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贤后-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彦博的意见与大家有些不同,因他在北地居住过不短的时间,对突厥人的心性十分了解。
胡人与汉人习俗不同,若让他们与汉人混居,彼此很容易产生矛盾摩擦。
他主张效仿建武帝刘秀对归汉匈奴的安置办法,置匈奴于五原塞下,即把突厥安置在河南朔方、云中等地。
委任他们原先的首领为当地都督郡守,再派汉官辅助教化,如此一来,既可以填充这些地方没有人口的空虚,二则示朝廷对他们的真心接纳和无猜忌之心。
但温彦博的主张遭到秘书监魏征的激烈反对,他认为突厥自古为患,难以管理,若将其迁于内地,等于心腹之疾,养兽自遗患也,主张将这部分人仍然置于边疆,使之“居其旧土”。
温彦博坚持己见,主张以德怀之,他说教其礼法,选其酋首,遣居怀德,何患之有?
温彦博提出的安置突厥办法的实质,是以尊重突厥族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为基点,给予突厥族以某种限度的自治权力,显然是在团结的基础上,采取开明的民族同化政策。
经过近一月的激烈探讨,李世民最后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同时略作变动,他下令命数十万户突厥族迁入中原。
其中三万迁入长安,余者散于幽州至灵州一带安置,任命突厥本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统帅原来部众,又挑选突厥族部分贵族来京担任武职。
其中五品以上的将军、中郎将约有百余人,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当时以突厥为首的少数民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与深刻的影响。
处理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后,李世民心情大好,趋着天气尚不是太热,去玉华山打了一趟猎,归来的时候路过长乐门,想起住在里面的长嫂和弟媳,不由自主的勒住了缰绳。
“陛下怎么了?”随行的尉迟敬德有些不解的问了一句。
“息王妃和曹王妃都是住在这里吧?”李世民没有理会尉迟敬德,却是转首问了身边的一名近卫一句。
“是。”近卫答道。
“你们先回去吧,我去看看嫂嫂她们。”李世民朝随行的几名将领摆了摆手,让他们先行回去,自己则翻身下马,朝着长乐门走去,几名近卫紧跟在他身后。
尉迟敬德等对望了一眼,很聪明的没有接口,悄然离去。
此时离玄武门已经过去差不多五年,在这五年中,李世民一次都没有见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遗霜,大概是觉得无颜相对。
如今突厥平静,万国来朝,他再见嫂嫂,弟媳和侄女们,内心大概不会再有什么尴尬了。
总之,这都是皇家私事,与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没有干系。
长乐门内很安静,门口的守卫突然看到圣驾,都吃了一惊,齐齐躬身行礼。
李世民摆了摆手:“不必客气,也无须进去通报,我来这里没什么大事,就是见见故人罢了。”
话毕,便抬步走了进去,郑氏和杨氏住在长乐门西南殿,李世民一路过来的时候,路过的宫女和太监突然看到他都吃了一惊,不过刚伏下身行礼,却发现皇帝已经走远了。
李世民一路疾行,约走了五六分钟,终走到了郑氏居住的宫殿,郑氏是虔诚的佛教徒,他来的时候,她正在屋里诵经。
先看到李世民的是淼儿,淼儿突然看到李世民,也是呆了一呆,不过旋即醒过神来,连忙过来见礼:“李淼见过陛下,陛下圣安。”
淼儿已经十七岁了,是花骨朵般的大闺女了,一般人家这么大的闺女早出嫁了,可她这些年随母寡居,心性已经磨平,身上再也不见昔日娇憨。
但见一袭普通的青衣,满头秀发随衣的披在肩上,唯在头顶束了一方青帕,整个人看上去清爽秀丽而洽静,唯独没有半丝皇家贵女的气息。
“你,是淼淼?”若非她自报名字,李世民一时几乎认不出来她。
算起来,他已足足有五年不曾见地淼淼,当年的淼淼尚是个十三岁的天真娇憨的小姑娘,他怎么也没法把眼前这个沉静得像道观里的道姑般的的年轻小娘子和当年的她联系起来。
“回陛下,正是淼淼。”淼淼不卑不亢的答道。
“起来吧,你,母亲可在?”李世民按下复杂的情绪,伸手虚扶了一下。
“在,母亲应该在礼佛,陛下来此是为见我母亲么?如果是,淼淼这就进去请她出来。”淼淼应了一声,站起身来,开口答道。
“嗯,有劳了。”李世民点了点头,郑氏是长嫂,又是寡居之身,他显然不便直接进入内宅。
淼淼转身离去,约莫过了一盏茶左右的功夫,淼淼就扶着郑氏出来了。
郑氏比李建成小三岁,现在已三十有八,许是此地幽居清静,与外界纷争不怎么相干的缘故,她的容颜和五年前比起来,并无太多改变。
唯一与往日不同的是,她身上已看不到半丝太子妃的贵气和铅华,她和淼淼的服饰差不多,都是一袭简单的青色衣裙,满头青丝被挽在脑后,没有半根钗环。
脸上脂粉不施,她的一双眼睛沉静得如古井中的水,在没有人去搅动的时候,看不见半丝波澜。
李世民看着这样的郑氏,再想起她刚到此地时那两年的表现,一时颇有些恍惚。
“李家未亡人郑氏见过陛下。”郑氏的目光与他碰触了一下,旋即敛下视线,一脸平静的朝他行了个礼。
“嫂嫂免礼。”听见她的声音,李世民从恍惚中回神,开口道了一句。
“你唤我嫂嫂,可是觉得北伐大捷之后,已经可以坦然来面对我,面对昔日死在你手中的兄长和弟弟了?”听到这个称呼,郑氏陡然抬目朝李世民望了过来。
第二百七十一章 帝王之路(上)
郑氏初听李建成的死迅、刚入长乐门的那一年多,心里将李世民夫妇恨到了骨子里。
她整个人时刻处于一种极端的焦虑和愤怒之中,受到了一点外界的刺激,就会竭斯底里,状若癫狂。
她的两个女儿那一段时日可谓是极不好过,淼淼还好,初进长乐门的时候她已经十三,家里这一系列变故让她迅速成长起来。
次女顺婉则才四岁,若非有淼淼这个姐姐在一旁悉心呵护照顾,只怕她已经被郑氏吓出毛病。
弟媳杨氏更是不知受过她多少讥讽和奚落。随时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不知是时间久了,伤痛逐渐減缓,让她的理智慢慢的回了笼。
还是弟媳杨氏的从容衬得她这个前太子妃样子太过难看,让她幡然醒悟。
总之,她真的安静下来了,这两年多来,她没有再发过一次脾气,不管外面再有什么消息传进耳里,她的神色都非常平静,看不到半点情绪变化。
她的生活变得极其规律,除了悉心教导两个女儿之外,大多数时间不是在诵经就是在看书,日子过得和庙里清修士一般,清静安然,不沾任何尘世纷扰。
北伐大捷的消息传进长东门的时候,她正跪在佛像前诵经,听到这个消息,也只微微顿了顿手中的佛珠,接着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般,继续功课。
可此刻突然看到李世民,听到他唤的那一声嫂嫂,已经有两年多没有过什么情绪波动的郑氏的心湖像被人突然投进了一颗巨石,沸腾翻滚起来。
她目光冷厉如刀,一脸森然的盯着李世民质问,语气也较平常高了数个分贝,这一刻的她,仿若又看见了丈夫和儿子无助的倒在血泊里的影子,心里恨意如潮水般翻腾。
“是。”李世民迎着她刀锋一般的目光,神色不变,一脸平静的接口。
“呵呵,好一个百官臣服、朝野上下交口颂德的有为圣君,好一个百族来朝的天可汗,怎么,你今日是特地跑来是向我这寡嫂炫耀自己的功业的?”郑氏冷笑起来。
她虽被幽禁此地,可李世民并没有下令,不许任何外界消息与这里互通,所以,外面普通人知道的消息,她也一样知道。
“嫂嫂乃荥阳郑氏悉心教导出来的嫡女,目光当不至如此狭隘,你应该知道,朕今日来的目的不是炫耀,朕只是想来告诉嫂嫂一声,四年前的选择朕没有做错。”
“如果时间能倒回去,朕依然会这样做,因为朕比大哥和四弟更合适帝位,我李家费了那么多的心力,填进了那么多的人命,才打下的江山,它不应该和隋朝一样,只历二世而亡。”
“在手足骨肉与国祚之间,任何一个胸怀天下,具备合格的帝王之心的人,都该知道如何取舍,朕不过和那些人一样,做出了最合适的选择罢了。”李世民不惊不怒,依然一脸平静的接口。
“哈哈,真是可笑,你这话说得还真是冠冕堂皇和不要脸,听着你这话,不了解底细的人还以为李家就只有你胸怀天下,只有你具备雄才伟略,其它人都是废物一般。”
“李二郎,你扪心自问,你大哥建成,武略虽略逊于你,其它方面却不见得差你多少吧?你怎能断定他上位就一定会断送大唐江山?”
“明明是你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为了帝位不择手段杀兄屠弟,结果现在却这样往自己脸上贴金,你不觉得臊得慌?”郑氏听得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几年的清修,让郑氏一度以为自己是真的放下往事了,可今日面对李世民,面对这个亲手杀了她的丈夫,又下令诛杀了她儿子的罪魁,她才发现,那些仇恨,真不是说放就能放的。
跟着郑氏一同出来的淼淼听得心头发紧,生怕母亲这般口不折言触怒李世民,从而惹来杀身之祸,不自觉的伸手轻轻捏了捏母亲的手。
哪知李世民听完郑氏的讥讽奚落之后,却只淡淡一笑,脸上不见丝毫怒意的接口:“看样子嫂嫂这几年的经是没念好,不仅经没念好,昔日的智慧也被仇恨给蒙蔽得差不多了。”
“嫂嫂嫁给我大哥近二十年,大哥他有什么本事你心里应该很清楚,如果在和平时期,他确有可能做个有为之君。”
“但以我大唐之前的局面,他若杀了朕,势必要将当年秦王府的一应文臣武将尽数剿灭,以我大唐的当时的国力,没了朕,没了秦王府的一应将士,这个江山他也许连三年都坐不稳,我大唐只怕会败亡得比大隋还快。”
“嫂嫂应该没有忘记武德七年发生的事,当时突厥大军在太原灭了我大唐数万兵马,兵锋直指长安,当时父皇,和太子大哥根本提不起与突厥相抗的勇气,他们居然觉得长安离突厥较近,很容易被他们突袭,为保安全,就想迁都。”
“试想,若是大哥上位,在朝庭又缺了那么多文臣武将的前提下,面对突厥的威胁,他怎么应对?朕自然算不得好人,却从来不是敢做不敢、胡乱粉饰太平之辈。”
“朕登上帝位的过程确实不那么光彩,是踩着自家兄弟的血和尸首上来的,正因为如此,朕心里才一直觉得不安,觉得愧疚,哪怕明知嫂嫂日夜在这里咒骂朕。”
“甚至启用大哥当年在宫中埋下的一一些棋子在后宫作乱,朕也没想过要把你怎么样,朕杀兄屠弟的事更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被载入了史册。”
“朕没有因为成了皇帝,就强迫史官把这一段不光彩的事给删了,朕既然连这样的事都不宵于掩盖,在嫂嫂面前,又有什么需要往脸上贴金的呢?”
“若大哥当真事事比朕强,朕早已挂冠归去,根本不会有后面的兄弟萧墙,。”
“他不比我强,如若能全心全意的信任朕,不猜忌朕,朕也愿做那周公,与他肝胆相待,誓死效忠于他,与他一同,携手打造出一个盛世王朝。”
“可惜,朕虽有周公之心,武王和成王却不多见,大哥既无武王和成王的雅量,又无稳压朕一头的才干,朕怎可能束手就擒,引颈待戮?”李世民说到这里,语意微微顿了一顿,看着郑氏的目中浮出一抹冷意。
第二百七十二章 帝王之路(下)
李世民并未就此打住,他看了郑氏一眼之后,接着往下道:“说真的大嫂,突厥之患没有解决之前,朕其实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玄武门的事朕虽是被迫行事。”
“可朕的手上到底是沾满了亲人的血鲜,若到了最后却成了亡国之君,到了九泉,朕不仅无颜面对大哥四弟他们,也无颜面对我李氏的列祖列宗。”
“可现在,朕可以很坦然的对我李氏满门说一句,我李世民无错,玄武门之变无错,我来看望嫂嫂,并非祈求嫂嫂的谅解。”
“而是想告诉嫂嫂,有些事该收手的时候就收手,不要一味的偏执下去,更不要觉得朕亏欠了你们多少,在江山社稷面前,个人恩怨实在是微不足道。”
“帝王之路,本就是一条孤独之路,也是无情之路,坐在这个位置的人,需要考虑的是江山社稷,是天下的黎明百姓,而不是个人私情。”
“只要朕能治理好这个江山,让国家变得繁荣昌盛,让百姓不再流离失所,在后世史书就会是一个有为之君,朕也不会在意眼前的人如何议论朕,看待朕。”
“嫂嫂这些年来恨意不减,一心一意的想报仇,先不说你有没有这能耐,但说就算你找着了机会,真杀了朕,你心里的恨意就能平?
“朕若真的死了,大唐被颠覆,李氏政权葬送,嫂嫂确定大哥他们就一定能瞑目么?我李氏的列祖列祖能瞑目?”
“嫂嫂为帝王家的媳妇,早该明白,帝王家的恩怨情仇很难用对与错来定论,大哥和四弟他们败了,不是死于朕的阴谋诡计、龌蹉无耻,而是他们技不如人。”
“既然是技不如人,就该愿赌服输,嫂嫂乃名门之女,若连这点都想不透,那就真的很可笑了,贞观二年发生在青萝宫的事,还有今年年初武德殿的那场大火,朕都可以不计较。”
“毕竟人都有七情六欲,道理上都明白的问题,不代表感情上也能看透,但是,这些事朕希望到这里为止,不要再无休止的持续下去。”
“否则,朕为了避免麻烦,就会彻底清除掉麻烦的根源。”李世民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面色平静如水,目光却没有一丝温度。
郑氏和淼淼和他的目光一触,都感通体发凉,直到这一刻,她们才忽然发现,眼前的这个人,再也不是当年的李二郎,他已成了一名货真价实的铁血帝王。
郑氏的心里除了愤怒之外,更多的是狼狈,她就像一只缩在蚕茧里的蚕,一心一意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现在却突然被人毫不留情的剥开了茧,逼着她出来面对现实。
她想反驳,想怒骂,嘴巴张开,却找不到任何合适的语言,哪怕她再自欺人,她也不能否认,李世民口中的话,绝大多数都是事实。
甚至于当年主动挑起兄弟纷争,激化兄弟矛盾也不是他李世民,玄武门事件发生之前,他一直只在被动的防守。
只不过他最后出手的时候,就像他每次带兵出征打仗的时候一样,瞄准了敌人的咽喉,不动则已,一动就定下了乾坤。
郑氏垂下眸光,静默了片刻,复又抬目看了李世民一眼,没有再发一言,径直转身,朝屋内走去。
淼淼一脸惶恐的看了李世民一眼,又看了看母亲,一时不知是该去追母亲还是对李世民说点什么。
这几年住在这里,郑氏所做的许多事,她并不知情,比如青萝宫的事,比如武德殿的事……
这些年已经成长了许多的小姑娘听完李世民这番话后,脑子很乱。
“嫂嫂留步,朕的话还没说完。”眼见郑氏就要跨过门槛,李世民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却不知陛下还有什么吩咐。”郑氏停住脚步,转过身来,静静的朝李世民看了过来。
“如果朕记得不错,淼淼已经十七了吧,不知嫂嫂对她的终身大事有什么打算?”李世民问。
“陛下的意思是?”郑氏一怔,旋即双目微微一亮,她原以为自女儿随自己来到这里之后,终身大事已没有了指望,如今看来,似乎并不如此。
她是一个母亲,哪怕这些年因为心里的恨意,无意间做了不少伤害女儿的事,可心里对两个女儿的爱,并没有少半分,若李世民肯为她的两个女儿谋一份好亲事,她还是会感激的。
“如嫂嫂不介意,不日朕就帮她选个合适的人,再封她一个郡主的身份,按我李氏宗亲郡主的规格出嫁罢。”李世民道。
“不,二叔,淼淼多谢二叔的体恤和厚爱,但淼淼不想嫁人,淼淼刚刚听了二叔那番话,忽然想通了一个问题,那便是帝王之家,确只有成败之说,没有对错之言。”
“我的父亲当年败在二叔的手下,是他技不如人,二叔上位之后的一系列表现,更是证明了您比他更合适帝位,淼淼不怨,亦不恨。”
“但是淼淼身为父亲的女儿,却不得不尽一个子女应有的本份,淼淼愿从即可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