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贤后-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得丈夫将他唯一的嫡侄女接了过来,李氏的表现十分热络。

    “宇文乔见过婶婶。”宇文乔的目光落在眼前这个比她还要小好几岁的婶婶身上,心情颇为复杂,不过很快就敛上所有情绪,规规矩矩的朝她行礼。

    “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礼,我们府里人口不多,你是仁郎的亲侄女,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即可,坐吧。”李氏微微一笑,一脸温和的招呼宇文乔坐了下来。

    宇文士及尚有事要处理,他把侄女带回家,交给妻子后,略略寒喧了两句就转身离去。

    李氏见状怕宇文乔心里有什么想法,又笑着解释一句:“你叔父俗务繁多,不是沐休日的的时候,很难看见他在家里呆着。”

    “再过几日就是沐佛节了,届时他应该有假期,到时候可以让他陪咱们一同去大兴善寺。”

    “侄女理解,叔父深得陛下宠信,如此百忙之中,能抽空回来接侄女归家,侄女心中已是感激莫明。”宇文乔连忙接口道。

    李氏担心她一路风尘仆仆,身心疲倦,略略和她聊了几句,就让人带她去梳洗休息。

    待宇文乔离去之后,李氏的贴身嬷嬷郑嬷嬷道了一句:“夫人,国公的这位侄女看着也算知事,应该不会难相处。”

    “我对其不甚了解,不好评价,不过她是夫君的嫡侄女,现夫君的嫡系亲人屈指可数,虽然夫君从不在我面前提起,我却知道他心里对这些人必也是极为挂念的。”

    “为此,不论这位宇文六娘是个什么性子,只要不是太过,我都会待她亲人一般。”李氏淡淡的接了一句。

    宇文乔来到文宇士及家的第六日就是沐佛节,佛教是隋朝的国教,现朝对佛教没有前朝那般看重,不过也不曾打压,佛道两教为当朝最大的宗教。

    长安城内外有数座知名古刹,其中又以大兴善寺香火最旺。

    大兴善寺就在长安城内,离皇城不足十里,每年的沐佛节,京城的王公贵族,前来添油上香,为家人和亡灵祈福者无数。

    宇文士及的妻子也不例外,她觉得宇文乔现在合离独身待嫁,带着她去拜拜佛,说不定能求得一份好姻缘。

    为此,在沐佛节前两日就和她说了这事,宇文乔自然欣然应允。

    不说宇文乔,但说长孙皇后,到了四月初八,她的肚子就有七个月了,她自幼遭遇坎坷,对礼佛这一块并不算虔诚,前朝时期,入佛寺通常是因环境所迫。

    李唐建国之后,她几乎没有再入过寺庙一步,可是今年,她抚着肚子里的孩子,不由主的想起刚怀孕那会做的梦。

    同时又想起很多年前,在洛阳白马寺的时候,普贤大师的赠言,心里突然就兴起了今年沐佛节想去拜佛祈福的念头。

    四月初的时候她就和丈夫说了这事,李世民听闻她想去参加沐佛节,颇有些惊讶,自李唐立国以来,她似乎都没有再去过寺庙。

    不过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而过,长安的古刹很多,香火一向旺盛,就在城里的大兴善寺在隋文帝手中扩建过,向有皇寺之称,离皇宫不到十里路程,妻子想去就去吧。

    “嗯,你想去就去,我派一队侍卫护送,不过你月份大了,要格外小心。”念及此处,李世民点了点头,他与道家缘份更深一些,对佛也不排斥。

    四月初八一早,长孙皇后早早起床,沐浴更衣,吃过素斋,便带青岚、阿丑,还有女儿丽质,一同乘辇出发了。

    李丽质现已是七岁的小姑娘,自听母后说要去参加沐佛节开始,天天缠着长孙皇后,长孙瞧着她有这么大了,便没有拒绝她的要求,同意带她一同前往。

    沐佛节这一天,大兴善寺人满为患,不过皇后要来参加沐佛节的消息前一天就传到寺里了。

    寺里的主持早早做了准备,自然不会让人冲撞凤驾。

    长孙皇后的凤驾到大兴善寺门口的时候,主持亲自迎了出来。

    长孙皇后挺着大肚子从车驾上下来,看到对方朝自己行礼,连忙还了一礼:“方丈大师多礼了,我既选在今日前来拜佛,即是普通信徒中的一员,在这里,只有佛祖信徒,没有皇后。”

    “大善,娘娘里面请。”方丈大师微微一笑,伸手朝长孙皇后做了一个请的姿式,长孙皇后随着他走进了大雄宝殿。

    长孙皇后所不知道的是,在她随着方丈进去的时候,离此不远的西南角的一辆马车上,有个人用一种非常复杂的目光一直在追逐着她。

 第二百四十九章 再见宇文乔(下)

    这个人便是宇文乔,在此之前,她并不知皇后今日也会来参加沐佛节。

    她的婶婶李氏察觉到她的目光,有些惊讶的问了一句:“六娘,你认得皇后娘娘?”

    “认得,当年在洛阳,大家打过几回照面,一起打过马球,也蹴过鞠。”宇文乔收回视线,略带着几分自嘲的开口。

    李氏听得微微一怔,旋即又了然,也对,这宇文家的宇文述父子和长孙家的长孙晟、长孙炽等当年都是前朝皇帝身边的宠臣。

    长孙家和宇文家更是当世排得上号的豪族,宇文乔和皇后的年纪又相差无几,彼此认识也不足为奇。

    宇文六娘和皇后是旧识,她现又是和离独居,不如带她去和皇后打个照面?

    若是皇后看见她,念及旧情,说不定会出面帮她选一门合适的亲事?

    李氏虽不在意家里多一口人吃饭,但以宇文乔的年纪身份,一直住在自己家里显然也不是那么妥当。

    李氏抱着这样的心事,微微沉默了片刻,便又试探着开口问了一句:“既然你和皇后是旧识,一会等皇后礼完佛,咱们找个时间去见见她如何?”

    “皇后性情最是温和不过,对昔日旧友也颇为照应,我听闻韩家的三娘子就因当年和皇后有交情,她到长安之后,见了皇后两回,她的夫婿子女都受益良多。”

    宇文乔下意识的就想拒绝,她和长孙皇后认识不假,可她们之间却无半分交情,不仅没有交情,还可以说是旧怨重重。

    但不知为何,拒绝的话说到口边又被她咽了回去。

    长孙皇后的贤后早已传遍全国,正好,她也想见识一个,这位贤名远播的昔日旧友见到自己时,会有什么表现。

    “好。”宇文乔心中快速的转了几个念头之后,笑着点了点头。

    长孙皇后对此一无所知,她入殿之后,分别为李承乾和李元吉各点上了一盏油灯,并捐上香火钱若干,又佛前闭目诵了几遍经文,随后去了法会现场,听方丈主持说经讲法去了。

    因法会下午还有一场,香客大多都在庙里用午膳,长孙皇后也不例外,用完素斋,回到方丈拨给她的静室,准备小憩片刻。

    却在这时候,候在外面的宫女来报:“娘娘,郢国公夫人携她的侄女过来给娘娘请安。”

    郢国公夫人?宇文士及的妻子?宇文士及的继妻是李世民的一位远房族叔的女儿,长孙皇后见过她几回,彼此并不陌生,为此,听了宫女的禀报后便开口道:“请她们进来吧。”

    李氏的侄女,长孙皇后下意识的以为是李家这边的人,可等李氏带着宇文乔走进来的时候,长孙皇后顿时愣了一愣,她着实没想到随李氏进来的会是宇文乔。

    青岚和阿丑一看到她目中顿时浮出怒意,别人不清楚宇文乔和自家娘娘的恩怨,她们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宇文乔与长孙皇后的梁子可谓是自长孙皇后当年头一回回长安,彼此就结下了。

    “郢国公李氏,携侄女宇文六娘叩见皇后娘娘,娘娘圣安。”李氏倒是没有注意到这些,她一进门,就拉着宇文乔躬身拜了下去,双手交合,头伏于手背,恭恭敬敬的朝长孙行礼。

    长孙皇后因心里太过惊讶,一时竟忘了叫她们起身,直到李丽质这小姑娘轻轻伸手扯了扯她的衣袖,长孙才缓过神来:“起身吧,不必多礼,青岚,赐坐。”

    “谢娘娘。”李氏抬目悄然看了长孙皇后一眼,发现她面色如常,并无什么不愉之色,悬着的一颗心终放了下来。

    适才皇后半晌都没开口让她们起身的诡异沉寂让她心里很是不安。

    “宇文六娘,一别多年,你一切可好?”待大家坐下之后,长孙皇后的目光落在宇文乔身上,微笑着开口问了一句。

    一别经年,再见宇文乔,长孙皇后除了最初的惊讶之后,心里并无太多波澜。

    昔日彼此间的斗争在她看来不过是女儿家的意气用事罢了,和真正的家国大事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李家连宇文士及都能重用,连阴德妃这样的仇人之女都能娶进门,封了妃,她和宇文乔之间年幼时的那些意气用事又算得了什么。

    “劳烦娘娘挂念,民妇一切皆好。”宇文乔的心情显然没有长孙皇后这般平静,她极力忍耐,才敛下眼中汹涌的情绪,垂眉顺眼的接口道。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十几年就过去了,想当年,我们还都是懵懵不谙世事的少年,如今再行回首,青丝都快成白发了。”长孙皇后看着脸上已有了些许岁月痕迹的宇文乔,心生感慨。

    “。。。。。。”宇文乔。

    “六娘,你当年和皇后娘娘?”从皇后那出来,李氏终于发现了她这个大侄女的不对头。

    皇后除了初见她们时有些失神外,之后一直表现得很亲切随和,倒是宇文六娘,虽在极力隐忍,李氏也察觉到了她的情绪很是不妥。

    “婶婶看得不错,我和皇后当年并无交情可言,不仅没有交情,彼此之间可以说是旧怨重重。”宇文乔在长孙面前极力隐忍才没有失态,现从长孙那里出来,心里的愤怒和不甘再也压抑不住,说话的语气颇有些冲。

    李氏默默的看了她一眼,没有再言,心里却是打定主意,回去后就要和丈夫说清楚,如果宇文乔心里对皇后的怨气一直消不了,还总放在脸上的话,是否应该长期收留她一事就需从长计议了。

    她性情温和不假,却也不是任人摆布,没有脾气的包子。

    “娘娘,你虽不记宇文六娘当年的种种不是,可我看她对娘娘似乎不能完全释怀。”宇文乔离去之后,阿丑愤愤不平的道了一句。

    “不能释怀又能怎样呢?人生于世,想要活得轻松点,凡事都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适可而止,不管她现在心里在想什么,也不可能对本宫造成威胁。”

    “陛下连她的叔父都能重用,本宫身为一国之后,若还为当年那些小事计较,未免也太小家子气,阿丑啊,你年纪也不少了,这小心眼的毛病要改改了。”长孙皇后看了她一眼,笑着开口道。

 第二百五十章 得子雉奴

    宇文乔的出现对现在的长孙皇后而言,连半点生活的浪花都溅不起来,说起宇文乔和她之间并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矛盾。

    当年宇文乔一直找她麻烦,就是因为长孙头一回随父母回京的时候,从她们姐妹手里救下了一个无意冲撞了他们马车的丫环…阿丑。

    之后,宇文家这对姐妹就和她扛上了,可当年长孙皇后和平阳昭公主一见如故。

    而平阳公主文武全才,乃京都一众贵女之首,同龄人中根本找不出能与其相提并论之人。

    有平阳公主护着,宇文乔姐妹想在长孙皇后手中讨得便宜自是不可能,一来二去的,她们在长孙皇后手里吃得憋多了,心里的怨气也就愈发的重了。

    说白了,她们双方之间不过是小女儿间的意气之争,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若宇文乔想不开,一味的钻牛角尖,始终不能释怀,想继续找长孙皇后的麻烦,用不着长孙皇后出手,宇文乔身边的人就会处置她。

    若她想得开,不再介怀往事,长孙皇后也不会打击报复,一国之后,就该有一国之后的胸怀和气度,更何况从头到尾,她都没有主动找过宇文乔的麻烦。

    沐佛节过后,天气逐渐热了起来,长孙的肚子也一日大过一日,已经七岁有小姑娘李丽质有空就往会母亲宫殿里跑,说是要多和未来的弟弟处处,先把感情建立起来。

    丽质小姑娘此时已被李世民封为长乐公主,食邑三千户,这份荣耀在李世民一众女儿中可谓是头一份。

    长孙皇后瞧着她那搞怪的模样,忍不住点着她的鼻子打趣:“何以见得母后肚子里怀的就一定是弟弟,说不定是妹妹呢?”

    “母后不是说,你以前生太子哥哥和四哥的时候,他们都很乖么?直到生我的时候,才被折腾得不得安宁,而你这一次怀的宝宝特别乖,几乎没有折腾过母后。”

    “据此推断,母后肚子时怀的肯定是个弟弟嘛。”长孙公主瞪着一双漂亮的大眼接口道。

    “哈哈,吾儿所言不错,你母后这一胎多半是个弟弟。”长孙皇后正和女儿逗趣的时候,李世民从外面走了进来。

    “陛下来了。”长孙皇后看到他进来,下意识的就要起来行礼。

    “都老夫老妻了,你又这么大个肚子,干嘛讲这些虚礼。”结果还没起来,就被李世民赶过来按了下去。

    “儿臣见过父皇。”长孙公主站起来向他请安。

    “在你母后这里,我便只是父亲,不是帝王,不必多礼。”李世民摆了摆手,指了指身边的位置,意示她坐下。

    “陛下心情看起来不错,可是有什么喜事?”长孙皇后瞧着他脸上掩不住的笑容,不由问了一句。

    “朕确实心情不错,今年三月中下旬的时候,关中各处都传来蝗灾和大悍,当时可把朕给急坏了,到了四月中,悍情有所缓解。”

    “最近朕派下去统计灾情的人回来禀报,说今年的庄稼长势不错,到了秋天多半有个好收成,这当然是值得高兴的喜事。”李世民一脸笑容的接口道。

    “如此确是件大喜事,怪不得昨天晚上臣妾也做了个好梦。”长孙皇后一听,也跟着笑了起来。

    对于一个新登基不久的帝王来说,确没有什么比丰产更值得让人高兴了。

    新帝刚刚登基,国泰民安,粮食丰产,即表示上天对这个帝王很满意,在护佑这个帝王。

    “你做了什么梦?说来听听。”李世民一听,顿时大感兴趣。

    “我啊,梦到一个猎人抓了许多色彩斑斓的野鸡和斑鸠去集市上卖,集市上特别热闹,百姓脸上笑容如花,都在讨论今年粮食的种种丰产。”

    “猎人也很高兴,大家丰衣足食,手里不缺钱,就会不时买些肉吃,而他今天运气不错,抓了不少活的野味。”

    “这活的野味比死的好卖,因为更新鲜价格也就更高,他和几个熟悉的人打了声招呼,找了个空地坐下来,将背篓里活的野鸡和斑鸠都都摆了出来,这些东西一摆出来,立即就有人围来想买。”

    “却在这时候,有个可爱的小郎君走了过来,他说这些野鸡和斑鸠都不是凡物,不能吃,他愿意出钱将其买下来放生,其它人客人一听,顿时散去。”

    “那小郎君并没有食言,他当真出钱将这些山鸡和斑鸠都买了下来,当场就放生了,口中似乎还念了一句:雉奴,你们好生去吧。”长孙皇后将昨夜的梦境说了一遍。

    “你临产在际,突然做这样的梦,怕确有些寓意,梦中的小郎君说那些野鸡和斑鸠都不是凡物。”

    “也对,我李世民的孩子,又怎会是凡夫俗子呢?罢了,皇后,你既然做了这样的一个梦,咱们这个孩子,无论男女,待其生出来之后,都取名为雉奴,你意下如何?”李世民听完之后,摩挲着下巴,沉吟半响,接口道。

    “雉奴,这名字甚好,臣妾没有意见。”长孙皇后听得眼睛一亮,大概是因为那个梦的缘故,她对雉奴这个名字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时间继续朝前滑进,贞观二年六月十五,正由宫女们扶着在殿外走动的长孙皇后肚子疼了起来,很显然,这是发作要生产了。

    跟在她左右的宫女立即将她扶进产房,因她的临产期就在眼前,产房早已备好,她刚被扶进去,闻讯的产婆和医女都赶了过来。

    长孙皇后被推进产房后大约一个多时辰,她的宫殿中突然红光闪耀,李世民恰好在这个时候赶了过来,看到这奇异的一幕。

    他心里惦记妻子,虽对此异象感到惊诧,却也没有功夫去多想,快步走进内殿,正要开口询问的时候,产房内已传来一声嘹亮的婴儿的哭声,孩子顺利出生了。

    没一会儿,产婆和女医从里面抱着一个整理好的婴儿出来。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皇后娘娘诞下一位皇子。”她们一出来,就看到了皇帝,连忙抱着孩子过来行礼。

    “甚好,今日所在此的人统统有赏,把孩子给朕看看。”李世民十分欢喜,伸手将产婆怀里的孩子接了过来。

 第二百五十一章 杀卢祖尚

    李世民看着怀中婴儿,心里十分欢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