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贤后-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哗的一下,就这么骤不及防的流了下来。
“母妃,这是得胜鼓的声音,北伐大捷了!”正好在她这里的要蜀王李恪跟了出来。
“是啊,北伐大捷了。”李淑妃默默了流了会泪,接过蓝翊递来的布巾,将脸上的泪擦去之后,才接一句。
“北伐大捷是大喜事,母妃你。。。。。。”李恪自懂事以来,极少看见母亲流泪,现突然见她这么失态,还哭得稀里哗啦,莫明有些不安。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举国欢腾(下)
“没什么,高兴罢了。”杨淑妃哭了一会,人就缓过来了,她将脸上的眼泪擦干之后,一脸平静的对儿子道了一句。
李恪并不知他的外祖母,前朝的萧皇后这些年一直在突厥的事,杨淑妃这些年来没有一日不惦记自己的母亲。
可是,以她的身份,再加上突厥和大唐的关系,她根本没有办法、也不敢主动去联系。
倒是几年前,萧皇后曾让人捎了一封信过来,她在信中告知杨淑妃,自己在突厥一切安好,让她不要惦记,可杨淑妃又怎能不惦记?
她不知道北伐胜利,对母亲而言是福是祸,更不知道颉利可汗败亡之后会不会把怨气发泄在母亲身上……可这种心事是万万不能对外说的,哪怕亲儿子,也不例外。
蓝翊倒是知道她的心事,可在这种时候,她也不便说什么,只能默默的站在她身旁。
李世民最初的激动过去之后,先去了一趟大安宫,准备亲口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
李渊虽然能从得胜鼓中猜到北伐大捷,但这种事他这个做儿子的必须前去说一声。
“儿子见过父皇,父皇,儿子今日过来是想告诉父皇一个好消息的。”李世民来到李渊的寝宫,先朝他行了一礼,才开口道。
“不必多礼,坐吧,你可是来告诉我北伐大捷一事的?”李渊摆了摆手,道。
“不错,此乃天大的喜事,儿子觉得应该在第一时间和父皇一同分享。”李世道。
“你有心了,就一个皇帝而言,你确实做得比朕好,朕不如你。”李渊目光复杂看了他一会,叹了口气。
“父皇严重了,倒是儿子应该向对父皇说声对不起,儿子登基这几年来,做了许多让父皇不开怀的事,儿子特在这里向父皇告罪。”李世民站了起来,一脸惶恐的开口道。
“你不必紧张,我说的是真心话,你刚登基那会,朕心里要说没有一点怨气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你刚登基,不声不响的就把宫里的宫女放出了近一半。”
“放完之后才和我商量,我当时真被气得不轻,突厥大军围城的那会,我虽无临阵脱逃之意,心里却也有几分看热闹的意思。”
“我想看看,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服过输的你,会怎么应对这个局面,甚至会想,如果长安城破,我大唐亡了,你会不会后悔玄武门的事。”
“但是,为父小看了你,你仍然是当年那个张扬明亮,永不服输的孩子,虽然倾尽了府库才得以退兵,但你保住了我大唐的威严。”
“渭水之盟后,你秣兵历马,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积蓄了足够对付突厥的力量,然后,一举雪了当年之耻,你的坚韧和无畏,不管是朕,还是你的哥哥建成都有所不及。”
“你,确实是生来就应该坐在帝位上的人,当年,若不是我坚持要立建成为太子,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
“以后,没什么大事不要来我这里了,我是真的不怨你了,也是发自内心的觉得你比我更合适坐这个帝位,但是,身为一个还在耳聪目明之年,就不得不退位的太上皇,要说心里对你完全没有半点隔阂是不可能的。”
“你对我,想必也是差不多的心情,所以,不管是为了你自己,还是为了我,没什么大事,就不要来看我了。”
“当然,必须我这个太上皇出面的庆典,我也不会扫你的面子。”李渊看了他一眼,静静的开口道。
这是李渊自玄武门事件之后,头一次这么敞开心扉的和儿子说这么多的话。
这一刻的李渊心里没有猜忌,没有怀疑,他以一个父亲和曾经帝王的身份,将自己的心里话都告诉了李世民。
“是儿子对不住父皇。”李世民听完之后,沉默了许久,随后俯身跪倒于地,恭恭敬敬的朝李渊瞌了几个响头,起身的时候,一双虎目已经隐隐泛红,目中的泪珠在打转。
从大安宫出来,李世民去了长孙皇后的立政殿,他过来的时候,已到了用晚膳的时间,长安公主李丽质和雉奴都在这她这里。
“臣妾见过陛下。”长孙皇后看到他,立站带着一双儿女站了起来。
“儿臣见过父皇,父,儿,儿,父皇。。。。。”李丽质和雉奴也同时向他行礼,只不过雉奴还不满两岁,口中会说的词有限,说了几次,也仅吐出儿和父皇这几个词眼,没法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在你母后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必拘礼,雉奴说话倒是说得越来越顺了。”李世民扶起妻子,随即弯腰,一把将儿子抱了起来。
“还没用过晚膳吧,这会也到晚膳的时间了,就在这一起用膳?”长孙皇后看了他一眼,又问。
“也好。”李世民点了点头。
用过晚膳,李丽质和雉奴都下去了,长孙皇后才坐到他边,开口问了一句:“陛下刚过来的时候,眼睛尚有些泛红,北伐大捷,本是大喜事,可是在父皇那边遇到了什么事?”
适才儿女都在,她虽察觉到丈夫的不对,也不便多说,这句话一直忍到现在才开口。
“没什么大事,我去和父皇报喜,父皇与我说了不少心里话,朕心里难受,觉得很对不住他,就儿子这一条来说,朕是真的做得不好。”
“逼着他不得不退位也就罢了,还把他身边几个喜爱的臣子也都一一逼走了,那些人,即便没有什么才干,只要他们拎得清,不惹事,留着他们和父皇说说话又有什么干系,可我。。。。。。”李世民说着,眼眶不自觉的又红了起来。
长孙皇后没有说话,只默默的伸出手掌,紧紧握住了丈夫的手。。。。。。
三日后,李世民下诏,因北伐大捷,举国同欢,特许百姓朝臣聚饮五日,同时,命御史大夫温彥博为中书令,王珪任侍中,擢民部尚书戴胄为任户部尚书,参预朝璇,长孙无忌任吏部尚书。
三日后,召群臣商议因旱灾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突厥大捷,无疑是举国同欢的喜事,可此战之后,后面一系列的安抚工作若是做不到位,同样会出大乱子。
第二百六十三章 祭献宗庙(上)
贞观四年,是注定会在历史上会被着上浓墨重彩的一个年代。
这一年是大唐王朝的转折点,这一年,是李世民打造贞观盛世,为自己铸就千古一帝之美誉的开端。
在此之前,他先是经历了血腥的玄武门,踩着兄弟的鲜血和尸首才登上帝位。
上位不足三月,突厥大军就兵临城下,迫得他不倾尽府库才得才让突厥退兵,保住江山。
他上位这三年多来,虽然一直兢兢业业,时刻克制着自己的欲望,不敢行错半步,名声也不见得有多好,这一点只需从他上位之后,不断有谋反之事就能窥窃一二。
但,经此一役,再也无人能阻挡他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拨墨挥毫,肆意撰写属于他的章篇!
他的帝王之位将彻底稳固,大唐盛世将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自接到北道大捷的战报的那一刻起,李世民这颗自登基以来,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接到捷报的当晚,他在皇后的寝宫里睡了一个踏踏实实的好觉。
这一觉,他睡得前所未有的安稳,他忘记了朝事,忘记了手里曾沾染的那些血腥,忘了一切纷扰,就这么酣然的睡着。
长孙皇后次日起床的时候,看着睡容前所未有的平静和放松的丈夫,心头既酸又软。
为了不惊扰他,她连宫女都没唤,悄然更好衣,下了床,轻手轻脚的走了出去。
近侍王德也知李世民这一段时日的辛苦,很有眼色的没来打扰他,一直睡到辰时末,李世民终于睁开了眼睛。
这一睁眼,李世民只觉通体舒泰,精神也是前所未有的好,他也没有唤人进来更衣,自己麻利的穿好衣裳。
下床的时候,正好长孙皇后推门进来,他看着迎面而来的妻子,脸上不由自主的灿出不带一丝阴霾和压抑的的笑容,看上去温暖又炫目。
已经久未从丈夫脸上看到过这种笑容的长孙皇后微微呆了一呆,李世民有些好笑的走到妻子面前,伸手轻轻点了点她的鼻子:“怎么,这才一夜不见,就不认得为夫了?”
“是太久没有见过陛下脸上露出这般明亮的笑容了。”长孙皇后回过神来,哑然笑道。
“是啊,虽然我自己不想承认,但不得不说,这几年的日子是真的不太好过,自武德九年至今日,我还是头一回睡得这么舒心,这么安稳。”
“这一觉,感觉把我这几年的消耗都给补回来了,观音婢,我现在感觉浑身都是劲,似乎又回到了年轻的那个时候。”李世民一听,脸上的笑容愈发的明亮了几分,一时连皇后和朕都不称了,和当年刚成亲的时候一样,唤起了妻子的小名。
“陛下本来就年轻,最艰难的岁月已经过去,臣妾相信陛下以后每天都能睡上安稳觉了。”长孙皇后看着丈夫这几年下来,确实憔悴苍老了不少的容颜,心头发酸,她伸手轻轻帮着他整了整衣领,开口道。
“有你陪着朕,朕相信以后的一切都会越来越好,这一仗咱们是胜了,不过接下来的问题也不少,最近天气不太好,各处都在大旱。”
“而北伐胜利之后,从草原上回来的汉民,以及草原各部归属的民众,加起来会是一个庞大的数量,这么多人要吃饭和安置……问题可是相当的棘手。”
“不过,朕有信心,朕有这么多贤臣良将的辅佐,还有你这样的贤妻时刻鞭策,朕有信心可以处理好这一切。”李世民回握着妻子的手,信心满满的接口道。
在皇后这里用了膳,前往御书房途中的时候,李世民两腿走路都带风,心情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连带着对一路上向他行礼的宫女太监们都分外的和颜悦色。
这三年多以来,除了在贞观二年,下旨封了李建成为息王,齐王为曹王外,他对玄武门的事几乎是闭口不言,并不是他忘性这么重,杀兄屠兄这样的事转眼即无痕。
而是心怯,不安,下意识的在回避这个问题,他李世民并非全无心肝,冷心冷肺,寡情无义的帝王,杀兄屠弟,一为自保,二是觉得自己确比他们更合适接掌这个国家。
但他初上位的这几年,国家天灾人祸和兵戈不断,这一切的一切加起来,都让他提不起勇气,坦然去对太子和齐王的亡魂说一句,我不悔玄武门之事。
因为,我确实比你们更合适接掌江山,如今,他终于可以坦然的去面对他们了,坦然和他们说,我的选择没有错误!李世民默默的在心里说着。
三月二十九日,李靖率大军回朝,将颉利可汗一并解押了回来,李世民亲自迎到长安城外,李靖刚翻过秦岭,远远看到候在城门外的銮驾,不由吃了一惊。
他一步从马背上跳了下来,几步跑到李世民面前,单膝跪地行礼,一脸惶恐的开口道:“陛下以九五之尊,迎至此地,岂不是要折煞老臣,臣惶恐!”
“药师请起,你受得住这份礼,北伐之战,系关我大唐的长治久安和兴盛,你打赢了这一仗,就是给朕,给大唐的百姓创造了一个开启盛世的关键条件。”
“朕由衷的谢谢你,也代天下百姓谢谢你。”李世民伸手,一把将他拉了起来,略带着几分哽咽的开口道。
虽说现离捷报时间已过去了一个多月,可李世民看到此次北伐的主将,心情仍激动得难以自己。
“陛下严重了,此战能胜,乃陛下和满朝文武百官,乃至全天下所有百姓共同的努力,臣万不敢独居此功。”李靖站了起来,一脸惶恐的回答。
这话他并非谦虚,实乃发自内心的诚实之语,北伐之战从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投入的兵力高达二十万。
而这两地的战线又如此漫长,中间涉及的补给问题实是困难重重,若没有满朝文武,乃至各地的百姓主动帮忙,此战孰胜孰负,确难以预料。
“哈哈哈,药师过谦了,满臣文武和百姓有功,可主功却非你莫属,此地不是叙话之所,你我回朝之后再促膝长谈,颉利可汗呢,朕想见见他。”李世民哈哈笑着接口道。
第二百六十四章 祭献宗庙(下)
“颉利可汗在后面,对了,除了颉利可汗之外,臣还给陛下带了个人回来。”李靖答道,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语气略有几分忐忑。
“哦,什么人?”李世民颇感兴趣的望着他。
“杨淑妃的生母,前朝的萧皇后。”李靖答道。
“萧家表婶么?也对,宇文化及兵败之后,她先到了窦建德的地盘,不久就去了突厥。”
“她是先朝遗后,既然还在世,你带她回来是理所当然的,这事爱卿没做错。”李世民微微一怔,随后却是笑着拍了拍李靖的肩膀。
对这件事,他确实半点都不生气,他连先朝的嫡公主都纳入了后宫,封了妃嫔,又怎会容不下区区前朝一个皇后?更别说这位萧皇后从辈份上来说还是他的表婶。
厚待萧皇后,不管是对他还是对大唐的名声,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萧皇后区区一介流落在外多年的女流之辈,又到了垂暮之年,不可能对大唐构成什么威胁。
“陛下英明。”李靖松了口气,他将萧皇后带回来,一开始是觉得这事不是什么大事,就没想起来事先禀报皇帝。
等上路之后,才发觉此事有些不妥,萧皇后的身份毕竟有些特殊,他没有禀报皇帝就擅自将她带了回来,若因此惹来皇帝的猜忌和不满,可就大大不妙了。
如今看来,眼前这位帝王,果然与一般的帝王不同,确有海纳百川之量。
当年玄武门起事的时候,李世民曾试探过他的心意,李靖自认是君子,不愿参与这种皇室夺权的勾当,没有答应,李世民也没有勉强。
玄武门兵变李世民胜利之后,李靖亦有一段很不安的时光,他生怕新帝怀恨在心,对他不利。
可让他意外的是,李世民却仿若根本不记得这事一般,他比李渊在位的时候更加重用他,且毫无猜忌之心,当年突厥围城,大唐近一半的精锐兵马都在他手中。。。。。。
亦是从那一刻开始,李靖才发自内心的对李世民产生了臣服之意。
渭水之盟发生后,他远离朝政,一门心事躲在玉华山,帮着李世民秣兵历马,准备早日一雪前耻。
这一君一臣,在玄武门之前,只是泛泛之交,李靖也没有从龙之功,可在李世民登上帝位之后,这一君一臣,却成了惺惺相惜的莫逆知己,这等君臣佳话,纵观千古都难得一见。
李靖和李世民说了会话,坐在囚车上的颉利就被人带了过来。
颉利看到李世民的刹那间,脸上的表情十分复杂,那上面有怒,有恨,有不甘,最后都化为黯然。
他垂下视线,微微吸了口气,稳了稳心神,半响之后才再次抬目盯着李世民,冷冷的开口道:“李世民,你身为帝王之尊,却迎出皇城几十里外,莫非就是想早几步来羞辱本汗?”
“哈哈,颉利可汗严重了,胜败乃兵家常事,三年多前,朕不也被你打到了家门口,被逼着不得不倾尽府库才得保平安么?”
“如今可汗来我大唐做客,最多只能算是风水轮流转,朕又岂会为此而折辱你?”李世民哈哈大笑着接口道。
“哼,小人得志,我只恨当年决心不够,也恨草原那些部落不与本汗一条心,不然,哪有你今日在此耀武扬威。”颉利可汗气得冷哼一声。
“哈哈,颉利可汗还是没有悟透啊,古往今来,成王败寇,输就是输,赢就是赢,哪有那么多借口可找。”
“说起来,朕还得谢谢你,若不是有你时刻鞭策,朕大概也不会有这样的雄心,一心一意的秣兵历马,好了,可汗远道而来,是我大唐的客人,先随朕回城吧。”
“靖兄,你我一道同车。”李世民不以为意的笑了一笑,和他说了两句,就转身挽起李靖的手,不容推拒的将他挽上了自己的车,一同朝着皇城行去。
大军正式班师的第二日,李世民下旨,所有在京的宗室,以及四品以上的官员,皆随驾一同前往皇陵宗庙祭祀,告知祖先。
北道大捷这样的盛事,自是不可能不告知先祖,李世民命所有满五岁的儿子,宗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