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贤后-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此,郑氏进来的时候只带了两个嫡女。
杨氏的性格较郑氏温和许多,她对李元吉的感情也没那么深,齐王府昔日的姬妾除了那一两个特别不省心的,余者她无喜亦无厌。
她成婚四年,膝下有一子一女,嫡子被诛杀之后,她便只剩一个嫡女,因膝下子嗣不多,她对府里的几名庶女都不错。
齐王府那几个特别刁钻的姬妾在杨氏迁来此地之前已被处置,随着她一同过来的,都算安分之人,她们住的地方离杨氏不远,杨氏对她们不错,彼此间经常走动。
长孙皇后进来之后,先经过的宫殿便是杨氏居住的寝殿,杨氏大概早已得了宫人禀报,知道长孙来了,为此,早早迎到了门口。
她远远看见长孙皇后过来,盈盈上前,朝她行礼:“杨氏见过皇后娘娘,娘娘圣安。”
“弟妹请起。”长孙皇后看着眼前这个正值妙龄,容颜如花的女子,心头万般滋味涌动,她伸出手,轻轻虚扶了一下。
如果你要问长孙皇后这辈子最对不住的人是谁,她一定毫不迟疑回答:是四弟妹杨珪娘!
这个慧黠美丽的女子,几乎是由她而送葬了一生!如果不是自己一力促成,她不会嫁给元吉。
元吉不是个好丈夫,杨珪娘嫁给元吉四年,受的委屈远比得意多,流的泪远比笑多。
两人成亲四载,她膝下有一子一女,就在去年,她的丈夫和儿子同时死在自己丈夫的手中,
她现年才二十一岁,可一个女人该受的苦她几乎已经受尽了。
长孙看着眼前这个颜容美丽依旧,脸上表情平静淡雅如水的女子,只觉心脏被什么东西给紧紧拽住了一般,难受得她几若要窒息,目中的泪珠更是不受控制的汹涌而下,杨珪娘一生悲剧几乎是由自己一手造成。
杨氏被长孙扶起来之后,一抬目正好看到长孙那苍白如纸的面容和汹涌而出的泪水。
她先是一呆,紧接着心脏狠狠抽搐了一下,这一年多的平静的似乎就在这一瞬间被打破。
一年多前,丈夫被杀,王府被封,儿子被诛,满府都是兵戈和鲜血的场景不由自主的再浮现在她的眼前……
她嘴皮子轻轻颤动了几下,似想说点什么,可一个字都吐不出来。
她的眼眶瞬间涨得通红,泪水很快全模糊了她的视线,她原以为她是真的不怨,不恨,不悲伤,不难受,不痛苦了……
没想到,她之所以一直能保持这样的平静,不过是从来不去回首往事罢了。
长孙别开脸,转过身,闭目无声的哽咽起来。
青岚、阿丑和跟在她们身边的宫女,无一人敢发出半点声息。
足足过了半刻钟的时间,长孙皇后才稳住情绪,接过青岚递过来的布巾,擦去脸上的鼻涕和眼泪,回过头,一脸歉然的对杨氏开口道了一句:“抱歉。”
“娘娘不必对我说抱歉,当年嫁给元吉,是我自己同意的,与娘娘没有什么干系,即便没有娘娘,我杨家若知道有这门亲可可攀,他们也会不遗余力的来说服我。”
“至于后来的事,就更没什么可说的,这大概是皇家人的宿命,身在皇家的人,既然享用了普通人触及不到的尊荣和富贵,那么,皇家内部你死我活的争斗,就避免不了要一同面对。”
“我确有一段时间非常恨娘娘,恨陛下,即便是刚才,我看到娘娘哭,心里还是很不忿,很不以为然,觉得娘娘是猫哭耗子,做给人看的。”
“但是我心里明白,娘娘是真的伤心悲痛,感情上我一时释不了怀,但理智上我确很清楚,这件事没有什么对错之说,自古今来,成王败寇,莫不如此。”
“若当日玄武门上,败的若是陛下和娘娘,我们今日的处境大概也就是娘娘你的处境,再说了,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陛下上位,都比隐太子和我丈夫强。”
“所以,想通了这些,我心里也就不恨、不怨了,娘娘与其一心愧疚,还不如好好辅佐陛下,辅佐他治理好这个国家。”
“辅佐他让李唐江山变得繁荣昌盛,让天下百姓都能够丰衣足食,不再流离失所,如此,也算我丈夫和隐太子的血没有白流。”
杨氏被引动情绪,跟着哭了一场之后,情绪彻底冷静下来,她听到长孙的道歉,抬目迎向长孙的视线,一脸平静的开口道。
杨氏口中的这番话说出来,长孙呆了,淼淼呆了,青岚和阿丑也呆了,他们都不知道,自嫁给齐王之后,就鲜少在人前露面的齐王妃竟有如此豁达大度的一面。
尤其是淼淼,她听到杨氏这番话后下意识的就想开口反驳,可话到嘴边竟吐不出来。
她已经是十四岁的大姑娘,又经历了这么多的变故,很多的道理她都懂。
杨氏的话从感情上她接受不了,可从理智上她却不得不承认,这些都是事实。
对于皇家人而言,从来就没有谁对谁错,谁无辜,有的,只有成王败寇。
“弟妹。。。。。。”长孙呆呆的看着杨氏,许久,口里才吐出这么两个字。
“大嫂,娘娘就别再去看了,她与隐太子的感情和我不一样,她心里的伤痛也比我重上千百倍。”
“即便理智她知道这件事没有对错之分,可感情是想要释怀,却非短时间能做到,她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让她好好的过自己的日子吧。”杨氏看了长孙一眼,又道。
第二百二十五章 宫变(上)
“娘娘,没想到齐王妃,哦,杨夫人竟是如此豁达通透之人。。。。。。”从长乐门回来的路上,长孙皇后一直没有说话,可眉宇间的阴郁似乎散了不少,青岚忍不住开口道了一句。
“她一直都这般通透,这世上有些人,天生心性就比旁人豁达,许多在普通人看来是解不开的结,他们往往三言两语就能拨开迷雾。”
“倒是本宫,向来自诩看得开,可实际上内心却是结症重重,一般不触及七情之事,本宫尚能自我开解,可真碰上了触及本心的问题,便一直挣扎不出来。”
“就如玄武门之事,事情已经做了,本宫却一味的沉迷于愧疚之中不能自拔,用好听点的话来形容算是良知未泯,说难听些,即叫做了婊子还立碑坊…矫情。”长孙皇后淡淡的接口道。
“娘娘。。。。。。”青岚和阿丑同时惊呼,她们跟了长孙皇后这么些年,还是头一回从她口是听得这般粗俗的言语。
“怎么?觉得本宫的话粗俗难听?可实际就是如此,我与其一门心事去愧疚,还不如好好做好这个皇后,多做一些皇后应尽的本分,同时,也尽自己所能对她们多看顾一些。”
“你们俩放心,本宫真的想通了,玄武门的事,不会再成为本宫心里的刺,本宫会好好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至于因玄武门而产生的不良影响,日后若真要承担什么恶果。。。。。。”
“本宫也甘愿受之,四弟妹说得没错,一个人想享多大的尊荣,就有要承担相应罪过和痛苦的准备。”长孙淡淡的开口道。
“娘娘。。。。。。”青岚和阿丑听得脸色微变。
“怎么,你们跟了本宫这么些年,还连句真话都不敢听?虽然本宫已经从玄武门事件中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却不会天真到认为这件事会就这么过去。”
“不管本宫和陛下的出发点是什么,在世人和子孙的眼里都会留下、原来用武力和鲜血就有可能夺来那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观念。”
“去年到今年,长乐王李幼良,燕郡王罗艺等的行为无一不在印证着这个问题。”
“好了,这些事不是本宫该操心的,陛下他自能应对,本宫只需考虑如何做好这个皇后,如何治理好后宫和如何教育子女便够了。”
“马上要到宫里了,陛下想必要召你们去问长乐门的情况,你们如实禀报即可。”长孙皇后则一脸平静的回答。
李世民原本很担心妻子去了长乐门之后回来情绪更差,没想到她回来后情绪反而豁然开朗,玄武门的心结似乎已经彻底去掉。
等他从阿丑和青岚口中听得杨氏的那番话后,李世民心头既惊讶又感激,杨氏这个人不知不觉的在他心里的印象变得深刻起来。
时间继续朝前滑行,转眼就到了十二月,十二月又叫腊月,是一年的年尾,年节近在眼前。
而年节则是自炎黄时代承传下来的最为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
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到了腊月,只要家里不是真的穷到揭不开锅的,都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事宜了。
皇宫里自然也不例外,各宫的妃嫔们指挥着各自的宫女太监,剪花抹彩,添衣加饰,尽可能的将自己的寝宫收拾得整齐温馨,将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
皇帝和大臣们则要商议着年终祭奠等事宜,李世民这位上位才一年多的大唐天子还不知道,义安王、利州都督李孝常正在暗中筹谋一件大事。
李孝常是高祖的肱骨之臣,高祖在位期间极受宠信,他并非李氏宗亲,却被封了王,并出任朝中要职,帮着李唐牧守一方。
太子在位的时候,他和太子、齐王一党走得颇近,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登上帝位,接掌了大唐江山,李常孝为避嫌疑,自请入朝。
可他入朝之后,只有闲职,没有实缺,可谓是被荣养起来了,这对于闲不住的李孝常来说无疑是难以忍受之事。
再加上罗艺、李幼良,还有李氏宗亲被削爵的事,都让他担心李世民说不定哪天一会对自己下手开刀。
意示到这一点,李孝常心里不自不觉的就产生了反意,玄武门的事已经证明,能登上皇位的人不一定是法定接班人,人家太子李建成不就被陛下干掉了么?
李孝常是个谨慎的人,心里虽有了反应,但具体怎么反,却需要好生筹谋。
罗艺,李幼良,还要山东那一片,隐太子的旧部的谋反皆失败的案例都告诉他,想从外面起事,打进长安的可能性不大。
李世民是马上皇帝,麾下良臣猛将不计其数,想从外面起兵,打进长安或和李世民分治江山都不太可能。
突厥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都镇不住李世民,他们这些人想从外面造反,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在外地起事行不通,他就把主意打到了京都内部。
若能勾结上禁卫军和李氏宗亲,设下埋伏,出其不意,倒有可能一举成功,李世民伏击他的的哥哥和弟弟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干的么?
在京这一年多时间,他不受李世民重用,有事没事就和太上皇李渊泡在一起,因李世民削爵的行动,惹了不少的李氏宗族的不满,他早已不只一次听到相关的抱怨。
他挑了个合适的时间,不动声色的去探这些人的心事,果不其然,这些人听得有机会扳倒李世民,都极感兴趣。
说白了,都是姓李的,谁,对那把至高无上的椅子不兴趣?
至于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担不担起那个责任,抱歉,这些他们暂时不想考虑,包括李孝常!
李孝常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悄无声息的联络上了不少人,这些人中有他自己的外甥元弘善、贺娄善积、郎将元律,还有右武卫将军刘德裕。
话说这刘德裕能这么轻易被拉过来,李孝常还是颇有些意外的,此人既然不是高祖的人,也不是隐太子和齐王的人,他自从投到李唐旗下,就一直跟着秦王。
现更是被李世民委任为右武卫将军,从三品的武将,是十二卫军其中一军的主将,由此可见李世对他的看重。
李孝常之所以找上他是因为发现秦王府的旧将大多被被封了公侯,唯有他什么都没有封。
皇帝虽授了他一个从三品的武职,可对他的看重却远不如尉迟敬德等人。
李孝常找他,纯属试探,没想到这一试就成功了,除了刘德裕之外,还有一个人的积极响应让他颇有些意外,这个人就是长孙安业。
第二百二十六章 宫变(下)
众所周知,长孙安业是长孙皇后和当朝仆射长孙无忌同父异母的哥哥。
在长孙皇后幼年的时候,他对长孙皇后、长孙无忌和继母高氏极其刻薄寡情。
父亲长孙晟过世不久,就丝毫不顾孝道和血缘之情,蛮横而粗暴的将他们赶出了家门。
按理来说,面对这样刻薄寡恩的兄长,长孙皇后兄和长孙无忌得势之后即便不报复,也不可能对他有什么兄弟之情。
实则不然,随着李唐的崛起,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成了京都显赫的红人后,非但没有为难昔日这位兄长,反让他跟着沾了不少光。
等到长孙封后,长孙无忌成为尚书之后,李世民爱屋及乌,为了避免外人议论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封了长孙安业为监门将军。
可长孙安业的心却始终不能放下来,恶者向来喜以恶度人,他不信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真能做到不计前嫌,一心一意的对待他。
他忘不了洛阳城破,李世民进城的时候看他那充满杀机的眼神,也忘不了长孙无忌当时眼中的冷漠,他时刻担心着,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会突然找个什么由头把他给杀了。
为此,听了李孝常派过来的人的试探之后,他几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在长孙安业看来,只有李世民倒台,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都死了,他头顶上悬着的那柄利刃才能真正消除。
不说长孙安业这个草包的心事,但说李孝常联系上一应李氏宗室,右骁卫将军刘德裕、监门将军长孙安业后,他本想着再去试探一下与他相交甚密的长孙顺德和刘宏基的。
后来思虑再三,觉得这两个人是李世民的铁杆部属,不能随便试探,否则很可能事情还没开始,他就被举报了。
不过他虽不曾去试探,但他的种种异样,长孙顺德和刘宏基不可能没有半点察觉,但诡异的是,这两人却非常有默契的选择了当成什么都不知道。
李孝常和他联络上的那些人反复商议,最后决定将起事时间定在大年三十。
这一日宫防最为松懈,百官都放假了,皇宫里都在忙着准备除夕宴的事。
这个时候,骤不及防间发起宫变,还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想到事成之后大家将要获得的种种好处,这些人心里热血沸腾,磨拳搽掌。。。。。。
这时候的他们都选择性遗忘,事成之后,到底要奉谁为主,也选择性遗忘了彼此的竞争关系,只一心想着先把李二给拉下来再说。
至于把李二拉下来之后,怎么办?嗯,到时候大家再各凭手段呗!
就是这样一群因各种利益,以及各种小心事组成的杂牌军,密谋着要在大年三十这一日来把李世民拉下马。
此时负责左武卫军的将领是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在战术上的水平虽不能和李靖、李世民等比,却也绝非等闲之辈,尤其是他打了半辈子的仗,对危险和部队异动的敏锐远超常人。
李孝常和刘德裕等人想要发动宫变,就一定要有兵。
他们和当年的秦王不同,李世民现在也不是太子,李孝常和刘德裕想要干掉李世民想凭几个或者十几个人是绝对行不动的。
李世民身为皇帝,身边除了贴身侍卫还有密卫,李孝常和刘德裕想要逼宫,就必须要发动一场小规模的战争,如此一来,需要人手也不会是少数。
需要的人手一多,无论他们多么谨慎,都不可能不露半分马脚,以尉迟敬德敏锐和老练,他很快就察觉到了异常。
不过这莽汉看似有勇无谋,实中粗中有细,他发现异常之后,并未擅自行动,而是不动声色的告知了李世民。
李世民听完后眼微微眯了一眯,没多说什么,只让尉迟敬德小心防备,与此同时,侯君集和张恭谨也被他调于宫中,暗中布防。
而身为密谋者的李孝常、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人对此却是一无所知,这种信息的不对等,以及双方根本不在一个等量级的武力配比,李孝常的举事还没开始,败局已经注定。
大年三十,对此一无所知的李孝常、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人用过早饭后再次聚到了一起,秘密商量了一番各自离去。
时间一分一秒的往前滑动,时近午时左右,宫中的贵人正在用午膳的时候,一支约有二千人左右的兵马悄无身息的潜进了玄武门。
今日是大年三十,除夕之夜皇帝要宴请百官,大凡在京的四品以上的官员和李氏宗亲皆会入宫赴宴。
为此,中午的时候,李世民带着妻子长孙皇后,和膝下的几个儿女来到了太极宫陪李渊用膳。
从宫外进太极宫正殿,自然是承天门进最近,但承天门有重兵防守,李孝常等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往这里过。
而玄武门今日宿值的将领已被他们收买,为此,李孝常等人选的是玄武门。
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一应人马刚刚进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