到自己家又多了一台冰箱,一个收音机; 心里是说不出是喜悦。这次给她大哥那边留了一台电视,一台收录机。
  冰兰小院只留了那个冰箱。建文将带回来的东西给亲戚们分了分。自己这次赚翻了,这点东西根本看不在眼里。剩下的熟人找上来的都卖了。
  两人算了半天账,一台电视赚二百,一百台就是两万,电视机只送给了张向云大哥家里一台。可以忽略。收录机每个赚一百五,三百就是四万五,收音机每个赚十五,两千就是三万,五百电风扇可以赚一万多; 冰箱磁带的总共盈利不到十二万。
  路费开销和给出去的奖金除去了四千多块钱; 卖药材还得了四万多。除去成本; 现在他们这次收获十六万。
  建文知道这次是赚到了,却没想到能赚这么多,钱都是冰兰收着,两人面前是码放整齐的大团结。“呵呵,我有点晕”建文笑道。
  “习惯就好,但是这种事不能常干,二哥,今年你不能去了,随便倒腾点什么。每年我们只做一次”
  “好,我听你的,这钱怎么办?”
  “你找个箱子放起来,不能去银行,会引起注意,银行的存款不能超过一万,你给大哥存一万,你存一万。奶奶那边你看着给吧,我给家里一千,不会露我们到底赚了多少,我要为以后做打算”
  建文给冰兰八万,冰兰只要了七万。有些事需要建文出面,就如给他们弄点什么福利。一个月就这样过去了,冰兰给了夏志信一千块,“我留了一点零花,开学就不用给我和弟弟妹妹钱了”
  “真是辛苦你们,以后不要出去了,明年高考,要考上大学,你妈一定会很高兴”夏志信说的是冰兰的生母。夏志信想起冰兰的妈妈,心里一阵酸楚,他给了冰兰五百。闺女大了,有时候花钱不好意思开口。
  李锦绣得到五百,孩子们的学费又不出了,脸上多了笑容,将家里的肉票找出来破天荒的全买了。夏志信没见媳妇提给冰兰一些钱,心里叹口气。周末的晚上一家人吃了一顿饺子,炖出来的肉给赵氏一碗,给老家婆婆留了一碗。
  几个孩子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天天闻到了肉味。赵氏一听闺女说冰兰带回五百块,坐不住了,等着孩子们都上学后过来找闺女唠嗑:“你没打听他们干啥了一个月就赚了五百多,一定比这个多,那丫头鬼精的,给家里五百,说不定自己留下了五百”
  “具体不知道,听说是建文从东北收了药材到南方卖的,回来还给我们几家带了电风扇和收音机,应该是没少赚”
  “没想到建文那孩子能耐了,他多大了?也快二十了吧?你大姨家卫红给他说说?”
  “您别操心了,那哥俩的婚事都是要他舅舅点头的,上次不是准?既然建文能赚钱,不如让大哥小风他们跑跑。”
  “这不都上班哪有时间?去东北就要一个上月,再去南方还是一个上月,工作除非别要了。”赵氏也想儿子发财,都上班没时间啊。
  “文强呢?不是回来还没安排吗?”
  “你大伯家的事咱们还是少管,你大伯母事多。”
  赵氏回来跟儿子们念叨着建文出息了,大儿媳妇一听:“久林(李锦绣的大哥)可以请病假的,一个月三十多块钱,一年还不如一个丫头一月赚得多。妈还是跟妹夫说说,下次建文出去了就带着久林”
  “咱们家没本钱”
  “锦绣不是有吗?我去娘家借”
  老赵氏跟闺女念叨后,李锦绣再跟夏志信说,夏志信直觉否定:“如果能带着干建文还不带着他姥姥家的表兄,舅舅?以后这种事不要揽了,我也不会去说”
  赵氏哪里死心?“他不说,你这个当二婶的可以说吧。你不是去过那边吗?建国要结婚了,你做婶子的怎么不能去看看?”
  李锦绣觉得老妈说的对,抱着孩子找了一辆人力车去看新侄媳妇。唐山震后多了很多残疾人,政府为了安排这些人的工作,便让他们骑三轮车拉脚赚钱。五毛钱送到夏建国家,夏建文没出去,刚回来需要修养几天再想想去做什么。他不参加村上的劳动,也不分粮食。
  没事看看自己收的宝贝,弄弄菜园。菜园的菜不但供着自己家,就是夏志信那边也没少吃。夏建国送到家的时候很少,都是顺道放到夏志信上班的地方。
  他没想到李锦绣抱着孩子上门,摘了几个西红柿给建伟玩。李锦绣问了问结婚准备的情况,屋里屋外的看了一遍。十月一结婚,这都九月了,东西基本上都齐全了。
  院子宽敞,屋里明亮,家具新式,家电齐全,结婚的东西更是充裕。李锦绣最终说了自己的来意,摆了一堆娘家的困难,态度无比的诚恳。
  夏建文不好回绝,自己和哥哥是二叔帮起来的,二婶开口遭到回绝了二叔是不是要受气?但这事他想跟冰兰说说,听听她的意见。
  没马上答应,也没说不行,只说了有合适的会考虑,李锦绣有些失望回去了。倒是带回来很多蔬菜和一篮子鸡蛋。
  周末冰兰过来的时候,建文提起李锦绣的事,“我内心是不想管的,不想与赵家人搀和”
  “那就不要理他们,今年你在家待着,先准备料,大哥结婚后,你操持盖自己的房子,一忙就到年底,你没空出去管什么?”冰兰哼了一声,跟着张向云去做饭。
  从南方带了一些干的海参,冰兰想葱烧一个,炖一个蛋羹。哥俩计划着该准备什么了,粮食买了不少,办酒席足够。
  院子里被圈起一块养了三十只鸡,都刚刚下蛋,孩子们来了都是管够。剩下的攒起来办喜事用,张向进那边给养了两头猪。肉不用买。家里还有建文从东北带来的,蘑菇木耳,南方买来的海参。
  鱼到时候再说,建国让冰兰帮着参谋喜宴菜品。一般的都是八大碗,十大碗,建国觉得可以再加两个,那就是十二道菜。冰兰建议可以上十六道,六六大顺。既然有能力就让婚礼办得热闹一些。
  冰兰让建文去一趟海口码头,与村长商量能不能在十月一头一天下午送两车海鲜来,主要是鱼和螃蟹、皮皮虾、海螺,八爪鱼只要东西好,都按五毛收。这次顺便将海蜇头拉来。
  冰兰担心的是道座那堆东西,人多眼杂,真不能被人看到。两人商量后将那间房子堆了不少杂物,一把锁锁严。
  白酒和香烟要票,虽然便宜却不随便卖。夏建文几乎都是花了高家买的。糖果都一颗颗沾着塘渣的糖球。那个味道冰兰非常喜欢,她奉献了十斤大白兔。瓜子是姥姥家妗子们种的向日葵炒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