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朝小日子-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吧,怎么回事儿,怎么回到这个点都没吃饭?”刘松江把碗放到一边,拉着妻子开始盘问了。
  “我真不是想事儿了嘛,今天你走了之后,我就到旧屋去了,然后就见到英儿被婆婆骂得可惨了,她可能是没太注意帮松宝保暖,所以松宝就有些发烧,婆婆就大骂英儿是想要害死松宝,”秀卿低下头,“我见英儿都给婆婆跪下了,我心酸极了,英儿平日里对松宝那么好,怎会是故意想要害他的?!”
  刘松江沉默了,他懂自己妻子的意思,但他不知道如何解释。她定是觉得自己的娘狠极了,这样欺负英儿,担心她也会被这样冤枉。
  秀卿见松江不讲话,也不勉强他,“你去旧屋看看吧,我怕松宝还没有好,我今天就在床上躺傻了,都忘了过去帮帮忙呢!你跟你好好说说吧,让她别再在骂英儿了。”秀卿低了头,“要不你就把英儿接过来,我怕娘晚上还骂她,今日我见公爹的脸色也很不好呢!”


第31章 
  昨晚到底没有把刘英带回来,松江回来的时候告诉秀卿,已经没事了。但是秀卿不以为意,怎么可能没事呢,日后不知道刘英还会不会跟以前一样对松宝好呢!这也让她打消了带着松宝去国禅寺的想法,要是有个什么差池,卖了她也赔不起。她才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芋呢!
  农历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节”。中元节在潮俗称“鬼节”、“七月半”、“祭孤”等。宋朝的潮人有“抢孤”、“放焰口”、“做大戏(潮戏)”、游灯等民俗活动。在潮汕人心目中,中元节的隆重仅次于春节和清明。中元节包含了对历史的崇敬之意,对祖先的缅怀之情,这种情意一直在潮汕人质朴的情感中汹涌奔流。而人们也只有通过种种特殊的祭拜方式,将这种情感释放得酣畅淋漓。
  潮阳府位于岸口地区,唐时众多的外来人口进入并定居于此,导致潮汕华侨众多,而死于侨居地而无子孙祀拜者,就被乡亲视为孤魂,像刘家村的坟地里还有一块地是专门准备给这些人的。所以“中元节”多有施孤普渡之俗,以尽行善之意,希望可以善有善报。
  早上一大早,松江和秀卿就起床了,秀卿在厨房准备一些吃食路上吃,他们应该要到晚上才能回来了呢!等收拾好自己的屋子,就要赶到旧屋去和刘树刘芬一起过中元节。
  松江和弟弟们一起抬凳搬桌,放在家门口,并在桌子上放香炉,摆放祭品,安排祭祀事宜。秀卿则跟在刘芬身后帮着一起收拾祭品。祭品上要由男丁们遍插香火,拜后将香火插满沟边路旁,含有遍济四方之意。
  等到祭拜完成之后,两个弟弟也收拾着去和他们的好友们过节了,刘芬和刘树照样是留在家里招待来访的亲戚或者是收拾一下家里的东西。
  刘松江把马车收拾好,又装了些糕点小吃在路上吃。然后招呼秀卿和刘英上车,他们赶着车去林家前面的路口去接秀如。秀如昨天还来说了,要带着红香一起去呢!两个人缠着壮炜给他们做鲤鱼灯,足足折腾了壮炜一个晚上,让壮炜大喊吃不消!
  刚到路口,就见到秀如和红香站在那里等,手里还拿着几只壮炜做的红彤彤的鲤鱼竹纸灯。等两人上车之后,一行人就赶着车往国禅寺去了。一路上,一行人说说笑笑,倒也快得很,一个时辰不到就到了。
  秀卿扶着松江的手下了马车,后面几个小女孩也一一下了车。只见国禅寺已经在路口设下普渡坛,坛的中央悬挂着“盂兰盆会”的横幅,后面还挂着三官大帝像。松江去把马车停好,秀卿就带着几个孩子祭拜,然后就带着她们走向阶梯,拾级而上。坛口处聚集着很多的穷苦人,其中衣裳略微打得补丁的也有,大家都等着“抢孤”呢!
  秀卿带着他们站在楼梯上等着松江,顺便观看他们“抢孤”。只见一个和尚将各家各户带来的各种祭品分别向棚下不同方向一一抛掷,让那些贫苦者抢夺。据说,抢到这些祭品的穷苦人家可以早日脱贫。这也是表现了穷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呢!秀卿感慨不已,这个年代的人就是单蠢。
  当然,这里聚集的只有山上不便于出行的穷苦人家,听说在府衙,大户人家的门口也会设普度坛,他们用来“抢孤”的祭品品种更为丰富,数量更多。他们买犁耙、水车、家具,甚至买下穷家女孩子,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家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这个只是听说,到底是不是谣传秀卿就不太清楚了。
  他们等到了松江之后,秀卿就拉着松江的手就开始向上爬去。阶梯两边人都很多,秀卿选了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方,叫秀如、红香和刘英好好呆着,不要乱跑,有许诺会给她们一些零钱让她们买些东西。三人乖乖坐在阶梯上玩鲤鱼灯,秀卿就和松江摆起小摊来,她带了两支棍子,她和松江一人一支,松江那支上面挂着她打的络子,每个卖3文钱,两个5文钱,她自己那支则挂着小巧的荷包,荷包里还装着防蚊的香茅草呢,荷包一个是十文钱。这些物什的价格比卖给绣铺几乎高了一倍,不过秀卿知道,这样也是有人要的,一来今日是节日,大部分的东西都涨价了;二来,她带来的都是很明朗的颜色,正是适合辟邪呢!
  果真,不一会儿就都卖出去了。
  秀卿收获了一大袋的铜子,晃荡晃荡直响!她手一挥,“走,给你们买东西去。”然后就带着大家一起去逛庙会了。
  一般人家的孩子都会中元节此日午后忙着赶制鲤鱼灯,这也算是小小模仿了一下上元节(元宵)的一个小小的游乐,是属于孩子的游戏。不过,七月十五给人们认为是“鬼节”,因此这一夜,大人不准孩子在附近游玩至深夜,而且要早点睡觉。所以大多的鲤鱼灯都是没有芯的,只是外形像而已。
  刘英、秀如和红香手上也都拿着鲤鱼灯,林母还特意将灯涂成红色,壮炜也在鲤鱼的眼睛处抹了墨水,所以他们的灯形象极了。走了好一会儿,才终于走到了寺庙的大门口,一行人手上提着各种小东西,吃吃喝喝走了将近半个时辰才到。
  在每年农历七月半,潮汕各佛门都举行盂兰胜会,俗称“放焰口”。据佛门传说:阿难尊者夜见鬼王口吐火焰、顶发烟尘,问是何名,答:“我是面然,三日内,你当堕我类。”他大惊,投大觉慈尊,请救苦之法。佛便说诵《陀罗尼经》(即《焰口饿鬼经》),给百千饿鬼得食,果然奏效。此后便有此佛事,以便让死者能得到佛的接引,往生净土。
  不过秀卿对这些也不懂,只是关注着有什么的好玩的活动。
  焰口仪规,主要为念经、咒、偈及结手印,并有作板、配东,也都用普通话,但曲调五花八门。松江就带着秀卿去看了各种的表演,包括很有潮汕特色的海上板、香花板、禅和板、外江板等等。听说每场焰口,有大小之分,大者长达3个时辰,小者也有2个时辰,今年国禅寺大办,所以就都是办的3个时辰的大场。不过秀卿和松江他们也没有多少的时间了,只是匆匆看过,见到有些好玩的就停留久一些。
  而今年国禅寺准备办水陆道场,水陆道场为佛事中最隆重者,俗称“打水陆”。是一种与水陆有关,专门供养群灵斋食之法会。相传是梁武帝萧衍,初居金山寺法云殿,夜梦神僧设水陆斋,普济群灵,觉而求其仪,而世上无人晓,便集高僧撰文编之,于天监七年(508年),在金山举行,后代习之。要求至少4名禅师、20名僧人诵经,持续7天7夜(中间僧人轮流食睡),其规模大、难度高。这也是只有在风调雨顺的年份才能办的大事。
  刘松江他们一进寺门,只见20多个和尚坐在在地上,腰板挺得直直的,口里不断地念着经文。他们俯身一拜,然后朝着里殿走去,秀卿正是要带着妹妹秀如去求签,顺便也给自己求一支,她想问问自己的儿女缘分。
  潮汕地区的占卜多为竹制卜具,贮于签筒,备于寺庙神案上供香客占卜用。
  秀卿拿着签筒跪下之后,先是虔诚地向神佛磕头祷告,心中默念自己要求的事:“大慈大悲的无量圣佛,我只求日后平安顺泰,今日想要问的是我妹妹的婚事是否顺利?”然后不断摇动签筒,不一会儿就掉出了一支。她取先掉出筒外的签。
  然后还要拿起就开始拿着圣杯掷地,圣杯一般用竹根部或木削成蚌壳形,有两具,外突内平,外称乌,内称白。两片皆乌为“乌古”(宝杯),表示凶多吉少;两片皆为白为“笑杯”,表示凶吉未明;一乌一白为“圣杯”,表示神明许诺之意。通常须连掷三次才有效,秀卿连续掷了三次,都是一俯一仰,才就说明佛主同意了秀卿的请求,她可以去问“诗签”了。
  然后她再一次拿起签筒,重复刚刚的动作,开始问父亲这次出海的状况,等林秀卿拿到了第二支签之后,就走出了寺门。
  签筒这里的每一竹签上都刻有编号,照签号去殿门口领诗签,俗称“求签诗”。求签时,签分上、中、下三等,俗信求得上签得福,求得下签不吉利。秀卿的运气不错,两支签都是上上签。
  终于,再排完长长的队伍之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签文,她很开心的松了口气,两只都是上上签!然后她拿着签文又艰难的迁徙到另一支队伍那里去解签了。


第32章 
  秀卿看着那个老和尚像念经一样将结果讲出来,很多的词语她都听不懂,又不好问出口,因为后面的人都在虎视眈眈的,她只好沮丧的走了。不过心里也是蛮开心的,两只签都是上上签呢!
  “我想去看看纸影戏!”林秀如很少能够这样尽兴的游玩的,她觉得应该抓紧机会跟着姐夫好好地见识一下。
  纸影戏又叫木偶戏,唐玄宗天启年间,梁王诗作《傀儡吟》中生动描述木偶戏制作艺术的高超,其诗曰,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东京梦华录》等书对此也作了精彩的记述、这种艺术,其实要到元末才传入潮汕地区的,不知道是哪位穿越大大的手笔,现在在潮阳府的所有大型活动都要请这么一帮人演演纸影戏。
  木偶身高一般七、八寸,扮相唱腔一如潮剧脸谱与潮剧曲牌,一色选用潮州浮洋大埕吴泥塑头(俗称翁仔头)按照生、旦、丑、净不同行当进行粉彩,袍服头盔则以金银丝线绣制、演起戏来便栩栩如生,逗人喜爱。秀如拉着红香一直往前挤,秀卿被松江护在身边,松江站在边角的地方,看着这些戏班笙箫鼓乐千姿百态的演技,宛如百花争妍斗艳,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真好看,我从前从未见过这么隆重的场面呢!”秀卿感慨道,前世她虽一直在潮州长大,但是当时各种民间艺术凋敝,已经没什么人从事这个行业了。只有每年的元宵节才能在村里请一场,往往还是临时拼凑的戏班呢!
  “是不错,这也算是我们这边近几年来最隆重的一次了!”松江搂着秀卿,凑近她的耳边说道。
  “松江哥哥,我们等下买些糕点回去吧,让爹娘们尝尝。”
  “行啊!买些红豆糕,这个新鲜,家里从未做过,还买些咸的酥饼就好了。”
  “好!”秀卿点点头,糕点要买多些,分些给公爹婆婆,还要孝敬些给刘奶奶,最好让秀如带些回去给爹娘吃。
  等他们看完之后,天色也不早了,这时候正是吃晚饭的时候,松江带着一行人来到山脚,各种小摊在这里林立着,大家都是趁着节日做些小生意,赚些钱贴补贴补。松江带着她们来到一家馄饨摊上,他把她们安置之后,就去街头的饼铺买些糕点,顺便买些烧饼给大家吃。
  秀卿看着这个世界的馄饨,皮有些厚,肉也不多,但是汤头很好,不是现代那种用味精调成来的,而是真正用大骨熬制的。
  几个人早就饿了,捧起香喷喷的烧饼,送着馄饨。
  吃饱喝足就该赶车回去了。路上,可能是真的累了,大家互相依偎,颠簸着都睡着了。
  等到家之后,刘松江掀开帘子一看,只见几个人叠在一起,睡得正香呢……
  他只得一个个叫醒,并将秀如红香送回去。秀卿拍拍自己的脸,回屋收拾一下自己,就带着糕点和刘英会旧屋去了。
  一进门,只见刘芬抱着松宝坐在天井的摇椅上纳凉,“娘,夜里风大,松宝刚刚好,可不能再吹了风啊!”秀卿提醒道,“这是松江买的糕点,他还专门买了您最喜欢的酥饼呢!”她将糕点递到刘芬面前,又从中拿出一块红豆糕,放在松宝的面前,“松宝,这是你最爱的红豆糕哦!”
  “哼!”刘松宝的头往一边撇,嘟着嘴。
  “这小家伙今天就一直在找你们呢,听你公爹说了你们去逛庙会之后,就一直不依不饶的。”刘芬笑着跟秀卿解释道。
  “好松宝,是大嫂不好,下次定带你去好不好!”秀卿有些忍俊不禁,“你要是不吃,那等下哥哥们回来了可就都给他们啦!”
  “不,是我的!”松宝抢过秀卿手里的糕点,在口里咬了一大口,嘴里还含糊不清的说道:“才不给你们吃呢,都不带我出去玩……”
  “你前几天不是病了嘛,要好好养着,不然又要喝苦苦的药咯!”秀卿哄着他。
  “那以后一定要带我去!不许自己偷偷去玩。”刘松宝想起那碗又黑又苦的药,眉头都挤在一起了。
  一大家子又说说笑笑了一会儿,秀卿就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林奶奶正在村田的大成树下剪纸花,只是为了中秋准备的。她身边还有好几个跟她年纪差不多的。
  “海子娘,听说你家树子的儿子娶了林家的闺女?”刘树的哥哥叫刘海,老一辈的都称刘奶奶海子娘。说话的这位正是跟刘家表妹陈喜妹同村的,平日里最爱东家长西家短的。
  “是啊,正是7月初九,还没过多久呢!”刘奶奶对于秀卿这个孙媳妇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虽说由于陈喜妹的原因有些不喜,但是那天秀卿送的绣鞋成功逆袭,挽回了一点印象。
  “听说昨日中元节还带着她去了寺里呢,你说这松江是不是也太宠她了。”这位是村里的新媳妇,跟秀卿没差几天成亲,但是差距可大了,她的夫婿是典型的潮汕男子,大男子主义,从未体贴过她,她对秀卿可是眼红得很呢!
  “年轻人嘛,总要多出去走走,况且他们又是新婚。”刘奶奶脸上波澜不惊,但是心里在就开始嘀咕了,怎么去寺里也没有说一声,也点表示。
  “有什么,那些个年轻的不都这样,磨磨就好了!”说话的是村里一个寡妇,平日里最喜欢磋磨自己的媳妇。
  “唉,老啦,而且他们也是分家出去的,他们自己会有主张的。”刘奶奶淡定地答道。在外,她还是很懂得维护面子的,可能是年轻的时候太不会做人的,吃多了苦头,老了自然就懂了。不过她也不会放手不管的,要好好问问是怎么回事,这个媳妇也太不靠谱了,一点都不会□□人,好好的孙媳妇也不知道好好教教,还害自己被这些老妇嘲笑。
  好吧,刘奶奶和刘芬之间的结是永远打不开的了。
  等到刘奶奶回到家放下东西之后,就直接往刘松江的住处去了。她到大门口的时候,正好秀卿正在喂鸡,见是刘奶奶上门,连忙把刘奶奶迎进来。
  “祖婆,您老人家怎么来啦,快进来坐会儿。”秀卿将刘奶奶拉到天井的摇椅坐下,顺手将石桌上的水倒给刘奶奶喝。
  “听说你和松江昨日去了庙会啦?”刘奶奶语气很平静,但是脸上有些严肃。
  “是啊,昨日带着英儿和秀如去的,”秀卿想去屋里的糕点,“祖婆您坐会儿,我去给您拿糕点去,这本来是要给您送过去的,不过刚刚有些忙,我正想着下晌给您送过去呢!”转身就往屋里去了。
  秀卿有些讨好的语气成功的讨好了刘奶奶。她也就坐着喝水等着,顺便打量了几下孙子的屋子,虽说没有多大,但是该有的都有了,也整整齐齐的,可见,新媳妇是个能持家的。
  “祖婆,这些是咸的,这些是甜的,我都分开装了!”秀卿将两包糕点递给刘奶奶,“这些最好莫要留太久,可能会变质的,现在天也热,要赶快吃完它。”秀卿有些不放心,据她所知,村里时常有老人家因为吃了变质的食物不舒服的。她可不想刘奶奶出什么事,到时候她也讨不来好。
  “嗯,那我就走啦!”刘奶奶和来时不同,脚步似乎也轻快了不少。
  秀卿在刘奶奶走后松了一大口气,这可是出了名难缠的老太太,那日见她对自己的婆婆也没有好脸色,说话直冲冲的,还有些害怕呢。今日见到刘奶奶来的时候,她还真有些骇住了,幸好刘奶奶好哄,否则不是要被骂死!
  她转身去忙自己的事,想着日后定要准备多些东西,“礼”多人不怪嘛。秀卿将家里收拾好之后,就拿起自己的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