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敬礼!”船上下来一个少校军服男子。所有士兵朝着冰兰和宋茂名郑重敬礼。倒是弄的两人有些无措。船被对方接管,宋茂名问了一下对面战况。
  “日军已经占领大部分城区; 您二位也赶紧走吧,如果真打过来,怕是你们也不好走了”
  两人告辞,远远的听到对岸渡口方向枪炮大作,日军已经攻到了挹江门,还没过来的士兵开始与对方交火。
  百姓四散着躲藏,着急的跳入江水。本来就是溃败的士兵,早没了战斗能力,江水中的船只拼命往江北岸开。后面传来子弹声。离着近的不时有人中弹,江里的人更是没游多远就被打死。顿时江水被血染红。
  冰兰转回头; 不忍心再看下去; 宋茂名拉住她的手道:“这里已经不是我们能管得了的了; 走吧,尽人事听天命”
  他们都知道历史,就是不知道被他们打乱了时间的这段会不会有变化。轮船的鸣笛声再次提醒两人,冰兰放弃了最后想过去的想法。她不想去看,也不想去想以后的事。生死有命,他们尽力了。
  远远听见枪声再次响起,江水依旧奔流。他们坐上一部老爷车赶往西安,路过郑州做了一个停留。南京沦陷的消息传来,除此以外没听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这个消息闭塞的时代,倒是可以理解。冰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东西,现在里面好像都是弹药和粮食食品等物资,大多来自鬼子。
  房间恢复成原来的样子,里面补充好水,充满能量。这一次送东西不知道会留多久。坐马车到西安随后乔装去延安方向。
  不知道谁的地盘谁的势力范围,最后弄了两辆军车,里面装满物资出现在延安。
  车就停在那儿,没来过,但是大概位置还是知道的。尤其那座宝塔山,可是唐朝留下来的,一问应该有人知道。
  没等两人问,不知从哪钻出来一个十二三的小男孩:“你们干什么的?”
  “迷路了,去凤凰山怎么走?枣园也行”
  “你们找谁?”
  “李宗贤”
  “李宗贤是谁?”
  “我们的朋友”
  “二蛋,你们看好了,那你们等着,我去问问”小孩子撒腿就跑,从草科里又出来两个七八岁孩子看着他们。
  两个孩子都的粗布长裤,一件小褂子。全是光头,冰兰看着倒是挺有意思。手里多了一把糖:“糖,要不要吃?”
  “不要!爹说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不吃我吃”冰兰给自己一颗,两孩子扭过头不看。冰兰笑了,“我们是好人,好人给的东西能吃”
  “不吃”两个孩子还挺倔强。
  冰兰不逗他们了。将糖果装进两人口袋:“拿去给你们朋友吃吧”两个孩子想想接受了。他们没吃。
  等了一个多小时,小路上来了七八个人。黑裤白褂子,手里都有枪。很简易的大杆枪。“你们要找李宗贤?你们是谁?跟李宗贤什么关系?”
  “我叫宋茂名,这是我爱人沈冰兰。我们跟李宗贤应该算是老朋友了”
  “听着耳熟,你们从哪儿来?”一个青年男子道。
  “上海吧”
  “你说那个很厉害的发明家?青霉素?”男子简直不敢相信?
  “不算是什么发明家,青霉素倒是我和我爱人发现的”宋茂名道。
  “我们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同志,快请!”几人激动万分,忙带着向回走。嘴里不住说着两人的事迹。
  “我们都听说了,说你们很厉害,在国外还拿了什么奖,为国民争光。李同志来这里的次数很少,我们对他不熟。问了周书记才知道的。”
  周书记是不是周先生?他们没走多远,迎面又来了几人。宋茂名再次激动,这不就是他最崇拜的人吗?对方仔细打量着他们,“你们是宋先生和宋夫人?跟照片很像”
  “您好,您是周先生吧?久仰大名,我们都是您的崇拜者”宋茂名有些语无伦次。
  “欢迎你们到来”周书记握住宋茂名的手,一样激动“你们是中国人的骄傲,能见到你们,我们才是荣幸”
  一阵寒暄后,宋茂名指着开来的两辆车道:“上海沦陷,我们将设备和一批物资拉来了。不想便宜给日本人,但愿对你们有帮助”
  “好啊!不远万里运来设备,精神可佳,先去休息一下,东西我让人看着”
  两人被带到了一座窑洞,认识了一堆历史人物,热情的人们让两人想走都不好意思开口。就像他们说的,这里太缺专家和有能力的人了。
  “留下吧,教我们造武器,生产药品,我们没多大能力,但是一定会尽量为你们提供最好的条件”M先生在接风宴上说道。
  “我们会在这里教会大家使用设备,暂时不走。这次带来的是做枪的机床和一些材料,我们厂子工人带着制药的都去了云南。本来想着年底与他们碰头的,没想到一路赶来就是两三个月。”宋茂名道。
  既然暂时不走,在座的也就不再提这话了。拉来的物资都很实用,除了机床设备外,就是原材料和汽油发电机、粮食衣服被子。还有很多军用水壶、罐头药品机。枪。子。弹。
  满满两车,里面连点缝隙都没有。就连驾驶室里面都塞满了东西。宋茂名笑着解释:“路上遇到鬼子补给站,我们就顺手弄了一些”
  这些对于贫困的延安实在是太有用,宋茂名带着十几个人开始使用设备,冰兰由几位首长夫人陪同参观学校,医院等地。
  “我开外科手术课吧,尽量把握所学交给大家”冰兰看完医院的医护人员后道。
  “十分感谢宋夫人”陪她的大姐道。
  “您叫我冰兰就好,我和大姐倒是神交已久”
  “好的,冰兰,我这就让人给你安排教室,需要什么你就说”
  这里是啥也没有,冰兰想吐槽,但还是决定尊重这些历史人物。每天上午去医院看病号,下午上课,晚上教教孩子们认字,生活这样简简单单也很好。
  宋茂名随着设备去了黄崖洞,主要帮助他们研制高射炮,因为敌机一样没放过这片土地。只是炮。弹没办法自己生产。只能用炮弹壳二次生产加工。不过效果是一样的。
  然后就是炸。药的问题,对于他们化学高材生来说都不是问题。怎么弄了那么多机床还是没感觉有改善呢?
  日军继续向内部侵蚀,该攻打哪儿还是攻打哪儿。历史没因为一两个人物改变。医院伤员从没间断过,前方打仗受伤严重的都会慢慢转移过来。所以冰兰闲着的时候很少。
  忙中偷闲,宋茂名的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将革命圣地和那些历史名人都记录下来。这也是两人来这里最大的收获吧!
  带来的药品消耗很快,宋茂名提出去云南将药厂建起来,这样持续的战争,药品消耗太大,而且药品又关系到每个伤员的生命。
  “我们派人护送你们过去,也让夫人帮我们培养几个优秀医生出来。”周书记道。
  “那边倒是有医大,战乱后很多大学都南下了,其实我们夫妻二人走反而更方便。带的人多了更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我们去西安,以我们身份,会受到保护”宋茂名道,说的也是实情。这两位毕竟是国际知名人士。
  如果被人知道两个药学家在上海南京做的事,一定说什么的都有。
  两人被护送到西安,宋茂名直接去找管辖西安的国军司令长官,国际上著名的两位学者到来受到了欢迎,所以行程还是很顺利的,一个省一个省的通行,1940年,宋茂名协同夫人来到云南昆明。
  赵元初和马一然眼睛都看穿了,终于把两人盼来。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青霉素和麻醉剂很快投产,白药也被生产出来。药品被通过各种渠道运走。
  这次负责与他们接洽的还是老熟人,王耀光,那个陪陈楚中与香兰离婚的男子。王耀光行事做派倒是让两人赞赏。谈起陈楚中,王耀光道:“他现在也在云南,回国后到北平大学教书。与他的一名学生结婚了。
  战乱后跟着转移到了云南。现在是小有名气的新思想倡导者,发表过很多文章,与南京政府教育部关系很好。你们见到了就小心些,此人心机还是很重的。”
  听到这些,他们不意外,这人一定不会让自己默默无闻。宋茂名道:“王大哥以后也要小心此人,明的咱们不怕,就怕他暗中使绊子。现在国共合作,万一将来——大哥最好不要让他知道你们的事”
  “当然,我们做的很隐蔽,放心吧!我在他眼里还是一个教书先生。革命战争与我无关”王耀光哈哈笑道。
  这样最好,抗战胜利后,那就是国共不死不休的战争。一个汉奸绝对有消弱一定范围实力的能力。
  生产不用他们,夫妻两开始在原始状态的村落里行医。也收集很多野生的药材,尤其三七。天麻。石斛等等,以后越来越多的都是化肥催生的,哪里还有什么野生的?
  夫妻俩行医问药,在当地小有名气。两人喜欢探险,后来开发的那些景点被他们先看了一遍,没有那些现代的因素,一切都是最原始状态。


第207章 民国掠影35
  宋茂名开始拍摄照片; 记录自然风景和人们的生活日常。这一下子倒是提醒了两人,为什么不将日本人的那些罪行记录下来?
  “还回去?”
  “回去!”
  宋茂名和冰兰将赵元初和马一然叫来,“以后药厂就交给你们了,这些工人你们要善待他们。”
  “师傅你们又要离开了?”
  “去四处看看; 也可能回上海,眼下战争还没结束,你们就留在这儿吧。”
  家都来了; 他们无所谓在哪。宋茂名夫妻与他们谈了一晚上,说了很多,主要是将以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分析一下和给他们的建议。
  最后写了一份转让合同。厂子里有一些是沈家和王家的人,股份给了他们两边各百分之十,以后用来生活和助学。
  两人一样与沈家王家谈了一次; 毕竟是背井离乡。如果想回去的他们给钱。但是没人回去,外面都在打仗,只有这里还算是一片净土。不但不想走,更想将家里人接过来。冰兰出了一笔费用,愿意来就来。药厂需要很多人手,只要不要捣乱的。
  为了防患未然,夫妻不得不给他们召开了一次股东大会,确立了赵元初和马一然的地位。药厂不会很长久,估计解放后就会被国家收回去。
  1942年,他们再次返回日军占领的区域。这次他们与一名美国记者琼斯和一名英国记者劳拉一起。四个人都是想将真实的一幕展现给大家。
  轰炸后的废墟; 残肢断壁的尸体; 被枪杀的百姓; 被剖腹的军人。。。。。。冰兰的愤怒再次被点燃。只要有机会,她不会放过那些落单的鬼子,就是一群对她来说也没什么。
  四个人穿行于中国各个角落,宋茂名发挥了他的天才,开始写日记,记录那些罪恶,两人反省怎么就不知道早点这样做。
  “没关系,现在也不晚,我们把那些看到的,经历过的一样可以写出来”宋茂名安慰妻子。两位英美记者倒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照片。
  最让他们触目的是河南,无穷无尽的难民队伍,随时因寒冷、饥饿、精疲力尽倒下、寻找任何可以填充肚子东西的人们。饥饿和死亡激发起狼性,死尸可以吃,活人更可以,甚至家人。
  眼前就如同修罗地狱,冰兰哭了,宋茂名也忍不住落泪。“把粮食都给他们”
  一夜间,难民跟前出现了很多粮食。一行斗大的字写着:不要忘了我们是中国人。
  为什么要写这些,原因很简单,国军除了盘剥压榨百姓,从不把他们当人看。而日本人在恰当的时候伸出了手。在食物面前很多人丧失衡量道德的标准,他们只想活着。
  所以日军的五万人可以战胜四十万的国军,无他,那些被救助的百姓帮了忙。国军低估了百姓的力量,他们错误地认为:人民死了国土还在,如果士兵死了,还谈什么保卫家园。
  当他们的士兵被百姓收割生命的时候不知道后没后悔当初见死不救,甚至压榨走百姓手里最后那点救命口粮?
  他们不想看到这种事发生,但能力有限。冰兰很无力,几个难民地过去,她已经没粮食可给了。四人在河南停留了半个月,宋茂名不得不与琼斯二人分手,两人要去筹集粮食。
  而出处只能从日本人手里抢,日军运输物资的火车和仓库码头遭遇了毒手。而这些对于偌大人口大省就是杯水车薪。
  两人开始深入华北、东北日军占领区拍摄老照片,去港口货轮上寻找运来和运走的货物。没想到天津的药厂还在生产中,冰兰过去看了看,没见到熟人。既然生产,那么也要回去收收利息了。
  华北和东北更让他们沉闷,人们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下,卑微屈辱的活着。看够了,慢慢麻木,1944年,他们回到上海,去朱爷和杜老板把边将账目结算清。
  “两位作何打算?”朱爷问。
  “尽尽国人心,然后回美国”宋茂名道。几年没回来,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看来国人一样麻木着。朱爷的夜总会依然歌舞升平。
  杜老板想将股份买过去,宋茂名同意了。明年他们要返回美国。两个孩子都快上大学了,一别就是十来年。动荡的那些年很少联系到那边,还是通过琼斯捎了平安信过去。
  那边回信报了平安,闺女儿子都上中学了。还有一年,一年后他们就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看看,这里的事情能了就了。得了一笔钱,杜老板很识时务的给了金条,现在纸币满天飞,已经没什么价值可言了。
  冰兰去沈家族里看了看,放下一笔钱,“以后孩子们想去美国留学就与我爹他们联系,我大伯也在那边”冰兰跟族长交代了一下,将上海的房子留了两套给他们。战乱的时候,租界还是相对安全的。
  再去的就是舅舅家,不看看王氏怕是惦记。一样留下一笔钱和一套房子钥匙,这也许是最后看他们了。
  南方的水乡,风景依旧的广西,被日军占领的广州。。。。。。,塞西尔是他们又一个结交的英国朋友,他从印度乘坐飞机过来的,用相机记录下中国多个省份社会掠影。
  共同的爱好三人走了一段路,无奈赶上中日豫湘桂战役,宋茂名骨子里带着冒险精神,这与塞西尔和冰兰很搭。三人就那么穿梭在战场上拍摄。
  日本军人有时候很配合,让他们将自己的雄姿记录下来。冰兰没敢做手脚,她简直对国军失望透顶。贪生怕死,只知道逃跑!
  所以他们与两名日本记者一起随着部队走了半年多的时间。1945年的决战就要开始了,世界反法同盟开始猛烈反击。日军明显兵力不足,占领地方很快被各方夺走。
  也许知道自己的末日快来了,他们加紧了搜刮财务。用船开始往国内运。夫妻俩与他们分手,开始转战各个港口的日本船只。尤其那些运载财物的。空间的高度和宽度都在尽量利用着。就连空间房子也在被利用。
  广州。上海。天津。大连,那些东西多的触目惊心,都是中国的!就那样被带走了!如果他们不从中截下,这些都将成为日本人的财富。
  战争的尾声终于来了,两人最想做的就是将那些侵略者的性命留下。所以宋茂名的炸。药。包被冰兰扔进一个个战俘营。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人道,因为对方首先没将国人当人。
  战俘营被袭虽然迎来抗议,好像很多人视而不见。国军为什么宁愿自己人挨饿也要善待日本人,这让很多人不理解。两人上了最后一班运载俘虏返回日本的船。中途船沉没。
  再见了我的国!不是我不想爱你,只是爱不起。宋茂名紧紧将冰兰抱在怀里,望着越来越远的陆地。“以后咱们做一对逍遥客,看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好,我想将那些东西送到日本去”
  “报复一下没什么不可以”那是日军留在中国的化学武器,冰兰尽量装了很多过来。
  白天两天到水下,晚上快艇在大海上航行。到了日本海,海底又激起他们的愤怒。日本岛的附近都是用中国的煤炭填起来的。足足六亿多吨!这只是他们掠夺的一部分,还有树木。稀土。铜。这还不算黄金白银。珠宝字画。
  冰兰只恨自己空间太少,不然这些绝不会留给他们发展壮大后再次挑衅中国。从东北搜来的毒气毒弹被他们埋于日本土地引爆。巨大的木料场燃起了一场大火,既然拿不走,那么就烧了吧!
  他们带着惆怅和遗憾离开的,1945年底,宋茂名沈冰兰回到了美国纽约。沈子厚和王氏已经七十多了,家远。家琪现在就读哈弗大学。小一辈都成长起来,有的连孩子都有了。沈荣安和沈兴安从香港转道来了美国,现在都找了工作。
  谷兰夫妻在一所中学教书,香兰和费尔南的公司现在很有名气,雅茹一直在公司工作。逸安和怀安也都有了安置。宋茂名的娘没了,宋宗达带着姨娘还生活在那套公寓。
  大家好像都喜欢去公司,除了香兰,没有一个做生意的。
  “我们做什么?”安顿下来冰兰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