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户安好(秦家)-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爹,你抱抱丫丫呀”
    把僵硬的像冰人一般的大郎吓了一大跳,弹跳起来。丫丫就被抖了下去,顿时把大家都吓了一跳。还好长期做猎人的警觉让大郎大手一捞,总算是把丫丫又给抱了回来。
    正在做丸子的祖母手上的动作一停,然后把剩下的活儿交给儿媳妇,快步走了过来。
    “大郎,怎么了?”
    “啊?没事儿,娘,没事儿……”大郎也被自己吓了一跳。只能对走过来的娘亲说道,正准备把丫丫递过去的时候,娘亲又转身过去继续和面调浆糊了。
    被这么来一个云霄飞车的丫丫可受不了,刚刚她是充分体会到了地心引力的强大。别说眼泪了,差点都尿裤子了。重回阿爹宽大的胸怀也觉得这胸膛一点儿也不靠谱了。
    “丫丫没事儿吧?”一旁的大哥凑过来关心的问道。
    “……”原本就是眼睛湿润的丫丫这会儿就包一包泪了,她曾经巨大,现在可怜的小心肝儿哦。
    “丫丫,都是阿爹不好,是阿爹不好,来,你打阿爹,打阿爹”正当丫丫准备张开双手投向大哥那靠谱儿的怀抱的时候,头顶响起阿爹的声音。那份自责的语气让她把手又缩了回来。
    “阿爹吓着丫丫了”抬头说道。
    “嗯,阿爹的错,都是阿爹的错……”大郎不敢去拽丫丫的小手打自己,只能自己捶自己的腿,力道用的十足。
    坐在阿爹怀里的丫丫感受深刻,阿爹可不是哄孩子模样的打他自己几,是真的在用力的打。也心疼了,这个阿爹虽说没有哄过自己,也没有抱过自己。可是家里的住的屋子是他盖得,家里吃的番薯是他种的,家里香喷喷的肉是他打的,家里的鱼也是他捕的。没有阿爹的辛苦,就没有这个家。
    “阿爹不打,阿爹抱”想到这里,连忙用手去抓阿爹的手,可是阿爹的力气大那是自己拽的住的。而且自己还差点儿被阿爹的扬下的手给带到地上去。没办法,只能撒娇了。

    第七章 新来的邻居

    说完后,果然阿爹不打他自己了改抱着。虽说抱得不舒服,咱还是将就将就。
    “阿爹,祖母在做什么好吃的啊”找话题,用这么**的语气,鄙视自己一下。
    “祖母在做鱼丸子”阿爹,丫丫在找话题啊,不说要你语气哄小孩儿,最起码你多说几个字呐。
    “阿爹,鱼丸子是什么啊?祖母真厉害会做鱼丸子”再接再厉,阿爹的手不要这么僵硬。
    “丫丫,鱼丸子可好吃了,以前每年过年祖母都做的那个年儿三十的晚上吃的就叫鱼丸子。丫丫以前就顾着吃了,没看到是祖母做的吧,祖母可厉害了还会做好多好吃的……”一旁的大哥儿凑过来答话儿道。
    丫丫心里泪流满面,大哥,你真是好人!
    在阿爹怀里的钢铁酷刑终于最后被祖母解救了。丫丫选择性的忽视祖母把她扔过来的事实。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窗外一成不变的白雪天地让人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每天都是白菘番薯糊糊也让人觉得似乎每一日都是同一日。天冷的出奇,连透气的那扇木窗户都被冻住了,每日都要阿爹用力掰着打开关上,丫丫就除了睡着,就是醒着吃糊糊。
    直到某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在大炕边上居然摆上了三个大盆,一盆白菘烧肉,一盆白菘鱼丸子,一盆白菘。大家伙儿吃的是满嘴流油。抱着圆滚滚的肚子幸福的睡了过去。
    过了好几日,丫丫才知道那是大年三十,新年已经过去了。
    接下来又恢复了白菘番薯糊糊的日子。
    慢慢的阿爹又开始忙了,地里挺过寒冬的青翠小麦们在稻草里躲过了厚雪融化时的严寒。阿爹也开始育种耕地开始了春耕前的准备。
    只是这五沟村突然就热闹了起来。
    三月二十的才是插秧的时节,阿爹赶着上山伐了四棵大树,在地上钉了四个大柱子,然后娃们就开始在山上捡木棍儿,得有搭砖屋屋顶那么粗的。
    这条大土沟捡完了,就捡隔壁那条大土沟的。然后,五哥儿就带着人回来了。
    “娘!娘!我捡了好多的木棍回来!”五哥儿率先跑到正在搭茅屋的娘亲面前,激动的手舞足蹈。
    “那木棍呢?”王氏左看看右看看,五哥儿可是空着手回来的。
    “在后头呢,三姐在后头看着呢!”五哥儿得意的说道。
    王氏有些奇怪,什么叫看着?难道是要人过去搬?可瞧五哥儿的模样,不是这个意思啊。抬头一看,前面的山路上一个小子肩头抗了一大捆二人高木棍在和三丫说话,三丫这是低着头全无平日里风风火火的模样。
    赶紧在水盆洗了手,王氏就迎上前去。
    三丫看到娘亲连忙低着头走到了娘亲的后面,那小子则是把肩头的木棍放下,然后对着王氏行了一行礼说道“婶子,小子名叫张鸿朗是从南方迁过来的,在这五沟村定居,本打算盖上几间茅草屋的,但请的匠人说这里冬日雪厚茅草屋怕是不顶事得盖砖屋,也伐了不少木头,听闻五哥儿要找这木头,索性就都送了过来”
    “这,木头我家买不起,还是谢谢了”王氏看了那大捆的木头摇摇头。家里可是没有什么余钱,只等大郎大哥儿他们把田肥了上山去伐去。
    “婶子说的,都是山上伐的,要什么钱”那张树连连摆手。
    “你们也是费了工的,自然不能白拿”王氏并没有接下这些东西。老王家在五沟村住了好些年头了。村子里的人年年换的,都没有深交,哪里来些人情过往。
    那张树见王氏态度坚决,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没得法子只得又把那捆木棍搬了回去。
    下半晌,等到大郎个大哥儿肥田回来。王氏就把这事儿一说,大郎沉呤了下,说他去五沟那边儿去看看。可还没等大郎出发呢,那边儿又来人了。这回是个年轻的后生,长的白白净净的,后面跟着的是午前来过的张鸿朗,肩上还是扛着那捆木棍。
    这十多年没有人情往来,家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总不能让这两兄弟进那个大炕的屋子吧。不过两兄弟倒没什么意见,就木桩凳上坐了,喝口水后。那年长些的就自我介绍,说是叫张鸿云,和那张鸿朗是兄弟,两兄弟无牵无挂的,又听说了朝廷颁发的来这梨州北境种地三年赋税只收一成,就搬了过来。
    “小兄弟,咱这儿是蔑州,不是梨州”大郎听了张鸿云的话,有些奇怪的问道。
    “这个似乎是今年才改的名”张鸿云答道,看来他们不是莽莽撞撞的过来的,对这里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
    “是咱这儿是吧”大郎闻言确定了张鸿云的话,然后还是摇头“小兄弟啊,听大哥一句,赋税减了虽说是好事,可这里常年都是有蛮子们过来抢掠杀人的”
    张鸿云听到大郎的话脸色只是有些微变,但张鸿朗脸色就都白了。有些惊慌的看着身前的张鸿云。
    “这个大哥就有所不知了,这梨州现在是郎将军的封地了,他年前大败匈奴,挺说是生擒了他们的一位首领呢!朝廷颁布的告书上说,这位郎将军会确保梨州境内的安全,五沟村可是离了梨州边境有百里之遥!”张鸿云定了定心神,然后说道。
    “小兄弟所言可是确信儿?”大郎听后一阵激动,这蛮子年年来,早已是苦不堪言。若真有这么一位神勇大将军,那生活可就好过了。
    “我们才从梨州城里过来,城里可是传遍了”像是怕大郎不相信一般,张鸿云又说道。
    闻言大郎和大郎媳妇儿面露喜色,这可真是件好事儿,老百姓有太平日子过了。
    张鸿云张鸿朗两兄弟甚至把屋子也从五沟搬到了大郎一家所在的四沟。他们已到县衙里落了户,五沟村如今算是有了两户人家了。
    张家买地种地的事情迫在眉睫,马上就是插秧种稻了,他们本就迟上不少,再不加紧,就赶不上了。两家的地都在四沟里,大郎先是全家上阵插了将近十亩的稻子。
    然后才又全家过去帮张鸿云两兄弟垦那买下的五亩田地。甚至还将家里大炕里的草木灰分出来大半给他们肥田,让张家在清明后的十多天里把土地都种满了。
    “大哥,咱带着的银两就只剩下这十贯钱了,还要给他们一贯这么多?”张鸿朗把自家存钱的罐子掏出来,对着坐在那边的张鸿云说道。
    “二弟,这地里的事情,你懂上多少?这五亩地都种上了,你又做了多少?咱现在和着王家是近邻,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更何况我们连远亲都没有,和王家交好是有个照应”张鸿云把钱罐子拿出来,数出一贯来说道。
    “可是……”张鸿朗还想可是的时候,张鸿云又说了“这王家人是个可交朋友的,你记得咱刚来的时候你过去送木头不?那王婶子说家里拿不出钱来,就不肯要咱的木头是不?这木头可是山上伐的,不要银钱”
    张鸿朗听了也沉默了,王家人不占人便宜他是看的清清楚楚。哪像那一大家子人,为了利益连亲子侄都能杀。他家每日吃的都是番薯,自家里吃的是糙米,可是从没孩子会过来看看,过来蹭吃的。
    两人一起来到王家的茅草屋前,二丫见到他们赶紧把人请进来坐着,给两人都倒了碗水“张大哥,张二哥,阿爹和娘亲去黑石镇上磨麦子去了,这会儿应是要回来了,你们坐坐,晚上家里做耙吃,你们可别走了”说完又准备去忙活了。
    “二丫,和你说是一样的”张鸿云拦住二丫,王大哥他们不在还好些,给他们工钱怕是难得给出去。
    正准备去菜园里摘把娥眉豆的二丫只得坐下听张鸿云说。
    “是这样的,二丫,我家里的五亩地都是王叔和婶子们种的,我们两兄弟也过意不去,我们合计下觉得不如就当是我们雇了王叔他们,这些铜钱呢就当做是工钱”说着还把那一吊钱拿出来递到二丫的手中。
    “别,你们别这样,只是帮帮忙哪里用得着给工钱”二丫连忙站起来,不肯接银钱。
    “二丫,你们这不收银钱了,我们两兄弟更是过意不去,要不这样吧,你们把地里的收成都拿走,权当是我们买了地租与你们种的”张鸿云站起来,佯装生气的说道。
    二丫也急了,这种事儿她可不知道怎么办,这邻里之间的搭把手,祖母说是挺正常。月前自己还有爹娘大哥三丫四哥儿过去帮忙,那时候自己也有些意见。可是也犯不着说要给银钱呐。
    对了,祖母,去问问祖母不就知道了。二丫往门口跑去嘴里说道“我去问问祖母,祖母在家呢”
    张家兄弟怔了一下,王家还有老人?他们来了这两个月可从没见到过,当然这主要是两家人并没有相互做客。
    祖母正在拿针线把大哥儿那件兔毛背心改一改,改成两件小的,一件给丫丫一件给八哥儿。外面的天儿还有些寒,穿着单衣,两个孩子还不能出去玩儿。

    第八章 五月五吃新麦

    二丫推门进来把事情一说,老王氏沉默了一会儿,就把丫丫和八哥儿留在屋子里。自己跟着二丫出了屋子,到隔壁去。
    张鸿云两兄弟见到了老都怔了一下,显然在老王家这么一个典型的北方人家里出现这么一个南方水乡女子都很诧异。
    老王氏也没有多说,收下了张鸿云的银钱,并且表示了感激之情。但并未留张鸿云兄弟吃饭,而是郑重的要求他们明日端午到王家来过,然后送走了他们。
    麦子大部分卖给了镇上的粮店换了银钱做赋税,大郎也在粮店老板那里听到了和张鸿云说的同样的消息。今年的赋税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便卖了大部分的麦子得了银钱。才磨了剩下的带回去,但估计也只够明日端午做一顿耙了。
    夜里,吃了加上新鲜菜叶的番薯糊糊后祖母就告知了两人,她收了张家兄弟一贯钱的事情。
    “娘,那哪成呢?这只是去帮帮活计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事,哪能收钱”大郎放下手里的碗筷说道。
    “……”祖母只是低头喝糊糊。
    “若是娘担心今年的赋税,我和秀儿卖麦子卖了五百文,加上家中的余钱,已经够交赋税了,今年的赋税只有一成呢!”大郎又开口说道。
    老王氏依旧沉默,弄得大郎也不敢说话了。
    过了一会儿,老王氏才搁下碗,然后让大哥儿们都去隔壁里去玩儿去。这才说道“张氏兄弟可不是图的答谢你们春耕搭把手,而是图的心安”见大郎和王氏还是懵懵懂懂的。叹口气问道“这蛮子不来了,是真的不来了?”
    大郎忙点头。
    “谁能保证不来了?”老王氏又问。
    大郎脸色有些白。
    “若是蛮子们来了呢?”老王氏问。
    “咱躲地道里去!”大郎说道。
    心里摇头,去年那是有村里的人在前面挡着,今年哪能躲进地道里。不过,既然是郎家军的保证,那该是铁板上订钉的事情了。
    “那张家兄弟呢?”老王氏没有等大郎的回答继续说道“他们才到这五沟村,什么都不知道,若是蛮子来了,会出什么事?要怎么做他们也不知,这时候只能靠谁?咱收了这银钱,咱就是同意躲着的时候照应他们一二了”老王氏说完后不再言语,转而回到了砖屋里。
    第二日是端午,一早五哥儿就去把张家兄弟叫了过来。王氏揉面,把昨日上镇上买的麻糖包进去,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白胖耙。这是今年的新麦也是头麦,味道很是新鲜。
    张家兄弟坐在的是茅屋里,并没有去到砖屋。
    丫丫是被五哥儿吵醒的,五哥儿激动的不行“丫丫,快点儿起,今儿有糖耙吃!”
    并未睡饱的丫丫只能是迷迷糊糊的瞪着眼,让祖母帮忙洗漱下,这才穿上小马甲出来了。
    乖乖的坐被抱在三丫的怀里,在茅屋门口来回晃荡了三四次。茅屋里坐着的除了阿爹,大哥还有两个陌生的男子。不过丫丫是早就听五哥儿嚼烂了,这应该是张大哥和张二哥,都挺年轻的,那个张二哥和大哥差不多大。
    终于里头的阿爹和大哥看见了,大哥笑着把三丫叫进来“哟,丫丫也醒了,三丫把丫丫抱进来吧”
    丫丫叹口气,大哥你的眼神儿也太差吧,怪不得是全家眼睛最小的一个,这都晃悠了多少遍了。然后抬眼去看那两个被五哥儿夸得只有天上有的两位最最最厉害的人物——张家兄弟了。
    张鸿云瞧见了丫丫,却没有像六丫那般拿了糖去哄。和身后的张鸿朗对视一眼,都是面色有些奇怪。丫丫见他们两个盯着自己看,又一副想要去茅房的模样,把头一扭,用后脑勺对着他们。
    她已经完成三姐想要进来,拿她做门槛的任务了,后面的就不想去理。
    小孩子就是有这个好处,那张大哥张二哥一边和阿爹他们说话,又一边瞟过来几眼。一副欲语还休的架势,吊的本就没有什么弯弯道道的阿爹和大哥都不知道是怎么了。
    屋子里正牛头不对马嘴的说着话,终于救星来了“娃他爹,耙已经蒸好了,开桌吃饭吧”王氏把手洗了进来说道。
    “哎,好好好”大郎连忙应道,然后让张家兄弟都坐上席位。三丫也把丫丫抱了出去,家里有客人,孩子和妇人是不能上正桌的。
    “去请祖母”大郎又叫了大哥儿去喊老王氏。
    等到人都去了火灶那边忙乎的时候,张鸿云这才向大郎问道“王叔,刚刚那个娃娃是?”
    “那是我七闺女,丫丫”大郎随口答道。
    闻言张鸿云长舒一口气,说实话,他是见过那叔侄间侄子要大上许多的。这在不少大户人家非常常见,刚刚看到那个不像王叔也不像王婶儿又甚少见过的女娃。长的还肖似王祖母,他还担心是王叔的妹妹,以为是家丑,不可为外人道,他更是如坐针毡了。
    不一会儿,新蒸的馍馍都端了上来,还有几样小菜,甚至还有酱肉,这就显的非常的丰盛了。张鸿云等了一会儿,没有人再进来了,只有大郎和大哥儿作陪。大郎还一直在催他动筷子吃饭,于是开口说道“王叔,怎么大家都不来桌子上吃呢?连祖母都不肯过来,王婶儿也不过来,五哥儿,六丫们,都叫上来一起吃吧”
    “不成,不成,你们是客,娘们儿孩子是上不得桌面的”大郎摇头,他倒不担心娘亲他们没得吃的,他们那一桌可比自己的这个还要大。
    “王叔,你看我们兄弟二人都称你为王叔了,也不拿自己当外人,您这么做不是就把我们兄弟二人当外人了么?”张鸿云坐在大郎左手边的位置说道。
    大郎摸摸头,这个他也不知道要如何说是好,家里已经有不少年头都没有客人过来了。一直都是全家一起吃饭,热热闹闹的。
    “张大哥,这礼节也是不得变的,今儿又是端午,还是就这般的吃吧”倒是一旁的大哥儿开口应道。大郎也是连连点头。张鸿云见说不通,也没再多说,四人在桌上吃喝说笑起来。
    因为心疼钱,买的肉少,王氏也只能拿些瓜蔬放进去,酱肉剁成了丁儿,里面有黄瓜,豆子。吃起来味道更好,家里只有一张桌子,灶台也还是当初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