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星朗远比她想的聪明,没用冰兰怎么说,便道:“我学什么都可以,没什么兴不兴趣的。只要能帮上你,对陈家有用,我就学”
  好直接!“我们想做制药厂,但我们又不想被别人挟制,所以还要做些武器”
  “那我就学做药、造武器”
  “那是两个专业,你尽力就是。我让你去不管是为了我们陈家,也真心希望你能学到东西。还有就是帮我照顾好我弟弟。你的一切费用我都会准备好,不要去勤工俭学。
  你的时间最宝贵,欧洲的机械制造业,英国、美国和德国都不错。如果有时间,你可以去德国继续深造,把时间节约出来多去一个学校或多学一门学问,必去辛苦打工赚学费更有意义。”
  “好,我会照顾好宝民的”他现在一无是处,自己必须强大。身体强健让他越来越有了自信。
  大型油轮比小货轮的速度快,冰兰将大小七个安排好,给他们租了两套公寓,安排入学。他们属于英国殖民地,加上两位英国绅士推荐,入学很简单。钱留够他们两年的花费,她开始定制设备。
  图纸都是找人按照老图重新新画的,一份份的分给众多国家和厂家。青霉素和链霉素的设备也要。她对他们太熟悉,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忙就能生产。
  不过她请了一位建筑师给厂房做了设计规划。都上的话,厂房占地很大,需要合理设计。一切就绪,设备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工。萨奇那边传来消息,冰兰要的人找到了。但是埃里克斯先生要带着太太过去。他不能将妻子一个人仍在家。
  这不算什么要求,冰兰满口答应下来。她见到了两位可爱的老人,埃里克斯已经六十多,头发金色泛着白,肤色更白,身体很高大,夫妻俩体重超标。
  一对老夫妻与一个华人小姑娘变成了莫逆。埃里克斯在德国一家设备厂做工程师,退休后很想带着妻子去旅游,东南亚正是他们想来的地方。


第222章 奋斗在南洋  15
  冰兰告诉他们; 自己想请他们教一些人使用机床。看图纸和做零部件,而那些人没有一点基础。这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教授工作。
  埃里克斯表示不介意,他们时间很充裕,语言上先用英语; 冰兰做翻译。冰兰将老夫妻安置在普吉岛,药厂暂时就建在这里。
  普吉岛美丽的风景吸引了老夫妻。冰兰告诉他们,她会盖房子给他们住; 愿意住多久就住多久。老太太激动地用力拥抱冰兰。真是一对开心的老顽童!安置好夫妻,冰兰要去办正事。
  现在普吉府由拉斯达爵爷管理,拉斯达爵爷中文名字许心美,父亲是福建漳州人。是一个非常有能力、魄力和建树的人,普吉府在他治理下; 修建了很多欧式建筑和宽大的马路。办学建医院。招商搞活市场,开发港口贸易。
  他最大的贡献就是给泰国(现在应该叫暹罗)带来第一棵橡胶树,使橡胶成为泰国出口支柱。朱拉隆功大帝(泰国皇帝)为表彰拉斯达爵爷的功绩,将盛产矿石的附近其他六府并给普吉府。普吉府现在应该成为普吉道,拉斯达爵爷就是现在的道台大人。
  冰兰请求晋见爵爷,对于她这样的小人物是没资格见到爵爷的。为了能引起拉斯达爵爷的重视,冰兰符上一封信件和一个礼盒。当然门房的好处少不了,随后就是等待。
  拉斯达爵爷每天处理的事务很多,被有心人放置的礼盒和信件很快拿到了他的手里。盒子很精致,里面只是一件翡翠小件。翡翠质地颜色很好; 但对他来说还不至于太上心。
  但是那封信打开看后却让他马上来了兴致。在他这里建药厂; 当然欢迎。他们需要厂子; 需要让百姓富足,何况药厂生产的都是百姓日常需要的药。何况来的还是华人。
  拉斯达爵爷没想到与他会面的是一个小姑娘。他开始怀疑侍卫是不是将人弄错,见小姑娘很大方得体行了问候礼,那神态却不是一个没经时事的小姑娘。
  “是你要在这里办药厂?”拉斯达爵爷确认。
  “是的爵爷,本来应该我大哥来见爵爷的。可惜他还在国内与朋友准备筹建的事情,时间赶不上,只好我来。建厂的事情我可以全权代理,图纸也在我这里。”
  拉斯达爵爷虽然意外,不过他见识了太多,没什么可以让他动容。既然面前的人可以代表,那么他就将她当做一位投资者。
  拉斯达爵爷问,冰兰条理清楚地回答,她就是一个商人,一个投资者。清热去火的人丹,是人丹,而不是日本生产的仁丹。中国人自己的配方,效果比日本人的好,现在在国内应该有人在做。
  四神丸、驱虫液,最重要的一种——链霉素。“链霉素和四神丸是治疗什么病的药?”
  “四神丸是治拉肚子的,链霉素是正在研制的一种新药,可以治疗结核病,也即是我们国人说的肺痨。只是要在研制中,希望爵爷能暂时保密。”
  “如果能研制成功是人类之福,我会以我能力范围大力支持。”爵爷很兴奋,年龄大了不等于糊涂,他知道药物的价值。与冰兰商谈在哪里建药厂,建厂涉及到交通运输和电力的事。而普吉镇的只有一个小型电厂。
  拉斯达爵爷允许冰兰他们自己上发电机组。土地在岛的稍偏处圈了一块地方。并给冰兰一块私人土地建住宅。唯一条件是要自己修路,要将生产的药满足岛上唯一的那家医院,优先提供给泰国人。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冰兰在拉斯达爵爷的帮助下开始筹建厂房和住宅。
  基建请了一名英国工程师,建筑队基本上用的是华人。住宅随着周围建筑特点,建的是欧式洋房,土地面积大,前后建洋楼后,中间还可以加一个私家花园。不远处就是碧海蓝天、沙滩。如果没有战争,这里就是一个天堂。
  埃里克夫妻每天都会过来看看,偶尔做渔船出海去其他岛屿。安达曼海的岛屿星罗棋布,大小岛屿上千。其中不乏景色优美的。工厂健在了一座山的半山腰,山不高,半山腰更不高。可以说很平坦,只是地势高一些。对于常年下雨的地方,地势很重要。
  厂房全建成二层的楼房,加上地下室,整整一片。建筑公司是华人建筑队,他们不知道这个老板为什么钟情于地下。为了地下工程,他们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怎奈老板有钱,为了赶进度,他们只能增加人手。老板提供两把锋利的工具和开石用的炸药。对他们来说只要赚钱干什么都无所谓。
  工期长,他们赚的多。因为双方都是华人,沟通不存在障碍。马宝华是领队,来普吉道(暹罗国王将普吉岛以及周边的几个府合为普吉道,拉斯达爵爷就是道台)已经十余年了,带着华人做建筑。因为工作认真,有能吃苦,在这一片小有名气。
  “我们大多来自广州各地,小老板这是要做什么?”相熟了,休息的时候就会聊聊。
  “建药厂,你们有认识懂中医的华人可以推荐,我这里工资每月不会低于二十块”冰兰现在留一头短发,男装打扮。这样出来方便。
  二十块的工资很高了,老板人又好,很快就有报名的过来。冰兰随着建筑的进展一个个面试过来应聘的人。基建过程中几乎全程跟随。
  地下全部钢筋水泥浇铸。房子结实 ,很结实。厂房和住房主体完工后,考虑到她这里有些偏僻,而那些单身的员工没必要去其他地方租房。
  冰兰再次找到拉斯达爵爷批地,她要在工厂旁建职工房。一片家属区,如此有良心的老板爵爷不会拒绝。马宝华为自己能接到大单更是高兴,何况小老板说是要给表现优秀的职工建的。
  回家对已经被录取的亲戚反复叮嘱,华人有自己的家园是何等不易。在这里只要好好干就等得到。他自己都想去厂子工作。最先建起来的三座院子独立成为一体。作为驱虫粉、人丹、四神丸的生产作坊。
  冰兰开始对人员进行培训,中药需要炮制,丸剂需要熬制。熬药师傅选好后,几乎是冰兰手把手教他们。等这些师傅成手后,已经到了年底。三个作坊选了工头负责平时的事务,建筑队开始对住宅和厂房装修。
  安排好后冰兰决定回家一趟。陈继民不知道回没回来?马六甲已经到了的货要收起来,年后设备也会陆续到达,目的地依然是马六甲。林林总总一堆事,这事要与家里说一下的,办厂这么大事不说肯定不行。
  冰兰邀请埃里克斯夫妻去村上过中国年,很新鲜,老夫妻欣然应允。踏上回程的船,想着怎么跟家里说。十吨黄金已经没了,和美元一百多万。还有部分宝石,目前家里看到的就是一艘船。陈继民拿回老家的五万大洋是家里赚的,接下来就是建厂购买设备的钱怎么说。
  那船货估计会赚一笔,但愿那边够用。她不知道的是陈继民也往回走呢,而且心情不是很好。原以为建药厂很简单的事,却变成了很复杂。建厂是要审批的,你要生产什么药?你能保证是治病而不是害人?
  就是药没事,你要用地就要审批,更少不得一笔费用。陈家本来信心满满办厂,却没想到受到衙门的刁难。最后不得请族里人出面。
  一个小小的陈家旁支要建药厂?族长派人将陈阿昌、陈阿泰和陈继民叫去了,办厂也是族里的事,没有族里你们能支撑起来?
  “药只有黄先生能做”陈继民大着胆子道。
  “他来办厂不要占地?不要咱们种黄花蒿?就是他能,没有我们他能办厂吗?”族长的脸阴沉如水,陈继民与大伯三叔只能听着。
  “将黄先生叫来”
  黄瀚出现在陈家主宅,陈继民干着急却没办法。族长的意思很明确,陈家投资建厂,占90%的份额。厂子由陈家管理,黄瀚只负责生产药剂。
  “请问我到底与谁在合作?陈家是指整个陈家还是陈继民先生家?”黄瀚问道,他觉得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很复杂,他一个外人没必要搀和进去。
  “陈家当然是指整个陈氏家族。我们会倾力种植原料,供给药厂”族长道。
  “不好意思,我觉得我该回去考虑一下,等考虑好了会给您一个答复”黄瀚没有直接答应,因为他搞不懂陈家家族和陈继民怎么回事。药方是陈继民的,如果被家族拿走分成,估计陈继民他们得不到什么。自己一定要与陈继民先沟通再说合作。
  黄瀚离开了,族长面沉似水,“10%难道还嫌少?如果不是看在他是留洋回来的,我就给他3%了!继民你与他相熟,去劝劝,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
  “族长阿公想怎么投资?是要族里出钱买地建厂买设备吗?”大伯不敢问,但他要问清。
  族长脸色缓了缓:“我们陈家是一体,虽然你们早就分出去了。但是我们同是一个根,一荣俱荣,厂子的事我跟族里人商量了一下。土地由族里买,族里帮着建厂。咱们山头多,你们说的那个黄花蒿多得是。原料就由族里供着。设备你们出吧,到时候给你们10%的份子。”
  “黄花蒿怎么算?这个我要告诉黄先生的。是单独算账?还是免费提供,最后记在族里份额里?”
  族长眼皮一挑:“谁会白干活?按斤卖,一码是一码”
  陈继民在无话可说了,难道你是皇帝还是金窝?在哪儿都可以建厂,为什么一定受你的?三人退出来,陈继民没办法与大伯说实情,现在想去找黄瀚要紧。


第223章 奋斗在南洋  16
  黄瀚等陈继民说完来意; 微微点头:“陈先生; 资料本来就属于你们的; 其实没我你们一样可以生产。我决定还是去京城看看,如果有什么需要,我会竭尽所能”
  陈继民理解黄瀚做的决定; 如果是自己也不受别人的摆布。何况黄瀚一直想进京,也许进京会有更好的前程。“好的; 祝黄先生一路顺风; 希望我们会有机会合作”
  不能合作还谈什么?黄瀚将在手的资料交给了陈继民。不多; 冰兰只给了他青蒿素结晶提纯的简单原理和工艺。陈继民将资料拿在手数了一下页数; 资料还是那本。纸张有些卷,一看就是被翻看了很多遍。
  回来告诉族里,这事就算完了。对方不愿意,他能有什么办法。心里反而轻松了; 他不去看族长那副面孔。这边厂子的事没成功; 虽然遗憾,倒不至于影响什么。
  “大伯,不如你们过去吧,那边事情很多; 我阿爹和三叔忙不过来”陈继民回来道; 办不了厂子,他要及早回去。
  陈阿泰已经将那边的事告诉了自己大哥和老爹。家里刚刚起盖的大屋; 陈阿昌舍不得。一辈子在地里劳作习惯了; 去了也不能干什么。再说两位老人更离不开故土。
  最后一家人决定让刚结婚的二儿子陈利民和三儿子陈学民过去。只能如此了; 又给家里留了一部分钱,陈家开始招工,男女都要。
  返乡的船员陆陆续续回来。回来的都带着媳妇和一些亲戚朋友。有的给没回来的也找了媳妇。热热闹闹的又多了一百多人,只是这次都是陈家自己的人。
  “你们要不要牙仔?”牙仔就是小孩子。附近孩子多的人家上门带着孩子来问。
  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和一个两三岁的女孩,“要,您是想让他们赚工钱?还是一次性要补偿?”
  “给十块钱就带走吧,在家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
  “好吧,我们会跟您写一个契约。我们要养孩子长大,他们长到十五必须给我们干满十年才能回来,知道吗?”
  “谢谢”来人感激陈家收下骨瘦如柴的孩子。
  陈家又买了三十多个孩子,孩子交给女人照顾。李万山和吴国政又带回二十几个小叫花子。“再长几年都是一个个棒小伙”李万山道。
  “咱们人还是太少,能不能再招一些人,两条船就是一百多号人,咱们胶园可就要产胶了。”陈继民道。
  “在这儿可是不好招。这一片都被猪仔馆搞臭了,大家谁也不敢再去招工处。”李万山道。原来有些人用招工骗不来华工便去抓,随着从南洋回来的消息,大家都知道华工被当做猪仔卖给矿主的事。
  但有些头脑的谁也不敢再去猪仔馆上当了。附近不好招,他们只能去更远的地方。众人被分派出去,陈继民在泉州上货,买路上的补给。很巧,又遇到了本家的陈福民大哥。
  与陈福民一起的还有一名男子,陈福民介绍是王先生。叫王什么,陈福民不说,陈继民自然不会问。总之对方谈吐很文雅,说话很中听。
  陈福民的船也要走,两家正好搭伴。陈继民又将陈利民、陈学民介绍两人认识,五人偶尔偶尔坐坐,相互越来越熟悉。招工的回来后陈福民那边已经准备好。
  “你们怎么连小孩子都要?”陈福民很不解,一般到南洋干活的都是青壮年。
  “都是在家吃不饱的,他们父母一定要让带着,有些孩子就是街上的流浪儿,咱们那边别的没有,粮食还是够的。养几年都会成为劳力”
  “我们的国人在海外很不易,很多国人受着资本家的压榨,朝廷腐败,百姓遭殃。还好有你们这些善良的人。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你全力救又能救多少?”
  “先生说的有道理”陈继民忙道,“我们只想尽自己能力”
  “小兄弟乃仁义之人,我们在新加坡有一个团会,就是想救助更多的同胞。这次我们去参加一个聚会。你们要是有兴趣可以去听一听,孙先生也要到,他是这方面的先驱,去了一定会受益匪浅。那里都是一些像你们一样的有识之士,寻求救民救国之路”
  一旁的陈福民不住点头,“我这次会跟王先生一起去见孙先生,孙先生去过很多国家,深受我们海外华人的拥戴”
  陈继民不知道该不该去,但是自己船上那么多货和人,两个堂兄弟第一次来需要安置好。想了想道:“对不起王先生,船上孩子很多,一路会很遭罪。我想第一时间要将他们送到村里”
  “没关系,孙先生会在新加坡停留一段时间,小兄弟会有机会见到的”王青见好就收,人的思想要慢慢改变,一路上还有的是时间。
  一路五人坐在一起,王先生很健谈,陈家三兄弟的思想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本来陈学民不大,不想过来,又对他们谈话很好奇。王先生主动邀请便过去跟着听,少年人的思想在此刻发生了很多大变化。
  跟来的这群人的辛苦就别提了,只能说最后都活着回来了。这多亏冰兰给准备的晕船药物和充足的食物。
  从欧洲带回来的货,抵去路上费用,加上这次货物售出和花费。陈继民手里剩余十二万叻币。陈家村子又来了两百多人,这次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有。
  陈利民一路上经陈继民的介绍,对南洋已经做了初步了解。陈学民刚刚十四,在老家读过私塾。陈继民建议送学民到英国找宝民。干力气活不需要家人,他们需要的是人才。
  冰兰一样将埃里克斯夫妻介绍给家人,华人的新年很热闹。村上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又来了很多新人。加上一对老外,村子的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