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零之组织给我做媒-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莹莹的脚趾踩在地面上; 瞿瑾铖皱着眉; 将褚湘横抱起来; 褚湘环住他的脖子; 依在他肩头说,“我就是忘了,现在不穿鞋也不冷。”
  瞿瑾铖微叹了口气; “寒从脚起,就是夏天也要注意。”
  “我看到你回来太高兴; 一下子给忘了。”
  一句话,瞬间把他想说的话梗在喉间; 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你这样,我怎么放心你一个人在家。”
  几天后他就要出差了; 这次事情比较棘手,半个月也不定能回来。
  恋爱的时候想; 结了婚就好,现在结婚了,却更加不舍。
  瞿瑾铖把褚湘放在床畔坐下,将她光着的脚丫放在了自己腿上。
  “上次妈提的; 我出差了你就回去住,你这样在家我真不放心,我出差的时候你回去住吧。”
  “你要出差了?”
  “还有几天,这次出差的时间可能挺长。”
  褚湘听后沉默了,就是那种知道自己不该难受但还是忍不住难受的心情。
  “好,我知道了。”
  瞿瑾铖把她搂进怀里,轻拍着她的背,却没有说什么。
  他们都要学着习惯这样的生活,只是分离对处于新婚期的他们而言,是一件需要克服的事。
  六月初,瞿瑾铖出了远差,第一天晚上,她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就提着行李回了娘家。
  “呦?湘湘,你提着这么大箱子干啥呢?”
  “大娘,没什么,我回来住两天。”
  “哦……是嘛。”
  很快,大院里就有闲话出来了,有说褚湘刚结婚就跟丈夫吵架的,有说瞿瑾铖当时也不是真心想娶她的,反正总有一部分人,拒绝相信真实的原因。
  瞿瑾铖这一走半个月还没回来,要不是三五天能收到一封信,褚湘肯定更加着急。
  “褚湘同志,七月一号咱们院的礼堂有个活动,你们班级去年排练的节目不错,这几天你再排排,不出意外是要去参加表演的。”
  校长说的正是《金色鱼钩》的话剧。
  “好的,校长,那表演节目的人选还是上次那几个学生吗?”
  “你看吧,这件事交给你,你觉得他们合适不换人也行。”
  本来节目由文工团负责,上面的领导一时心血来潮,让几个学校也出节目,去年国庆他们学校表演的《金色鱼钩》不知怎的还被领导专门提了,他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个故事是有出处的,写这篇文章的正是军委领导,赫盛华同志。
  当天下午课程结束后,褚湘就把去年参加表演的四位同学喊到了办公室,其中就有周克学。
  “这个表演你们当时排练了挺长时间,应该没有忘光吧?”
  周克学率先摇头,“没有,我记得很牢。”
  饰演小梁的班长孟扬也表示自己记得,至于另外两个同学,因为戏份较少,只有几句话的台词,记得或者不记得也没什么区别。
  “情况呢是这样的,七月一号是党的节日,咱们院要举办一个庆祝活动,这个话剧呢到时候要表演一次,你们愿不愿意参加?”
  四位同学眼睛瞬间亮了,去年表演了这个,他们得到了很多的认可与赞扬,这么大年龄的少年,正是寻求认可的时候,再次参加表演他们求之不得。
  今年儿童节学校也有汇演,他们班是大合唱,这就属于没有表现机会没有亮点的节目,他们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失落的,没想到表演机会这么快就有了。
  “既然你们都有表演的意愿,那你们课后找时间排练,尽快找回人物的特点。”
  “好的,老师,你放心,我们会好好表现的。”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上次是学校的文艺汇演,这次可是大院的表演,肯定有好多领导干部参加,是“光宗耀祖”的好机会,到时候人家会说,这是某某家的儿子,表演的真好,出息,给他老子争光了!
  他们从小在大院长大,接受的是爱国教育,是长辈的殷殷期盼,出人头地是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要璀璨,要夺人眼球。
  同样是这天,红旗小学音乐老师黄老师很不高兴,往年这样的活动都是让自己出节目的,自从去年自己休假,新来的褚老师代课后,所有的风头就被褚老师给抢走了。
  可自己才是文艺工作者,那个褚湘不过是个数学老师而已。
  去年她休假回校,听不少人说褚老师很厉害,会唱歌会弹琴,学校的文艺汇演褚老师也组织的非常成功,但这一切黄老师只是听闻,并没有亲眼见过,并不大相信,或者说是不相信褚老师比她还要优秀。
  “黄老师,我真为你感到可惜。”
  放学回家的路上,黄老师遇到了四年一班的朱老师,两人是多年的同事,一块走路是聊了几句就聊到了褚湘。
  “褚老师呢年轻漂亮,父亲是部长,母亲也是部队里的老同志,她吧,从小在乡下长大的,才来大院多久呢,已经嫁给研究院的瞿同志了,说她没心机我都不信,你看,她一个教数学的,能把手伸到文艺演出里,不是一般的有手段。”
  一番话说下来,黄老师的脸已经黑如锅底,可恨的是,表演的节目是上面交代下来的,她只能干看着,毫无办法。
  七月一日,《金色鱼钩》表演非常成功,赫盛华同志在表演结束后见了几位小同志,也见了参排老师褚湘。
  “这篇文章是我二十多年前写的,没想到还有人记得。”
  他就是文中的“小梁”,刚刚在台下看的时候,眼眶湿润了,如果不是顾及着自己作为领导的威严,恐怕眼泪都得落下来。
  “这是咱们学校的褚老师排的节目,褚老师是褚部长的女儿,瞿瑾铖同志的妻子,**师范学校毕业,是位非常有才干的好同志。”
  赫盛华自然是认识褚国成也认识瞿瑾铖的,听到校长的介绍,对褚湘的印象更加深刻。
  “好啊,小褚同志牢记历史,不忘艰险,不愧是咱们革命军人的后代啊。”
  “我只是被这篇文章,被文章中老班长的自我牺牲精神感动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作为享受胜利果实的一代,应该永远铭记艰苦的岁月。”
  赫盛华怅然的点头,目光投向不知名的远处。
  “小褚同志说的很好,这也是我当初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不想忘记老班长做出的牺牲。”
  当然,通过文章,他也影射出了数不清的“老班长”,所有为革命牺牲的战士,都值得被历史永久铭记。
  他摸了摸周克学的后脑勺,看着周克学脸上刻意画上去的“中老年妆”,笑的分外慈祥。
  “小同志们演的很好,你们都是年轻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要好好努力,不能给‘军人子弟’抹黑。”
  周克学孟扬等郑重点头。
  所有表演结束,褚湘也回家了,她已经在娘家住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邻居们有说闲话的,但大部分人还是处于理解状态。
  至于那些不理解的人,褚湘也不想去管,毕竟,谁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爱怎么想怎么想吧,反正她也不会少一块肉,只要别在她面前说就行。
  “瑾铖有说什么时候回来没?”
  饭桌上,陈瑛随口跟女儿闲话家常,女儿在家住着没啥,她不仅没有任何不满的地方,还有些高兴天天见到女儿,但一想到小两口刚结婚,这分离的时间比在一块儿的时间多了两倍不止,她就有些心疼女儿。
  她是知道女儿女婿时常通信的,而且每次通信总是厚厚一叠,跟写材料似的。
  “没说,可能他自己也不确定吧。”
  他的工作毕竟是保密的,他们通信也从来不提他的具体工作内容,连那边的风土人情、气候条件都很少提起,说的就是一些互诉衷肠,相互思念的话语。
  陈瑛叹了口气,从大局上她是理解并尊重的,但从私人情感上,肯定不希望小夫妻两常年如此。
  “你这个月那什么来了没?”
  褚湘疑惑的“嗯”一声看向她妈,不明白她妈说的那什么到底是什么。
  “就是那什么,女人家的,看你怀上没。”
  陈瑛边解释边嫌弃的看着,都说的那么明白了,女儿还一脸发懵的样子,看着真愁人。
  “哦,那个啊。”
  褚湘尴尬的笑笑,“有啊,我们已经商量过了,暂时不要孩子,过两年再说。”
  “啊?什么时候商量的,为啥不要孩子呢?”
  结婚生子不是天经地义的嘛,不生孩子为啥要结婚?
  陈瑛是真的无法理解。
  “刚结婚就商量了,我是觉得没做好心理准备,而且我们工作都挺忙的,没时间考虑这个。”
  陈瑛放下碗筷,拍了拍心口,觉得自己有些顺不上气了。
  “瑾铖工作确实挺忙的,那你呢,学校工作好像也没那么忙吧?你今年二十二,也不算小,不趁早要孩子想等到啥时候?这是瑾铖提的还是你提的?”
  褚湘知道自己说实话后肯定要被她妈骂,她还是选择说实话,没让丈夫帮他背锅。
  “我提的。”
  陈瑛听了更加胸闷了。
  “你提的?你这也太不过分了,瑾铖年纪不小,已经三十多了,他能像你一样不着紧呢?湘湘,你怎么回事,怎么结了婚反而没以前懂事了呢。”
  陈瑛完全站在女婿的角度考虑,两人差了十来岁,年龄是硬伤,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无法接受女儿说再等两天考虑孩子的想法。
  “瑾铖已经同意了,我们不急着要,一切随缘。”
  陈瑛摇了摇头。
  “瑾铖就这样由着你胡闹,等他回来我得说说。”
  说完,她态度又软和了些,“你要是觉得生了孩子带不过来也没关系,我可以帮着你带,你弟这么小,十年八年内肯定是不会结婚的,这时间里,我先帮着你忙活。”
  褚湘挺感动,陈瑛对她可真是没话说,不仅不重男轻女,也没有传统的那种“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想法,她打心眼里非常感激。
  “嗯,那我就先谢谢您了,您放心,肯定会让您当上姥姥的。”
  睡前,褚湘给瞿瑾铖写信,把这件事当笑话一样写在了信里,几天后,她收到了瞿瑾铖的回应。
  “请代我向岳母致谢,她的善意我已收到,日后定有给岳母添麻烦的一天。
  另,我预计五日后可归,思你念你,甚盼相见。
  你的丈夫,瑾铖敬上。”
  五日,算算时间,也就是两天后。
  褚湘捧着两张信纸放在胸口,真好,陌上花开,缓缓归矣。
  作者有话要说:  新年快乐,感谢支持哦,小红包已发放,爱你们,么么哒~


第31章 
  褚湘穿着一件碎花短袖衬衫; 下班了,挎着她自己做的藏蓝色小布包往校门外走去。
  明天学校将要进行最后的期末考试; 暑假很快就要开始了,这也是除教师这个职业外; 其他职业所不具备的。
  出了校门; 就见路对面停了辆车; 这年代; 车都长得差不多; 不看车牌不认识哪辆是哪辆,褚湘没理会,直接右转往家的方向去; 这时车子“滴滴”几声喇叭响了,褚湘回头; 驾驶室里坐着的正是丈夫瞿瑾铖。
  瞿瑾铖见褚湘回头,打开车门从车上下来; 对着她张开手臂,褚湘一脸欣喜的跑了过去。
  “你可回来了。”
  她抱着他,埋在他的胸前; 一直强忍着的思念潮水般蔓延,她终于可以放肆的想念这个人; 而且他还在自己身边,自己摸得着,抱的到,可以听到他的心跳; 看到他的样子。
  瞿瑾铖也紧紧抱着小妻子,这次出差,工作以外的每时每刻都在想她,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两人抱了有三四分钟,褚湘终于松开手臂,抬头看着他,好像有点瘦了,脸颊上的肉少了些,都快凹了,不过他看上去还是那么英俊帅气,气质卓绝,她的一颗心也跟着扑通扑通跳,嘴角忍不住的扬起。
  她拉着他的手说,“咱们先去爸妈家,我行李还在呢,他们这阵子都挺担心你的。”
  瞿瑾铖回握住她的手,跟她十指交缠握住,如果不是在外面,他早就吻上去了。
  车子开到六号公寓下,小两口高高兴兴的下车,正是家家户户忙着做饭的时候,各家厨房的窗户又正对着路面,可不就看见他们了嘛。
  之前还说人家小两口感情不好的,现在纷纷大脸,人家感情好着呢。
  瞿瑾铖回家,陈瑛见了可高兴了。
  “瑾铖,你可回来了,让我看看,好像瘦了,你等着,我去给你加两个菜。”
  “妈,不用加菜,我跟着大家吃就行。”
  米汤、葱油饼、凉拌萝卜丝、辣炒豆豉、烧茄子,这几个菜已经够好,用不着再添。
  “那不行,家里还有过年留的腊肉,我给你炒一个,再煎两个蛋,给你加加伙食。”
  丈母娘都是疼女婿的,何况是这么优秀的女婿呢。
  过了会,褚国成也回来了,进门先把军帽挂在门后,回头看见客厅沙发上坐着的瞿瑾铖,惊喜的走过去,“瑾铖回来了?”
  “爸,今天刚到家。”
  褚国成拍了拍女婿的肩,神情中带着夸赞。
  “辛苦了,这次回来几天?”
  “原则上是半个月,随时听通知。”
  褚国成点头,“是,现在是关键时刻,大家都要克服困难。”
  作为老革命,也是一个理智的男同志,他的格局比妻子更大些,另外,作为机械部部长,知道不少内部消息,也知道女婿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出差状态。
  陈瑛到底给女婿加了菜,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完了饭,褚湘收拾行李,瞿瑾铖陪着岳父下了盘棋后回家了。
  小别胜新婚,更别说两人已经分离了一个多月,见面后情感一下子爆发,自然有着种种不可言说的表现。
  “你想不想我?”
  “想,想的吃不好也睡不好。”
  “我也想你,全身心的想你。”
  闷热的夜晚,羞的遮住了眼的月亮,尽管疲惫,褚湘的心里却无比充实。
  …………
  “这是爸妈给你写的信。”
  第二天吃早餐的时候,瞿瑾铖递了封信给褚湘,信是瞿瑾铖的父母写的。
  信是他们婚前就写好,可两国距离远,需要挺长一段时间才能收到,六月瞿瑾铖又出差西北,这封信也辗转到了西北。
  听到是公公婆婆的来信,褚湘还有些紧张,她结婚后认真看了起来。
  他们在信里向褚湘问好,病并表达了不能回国参加婚礼的遗憾,并期待能尽快相见。
  “瑾铖说你是一位温柔善良的好姑娘,我很盼望着见你一面,瑾铖的父亲已经着手筹备回国事宜,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信是婆婆写的,从信中能看出她是一位温和的长辈,褚湘的注意点放到了信的最后,他们可能要回国的话上。
  “爸妈要回国?”
  瞿瑾铖点头,“他们早就想回来了,当初因为战乱才离开,现在国家解放,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落叶归根,这是他们的愿望。”
  褚湘怕自己理解错,再次求证道,“回来的意思是,以后就不回M国了?”
  “是,毕竟我们是炎黄子孙,国外再好也比不上故土亲切,我现在的情况不能回M国,父母非常思念我们,这才想着回来。”
  瞿瑾铖也知道,他现在的身份非常特殊,不能轻易离国,更不能再回M国,他跟父母已经三年没有见面了,特别是这次结婚他们没能赶回,加速了瞿长儒回国的决心。
  瞿家已经富贵了数百年,瞿长儒举家移民后在M国做生意很成功,积累的财富子子孙孙都花不完,他准备回国后重修祖宅,免得哪天到了地底下也要被祖先痛骂不肖子孙。
  瞿瑾铖憧憬着家人团聚,褚湘则是冷汗涟涟,这种时候,公公婆婆要是回国的话,绝计逃不过那场祸事。
  瞿瑾铖有科学家的身份护身,当年回国时已经选择回了国籍,勉强能保住不受伤害,如果瞿家一家人都从M国回的话,事情可就不能确定了。
  褚湘的脸色迅速苍白起来,瞿瑾铖见了,皱眉摸上了她的额头,“不发烧,怎么突然脸色这么难看,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褚湘摇了摇头。
  “那,你知道爸妈什么时候回来吗?他们回来是回浙江还是留在首都?”
  “现在不确定什么时间回,M国还有生意要处理,全盘脱手不是件容易的事。回国后他们肯定回浙江,那里有祖宅,这么多年以来,父亲的愿望都是重振瞿家家风。”
  瞿家祖上靠布庄发家,后来子孙们参加科举入朝为官,民国时候,瞿家开了工厂,瞿长儒也在政府做事,是标准的大户之家。
  当年离开一是战事激烈,另一个也是因为瞿长儒得罪权贵,怕家人受牵连,刚巧因为家中生意,认识一位M国商人,在对方的帮助下才得以举家移民。
  褚湘松了口气,不回立刻回来就好,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只要拖过半年,局势就会渐渐明朗起来,到时候不用自己说,瑾铖也会劝说家人的。
  吃完早饭瞿瑾铖开车送褚湘去学校,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